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语文初中范文(22篇)

时间:2023-12-15 09:23:06 作者:曼珠

优秀作文的语言要准确、得体,要避免生硬和啰嗦,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力量。下面是一些经过认真筛选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背影》。我将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学习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父子深情,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定位为:对于文中背影的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非常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此教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平实自然但饱含深情语言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2、引导探究法:新课标对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是这样定位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所写的父爱朴实却深沉,大多数学生可能难以深切体会,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找可表现父爱的关键性语句或词语,再探究其深意,感受浓浓的父爱。

三、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课前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圈点、勾划、批注法:在品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此法,独立思考,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四个步骤展开:

(一)激情导入。

首先,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情。然后,请同学讲述自己对父爱的体验,营造爱的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言”和“声”,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有效性策略,源远流长,《礼记·中庸》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本环节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读字音,辨字形,解字义。

2、资料展示:以“我所知道的朱自清(《背影》)”为主题,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3、疑问阁:预习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可请知道的学生当时解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在教学过程中解答。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感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全局性阅读观念的有效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

1、读一读,再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找一找: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3、说一说: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四)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新课标对精读的评价要求是:“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在本环节,我让学生立足文本,动笔动脑动口,从理解词句入手,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1、运用圈点、勾划、批注法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关爱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对它们的理解。(在此环节,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重点片段赏析:月台买橘。

(1)组内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品味其中的深意,感受父亲的不易和拳拳爱子之心。)。

(2)真情诵读:

望着父亲的背影,作者流泪了。你是否也被文中的父亲感动了?请用你的真情读这几段文字,再次感受父爱。

3、追溯感动本源,走近作者的内心。

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重点引导学生从作者前后心理变化方面寻找原因,感受作者的醒悟与坦诚。)。

(五)情感迁移—走进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越高越远……青春年少的我们也许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或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初中语文巜背影》评课稿范文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李清照南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

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王绩唐)。

初中语文说课稿背影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语文《背影》,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巜背影》评课稿范文

: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共2页,当前第1页12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

附五、板书设计一。

背影。

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

第四次 想背影 。

附六、板书设计二 。

难忘背影 ——点题。

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思念。

注:这是为一个镇级中学老师所写的说课稿,学生底子较差!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背影》,现行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以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加强对语言字词的积累运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

(1)、体察深厚动人的父子深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联系自身,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感受爱、学会爱,学会感恩。

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而且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也不够成熟,对于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是“生在福中难知福”。尽管全文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但从文章的深层文化意义来看,它又潜藏着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一向强调的父慈子孝的思想。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运用整体阅读法教学理论,以体会文章精要为突破口,重点抓住“四次背影、四次流泪”在文章中的出现、作用以及所表达的感情。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情感感悟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梳理;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文章所蕴涵的感情进行领会与分析。为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2、研讨、探究法、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能力迁移法: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体会关键语段、语句。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2课时。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位,段落与结构、中心的关系,加强情感德育教育的渗透。

情境导语: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包括正音练习,把握全文线索,以及初步感知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朗读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看大屏幕,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找出文中一共写到几次背影,你最认为哪一次最感人,用心品读一下。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明确:刻画背影(望父买橘)通过语言、动作、衣着描写体现了父亲不顾自己的身体,艰难的为我买橘子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4、作者写我与父亲的背影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其用意是什么?

见面背景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明确:作用:营造一种淡淡的悲凉环境人,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热情对照,显示父爱的崇高。

通过这一环节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同时,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作者行文构思的关键,以此为线索展开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a、触景伤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c、惜别之泪:(父子分手)d、再现背影,思念、牵挂这泪。

三、研读课文、揣摩品味。

围绕“四次背影”、“四句话”、“四次流泪”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在刻画父亲时用了很多语言描写,找出父亲在在文中说的五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抓往文中的几句重点话语来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使他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本环节也是这一堂课的重点。

2、文中还几次写到自己的心理描写,请找出并分析。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3)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情。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1)本文是什么东西打动了你,激起了你的情感波澜?

