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优质20篇)

时间:2023-11-28 10:18:20 作者:曼珠

读后感是对作品的再创作和再思考,它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感悟作品所传达的意义。以下是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范文

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近段时间,我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本书,有点感触:

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队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会把部分时间分散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教师都很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因此新教师可能会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处于第二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我们都属于第一种在职教师。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踏入教师岗位的十几年里,真实体验到学校各位同仁的优秀,从校领导到教师,都是拔尖人才,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业务精湛等诸方面都是我要学习的!学校对我们这些教师的关怀无微不至,从工作到学习、生活,我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家的感觉。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爱生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还必须有一份强烈的上进心.只有加强业务学习,多听专家、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及时反思总结,教师才能较快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进步。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一、做学习型老师。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二、做反思型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三、做实干型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四、以学生为本。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缺乏*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激情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激情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空有满腹经纶,不与他人说,做教师,岂不枉费了人才?所以,做教师,踏踏实实地,认真备课上课,否则何谈立足之本?虽然我只是在“不起眼”的一个岗位上,但是,我确有激情燃烧的舞台,我也有好多“粉丝”,这样的我、或者同为教师的我们,便有了如天空般辽远广阔的舞台。穹顶之下,声音的撒播也远了、远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最近一直沉浸在《优秀教师成长解码》一书。书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语段乃至词语,每当读到“心动”之处,我总要停下来回忆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或共鸣、或喜悦、或醒悟;有时还会把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怎样才能成为优秀教师?通过细读郑老师的《优秀教师成长之道》,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优秀教师的成功,不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教师都一样,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能够做到苦中有乐。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酷爱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向同行学习;向。

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

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重视反思自己。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独特的个性;不断地创新;辩证的思考。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的人首先应当喜欢读书,只有喜欢读书,多读有益的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育观才能更好地确立。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30位优秀教师的一件件案例情景,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表现了这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像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之后他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写成了《班主任兵法》等文章;……。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拿第一篇案例来说。作者魏智渊,陕西人,曾经在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过多门学科。最后开始执教高中语文。他是教育在线和中学语文等著名教育网站的著名网友。他撰写的这则案例分三个部分:一路狂奔,一路痴迷,一路沉思。一路狂奔中,他明白了人生就是要不断地打回原型,然后重新开始;一路痴迷中,他通过网络完成了自己的神奇蜕变,他开始有了专业意识和专业化追求;一路沉思中,他对教育有了更清醒地认识,希望与学生真正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共同走向健康纯净的生活。魏智渊老师正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

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再看看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辅导学生。对本册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同办公室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读后感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空有满腹经纶,不与他人说,做教师,岂不枉费了人才?所以,做教师,踏踏实实地,认真备课上课,否则何谈立足之本?虽然我只是在“不起眼”的一个岗位上,但是,我确有激情燃烧的舞台,我也有好多“粉丝”,这样的我、或者同为教师的我们,便有了如天空般辽远广阔的舞台。穹顶之下,声音的撒播也远了、远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一、做学习型老师。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二、做反思型老师。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三、做实干型教师。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四、以学生为本。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缺乏*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五、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后我收获很大。教师职业是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作为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于是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结合此书,我有一下见解:

我们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的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仅靠原来的教育是不可能支持个体顺利度过一生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性、多元化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变迁。怎样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将是我们所选择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理智选择。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自我引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书中的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学反思,我认为这是种自我的反思,是自我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给我以启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那么,“实干”从何而来?首先要敬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其次要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教学能熟练自如,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

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做到。自古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缺乏爱学生如自己亲生子女之情的教师,很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缺乏激情的教师,不可能带来充满激情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缺乏微笑的教师,不会有让学生快乐的课堂生活。

做一位成功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品德教育;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耐心辅导、全面检测和科学评价;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学生的技能发展,安排各种实验操作、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总之,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全体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各项工作。塌实做人,用心做事,当好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要进步,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特点,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并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优秀有内涵的教师。

踏上工作岗位半年之久,消极地说,其实很疲惫。每天忙忙碌碌,在楼与楼之间、教室与教室之间、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如光影穿梭着。但是每每到了课堂之上,真的如打了鸡血般地亢奋,可以说是活力四射、斗志昂扬。真正到了工作的时候,便再不若从前在师范学校学习时那般纸上谈兵了,都是“真刀真枪”,因为这份职业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那么,究竟自己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自己对自己提出质疑并不可怕,莫到了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祖国花朵后才幡然顿悟。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诚然,这就是我选择品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的初衷。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自己究竟是什么配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把自己看成了机器,说到底,只是想求证:为人师,我的素质到底过不过硬。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的光景,我们正走在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甚至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上,社会发展如此迅猛,那么作为教育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的工作者,我们始终离不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充电。

如果认为固守着头脑中那存储了20几年甚至更久的知识就足够应付小学的教学工作那就错了,那是不可能支撑我们顺利度过一生的。这份工作本身的前瞻性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学习、进步。结合实验学校教风的后两点“善思会研”来说,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善于思考、乐于钻研。那么思考什么、钻研什么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思考我们读到的东西、研究我们遇到的问题。思考、研究的东西从哪里来?不过是在提醒我们要多读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多读读书,从教育大作中汲取精华,从一线教师的案例中蒙受启迪……总之,多读读书,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本小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描写人物、进而刻画其性格特点呢。

