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案导入(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3 13:06:55 作者:笔砚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师更有计划、更有条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你正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那么下面这些成功的案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母鸡教案

1、练习双脚夹球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

2、体验活动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线圈12个、皮球4个、木板3块,箩4个

水平一:鼓励幼儿灵活地夹着球迅速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

水平二:引导幼儿用大腿内侧把球夹紧行走。

1、教师示范双脚夹着球走斜坡和绕着线圈走的动作。

2、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比赛:幼儿学习母ji夹着球走过斜坡和绕过线圈行走回来后就下蛋了(皮球),到下一名幼儿。看哪一组快。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母鸡》教案

1. 初步理解歌词,并学习用欢快而活泼的声音歌唱。

2. 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初步学习歌表演。

3. 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4.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老母鸡有一定的了解。

2. 物质经验准备:制作ppt课件、《老母鸡》钢琴伴奏、创设草地情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

1.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场。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草地上玩一玩吧!(幼儿在草地上自由活动。)刚刚在草地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动物喜欢吃虫子呢?(幼儿讲述。)

2.出示ppt,引出主题。

教师:今天还来了一只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虫子,请小朋友看,这是谁?(老母鸡)对了,这是老母鸡,老母鸡非常能干,那你知道老母鸡有什么本领呢?老母鸡有这么大的本领,我们送给它一个大拇指。老母鸡得到了大家的表扬,高兴地叫了起来,知道老母鸡是什么叫的吗?(咕咕哒,幼儿模仿。)

小结: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儿、会生蛋,咕哒咕哒叫得欢,咕咕哒。

二、看图谱,学习理解歌词。

1、教师:咦!刚刚谈老师把老母鸡的本领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仔细听一听!(教师朗诵。)

2、教师:在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老母鸡是怎么叫的?(咕咕哒)

3、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来说一说《老母鸡》这首儿歌吧!

4、教师:老母鸡好高兴啊!它刚刚悄悄在谈老师耳边说还想听听小朋友说一说呢!(幼儿朗诵)

5、教师:老母鸡今天真是高兴啊!高兴地唱起了好听的歌。(教师范唱。)

三、学唱歌曲,感受快乐。

1.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1)教师: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这首歌曲的名

字叫《老母鸡》,大家一起说。母鸡下完蛋后非常高兴,它要把这个好消息

告诉很多人,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咕咕哒,咕咕哒……)

2.进行练声,切入主题。

(1) 教师:你们愿意跟着老母鸡一起唱歌吗?把老母鸡生蛋的好消息告

诉更多的人。

(2)教师: 老母鸡真是开心,这么多小朋友帮它一起把它生蛋的好消息

告诉别人,让我们再一起帮帮老母鸡。

3.幼儿学唱歌曲。

(1) 教师:老母鸡生了一个大鸡蛋后,你觉得它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出示鸡蛋图片一)

(2)教师:那你们开心吗?我们再来帮老母鸡加加油。(出示鸡蛋图片二,幼儿再次学唱歌曲,要求幼儿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教师:哇!有了小朋友的帮忙,老母鸡高兴地生了好多的蛋啊!你们

想让老母鸡再多生些蛋吗?(出示鸡蛋图片三,幼儿第三次学唱歌曲。)

( 4)教师:今天老母鸡生了很多的蛋,让我们来学一学老母鸡是怎么生蛋的。

四、扮演角色,结束活动。

教师:老母鸡们真能干,今天生了这么多的蛋,表扬表扬自己。老母鸡们,让我们到草地上一边吃虫一边下蛋吧!(要求幼儿在创设的草地情景进行歌表演。)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找更多的虫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场地。)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熟悉并演唱歌曲。有跟着教师进行演唱;有跟着钢琴进行演唱;有跟着录音机进行演唱;还有边做动作边进行演唱;最后请个别幼儿进行演唱。实施下来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边做动作边进行演唱。但是最后感觉缺少了一个延伸的环节,让孩子们感觉一下子就结束了,有些小朋友还有回味中。本次活动中感觉到教师应该要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吸引物注意力,而不能一味的用语言来进行强调,这样幼儿学起来会比较疲惫,没有新鲜感。

《母鸡》教案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对于孩子来说,可爱的小动物更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与小动物的游戏中找到了快乐,得到了经验,得到了成长。《老母鸡》这首歌曲是一首孩子感兴趣的歌曲,它曲调欢快,歌词简易幼儿能够理解,并很适合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歌曲录音,头饰、草窝、老母鸡胸饰,背景图一张。