明确:父子深情,父慈子孝。

(2)新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假如明天就是父亲节,请你用诗意的语言发一条短信表达对父亲的受。

1、永远我都会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会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你的岁月换成我无忧的快乐!祝福爸爸节日快乐!

2、多少座山的崔嵬也不能勾勒出您的伟岸;多少个超凡的岁月也不能刻画出您面容的风霜,爸爸,谢谢您为我做的一切。父亲节快乐!

3、岁月的流逝能使皮肤逐日布满道道皱纹,我心目中的您,是永远年轻的父亲。

五、教师总结。

生活中“父爱”是一永远了说不完的话题,父子之情之所以感人至深,因为我们懂得去爱别人,懂得去感受别人给我们的爱,在这用爱纺织的亲情世界里,让我们去品味这份真情,把爱延续下去了。

六、作业布置:

1、优化练习。

七、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中国著名诗人,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生于江苏东海,长期居住于扬州,1948年在北平因胃溃疡逝世。19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19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也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1925年起,朱自清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期间曾于1931年去英国留学,并漫游欧陆数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作品收在《朱自清散文全集》里。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致亡妻》、《生命价格——七毛钱》、《荷塘月色》。

背影语文初中作文

读过朱自清爷爷的散文《背影》,我感受到了他爸爸对他的爱,而在今年的春节期间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无数人的背影让我十分难忘,他们就是冲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句话出自于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颗定心丸。他知道自己患上了渐冻症,腿脚十分不灵便,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见他拄着拐杖,一晃一晃的背影奔走着,甚至在他的妻子染上新冠状病毒肺炎住在医院,也没有停他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的步伐。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下楼的背影是一瘸一拐,可却快步拉数不清的患者,这一种坚强不屈的背影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张敏,在奔赴疫区之前,和女儿告别。怎么解释自己为什么过年还要离开家呢?她跟女儿说妈妈要去打怪兽,很快就回来了。女儿却使劲地摇头,抱着妈妈不放,不要去打怪兽。可她依然前去最危急的武汉,留给孩子的是那个慢慢模糊的背影。这个春节里,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不断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有多少孩子泪眼婆娑中模糊父母的背影。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默默付出的背影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勇敢地与病毒抗战到底,他们是最美的背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语。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2、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暑假以后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国民党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3?写作背景。关于写作背景,主要指出课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为了讲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简图。这样,课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踪就都清楚了。

(二)听录音朗读,教师给以朗读指导。?

(三)学生自行查字典解决疑难字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

问: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简要说明原因)?

(五)仔细研读重点段落。?

1、研读第一、二、三段。(学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1)第二段中父亲“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

(2)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说明了什么?这些内容和“背影”有什么关系?

2、研读第四段。(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他“事忙”,急于谋事;第二,有熟识的茶房,可以托他陪同上车;第三,“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对茶房“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踌躇了一会”,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

“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帖。

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

(2)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

(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座位,他也要认真地“拣定”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

4、研读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全班进行交流。)?

(2)第一次写看见父亲的背影,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主要写了父亲的穿戴和一系列动作。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身素服,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接着具体描写父亲是怎样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的。“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显示了父亲行动的不便;手攀、脚缩、身子倾,形象地写出了吃力的样子,看到父亲不辞辛苦为自己买橘子,“我”怎能无动于衷。因此,“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写第一次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

(这段时间父亲的心情并不轻松,穿过铁道,爬上爬下,也确实比较艰难,但是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便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但也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

(5)离别的时候,父亲说了两句话,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6)最后一句写第二次看见背影和第二次流泪,说说这时候“我”的心情。?