充实了自己,厌倦了工作也是不行的。所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爱岗、就要敬业。

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确拥有“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的美誉,想一想,怎一个自豪了得!便是为了让“教师”这个职业镀上一抹金光,也定当全力以赴,做个实干的人。

实干,不一定都会有收获,反思何其重要。因此,要成长、要发展,便要善反思、会总结。

教学反思是在自己的实践之后,对照预设与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引用书中一句话“这是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没错,聪明的人,都会反思,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课堂教学正当时那灵光一闪的瞬间。很感谢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这让我为提高自身的业务专业性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浅谈了以上三个方面,也算是为师半年来的一些小感悟。工作闲暇之余,借由一本书述说了一点感悟,便是没白读了。

最近一直沉浸在《优秀教师成长解码》一书。书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语段乃至词语,每当读到“心动”之处,我总要停下来回忆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或共鸣、或喜悦、或醒悟;有时还会把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怎样才能成为优秀教师?通过细读郑老师的《优秀教师成长之道》,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优秀教师的成功,不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教师都一样,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能够做到苦中有乐。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酷爱学习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向同行学习;向。

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

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尤其重视反思自己。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独特的个性;不断地创新;辩证的思考。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的人首先应当喜欢读书,只有喜欢读书,多读有益的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育观才能更好地确立。

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业精于勤,读书与学习需要的是心态和毅力,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研究。所以有人说生命是在学习中成长,是在付出中完成的。将学习当成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近段时间,我读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本书,有点感触:

书中说:“教学反思是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书中介绍了几个具体的教学反思的方法,如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学习工程”、行动研究等,都让我对自身专业工作有了很多想法,比如撰写教学日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记录、描述,用于改善工作、引发思考等。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在平时工作、研究时,要善于捕捉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和问题,不要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要注意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反思,乃至对自己成长历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诊断失误,调整方向和目标。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队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第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会把部分时间分散在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教师都很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因此新教师可能会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处于第二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处于第三阶段的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我们都属于第一种在职教师。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踏入教师岗位的十几年里,真实体验到学校各位同仁的优秀,从校领导到教师,都是拔尖人才,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课堂驾驭能力强,业务精湛等诸方面都是我要学习的!学校对我们这些教师的关怀无微不至,从工作到学习、生活,我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家的感觉。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爱生才能做好这份工作;要想做一名优秀教师还必须有一份强烈的上进心.只有加强业务学习,多听专家、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及时反思总结,教师才能较快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进步。

《教师成长的秘密》读后感

管老师的书,没什么“理论”,没什么“术语”,都是大白话,好读,易懂。才知道白话也能说教育的事,不是非要“板起脸”来才能说教育。初看这本书,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再让我说点别的,好像说不出来。于是乎,寒假里我再看这本书,发现书中所讲的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震撼和启迪。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120%的教育渴望告诉我们,心想事成是句真话,切切实实的真话。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这一部分对于刚步入讲堂,意气风发的我们来说非常受益。这样的我们心里对自己的工作有无限的渴望,说三分钟热度也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总之,刚开始的我们有的是渴望。那这份渴望为什么到中年就没有了呢?那是因为你在这期间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失去了对“卓越”的渴望,不会有“卓越”的未来。而人与人的差异,除了天才和天生的蠢材,99.99%不是先天的禀赋,也不是后天的基础造成的,而是内心里目标的生长,内心里的“渴望”。

二、很多人很幸运,其中包括我的大学同学们,她们一毕业就考上老师了,成功就业了,因为没尝过失业的痛苦,自然不太懂得就业的幸福。我是那个不太幸运的人,因为我的毕业就是我失业的开始。我毕业两年,代课两年,我在代课的时候很迷茫,对未来感觉很无助,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年是否能够考上。在代课期间,我参加所有我知道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务员的考试,民办学校的招聘我也都一一前往。有一天,我抱着我的简历去人才市场。可能有人会说,嗯,那里面的人,自由择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其实,求职心切的人,一点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自在,脸上大都写着焦虑,不安,期盼,失望。一个大学生,所求的职,工资不过公务员的一半,有些兴冲冲投档,招聘方象征性地翻了一下,退回。在拥挤的人海中那一刻,我就无比羡慕我的这些在招聘考试中成功上岸的小伙伴们。可是我翻看她们的朋友圈,大多数却是对教师行业的抱怨,抱怨自己周课时很多,抱怨自己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抱怨自己每天深夜还在备课,抱怨自己周末还要各种培训,诸如此类。每每看到这些,我就认为他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因为当你为生活到处奔波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天天踩着熟悉的路去上班,真的.很不错。

1998的管老师和很多人一样对上班有惧怕。每每寒假过完,想着临近的开学,他就会心慌慌的。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头,浇了冰水似的。心病还得心药医。他找了四个字,戏称“四字真言”——上班真好。上班路上,他一心一意地念,念着念着,念着念着,不禁念起做教师的好,工作稳定,双休日、节假日不说,寒假、暑假,多逍遥,每个春节,年前年后,谁能过得这么舒坦?学生少不了添麻烦,也正是那些“麻烦事”,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每天都充满了“未知的变化”。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和世上最纯的“人”打交道,远离心计。一班孩子,对你言听计从,不开心了,发个火,第二天,孩子早把你的“火”忘了,依然甜甜地喊“老师好”。要在公司,要在机关,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对于他一个男老师,一上班,东走廊、西走廊,那么多美女老师,风姿绰约,花枝招展,多养眼啊。“上班真好”“上班真好”,念着念着,念着念着,就悟出一个道理来了: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你和另一半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坏,念他的坏,那准完蛋!

