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大全(23篇)

时间:2023-12-07 15:28:08 作者:纸韵

小学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能力水平合理设置难度和深度。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对于一位小学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优秀小学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今天上了一节失败的公开课,最起码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不成功的!

一直以来,大家谈起“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一节内容,都说难教,我不怎么认同。可今天的“打击”给我的感觉——难!问题在哪?我不得不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

本节的目标有三:1、让学生明白百分数的意义。

2、让学生会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3、弄清楚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其中目标1和3的教学难度可以相比,而目标2则显得容易一些。

难点一:百分数意义的处理。

预设:学生出示搜集的信息,并简单说明其中百分数的含义,之后从中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课堂实录:

同学们,在昨天搜集百分数的过程中,你们对百分数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

生1:我会读百分数。

生2:我会写百分数。

生3:我知道百分数的意义!

师(出乎意料):是吗?说说看!

生4: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生(大叫):他是看了书上的概念。

师:是吗?那我们就利用自己搜集的信息,说一说其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接下来学生在分析信息中的百分数意义时有些不知所措,局面有些紧张。]。

反思:

其实,当生4在把“百分数的意义”从课本上“复制”到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原有的理解已经全被冲淡。也许原来他们会从分数意义等角度来尝试理解,但当“标准”的概念出示之后,谁还能充当驳斥教材概念的“勇夫”,只好一个个作罢。正因为他们对百分数的意义只来自于生4的一句“粘贴”来的话,而没有真正的进行消化和理解,所以才会“不知所措”。可换个角度想,课堂本身就是生成的、动态的,关键是要教师要有高素质的调控能力,而自己却不能随机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难道不比学生更失败吗?所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自己还需要加倍努力!

难点二: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百分数和分数意义上的区别学生很难区分,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预设:在学生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百分数说一句话。师也用百分数说一句:“一根绳子长80%米。”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后再进行交流,借助判断题明白二者的区别。

课堂实录:

师:老师也用百分数说一句话:“一根绳子长80%米。”

生1:不对!应该说清楚占谁的百分之八十。

生2:我回答,它占一米的百分之八十。

生3:不对!80%是一个分率,不能带单位。

生4:分率加单位不就成数量了吗?

生3:反正我没有见过。

[此时,师重新借助概念让生体会“百分数是一个分率,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判断:分母为100的分数是百分数。()。

此时,学生的意见分歧很严重。生1:对了,比如:150/100可以写成150%。

生2:不对,把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50倍,就是50/100,也就是50%,分母不一定是100。

生3:我不同意,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分母必须是100。

……。

反思:

课堂上,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明就里,只有听的份,学生的辩解在这里显得毫无意义,此处的教学使学生陷入了混沌的状态。但细听参与辩解的几个同学的发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分数不同于百分数的一点就是它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却不能。但学生经验中缺少的也正是这一点,他们也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思考和表态的,虽然把问题拉得“战线”很远,但最起码说明孩子们在思考。可不利的是大多数同学比较迷茫,到底对还是错、意义到底是什么,他们还是没有分清。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本身是换一种方法,却没想到“适得其反”,看来我应该这样设计: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说说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一根绳子长4/5米。

小明的身高是爸爸的2/5。

糖占糖水的10%。

柿槟小学九月份用水量比八月份多20%。

小红比小明矮4/5分米。

这样,直接出示正确的信息,学生理解的难度会降低一些,对于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也会更清楚一些。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而我的设计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经验,使得学生“费尽周折”也不见收获,甚至使他们筋疲力尽,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技术就是运用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用以扩展人的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体系之和。技术是一个技术性过程,它是人们在做、制造和实施的不断演化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技术功效(美国2061计划);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体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象征,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源。从古代的钻木取火技术、近代的蒸汽机技术,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术,从扩充人的体力的技术到如今扩充人的脑力的技术,无不体现出技术的价值和它所承载的人类智慧。综观技术的发展,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它们或多或少都与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是相生相伴。人类最初掌握的比较完善的技术之一可以说是记数技术,从几万年前的刻痕记数(以树干、骨头为物质载体,把数刻在其上记事)、结绳记数(用草绳打结记事)、石子记数、手指记数,到近代用的纸笔记数、现代的计算机计数,这些记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演化已经形成了今天相当完善的记数制与计算技术。这些计算技术也就成为数学技术的主体,而承担其实施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现代计算机就是神奇的0与1的组合体。要是没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的二进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计算机的出现。正是由于数学以它惊人的特性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以独特的身份介入技术的发展并融入其中,而且以它的精确性和内在美体现出它在方方面面的有效性,那么数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关键技术的关键,成为信息技术的支撑点。

