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风险应急预案大全(17篇)

时间:2023-11-18 23:20:32 作者:翰墨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并在平时进行演练和训练,以增强应对能力。希望这些应急预案范文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促进安全意识的提高。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指对本市金融业、准金融业及类金融业具有审批、监督、管理职责的职能部门。

金融媒介: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金融市场:指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具体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及其他投资品市场等。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以及由金融监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者保护制度组成的金融安全网等。

市场风险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指因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金融秩序紊乱。

信用风险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指因合同违约等引发的金融纠纷、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等。

操作风险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外部事件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

流动性风险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指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等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

辖内:指职责管辖范围之内。

8.2预案管理。

8.2.1预案制定和解释。

本预案由古交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市发改局负责解释。

8.2.2预案修订。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或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等情况,由市领导组办公室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8.2.3预案备案。

市领导组成员单位应根据总体应急预案、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本部门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金融行业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标准要求制定本单位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监管)部门备案。

8.2.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尽快组织恢复正常办公营业秩序,协调新闻单位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最大程度地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6.2事后调查。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完毕后,参与该风险事件处置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设立突发事件调查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及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分析事件原因,认定事件责任,评估对行业、事发机构经营以及周边社会的远期影响,在处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市领导组办公室,经市领导组审定后上报太原市委、市政府。

6.3责任追究及处罚。

突发事件发生后,所属行业纪检、监察和相关部门应按照权限和职责各司其职,服从统一指挥,积极参与事件处置。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因及全过程进行彻底调查,并追究造成事件责任人,延误处置或处置不力的责任人等相关人员责任,根据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调查结果,按照相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行政处分乃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措施。

6.4表彰与奖励。

按相关规定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巨大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6.5完善预案。

市领导组办公室基于金融突发事件事后调查报告,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评估,针对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求事发机构进行整改,对事发行业的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修改或完善相关预案。

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xx农民专业合作社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xx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安排部署,xx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决定从7月2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县范围内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掌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情况,及早发现非法集资活动线索,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妥善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财政、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或单位定期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非法集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工作力度,有力遏制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县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此次风险排查对象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排查,重点对群众举报的非法集资案件线索认真调查核实。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调查,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案件隐患、区域分布、发案特点、主要方式、风险状况、危害后果等,及时做好一线把关,力争将非法集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坚持统筹领导。县人民政府牵头统筹指挥,领导联席会议推动、协调督导,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来。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坚持稳步推进。依法、有序、稳妥处置风险,更要做好防范预警,尽可能使非法集资不发生、少发生,一旦发生要打早打小,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依法持续严厉打击,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最大限度追赃挽损,防范好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将打击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与保护合法投融资、鼓励正规创新活动相结合,对合法合规行为予以保护支持,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在积极遏制高发蔓延态势的同时,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宣传教育,全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和处置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非法集资风险。

(一)加强摸清底数。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协同镇街摸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涉农互助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形成全覆盖、无疏漏的排查网络,确保不留死角。重点对以下行为进行排查:

1.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或与注册登记不符,未经许可开展或超范围开展吸收和发放资金业务。

3.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及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咨讯等。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警监测,建立社会化、信息化、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异动线索摸排涉嫌非法集资违法行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统筹整合人员信息、经营信息、资金信息、舆情信息、线下信息,逐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集合情况采集分析和疑点识别,处理全流程的预警监测体系。镇街履行属地管理、行政审批局履行行业一线把关、农业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建立监测台账,定期汇总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情况,形成监测报告,及时上报。

(三)稳妥处置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线索,要加强会商研判,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资金投向或用途、造成资金损失及信访维稳等因素,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分类处置,平稳有序化解风险,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权益。有违规集资现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领用专用收据、不得参选评比各级示范社评定、不得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四)依法打击犯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犯罪,坚持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办案要求、统一资产处置、分别侦查诉讼、分别落实维稳的工作原则。公安部门落实牵头责任,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地制定统一处置方案,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妥善处置,防止风险蔓延扩散,实现执法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规范行业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坚持对内不对外,入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限于合作社内部成员开展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开展互助资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和审计监督。