(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子,使“我”感动不已,现在父亲要离开了,不免产生浓浓的离情别绪。因此,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自己回车厢坐下来的时候,感念之情涌上心头,禁不住“眼泪又来了”。这一段两次写流泪,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真诚的爱。)。

(六)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1、本文在几处写了“背影”?这几处写“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找出写背影的地方,分析特点。)。

本文在四处写到“背影”。

第一次在开头,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别时,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站话别,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第四次在结尾,泪光中再现背影。?

(1)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

(3)艺术视角的创新。?

2、结合第三题,说说油画《父亲》的感人之处。?

3、结合第四题,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

(八)教师小结。?

2、《背影》具有感人的力量,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表达的真情。老老实实,朴素自然,毫不矫揉造作,这正是《背影》的特色。

3、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祖母死了,家庭破产,父亲老境凄凉,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子又将各奔东西,为生活去奔波,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九)结束语。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父母就在我们的身边,把我们的目光悄悄移向他们,你将是一个善良的人,饱含爱心的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鹊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

1.对照书释,理解重要的词句。

词: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

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设计: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作记的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

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四、合作探究。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五、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迁客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六、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总结:今天学完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知道封建士大夫们尚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胸怀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努力成才,勇担责任,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贡献。

教学目的:

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课件展示:“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

二、预习情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示)。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示)。

全石以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写景顺序:

按照游览的顺序,即:游踪。

发现――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考:(课件展示)。

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小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

背诵向导。

九、小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课件展示:景物图片)。

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背影》,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首先,我来说教材。

《背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纪事散文,本文记叙了作者朱自清几年前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本文的整体思路,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关于背影的四次描写,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下面,我来说学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各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朗读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我还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朗读理解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提问法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位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出示《背影》相关配乐、图片,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重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2、探究学习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根据钱梦龙老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针对要讲的课提出问题并自答,并将要点板书)接下来我还将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并把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此时,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因为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质疑、对抗、生成,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正在形成。

3、归纳总结这一阶段我将以出示反馈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分层训练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侧身将手指向黑板上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语文巜背影》评课稿范文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论语】(春秋鲁国·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

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四.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东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六.九年级下册。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影初中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温柔善良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母亲就是家里的保护伞。随着渐渐长大,每逢看到母亲的背影时,我都不禁想流下泪来。

母亲的背影,让我感动;母亲的背影,给我力量;母亲的背影,令我牵挂!

我们在领受母爱荫庇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回报母亲,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背影初中作文

仲夏夜之梦,做为夜的开场,梦的离奇,走在回家的路上,微有轻丝掠过,越有凉意,忽而不知为何多了一件外套,蓦然回首,望向身后骑车的你,“上来吧,别冻着。”

坐在你的后座,望向那硕健的背影,和阳光洒在你脸颊的那一束温暖,心里灼热,因为你的经过。

庭院深秋,凉初透,一盏盏玉兰球型组合灯,将柏油路面映得水雾蒙蒙,行人稀少,偶尔有辆复古的汽车沙沙驶过,只留下路边怕黑的我。

一阵薄荷清香随风飘来,勾走我的沉思,只听一声:“干什么呢?等我啊,对不起啊,今天出来晚了。你还等我干什么?自己走呗。”“我怕黑,全世界的人恐怕都知道吧!““额,走吧。”

跟在你的身后,望向你那同在黑暗却也秀美,稚嫩的侧脸,有着普罗米修斯的背影,抬头眺望那片天空,那片氤氲的天空。

梦,掺着微微的曙光,和着那个季节应有的清芳,也许有一天,我会忘了这座城市的晚霞,忘记春日和煦的阳光,忘记夏日渐沥的小雨,但我依旧会记得,那漫天星光的童年与意气风发的你,那所有关于你的记忆。

