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燕子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1-28 07:26:37 作者:XY字客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制的详细计划。对于编写三年级教案而言,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这篇课文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文中有许多描写生动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作者把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比喻成“赶集似的聚拢来”,充满热闹与欢快,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学生不一定理解“赶集”一词,想让学生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词意,然后引导你们赶过集吗?谁能说说赶集的盛况?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一个“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低,距离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未完全触着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写作方法,这一环节我放在了课尾,降低了难度,引导学生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是作者长期观察燕子从近处着手进行描写,飞行姿态和停歇的情景是从远处观察所得,让学生观看插图效果不错。学以致用,鼓励学生把掌握到的观察顺序运用到平时的观察写作中去。

不足之处是进行词句训练的时,没有让学生把所学的词句串起来写一段或者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尽管给学生布置了日记,但仍缺乏指导,是一个遗憾。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嘉兴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2课时。

过程:

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巩固练。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3课时。

过程:

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边。

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

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

4、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

讲评。

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总结。

课后。

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一、三自然段,通过感受燕子的外形和飞行时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外形,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的观察方法。

2、通过学习描写燕子活动的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准备:放大的插图一张燕子的剪纸。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燕”的写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2、你们见过燕子吗?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

子是什么样的。打开书,指名读全文,随时纠正读错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了一遍课文,郑振铎笔下的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说得具体一点,那些地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大家不必急于回答,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体会。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整体感知燕子。

的外形美。)。

2、这篇文章写得的确很美,下面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

你脑子中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3、你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把有关词语划下来。理解“俊俏”。

板书:外形美。

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4、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咱们一起画,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些。

(指名朗读,师生作画,教师在黑板上板画。)。

同位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5、指名到前面来,将老师画的.燕子介绍一下。(让学生指着板画说明画意,进行说话训练。)。

6、你说的比老师画的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有写眼。

7、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作者没有写燕子的眼睛、嘴和《翠鸟》没写尾巴一样,不是疏忽,而是作者描景状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8、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燕子不但外形美,飞行时也很美。板书:飞行美。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出示插图)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在低处飞的燕子,我可以按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到下)。

高处的燕子怎么飞?低处的燕子怎么飞呢?

2、文中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燕子飞行时的特点。(轻,快)。

3、从哪句话中看出燕子飞得很快、很轻?(“燕子斜着身子。

从天空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板书:斜掠过唧。

小结: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

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4、还有哪些词可以看出燕子飞得又轻又快?

(1)理解“掠过”。(轻轻地擦过)教师演示“掠”的动作:将燕子的剪纸在放大的插图上很快地飞过去了。

(2)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燕子飞得轻快)还有哪些词表示飞得快?(疾飞、一刹那、一瞬间……)。

谁能根据书上所描写的内容,联系你平时看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注意用上上面的词语。

(3)“唧”是燕子的叫声,只短短的一声,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飞到那边的高柳之下,飞得快极了。

通过理解。(晕就是指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折射下来。

的七彩圈)。

小结;你们见过日晕或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

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6、再读一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燕子飞行轻快、姿态优美。

8、燕子飞得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的小燕子(伶俐可爱、活泼机灵、聪明……)。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结合板书背诵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遭、侵、鲁、寂、悬、莫、赢”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欧、侵、顽、凶、隐、绵、丧、蜘、蛛、功、稍”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心理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书,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懂得正视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不向逆境屈服。

教学方法:

以自由朗读为主,理清故事条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重点语句,想象人物心理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在勾画、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谈自身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家人物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先板书“尝试”,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尝试的理解。

2.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谁尝试,为什么尝试,尝试什么,成功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鲁”字的声调为三声,不要误读为二声。

“侵”字为一声,不要误读为三读。

3.理解文中词语。

如:“欧洲”、“苏格兰”、“布鲁塞”、“蜘蛛”等词语可以由老师做一下介绍。

如:“顽强”、“寡不敌众”、“寂静”、“灰心丧气”、“疲倦”、“悲观”、“不甘心”、“鼓舞”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因为这些词语都与文章重点紧密相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1)学生读文逐项汇报。这个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

(2)注意学生汇报布鲁塞为什么要尝试时,当学生答到因为看到蜘蛛织网受到了启发时,要进一步让学生想象布鲁塞看到蜘蛛织网时会想些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由的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语句,反复朗读,用心体会人物当时的所感所想,并和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2.结合生活经验,谈自身感受。

师: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从来不会丧失战斗的勇气!在你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自己是如何面对失败的,你的身边有成功的例子吗?向大家说一说。