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中老母鸡生蛋的欢快情绪。

(一)律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幼儿表现: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孩子们兴趣很高,各个都很开心的跟着老师做着律动。

(二)发声练习。

老师唱:母鸡生蛋咯,幼儿唱:咕哒咕哒叫。

(12345,54321)。

(23456,65432)。

(34567,76543)。

幼儿表现:孩子们练完一次声,就会出现一个母鸡下的蛋,当孩子们练完声,母鸡下了三个蛋了,孩子们高兴的说:“母鸡真能干,生了那么多蛋。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关键提问:我们一起来听听,老母鸡在唱什么?

幼儿表现:第一遍欣赏音乐,孩子们对歌曲只是粗略的了解,孩子们记忆的并不多,孩子们记住的就是“咕咕哒”

我的方法:我没有马上把歌词内容全部告诉幼儿,而是让孩子们再听一遍,这一次主要围绕老母鸡有什么本领来认真的听。

2、第二遍欣赏歌曲,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教师扮演老母鸡演唱)。

关键提问:老母鸡唱了什么?老母鸡有什么本领?老母鸡生蛋的时候会怎么叫?

幼儿表现:通过第二遍的欣赏,孩子们基本听清楚了歌曲内容,孩子们说:“老母鸡会捉虫、会生蛋。老母鸡生蛋的时候会咕哒咕哒叫。

我的方法:通过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我出示图谱,帮助幼儿逐字逐句地理解歌词;利用问答的方式让幼儿说出歌词,并出示相应的图谱。我则是把幼儿说出的歌词用歌曲的内容完整的说一遍。

3、结合图片,跟读歌词。

(1)关键提问:老母鸡有什么本领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告诉大家。

我的方法:我一边手指图谱一遍和幼儿一起念歌词,帮助幼儿记忆。

(2)关键提问:如果加上老母鸡捉虫、生蛋的动作就更像一只老母鸡了。

幼儿表现:孩子们一遍念一遍做动作增加了难度,但由于本首歌曲内容比较简单,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边念边做动作,孩子们做着老母鸡捉虫生蛋的动作。

我的方法:我和孩子们一起一边念一边做动作,带领孩子们做着老母鸡的各种动作。

4、跟音乐,初步学唱歌曲。

(1)完整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教师:老母鸡可爱听歌了,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给老母鸡听听吧。

幼儿表现: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快乐的做着老母鸡捉虫子、生蛋的动作,唱到“咕咕哒“孩子们马上蹲下做着生蛋的样子。

我的方法:对有些动作做的比较像老母鸡和唱的比较好听的孩子及时的给予表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难句重复练唱。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唱得真像一只老母鸡,可是严老师有一句话听的不是很清楚“会捉虫儿会生蛋”,你们把这句话再唱给我听听吧。

幼儿表现:孩子们跟着音乐重点学唱“会捉虫儿会生蛋”,通过两遍地学唱孩子们能准确咬准“会捉虫、会生蛋”的发音。

我的方法:通过一次完整的学唱,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老母鸡“会捉虫、会生蛋”的本领唱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抓住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孩子们反复学唱这句话,让孩子们咬准“会捉虫、会生蛋”的发音。

(四)情景游戏,表现歌曲。

1、跟着音乐第一次做老母鸡。

关键提问:老母鸡在哪儿生蛋的呀?

幼儿表现:对于老母鸡在哪里生蛋,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窝里。”在表演唱的时,有一个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草窝,后来经过提醒终于找到。在唱到最后一句“咕咕哒”时,由于节奏很快孩子们蹲下去后来不及起来,需要多蹲一会。

我的方法:当我发现有一个孩子没有找到“草窝”时,我马上进行提醒,帮助幼儿找到了自己的窝。在第一次游戏时,我发现唱到最后一句“:咕咕哒”时,孩子们蹲下去来不起起来,所以我设想可以让孩子们蹲下去后,再蹲一会然后听着间奏慢慢起来。

2、放松游戏(孩子们听着音乐跟着我这只老母鸡出去吃虫、散步)。

关键提问:老母鸡生蛋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怎样来表现老母鸡快乐的样子?