数学技术一般指实现数学运算、推理、应用的信息技术,它总是伴随着数学的进步而进步。数学的原理、思想、方法与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数学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高科技。离开了数学技术,信息技术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的ct扫描技术,车辆、飞机的模拟、设计和控制技术,金融证券价值的估算技术,天气和气象的预测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以及生物工程等技术,其核心都是数学技术。数学技术正是依附于计算机来显现它的威力,而计算机正是依靠数学技术得以工作与革新换代。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分为硬技术与软技术,前者指各种信息设备,即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指有关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各种知识、方法与技能,即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前者就是将人类的一切信息都以计算机语言的0或1的二进制来表达,这是人类文明在数学基础上的一次史无先例的科学整合,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科学成就,而最具代表性的计算机的设计者就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后者所指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知识、方法、技能都是与数学技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点。

二、信息技术——数学及数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绘图像、解微积分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而且使得计算机的验证功能、编程功能、联网功能更加强大。由于数字化经济、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模拟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因而数学就同时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身份,这也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实质性内涵。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已经超越了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支撑能揭示本来数学的现象,能给数学以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不仅为数学应用提供了解答,而且赋予人们以灵感和直觉,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计算机的应用对数学家而言犹如望远镜对于天文学家、显微镜对生物学家,给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在计算机面前由于好多知识变成动态化,可以激发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引发人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不断思索与追求,使得数学以与以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快捷化、人文化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计算机的影响,数学正在加速改变着它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也加速改变着人们对数学的理解方法,这是因为几何现象的实验成为可能,从数学上看,迄今为止代数的表现形式在书写表示方面有非常有利的一面,几何不是记号,而仅仅是你头脑中的某个几何对象——图形,表现的是更为抽象和复杂的数学概念,借助计算机就可以传送出比现在更多、更丰富的几何内容,如可以展现一些分形模型、一些动态的复杂曲线等。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为基本的功能,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作出判断,形成公式,构建理论;计算机可用于作数学实验,如火箭发射、核弹爆炸、军事演示、飞机汽车桥梁设计等都是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的;计算机同时还可以进行数学证明,如四色定理在1976年被两位美国数学家用计算机予以证明,我国数学家吴文俊也在计算机上用代数方法证明了欧氏几何已知的一切定理。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计算机技术为数学这种美的展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给人们以丰富的探索与实验空间。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正是有了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认识自然与人类自身的速度与质量,基因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许多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断突破,数学结构与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学科——近代数学技术、运筹优化、工程自控、信息论、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模糊识别等也就应运而生。计算机与数学的结合,使得数学开拓了研究领域,成为数学探索的新平台。

数学家们总是用他们的思想眼光来审视出现于数学研究所有领域中的抽象的目标与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已经使得把这些模糊、主观和只能在头脑中想像的抽象的对象、目标、过程外在化而变得很容易,也就是用精确、客观和其他人可以共享的可视化来表现、演示,从而使思维及过程视觉化。数学对象可以用计算机来表示、展现,从而使人们对数学对象产生新的认识,由静到动、构形、成形,进而进行操作、实验,特别是几何对象——曲线、曲面、多面体,而成为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在计算机环境下,人们更多的是用渐近方法、数值方法去探究数学规律,进行建模和科学计算。如利用计算机可以对进行小数点几十亿位以后的计算,用来检验人类的智慧水平。同样好多在数学领域无法实现的一些设想在计算机环境下正在不断实现,如几千年来人们梦想的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的实现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证。由于计算机的介入使得数学的应用与普及不断深入,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数学价值与功能的不断挖掘促使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三、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台的助推器。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正是由于数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那么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让数学更贴进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在教学《统计》的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校门附近的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作业”、“零花钱”、“吃蔬菜”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

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小学数学活动课《房屋面积的计算》一课就运用信算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组织了材料收集、测量、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小组四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房屋面积的概念、灵活掌握面积公式综合运用、熟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学会房屋的设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我们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相信随着教学时间的深入,我们在这方面会逐渐日趋成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点,并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总结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师:(课件出示一组画面)同学们,看到这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的确很美,更美的还在建设中,最近政府打算投入一笔资金来植树绿化环境,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都纷纷表示希望承担此项工程。如果你是政府的负责人,在选择植树公司时会考虑什么?经过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3棵.