(六)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法治宣传周、普法教育、风险提示、广告咨询等媒体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净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正确引导投资人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用好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和惨痛教训,教育农民群众提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县政府同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担任召集人,邀请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由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农经站等单位组成。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并配合市场监管局做好涉嫌非法集资线索的排查;行政审批局负责把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业务范围;市场监管局做好超范围经营等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排查处理;公安机关负责非法集资活动犯罪线索的侦办和查处;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各类账户监测管理;财政局负责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的审查并提供经费保障;农经站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季度调查、半年排查、年度核查”制度。每季度对发现的非法集资线索进行重点调查查,纠正违法行为,并实行动态监测;每半年对合作社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合作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涉嫌非法集资的将发现的信息列入异常名录,建立工作台账。年度核查,结合合作社年报,对合作进行全方位核查,对“空壳社”“僵尸社”、涉嫌非法集资的责令其停止营业,依法进行取缔。

(三)及时信息报送。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包括基本情况、发现的风险问题及处置措施、工作成效等按照信息报送要求每月15日前报送至农业农村局邮箱。由农业农村局汇总后报告县委县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财务监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近几年,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金融监控,并加大了监管力度,但许多企业仍然收效甚微,金融风险有增无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重视了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抓得不够。笔者认为,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内控机制,必须强调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健全财务监控机制。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如在办理资金进出手续时无章可循,法规资料不齐备;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造成损失浪费;以报代管,管贷不管收,资金回收工作抓得不紧,造成大量的呆账、滞账,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贯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

近几年,金融公司财会核算的虚假性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所有者权益虚置,资本金不真实;搞账外经营,设立账外账;会计科目混淆使用,账账、账款、账实不符;通过人为调账使资产负债比例达标等。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但这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3.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财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贪污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拨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务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代理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1.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1)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3)直接参予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企业的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应牵头组织活动,资深财会、审计人员应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4)为了明确决策责任,全面掌握业务情况,财会部门要建立投资、融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1)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企业应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财会基本知识和财会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实行考试合格上岗制度,并制定执行财会制度的奖罚条例,把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职工及管理者的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来考核。

(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如若发现疑点,必须马上中止所办的有关手续,待事情弄清楚以后再办理,切不可盲目行事。

(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同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3.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对财会人员按其工作特点制定责任制,对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予以监督,并进行考核评比。

(3)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人民银行应举办有关的培训班,对金融公司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全面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核算与理财能力,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4.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1)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会部门之间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保证统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财务制度。为此,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司总部财会部门应更多地了解下属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

(4)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5.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财会人员都必须积极涉足,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1)梳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关系,互解债务链,使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趋向合理,减少资金阻滞,加速资金周转。

(2)调整债务结构,进行资产重组。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下大力气加强资金回收工作。对所有投资、融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会同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的取舍,关停一批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产权和股权交易,将部分物业出售,降低债务负担。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按照金融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当金融突发事件等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断级别时,按较高一级突发事件处理,防止风险的扩散;当金融突发事件的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上升时,应按升级后的级别程序处理。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1)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突发事件;

(3)国内外出现的,已经影响或极有可能影响国内宏观金融稳定的突发事件;

(4)其他需要按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金融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事件:

(2)本市不能独立应对,需要进行跨省(区、市)或跨监管部门协调的金融突发事件;

(3)其他需要按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突发事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事件:

(2)其他需要按较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突发事件。

(4)其他需要按一般突发事件应对的突发事件。

各金融行业、领域内突发事件的分级,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子预案进行详细定义和描述。

财务监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极其深刻的一课,促使我们从不同方面来思考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就商业银行内部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注重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而会计管理又是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会计的核算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尤其不重视对会计本身的管理,因而也就兹生出许多风险。各种风险的累积自然会引发金融危机,当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本文仅就会计管理与金融风险等请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忽视会计管理的后果。

会计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会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会计凭证、会计过程、会计质量、会计监控等方面的组织和管理。过去,我们把会计管理较多地理解为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而不太注重对后面若干问题的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理解,在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对会计管理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二是会计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会计管理的氛围没有形成,因而,也就不可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管理,必然产生和加剧会计工作中的以下问题。

(一)会计权限不明。

在商业银行内部,我们虽然制定了会计岗位的有关职责,但是在许多基层行处,对各个会计岗位的权限和不同权限的职责,并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要求,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进行认真地梳理和研究,没有对同一岗位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权限及其职责加以界定和明确,这就会出现一人多岗、临时代岗以及重岗等现象。尤其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办事处和分理处,这种现象较为普遍,还常常被人手少而“合法化”,这就给商业银行内部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或窃取重要空白凭证,或偷盖业务公章,或内外勾结诈骗资金,或偷盗客户资金--,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有时还很难发现,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内部案件(领取、挪用、诈骗资金),都与此有关。