幼儿表现:小母鸡们跟着老母鸡一起出去吃虫、散步。吃饱后,老母鸡问小母鸡们:“母鸡生蛋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孩子们回答:“很开心。”怎样说明你很开心呢?孩子说:“脸上笑眯眯就是很开心。我继续问:“用什么动作可以变现老母鸡生蛋很开心呢?孩子们说:“抖抖羽毛、点点头、跳一跳、拍拍手。

我的方法:为了体现目标中的体会老母鸡生蛋的欢快情绪,当一个孩子说到快乐的动作时,我让每个孩子做做这个快乐的动作,如一起抖抖羽毛、一起点点头、一起跳一跳,嘴里说着生蛋咯。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老母鸡生蛋欢快的情绪。

3、跟着音乐第二次做老母鸡。

教师:老母鸡又要生蛋了,这次我们要把老母鸡生蛋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

幼儿表现:第二次游戏,孩子们对于歌曲的内容已经非常的了解,对于老母鸡捉虫、生蛋的本领动作都做的很到位,但是对于表现老母鸡很快乐的样子,孩子们还只是一味的模仿我的动作。在间奏部分我提醒孩子们可以自己随意表现老母鸡生蛋快乐的样子。第二遍游戏时,大多数孩子都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老母鸡生蛋快乐的样子了,有的抖抖羽毛、有的点点头。

(五)延伸部分。

关键提问:母鸡们看这是什么?(蛋)你们找找你们有没有生出蛋来?

幼儿表现:孩子们高兴的在自己的窝里找自己生的'蛋,高兴的说;“我也生出蛋来啦!”

我的方法:听到孩子们都很高兴的说自己也生出蛋来了,我就和孩子们说一起到草地上去孵蛋啦,孩子们高兴的跟我来到了草地。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沉浸在老母鸡生蛋的快乐情绪中,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都不错,基本上都已学会唱,尤其是难点的突破,部分幼儿能根据图谱发出母鸡的叫声。孩子们在做游戏时,都很快乐的跟着音乐做着老母鸡捉虫生蛋的动作,并且当唱到最后一句“咕咕哒”时,需要孩子们用跳音来唱,表现老母鸡生蛋快乐的情绪,大部分孩子能唱出跳音的感觉,并最后用各种快乐的动作表现老母鸡生蛋快乐的情绪,能力强的几个孩子们能表现出来,但还是有个别孩子只是在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用自己的快乐动作表现。本次活动加入了情景,孩子们都沉浸在老母鸡生蛋快乐的心情中,而且当游戏时,我制作了每人一个草窝窝,孩子们更加投入游戏,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孩子们兴趣都很高,特别当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生的蛋时,每个人脸上都显得格外的高兴。

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喜欢随着音乐唱歌、跳舞,音乐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我在设计这个音乐活动时,考虑到“少教多学”的理念并且考虑到孩子对直观、生动的东西更加感兴趣,因此我动手制作了幼儿人手一份的草窝、老母鸡胸饰,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运用这些教具,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特别是母鸡下了三个蛋时,幼儿高兴地直拍手。他们一个个都叫了起来:“啊!母鸡真能干啊!下出这么多蛋!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图谱法,还有情境表演法带动幼儿来上这个活动,进行的较为顺利,幼儿通过看图谱、模仿动作,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而且气氛活跃,人人兴奋,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最后我还让幼儿通过创造性的表演让幼儿体验了老母鸡在下蛋时的快乐情绪,在表演的过程中,我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创编母鸡下蛋的动作,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自编母鸡下蛋快乐的样子,从而真正体会到老母鸡下蛋的快乐情绪。

不过,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引导幼儿听歌曲旋律进入场地的这个环节中,幼儿表现稍显拘谨,不能很好的放开。教师让孩子模仿吃虫子时没有提供真实的虫子,导致幼儿兴趣不是很高,不能完全放开。

第二:在表演唱的环节中,我自己的情绪不够投入,比如:孩子们说到的各种表现快乐的动作时,教师可以表情更加夸张,并在幼儿集体表现来母鸡快乐动作时,表情可以更加兴奋,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老母鸡下蛋的快乐情绪,从而带动孩子的情绪。

总之,“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这一理念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感受到,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发展为立足点,并融入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才能真正的把握教学活动的精髓所在,音乐活动也不例外,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

母鸡教案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

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

(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音乐)

(附全文板书)

34

母鸡

讨厌

不讨厌

《母鸡》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母鸡》教案

1.板书课题:母鸡。

2.谈话:母鸡,既让人讨厌,又让人不敢讨厌,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作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

过渡:母鸡的讨厌表现在哪里呢?

