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各数的认识(通用12篇)

时间:2023-12-14 18:14:08 作者:BW笔侠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实践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一年级教案范文,可以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最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生预设1:沙滩上有一些海鸥。

生预设2:岩石上也有海鸥。

生预设3:海里有小帆船。

生预设4:还有很多小朋友。

二、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预设1: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2: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预设3: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一边提出问题,教师一边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分分类。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3只。

师:这个“3”是我们以前学的。

(把“海里有多少只帆船?”这个问题拿到黑板的一边)。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在解决之前,你来猜一猜沙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呢?小朋友大约有多少个?(每个问题2~3个学生来估计)。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师:我们先来看看沙滩上到底有多少只海鸥?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预设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预设2:我是2个2个数的……到大屏幕上数一数。老师评价。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把海鸥换成小棒,对应着摆一摆。

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

师:老师用小棒摆出了11,和老师一起数数吧!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圈了出来,把一个小棒放在一边,同学们看,如果把这一个小棒看作1,那这是个小棒组成了几个十?也就是说:10个一组成了1个十。老师把这十个小棒捆在一起,这是一个十,这是1个一,那他们组成了11,也就是说: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让学生摆出1214根小棒。

师: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现在同桌合作用你们的计数器拨一下11,这两个1一样吗。

十位上1表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

师:再看第二个问题:沙滩上有几个小朋友?

生预设:13个!

师:数得很正确!那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表示一下13吗?

生摆。老师指点,或写、或摆、或拨。

师:看老师使用摆小棒的方法摆的13,再加一根是多少?

师:个位上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如果够了10个,就必须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来表示它。

师:同学们刚才拨得很认真,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遍,20里面有2个十,那我们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因为20的个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在个位上用0补位,这样20就表示出来了。

师:好了现在同学们看一看第三个问题,快数一下是多少个?刚才我们是不是解决了?好!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很棒,我们来唱个儿歌休息一下好不好?

四、设计练习,达成目标。

练习一、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二、老师拨珠,学生说数14181912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法学法: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明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最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131418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6.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一、创设情境,观察情景图。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课本,翻到第5页,看这页有什么?翻到第8页,第12页,......同学们请翻到68页,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一页上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看,这一页上有一幅美丽的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预设1:沙滩上有一些海鸥。

生预设2:岩石上也有海鸥。

生预设3:海里有小帆船。

生预设4:还有很多小朋友。

二、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预设1: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2: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预设3: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一边提出问题,教师一边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分分类。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3只。

师:这个“3”是我们以前学的。

(把“海里有多少只帆船?”这个问题拿到黑板的一边)。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在解决之前,你来猜一猜沙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呢?小朋友大约有多少个?(每个问题2~3个学生来估计)。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师:我们先来看看沙滩上到底有多少只海鸥?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预设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预设2:我是2个2个数的……到大屏幕上数一数。老师评价。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把海鸥换成小棒,对应着摆一摆。

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

师:老师用小棒摆出了11,和老师一起数数吧!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圈了出来,把一个小棒放在一边,同学们看,如果把这一个小棒看作1,那这是个小棒组成了几个十?也就是说:10个一组成了1个十。老师把这十个小棒捆在一起,这是一个十,这是1个一,那他们组成了11,也就是说: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让学生摆出1214根小棒。

师: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师:现在同桌合作用你们的计数器拨一下11,这两个1一样吗。

十位上1表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一。

师:再看第二个问题:沙滩上有几个小朋友?

生预设:13个!

师:数得很正确!那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表示一下13吗?

生摆。老师指点,或写、或摆、或拨。

师:看老师使用摆小棒的方法摆的13,再加一根是多少?

师:个位上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如果够了10个,就必须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来表示它。

师:同学们刚才拨得很认真,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遍,20里面有2个十,那我们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因为20的个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在个位上用0补位,这样20就表示出来了。

师:好了现在同学们看一看第三个问题,快数一下是多少个?刚才我们是不是解决了?好!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很棒,我们来唱个儿歌休息一下好不好?

四、设计练习,达成目标。

练习一、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二、老师拨珠,学生说数1418191220。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2、教材所处的地位:“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先让同学回顾10以内的加减;第二,出示情景图,先让同学认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然后通过分发数字学具,让同学们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间”,怎么算“之间”人数,第三,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课本情景图,巩固所学新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学生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方法去理解“之间”意思。

2、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数一数数学卡片,小组合作方式,自己讨论。

3、创设游戏情景,学生通过上台演示情景图里面场景,用探讨反方式去巩固所学新知。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请按照要求数一数。

12--19;20--14(全班齐声回答)。

引导发现这些数字全部是由2位数组成的'。

2、开火车(出示口算题目)。

一组同学起来开小火车回答口算。

3、四小组比赛做题目,看那个小组最棒。

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1。

比14多1的数是(),比14少1的数是()。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好不好?

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同学们发现有效的数学信息)。

2、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小组合作讨论,集体汇报。

小丽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

4、小组合作通过摆卡片的形式从11到15,从而发现中间有几人。

师提问什么是“之间”(生讨论汇报)。

之间就是不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间的那些人。

5、生上台扮演图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明确“之间”意思。

6、除了数一数,我们还可以怎么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

还可以画一画,可以用圆圈表示,去掉前面的和后面的圆圈,剩余中间的就是他们之间人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东东(我排第8);玲玲(我排第4该我滑了)。

2.练习十八;第五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习到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认识几十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拼摆中加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