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内设机构改革(实用13篇)

时间:2023-11-10 17:33:57 作者:LZ文人 乡镇内设机构改革(实用13篇)

7.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写作错误,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规范和准确。推荐给大家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势必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必须得到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转变人们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市镇两级机关、部门从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对改革形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改革。在接到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改革前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统一机关部门和乡镇领导的思想,市里每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主要领导逢会必讲改革。同时,市级带头对市属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实施转企改制和人员身份置换,对市属社会事业领域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精简编制和人员,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宣传典型经验。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按照省的指导意见和领导讲话精神及早在市镇两级领导中宣传,使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二是在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中宣传改革。通过到基层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一方面宣传上级有关改革的要求和文件精神,更重要的是听取基层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对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充分采纳,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利益考虑,使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三是利用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尝试局部改革。近二年,我市的乡镇由24个合并调整为10个,对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乡镇,在合并过程中,将精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分流富余人员贯穿其中,实施局部改革。在完成区划调整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及时组织了乡镇中层岗位的全员竞争上岗,原有中层干部全体起立,按简章规定的条件自愿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办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许多事业单位也采取了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单位正副职领导。这些举措在乡镇基层干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改革的氛围逐渐在基层形成。四是动员发动,明确任务,营造改革的声势。在深入调研,反复听取意见,充分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市级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市长主持会议,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就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作动员报告后,市委书记对实施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改革目标;二是要正确把握改革关键;三是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四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并要求全市各级一定要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改革任务,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经验,为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市里动员大会后,各镇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传达市委、市政府改革动员大会精神,研究制订本镇改革方案,并及时召开了本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营造改革的声势和良好氛围。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2005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会议之后,职能部门及时跟进,抓关键环节,具体指导改革。一抓“三定”工作的部署。编制部门及时召开了由各镇党务书记和组织委员参加的乡镇机构改革“三定”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乡镇机构改革的“三定”工作。会上,对“三定”方案的规范格式、规范用语、规范申报程序等具体业务进行了明确,并下发了“三定”方案样本。同时,对机构改革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职位分类、人员配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人员分流,有关单位的合并、划转及人员交接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二抓改革业务培训。编办、人事局举办培训班,对各镇组织委员、人事干部进行机构改革的业务培训。三抓督促指导。编制、人事部门组成二个指导组,到各镇抓落实,及时了解各镇机构改革的进度和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督促各镇抓紧实施改革。对于各镇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办公,当场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向改革领导小组汇报,及时研究后答复。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市委办、市政府办及编办召集党务书记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统一口径,统一操作办法,并推广改革工作搞得好的乡镇的经验。四抓“三定”方案的审核及沟通。市编办对各镇上报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尤其是对各镇提出的机关岗位设置方案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案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和调整,在不突破总编制的前提下,对职能强化的综合办公室及事业单位适当增加岗位和编制,对职能弱化的减少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对各综合办公室(所)的主要职责和主要岗位设置,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及经费形式提出了建议方案,与各镇磋商并协商一致后,形成各镇“三定”方案的送审报告,上报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一是正确界定乡镇党委、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正确界定乡镇党委、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实施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一名分管书记负责,并由编制、组织、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组成乡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点调研镇级党委、政府的职能定位。围绕乡镇职能运行现状,认真梳理乡镇职能。综改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由各镇党委书记、镇长,有关部门负责人,镇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目前乡镇和事业单位所履行的职能,然后逐条梳理,理清强化的、弱化的和需要转变的各项职能,然后逐一与各镇领导探讨,形成共识。同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苏州市编办的组织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同志,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广东省东莞市学习考察,分别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乡镇机构改革及职能定位中借鉴适合xx实际的经验,经过认真调研和梳理,逐步理清了适合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的职能定位。简言之就是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致富百姓。详细地表述,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发展职能,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集中精力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加强小城镇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化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劳动保护和监察,切实保障农(居)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更多地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围绕职能,科学合理设计切合xx实际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方案。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在梳理明确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的同时,围绕职能的有效履行,设计切合实际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方案是机构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走访乡镇,召开乡镇机关领导、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解剖等形式,对各镇原来设置的13个综合(专业)办公室(所)和10个事业单位进行认真的职能分析和梳理,本着严格精简的原则,将职能相近的机构和单位进行合并,职能强化的予以加强,职能弱化或丧失的予以撤并,形成初步方案。几经征求意见并多次向省编办、苏州市编办汇报、沟通和争取,最终形成了乡镇机关设立5个综合办公室和2个所,镇管事业单位除上划条线1个外,其他归并成7个的机构设计方案,即各镇机关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村镇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办公室、民政和劳动保障办公室、教卫文体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财政所和司法所(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事业单位设置经济服务中心(挂“招商中心”、“统计室”牌子)、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管理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党校”与其合署)、公共卫生和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从机构改革实施的情况看,上述机构设置方案既严格执行了省委、省政府精简机构的要求,同时也基本满足苏南地区乡镇规模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事务工作量大对机构设置的要求。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工作十分重要。xx市既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苏南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市,同时,又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苏南地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试点市。为确保乡镇机构改革的稳妥、顺利推进,我市从步骤上先进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然后由“公推直选”产生的新的党委班子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公推直选”工作从05年9月21日全市动员发动,然后选择试点、完善方案、全面推进,历时三个月至05年12月中旬,10个镇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全部选举产生。党委班子的领导职数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执行。乡镇党委换届实行“公推直选”的办法,使我市加快形成了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工作新机制,在报名、推荐、考察、提名、选举等环节上坚持阳光运作,始终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充分体现了民意。因此,班子成员不仅配强配优,而且更具有代表性,这为接下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各镇在实施改革过程中由于党委一班人的齐心协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整个改革工作既积极又稳妥地全面推进,直至圆满完成。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作为苏南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市,我市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市委、市政府对于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精简任务十分坚决,机关行政编制严格按照省规定的10%的比例精简,共减少编制115名,财政所事业编制减少13名,镇管事业单位编制在2001年机构改革前核定的基数上精简44%,编制减少1191名。因此,完成编制精简任务要毫不动摇,决不留情。但在实施人员分流过程中,做到了耐心细致,有情操作。对于镇机关公务员的分流延用近年实行的离岗退养政策,即到2005年底前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的提前离岗退养,本人申请要求提前退休或辞职的,按照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规办理。对于事业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为乡镇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分流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同时,针对乡镇以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空缺较多,各镇或多或少地使用编外人员,乡镇合并后,编外人员没有及时清理,全市各镇编外人员总数超过700多人的实际,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规范管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利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规范编外用工行为,下大力清退编外人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订了《关于加强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意见》,规定各镇编外人员使用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乡镇总编制的10%~15%,现有编外用工超过这个比例的必须严格清退,以后不得擅自使用编外用工。在清理编外用工过程中,采取了几个一点的办法进行分流。一是到达一定年龄的切掉一点;二是在实施强基工程中利用村委会、居委会换届,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员推荐下派一点;三是动员编外人员自谋职业分流一点;四是从企业借用的退还一点;五是镇里按严格控制的原则,拿出一定的临时岗位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竞争择优留用一点,剩下的则全部清退,并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对他们进行经济补偿。在实施编内人员分流和编外人员清理过程中,各镇党委、政府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对每个人员的情况全面了解掌握,逐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清退的编外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所帮助他们在企业重新就业。总的原则是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精简,但精简分流的人员,编制内的保证其基本生活待遇,编外人员确保提供就业机会。由于各镇重视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并实实在在地为分流人员提供出路,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顺利、稳妥、有序推进,到现在无一起上访事件。

