以内的加法教案设计(模板22篇)

时间:2023-12-04 20:32:45 作者:紫薇儿

通过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环节需要准备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便于提前准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加、减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学难点,也是计算错误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学具理解进位与退位,形成计算思路。

在教学口算与笔算、加法与减法、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例题中,都通过摆小棒或拨算珠探索并建构计算方法。

第74页例题列出的算式是24+6,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办?这时摆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摆小棒计算24+9,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样化。各种算法虽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这种算法有三个优点:一是与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对稳定的思路易于学生掌握;二是已经熟练掌握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能支持这种思路的运行;三是与笔算法则一致,有利于以后竖式计算的教学。

摆小棒计算30-8,拆开1捆、拿掉8根,形象地显示了从十位退1、个位作10的退位原理。摆小棒计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样化。“辣椒”卡通的算法更好些,是希望学生选用的方法。

2.经常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到本单元为止,先后教学了100以内加、减计算的多种情况。能否组织成合适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以及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为此,教材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计算情况的.比较。

(1)通过比较,进一步引导算法。第75页第2题的三组加法题,都从20以内进位加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第81页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思路,通过三组题的计算和比较,更好地应用十减几或十几减几计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

(2)通过比较,进一步理清思路。第76页第1题是三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每组题一道不进位、两道进位。进位加法里一道题和是整十数,另一道题和是非整十数。

3.引导估算。

本单元教学的估算仍要求估计加法的和、减法的差是几十多。通过估算,进一步体会并区分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估算前安排了铺垫。如第76页第3题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五十几和六十几?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又如第82页第3题中的53-4得四十几,54-3得五十几,都是五十几减几,但得数差异很大。这些现象的发现、原因的思辨、结论的得出,成为估算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教学估算时,把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方法,积累估算经验。如48+3是进位加法,得数是五十多。6+52是不进位加法,得数仍然是五十多。学生独立探索估算的方法,应用了口算与笔算的经验,能促进口算与笔算水平的提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内容:p94总复习第1、2、3题,p97练习十九第1、2、3、5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知道数位在计数中的重要地位。

2、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复习重难点:

掌握数位,知道数位在计数中的重要地位,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复习指导。

(一)复习数位:

1、出示计数器,让生分别指出个位、十位、百位。

2、师:个位、十位、百位上一颗算珠分别表示多少?

3、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1题。

4、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二)复习数的组成:。

1、师出示一个数:86。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位上数表示多少?

2、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2题。

3、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三)复习100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1、先让学生回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生答,师板书: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较大;十位上的相同,个位数大的那个数较大。

2、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3题。

3、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三、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1题,左边的题要引导学生先找一找每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数。右边的题是对94连续分解,用这种分解形式,强化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

2、练习十九第2题,要关注题中是连续小括号,其用意是要求把上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因此学生要先对数进行大小比较,首先一位数比两位数小,然后比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个位上的数,经过这样三个方面的比较,就能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练习十九第3题,既涉及学生对“多一些”“少一些”的理解,还涉及可能性方面的知识。学生要从“宁宁可能有多少元”中,理解宁宁可能有28元,但比一定就是28元,还有26、27、29元这些可能,明明的钱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多一些”和“少一些”只能估计到一个范围中的数,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估算做准备。

4、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内容:总复习第4、5题,p97练习十九第4、6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复习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的计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复习指导。

1、师:100以内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

生答后,师小结:100数以内的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100数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减起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退1作10再减。

2、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4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5题,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三、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4题,要求学生口算,还要用最短时间算出结果,也就是要有速度方面的要求。除了第4题的练习外,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加强口算方面的练习,如用口算卡进行视算、听算等,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但参与口算的数不宜太大,要限制在本册口算范围内。

2、练习十九第6题,要求学生选择用竖式计算。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学时要关注“为什么要选择竖式计算”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口算有困难)。学生独立完成后,选几道题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还要选一些错误的计算来分析,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复习内容:练习十九第7、8、9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7题,一般情况下是先算出结果,再和另一个数比大小,但有些题要灵活处理,比如27+16与63比较,可以这样想:把27放大为30,,1放大为20,两个数的和才50,都比63小,所以27+16肯定比63小。也就是说,既要学生掌握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方法,还要注意解题的灵活性。

2、练习十九第8题,要抓住卖出电视机与运来电视机的台数的这个关系,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按计算方法正确地算出结果。

3、练习十九第9题,与第8题相似,不同的是数据用表格呈现的,而且呈现的数据比较多,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复习认识钟表、人民币。