1.读课文第1、第2段,找出表现母鸡讨厌的语句。

2.引导学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要抓住关键的词句加以理解。)。

3.结合作者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说感受。

4.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文的第1、第2段。

1.学生朗读课文的第4~7段,并在书上作批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相关的语句和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引导抓重点语句:一只鸟儿飞过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让学生从歪着头、挺着身儿、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体会母鸡的负责,还要让学生边读边发挥想象,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彩。教师还可以范读,帮助学生感悟。再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加以感受体会,像汤圆似的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母鸡的无私奉献,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在教学这两句时,可以点带面,找出文中的其他传神的描写,加深学生的体会、感悟,尽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由发言,说其他语句,可结合自己课前的观察和教学挂图等讲述。

4.有感情地朗读第4~7段。

(1)联系全文边读边思考。

(2)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老舍的童年及他的母亲。

(3)再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朗读指导,感受母爱的伟大。

2.举例说说你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1.举例说说你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的方法(说到一两点即可)。

2.摘抄描写母鸡的精彩词句。

3.读一读老舍的其他作品。

母鸡教案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由慢到快的特点。

2、结合绘本故事场景,尝试用肢体动作配合音乐的节奏分角色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故事ppt。

2、母鸡和狐狸的头饰若干

3、音乐cd(《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一)欣赏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1、第一遍欣赏音乐

(1)有这样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一会儿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3)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段音乐的速度由慢变快,声音由弱变强。

3、结合图片,第二遍欣赏音乐刚才这段音乐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谁和谁的故事呢?(结合音乐播放绘本ppt)

(二)狐狸的倒霉事。

1、回忆故事。

(1)幸运的母鸡萝丝去散步时走过了哪些地方?

(2)狐狸遇到了哪些倒霉事情?(分别出示相关图片。)

2、倒霉的狐狸。

(1)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狐狸遇上的倒霉事。(幼儿创编动作如钉耙打在头上、面粉洒在脸上等,在交流之后把动作定型。)

(2)请你跟着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播放音乐看图片,表演选定的动作,要求跟上音乐越来越快的速度。)

3、幸运的母鸡。

可倒霉的狐狸每次抓母鸡时都没有成功,请你跟着音乐为幸运的母鸡设计一些动作。(幼儿听音乐设计母鸡动作并表演。)

(三)幸运母鸡和倒霉狐狸。

1、母鸡和狐狸。

(1)母鸡去散步了,狐狸偷偷地跟在后面。老师扮演母鸡,你们扮演狐狸,一起听着音乐试试看。(幼儿看图谱、听音乐与教师合作表演。)

(2)还有谁想来当母鸡?(适当增加母鸡数量再次表演。

2、合作表演。请你自己选择角色来表演。(幼儿听音乐合作表演,个别幼儿播放音响和图片,配合表演。)

在重新对幼儿渲染萝丝母鸡在散步中感到有谁跟着它时的越来越紧张的气氛,请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补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接着我会让幼儿听一听音乐,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气氛,如果让他们吧这个故事拍成一个动画片会是什么样的,狐狸和萝丝母鸡会是怎样的表现。让幼儿们自己说出故事情节,而不是老师问一个环节,他们答一个环节。

《母鸡》教案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质疑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课文内涵,加强语言实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对母鸡情感经历的原因,感受伟大的母爱。

3、比较《猫》和《母鸡》在写法上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对母鸡情感经历的原因,感受伟大的母爱。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

2、学生自由表述。引出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一: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只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划出作者对母鸡情感态度的两句话。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问题1:这只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问题2:作者对母鸡开始是什么态度?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态度?

4、从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学生提出疑问。

四、研读课文,明白原因

1、出示自学提示二。

自学提示二

默读课文,想一想:(1)为什么作者开始一向讨厌母鸡?(2)而为什么后来又不敢讨厌母鸡了呢?在文中划出原因。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交流讨厌的原因。

(2)交流不讨厌的原因。

五、对比与《猫》的异同

1、同桌讨论课文与《猫》的异同。

2、交流异同。

六、小练笔:

写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16母鸡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伟

