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体会(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9 07:37:08 作者:HT书生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不足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标杆。

第二是坚持,不要问为什么,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样只是浪费时间。

第三是感知时间,记录失误,记录时间。记录痛苦,以免重蹈覆辙。

第四是把时间具体化,金钱就是时间。

这世界存在这么一个银行你一定会很开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动享有这家银行为你开设的一个vip账号。每一天,这个vip账号里面都会被自动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钱。而你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要把这86400元花光,随便你买什么。如果不够了,那就只能忍痛割爱——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来取下一笔86400元钱了。如果竟然没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废——因为没办法,银行会告诉你,对不起,我们这家银行不接受存款,并且还要每日注销余额。反正,每天一共就有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这世界真的存在这么一家银行,谁都会非常开心的。可事实上,这家银行确实存在,但很多人却并不因此开心。这家银行的名字叫“时间”。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

第五是学习,主动学习就是把握时间的表现。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体会

从未读过一次时间管理的书籍,与本人见识尚浅,眼界较窄,紧迫感不那么强,等等原因吧!看这本书是受罗胖子强烈推荐,看完这本书,心灵从被冲击,震撼,到洗礼,又有些惶恐不安,最后将这本书视为时间视角的经典制作,可以让我的大脑又进化了一步,给我的大脑带来启发,过去不可以改变,现在及未来还有机会,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在读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体验了一下,我不被大脑控制,我应该控制我的大脑,感觉是有些痛苦的,我不想让大脑说,我读书已经累了,我应该休息会,我却坚持继续阅读,没有让它休息。我想生活中,做这样的尝试,也许就足够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让你掌控生活的节奏,可能也是人们常说的如鱼得水般的感觉吧!

笑来老师对时间的解读,真的的匠心之作,有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在腾讯读书至今,读过了许多作品,我的大脑也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渐渐长大,逐步地吸收营养,积累,沉淀,可能有了阶梯式的进步,也碰到灵光乍现的时刻,一点一点的扩充大脑知识库存,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学一些,可能以后会用到吧!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赢得时间的准备,变得更有耐心,心智更加的成熟,都需要行动,立刻行动,稍等一下,不要那么感兴,做重大决定时,可以拖延一下,不妨多花些时间准备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能让你有了些拖拉的借口,此时,你要警惕,大脑可能对你发起了攻击,惰性要来了,你要控制大脑,坚持。人真的是神奇的动物,如何衡量度,真的很难,经验,确实很宝贵。

在与时间做伴的旅途中,你并不孤独,愿践行之!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读《人性的弱点》之后我才开始看很多书,发现年轻时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然后开始马不停蹄地规划学习,总感觉效率不够高,又看了很多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直到遇见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发现我的很多困惑在这里能找到答案,后来又在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找到一些答案。

时隔三年再次翻开这本书,发现这本书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记忆中还能清清楚楚的记住的概念和方法论,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内容第一次看时完全没有注意点,又有了新的收获!

罗振宇给这本书下的定义是:一本认知模式的操作系统的升级指南,可以帮你提升大脑的运作效率。

全书可以分三个部分:

1、接受现实,速成绝无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对现实,才能开启心智成长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务时,要正确地估算时间,意识到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总是要比自己预想的要长得多;还要记录开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了;还要制订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一旦开始就能有头有尾地完成。

3、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阅读和写作尤为重要,还要注重实践,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正确思考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概念,经常剔除自己脑海中不正确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学习方法,还要坚持练习,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李笑来在这本书里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指向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帮我们活得更好,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自由的时间,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为了生存出卖自己的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体会字

很久没有读过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市面上很多这一类型的书,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给自己做个时间列表,因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做。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个有计划的人,每次要开始一项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会想很多。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充满太多意外,终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觉的被什么给打断,于是放弃了许多长期的计划。作文看了此书三分之一,说不上茅舍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毕竟也是个新东方的牛人的亲身体会。有些确实很生活很实际,甚至是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

作者的观点是要我们提高我们心智水平,当然这里的心智并不是指智商,作者认为每个人的心智起点都是固定的,只有靠后天有意识地训练才能提高和扩展我们的心智水平。要用我们的大脑来控制我们的大脑,惰性是天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我们的惰性。许多人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缺乏耐心所致,急于速成,内心浮躁,看不清事物。并且全文都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一门能力或者技术能够为自己打开通往另一片天空的大门,认为每个人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无为而学,而无不为。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二、是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三、就是关于那些最平常的关于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有时候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心得体会