(二)帐外有帐,大搞违规经营。

商业银行素以“三铁”著称,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会计管理,很多基层行处都在大帐之外设小帐,搞几套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违规经营,使得违规经营“合法化”是帐外放贷,如前几年,有些基层行绕规模放贷以逃避人民银行和上级行的监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绕规模贷款即帐外放贷。二是帐外吸存,或开出存单不入帐,或以代企业融资而高息吸存,赚了钱通过各种方式分掉,亏了钱就是银行的损失,然而再以这些资金高息放贷出去,或用以非法经营(如炒股票、炒房地产等)。三是存单假挂失,从而从大帐内取出存款,或将系统内借入的资金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的资金不按规定入帐,或高息放贷,或以权谋私(挪用资金私下借给熟人)。这些所为,都潜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事情败露,放出去的资金就收不回来。

(三)会计资料严重失实。

商业银行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科学的内部会计管理体制和可操作的会计管理规程,会计管理或是不管,或是乱管,或是管理不到位。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现阶段,金钱拜物教的误导,加上各种利益的驱动,因而就会出现许多非正常行为。因此,商业银行的会计过程在缺乏监控的情况下,搞假发票,做假帐,编假会计报表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一些人已见怪不怪,假作真时真也假,其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这对于实行统一法人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场灾难。会计报表资料的严重失实,使得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的逐级授信和监控就会流于形式,防范风险自然是一句空话。

(四)会计业务违规失范。

会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或目的,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其会计行为必须规范,符合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会计中的违规失范现象较为普遍。一是会计工作中的静态违规,即会计业务操作中某些行为失范,如:会计凭证填写要素缺项、会计凭证和单据不签名不盖章;会计凭证未经双人复核、未实行双折角验印;在熟人面前不按章办事,有时碍于面子而网开一面,默认空头支票、不按要求承兑商业汇票、或省略必要的步骤、或以后补课。如:兑付异地系统外银行承兑汇票,往往是先付款、划转资金后再电话查询核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是在熟人引荐的前提下发生的,兑付后不放心再核实的,然而,风险已经生成。

(一)加强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

以期以来,理论界一直冷落着会计管理的'理论研究,笔者曾翻阅了最近几年来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杂志,几乎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理论文章;也到有关高等院校了解过,在财会、金融等专业中,几乎也没有开设会计管理这方面的课程;出版社近几年也没有出版过这方面的书。有些人常常把管理会计当作会计管理,令人啼笑皆非。针对这种情况,学术理论界应有所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进行研究。同时建议有关高校尽快开设会计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或举办有关的学术讲座,介绍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不成熟到成熟,但重要的是要我们认真地去做。

(二)出台有关规定。

国家财政部在《会计法》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会计、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到银行、工商企业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即会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提出加强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此外,人民银行总行制度司,应联合各商业银行总行财会部的有关专家,针对金融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项调查研究,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角度,就银行的会计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将会计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考核性。

(三)加强会计管理意识。

才能在关键时刻动真格的。领导重视会计部门自然就会把会计管理工作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做。

(四)严格会计工作的检查和考核。

来源: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成立古交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市领导组),具体负责全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古交市发改局局长、人行古交支行、古交银保监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领导组部分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的相关负责人组成。成员单位构成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领导组主要职责是:

(1)根据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的建议,依据本预案决定启动和终止响应程序;

(4)分析研究本市金融安全事件的有关信息情况,制定应急措施;

(5)承办市应急处置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市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具体负责市领导组的日常工作。市发改局局长和人行古交支行、古交银保监组负责人共同担任办公室主任。

市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

(2)负责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组织开展本市金融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控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市金融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7)负责本市金融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9)负责专家咨询组的联系工作;

(10)完成市领导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2.3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1)市发改局:落实市领导组的工作部署,承担市领导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处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组织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同时负责小贷、融担、典当行等地方类金融机构及业务活动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协助分析金融突发事件对本市经济社会形势和宏观经济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并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提出宏观政策建议。

(2)人行古交支行:落实市领导组工作部署,协助市发改局承担领导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对辖区内金融系统风险的监测分析;及时启动本系统处置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3)古交银保监组:落实市领导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金融办共同承担领导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及时启动本系统处置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指导辖区内银行保险等机构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4)市委宣传部:指导金融突发事件牵头处置部门开展舆论引导和应对工作,协助组织新闻发布会并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新闻报道。