所以,如果你现在失去幸福感,觉得每天的生活如同机械,觉得很想跳出教育圈,只看得到自己的疲惫和辛苦,那么你可以隔三差五到人才市场,保你能心平气和、幸福美满。那不只对工作有好处,对身体也大有好处。你每天没精打采地抱怨,词复词,句复句,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消极信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土成山,进入身体,身体怎么不积“怨”成疾?这样的状态对工作是百害而无一益。

三、管老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兴趣第一,那是对“天才”说的。对“人才”,意志第一。对于天才来说,兴趣是很好地推动力。可是天才是没有那么多的存在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天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束之高阁。完全凭兴趣办事的人,结局往往是,兴趣把他给“办”了。人是能动的,变化的。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都可以成为人才。我们与其做一个相当教师的人,不如做一个必须当教师的人,因为兴趣不靠谱,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能解决的生存问题的工作,你一定会对它爱惜有加。

“我做不好,那是我不喜欢。”“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干出点名堂来。”“当初以为教育很美好,入了行,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适合当老师,辞职吧,狠不了心,只好将就着混。”很多老师跟当年的管建刚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管老师又说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使对自己这份工作没有兴趣,也不能阻碍你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不喜欢的事,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不是“不出色”的理由。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从此刻起,努力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怀着120%的渴望,努力寻求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感恩这点点滴滴,努力去培养感情,喜欢上自己的职业,不断从平凡走向卓越。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做课堂上的教书匠,他们在阅读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在书写中升华,读书、教书、出书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新型的行走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智慧的结晶。

陈萍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真的很喜欢读,因为她很真诚地讲了一个伟大的故事。真诚,就会踏实,不会虚空,也不会浮躁;真诚,就会美丽,没有作秀,也没有矫情。说到底,真诚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品质,是心灵的敞开与通达。陈萍正是以她的真诚行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也正是因她的真诚使我,也使大家确信“专业之道”,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道。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在陈萍那里是生活之道、生命之道。记得钱伟长对专业的理解:我没有专业,要说专业,我的专业是爱祖国。也记得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派教师到大学进修,规定首选的是与专业无关的学科,次选与专业有关的学科,第三才选修自己任教的学科。可见,专业不仅是学科专业,教师专业应当具有学科超越性,抑或说,教师专业应当有宽阔的知识背景,在丰厚的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不仅如此,陈萍的专业发展之道,从回溯童年始。这正如帕慕克所说,寻找开端,然后才会有故事的中篇与下篇。从童年寻找专业发展之开端,暗示着专业之道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专业之道实质上是人生之道。

人生永远是个谜,人总是力图解谜,但很困难,人生之谜的谜底是那么神秘,因为“人是谁”是一个几乎无法解答的难题。美国学者赫舍尔的答案是:人生之谜不在于你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你将来能够成为什么。将来能够成为什么,这是由人的伟大之处——可能性决定的。陈萍实际上是用自己亲历的实践,开发人的伟大之处,把可能性逐步变成现实性。但是,这一目标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关键是陈萍的生命感悟。于是快乐的村小,成了种子萌发的地方;农村生活,成了涵养人格的土壤;多彩的中师,成了锻造师能的殿堂,以及从教以后的一切,都让她去寻找教育的暖意和智慧。假若,专业发展离开了生活的磨砺,离开了生命的感悟,势必失却生长的根,所谓的专业势必单薄、纤弱、苍白。热爱生活,努力去承受生命之重,正是最根本的专业发展之道。陈萍的人生感悟,击中了专业发展的“穴”,读她的这本专著,你会掂量到书名中“生命感悟”的分量。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如此。专业的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专业身份的确认上,否则专业发展可能会摇摆、迷茫。身份既是一种专业方向的认同,又是专业责任的担当,专业发展就是在专业方向的认同中找寻自己的理想,在专业责任的担当中提升自己的水平。陈萍有鲜明的身份确认感,表现了她专业追求的自觉。丰富的职业经历中,陈萍有不同的岗位,但她并不把这些岗位只看作是工作的分工,而看作是专业的角色:做教研员,她把自己当作教学研究者,去履行教研职业的使命;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她把自己当作课程建设者,去开发、拓展、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重返讲台,无论是为小学生上课,还是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讲授,她都把自己当作理念践行者,去生长、丰富自己的智慧;而课题研究,无论是自己领衔,还是对学校的指导,她都把自己当作课题研究主持者,去激发自身内在力量,获取持续发展、深度发展的能量。以上这些身份,她没有使它们割裂开来,更没有使它们对立起来,而是在融合中互动、促进。诸多身份的确认,陈萍把握了核心,那就是学习、研究、实践。从这个角度去看,专业发展之道,是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其实,学习、研究、实践,往往是一般的方法、一般的途径,体现了一般规律,大家都生活在这种方式、途径和规律中。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人有成就、会成功,而有的人却仍然很平庸、以至无为?陈萍给出了答案:挑灯夜战中的锻炼,凝神应对中的理性思考,经历煎熬中心智的丰富与完善。由此,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应当是坚持之道、是“专业自觉”之道。