记得之前似乎听说过,一本书当是骨架俱在,血肉皆存。原话已无从查起。对此我从未有太深的体会,但是直到再次读完这本书,才真的明白这道理。以前读书总觉得读过了脑子还是空白,若是好书,真真是糟蹋。而我又不愿再看一遍。原来再看一遍的感觉真的不同,就像是书中血肉都被我所用之感,但如今还没有全部应用,骨架清晰还要再读。这本书算是我读两遍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读书不但是读了一遍,更重要的是将其有用之处占为己有。读与写,读与思考应当同时存在。现在我的这种看法便是从这本书中得到。

李笑来的这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很不同,初看与心理密切相关,实则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控制自己的大脑,当你真的实验的时候,确实是保持清醒的好办法。而书中真正吸引我的便是时时刻刻宠辱不惊的状态了,如何要达到那样一种状态,书中一步步心智力量的解读再到运用心智,然后教我们如何用具体方法精确感知时间(如果学会这个,真的太厉害了)还有不与他人比较的幸福。还有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我不知道这些足以改变我的想法是否我可以全部记得,但是它对于我的意义很多。尽管有的对我来说并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但是其中某些思想却足以凸显它的价值。

唉!看来要整体表述好这本书,还是要再看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心得体会

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而如何正确地处理时间,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长时间的浪费会导致机遇的流失,而恰当地管理时间,则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成就和快乐。将时间视为朋友,并善待它,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我们要明白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每一分钟都静待着我们的行动和决策。如果我们不尊重时间,那时间就不会尊重我们。从早上起床的第一刻开始,我们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努力将每一分钟都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都要明白时间不允许我们浪费。

其次,时间规划对于提高效率非常重要。我常常使用日程表来规划我的一天。在日程表上,我列出每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并且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这样一来,我就能迅速掌握每一天的工作量和安排,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时间。当感到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我会仔细审视我的任务是否合理,并作出必要的调整。这样的规划和调整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学会拒绝无意义的事情。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和干扰,如社交媒体的泡沫、电子游戏的陷阱等。我们要学会从中辨别出哪些是对我们有益的,哪些是浪费时间的。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拒绝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第四,充实自己,提高效能。时间不仅要当作朋友对待,还要从中汲取营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还能够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成就感。世界在不断地变化,技能要保持更新才能适应新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每一天,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最后,要对自己的时间负责。尽管我们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时间如何被利用。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和价值观来分配时间。例如,如果我们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我们就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如果我们热爱某项业务,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只有对时间负责,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一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受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的事实。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珍稀,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我们的时间。通过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合理地规划时间,拒绝无意义的事情,提高效能和对时间负责,我们可以更好地将时间和我们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多的成就和快乐。与时间成为朋友,我们将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读书明智,读书明理;自从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我算是明白一个道理:时光是个巨大的碾压机,压过了布满青苔杂乱的小径,也压过了繁华车水马龙的街道;只有善于经营它的人,脸上才会笑靥如花。

读书读书,读的是书,学的却是智慧。这本书,适合各行各业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员工、管理学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属于后面一者。

这本书中,作者李笑来用最简单朴实的文字,最真实的经历与感受带给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与灵感。李笑来用自己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只有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你才会最终收获成功与快乐;只有善于管理时间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心顺手。

仔细一想,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现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协调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展最高效的学习,并能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从而在课余生活中锻炼以及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做好了这些,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圆满的,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合理地经营好自己的时间,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时间是成功的关键。作者李笑来用自己的经验告诉管我们理时间是成功的核心要素;从心智的角度来阐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发光;而有的人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退缩不前。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有更显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鲜的外表。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更优秀的心智力量,他们善于和时间做朋友,从而成为了众人中的佼佼者。

怎么样去管理?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学会用纸笔来记录,记录时间的开销与计划。在纸上列好了自己还要做些什么,明天应该做些什么;这不仅让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条理、有了合理的规划;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与鼓励。