3.师:是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哪会有成功,老师相信大家学完文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吧!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凶”,注意笔顺,先写中间。

“侵”,注意不要多写一竖。

“丧”,注意不要多写一撇。

“稍”,要注意和“梢”的区别。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准备一个喜欢的名人故事,讲讲他的成功与失败。

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一件曾失败过的记忆犹新的事情,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并写出自己当时内心真实感受。然后就那件事谈谈你今天的所感所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来不曾引人注意的小蜘蛛带给我们的启示却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大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认读生词、生字。

4.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生共同归纳出提纲:兵败逃走---观察蜘蛛----受到鼓舞----赢得胜利。

结合提纲,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潜心品读,体悟哲理。

2.小组合作。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1)布鲁斯躺在一个破旧的小茅屋里,疲倦地听着雨滴的声音,他感到灰心丧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2)布鲁斯轻轻地叹口气,悲观地摇了摇头。

(3)布鲁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猛地站起来,喊道:“我也要试第七次!”

……。

四、联系自我,深化主题。

1.让学生说说从文中受到哪些启发,说完之后把说的内容记到小本本上。

2.搜集有关挫折与失败的格言警句。

3.说说自己曾经“尝试”的经历与感受。

五、学习生字,完成作业。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加强比较,加强反馈矫正,提高巩固率。

2.完成书写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导读提示: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习作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习作教学整体设计:

教学《燕子》一课,体验燕子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来观察燕子的,是怎样用准确的语句写出燕子的特点,写出自己对燕子喜爱之情的。

教学《古诗二首》,学习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感受和喜爱之情;学习诗人是怎样抓住富有春天特点的景物来观察和表达柳树、春日的特点的,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教学《荷花》一课,感受荷花清新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体验作者热爱荷花的深情;学习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是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这美丽的荷花图中的。

略读《珍珠泉》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珍珠泉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总结怎样观察景物和写作景物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观察和表达要有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展开想象。

根据单元导读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一处家乡风景的活动。像燕子、荷花、柳树那样的动植物,或者是像泗水滨、珍珠泉那样的一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可以全班集体开展这一活动,也可以分成小组,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具体开展活动,还可以由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自己完成。在观察中要运用阅读教学中教给的方法,并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活动,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说说景物的地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这处风景热爱的感情。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写自己家乡的景物,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2、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舞”“熟”2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不禁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春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的,留下()的,是为了(),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是为了增加()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燕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以及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学习第11单元《通讯》。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两篇自读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现在先进的互联网,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人类通信的发展史和故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1、生字:认识19个,会写17个。

2、积累:读课文,学习浅显的说明方法。

作文:《夸夸我们班的文明学生》

简单了解信息的发展史及作用,体会马拉松运动的作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本单元编排了3篇与通讯有关的主体课文,介绍了人类通讯的历史和故事。这些课文表现出人类的智彗及历史的发展,能使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可学精神。

授课时间

课题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整 体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语言质朴无华结构清晰。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式。

学习目标 1.理解目标:正确流利地读文,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 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2.积累目标:会认生字6个、会写生字9个。

3.生字目标:形近字 历 历史 厉 厉害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段序。

(2)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 细读感悟:

(1)指明逐段读文。

文中介绍了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2)自由读文,勾出词句。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好词句?

3.能力训练点:小组讨论

结合“结绳记事”的方法,说一说用“贝壳”代替绳子是怎么记事的?

4、拓展练习:

收集人类早期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的资料。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课题《马拉松》

整 体 设 计 整 体 设 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马拉松比赛的来历。课文比较 浅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和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读文,知道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 认识生字13个

(3)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2)出示生字,让生认读。

2.细读感悟: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马拉松的来历。

(2)自由读文,勾出子己喜欢的词句。找一找哪些词句写了马拉松的来历和意义。

(3)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4―5段。说说 这些内容着重讲了什么?

3.能力训练点:

背记自己喜欢的词句。

4.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资料。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了解,与我们日常饮食与服饰等作对比。引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并展示图片。

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随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适当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装”。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3.抄写本课的词语。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作业。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燕子》教案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故事画面的引导,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幼儿用书、挂图、cd。

2、彩色卡纸、图片。

1、讲述《聪明的燕子姐姐》故事内容,并组织幼儿讨论。

听故事,教师提出问题:

(1)谁的生日快到了?

(2)小动物们请谁来帮忙?

(3)燕子姐姐向谁要布来帮小动物们做衣服?