声音讨厌勇敢大

欺软怕硬负责的

喜欢炫耀慈爱母

辛苦爱

《母鸡》教案

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狐狸紧紧地跟在后面。院子的中央有一只钉耙,狐狸一脚踩在钉耙上,钉耙一下子竖起来,“啪”的一声打在狐狸的脑门上,狐狸被打得头昏眼花。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狐狸还是紧紧地跟在后面。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越过干草堆,狐狸仍然紧紧地跟在后面。眼看就要靠近母鸡了,它向前一扑,却一下子钻进了干草堆里。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经过磨坊。面粉袋的绳子缠在了母鸡的脚上,当狐狸经过的时候,面粉袋的口“哗”的打开了,面粉洒在了狐狸的身上,压得狐狸动弹不得。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穿过篱笆。狐狸看见篱笆的缝隙太小,钻不过去,就用力一跳,不偏不倚正好跳到山坡上的小推车上。小推车顺着山坡轱辘轱辘往下滚。

母鸡继续往前走,她钻过蜜蜂房。狐狸趴在小推车上,“轰”的一声撞倒了蜜蜂房。蜜蜂房里的蜜蜂“嗡嗡”的纷纷地向狐狸飞去,狐狸撒开四条腿飞快的没命逃走。

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看图听故事学动词――自主阅读、大胆讲述――作品欣赏与经验分享。

1、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具:图书《母鸡萝丝去散步》一本,幻灯片一套。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小图片(6幅)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书名叫《母鸡萝丝去散步》。

看看,封面上有谁?

(1) 教师:萝丝散步的时候经过了许多地方,在这些地方发生了一些奇特的事情。那到底她经过了什么地方又发生了什么样奇特的事情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六幅图,请你们仔细的看并且轻轻的说一说。

(2) 幼儿看小图说故事。

(3) 教师:萝丝散步的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小朋友说一说。

(4) 教师:萝丝散步的时候在经过这些地方发生了奇特的事情,你对哪件事情最感兴趣,请你说一说。

(5) 请幼儿逐一说六幅小图。

(1) 教师:萝丝散步,先经过了哪些地方,后经过了哪些地方,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是有顺序的?请小朋友看一看幻灯,要仔细的看,等会要给你的小图进行排序。

(2) 幼儿观看幻灯。

(3) 教师:你记住了吗?请你按顺序排一排。

幼儿给小图排序。

(4) 教师与幼儿一起说一说萝丝散步的路线。

教师:萝丝散步的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奇特的事情?请你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教师:那到底书上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呢?

讨论:你们觉得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哪个有趣?为什么?

狐狸只要一扑就可以捉到萝丝,为什么它一直没有捉到?

教师:小朋友讨论的非常激烈,我们将通过下次阅读,再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母鸡》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3、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用事实说话,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师:引导教学法

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一、导入课题

师宣布课题,板书课题,导入一分钟记忆训练。

二、一分钟记忆训练

1、师出示一分钟记忆训练内容母爱是一缕阳光,温暖如春;母爱是一幅画,自然清新;母爱是一首歌,悦耳动听。

2、一分钟后检测三、学习课文

(一)出示自学导航

1、自由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用横线画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相关句子。

4、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用波浪线画出母鸡优秀品质的相关语句。

(二)自学检测

1、检查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小结。

3、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

母鸡教案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看图听故事学动词——自主阅读、大胆讲述——作品欣赏与经验分享。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图画书、农场地图图片、纸偶母鸡。

1.出示“农场地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用纸偶母鸡在地图上演示她散步时经过的地方,并运用语气、体态和手势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提问: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篱笆、蜜蜂房。)

提问:它是怎么来到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动作?(走过、绕过、越过、穿过、钻过。)

师:今天,母鸡萝丝又去散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快去书里找找吧1

3.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发现图画中的乐趣。

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页故事,再让幼儿以小组形式互相讲述、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书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4、师幼共同阅读,加深理解。

师:老师来讲母鸡萝丝散步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狐狸发生的故事,好吗?

讲完后引导幼儿给这个故事起个新名字。

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狐狸?让孩子体会并描述母鸡和狐狸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幼儿表演这个故事。

对于这个活动,我们在不同的平行班进行了多次的教学和调整。

第一次活动之后,教师和孩子都有种很“累”的感觉。首先,教师展开图片学习动词就占了半节课的时间,然后教师又试图把所有的阅读活动的目标都展示出来。整节课幼儿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结果使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没有老师预计的那么浓厚,教学重点不突出。这时我们意识到,不可能只通过一次阅读活动就达到所有的目标,应该在若干个活动中分别体现出来。