其次,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管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在平衡生活与其二者都是要讲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与其花时间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并拥有更多的技能;与其让自己时时刻刻都活在忙碌中,还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说的是“耐心”。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在我看来,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来说,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大多源于“耐心”二字。管理时间需要有耐心,处理繁琐事物同样需要耐心;学好功课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坚持”。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里关于时间管理的看法还是挺新颖的,时间是无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书中主要从时间、学习、积累、思考、管理、交流与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每一点里都有所收获。

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改变自己,就意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正因如此,人类才具备了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进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分清我们和大脑的主仆关系。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基于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为无论是吸收知识还是总结经验,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会多多少少产生变化。所以说,心智这东西“上不封顶、下无保底”。心智一旦开启,就可能因为学习而像病毒一样疯狂发展,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地大幅增长。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一个人若最终可以熟练使用一门外语,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门,跨过那个门槛,就是另一个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讲母语的人多拥有一个世界。选择痴迷于学习的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体会:每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如果说,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得更清;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延伸,使人们算得更快。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们拥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决于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只不过是成本而已,尚未考虑收益。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古语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酿成了不同的人生。近年来,“时间管理”这个概念经常活跃于大众的视野之中。管理时间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也曾尝试过许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执行期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以失败告终。最近,有幸拜读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对于时间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时间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书作者的主张是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所谓“管理时间”亦或“时间管理”都是虚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做时间的主人。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强调我们必须开启心智,想明白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第一点就是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作者指出人的大脑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们应该成为大脑的主人,而不应该成为大脑的奴隶,不应该让自己跟着感觉走。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认为一个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正确的事情后就会开启心智,有点像佛家的顿悟,或者“打破旧的格式塔,创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经验的总结。

我们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过这类书籍或课程《7天学会java》、《十天数据库入门到精通》等,而且他们的销量往往还都不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是因为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想马上得到结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们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每个人都有无穷无尽的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能被满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获;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现实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满意度的下降带来了浮躁,统计学表明15-45岁的三十年间,人对自己的满意度就是在持续下降的,而浮躁和满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那么我们如何来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议我们正确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时间。有个法则叫侯世达法则,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它是这样描述的,“完成一个任务实际所花时间总是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即使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点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而每次发生“意外”本质上其实是对任务不熟悉,任何完成这个任务的人都会经历由“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才有可能顺利解决这些“意外”。所以我们要学会估算任务时间,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是在熟悉的过程。

以上只是本书的部分内容,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建议,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无论管理时间,还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个读书app启动页上,很认同也很喜欢这句话,与此同时也因为这句话让我对这个学习的平台的app好感度倍增。

直到近期阅读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查阅作者相关信息时,才得知这句话的出处是李笑来早年间写博客时用的个性签名。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终生不变的职业,这个职业叫做学生。”—李笑来。

近来因为工作、学习、生活等客观因素,繁忙的工作和学习导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5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精力不够,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的质量,于是,开始反思,觉得学习这么多,是否有用?想要“放弃”的念头从我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刚开始以为是自己不会“管理时间”。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学习的`东西太多,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时间去做。把这本书当作为时间管理的书籍在阅读,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不然。这绝非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

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我们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没有时间去做。)其实我们最应该管理的是“自我的认知”。

任何人生活状态的改变,也都是从自己思维模式的改变开始的。当明确知道一个道理足够重要、后果足够严重时,才有可能让它指导我们自己开始行动,改变自己的行为。

例如:很多人都认为戒烟和减肥是非常难的事情,归根结底,其实我们在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它,还没有清醒的意识到它的后果有多严重,所以才难以改变。

极端地说,如果医生告诉你,你再抽一根烟,你马上就会身亡,或者你再长胖一斤,第二天就要长眠。这时,戒烟和减肥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痛恨加班,因为觉得这是工作强行霸占了生活。在工作8小时之外就应该是娱乐、休息,放飞自我,回归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时间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压力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抱怨说:“本来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现在因为工作我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应该彼此割裂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的话,或许这样的观点是对的。

令我想起此前看过的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影响特别深刻的是作者罗伯特。清崎,他每次都在老板要给他升职加薪的时候辞职。(大多数人想要辞职时是希望升职加薪。。。。。。。)。