(5)燕子姐姐做给狮子大王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

2、教师取出图片,再听一遍故事。熟悉每个动物衣服的颜色。

3、记忆动物衣服的颜色并请个别幼儿来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并请全班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4、幼儿熟悉颜色后,教师将幼儿分组,并将色卡放在纸箱中。

5、教师从相中取出色卡,请幼儿依照色卡的颜色在教室中寻找相同颜色的物品,哪一组找的物品多即将获胜。

6、活动结束,请幼儿进行分享。

(1)除了色卡上出现的颜色,你还知道哪些颜色?在哪些地方看过?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3)请幼儿回家寻找,家中有哪些物品同色卡上的颜色是一样。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民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有有还有。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上学路上快乐。

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关注本课多音字并在具体语境中区辨读音。积累四字词:远近

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及表示人物心情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惊又喜。

3。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关键词的方式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朗读训练重在指导人物对话,读出语气,读懂王大伯的言外之意,体会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进一步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打开话匣子,懂得去问,敢于去说)

上课前,孟老师要先给大家出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题,(略停顿)听了我的话,不知你在想什么?(生答:语文老师怎么给我们出数学题?会是什么题目?我会不会?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各有想法。请看:学+问=?(生答:学问)(板书:学问)我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学和问与学问有什么关系?(生谈)小小计算题里可有大道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有思考,学中多问,问中多学,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上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一篇课文,叫《剪枝的学问》。会学习的孩子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剪”上下结构,上边一个前,下边一把刀,用剪刀剪。“枝”左右结构,左边木略窄右边支稍宽。齐读课题。学问,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1。学识。(我的语文老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有学问。)2。指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学问。)3。道理。(齐读)读过课文了,你觉得题目中的学问应该是哪种解释呢?(第三种)异口同声。说得对,课文不是在向我们讲怎样剪枝的种植知识,而是借剪枝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

师:老师仔细查看了大家的自主学习卡,发现圈出的难读的词不多,找个同学来读读。

生:(读得非常准确)

师:你也来读读!

生:(字字清晰,声音响亮,能行吗?)

师:一起来。

师:再看要求写的字,大家认为最难写好的,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字上:舞和熟。(呈现学生的学习卡)

仔细观察,这位同学错在哪了?上来指着说。

生:略

师:你观察得非常准确,说得也清楚。

师:(呈现打印出的字)这两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仔细看这俩字上下两部分的占格不一样,这个“舞”字,上下两部分平分了地盘,而“熟”字的上半部分体格强壮,占了四分之三的地盘。这时候,就看出四点底的绅士风度了,我不跟你争地盘,反而我还得写得尽量宽,把你上边给托住喽!你看汉字也讲和谐美!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范写)先写“舞”字:舞字头顶一卧人,横上四竖不可少,均匀排列像栅栏,长横为腰在中线,看好长短和间距,这校写来才匀称,一个舛字在下边,竖画出头脚站稳。再写“熟”字,左上享,横变提,右上丸,点莫忘,四点底,均匀列,一点朝左,三向右。请大家在课堂收获栏里,写一个舞,一个熟。

生:练写。

师:写完了,不要着急放下笔,对照着老师写的,看看哪一笔,哪部分没写漂亮,找到原因,再写1个。

生:练写。

师:简单评议,修改。

师:不瞒大家说,课文我也读过好多遍的,发现文中的多音字好多呀。挑了几个难读的,读读看。(出示课件:疯长养分不禁结果)

生:读(随机纠正,想另一个读音,组词区分)

生:(读到“结果”有争议。)放到句子中就不会有争议了,谁读?(出示:桃树上结果了。我和爸爸比赛投篮,结果,我赢了。)

师:读课文时,我总是很留意像这样的四字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谁会读?

“远近闻名”“欢天喜地”“光鲜红润”

生:(读)

师: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吗?

生:明白

师:那就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生:读。(范读)

师:把它们送回句子,你们三个来,一人一句。(出示课件: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生:(提示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随机点评。你看这样读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听明白要表达的意思。

师:这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这咱得找个内行人问问。谁呀?

生:王大伯。

师:这王大伯可会种桃树了,所以我们叫他——

生:种桃能手。

师:种桃种得好的叫种桃能手,那把猪养的膘肥体壮的,养得特别好的叫——

生:(养猪能手),

师:搭弓射箭能百步穿杨,射箭特别好的叫——

生:(射箭能手)

师:老师教学生教的特棒的叫——

生:(教学能手)

师:触类旁通,孺子可教。

师:好,现在就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王大伯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王大伯,您种的桃树,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生:请有什么秘方?桃子那么大,那么甜?