年乡镇机构改革内设机构

xx市乡镇机构改革20xx年开展试点,通过探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机制转换,理顺管理体制,精简、规范内部机构,分流超编人员,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等项工作,乡镇发展经济、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服务“三农”的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规范,乡镇党政机构由xx个减少为xx个,精简比例为xx%,普遍设置了为“四办一部”(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发展办、计划生育办、武装部),事业单位由xx个减少为xx个,精简比例为xx%,普遍设置了“三所一站两中心”(财税所、法律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所、经管站、农林牧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领导职数由xx名减少为xx名,精简比例为xx%,人员编制实现了行政不超编,事业有结余的目标,乡镇事业单位经费全部实现了财政全额供给。20xx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和省编委《关于乡镇机构设置的意见》下发后,我们紧贴xx实际,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行乡镇机构改革,制定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对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原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按照乡镇类别统一设置机构、核定编制和领导职数。一类乡镇五办六中心,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x名,领导职数控制在xx名以内;二类乡镇四办五中心,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x名,领导职数控制在x名以内;三类乡镇三办四中心,行政编制xx名,事业编制xx名,领导职数控制在x名以内。改革期间,市编办加强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认真审查指导县(市、区)的改革方案,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通知》,着重对乡镇机构改革的完成时限、方案报批、工作程序、工作纪律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要求。同时,抽调人员,对七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及时提出了解决办法,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展。截至20xx年x月,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全部完成,近期,市编办对乡镇机构改革和“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验收,我们认为,我市乡镇机构改革由于安排扎实,各级领导重视,工作目标明确,试点阶段各项基础工作到位,“三定”规定下发后,全市xx个乡镇都能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改革,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机构设置更加规范、编制和人员进一步精简,充分体现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四项”主要职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乡镇职责定位准确,职能转变明显。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乡镇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指标、轻市场,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促进乡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实现了乡镇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为主向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为农村发展创造环境为主的转变,较好地实现了乡镇角色转换。一是强化社会管理和为“三农”服务的职能。明确县与乡镇的事权关系,把农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森林管护等职责上划县业务主管部门承担,乡镇配合,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县上予以支持。xx、xx两个少数民族牧业县的乡镇突出了动物疫情防治职能;xx区、xx市、xx市、xx县、xx县等五个农业县(市、区)突出培育发展第三产业职能;xx区、xx县注重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职能;xx市、xx县突出服务风电产业和移民工作职能;敦煌市突出旅游业发展职能。二是因地制宜带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一特四化”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xx区城市周边乡镇以“菜篮子”工程为主,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敦煌市阳关镇、xx镇、xx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建立了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链,发展高效作物经济;阿克塞县乡镇实施了畜棚设施建设,修建高标准设施暖棚xx多座,坚持农牧结合,以牧补农的政策,支持农牧民创收。xx、xx、xx县抢抓xx通道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有组织的为敦当公路、敦格铁路、周边油田、新疆输转劳务,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目前已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全市xx个乡镇中有xx个乡镇建成了标准高、设施全的文化活动站,xx个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农村书屋达xx家,覆盖了所有的村。同时,各乡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资金缺口,实施人畜饮水、民居改造、村级活动室、农村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服务功能,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四是服务意识明显加强。进一步规范了镇级职能,理顺了机构关系,明确了单位权责,工作效率和办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机关作风有了很大转变,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结合镇级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所有公益性服务事业机构在编人员工资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统一发放,保障机构正常运转,不再搞有偿经营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公益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使事业单位人员有精力、有经费、有积极性,安心基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农民服务更直接、更具体、更富有成效,保障了公益性服务,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农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乡镇机构设置规范,编制领导职数得到有效控制。根据省编办《关于乡镇机构设置意见》,我们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采取“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机构个数,统一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办法,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一是从严规范乡镇机构设置。结合xx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设置了乡镇机构。将农机、农技推广、畜牧兽医、林业等职责任务相近的站所进行整合,设立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将文化、广播的职责进行归并,组建文化发展服务机构;针对移民乡镇的服务对象和管理重点,统一设立了农经财政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改革后,我市一类乡镇机构设置为“五办六中心”,二类乡镇机构设置为“四办五中心”,三类乡镇机构设置为“三办四中心”,同时,将乡镇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级别统一明确为股级。目前,全市乡镇机构正常运行,为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二是人员编制得到控制。改革后,我市严格按照省、市编制管理要求,加强编制管理。首先,将省市下达乡镇的行政事业编制按规定标准及时核定到位。其次,严格执行控编通知单制度,严格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再次,进一步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做到编制、岗位、人员一一对应,确保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实施有效管理。通过对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有效控制,守住了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底线。三是严格控制了乡镇领导职数。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职数严格控制在7-9名以内,适当扩大了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一类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9名以内,二类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8名以内,三类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7名以内。乡镇领导职数在“三定”规定中予以明确,扭转了乡镇领导配备过多,多头管理的现象。