书名中还有“教育叙事”的表述,陈萍用叙事的方式,回溯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开始,她担心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话语风格,不能体现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但是,她坚持了,并且发挥了她的优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叙事,首先是种回忆和记忆,而回忆和记忆,“我们才成为历史的全权代表”,“那些故事用象征符号解决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而“原始的叙事作品本质上就是再创作”。

陈萍的教育叙事就是将时间人格化,通过创作,使她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代表,用生动的象征符号解决了学者们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给了我们可以分享的世界。无疑,陈萍对教育叙事的认识是深刻的,她的教育叙事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她的真诚投入,在于她叙事中的梳理,梳理中的概括、提炼,理性思考与研究始终伴随着她的叙事。于是,叙事成了陈萍的一种研究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于是,陈萍的故事,我们听了还想再听,成了理查德·卡尼所称之为的“伟大的故事”。陈萍正是“伟大的故事”的创造者。

从全书的叙述来看,陈萍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质,从容、平静、优雅,她在平静的叙述中透着灵气和哲理。也许,专业发展之道,是一个文化的过程,亟须从容、平静与优雅。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最近有幸认真研读了邹尚智的《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一书,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动力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途径,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阐述了教育科研的特点、原则、过程、方法和教育科研的策略,重点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要求,并举以实例说明便于我们教学时学以致用。

学习第一部分后,我了解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特点及意义。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研究活动过程。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它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2)实践性。教育科研只有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面向实际,面向教育改革,面向素质教育,着眼于实践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当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这些研究才能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3)、长期性。教育科研的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显现和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具有超前性的,因此不能因为近期效果不显著就否定其价值。(4)、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决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校长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依靠三支队伍,一是专业理论队伍,一支是教育行政人员,另一支是广大校长和教师,他们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发展。学习本书的二、三、四部分后,我更加深入第认识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教师的态度、情感、各种能力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自信心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八个部分:

一、更新教师信念,提升自主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首先,确立科学的教师信念核心,要使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相吻合,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为中心,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做到教师信念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其次,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分析自己的信念与新课程理念的一致和分歧之处,进一步领悟心课程理念。

二、制定专业规划,激励自主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份个性化的“专业导航图”,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兴趣,定位自己的位置。这主要包括有自我认识与成长环境评估、检测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选择教师专业发展路线、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六个步骤。

三、坚持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指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查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具体说来包括三个阶段:上课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教学思路,不照抄照搬现成教案,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的.得失和他人教学的可取之处。上课时要随时发现问题,体现教学机智。上课后要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能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另外,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就一定能够使“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实践行动研究,升华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最佳选择。它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与优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反思力与创新能力。其操作流程包括:

五、实施教师同伴指导,升华专业发展。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兵作战”的教师不能完全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而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科研论坛、教学沙龙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实现信息资料,计划的共享,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六、有效管理个体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加工、储存、传播、应用与创新将成为教师强大的竞争力。实施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要重视:使用常用的个体知识管理工具、掌握个体知识管理的基本技巧、建立教师的个人学习网、掌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方法以及善于与别人共享知识。

七、建立教学档案袋,挖掘教师专业发展潜力。教学档案袋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进程的一种记录,是对自己的工作成就、风格、态度等全面的高度个人化的描述。其功能是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因为在收集和筛选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效能的材料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进行再思考,对存储的材料进行再修正,并根据存储的材料对下阶段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因此,教学档案袋不仅是评价教师的工具,更是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方法,故而更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坚持终身学习,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将学校视为学习与发展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努力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究的历程中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专业化,教师不仅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掌握关于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投身与科研实践,善于通过教育科学活动不断取得教育科研新知识,探索教育科学新领域。而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则将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差,感谢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赠送的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趁着早读和班里的阅读课,在孩子们看书的时候我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书。书名很”理论“,书里却运用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没有一点晦涩、枯燥的感觉,让人爱不释卷,书里讲的道理我深有体会,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讲: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常具有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如果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会努力学好这门学科,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有的甚至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魅力、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我觉得首先要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无论对学生严厉或是慈爱,温柔或是宽容,都基于对学生的爱。老师的爱会换来学生的信任,爱心永远是好老师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其次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道德风貌、生活作风、敬业精神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教师都像上帝一样,在以自己为原型捏着泥人。“第三是教师需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的水平就越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越高。能帮助学生找到多、快、好、省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也越发高大。第四是做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教师。真正能够带着学生读书的,是那些自己有阅读习惯的老师。教师只要有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会发现问题,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会以执着的精神,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

博大的心胸、渊博的知识、豁达的心态、执着的精神,是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将以此为目标,提升内在修养,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肖川老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告诉了我,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教师就是一个职业,是我的工作,没有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一直都很希望当一名老师,而且很喜欢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职业倦怠,有点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们都在寻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学生,当我的学生们和我有互动的时候,当学生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有了好习惯的时候,当学生们课下可以和我开心的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读书。这几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也参加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讲座,刚开始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学习了之后我发现我学习的这些东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学习感觉统合,我理解了后进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东西,甚至更严重的是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觉失调,然后后天又没有经过训练,家里也没有重视,其实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所以当我理解了他们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脾气变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别想去尝试着去帮助他们。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的方法。