和那永远会最先走在我前面,那个保护着我的——背影

背影初中作文

父爱是伟大的,他虽然不同母爱那么显而易见,但父爱的表现之处却更能让我铭记在心。那是一个下着暴风雨的冬天,我因为军训时和朋友玩过头了,我的额角不小心撞在了墙角上,顿时鲜血直流。朋友就把实情告诉了教官和老师。老师急忙打了个电话给我的家长又拦了辆出租车送我去医院。到了医院,父亲就一直医院里跑东跑西,问这问那的。我看他那忙碌的背影,心中不禁涌出一股暖流,眼泪湿润了我的眼眶。我用袖子使劲擦干了眼泪,因为我怕被别人看见,更怕被父亲看见。

母亲给我挂了急诊,父亲就背我到急诊室前排队。看着急诊室前如此多的人排着队,父亲更着急了。但他却不紧不慢地走到急诊室前排队,貌似是一直顾及着我吧。我看他带着黑色的帽子,穿着一件深灰色衬衫,一条黑色长裤,等待着一个个人从急诊室门口进去,又陆续从急诊室中出来,他心中的大石头似乎也放下了不少。这是,我从他背上俯视着父亲的背影,心中的那股暖流再次涌起,但我却还是强忍着不让它们掉下来。

他的背影,永远是那么高大而有坚定……。

也许你还不知道,父爱虽然同母爱那么显而易见,但父爱的表现之处却永远是最伟大的。

背影初中作文

早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正是因为浅草是乱花的背景,马蹄是浅草的背景,初春的景象才让人迷醉、留恋。有了绿茵茵的浅草的陪衬,娇艳欲滴的花朵才不会显得单调、刺眼;有了奔驰的骏马的陪衬,浅显的绿草才不会显得孤独无依。

暮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娇艳的花凋谢了,只有这倾斜的细雨、柔情的微风成了这漆黑夜晚中可触的背景,使人缠绵其中,盼望这下一个春天,思索着谁是谁的背景。

盛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池塘深处游运的鱼儿被凝碧的波痕遮住了身影,个个清圆,被亭亭的枝头托出水面。轻轻浮动还有那在圆叶下捉迷藏的小虾都成为了这荷花仅有的背景。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中的“荷”何尝不是有了这些作为陪衬才如刚出浴的美人。是的,这盛夏池塘中荷花的背景就是这肩并肩密密挨着的荷叶。

深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秋还没有亮透的清晨,在冷蓝色的天空上面,依然可以看见一些残留的星光。弥漫起来的晨雾被灯光照射出一团一团的黄晕来。零落的枫叶,枯萎的枝干,满天的迷雾则是深秋的背景——凄清、冷寂。

寒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窗外是冬天凛冽的寒气。灰蒙蒙的天空上浮动着大朵大朵的灰色沉重的云。月光照不透,寒冬有刺骨的风,有让人低沉的云,有让人开心的雪,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是的,每个生命都在走向尽头,但每个生命过程都有属于自己的背景。

背影初中作文

父爱象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父爱象咖啡,苦涩而醇香,让人精神振奋;父爱象清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回味无穷。

——题记。

我家附近有一片幽深的树林,一头连着我家的后院,一头伸往学校的方向。

冬日的树林,让人情不自禁地吟唱着“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美。但每次漫步期间,总会想起那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严酷的冬天,我刚上三年级。因为乡小学的拆迁,我不得不到离家较远的城里读书。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怎么能脱离对家人的依赖,父亲只好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终于有一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也这么大了,不能总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今后要自己独自上学,锻炼锻炼自己。”我正要反驳撒娇,看到爸爸青石板一样的脸色,话到路边不得不咽了下去。