(三)管理体制得到了创新,干部结构更加优化。通过改革,建立了干部管理考核新机制,对派驻乡镇的单位,实行派出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以派出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规范了对乡镇评比事项,探索对乡镇的考核办法,凡是主要由县(市、区)部门负责,乡镇协调配合的工作,除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事项外,县(市、区)一般不得列入对乡镇考核内容。建立了乡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增强了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了政务公开、一站式服务、岗位责任制管理等新的工作机制,大大方便的群众,提高了工作效能。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实行了竞争上岗,为能干事、会干事、能干好事的干部职工创造了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平台,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干部结构更加合理,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是乡镇财力缺乏。乡财县管以后,大部分乡镇在过去的修渠筑路、修建学校等公益性事业方面不同程度形成了一部分债务,再加上各县(市、区)对乡镇经济指标、项目考核任务重,使乡镇的正常运转经费偏紧。近几年,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用在化解债务,抓项目、抓钱,解决乡镇财力不足的问题上,对“三农”服务质量不高,不到位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是乡镇事业编制偏少。为了安排毕业生就业,20xx年以来,我市乡镇共招录占事业编制的进村就业毕业生xx名,一些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补充到了乡镇事业站所,乡镇事业编制已经满员,现有人员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服务的要求,农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三是“条条干预”问题。乡镇机构改革期间以批资金、考核等为条件要求乡镇设立机构、加挂牌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找准了适合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的职能定位,所规范的乡镇机关职能,体现了发达地区乡镇党委政府所要做的工作。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政府职能的差别在于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xx市的乡镇是有许多事没人干或力量不足,该加强的职能没有到位,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强化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加强规划管理和建设管理,如何建设文明社会,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流动人口急剧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如何解决好适龄儿童的入学,办好义务教育,如何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所有这些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所面临的新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通过改革,xx各乡镇的职能定位更准确,该强化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加强,机构人员编制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这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刻思考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继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后,今年又实行了农业税全部免收的重大举措,在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民取得实惠的同时,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工作也出现诸多矛盾。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显得犹为迫切,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为基层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镇自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认真改进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对内设机构的调整、服务体系构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镇位于**市东部,交通便捷,资源富足,是全国“文体之乡”,**市东部中心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进入**市工业十强。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27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84.48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余万人。

(一)、机关干部基本情况。

我镇现定编140人,实际129人,其中参加干部实践锻炼23人,不占编4人,实际在岗102人。其中,财政工资111人,自收自支18人。一级班子12人,占实际人数的9.3%,二级班子28人,占实际人数的21.7%。一二级班子合计40人,占实际人数的31%。

(二)、内设机构基本情况。

今年初,为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干部的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我镇结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干部实践锻炼活动,政府对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一是对职能重复、功能相近的办、站、所进行合并。我镇原有17个部门,经过归口合并,现共有8个部门,具体为:党政办(党政办、文体中心)、经发办(经发办、招商办)、农办(农办、农技中心、林业站、水农站、兽医站)、社事办(社事办、社保所)、计生办(计生办、计生服务站)、综治办、国建所(国建所、城管队)、财政所。二是对个别部门进行人员加强,特别针对与农民群众接触较多,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部门,抽调了部份人员补充其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三是开展干部实践锻炼活动。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锻炼本领,增长能力,争当带头致富标兵,争当带队致富能手,全镇共有23名机关干部离岗外出参加实践锻炼。

二、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务型镇政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对内(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全镇)加大服务。

(一)、行政服务体系。

1、推进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

今年,针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我镇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加强内部管理,构建良好的行政服务体系。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立足“出成效、出特色、出经验”的工作要求,倡导“三实”(即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效),做到“三行”(即懂行情、讲行话、成行家),取得“四个明显”(即作风和履职有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干部素质有明显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有明显上升)。

(1)、注重培训,争创学习型机关。加强机关内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设立“学习日”、“调研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在机关中广泛开展拜师带徒活动,明确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作为老师,并制定好带徒工作目标,迅速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

(2)、健全制度,争创高效型机关。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公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干部诫勉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各部门重点规范岗位责任、上下班纪律、周前工作会、下村下企业实效评估等制度。

(3)、严格管理,争创创新型机关。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听证、政情通报、政务公示和意见征集等四项制度,突出依法行政。坚决制止管理障碍,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政令畅通、制度逗硬。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实行公开办理的制度,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适合镇情的管理新路。

(4)、强化服务,争创务实型机关。增强效率观念,每名干部要做到“能办的事尽快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份外的事情协助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做到“一张凳请坐,一杯水暖人,一句话甜心”。主动深入到村社,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化解矛盾。

(5)、重视监督,争创廉洁型机关。建立由人大代表、老干部代表、企业业主代表、村社干部代表,社区工作者及居民代表参与的效能建设督察组,加强对效能建设的监督;建立政府月工作会议制度和“集体理财日”制度,一月汇总一次、分析一次、公布一次;建立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机制,调整部门和个人目标考核内容,改进目标考核办法。