(5)市委政法委:指导协调由金融突发事件引起的重大及以上其他事件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金融领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6)市信访局:指导全市涉及金融突发事件引发的群众信访工作;通过“12345”非紧急救助服务热线,收集通报金融突发事件信息;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开展金融领域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督促协调各部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

(7)市委网信办:适时启动网络舆情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搜集网上信息,协助相关职能部门研判网上舆情。配合开展金融业及关联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法处置金融突发事件相关有害信息,合理引导金融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协调上级网信部门处置相关信息;根据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风险程度,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8)市工信局: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实施应急通信保障,承担跨部门、地区和重要时期信息应急协调工作。

(9)市公安局:及时发现并搜集线索,对金融突发事件中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及时依法立案侦查;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涉案人员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依法查询、冻结、扣押涉案资产,最大限度挽回损失;组织警力维护社会秩序,控制事态发展;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

(10)市财政局:将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划拨资金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当需要上级财政出资救助时,按照市政府要求,报请上级有关财政部门按相关程序办理;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配合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做好因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引发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11)市司法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金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

(12)市外联办: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中的涉外协调工作。

(13)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市领导组部署,根据事件等级及时启动市总体应急预案,协助做好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导金融机构开展应急演练工作。

(14)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负责市场主体的登记工作,在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15)市教科局:做好学校、培训机构等领域非法集资防范工作;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6)市自然资源局:做好土地、矿产、森林等领域非法集资防范工作;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7)市民政局:做好养老、康养等领域非法集资防范工作;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8)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农业、农村等领域非法集资防范工作;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19)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市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应急处置工作的联动作用,处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配合做好金融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参与评估各部门通报的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各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对本行业(领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健全金融突发事件监测及报告制度。做好预警平台信息、行业部门信息、网络报送信息、群众举报信息、金融机构资金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判,完善线索信息发现、收集、处理、反馈、移交等制度流程,形成工作闭环。对异常数据,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组织分析研判,对可能造成重大、特别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通报市领导组办公室。

结合本市监管实际,综合宏观、中观、微观考量,重点监测本市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及其开展的业务活动和发行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发生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

各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宣传、网信等部门及时收集媒体对本市金融突发事件和有关敏感问题的报道,密切跟踪舆情动态,及时向市领导组办公室报告。

对于涉密的重要信息,各单位应遵守相关的规定,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3.2风险评估。

各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负责监测本行业(领域)各类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应对难度、应对迫切度等,并对可能引发重大、特别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风险,编制金融风险评估报告,通报市领导组办公室。

各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定期评估本系统内的金融风险状况,研判金融风险形势,形成本市金融风险研判报告,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

3.3风险防范。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风险的扩散、蔓延往往十分迅速,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危及宏观金融稳定。各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对本领域发生的一般金融风险,制定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方案。如需要市相关部门或机构予以配合,报市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协调,并根据金融风险级别,必要时发布金融预警信息。

3.4预警响应。

根据即将发生金融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金融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相关部门依据应急预案迅速做出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

(3)准备应急所需设备、工具,并确保其处于运行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市领导组办公室各级人员以及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员应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手机、固定电话或其他报备联系方式)。同时,市领导组办公室应保持与太原市金融办及市金融领域各分支机构的通讯联系。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市领导组办公室应集中掌握相关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畅通。

7.2技术保障。

(2)做好事故灾难备份中心的维护和管理,核心账户数据应实现异地备份;

(3)对要害岗位的人员,至少有两名人员备用、替换,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人员的缺岗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7.3资源保障。

市领导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协调突发事件中各项资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办事机构和相关单位的日常运作提供全面保障,包括通信畅通、文电传递、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转、核心数据的异地备份、网络保证和专家队伍的支撑等。

7.4安全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有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保密安全。

7.5人力资源保障。

市领导组办公室应加强应急处置人员的队伍建设,保证必要的人员需要,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演练,提高全市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7.6应急演练。

各金融行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部门承担本行业及行业下辖金融机构的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综合应急演练或单项应急演练。

通过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的程序,评价应急准备状态,培训和检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现场处置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并改进完善。

防范金融风险套路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年来,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稳定造成了许多困扰。在面对各类金融风险的同时,许多人也开始关注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套路。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防范金融风险套路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对我们的影响(200字)。

金融风险的类型繁多,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与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例如,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信贷违约、债务危机等问题;市场风险可能导致股票和房产等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操作风险可能导致银行某个操作环节的错误。这些风险的存在,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是识别和避免各种套路。常见的金融风险套路手段包括虚假宣传、投机炒作、高压销售等。虚假宣传是指某些金融机构或个人刻意制造虚假信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投机炒作是指某些投资者通过大幅买入或卖出某些资产,以获取不正当利益。高压销售是指某些销售人员使用欺诈手段,对潜在投资者进行强制性的销售。