乙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10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你建议政府选择哪家公司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谁愿意来汇报。

象92%、95%、47%这样的数我们叫它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百分数的知识。(板书:百分数。)。

二、教学新授:

师:理解92%、95%、47%在复习题中表示什么意义。

师:由此可以看出:百分数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结果。

现在你知道用百分数来比较有什么好处?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结果化成分母是一百的百分数。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什么叫百分数吗?

(板书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2、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师范写百分号、百分数,强调写百分数时应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请学生任意写一个百分数,你会读你写的百分数吗?指名读。

师: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作“一百分之几”。

4、写一个你最喜欢的百分数,再用你最喜欢的百分数说一句话。

(三)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看来同学们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句话,(课件),对照百分数的意义,你认为下面两个分数是不是百分数?并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组讨论: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小组汇报(课件出示)。

意义不同。

表示方法。

是否带单位。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分数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

师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只表示倍数关系百分率百分比)。

(四)小结百分数的特征: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列百分数.

1%15%50%95%100%0.5%。

7.5%121.7%140%300%。

2.写出下面百分数.

百分之六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点九。

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3、请同学们继续练写百分数,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4、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太湖水”啤酒的酒精度为8%,“长城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1%,“茅台牌”白酒的酒精度为52%。

(师:你认为这三种酒哪种最厉害?说说理由。如果要你选择一种酒去送给你的爸爸,你会选哪一种呢?)。

(2)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师:一次性的筷子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读了这些数据,你会联想到什么?)。

先说说成语的含义,再用百分数表示。

6、你猜我猜大家猜(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百分数)。

(1)你自己作业的优秀率为(),你希望达到()。

(2)你认为海底捞针的可能性为()。

(3)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走进了百分数的世界,打开百分数的大门,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探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3—6题。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百分数特征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条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情境,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为流行的辅助软件之一。

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第二、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法或数值的方法来探索数学,使得“多重表示与表示的互相转换”这一重要的学习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第四、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历代教育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个别化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即可以被用来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来在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国际趋势。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该着眼于解决今天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设计未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全新的教学。

我认为,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优化,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还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一定要适度。我认为对待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内容华而不实。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因此,有时,在能解决好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设计的时间短一些,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好。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而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于丰满,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注意“以人为本”,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运用cai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投影仪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初识电脑课件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大大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克服目前的困难,大胆地参与整合实践。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校的具体条件,选择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整合实践。

参考文献:

[3].袁智强,江玉军.从实验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2).

[4].胡晋宾.谈怎样用《几何画板》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7).

[5].王晓东.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4(3)。

二六年十二月。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课程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专门有一个方面来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其他的几个方面也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中也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认为应不仅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设想中提到要在课程中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速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算法在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使算法成为理解数学发展的重要线索,力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已经融化到数学教育的深层结构,融入数学教育的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内容的最佳工具和学生探究知识、体验数学、感受知识的中介,在可预见的将来,信息技术将使数学教育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数学教育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不仅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工具、是学生学的工具、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与情感发展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和力量。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使得与我们不能分离的数显得更具应用价值。即使对一些烦琐的计算、方程的求解、递归、迭代,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疆界。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寻找数与形的规律,使得观察与验证得以进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正是借助于计算机,才使得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如分形、混浊问题、孤立子等非线性知识进入学生课堂。同时才有可能把原先一些费劲的烦琐计算问题简化下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中设计逻辑框图让计算机去执行、用计算机符号系统表示数学内容、用计算机语言表达数学命题、用程序和算法表示数学过程、“if…,then…”这样的语句可以在数学课程中出现等。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数学知识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对它的一些基本属性进行重新认识,使知识更多的以过程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而从事编写教材的人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更大的思考空间,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呈现方式动态化、可操作化,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试验。使得师生的思维方式得以不断扩展,人们更有信心和力量。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与教学者都将产生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这将是革命性的一场变革。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环境、资源)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平台,就可以满足多样性、个性化、区别化的需求。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索与不断思索才能实现。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代替,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参与式、活动式、主体性教学得到实现,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用录像、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共事学习收获,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