2、落实政务公开,密切干群关系。

203月16日,镇城管队更换街道行道树种,被不明真相的.百余群众集体阻止,镇领导经长达几个小时的耐心解释才得以平息。这件事暴露了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宣传不到位、政务公开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误解虽平息,但可从中得到启示,在工作中要问计于民、取信于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事前听证。凡涉及关乎民生的大事,如公路建设、产业结构调等,要及时组织群众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搞好分析讨论,宣传动员,避免“做了好事留恶名”的误会发生,同时,有了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完成各项工作。

(2)事中监督。工作过程中,欢迎群众参与监督,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3)事后公布。每一项重大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工作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

(二)、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1、开展“一减三”帮扶活动。

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新路,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为民办实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我镇在全镇党员、机关干部中开展“一减三”帮扶行动(即:驻村领导、部门一年为村(居)帮扶减少一个特困户、减少一个特困生、减少一件纠纷遗留的问题)。各部门与全镇15村、1个居委会分别结成队子,确定了特困户、特困生和亟待解决的遗留,制定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签订“一减三”目标责任书,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2、规范劳务输出。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规模不断壮大,劳务输出对富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使务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务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对外劳务输出才能让外出农民工站稳脚根。

二是广泛搜集市场用工信息,为外出农民工搭桥、铺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动最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是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市场用工信息。

三是对外出打工农民提供权益保护功能和跟踪服务。

20,我镇社保所与成人学校组织农民工培训2期,共培训100余人,有组织地对外输出劳动力数百人,今年,我镇与市劳动局组织的外出务工人员微机培训班已举办了两期培训。

(三)、农业服务体系。

1、整合涉农机构,增强服务力量。

2005年初,镇党委政府决定在不改革人员编制性质,不减弱部门工作力量的前提下,按照“确保运转、务实革新”的内改原则,打破人员编制界限,加强涉农机构力量,将原农办、水利农机站、林业站、农机中心、兽医站归口合并为农办,增加服务人力。

2、抓扶贫示范村建设,带动整村脱贫。

我镇原关心村被**市确立为首批扶贫村,2005年再次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二批扶贫村。通过3年的扶贫开发,目前该村已修建村级公路6公里,新建电力提灌站1座,整治塘堰提坎4根,培育花椒基地150亩。在扶贫开发中,改变了群众因循守旧的观念,完善了该村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该村几十年饮用水难的问题;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扶贫目标。20占地40余亩,总投资150万元的重庆宏泰养殖场落户该村,吸纳100余农村劳动力,并有效的带动起了原关心村的禽畜养殖业发展。2004年该村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0元,比20增加了2060元;培育养殖大户12户。

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带动农民增收。

实施“两万一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种养鸡殖业。规划万亩梨橙78-1、万亩良种花椒九叶青种植,大力推广品比玉米种植。以“四大畜禽”养殖为重点,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争创**市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生猪、肉兔、蛋鸡、库鸭为重点,争取引进重庆渝澳10万头生猪养殖及加工项目;以重庆风味源肉兔加工有限公司的入驻及宏泰谷养殖公司三期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契机,促进“农企”合作,带动全镇肉兔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健群种猪场为依托,大力推广瘦肉型生猪的养殖;同时,加大对库鸭、蛋鸡养殖的鼓励和引导,促进组建养殖协会,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征收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作为乡镇政府,是在扮演维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者”还是在担当为民办实事的“服务者”呢?在处理农村计生和殡改工作的过程中,这种矛盾显得犹为突出。一方面,我们要对违反计划生育、殡改条例的要给予处罚;另一方面我们的执法主体地位不明显,加大执法力度也只是表现在宣传上、口头上,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违法超生、土葬现象越来越严重,征收近似空谈,而违法者却得到纵容。就今年而言,违反殡改条例拒不执行火化,私自土葬,并拒不交纳土地罚没款的已有30余户。执法过程中与群众间的矛盾使他们忽视了我们的服务,长此以往造成干群关系僵化,干群矛盾加剧,政府对此显得无所适从。

2、债务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三金”整顿和“普九”建设之后,欠债全部由镇政府承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据统计,我镇累计负债达2800万。近两三年来,机关干部的资金补贴近百万元均未兑现,甚至私人垫付工作经费现象时有发生,如此待遇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畏难情绪严重。此外,沉重的债务包袱使政府运转举步为艰,根本无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要实现发展简直困难重重。

3、改革与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可以促进发展,但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企业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税费改革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2001年,事业部门改革,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清退,20教育部门清退代民师等改革所产生的遗留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如再大刀阔斧地深化体制改革势必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置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一)加大机构改革力度。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和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今天,我站在演讲台上作竞职演讲,心情很激动,这次十分难得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将倍加珍惜,下面将我的基本情况、工作表现和体会、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向各位作一汇报,希望得到指教。

我叫xxx,现年xx岁,大专学历,19xx年毕业后,先后在xxxx、xxxx工作,工作之余,我始终坚持继续学习,于20xx年参加了学习,并将于明年6月完成。近年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忠于职守、服从命令、勤奋工作,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上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评。在基层一线多年的工作经历,更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和磨炼,这一切增强了我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我参加竞聘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积极上进。本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进取、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能说,能干,能协调,能干成事,参加工作年来,多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三是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爱学习、爱思考,工作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有利于开拓工作新局面,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四是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炼,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深感人生不易,富有人情味,颇具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正是团结同志、做好工作的基础。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和其他同志一道,发扬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扑下身子、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园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我将努力做到:

首先,进一步加强个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业务本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勤勉好学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职工。

其次,准确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服务,与其它同志一道,齐心合力搞好工作。工作中,敢于吃苦,勇于奉献,坚持务实,不断创新,既讲团结,又求协作,扑下身子、默默无闻,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再次,遵纪守法,严于律已,在干部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格制度,严守秘密,严守纪律,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挥带头作用。