师:同学们满心的疑问,文中的我也是对此很感兴趣,特别好奇,用文中的一个词叫生:满怀好奇(贴在黑板上)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师:人人都说王大伯种的桃好,我“满怀好奇”地去桃园寻找答案。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写“我”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几个?读读。

生: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师:我也找到了,(乱贴)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吗?(找个同学)

生:(摆)

师:为什么这么排?(还能问几个问题吗?“我”先后去过几次桃园?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生:(学生说理由)“我”先后三次,第一次是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里。(板书:冬春夏)

师:咱大家都来试着用上这三个时间和这四个词,(课件出示)说说“我”先后三次去桃园的发现及“我”的心情变化。很难噢,先自己小声说说。

生:练说。

(出示填空: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见王大伯正在剪枝,我一脸疑惑。王大伯告诉我剪枝的原因,我将信将疑。春天来了,桃园红云片片,我盼望着能早日结桃子。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树上挂满了桃子,我又惊又喜,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师:你看,抓住几个时间,理顺“我”的心情变化,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四、品读对话,了解个中道理。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一进桃园。(呈现课件)谁来读?

生:读。

师:我就不明白了,我满怀好奇去桃园找答案,为什么又一脸疑惑呢?我疑惑些什么?

生:看到王大伯剪枝,不明白他剪掉那么多枝条干什么。

师:看到王大伯咔嚓咔嚓把好好的枝条剪掉,“我”心里也着急,就上前问——

生:(读“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我特着急,上前继续问:——

生:(读我的话)“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王大伯还是没理,还在咔嚓咔嚓地剪,一根根粗壮的枝条落了满园,我着急地问?一起读。

生:齐读。“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生:(小声读)

师:谁读明白了?你读,看能不能让我们听得明白些?

师:读了这么几遍,王大伯的话什么意思?你能换个句式说说吗?

(之所以剪掉————————,是因为————————)

(剪掉————————————,是为了——————————)

(因为——————————————,所以——————————)

生:(说话训练)

师:虽是短短三句话,可这是王大伯种桃多年的经验啊!他是怎么说这几句话的?注意提示语。

生:笑了笑,充满信心地说。

师:还要注意一个动作:抚摸(变色)现在你就是王大伯了,笑了笑,抚摸,充满信心地说,试着这样读读。

生:练读。

师:谁来读?我来读旁白,你读说的话。

师:很流畅。

师:从这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上,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生:胸有成竹地笑,笑我不懂,不用着急,听我给你说。很有信心,觉得来年这些留下的枝条一定能结很多的桃子。

师:我们读懂了这些,那再读王大伯的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孩子,王大伯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种桃能手一定能种出桃子。

生:有点相信,有点不相信。

师:这就是“将信将疑”。有一半相信,有一半不相信,还可以说——

生:半信半疑。或者疑信参半。(板书,学生记在书上)

师:能不能读出这种将信将疑的心情?指名读

生:( “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师:把“真的能”再突出点。

生:再读。

师:有进步了。

把我看到的以及“我”的心情读出来。(配乐“秋天思语”)

生:读。(随机点评改正)

师:“我”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呢?

生:惊,果然结了很多的桃子。(挂满)

生:喜,桃子又大又红,光鲜红润。

师:是呀,在这又惊又喜之时,我又想起了王大伯的话。一齐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用这个句式说说:

剪去( )的,留下( )的,是为了( ),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啊!

生:说。

师:原来课文的结尾,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读一读。

师:减少是为了增加。很显然,这是文中的“我”通过剪枝悟出来的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那(出示课件:填空:减少( )是为了增加( )呢?)

师:我想,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还有我们人的成长是不是也和植物的成长一样呢,学了课文,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感受呢?请在学习卡上补充一下。

生:在学习卡上补充。生谈。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做个有心人!

推荐作业:把你这节课学到的好词佳句记在读书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果农每年都会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果树一年要修剪好几次。原来,果树十分容易长枝条,梨树、桃树和苹果树,一年会长许多枝条,如果来不及去剪枝,枝条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难透过。没有阳光,果实是长不好的。同时,给果树剪枝能保持供给果实的养料。还有,当树枝染上病虫害时,剪去得病的枝条,也能减少虫害的破坏。由此可见,果农给果树剪枝是为了让果树多结果。为了让它们多结果子,就应该剪去没有用的树枝。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族特色。来自不同*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族,是一个多*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式各样的*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