他的思维模式是,注意力从来都不在钱本身上,而是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才是他去工作的全部动力。

如果把个人成长与生活割裂开,或许就不对了,个人成长本身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当我们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作的时间其实是被卖了二份,一份是卖给老板,换取工资,而另一份卖给了自己,换取了个人的成长。后面的这一次交易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资,未来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越轻松。

因此,当我们足够深刻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一切被动的工作,都会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而当一份工作不再能够让我们学习到新知识的时候,那么我们放弃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恋。

穷人把一份稳定的工作视为一切,而富人则把学习,把自身的成长视为一切。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开的,因此绝大所以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时候,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因为他们在完成学业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为我的学习生涯结束了,我要步入社会,去参加工作,开启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却是毕业的那一天,并非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全新的赛场。这是一个用整个社会对你的评价来代替期末考试的一场终生学习竞赛。而这场考试的结果会源源不断的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让人与人之间形成判若云泥的差别。

我们在学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东西,并非是那些让你觉得很有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元几次方程,不是力学三大定律,不是化学元素周期表。

而是习得一种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能够让我们受用终生的。熟练的运用这种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才是这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带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终生学习者的概念”,对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简直就是废话,因为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做的。而对于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只不过是一句听上去很有道理,却毫无用处的鸡汤而已。(很多人在听完这些“大道理”之后,会做的事情不是去打开书本,去思考,而是打开电视剧或者游戏。)。

据说,“王者荣耀”的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一亿人,顿时觉得社会的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因为自主看书和学习的同时在线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一亿人。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说车是我们人类脚的延伸,让人走得更快,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让我们看得更清楚,计算机是大脑的延伸,让我们能计算得更复杂……那么学习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而获得能力的多少,绝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当我们最终学会某种技能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就在这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为之改变了。因为当他拥有一项新技能的同时就拥有了另外的一个世界。

例如:熟练掌握几门外语的人,就比只看得懂中文的人多了一个看世界。很多人阅读世界名著都是翻译的版本。但是熟练掌握英文的人,就能阅读“原汁原味”英文版的书籍。阅读过原著版本,再阅读翻译版本,就会发现有着天壤之别。

翻译的书籍是翻译者结合自己的思考逻辑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且不论翻译者自身的文学涵养。而有能力阅读英文版的人,这种阅读体验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李笑来,他学习电脑编程,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好处和经济收益。后来,当他学会了演讲,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紧接着去到更大更高的平台上表演自己影响更多人的时候,他说:“回顾往昔,我早已经重生了无数次。”

比如现在的我,和很多人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一定要说有哪一点不一样,无非是我现在坚持学习,持续在简书平台输出写作,刻意练习自己阅读、总结、写作和转述的能力。而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道小小的门槛,能让那些不拥有这项“技能”的人望尘莫及。这个小小的世界使我受益颇多。

“学习”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知识的获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瞬间根深蒂固,而再也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能对它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带给你的好处,你都无法拒绝。所以,请不要主动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愛書法,也愛写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书慢+写文也慢;

请叫我“蜗牛”小姐姐??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李笑来,中国比特币首富,成立了比特基金。在一个得到的微信分享群里,也经常看到有人转发李笑来的一些问答。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与李笑来对话。单看他的那些title,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至少是个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的文人。书前面俞敏洪等人的序也确实这样赞誉的。结果,读完全书,略感失望。

首先,书中的举例很多,涉猎的领域也非常广。几乎每一个观点,都至少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例子。以至于,我无法判断出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或许,这种风格适合百人或千人演讲,但绝不适合在一本非鸡汤的书里。

其次,因为举例太多,所有事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也就难以考证。比如,作者对正态分布的理解与运用,提出每个人身边的好人与坏人都满足正态分布的说法。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实在难以苟同。

第三点,章节混乱。不论是从篇幅上看,还是从标题分析,整个目录都很难看出一条清晰完整的脉络。第六章是“更多思考”,第七章是“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多么随意的命名啊,以至于各小节的内容也无比随意。

当然,诚如书中所言,一本书哪怕只有一个观点能让读者有所收获,那也是值得书价的。书中有少部分内容,我确实也非常认同,算有所收获吧。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时间并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紧,它留得越快。