林间的小路寂寞无人,冷嗖嗖、阴森森的。凛冽的寒风猛烈地摇晃着树枝,鬼哭狼嚎般地嘶吼着。冷不丁的一声鸟叫,也会让人不寒而栗。我唱着歌儿壮胆,心里却是强盗和鬼魂的身影,脚步不禁越来越快。终于我跑了起来,总觉得有一个无形的黑影在追随着我。我越发害怕,跑到学校时连内衣都湿了。周未回家,我再次经历了这种惊魂时刻。到家时,爸爸从沙发里站起来,跑过来嘘寒问暖。我心中一股怨气在膨胀,看到爸爸满头的汗珠和一脸心疼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发火,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又是一个周末的黄昏,风雪弥漫着田野。我比平日更加卖力地奔跑在那条孤寂的小道上。快到家时,忽然发现一个身影跑进了我家的后院。小偷,我心里想着,拿起一根树棍冲了过去。那身影晃了一下,居然跌倒了,我冲上去,当头一棒敲下去。“哎哟!”黑影一声大叫,转过头来。“爸爸……”我大惊失色,“怎么是你?!”那一刻爸爸的脸象霜后的柿子,红得快要崩溃。他嗫嚅道:“我本想离你远点,还是……”我的心猛地一沉,忽然想被抽去了什么,痛阵阵地涌来。

爸爸轻抚着我的头说:“孩子,你看这一路上都是你成长的脚印,即使没人陪伴,你不是也走得很好吗?”

泪眼中,我觉得父亲的身影是那样高大。他伸出那冻得通红的大手把我的小手包得紧紧,伟大的父爱,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如春。

背影初中作文

时间辗转,流逝,品年谣,曾经的那些温暖,眼神,细细品味--原来,我们错过。

曾经一起经过的流年,被淡淡的时间冲散,曾经的诺言是爱着你一直到老,但现在,天还未幕,人却老。

这段文字,是我一个音乐爱好者所执笔写下。那个你字,包括情人,父母,友谊。

人世间最美好与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此。今天,我和两个好友聊了好久,说着友谊的珍贵;三个人整齐排排坐在长长的板凳上,一名老人缓缓走过。

那位爷爷我认得,是其中一好友的爷爷,前一阵子,我还陪朋友看望过那老人。朋友很爱美,当时她给我们说着学校的趣事,看到他爷爷走来,第一句话竟是:爷爷,给我点钱嘛。带着淡淡的撒娇语气,她对她的爷爷微笑着。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人的消费总是很高。尤其是女生。女生天性就爱美,这点不可否认。

我不记得他爷爷给了朋友多少钱,坐在电脑上敲打前一小时发生的事情,心中想的是老人的背景。就在几个星期前,我们才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间回到两个星期,我是如此的乏味朗诵课文。现在想起来,有些嗤笑。

我从不甘于平凡,又不希望瞩目。当亲眼将这一普遍而又震撼的场景,竟然眼眶有酸酸的触动。

老人前不久动手术,如今走起路来脚微跛;满脸爬满难看的皱纹,笑起来鼻子眼睛挤在一块儿,真难看。朋友满脸笑容,似乎在向我微笑她的胜利。

钱拿到手了。连我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那些东西,是纸,也是人一辈子风尘苦旅得到的回报。

简单的公式是:亲人为了亲人过更好的日子去劳动=钱=更好的日子。

之后我有十多秒的沉默。我对朋友说,你真过分,你看看你的爷爷的背景。我的声音极小,只有我们俩人听得到。这是,老人正在跨门槛。老人手先抓住扶手,将左脚跨到槛外,转过来在握住一边扶手,走到大铁门外。这一幕我和朋友看的清清楚楚。

朋友眼睛眨了眨,对我说,是的,我觉得自己真该死,如果有一天我爷爷走了怎么办,我一定会不知所措的。

灯光闪烁之中,我仿佛看到星光点点。于是我往天上一看,黑着呢。

其实我当时想说,那你就应该珍惜啊。这半句话终究没说出口。人要懂得珍惜,一定要学会,不然,到时真的会后悔莫及的。

不要不以为然,也不要不屑一顾。

朋友,亲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那是爱情的升华,友谊的精华。

回头看一眼吧,不要在抱怨什么了,他们眼角的皱纹,双鬓的白发,对自己的付出一定抵的过几句善意的责备的。

背影初中作文

寒冬腊月,狂风肆虐,大清早我却被爸爸叫起来去买菜。我不情不愿地起来,大声嚷着:“凭什么要我去,你们不能去啊!只会欺负小孩”。爸爸一脸严肃说:你已经是中学生了,该长大了,快去。

