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2 04:17:35 作者:梦幻泡

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案范文的编写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

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预习作业: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二、预习反馈、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四、反思,拓展升华。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52页。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提出目标。

1.趣味口算(1)进行口算练习。

8+49+67+76+85+10+86+65+815-513-1014-4。

(2)听算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p107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并列式(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8、7、6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1.自主学习,同桌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p107的例4与做一做,并根据图意列式.(要求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再同桌合作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2)同桌展示。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例题展示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a、用数数算出兔子的总只数b、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10+5=15(只)。

c、按左右群分类计数后算出总数。8+7=15(只)。

(2)“做一做”展示。

a、树上有7只小小鸟,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7+3=10(只)。

b、草地上原有9个松果,被小松鼠抱走了3个,还剩多少个?9-3=6(个)。

(3)老师和同学随机质疑:a、为什么用加法计算?b、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二十的第1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意思,并填空列式。

草地上有()只母鸡,有()只公鸡。一共有()只鸡。口+口=口。

(2)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4)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2.鱼缸里有16条鱼,小猫捞走了6条。鱼缸里还有多少条?口o口=口。

3.思考题:小红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5个同学,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又学会了一个新新本领,能很好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它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参考]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中也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2、难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现在书店对小朋友进行书的优惠,每本儿童读物都只卖4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都要买些什么书吧。

师出示书店买书的情境图。

让学生找出问题,独立解决。

2、师出示森林餐厅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老师板书。

问:是不是平均分的事情?是怎样分的?

那么该如何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汇报不同解决办法。

3、出示丛林探险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并说说要解决每个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是不是知道。独立解决。

4、观察花店的图,把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列出来。理解题目的要求。

让小组一起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来代替花进行扎花。最后一起确定解题策略。

5、给班级分组,怎样分比较科学,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32×12=答案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65—66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你自己能解决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说到竖式时板书。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四、巩固练习。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646+354=542—169=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书67—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592+109=615—457=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1.第3题:计算并验算。

2.第4题:(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找规则,填一填。

5.第7题:数学游戏。

6.第8题:谁摘的松果?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精选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辩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第8页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删去人物及话语)。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a   b   c。

d   e   f。

g   h   i。

3.(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语言)说一说,b、d、f、h分别在e 的哪个方向?a、c、g、i分别在e的哪个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a在e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可能有以下几种看法:

1a在e的北面,因为a在“d—e—f”的北面。

2a在e的西面,因为a在“b—e—h”的西面。

3a在e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为a既在“d—e—f”的北面,又在“b—e—h”的西面。

……。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提出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e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教师说明: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板书:西北)。

(4)开展猜一猜活动。

a.谁能猜猜g在e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西南)。

b.谁再猜猜c在e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北)。

c.谁愿猜猜i在e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e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南)。

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的相对性,如a在b的西面,在d的北面。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相对性,如a在e的西北面,e在a的东南面。

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删去人物及话语。

(1)引导学生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根据东面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三、巩固练习。

1.第8页做一做。分组讨论、交流、汇报“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练习二第4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适时教育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可以由教师告诉学生)。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3.练习二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1题。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课前口算。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1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12&&&。

[参考]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字

教科书(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内容。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电脑投影仪。

师生活动。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三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借助11题对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00÷207×920÷584÷6。

2、计算。

(说说运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观察101页2题画面收集数学信息。

2、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汇报)。

四、汇报交流。

对于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鼓励。

五、教师提升。

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

1、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找出问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

六、及时反馈。

解决练习二十三9、11、12题(结合11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七、学生谈收获。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内容。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投影片、课件。

一、故事导入。

二、玩中学。

1、探索有关0的乘法规律。

(1)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看图小刺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用6530(个)每个小动物篮子里的6个苹果都吃光了剩几个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再汇报。

(2)独立计算,提出问题。

0×37×00×26。

引导学社列举出类似的口算题,如:8×0=?19×0=?0×14=?......

(3)总结规律。

学生观察教师板书上的算式,说一说你从中发现的什么?

2、探索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

(1)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计算130×5,列出竖式,想一想各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2)组内交流。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结合13×5=65,使学生明确13个十乘5德65个十,就是650,而且“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130末尾0不用成直接落下来。

(3)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有0的计算方法。

出示题目402×3,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互相比较,找出最正确的再让学生举几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题,思考:看一看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最后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比较,发现上、下两题之间的不同的变化规律。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独立解答,结合具体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用加法,也可能用乘法。如果用乘法可以进一步解释第(1)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

3、完成“练一练”第3、4题。

第三题学生填空后,可以让那个学生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观察和估算的方法都要给予鼓励。

4、下面计算对吗?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5、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谁表现的好?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本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在探索解决递增递减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轻松地学会了用表格列举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运用表格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导入亲切自然。在上课伊始,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素材引入,接着出示了欢欢等4名同学在为小树立警示牌,保护家园的情境图,能吸引学生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级学生理解问题有困难,而这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递增递减的问题。康老师出示题目后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句,分析问题。出示问题后,老师: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什么意思?生:意思就是8岁种了1棵树,9岁那年种了2棵,10岁那一年种了3棵,11岁种了4棵树。教师又问:欢欢种树是从几岁到几岁?具体哪几岁?这两个问题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问题,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空间。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梳理,精心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发思考,再总结,引入表格列举法。既让学生体会了表格列举法的优越性,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4、练习环节的设计,教师也费了很多心思,尤其是练习二的设计。学生很容易混淆“第五天”和“五天”两个概念,教师把这两者在一个问题中同时出现,学生通过对比,印象会深刻。