虽然时间是无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常疏于管理时间罢了。与其说这本书是时间管理,倒不如说是一本经验分享的书籍,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娓娓道来,让人读来饶有兴致。

把时间当作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愿意积极开启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对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你就该坚持下去,不断重复并改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优于一般人而有所专长,并从中找到成就感来开启心智改变人生之旅。

生活并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那些所谓的变化挫折惊喜或是惊吓。当你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并预测到了前方非坦途时,你才有更多的选择,才不惊慌而自乱阵脚。

我觉得,其实成功就是你永远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你变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整体无所事事,假以时日,本领就会退化到解放前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同样,如果坚持不懈,你就会发现,越努力越幸运。这也是我最近两个月坚持后的体会,而且我还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终,我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行动胜于计划,就如训练口语时,流利度胜于发音一样。

行动起来吧,不做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读书这个软件看书,起初一周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长就觉得好难,可是后来就变成了3-5个小时,再后来我告诉自己一周7小时的阅读时长就够了,可是上周我竟然突破了10个小时!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时间大多都来自于给孩子喂奶的时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潜力无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携!时间这位朋友,请你多多指教!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昨天一觉醒来,头晕目眩,身体甚为不适,于是在床上躺了一天。这一段时间,一直在电脑前熬夜到很晚,怀疑是用脑过度或者劳累过度,又缺乏锻炼,身体不支。因为答应朋友要帮其写毕业设计,尚未完工,心里很着急。于是突然想起《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的观点:加班或者熬夜永远不是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会适得其反。今天有时间,把前段时间看的《把》写点读后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想询问一种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怀疑和不断想法设法获取“最优”的方式过程中,白白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作者的观点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设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于零。有些时候,你用的方式尽管不是“最优’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到达终点。地球是圆的,如果你想到南极,即使朝着北极的方向也终于会有一天到达南极。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学习他究竟对你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搞明白什么要的方式更高效一点,你仅仅需要抓住一种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为了引出这个观点,作者以下五个问题引出自己的观点:上司真的很愚蠢吗?你真的那么优秀吗?兴趣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学会?我觉得作者举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孔子每天来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来反省,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们总是习惯遗忘痛苦,这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如果人总是能清楚的记得自己所经受过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据统计,一个人如果做了截肢手术,在手术内的六个月会不断的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如果六个月之内这个人没有自杀成功,那么之后他轻生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因为我们的大脑拥有遗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时候食物中毒半夜去医院挂号,当时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识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现在留下来的记忆里只有当时实习护士是怎样扎了多次都没给那个小胖子扎上针,回忆到的是护士为了扎对位置给我手上画圈圈。当时怎样的疼痛都已经忘的一干二净。因此带来的负面作用是:这个人会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好了伤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说的这样吧。

为了弥补这种遗忘给自己带来的损失,作者给出了两种方法:第一种,在你痛苦或者面临尴尬的时候,尽量把所遭遇的记录下来。这样你就可以时刻提醒着自己,下次犯错时就会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种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尴尬时,尽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减少抱怨,减少借口。这个世界并不是对你一个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别痛苦,你的大脑就不会轻易忘记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为鉴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我们制定的任务或计划往往半途而废,是因为我们制定计划时往往过于自信。但是,一旦计划没有按照我们预期的进行时,挫败感往往使我们放弃计划,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书中介绍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即尽量不计感想,不计感受的记录一天中的工作和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以提高我们对时间的敏感度。有了对时间的`敏感度,我们才能合理的制定计划。

书中对于兴趣的看法是:往往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个小故事:每年公司都会分年度统计各类设备各电压等级设备数量,刚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都是用笨办法分年度一类一类分电压等级进行统计,对这项工作也很是抵触。有一年,这项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做,而且deadline(最后期限)也比较紧张,通过在百度上学会了excel数据透视表这项功能,轻松解决了以前好多人好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这件事,我逐渐对excel产生了兴趣,平时也会经常学习excel,以便很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关于知识的积累,书中认为积累和复利有着相似的关系。复利的力量与神奇在于,尽管本利的增长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相当缓慢,甚至让人感觉了胜于无,可一旦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知识的积累也一样,知识的积累和时间并不是线性关系,知识积累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时间进展相当缓慢,但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喜悦却是非常神奇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