改变心态,不断学习。不光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同样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开始研究了幼儿英语的教学。其实幼儿学英语就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学英语一样,都是初学者。对于初学者,该如何学习英语?现在我们的各种培训机构都有开设幼儿英语,有洪恩,剑桥等等,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学方式还是我们原来的老办法,一节课,学习一些单词,学两句话。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延续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翻译式学习。现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就是翻译式的学习过程,当我想要说一句话,我要先在脑子里有汉语,然后再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英语,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反应很慢或者听不懂。而且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中国式英语,很多单词或表达方式外国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开始搜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学习英语能不能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呢?其实英语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从小我们应该给孩子寻找英文原版的东西。比如先听,磨耳朵,听大量的英文儿歌,在儿歌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词汇,也许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会唱,最后甚至会读。看英文绘本,可以从双语的开始看起,不要告诉他这是苹果,这是帽子,只是读出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可以猜出来的。通过读书,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单独孤立的出现的,比如看见苹果,他的脑袋里不是先出现“苹果”两个字,然后再出现apple,而是直接出现apple,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他的反应时间。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只是翻译式学习。

其实通过这些学习,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进步,比如在上课时我注意给孩子们设置情景,比如我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许在别人看来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有很大变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显现。我想,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吧!我在尽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开心,我自己也乐在其中,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说,人要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我经常对我的老公和儿子说这句话。越到年纪大了也许越不爱学习,觉得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就这样吧!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你感兴趣的,应该要不断学习,学习之后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也会有新的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任职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上,在其它工作中,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几年来本人一直从事高中教学工作,送走了两届毕业班,并任后一届毕业生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在教学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也曾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正是在克服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成长,有英语教学方面增长的技巧,也有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累积的经验。这些年来的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肯定,更是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以丰富自身教学和管理的技能,以便更好的投身到今后的教学改革之中。具体的工作表现如下:

一、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马列主义,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与教育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吃苦在前,奉献在先,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荣辱。

二、严谨治学。

教学的第一年就担任高三教学工作,自己深知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问题,同时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接受的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做及时的调整,更好的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以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这一年的高三教学工作,为以后几年的顺利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累积了经验。教学工作之余,还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认真学习《高中英语新课标》,认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学科教研、校际交流,经常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研信息,将外面的新教法、新尝试结合教学实际情总,创新运用。尤其是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大胆让学生去组织、创新,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搞好优生优培,差生转化,同时,在转变教育观念上有了明确的认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了我工作作风的信条。我能够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细心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工作一丝不苟,以认真扎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我还参加了微格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现代教学技术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仔细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使自己更加明白了一个教师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三、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对学生极端负责。

我在英语教学工作中,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在平时和考试中都严格要求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对于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更是不遗余力,力争使学生学得扎实和牢固,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总之,对于所有的学生,不管是否是所任班主任班的学生,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只要有学习要求,作为教师都有义务也必须对其提供热情的辅导或复习指导。

四、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积极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

任劳任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总之,任职期间,我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本人的积极努力。我认认真真地备课,对每一堂课都能准备充分,坚持上好课、听好课和评好课等常规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深受到学生的欢迎。虽然自己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等各方面的肯定,但自己一定会保持清醒的认识,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目前的一点点成绩,必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人民教师,做到学校对全体教师的要求的那样: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专业成长》读后感

寒假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专业发展。我觉得在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了最大影响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际关系。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校领导者、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校的领导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也给予我一定的认可,让我感觉很温暖和充满不断努力工作的力量。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同事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让人舒服又开心,而且同事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帮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时候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以指导,这有助于我的教育专业成长。我和学生一直都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他们很淘气会惹我生气,但是我对他们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解决和他们之间的摩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同类型的问题,也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们接触,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多和更开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大部分家长都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对老师的工作都是积极配合的,这让我觉得有了坚强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学,在不断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技巧,同时也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增加了我的职业幸福感。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以为是因为还没适应教师的工作,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中除了为我解决了很多专业成长中的疑惑之外,还为我指明了专业成长和成熟的方向。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指出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似于“箍桶”的“铁条”。这样,教师的知识之“桶”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我的学生。肖教授指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结合教师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有教师本人个体特征的“本体性知识”。他还用古老的“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的“短板”来比喻“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由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必须通过课改改变这种现象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这两方面的知识,以修补这块“短板”保证我们知识之“桶”的“教育之水”充足。最后,肖教授还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如果一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他就必须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完善和更新。从教师的职业状况和个人有意识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较为便捷有效途径有“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教学叙事研究和积极参与教育实验。

肖教授的书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教师成长读后感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在业余时间,我认真阅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教师专业的基本概念、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关系、走向专业成熟等几个方面,让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书中不仅有理论部分,还有与我们日常教学很接近的一些小资料,如案例、一些杂志上作者选取的小文章,看完后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关系这一章让我很有感触,有一些收获,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指出:“只有不断的反思,学会换位思考,以适当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才能共同解决难题。”在幼儿园日常的工作中,家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最初一些家长的要求让我感到很挑剔、自私,心里有时会有些抱怨,但是时间长了以后,我渐渐的能理解一些家长的做法,明白其挑剔自私的原因。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其实,从父母的本能来说这是正常的,因此,需要老师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家长的这一心态。同时仔细的反想家长为什么会有挑剔和自私的表现是不是自己某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哪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相信坚持这样做,会慢慢的赢得家长的认可。