针对第一次活动出现的问题,我首先将开始部分做了调整,加入了老师的体态语言和语气节奏的暗示,带动幼儿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结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动词的学习。其次,我将幼儿自主阅读作为活动的重点。

在第二次自主阅读后的讲述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图书的理解是受各自阅读水平所制约的。有的幼儿能联系前后书页的因果关系,明白事情发展的原因;而有的幼儿只能观察单幅画面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故事。而幼儿阅读理解水平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幼儿年龄、性别、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环境等等。所以在第三次活动中我将此环节调整为自主阅读后分小组讲述。这样,幼儿产生理解错误时可寻求同伴的支持,教师也可以轮流参与到幼儿中去,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为了解决集体阅读时幼儿一味跟读的现象,我采取与幼儿分角色讲述的方法,让幼儿讲述出狐狸发生的故事,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充分体验了不同角色心理的变化,也体验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转化。

母鸡教案

1、通过欣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引导幼儿了解母鸡萝丝散步时的场景,感受绘本带来的诙谐乐趣。

2、尝试运用红黄色系来装饰母鸡萝丝散步时走过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黄色为主色的暖色调。

《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ppt、母鸡萝丝图卡、彩色卡纸、记号笔、油画棒、冷暖色系色块、一段轻柔的音乐。

一、阅读绘本,回忆故事情节

1、出示母鸡萝丝图卡,引导幼儿回忆绘本情节。

2、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去农场散步,但是在它散步时却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谁还记得,请你来说说看。

二、再次欣赏绘本,塑造母鸡萝丝散步时的场景

1、母鸡萝丝在农场散步时发生了这么多趣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母鸡萝丝,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2、师幼共同欣赏绘本,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母鸡萝丝散步场景的色彩变化。(每个场景是以红黄色系为主、黄色为主色的暖色调。)

3、谁发现了 请你来说说看。

4、你看到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谁来说说看 (这些颜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暖色调。)

5、教师出示暖色系色块ppt,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暖色调带给人的温暖感觉。

6、暖色调有一个好朋友叫冷色调,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出示冷色系色块ppt。)

7、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来说说看。(寒冷。)

8、出示冷暖色系对比图,引导幼儿通过对比发现母鸡萝丝散步时场景的主色调是暖色系。

9、我们的作画材料中有暖色系的颜色吗 请你把他找出来。(油画棒。)

10、接下来,请你们也来扮演母鸡萝丝,想一想,母鸡萝丝散步时还会去哪些地方 请你将它画在你们的纸上。(教师简单介绍作画要求。)

三、幼儿绘画母鸡萝丝散步的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运用红黄色系来装饰母鸡萝丝散步时走过的场景,并注意画面的饱满。(播放轻音乐。)

2、教师适时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创作。

3、提醒幼儿将不需要的物品放置筐中,保持桌面地面干净、整洁。

四、观赏评析,说说你的母鸡萝丝趣事

1、请幼儿自主地将完成的作品贴于展板上。

2、这张画是谁画的 这么温暖,请你来说说看。说说你的母鸡萝丝去了哪些地方。

母鸡教案

1、练习双脚夹球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

2、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1、教师示范双脚夹着球走斜坡和绕着线圈走的动作。

2、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比赛:幼儿学习母鸡夹着球走过斜坡和绕过线圈行走,回来后就下蛋了(皮球),到下一名幼儿。看哪一组快。

水平一:鼓励幼儿灵活地夹着球迅速行走和绕过障碍物走。水平二:引导幼儿用大腿内侧把球夹紧行走。

线圈12个、皮球4个、木板3块,箩4个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

母鸡教案

现在的小朋友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予它们,但是有些小朋友还是耍小孩子脾气,有时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有时还不爱惜粮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想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懂得现在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1、知道父母的辛苦,教育幼儿爱爸爸妈妈。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学习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并进入角色扮演。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看照片来引趣,让幼儿们来熟悉歌曲学鸡叫的声音和动作,最后说明和引导活动的目标。

一名幼儿扮演公鸡,一名幼儿扮演母鸡,其余幼儿当小鸡,前奏加第一段歌词,公鸡从家里出来,叫醒母鸡,前奏加第二段歌词,母鸡从家里出来,叫小鸡快快来吃东西,前奏加第三段歌词小鸡们从家里出来,围着公鸡和母鸡捉虫吃,第四遍前奏起,公鸡和母鸡带着小鸡回家了。

一、出示照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

1、这里有张照片,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谁的一家?

2、照片上面都有谁啊?