如果我没有竞聘上,我也决不灰心丧气,这说明我在某些方面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一定勤奋努力,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

谢谢大家。

《乡镇机构改革竞聘报告》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乡镇机构改革竞聘报告。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稿

xx县地处黔中偏西,区域面积1090.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3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2年末户籍总人口45.47万人,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机构改革县编委办独立办公以来,按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对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机构改革前乡镇有行政编制520名,实有489人,改革后行政编制精简为429名(后增加周转编制2名),实有421人,农村税费改革后,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5年间除了补充选调生38名外,县委、政府严格空编补员,行政在编人员逐年减少,为388人,为341人。达到了既减轻财政负担,又保证工作运转的目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逐步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功能。

乡镇党委、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完善乡镇党委、政府功能,确保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转。

首先,我们从明确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责入手,理顺县乡责权关系。乡镇机构改革时,县委、政府要求乡镇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依照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地方组织法等政策法规全面履行职能,同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上来,更好的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其次,适当下放权限,进一步完善乡镇管理和服务职能,努力做到责权一致。的乡镇机构改革,县委、政府将原来垂直管理的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机构下划乡镇直接管理,设立农业服务中心,并加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扶贫工作站三块牌子;将安全生产、村镇建设委托乡镇行使部分执法监察权,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村镇建设管理站,构建了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执法大队(内设乡镇执法中队)、县安全生产监察大队相互依托的体制框架等。通过适当放权,在责权下移中加强政权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其三,进一步理顺县乡责权关系。的乡镇机构改革,县委、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了中小学、卫生院、国土资源管理所等县级部门派驻机构,同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按照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和“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要求,县委、政府明文规定对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的人事任免、干部职工调动和借用必须征得乡镇党委同意。

二、合理设置机构和人员编制,着力解决有人办事问题。

首先,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的乡镇机构改革,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和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人口在5万人以内的乡镇设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室)5个党政办事机构,5万人以上的设立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公室6个党政办事机构。同时,为了确保乡镇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县委、政府还设置了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为党政办事机构行使职能提供保障的部分事业单位,并明确党政办事机构与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其次,大胆创新管理方式,确保乡镇工作开展。一是适当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将乡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同时兼任副乡镇长;二是采取综合设置办事机构和综合性工作岗位相结合,在党政办事机构内设置组织干事、教育干事等少数综合性工作岗位,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人。

其三,县委为了加强乡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明确乡镇党委委员可享受副科级待遇,以最大限度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建立协调机制,为乡镇运转提供人员编制和财力支撑。

乡镇要运转好,人力、财力保障是关键。我们主要从建立协调机制入手抓好相关工作。一是建立机构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将编制核定到人,确保乡镇管理不混乱。,县委组织部、编委办、人事劳动局联合开展身份清理,将干部职工的工作隶属关系全部理顺。,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定编定员”公告,将编制核定到每个乡镇干部,并建立了机构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每年将“实名制”管理、人员变化等情况在乡镇进行公告。二是开展“吃空饷”清理,使有限的财政用在刀刃上。,县纪委、组织部、编委办、人事劳动局、财政局联合开展清理“吃空饷”,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责令回到岗位,对逾期不回的23人作出除名、解除工作关系、停发工资等处理;对顶岗在册人员进行了清退。通过清理,确保体制高效运转。三是推行按编进人、按编预算、按编取酬,进一步完善乡镇在编人员数据库、机构编制管理台帐,做到编制数、实有人数、财政供养数一一对应,实现规范化管理,消除乡镇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人员正常的流动机制。我们在严格控制编制和人员增长的同时,按照机构编制先行的原则,会同组织部门建立了“使用领导职数实行组织、编制部门对接制,使用编制实行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制”的管理制度,在乡镇干部职工中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良好氛围。五是建立工资会审制度。起,各乡镇必须在每月15日前进行工资审核,由县编委办先审核编制和实有人数,再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工资标准及工资总额,县财政局最后核拨工资,保证乡镇的工资能及时到位。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刻思考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梨林镇机构改革调研材料根据省、市编制委员会的要求,我单位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职能转变、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梨林镇位于济源市东部,6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辖区内45个行政村,43045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工农业总产值40532万元。

1、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经过和2002年两次机构改革后,我镇机关内设3个办公室,即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经济工作办公室,下设4个事业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市派出机构包括镇派出所、司法所、工商行政管理所、财税所,派出机构实行派出部门与镇双重管理的体制,以派出单位管理为主,派驻我镇机构的领导干部任免由派出部门提名,征求镇党委意见,按干部管理规定任免。

2、人员编制情况镇政府核定行政编制28名,机关工勤编制3名,事业编制29名。领导职数12名:镇党委设委员7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3名(1名兼镇长,1名兼纪检委书记),专职党委委员的行政级别为副镇长级。人大主席1名,政府设镇长1名(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3名,镇人民武装部配部长1名,行政级别为副镇长级。梨林镇现有领导职数11名:镇党委委员6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4名(1名兼镇长,1名兼纪委书记),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任党委副书记),副镇长4名,在编人员42人,聘用人员54人。

3、财政及供养人员情况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443万元,支出491.4万元,其中工资支出112.5万元,建设支出97万元。正式人员目前工资水平维持在1000元左右,临时人员工资水平维持在600元左右,工资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和自筹资金。随着农业税的减免,我镇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将半,乡镇负担一步加重,仅仅维持机关人员的.工资,无法保证正常的办公经费。但是,经过粮食直补和农业税的减免,农民负担进一步的减轻,基本上没有其他负担。

二、工作运行机制情况。

(一)、党政机构运行情况及日常工作。

1、党委办公室:负责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统一战线、人民武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人事、劳动工资等工作,承担镇人大开会期间的日常工作,负责党委系统的文秘、信息、机要、统计等工作。