我扭捏着出了门,寒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激灵,快步走向菜场,外面大雪纷飞,狂风大作,雪已没过了脚_。

来到菜场,我漫不经心的挑选着白菜,正准备伸手拿,可刚碰到菜我就跟触电似的收了回来,一股凉意迅速蔓延到了全身。想到爸爸平时都是这样来买菜的,想到爸爸在寒风中蜷缩的身影。我百感交集。雪继续的下着,风继续的刮着,天还是那么冷,可我的心里竟溢出了一丝丝莫名的愧疚,自责。

买好了菜,我紧了紧衣服,快步往回赶。路过小卖部时我稍微顿了一下,想到家里的盐快用完了,便想着顺便买包盐。出小店时无意中我瞥见墙角边那一抹黑色的身影。只是一眼,我便认出了他。是爸爸,那身影转瞬即逝。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爸爸那单薄的身影。

刹那间,我幡然醒悟。原来爸爸之所以会让我来买菜是想锻炼我坚韧的毅力。爸爸还是爱着我的,不然他不会在我买菜时因为担心我而在后面跟着了。

回家地路上,我发现风不再似来时那般冷冽,雪落在身上竟有了一丝丝的暖意。就连那天也仿佛露出了一点儿笑意。

虽然爸爸对我很严厉,但爸爸对我无私的爱在此时让我觉得他单薄的背影在我的心中变得高大起来。

背影初中作文

在新街口的繁华街道上,穿着一身名牌大衣,左手拎着一个lv的包包,右手拿着一个最新款的iphone手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甚至他们的背影都是用来给人瞻仰的,然而往往有一些“不合群”夹杂在这一个个光彩靓丽的背影之后。

地铁站的4号出口处,往往站着一个老妇人,枯燥得如干草一样的头发被最便宜的橡皮筋扎成一捆,身上被一件大衣裹着,暂且忽略大衣上红红绿绿的补丁这应该算是件黑色的衣服吧。一个大盒子挂在她的胸前,盒子里,一块干净的红布上一串一串的小百合花整齐地排列着,只可惜相比新街口这种处处散发着奢侈的法国香水味道的地方,这小百合散发的清香是绝对无人过问的。

老妇人看我走近,满面笑容地看着我,那斑斑点点的脸上皱纹似是被深深刻了上去:“妹子,买花吗?”“请问这花怎么卖?”“不贵,就两块。”两块?竟比我在旅游景点门口买到的还便宜。“老奶奶,我看你也年近七十了吧,干嘛还在这儿辛苦地卖花?”“辛苦?不累,不累。”老人家说着,“家里那躺着的老头子还等着拿钱治病呢。”我听着心里又是一阵难受,唉,同样是人为何有人一身名牌过得无比悠哉,有人辛苦一辈子却仍然穷困。

我挑了两串百合,塞给了老妇人10块钱:“老奶奶你好好地拿着,不用找了。”说完,我转身要走却被老妇人一把拉住。“我知道妹子同情我,但我决不是一个白拿钱的人。”老人的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线,露出了屈指可数的黄牙。说着,她把手伸进那个黑黑的小腰包,从一堆分分角角中掏出六元纸币,一张张地摊平,双手递给了我。

接过那六张纸币,我瞻仰着老妇人一瘸一拐离去的背影,鼻尖靠近那两串百合,一阵清香沁人心脾。

初中作文:背影

随着枪声的响起,几位运动员象是一支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由于有选手抢跑,裁判叫了暂停,而刘翔则在还没跨第一个栏是便停了下来。