二、幼儿学鸡叫的声音。

师:

1、公鸡怎么叫?(喔喔喔)母鸡怎么叫?(咯咯咯)小鸡怎么叫?(叽叽叽)。

2、小朋友们一起学一学。

三.幼儿学公鸡走,母鸡走,小鸡走的动作。

师:我们都会学它们的叫声,那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呢?

公鸡怎么走?公鸡叉腰,右手伸出手掌,拇指放在下巴下,随叫声上下移动,脚按乐曲节奏一拍走一下。

母鸡怎么样走?双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随着叫声作拍打翅膀动作,脚步同公鸡。

四、幼儿熟悉歌曲,了解歌词。

1、师:老师把它们的叫声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小朋友们听。

2、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大意,并用动作表现出不同的角色。

五、幼儿玩游戏。

师:我们来扮公鸡小鸡和母鸡来做游戏好不好?

六、教育幼儿爱爸爸妈妈。

小百科:公鸡,是一种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声能报晓。

母鸡教案

1、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2、初步尝试沿记号进行撕纸活动。

活动准备:1、教具:“母ji下蛋”课件一份,大的草地ji窝图一张,大的ji蛋操作图2张。

2、ji蛋操作纸若干、草地ji窝图若干、糨糊13盒、抹布7块。

一、以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母ji叫)听,谁来了?

(一母ji出来)猜猜这只母ji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看看它在干什么?(一母ji下蛋,蛋都跑到草地上)。

二、示范撕蛋、贴蛋。

1、第一次示范。

师:看,我找到一个蛋宝宝,它躲在盒子里,我来把它取出来。先把盒子撕捏住盒子,慢慢地撕,小手慢慢地移。沿着这上面的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找到了蛋宝宝,我们应该把它送回哪里?(ji窝)。

师:沾点糨糊,涂在蛋宝宝身上,然后轻轻地送回ji窝。

2、第二次示范。

师:啊,我又找到一个蛋宝宝,我们一起把它取出来。小手伸出来,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一手捏住蛋宝宝,一手盒子,慢慢地撕,沿着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

师:把蛋宝宝送回ji窝。(示贴在ji窝上)这样贴对吗?(蛋宝宝会滚下来的)。

(示贴在空中)这样呢?(掉下来,蛋宝宝会碎的)。

师:应该贴在ji窝里。(示正确的方位)。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沿着圆点进行撕纸。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把撕下来的废纸扔在篮子里。

四、欣赏,评价。

1、师:你喜欢哪幅图上的蛋宝宝?为什么?

2、师介绍一幅撕的光滑,构图到位的画。

母鸡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鸡蛋的外形特征可用椭圆形表现出来。

2、学习给母鸡添画许多圆圆的鸡蛋。

3、能够大胆添画,乐于参加绘画活动。

活动准备:

鸡蛋一个,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观察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老母鸡在干什么?

教师念儿歌《老母鸡》,引导幼儿对母鸡生蛋的关注。

2、观察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

(1)出示鸡蛋,师生共同观察鸡蛋,说说:鸡蛋什么样子的?

(2)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画鸡蛋,其他幼儿观察。

(3)集体评价,了解画鸡蛋的正确方法。

3、幼儿添画:母鸡生蛋。

(1)引导幼儿在母鸡的身体下方和身体周围的空白处添画许多鸡蛋,鼓励幼儿画大。

(2)教师提醒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4、展示幼儿作品,相互评价。

(1)比一比,看谁的'母鸡生的蛋又多、又大。

(2)表扬画面整洁的幼儿。

儿歌:老母鸡老母鸡,真能干,会捉虫,会生蛋。

生下许多大鸡蛋,咯哒,咯哒叫得欢。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文档为doc格式。

母鸡教案

1、通过活动,教育幼儿在外出时要跟好大人,不要随便乱跑。

2、能够在教师帮助下简单讲出图上的部分内容。

3、练习说比较完整的句子。

图片三幅。

1、引起兴趣:教师用ji妈妈的口吻引入主题,出示图片。

2、尝试讲述:利用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1)完整观察图片,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

(2)逐一出示图片,进行提问:

图片一: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黄ji在干什么?

图片二:小黄ji离开妈妈在干什么?正在这时,谁来了?

图片三:谁来救它了?

(3)教师完整讲述示范。

3、幼儿练习:幼儿讲述练习。

4、讨论:我和妈妈出去要怎么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