2、政府办公室:负责镇政府机关的综合协调、政务监督、行政后勤等工作,负责计划、教育、科技、卫生、民族宗教、民政、扶贫规划、统计、移民安置等工作,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工矿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协调四个中心搞好行业规划、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政府系统的信息、文秘等工作。

3、经济工作办公室:制定全镇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负责镇属企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镇财税管理、招商引资、市场贸易等工作。

(二)、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及日常工作。

1、农业服务中心:宣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抓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负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建设,负责抓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畜禽品种引进、改良、畜禽疫病防治、植树造林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优质服务。

2、文化服务中心:运用多种文化艺术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开展图书阅览,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依法对辖区内文化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3、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村镇建设规划、土地管理使用、环境保护、路政建设等工作,按规定协调有关部门搞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负责辖区内市场开发、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机构改革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各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乡镇政府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乡镇政府处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最前沿,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一方平安,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乡镇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省12个县区227个乡镇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扩大试点范围的要求,我市在××县进行了试点,我县在巡检镇进行了试点。××年××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从年下半年全面推开乡镇机构改革。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各市、县必须于今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我县由于县级班子调整,此项工作已滞后。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必须尽快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三)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加快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先后进行了多次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改革和全县社会事业发展。但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政事不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乡镇事业站所在年机构改革时没有完全整合到位,致使上下两张皮,给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等等。这些问题,已影响到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度和质量,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快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使其成为综合性的为农服务单位,更好的发挥职能。通过改革,使乡镇政府自身的定位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从而为加快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不是对乡镇机构数量的简单撤并,也不是对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械合并或名称的简单变更,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改革涉及到每个乡镇,包括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及到有关县级主管部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着力提升服务能力。转变职能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关键。一要科学界定职能,推进乡镇职能转变。重点做到“三强三弱”:即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弱化直接管理经济事务的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职能;强化组织协调职能,弱化包办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能够自行解决的社会事务职能。乡镇要由过去的“要钱、要物、要粮”变为“送补贴、送政策、送服务”,工作重点要从过去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变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维护稳定营造发展环境上来。二要加快推进“四个分开”。即推进政企、政事、政资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梳理政府职能,把一些辅助性、技术性、专业性事务交给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进一步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要提高乡镇直接服务水平。加强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健全办事制度,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办事透明度,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二)要以调整机构为重点,整合优化组织机构。按照市上批准的《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全县共撤销6个乡镇,即撤销陈耳镇、驾鹿乡、庙台乡、上寺店乡、王岭乡和庙坪乡。设立19个镇,即城关镇、永丰镇、景村镇、古城镇、石门镇、石坡镇、灵口镇、三要镇、巡检镇、保安镇、卫东镇、麻坪镇、洛源镇、寺耳镇、四皓镇、谢湾镇、寺坡镇、柏峪寺镇、高耀镇。镇机关按2万人以上的镇设置5个内设机构,2万以下的镇设置3个内设机构。事业单位按照调整规范、归并职能、综合设置的原则,设立6个事业机构。县编办要认真做好机构整合、职能界定、人员编制等工作,组织、人社、财政、档案等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员、资产、档案划转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三)要以落实“三定”为切入点,切实理顺职责关系。做好乡镇机关“三定”和事业单位职责界定工作,是实施乡镇改革的重要内容。一要科学设置乡镇机关职能。要依据法律法规,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明确乡镇机关应当保留、取消、划出、划入和增加职能以及承担的责任。尤其对赋予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有法律法规依据,不能随意扩大和延伸。同时,要处理好新“三定”与旧“三定”之间的关系。二要明确乡镇事业单位职责。要对乡镇事业单位,尤其是整合的事业单位的职责进行梳理,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三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总的要求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不得突破市上下达的编制总额,不得使用和变相使用事业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在总量内作适当微调。领导职数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不能突破。四是平稳做好人员划转工作。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撤并了6个乡镇,加之每个乡镇机关内设机构作了调整,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涉及到乡镇每名干部职工,所以各参与改革部门、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政策,缜密操作。对于整建制撤并的乡镇,按照“区划调整,人随事走,对应接收”的原则,其在岗人员、提前离岗人员、离退休人员随原乡镇整体划转到并入乡镇,对于有整合任务的乡镇事业单位要按照“整体并入,人随事走”的原则,人员划入新的组建单位。在人员划转过程中,要平稳过渡,避免引发新的矛盾。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县委、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一要抓好学习动员。今天会后,各乡镇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乡镇机构改革的政策规定及配套文件精神,把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规定等向干部职工讲清楚,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顾全大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顺应改革,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具体工作中。

二要制定好“三定”方案。县编办已印发了制定“三定”的规定,各镇要抓紧对本镇政府机关职能配置,机构编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提出本镇“三定”方案的意见,报县机改小组审核。同时镇属各事业单位也要提出本单位的具体职责意见,报机改办备案。

三要抓好定岗定员。各镇要根据“三定”方案,抓好内设机构的组建运转,事业单位整合,干部职工调整配备工作。在人员定岗工作中,要按照人员定岗工作实施意见,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要认真落实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明确在编人员和不在编人员,定编定岗到人。人员定岗要遵循职位说明书,但可以一岗多责、一岗多人。可以把在编人员设为主岗,履行岗位主要职责,不在编人员设为辅岗,即岗位助理,消化富余人员。允许超编人员在一定时限内存在,通过自然减员等途径逐年消化解决。

四要加强规范管理。各镇要在“三定”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人、财、物统管,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规范运行,高效运转。