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套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增强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和投资风险,避免被蒙蔽。其次,选择正规、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避免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同时,保持冷静的心态,避免投资过度冲动和盲目跟风。此外,与专业人士和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投资建议和意见。

第五段:结尾(200字)。

金融风险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不仅对我们个人的利益产生影响,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金融风险防范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警惕,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金融风险套路,守护自己的财富和利益。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试论我国金融创新风险防范金融论文

摘要:9月,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不期而至,在极短的时间就波及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209月,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不期而至,在极短的时间就波及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我们在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自然也要痛定思痛,分析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及中国从本轮危机中得到的启示。

为此,本人就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学习,研究与思考,提出以下几项具体建议。

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

现阶段我国金融创新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以此不断优化实体经济领域的要素配置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是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和风险投资(vc)。

发展私募基金投资有利于平滑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通过专业运作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成熟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同时也应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支持有发展前景,但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国家应建立积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和风险投资(vc)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

二是建立otc市场。

otc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有益补充,是形成完整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otc既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和风险投资(vc)的退出。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分层次建设、分步建成,并逐步通过产品创新丰富交易品种。

三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

在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平分秋色。

而在我国两大市场严重失衡,股票市场发展远好于债券市场。

我国应将发展债券市场作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改革现有企业债券监管模式,推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放宽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推动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中小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或集合债券;培育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放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企业债券的限制,并建立多层次的债券市场。

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

以期货和期权市场为核心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并列的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放缓,而我国近几年期货市场的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此情况下,应积极进行制度、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并适时推出准备已久的股指期货、尝试推出货币期货,完善我国期货市场体系和功能。

科学有效管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

本着外汇储备资产做到安全性、成长性和流动性三位一体的原则,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选好用途,讲求绩效。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为可持续发展进行结构变革,我国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外汇储备来建立全方位的要素资源战略储备制度;进口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及产品,促进国内企业机构升级;尝试推进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投资境外实体经济的力度。

实行混业经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上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融为一体的态势使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要利用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持股,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储蓄保险、股票抵押等业务市场,通过开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为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新体系提供了机遇。

离岸金融业务作为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能够有效促进金融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我国首先要健全离岸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

其次在有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离岸金融业务试点。

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创新可以活跃金融市场,增加资金流量,提高效率。

政策支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保障条件。

一是国家制定金融创新战略规划。

包括银行、保险、期货、担保等业务的发展方向;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的建设规划;金融创新风险的评估及防范机制等。

二是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在积极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适时适度对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和引导,避免监管滞后、监管缺位与监管无效问题的发生。

要完善金融法规建设。

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

改进监管手段突出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

建立健全及时、高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规范化的社会信用评级体系,提高金融的信息透明度。

三是制订可持续的金融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从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高度出发,通过维护金融创新者的权益,推动金融创新不断发展。

对金融创新产品实行底税率或零税率。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更多更好的服务。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给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一些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的确给金融危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带来副作用。

但引发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非金融衍生产品更不是金融创新。

而是世界经济严重失衡和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仍然需要金融创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更加需要金融创新来发展和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来支持和维系日益庞大的经济体。

试论我国金融创新风险防范金融论文

我们也将其称为违约风险,也就是说因为某种原因,交易的一方没有达到约定好的义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国家风险;主权风险;法律风险;结算风险。

利率风险,通常是因为利率关系的变动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基差风险。在金融行业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商品可以被用来买卖,在这个买卖的过程中,由于价格的变动,就会出现基差,我们就把这个时候所出现的风险称之为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由于经济价值的变动,会导致收益忽高忽低,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之为收益率曲线风险。汇率风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汇风险,是指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两国或多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时的一种风险。

金融资产和资本或者不动产的变动,会导致自身经济主体受到经济损失,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风险,我们就把这种那个风险称为流动风险。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强会计管理

近几年,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金融监控,并加大了监管力度,但许多企业仍然收效甚微,金融风险有增无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重视了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抓得不够。笔者认为,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内控机制,必须强调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健全财务监控机制。

一、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如在办理资金进出手续时无章可循,法规资料不齐备;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造成损失浪费;以报代管,管贷不管收,资金回收工作抓得不紧,造成大量的呆账、滞账,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贯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