“三心”指有爱心、信心、耐心。幼儿教师面对幼儿时必须心中有爱,时常展现笑容,和蔼可亲,将自己的感情投放到孩子的世界里,这些是孩子们最需要和喜爱的。“二意”指的是善意和诚意。这是针对家长和同事说的,无论对家长或同事都要本着善意和诚意与之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建立起宽松和温馨的工作环境,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我认为书中归纳的“三心“和“二意”很正确,是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的。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忽视上面所提到的三心和二意,所以导致工作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有不足。读过这些以后,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主要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把握,让自己尽量做得完美一些。

书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的认真的去阅读,相信每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所收获的。

教师成长读后感

暑假闲暇之余,去书店转转。偶尔发现新书发布中的教育类书籍《教师成长那些事》这本书。对于不甚喜欢枯燥教育读物的我而言,起初是被朴实的封面与书名的简单吸引,但是一拿到书,几篇文章读下来,真的是手不释卷。买回家去,连夜翻读,真是受益匪浅。

作者林金炎老师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心灵,通过鲜活的教育叙事,用文字筑起一条坚实的、典型性的专业教师成长之路。在这条路上,我真切地能够领略到一位一线教育人对教育的专注、对成长的反思及醇厚的教育情怀。

文中内容是以作者整天在心里叩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为开头,写出自己成长的过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想起了多年父亲教导的一幅漫画:一个挖井人拿着铁锹,挖了一个坑又一个坑,却永远也挖不成一口井。作者意识到自己不就是那个正在“挖井”的人吗?作者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作者不再折腾自己!

是呀,其实每一个人都蕴藏着两个“我”:好我和坏我。当自己意志力不强,颓唐不振时,“坏我”就显现出来了。

使人欣喜的是,作者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慢的艺术活”,懂得了如何等待学生的成长,如何“挖空心思”去教育、去改变我的学生;学会了用“孩子”去称呼自己的学生;老师的眼里开始没有了“差生”、“顽童”、“后进生”,只有一个个具体的、实在的、个性的、五彩缤纷的孩子。

平日头疼的教育案例,在这儿都能启蒙,突然觉得教育貌似真的没有原先想的那么复杂。“做教师要做一个称职、优秀、突出的教师,做一个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正如作者所言:教师因专注而成长,因成长而专注。

更令我欣赏的几句话是:专注了,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节课都是变化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新鲜可爱的!而自己更是全新的!

动人之处,唯“专注”二字。但正是这“专注”,难能可贵。尤其是基层教师,乡镇教师,面对的问题更多,他们的专注,需要更强的教育信念。本书作者采撷自己的工作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诉说教师成长中的感动与坚持。既是对自己内心的诘问,也愿与同路成长的教师共勉。

教师成长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老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到了一定的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上100%的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

让我们带着期盼、满足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得到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了,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教师成长读后感

读完《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这本书我花了3天时间。这本书的书名起得很抓人眼球,“快速成长”是很多新任教师都想做到的事,而“如何”二字又仿佛在告诉我们――书里能找到答案。说实话,如果抱着这样目的去读这本书的话,会失望。这本书,并不是实用类的书,并不能作为成长的指南(依据《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图书分类原则定义),封面提到的教师核心素养――内驱力/学习力/沟通力/行动力/反思力/研究力也是本书的基本要点,作者从这六个方面,以随笔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读完第一章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偏随笔类,又有点议论文的感觉,陈述一点观点,然后用许多论据,身边的事例才证明这个观点,但个人感觉本章的所有内容读下来,其实只需要读完一遍后,只需要看目录就能知道作者想表达的了,和内驱力的主题并不大相关,因为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是内驱力,怎样增强自己的内驱力,这一章中告诉了我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个人认为本章的重点应该是《离闲人远一点》这章,要时刻警醒自己,别把消极人群当榜样,别让自己也同流合污。

《行动力》这一章有一部分可以指导我们日常备课/工作的经验或是小方法。例如:情景填空法,新入职教师是需要模仿其他名优教师的课堂的,那么在模仿的时候,可以看视频,不时地按下暂停键,想一想自己会如何处理,再看名师会怎样处理,两相对照。再例如对比学习,同一堂课,为什么两个人上的效果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找出不足。在这一章节里,作者谈到了“多任务处理”的工作/生活方式使得我们却少了专注度,这和《反思力》这一章节里的内容“信息时代,如何守住我们的注意力”是同样内容,都强调专注的重要性。“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告诉了我们要学会模仿,先学会再创新;其他文章则提到了让自己变成一位有趣的教师,让课堂变得有趣,因为学生喜欢有趣的老师;《留心收集学生的思想火花》这一章与《反思力》的“抓住灵感”是同样观点,都强调随时记录整理的好处。