五要严肃工作纪律。各乡镇要成立本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好机构改革工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岗位调整了的同志和新任职的同志,要尽快到岗到位,迅速进入角色,有序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秩序不乱,工作力度不减。在机构改革中,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县上下发的《实施方案》和4个配套文件,严格遵守有关财经、组织人事、档案管理和廉政纪律要求,坚决禁止一切违纪违规行为。改革期间,发现顶风违纪的,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同志们,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服从工作大局,落实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统筹兼顾,确保机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材料

继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2004年村级建制调整后,今年又实行了农业税全部免收的重大举措,在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民取得实惠的同时,新形势下的乡镇政府工作也出现诸多矛盾。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显得犹为迫切,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同志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为基层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镇自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认真改进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对内设机构的调整、服务体系构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镇位于**市东部,交通便捷,资源富足,是全国“文体之乡”,**市东部中心镇。近年来,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2005年进入**市工业十强。全镇辖15个村,1个居委会,27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84.48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余万人。

(一)、机关干部基本情况。

我镇现定编140人,实际129人,其中参加干部实践锻炼23人,不占编4人,实际在岗102人。其中,财政工资111人,自收自支18人。一级班子12人,占实际人数的9.3%,二级班子28人,占实际人数的21.7%。一二级班子合计40人,占实际人数的31%。

(二)、内设机构基本情况。

今年初,为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干部的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我镇结合市委组织部开展的干部实践锻炼活动,政府对部门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一是对职能重复、功能相近的办、站、所进行合并。我镇原有17个部门,经过归口合并,现共有8个部门,具体为:党政办(党政办、文体中心)、经发办(经发办、招商办)、农办(农办、农技中心、林业站、水农站、兽医站)、社事办(社事办、社保所)、计生办(计生办、计生服务站)、综治办、国建所(国建所、城管队)、财政所。二是对个别部门进行人员加强,特别针对与农民群众接触较多,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部门,抽调了部份人员补充其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三是开展干部实践锻炼活动。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锻炼本领,增长能力,争当带头致富标兵,争当带队致富能手,全镇共有23名机关干部离岗外出参加实践锻炼。

二、服务体系的构建情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务型镇政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对内(机关内部)加强管理,对外(全镇)加大服务。

(一)、行政服务体系。

1、推进效能建设,转变干部作风。

今年,针对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我镇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加强内部管理,构建良好的行政服务体系。在机关效能建设中立足“出成效、出特色、出经验”的工作要求,倡导“三实”(即讲实话、办实事、出实效),做到“三行”(即懂行情、讲行话、成行家),取得“四个明显”(即作风和履职有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干部素质有明显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有明显上升)。

(1)、注重培训,争创学习型机关。加强机关内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设立“学习日”、“调研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等方式,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在机关中广泛开展拜师带徒活动,明确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作为老师,并制定好带徒工作目标,迅速提高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

(2)、健全制度,争创高效型机关。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限时办公制、首问责任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干部诫勉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各部门重点规范岗位责任、上下班纪律、周前工作会、下村下企业实效评估等制度。

(3)、严格管理,争创创新型机关。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听证、政情通报、政务公示和意见征集等四项制度,突出依法行政。坚决制止管理障碍,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政令畅通、制度逗硬。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实行公开办理的制度,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适合镇情的管理新路。

(4)、强化服务,争创务实型机关。增强效率观念,每名干部要做到“能办的事尽快办、大小事情认真办、份外的事情协助办、难办的事情想法办,一切事情依法办”。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做到“一张凳请坐,一杯水暖人,一句话甜心”。主动深入到村社,深入企业,上门服务,化解矛盾。

(5)、重视监督,争创廉洁型机关。建立由人大代表、老干部代表、企业业主代表、村社干部代表,社区工作者及居民代表参与的效能建设督察组,加强对效能建设的监督;建立政府月工作会议制度和“集体理财日”制度,一月汇总一次、分析一次、公布一次;建立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机制,调整部门和个人目标考核内容,改进目标考核办法。

2、落实政务公开,密切干群关系。

2005年3月16日,镇城管队更换街道行道树种,被不明真相的.百余群众集体阻止,镇领导经长达几个小时的耐心解释才得以平息。这件事暴露了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宣传不到位、政务公开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误解虽平息,但可从中得到启示,在工作中要问计于民、取信于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事前听证。凡涉及关乎民生的大事,如公路建设、产业结构调等,要及时组织群众召开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搞好分析讨论,宣传动员,避免“做了好事留恶名”的误会发生,同时,有了群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完成各项工作。

(2)事中监督。工作过程中,欢迎群众参与监督,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3)事后公布。每一项重大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工作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

(二)、社会事业服务体系。

1、开展“一减三”帮扶活动。

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新路,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挥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为民办实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我镇在全镇党员、机关干部中开展“一减三”帮扶行动(即:驻村领导、部门一年为村(居)帮扶减少一个特困户、减少一个特困生、减少一件纠纷遗留的问题)。各部门与全镇15村、1个居委会分别结成队子,确定了特困户、特困生和亟待解决的遗留,制定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签订“一减三”目标责任书,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2、规范劳务输出。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规模不断壮大,劳务输出对富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使务工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务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对外劳务输出才能让外出农民工站稳脚根。

二是广泛搜集市场用工信息,为外出农民工搭桥、铺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流动最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是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市场用工信息。

三是对外出打工农民提供权益保护功能和跟踪服务。

2004年,我镇社保所与成人学校组织农民工培训2期,共培训100余人,有组织地对外输出劳动力数百人,今年,我镇与市劳动局组织的外出务工人员微机培训班已举办了两期培训。

(三)、农业服务体系。

1、整合涉农机构,增强服务力量。

2005年初,镇党委政府决定在不改革人员编制性质,不减弱部门工作力量的前提下,按照“确保运转、务实革新”的内改原则,打破人员编制界限,加强涉农机构力量,将原农办、水利农机站、林业站、农机中心、兽医站归口合并为农办,增加服务人力。