复习内容:总复习第6、7、8、9题,练习十九第10、11、12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表、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复习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钟表、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复习指导。

(一)复习认识钟表:

1、师出示钟面:让学生分别指出时针、分针。

2、师拨出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等,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3、师随意说出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分别拨出。

4、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6、7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复习人民币。

1、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

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2、师:1元=(  )角    1角=(   )分。

3、指导学生完成:4元3角=(    )    27分=(   )角(   )分。

(人民币换算与加减法知识的综合,指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完成换算)。

4、学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8、9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10题,只提供情境,要求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随意提,也可以附加一些条件让学生提问题。比如要求学生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的难度要大一些。(但都要把问题控制在本册书能计算的范围内)。

2、练习十九第11题,都是用78元买东西,因此都要用到“78元-用去的钱=剩下的钱”的数量关系。不同的是“用去的钱”在变化,因此学生可以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用去的钱越多,剩下的钱就越少。

3、练习十九第12题,学生首先要观察第一幅图的“样子”,通过对“样子”的观察,发现要先看钟面写出时间,再用一般计时的方式把这个时间写出来。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复习位置、认识图形。

复习内容:总复习第10、11题,练习十九第13、14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位置,能正确分辨上下、左右、前后。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复习重难点:

能正确分辨上下、左右、前后,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复习指导。

(一)复习位置:

1、让学生说一说: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

2、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10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认识图形。

1、师出示p30练习六第4题连线,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的?

2、学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11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13题,先要求学生指出前后左右几个相对位置,然后再按题中的要求画出小朋友行走的路线。

2、练习十九第1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题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要特别注意右图中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了一个大长方形。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复习分类与整理。

复习内容:总复习第12题,练习十九第15、16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2、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的能力。

复习重难点:

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略)。

二、复习指导。

1、师:我们应当如何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在分类整理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同。)。

2、生独立完成总复习第12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练习指导:

1、练习十九第15题,先要求学生关注“按颜色分”和“按形状分”的不同分类标准,再关注有几种颜色和几种形状,然后再按要求分类。分类后可要求要求学生谈体会。

2、练习十九第16题,分类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分类方法。在扑克牌分类时,花色既可以按单因素的标准分,如把黑桃、红桃、梅花和方块分别放置到一起;又可以按双因素的标准分,如把黑桃中有图案的放到一起,没有图案的放到一起。该题主要按单因素的标准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尝试双因素的分类标准,但这可不做要求。

3、练习十九思考题,只要过长方形对角线相交的中心点的直线,就能平分这个长方形,这里只要求学生直观地分出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就可以了,不要作过高要求。(最好的办法是对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复习1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加减口算速度能力;

2、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熟悉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

二、应用练习。

1、做第5题。在做这一题时要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可以有多种答案。

2、做第7题。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根据要求涂色,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涂出的图象像什么(绿叶映托的荷花)。

3、做帝题。可以用接力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比赛。

4、做第9题。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提出速度的要求。

三、复习总结。

四、课堂作业。

3+1+68–2–53+4–2。

1+8–78–4+39–1–3。

复习1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达到能正确计算的要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教具、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整理计算思路。

前面学习了9、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思路,掌握了算法。但也有一些学生还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算法,在计算第1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选好计算方法,并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计算思路。

三、口算练习。

1、创设学生帮助小动物们停车的形式来练习口算。(第2题)。

2、小朋友们,你们敢不敢过独木桥吗?那我们就来看一看吧!(第3题)。

四、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

1、连线题。(第5题)。

2、组织比赛。比比谁先到家。(第6题)。

3、看图解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7题)。

五、计算检查。

16–7=8+7=13–8=15–7=。

7+7=7+6=8+4=12–7=。

10+7=7+9=11–8=14–8=。

17–8=15–8=8+3=。

课题:6、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

教学目的:在学生对进位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计算来掌握6、5、4、3、2加几这部分内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水果图、数字卡片、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观察图意。

2、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要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可以拆8凑成10或拆5凑10,也可以想8+5的得数写出5+8的得数。

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指班内的学生算法多样,不是每名学生都会用不同的几种方法算同一道题。

3、学生尝试做“试一试”。

学生可以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一、二题。

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算式来计算。

2、想想做做的第3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这些题目。

3、想想做做的4、5、6、7题。

采用一些新的形式来练习这些题目。

第6题先让学生在括号里填数,再说说题意,培养学生收集、表述信息的能力,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列式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统计的一些方法。

第7题可以组织学生比一比,看谁能算对,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家。

四、课堂总结。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

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具体直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感受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许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个、小棒。

创设情境,理解加法含义。

指导看课本18页图,创设情境。师:图中画了什么?