近几年,金融公司财会核算的虚假性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所有者权益虚置,资本金不真实;搞账外经营,设立账外账;会计科目混淆使用,账账、账款、账实不符;通过人为调账使资产负债比例达标等。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但这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3.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4.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贪污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拨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务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代理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1.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1)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3)直接参予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企业的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应牵头组织活动,资深财会、审计人员应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4)为了明确决策责任,全面掌握业务情况,财会部门要建立投资、融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2.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1)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企业应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财会基本知识和财会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实行考试合格上岗制度,并制定执行财会制度的奖罚条例,把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职工及管理者的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来考核。

(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如若发现疑点,必须马上中止所办的有关手续,待事情弄清楚以后再办理,切不可盲目行事。

(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同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3.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对财会人员按其工作特点制定责任制,对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予以监督,并进行考核评比。

(3)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人民银行应举办有关的培训班,对金融公司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全面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核算与理财能力,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4.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1)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会部门之间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保证统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财务制度。为此,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司总部财会部门应更多地了解下属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

(4)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5.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财会人员都必须积极涉足,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1)梳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关系,互解债务链,使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趋向合理,减少资金阻滞,加速资金周转。

(2)调整债务结构,进行资产重组。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下大力气加强资金回收工作。对所有投资、融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会同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的取舍,关停一批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产权和股权交易,将部分物业出售,降低债务负担。

文档为doc格式。

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心得体会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等方面发生的可能导致金融损失的不确定性。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高度复杂化的环境下,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后,我深刻意识到,提高自身的金融风险意识和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努力的一项能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获取和分析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和政策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多途径获取信息,并善于利用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尤其注重筛选和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免被虚假信息误导。同时,还应当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金融知识,提高自己的金融素养,把握投资风险的本质和规律,从根本上提升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其次,合理规划和分散投资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井井有条的理财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平衡风险和回报,做到有备无患。我在实践中发现,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金融产品和领域是一种有效的分散风险的方法。这样一来,即使某个领域或某个产品出现风险,其他领域或产品的表现可能会弥补损失,降低整体风险。此外,合理规划投资的时间和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市场的大环境和自身的投资目标来决定投资的时机和方式。

第三,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投资态度是关键。在金融市场上,情绪往往会成为我们的最大敌人,容易让人做出错误决策。在投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心态,以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市场上的涨涨跌跌常常让人心潮起伏,但冷静思考和分析市场动态是保持稳定心态的关键。另外,要有耐心并坚定信心,不因短期波动而动摇自己的长期投资计划,遵循规律,追求稳健的投资回报。

第四,定期检查和评估投资情况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通过定期检查资产配置、风险暴露情况和投资收益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问题。我养成了定期检查投资账户的习惯,观察不同投资品种的表现和市场趋势,并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同时,要有正确的预期心态,知道金融投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盲目追求高额回报,避免过度交易和频繁调整。

最后,保持谨慎和谨慎的态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金融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轻易相信市场的短期趋势和热点,避免盲目跟风和市场炒作。同时,要有适度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收益预期,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和产品。

总之,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提升的一项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意识到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总结相关的心得体会。信息获取与分析、合理规划与分散投资、保持理性和冷静、定期检查和评估、谨慎而冷静的态度,这些都是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保持财富安全和稳定。

氨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氨水安全管理条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脱硝系统范围内氨水储罐、管道、汽车罐车等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2.1氨水物理特性

氨水是氨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一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

(1)刺激性:因水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氨分子;

(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

(4)弱碱性:氨水中水和氨能电离出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5)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

2.2危险特性

本系统采用质量比为20%工业级氨水,该物质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危险系数较低。

共 6 页

2.3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就医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3.1氨水储罐的进出口、排污口、回流口、液位计接口、温度计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水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氨水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4、紧急处置

4.1发生泄漏时响应

启动《公司氨水泄漏处置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共 6 页

(1)报警

通知公司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关阀、断源

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a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b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氨水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c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查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

4.2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

(1)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2)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带压管道泄漏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e、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4.3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氨水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氨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心得体会

金融风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面临着各种金融风险的挑战,如何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下文将从观念转变、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应对这五个方面,谈一下我自己在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观念转变是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关键。在金融风险存在的背景下,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并不断进行观念转变,才能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以前,我对金融风险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认为只有投资收益才是金融的核心,而忽略了风险带来的可能损失。但是,经过多次的教训和反思,我意识到防范金融风险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开始注重学习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加强自己的风险意识,形成正确的观念转变。