2、抓扶贫示范村建设,带动整村脱贫。

我镇原关心村2002年被**市确立为首批扶贫村,2005年再次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第二批扶贫村。通过3年的扶贫开发,目前该村已修建村级公路6公里,新建电力提灌站1座,整治塘堰提坎4根,培育花椒基地150亩。在扶贫开发中,改变了群众因循守旧的观念,完善了该村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该村几十年饮用水难的问题;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扶贫目标。2003年占地40余亩,总投资150万元的重庆宏泰养殖场落户该村,吸纳100余农村劳动力,并有效的带动起了原关心村的禽畜养殖业发展。2004年该村的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0元,比2001年增加了2060元;培育养殖大户12户。

3、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带动农民增收。

实施“两万一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种养鸡殖业。规划万亩梨橙78-1、万亩良种花椒九叶青种植,大力推广品比玉米种植。以“四大畜禽”养殖为重点,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争创**市畜禽养殖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生猪、肉兔、蛋鸡、库鸭为重点,争取引进重庆渝澳10万头生猪养殖及加工项目;以重庆风味源肉兔加工有限公司的入驻及宏泰谷养殖公司三期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契机,促进“农企”合作,带动全镇肉兔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健群种猪场为依托,大力推广瘦肉型生猪的养殖;同时,加大对库鸭、蛋鸡养殖的鼓励和引导,促进组建养殖协会,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征收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作为乡镇政府,是在扮演维护法律法规的“执法者”还是在担当为民办实事的“服务者”呢?在处理农村计生和殡改工作的过程中,这种矛盾显得犹为突出。一方面,我们要对违反计划生育、殡改条例的要给予处罚;另一方面我们的执法主体地位不明显,加大执法力度也只是表现在宣传上、口头上,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违法超生、土葬现象越来越严重,征收近似空谈,而违法者却得到纵容。就今年而言,违反殡改条例拒不执行火化,私自土葬,并拒不交纳土地罚没款的已有30余户。执法过程中与群众间的矛盾使他们忽视了我们的服务,长此以往造成干群关系僵化,干群矛盾加剧,政府对此显得无所适从。

2、债务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三金”整顿和“普九”建设之后,欠债全部由镇政府承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据统计,我镇累计负债达2800万。近两三年来,机关干部的资金补贴近百万元均未兑现,甚至私人垫付工作经费现象时有发生,如此待遇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畏难情绪严重。此外,沉重的债务包袱使政府运转举步为艰,根本无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环境的改善,要实现发展简直困难重重。

3、改革与稳定之间的矛盾。改革可以促进发展,但也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企业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税费改革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2001年,事业部门改革,对临时聘用人员进行清退,2002年教育部门清退代民师等改革所产生的遗留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上访现象时有发生。如再大刀阔斧地深化体制改革势必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干群矛盾突出。群众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干部的服务意识未完全转变,加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干群关系日益尖税。主要表现在群众不理解政府行为,干部不能沉身到群众当中,干部群众互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度下降。原莲花太平水库承包人未能与当地群众处理好关系,双方多次发生冲突,政府出面多次调解,双方仍不能和解,群众多次组织到市集访,一来二去,干部认为群众无理取闹,群众认为干部工作能力差。

5、服务三农力度不够。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作为乡镇一级政府没有更好对策、更多的办法、更大的力度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技术指导不够。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特别是在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更加突出。而在专业人员中,传统农业知识多,现代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十分缺乏,知识结构很不合理。虽然农办人力较多,但农技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不够强,新技术、新品种真正在农村推行较难;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小,真正较大规模的建设依靠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由于面广,上级项目支持相对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滞后突出表现在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落后,公益设施欠缺;三是增收渠道较窄。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先天优势,或地理位置优越、或资源丰富、或上级重点扶持,真正做到白手起家,走出一条特点鲜明、效果明显的增收路子十分困难。

四、建议。

1、自上而下改革。“乡镇改市县不改、改也白改;市县改了,乡镇不改也得改”。乡镇职权较弱,推行的改革也是治标不治本,改革出现不稳定因素也无力解决,而市县具有相对独立的职权。改革是一场革命,涉及干部“饭碗”、涉及乡镇债务、涉及基层稳定,因此建议:一是应从市县机构改革开始;二是领导应带头参与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才能保持稳定。

2、取消事业编制。在乡镇政府中推行事业机构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将事业部门人员转为行政编制,特别是涉农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事业部门人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全力投入工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机关干部换岗换位,行政人员能从事技术工作,事业人员也能从事行政工作,充分挖掘机关干部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壮大执法队伍。一是成立专门行政执法机构,加大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既可避免执法违法,又突出其执法主体地位,既贯彻法律法规的执行,又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壮大公检法司队伍,减少行政机关队伍。在乡镇配强派出所、司法所、工商税务所等执法征管部门,精减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机关以体现服务为主,将执法权分离。

(二)加强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要给乡镇负债消肿,由于“三金”、“普九”等欠债给乡镇带来了沉重的债务,短期内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乡镇无力偿还。沉重的债务使乡镇运转困难,负债发展更困难。二是尽快实施乡财县管,控制行政支出,降低行政成本。

(三)全市统筹发展。

在发展战略中,应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给每个乡镇定位。当前的现状是各乡镇为求发展单打独斗,在招商引资中、农业项目上、优惠政策上只求引进,“你发展养蚕,我也养蚕;你引进一个企业,我也引进一个企业”。最终造成无规划、无规模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究竟每个乡镇该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全市要做好统筹,形成块状经济,形成规模,要像打造职教品牌一样打造**工业、农业品牌,而不是哪一个乡镇的品牌。

(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瓶颈问题。农村水渠、提灌站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一旦受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难以为继。由于镇村两级缺乏相应财力,每年的整修都是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只能治表,不能治本,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市委市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彻底的整修,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