在整本书中,通过这两章的对比,我们能够发现,这本书的核心观点都在目录里面,每一篇小的文章都与主题关联性不大,因此可以进行检视阅读,挑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在这本书中,我认为值得阅读的章节有:《内驱力》离闲人远一点――时刻警醒自己;《反思力》学会系统思考――系统梳理教材,要既见树木,又见树林;《研究力》退一步海阔天空――文本解读能力;《沟通力》不要把认知冲突上升为情感冲突――对事不对人;《行动力》模仿不是意见丢人的事情,集中火力烧开一壶水――模仿/专注;《学习力》阅读方式助推专业发展。

书读完了,读完的感受是这本书更适合新任教师在迷茫不知所措,内心教师理想动摇之时打鸡血之用;还有一个小小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醒你该往哪儿走。至于书中提到的六种素养该如何提升,建议另找专业书籍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的乐趣本身。”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我们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我们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还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有教育家早就说过,学校是农村,不是工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习惯于将不同资质的人输入机器设备,按同样标准、同样程序、同样时间予以“铸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与施教者对等的主体进入教学程序,而是作为“灌输”对象、作为一个被动的物件进入教学程序,抹杀了个性,限制了特长,弱化了创造,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必须改变。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教师成长读后感

“海量阅读”,初次听到这一名词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很新奇。语文教育改革时至今日,让孩子大量阅读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共识,无需再加论证。

在20xx年,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我就自发地产生了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的念头。当时,一线的语文教育实践告诉我,平时喜欢阅读的孩子,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进行了大量阅读的孩子,学习语文极为轻松。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面对同一文本总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说会道,写出的文章也很有灵气。

当时,我就倡导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并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的探索。如,每天孩子的回家作业就是阅读,然后做好读书笔记。我把读书笔记取名为“采蜜集”,专门摘抄阅读中画下来的好词佳句。在学校,我会从语文教学时间里挤出一些课时作为“自由阅读课”,带领和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经过四年的教育实践,最后的成果虽然没有进行研究的考量,但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对作文的狂热,已经给了我答案。我的探索之路是成功的。尤其是到了六年级,有些孩子的作文,我都难以下笔批改。它对我的文学底蕴提出了考验。

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应该是我语文教育成长的关键期,遗憾地是我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我时常想: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教育阅读写作和同伴互助。其中,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是外因,阅读写作是内因。那时,我虽然遇到了几个赏识自己好校长和一帮关系特别亲密的同事,不过他们的志趣似乎都不再教育上,在我的专业成长上起不到引领和互助的作用。

没有了成长的外在环境,还好,我迷上了阅读,特别是针对语文教育的专业阅读。这一习惯,虽然促进了我的成长,但并没有让我真正跨进语文研究的大门。管建刚老师在《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里谈到:“所谓成功人士,只不过比平常的人,多做了10%,超前了10%,这10%,不得了,为他们赢得了一个卓越的人生。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就两个字:记录。每天用上10%的时间进行记录,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五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年过三十啦,再也耗不起啊!还好,自己的教育人生开始遇到了能引领自己的专家和同伴,也对专业成长的途径有了刻骨的认识,像管老师那样,以一条道走到黑的韧劲去追求、探索,相信我能穿过”黑“,达到别人没有走到的路的身处,欣赏到路边的别样的风景。

本学期,一年级”海量阅读“已实施了一个学期了,而我还没有留下丝毫的文字记录。这也许就是我在十几年前就已有同样的想法和做法,现在我还是当初的”我“,而韩兴娥早已借”海量阅读“之名享誉小语界的原因。

成长,从教育记录中开始吧!

教师成长读后感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随着教学的时间越来越久,面对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初的那份对教育的热情也日渐减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保持一颗纯真的教育心,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创造自己的教育风格,展现独特教育魅力,带着这许多疑惑,我翻开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一书,迫不及待地寻找着答案。本书第四章—教师教育魅力探源与代记传承中详细罗列了历史上各朝各代杰出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孔子的'?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郑玄的?师说之明,则弟子好述之,教者言非,则学者失问?等等都让我颇有收获。其中,明代的王守仁既是封建教育的叛逆者,也是建设者,他模糊了原先?师道尊严?的主体意识,把自己的门人看作朋友,不加以训诫、体罚、而是寓教于乐,寓教于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推演,教育一直是在不断地创造中步步向前,朝着更人性化、合理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着。创造是人类进步的主题。

因此,教育事业与教育魅力一定要与创造联系起来。而教师创造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

情、增强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鼓舞着生命的进程。教师是丰富人生的重要工作。

2、教育的创造性还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也是教育的独特挑战与魅力。

因此,教师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应该想到的自己是一名创造者,其次才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能仅仅就经验来处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地考虑自己是否从科学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教育就是反思、再造与执行这一系列活动的周而复始。《教育魅力》一书内容充实,字里行间看出的是于老师作为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的风范和几十年的领悟,我想这次阅读仅仅是一个开始,以上只是那冰山的一角,闲来定要将它多读几遍。

教师成长读后感

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成长的日子里,我阅读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然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确切地说,我从未如此认真地阅读过任何一本教育书籍,但是这本书的许多案例深深地吸引着我,如《死亡诗社》、《父亲的脚后跟》、《学生哭喊着冲出教室》、《爱心与教育》、《赐予我控制感吧》等等。我无法用我笨拙的语言来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受,但却被书中的几句话真切地打动着。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其中包含了“吃透、利用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我们应该学会用“减法”和“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努力在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之间作合理地取舍、安排。这也是刘良华教授所讲的教师的课程智慧。

教育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又为了什么?