个人觉得不足之处有:

1、针对低年级学生,练习题有些多。以至于后面没时间进行回顾反思,交流评价。我觉得练习中一个递增问题,一个递减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就能腾出时间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以及方法进行梳理,做到融会贯通。

2、在处理练习题时,教师只是让学生展示了算式。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加数是什么?怎么算的?学生对这种递增、递减求和的问题理解的会更深刻一些。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多媒体课件。

例4情境图。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答案。

32×12=答案。

22×14=答案。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75÷5=198÷9=104÷8=。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连除应用题的解决思路和连乘应用题解决思路。

一样,应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认真阅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三第11~13题。

1.学会用两步计算的除法和减法、除法和乘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学生经历合作交流、分组讨论等学习过程,感受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自信心。

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

能灵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自学书第103到105页第10到16题。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2.描述情境: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用两步计算的除法(乘法加法)解决问题。有时也涉及到减法、乘法。大家要灵活运用。(板书课题)。

1.练习二十三第11题。

(1)自己读懂题目,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订正。(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

(3)你知道还有什么鸟或小动物能捕捉害虫吗?

(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2.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读懂题意,怎样判断“买哪一种便宜?”

(3)交流、订正。

(4)本题通过计算单价,用比较的方法可以确定哪一种便宜。

不需要两步计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练习二十三第13题。

(1)读懂题意,要解决什么问题?独立解答。

(2)所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选择租四人船呢?(合理、合算)。

1.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买哪一种便宜?

(1)读懂题意,甲种香皂买三送一要16元,就是4块要16元。

(2)分析:买哪一种便宜?只要先算出甲种香皂的单价就可以了。

(3)甲种香皂每块的价钱是16÷4=4元,乙种香皂买一块要460元,

因为4元460元,所以买甲种香皂便宜。

2.小红每天早上上学,中午回家,下午上学,晚上回家。两天之内一共走了2880米。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多少米?(考察学生收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1)学生独立读懂题意。

(2)分析:小红一天走几趟?(4趟)。

(3)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先解决一天走多少米?

2880÷2=1440米,再解决一趟走多少米?1440÷4=380米。

(4)小红走一趟的路程就是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80米。

1、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快乐吗?

2、希对实际问题灵活处理,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3、想一想:周围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两步计算就解决的。

《作业本》第52页。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评课稿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在本节课课中,张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创设了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比如例题中的团体队形问题、练习中的晨跑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等,学习材料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而且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筑起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2、多样化的解决策略。

在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让学生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在多种方法的寻找中,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让学生说说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练习即跑步问题、家庭中的垃圾问题、照片问题、春游问题由浅入深,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选择、去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如最后的春游问题,让学生在寻找哪一种方法更省钱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策略。这样教学不仅给学生萌发求异思维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4、注意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讨,最后再小组合作解决。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的能力。特别是最后一个旅游问题,学生一开始没有想到买团体票,他们觉得没有到50人,就不能买团体票,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觉得可以加两个老师,最后又想到可以多买两张票来凑足50个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的思维更开阔了,数学应用能力也更强了。

但是,我在这里也碰到了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矛盾。我在预设中先告诉学生:老师是免票的。但上课时由于紧张,忘记告诉学生,在反馈时,学生想到可以加两个老师,我本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就加两个老师凑足50个人。但我想着自己的预设,就生硬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是免票的,错过了课堂生成精彩的好机会。事后我想了一想,可以在学生说加两个老师,赞同学生的做法后,再次提出如果老师免票的话,怎么办?再让学生思考。这样整节课可能更完善。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跑步、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课中穿插微课,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了学生从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解答。然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不知一种,但为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我采用了用微课来讲解分析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去分析,这样用微课展现出来,也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轻松的观看,并理解。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跑步的练习,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讲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你还想学什么”?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总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学生知道该怎么解决,但让他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却很困难,那么他还不是真正地懂应该怎么做。拿到这一课时,我问了一些教过老教材的教师,她们认为以前教老教材时,用先提中间问题的方法来教,学生普遍掌握得比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课中,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先应用综合法,根据从已知信息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以后,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一来想给后进的学生一个引领,当然最大的目的还是想把学生混乱的思维整理出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只是想尝试一下。

三年级数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例4)教科书p55、56。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列竖式计算。

1、重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使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

创设情境。

情境图、日历。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板书: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二)新课。

1、师:这个活动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2、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

3、汇报,师板书:32÷6。

4、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5、汇报:可以是横式,也可以是竖式。

6、师问: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单位是什么?

7、师:在解决这样的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用什么算式解决。注意结果的单位。

(三)做一做。

1、出示食品饮料柜,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师:现在小丽有20元,全部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几瓶?剩几元?

思考:买同样的东西是不是把钱进行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注意对横式单位的检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个减法、一个有余数除法、没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吗?(小组讨论、汇报)。

(四)练习:练习十三第3题。

2、学生得出解决的办法。30÷7。

3、既然有4个星期,那么一定会有几个星期六和几个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5个星期天,那么剩下的两天就分别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32人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32÷6=5(组)……2(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