当刘翔回到起跑线上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刘翔并没有重新起跑,而是转身离开,退出了比赛。

当我认真的看着刘翔离开的背影,我发现:

刘翔的背影是无奈的;刘翔的背影是痛苦的;刘翔的背影是悲伤的……。

看了比赛的大家都有目共睹,刘翔这次比赛是拿自己的身体在拼啊!他在赛前那痛苦的表情,大家看了都能理解他的苦衷把。

我觉得,大家或许都应该尊重一下刘翔个人。在这四年,刘翔要承受的压力也是所有运动员中最重的。不要说什么了,就说刘翔这次要承受的不仅仅是他的脚伤的痛楚,还有他所要承受的压力。

所以,总的来说,大家都要体谅刘翔把......

初中作文:背影

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因为年龄尚小,无法真正读懂父亲的背影留给朱自清的是什么,只是觉的有点酸酸的,涩涩的。

忆海茫茫,脑海里回忆起点滴往事,不过一切都模糊不清,唯一清晰的是母亲的背影。那时候我上幼儿园大班,要进行升级考试,对于那么小的我来说,当时确实是一次大型考试。

当天晚上,妈妈丝毫没有过问关于考试的事情。我让妈妈帮我准备考试的东西,妈妈却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有任何鼓励,没有任何安慰,当时我不争气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第二天,我没有理妈妈,自己拿了书包向学校跑去。校门口,家长们领着孩子陆续到来,还问长问短,嘱咐一些考试的问题。

我顿时像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想:“妈妈是不是不疼我了”。

我越想越委屈,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我走两步就往后看看,我多么希望妈妈会像神话一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阿,离考场越来越近,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却始终不见妈妈的身影,我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委屈的泪水止不住了,像泉水一般涌了出来,我哽咽着进了考场。

考试时,我心神飘浮不定,无意间看见了模糊的一个身影,好熟悉啊―是妈妈,我想吃了定心丸一样,因为我得到了答复。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本来还晴空万里,突然间就变得乌云密布,刹那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禁不住往窗外望了望,朦胧中,只能看到妈妈的身影,时那样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晰。

我多想冲出去,让妈妈回家,可我无能为力,我穿过雨帘,久久注视着妈妈的背影。妈妈雨中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背影初中作文

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一棵劲松,它生长在怪石林立,陡峭的岩壁中,一年年过去,她就这样默默地站着,光影里,留下一道沧桑的背影。

“扑棱”一声,鸟儿飞来了,这是一只蓝色的小鸟,蔚蓝的翅膀,黑色的尾羽,真好看。它落在松树上,准备稍作休息。它是从南方的一个大湖边飞回来的,要回到北方的森林里去,每次走过这里,它都要在这棵松树上停留。当鸟儿瞥见松树上生出的嫩芽时,兴高采烈地啄食起来。

晨曦照在松树上,留下一个希望的背影。

枝叶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不一会儿,从里面钻出一只耳朵尖尖,眼睛明亮,尾巴蓬松的小松鼠。它正准备储存过冬的粮食,它的眼睛滴溜溜往上看着,松树上面挂满了松果,松果里有许多甜美的松子。小松鼠每摘一个松果,便把它捧到胸前,迅速藏到一个树洞里,直到一个树洞满了,小松鼠才满意地离去。

阳光落在枝叶间,留下一个温馨的背影。

这座已经被开发的山上,老松树不是唯一的树,但它还是非常吸引人的目光。

一个学校组织旅游,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把身子从栏杆里探了出去,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下去。“啊——”的惨叫声直窜云霄,惊飞一群鸟,人们惊慌失措。“咯吱”一声,小孩的衣服被松树挂上了!很快,一根绳索垂了下来,小男孩得救了。人们议论着,纷纷赞美这棵松树。

夕阳照在树干上,留下一个高大的背影。

松树默默地站着,默默地望着。它的背影沧桑,却风采依旧,美丽依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