其次,风险识别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只有识别出风险,才能有效地进行防范。在金融市场中,风险有时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开始学习各种金融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积极观察市场、分析数据和信息,我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潜在的金融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再次,风险评估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风险评估,我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有序的排列,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同时,风险评估还为我提供了选择最有效的防范措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的效果。

然后,风险管理是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通过风险监测,我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通过风险控制,我能够采取相应的风险措施,避免风险扩大化;通过风险应对,我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风险事件,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使我能够在不断变幻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稳定并取得良好的收益。

最后,风险应对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因素。无论我们多么完善的防范措施,都无法避免风险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具备灵活的应对能力。在应对风险时,我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并迅速制定应对方案。通过及时调整投资布局、分散投资风险、增加保险保障等手段,我有效地应对了各种金融风险,降低了风险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需要从观念转变、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应对等方面入手。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信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能够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好自己的财富安全。

试论我国金融创新风险防范金融论文

电子金融服务即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它是金融服务提供者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从事的金融服务活动的统称。

电子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电子金融服务是现代金融呈现的一种主要样态,也预示着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走向。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电子金融服务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服务方式的虚拟性。

电子金融服务不同于“面对面”的传统柜台方式,所有业务数据都是以电子的方式进行输入、输出和传输;二是运行环境的开放性。

电子金融服务是利用开放性的网络作为其业务实施的环境,而开放性的网络就意味着只要利用必要的设备并支付一定的费用,任何人都有可能接受其所需的金融服务;三是业务处理的实时性。

电子金融服务在处理客户指令时,基本不必经过一个“回馈”反应过程,无需人工介入,就使客户指令得到立即执行;四是时空界限的模糊性。

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可将其业务延伸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样客户就可以在世界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获得同金融机构与本地客户同质的服务。

二、电子金融服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种类。

同传统的金融服务业一样,电子金融服务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由于电子金融采用了与传统金融不一样的技术方式拓展和创新金融服务的业务与工具,因此其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相比则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子金融活动本身不像传统金融活动一样只涉及金融企业与客户双方当事人,它还涉及网络系统经营主体、通讯线路提供者、计算机软硬件供应商等多方当事人或相关当事人,随之而来的各类风险可能会突然降临,令业界丝毫不可松懈。

加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快速传递特性,会使巨额资金可以瞬间通过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大量资金突发性转移不仅会扩大金融业务的不稳定性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可能会使局部的金融风险瞬时蔓延和扩散到更大的空间,殃及更大范围的金融市场。

这使得当前不少客户对电子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存在潜在的不信任感,因而信誉风险的出现对电子金融服务发展的影响尤为重大。

电子金融服务风险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这些风险在传统金融服务中都存在,只不过在电子金融领域会因网络技术的原因而体现出特有的样态。

如对电子银行而言,如果它将出售的电子货币进行投资,当客户要求赎回电子货币时,因所投资的资产无法迅速变现而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偿付需求,就会使电子银行遭受流动性风险;另一类是技术风险,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等it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时,所产生或引发的对经营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的不利因素的概称。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内广为应用之后,技术风险就一直成为高悬在金融界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鉴于电子技术在电子金融服务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技术风险自然会成为电子金融服务首当其冲的风险。

与业务风险一样,技术风险同样可以进行细分,但操作风险是其主要的类型,主要有这样一些具体表现:一是犯罪分子的非法侵入,破坏网络的信息系统;二是利用网络实施金融诈骗;三是非法盗用客户账号,窃取商业秘密;四是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带来的风险;五是客户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针对网络技术自身的特点不难发现,操作风险来源于网络系统在可靠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缺陷。

随着金融服务电子化的快速发展,电子金融服务本身正在创造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交易的规模与复杂性呈几何级数的增加。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在电子金融服务领域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显得尤为突出。

电子金融服务的风险防范一方面要靠金融服务企业建立的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实时监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外部专门机构的监管。

(一)电子金融服务风险的内部监管。

1、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

按照业界最为熟悉的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是评估风险。

通过评估风险来识别风险、确定风险一旦出现是否在可承受的能力之内;其次是管理和监控风险。

而在对风险管控的过程中,系统测试和审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系统测试将有助于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出现严重的系统故障或中断,而审计为发现系统不足和减少风险提供了一种重要、独立的控制机制。

2、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它包括网络系统安全规范制定与实施、系统安全隐患预测与防范、系统安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系统安全程度的测定与检查、系统破坏后的迅速恢复与重建。