理解加法含义。师:2辆车和一辆车合起来是几辆车?你怎么知道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指明:把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认识加号。

师:在数学上,2和1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书:2+1=3。

读作:2加1等于3。

师领读,生跟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符号,你准备怎样记住它?

合作交流,探索算法的多样化。

摆一摆。

生:3+2=5。

小组合作,探讨算法的多样化。

师:3加2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

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算一算,写一写。

师:刚才大家想出那么多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田字格中的3个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指导以及观察各学生的计算能力。

集体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一图两式,体会加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观察对比,找出规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课堂活动。

说一说,填一填。

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

画一画,算一算。

教师帮助学生弄懂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反馈,订正。

看图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

小组合作交流,看看一共能写出几个不同的算式。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总结。

布置作业。

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的例5,课堂活动的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使学生能熟练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来感知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

复习旧知。

复习写数。

新授。

创设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分一分,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指名让分法不同的学生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每种分法都想出来,一个也不落下?同桌商量一下。

(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

师:老师发现有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大家。

学生展示按顺序分。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边说边自己按顺序分一分。

小结。

我们通过分小棒得到了5的组成,以后凡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出更好的办法。

小组学习4、3和2的组成。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展示。

课堂活动。

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完成。(有困难可以向同桌或老师请求帮助。)。

反馈、集体评议。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先与同桌交流,再回家与父母交流。

五、布置作业。

《万以内的加法:加减法的验算一》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说到竖式时板书。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p87例1,p88课堂活动,p90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包括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类的方法,推广使用教学中学习的直觉思维方式和策略。

教学关键: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教具准备:

1、课件。

2、圆形,三角形图片。

学具准备:

两种颜色的圆形和三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

1、创设情境。

(电脑出示由图形拼成的一幅画)。

师:这幅画中有你认识的哪些图形朋友?

生:……。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各有多少个呢?

生1: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怎样数才不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2:先分类,再数。

(电脑演示把图形按形状分类的过程。)。

师:是这样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数图形个数的时侯用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分类。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包括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独立思考:

出示例1,让学生根据例1的要求,结合学具操作,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师巡视指导。

三、议:

师:请把你的想法和具体分类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四、展:

师:你们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小组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分的过程。)。

师:你还可以怎样分?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法。请大家看一看数学书第87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

3、师小结: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检:

1、学生独立完成p88课堂活动。

2、学生汇报。(按硬币、纸币分,可分为两类,按元、角分,也可以分为两类,按面值分,分为三类……..)。

七、练:

p90练习十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分类。

例1(略)。

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88例2, p90练习十八第3、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分类的方法,推广使用教学中学习的直觉思维方式和策略。

教学关键:

加强观察和操作活动。

教具准备:

1、课件。

2、卡片。

学具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

1、师:昨天我们学会了对图形等事物进行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吗?(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分类。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2、独立思考:

出示例2,让学生根据例2的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师巡视指导。

三、议:

师:请把你的想法和具体分类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四、展:

师:你们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吗?

(学生小组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分的过程。)。

师:你还可以怎样分?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法。请大家看一看数学书第88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

3、师小结: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检:

1、学生独立完成p90练习十八第3题。

2、学生汇报。(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奔跑和站立分……..)。

七、练:

p90练习十八第4题。

【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例2(略)。

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89例3,p89课堂活动, p91练习十八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的能力。

3、经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并能呈现分类整理的结果,积累分类整理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并能呈现分类整理的结果,积累分类整理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

1、师:我们学会了对图形、数据等事物进行分类整理,谁能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吗?(在分类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分类整理。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分析、思考,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用表格表达整理的结果。

2、独立思考:

出示例3,让学生根据例3的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用表格表达整理的结果。

师巡视指导。

三、议:

师:请把你的想法、具体分类整理的方法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四、展:

师:你们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类整理的吗?

(学生小组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分类整理的过程。)。

师:你还可以怎样分?(是否戴帽子、是否穿裙子等)。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

2、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法。请大家看一看数学书第89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

3、师小结:在分类整理之前,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同。

六、检:

1、学生独立完成p89课堂活动。

2、学生汇报。(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高矮分、按衣服颜色分……..)。

七、练:

p91练习十八第5、6题。

【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例3(略)。

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同。

【课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分一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运用分类整理的知识解决鸡鸭分栏喂养的问题。

2、积累分类与整理的经验,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活动重难点:

运用分类整理的知识解决鸡鸭分栏喂养的问题。

教具准备:

p102的鸡鸭图。

学具准备:

鸡鸭图片(含大小)、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出示p102的鸡鸭图。

师提出活动目标:学生运用分类整理的知识解决鸡鸭分栏喂养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利用学具和记录卡,运用分类整理的知识解决鸡鸭分栏喂养的问题。要求至少要有三种分法。

师巡视指导。

三、议:

师:请把你的想法、具体分类的方法及结果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四、展:

师:你们能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栏喂养的吗?