在1992年举行的中日孩子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一次短短的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太多太多的弱点,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我们必须鼓励孩子坦然去承受困苦,学习在各种艰难环境中生存的本领,否则,他们就不仅不可能有自己强劲的翅膀,甚至可能在一旦失去护翼时中途夭折。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过多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味地要学生“尾随”,有时甚至是将学生“背着走”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要学生“带路走”的赶牛教法,只要我们指明方向,教给方法,因为我们的“教”是为了达到最终的“不需要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出现了三个极具代表色彩的“民间英雄”,一个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为核心理念的魏书生;一个是爱学生出了名的李镇西;另一个则是“与学生斗智斗勇”的万玮。不管是哪一位老师的哪一种教育管理方式,我认为都少不了一个“爱”字。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有的学生实在太调皮,光靠爱心根本管不住呀!”对此,李镇西老师说:“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教师爱学生是一种具有活力的“酶”,它通过迁移、转化在学生心灵上发生作用,学生得不到师爱,往往产生焦虑,防卫心理,或是形成攻击性格以致对社会疏远,怀有敌意。李镇西老师认为,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他提出了“民主教育”。他是这样做的,他把自己与学生放在一起,一起制定班规,一起执行班规,接受班规的约束……这,也许是我们探索的另一片领域。

有人说,“被赏识是人内心最深处的一种需求,当赏识的信号传入大脑以后,体内会产生兴奋细胞,使人体处在一种超过正常水平的状态,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使被赏识者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因而作为教师,学会赏识要比学会一种教法更容易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赏识就是牵着孩子们的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别把他们的手抛开,也别把自己的手别在身后,赏识是孩子眼中的一熄星火,温暖的却是他们的一生。

老师们,我们一直在教育的阵地上摸爬滚打,我们都知道,当环境已经变成客观事实,我们不应该成为环境的挫败者,而应主动地去改变环境。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对命运的过早抱怨或者诅咒其实是衰老的表征,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的。命运把他扔到天空,他就做鹰;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扔到大海,他就做鲨。”

教师成长读后感

感谢自己有了拜读《谁是最具成长力教师》这本书的机会。在这本书中,介绍了31位教师的成长轨迹。在这些教师的成长感悟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着教师生命的张力和职业的自信。

“成就新型教师”,这是《教育时报课改导刊》写在报头的一句话,是一种办报思想,是一种编辑指向,也是一种时刻印记在教育媒体人行动中的职业追求。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这简单的个字,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诠释的。如果我们在成长中想得到方法上的引领,“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研究报告”会从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指点迷津。

专业、厚重、新颖、实用与深入浅出,是本书的亮点。许多经历过成长幸福和艰辛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成长是一个过程,成长阶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幸福指数、不同的生命动力,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种不同的生命体验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好像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种成长过程中莫名奇妙的现象,又往往会形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比如,我们常听到教师专业发展中都曾遇到过的成长瓶颈现象,这种现象尤其是到了专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高原阶段)尤为突出,一些在教育教学方面很有成就,很有专业思维的教师也常会产生“空虚、无聊、莫名其妙的焦虑”,到了此阶段,会有很多颇具成长力的教师从此也就消沉了下去,再也找不到职业生活幸福的感觉。

这些教师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但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中都有那个找到自我、发现自我的节点。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学校的宋军老师的“我走过的幸福的三个五年”。第一个五年是长足发展的五年,重在书写反思中历练自我,做一个不断成长的教师。第二个五年是坚持不懈的五年,在读书反思中汲取营养,做一个自我完善的教师。第三个五年是深入思考的五年,在研究反思中梳理自我,做一个不断超越的教师。看过了宋军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所缺失的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他的讲述中我感觉到他是一名幸福的教师,他的幸福在于自己的不断思索,坚持不懈的反思和研究。他的幸福在于能与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中翱翔。正如他说:“作为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教学随笔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成长的喜悦,从最初的不知写什么到写的没有价值,到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再到对一些问题有更深的思考,对一个问题连续不断地追问,书写课题研究状态下的思考。在这些感悟的过程中,我懂得坚持书写教育教学随笔的确可以拉长幸福,是自己在书写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拉长幸福的感受。”

在这本书的介绍中我被洛阳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张洁,我用两个词来点评:一个是感性,一个是理性。张洁教师的魅力从哪里来呢?来自上进心,他读过那么多的书,看过那么多的电影,她上课的时候才有底蕴、有理性,对本文的把握才更深入。同时,她上课时又很感性,通过感性的手段,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学内容描述给学生。我可以想象他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他的镇定自若和幽默,真的不是一般的文科老师也不一定能达到的。

当一个人痴迷于自己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都会与其事业有关。刘娟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语文教学与研究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生活中的一切也就融入了她的语文教学。课堂与课题,形成一个稳稳当当的“人”字,展现着她语文人的风采。

在这本书中,每一名教师都是像我们这样平平凡凡的教师,但是他们正是在这平凡中做了不平凡的事。畅读着这些“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感受着他们的成长故事,感受着他们的优雅、智慧、快乐和幸福……原来,教师生涯还可以这样度过,似乎一双有力的手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青山秀水、溪流潺潺伴着阐明鸟啼的世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