总之,为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应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密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认证中心、检测记录等。

3、加强对员工的内部管理。

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为了防止金融服务公司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网上非法操作造成公司损失,要明确各岗位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出现问题的岗位和重要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

(二)电子金融服务风险的外部监管。

科学合理地构建电子金融服务风险评级体系,是有效保障电子金融服务规避风险的途径和手段。

风险评价体系的关键是建立量化风险指标体系并对测评数据进行风险监测。

建立电子金融服务风险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将综合风险度指定为优、良、中、差、严重、危险等级。

2、实行电子金融服务风险分类、分级监管策略。

根据电子金融服务种类的不同,设置高效率、全覆盖的监管机构。

在对不同种类电子金融服务可能发生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及时将预测结果和预警信号反馈给相应监管机构,使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相关的薄弱环节和警戒点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更好地减少、防范、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有效地保障电子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转。

3、建立电子金融服务风险报告制度和预警系统。

金融企业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比较多的成果和实施方案。

其关键步骤是按风险起源、影响因素、预警指标来进行指标赋权与警情确定。

数据储备的不足是实施金融服务风险报告和建立预警系统的最大障碍。

因此,应当注意收集风险数据,同时加强研究和开发以实现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在物理及逻辑上同步集中的标准化综合数据库。

4、建立和完善电子金融服务风险法律框架。

我国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对许多影响和干扰电子金融服务业务正常开展的行为的处理尚无法律依据,为了保障电子金融服务的有序运作,必须加紧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5、加强各金融监管部门及国际协调与合作。

电子金融服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超国界性。

电子金融服务从产生伊始,就已融入了国际化的.竞争中,这也就为我们借鉴国际上对电子金融服务的监管方法,尽快摸索出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行之有效的电子金融服务的监管办法提出了客观要求。

同时,要加强各个监管职能部门间的监管合作,定期沟通监管信息,共同防范电子金融服务风险的发生以及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进.电子金融概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9.

[2]占明珍.试论网络信息时代的金融创新风险的规避[j].物流工程与管理,.10.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新变化。

于此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电子金融应运而生,使传统模式的金融业的风险控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为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的机理作出科学可靠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是当务之急。

前言。

电子金融已然成为全世界最有竞争力和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电子金融的风生水起,也产生了新型风险与传统风险的叠加,生成了风险增量。

本文将以电子金融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研究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同时根据研究所得的风险发生机理,提出应对风险发生的防范策略。

一、电子金融概述。

电子金融,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进行的全球范围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称。

电子金融包括:电子证券、电子银行、电子保险、网络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等。

从本质上说,电子金融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

电子金融不仅仅是指以计算机为辅助开展金融业务,提高传统金融的服务效率,更重要的其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度现代化的金融运作的模式,是由网络给金融带来创新更是对传统金融的彻底改革。

电子金融风险主要由微观和宏观两种构成。

二、电子金融的微观风险。

由于电子金融的特殊性,会产生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而形成的业务风险,以及基于信息技术而导致的技术风险。

(一)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带来的特殊风险。

1、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指的是由于金融决策执行不当或决策错误而带来的金融机构收益、自身存续、资本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2、实用性风险。

实用性风险指的是,由于客户的自身条件和自身需要的不同,对电子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而因此产生的风险。

3、信誉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特别是对于电子金融机构来说,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虚拟电子环境是尤为重要。

如果电子金融不能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及时便利的电子环境,必然会出现一定的负面公众舆论,产生负面影响。

4、法律风险。

电子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电子金融机构自身违反或不遵守法律,或与电子金融相关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目前对于电子金融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法律法规的不同,以及对责任划分存在管辖权限的模糊性,使得跨国界的交易,会出现法律风险。

(二)计算和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风险。

由于电子金融的运作依附于计算机,因此任何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故障都会给电子金融带来风险。

此外由于电子金融的交易数据储存在计算机内,黑客,和窃取银行业、客户数据的网络犯罪也就悄然滋生。

这些为电子金融增加了风险。

同时网络诈骗也成为危害电子金融安全的一大症结。

另外计算机病毒也会造成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损失,危害到电子金融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外部的技术支持的选用会造成电子金融核心技术外露,给电子金融带来风险。

三、电子金融宏观风险。

电子金融的出现给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和其独立性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控制力,其存在的基础也受到动摇。

电子货币的出现促使很多金融机构加入电子货币发行的行列,这对央行的铸币税收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