(学生小组展示。边展示,边介绍分类整理的过程。)。

师:你还可以怎样分?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

2、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分法。请大家看一看数学书第92、93页,你和哪个小朋友的分法是一样的?(学生看书后回答)。

3、师小结:根据需要要先确定分类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同。

4、大家评比一下:哪种分栏喂养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类?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除了书上介绍的两个例子外,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例如“超市里货架上的货物分类摆放,方便顾客挑选”、“衣柜里的夏装和冬装分类摆放,方便取用”等)。

七、活动小结: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本次活动的感想,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大班计算教案《学习7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难点: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复习1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2、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知识探索及延伸。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

(1)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

(2)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

(4)第4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算对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

(5)第5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法,和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6)第6题是开放题,能帮助学生整理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的减法算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几道算式。

2、想想做做的8--12题关于9的加减法计算。

(1)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2)第9题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会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第11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小鸟找自己的家,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第12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9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四、知识的总结。

五、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

1、6+2=8–4=7+1=5+3=。

4+4=8–7=3+5=8–5=。

2、()+()=88-()=()。

1、9–2=2+7=9–1=3+6=。

9–6=8+1=4+5=9–5=。

2、()+()=9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no:1。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t)。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p58面的3t。

看懂图意,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9以内的加法教案

1、幼儿每人一套1―9的数字卡、十、一、=、有关动物的头饰。

2、教师准备磁铁教具。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玩具9个,让幼儿数一数。

2、让幼儿说出9的分合。

二、团体活动。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红色和蓝色)让幼儿说出加法算式。

师在问:9个三角形去掉1个还剩多少个?

怎样写算式?(书:9―1=8)

9个三角形宝宝去掉8个,还剩多少个?

2、出示苹果图形。

小朋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7个红苹果、2个紫色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样写加法算式?(书:7+2)还可以写加法算式(2+7)。

一共有9个苹果送给2个苹果给小朋友,还剩多少个?怎样写算式9―2=7。

9个苹果送给7个小朋友,还剩多少个?9―7=2。

三、操作活动:

四、游戏动物找家。

游戏规则;带动物头饰的小朋友算好得数,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说“xx动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动物回答“我的家在这里”。

在别的教材中,计算的内容放的比较多,小朋友练的也比较扎实。这套教材中9以内的加法就放了一节课,相对与本班学生的基础。一节课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不用说速度快,连正确率也不高。因此我在平时的晚自修和午自修进行了练习。但是每天还是要学习新的知识,小朋友的自觉性又不高,所以小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好。假期回家后好好的再去学习学习。现在我把人教版中关于计算的表格出示如下,不仅让学生横、竖的读背。更要发现横竖算式中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帮学生更好的记忆。提高思维的有序性。算得数的方法很多瓣手指,想组成……我们一般选择想组成的方法。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算的又快又准。掌握方法后,那么读读、背背,提高速度。

《1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1、在理解应用题三要素的基础上,学习口编10以内连加应用题。

2、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

3、训练幼儿的倾听、分析、理解、判断等思维能力。

2、10以内加法算式若干,场景布置成超市。

3、人手一个小篮子、10元钱,找零的钱。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几点开?老师出示一算式卡片:请你猜猜看?幼:1+6=7你的火车7点开。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由集体游戏到小组、个人游戏。

今天,小朋友们的火车开的真好,下面老师奖励你们10元钱,请你们去超市购物。要求一个区只能买一样你喜欢的东西,总数加起来不能超过10元钱。

幼儿排队有序的去超市按要求购物。

1、教师示范:今天老师也去超市购物了,我买了一只钢笔花了5元钱,我买了一个苹果花了2元钱,今天老师一共花了几元钱?小朋友来帮我一起算一算吧!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我们先来想想我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先怎么样?后怎么样?出现过几次数字?最后问题是什么?)。

2、引出应用题的3个条件:(边提问边在黑板上操作,记录5+2=7)。

3、教师和幼儿归纳总结什么叫加法应用题?师:合起来或一共有多少的题目是加法应用题。

4、请幼儿按照所买物品编应用题。(分组讨论后由组长回答)。

5、请幼儿把刚才所编的应用题用算式列出。展示幼儿的算式。

1、教师示范:第一组有3个女孩子,5个男孩子,请问第一组一共有多少人?

2、引导幼儿结合身边的事口编10以内的应用题。(可与家长商量讨论)并做好记录。

3、展示幼儿口编的应用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编10以内的加法应用题。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编成应用题,只要你平时仔细观察就能变得更加聪明。

《十以内加法》教案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

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

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

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

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

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

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

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

架飞机?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

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

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

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

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直观演示,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5盘橘子,5个盘子里的橘子数分别是1、1、2、2、3。

生1:我想可能会送第一盘和第二盘,一共是2个橘子。

生2:我想可能会送第四盘和第五盘,一共是5个橘子。

指出:把第一盘和第二盘的橘子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1+1=2;

把第四盘和第五盘的橘子合起来,也要用加法算,列式为2+3=5。

介绍: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如果送第一盘和第三盘,一共是几个橘子?算式怎么列?

如果送第三盘和第四盘呢?

小结:要知道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

二、看图计算,初步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画面——鸡妈妈一家。

提问:图上有几只母鸡,几只小鸡?一共有几只鸡?算式怎么列?

(2)观察画面——小兔一家,青蛙一家。

2.“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先按顺序观察三幅图,再在小组里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图下的算式填完整,并进行交流。

三、联系生活,丰富对加法的认识。

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如,我有2枝铅笔,又买来1枝,一共有3枝铅笔;(2+1=3)。

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

一年级有2个班级,二年级有2个班级,一共有4个班级;(2+2=4)。

……。

四、独立计算,巩固认识。

1.“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先看清算式,画一画,最后列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先连一连,再交流。

4.“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5以内加法》教案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5以内加法》教案

学习5的第二组加减。

根据实物图讲述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并正确使用“一共”和“还剩”。

积极开动脑筋,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具4幅实物图,2幅图上画有问号。

集体活动复习5的组成。

我做的动作和你做的动作合起来要是5,我跺3下脚,你跺2下脚。

学习5的第二组加法。

学习5的第二组减法。

看图列算式。看看图上说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号到底是几呢?

在表格中为图形勾画特征,将图形读出来以后再在适当的地方打勾。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大声表述自己的想法。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20以内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口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感受思维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1:我参加赛跑。

生2:我参加拍球。

生3:我参加扔沙包。

生4:我参加跳绳。

生:……。

师:我们统计一下每个项目有多少同学参加,请举手,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填写课件)。

赛跑:11人跳绳:8人拍球:4人扔沙包:7人。

(根据现场报名情况,不能列出20以内的典型进位加法算式,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适时调整了人数)。

生欣然应允。人数调整为:

赛跑:9人跳绳:8人拍球:6人扔沙包:7人。

二、动脑思考,提出问题。

师:根据大家报名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说。

生1: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3:拍球的再添上几个人就跟跳绳的一样多了?

生4:赛跑的原有9个人,跑着跑着有2个人摔倒了,还有多少人?

生:……。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些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好。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好吗?“赛跑的和拍球的一共多少人?”

三、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

生:9+6。

师:还有不同的列法吗?

生:6+9。

师:怎样算出9+6=?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可以在白纸上画一画,算一算,也可以摆小棒算算。算完后在小组里相互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共同研讨。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算法?

生1:我是用小棒这样摆的.:先数出9根小棒、6根小棒。从6根小棒的里面拿出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根。

师:老师给你当小助手,写下你的.算法:

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2∶我是用小棒1根1根数的。

生3:我是2根2根数的。

生4:我是画出来的:我是用计数器想的:先在个位拨上9个珠子,再拨6个珠子,因为满十进一,十位就拨上一个珠子,个位还有5个珠子,所以9+6=15。

生5:我想10+6=16,9+6少了1个,结果就等于15。

……。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些方法里面,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一种,因为先凑成10好算。

生2:我喜欢用计数器算,因为我很熟悉这种算法。

生3:我喜欢第5种,先想10加几好算。

师:知道老师喜欢哪一种吗?我喜欢第1种。像这样把它们先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还有一个名称呢,叫凑十法。老师觉得用凑十法计算很简便。

师:会计算6+9吗?

独立计算后交流算法。

师:比较6+9与9+6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略。

五、课堂小结,点出课题。

师:同学们来看,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计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点出课题:这些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比10大,需要进位。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以内的加法》教案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卡片小黑板。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20以内加法教案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表格、卡片。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1、理解加法的意义2、学会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一、创设情境。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