[参考文献]。

[l]张奠宙.数学的今天[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8).。

[3]张定强.当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6).。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技术就是运用知识、工具和技能解决、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用以扩展人的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体系之和。技术是一个技术性过程,它是人们在做、制造和实施的不断演化过程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技术功效(美国2061计划);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一种体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象征,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动力源。从古代的钻木取火技术、近代的蒸汽机技术,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技术,从扩充人的体力的技术到如今扩充人的脑力的技术,无不体现出技术的价值和它所承载的人类智慧。综观技术的发展,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技术,它们或多或少都与数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是相生相伴。人类最初掌握的比较完善的技术之一可以说是记数技术,从几万年前的刻痕记数(以树干、骨头为物质载体,把数刻在其上记事)、结绳记数(用草绳打结记事)、石子记数、手指记数,到近代用的纸笔记数、现代的计算机计数,这些记数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演化已经形成了今天相当完善的记数制与计算技术。这些计算技术也就成为数学技术的主体,而承担其实施的载体就是电子计算机。现代计算机就是神奇的0与1的组合体。要是没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的二进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计算机的出现。正是由于数学以它惊人的特性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以独特的身份介入技术的发展并融入其中,而且以它的精确性和内在美体现出它在方方面面的有效性,那么数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关键技术的关键,成为信息技术的支撑点。

数学技术一般指实现数学运算、推理、应用的信息技术,它总是伴随着数学的进步而进步。数学的原理、思想、方法与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数学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高科技。离开了数学技术,信息技术将成为无源之水,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数学技术是数学与技术以灵巧方式组合而成的二者不可分割的和谐整体。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而走在前面。数学的追求与技术(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都追求简单、清晰、方便、可操作、易于掌握。其实,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的ct扫描技术,车辆、飞机的模拟、设计和控制技术,金融证券价值的估算技术,天气和气象的预测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以及生物工程等技术,其核心都是数学技术。数学技术正是依附于计算机来显现它的威力,而计算机正是依靠数学技术得以工作与革新换代。

[1][2][3]。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辽宁省锦州师范学院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院121000。

sunzhong@szbnu@。

ysq@。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加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强调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19我国启动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其间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一步修改成为各学科课程标准,于2001年7月出版。这也就宣布了原来一直被人们所熟悉的教学大纲一词将变为历史名词,以后将由课程标准来指导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联系目前国内开展的以“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为内涵的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我们感受到“四结合”项目的教改思想在多个方面都能很好地和课程标准相呼应,并且在试验的一些重点课题中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甚至是成功的尝试,从“四结合”的理论基础的建立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四结合”所做的工作和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更加感到在标准指导下深入开展学科“四结合”教改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但在指导试验学校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众多学校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及操作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信息化的发展进度,易使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的误区。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观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地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

关于信息素养的准确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致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而非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一篇相关的文章”,这样就说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提练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同样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查阅资料、浏览网络、收集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个别化教学,进行探索性学习等。因此要全面的理解信息素养并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对学。

[1][2][3]。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一观点,顺应了信息科学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校拥有一个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都有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组成的多媒体系统,先进的硬件建设为实验得以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课题将针对这些现状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实验的目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协同合作与实践创新的学习能力;在充分尊重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兴趣并促成动力支持下的良性循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

4、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学科资源教育网,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经验材料。

三、研究内容。

2、探究教育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将更加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借助网络达到对各科学的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四、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经验的积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有关知识。课题组定期分发教育科研信息摘编。利用请信息技术人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培训和辅导,提高技术水平。

2、继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word等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的教师已经掌握了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我校将继续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专业基本功的.培训,力争普及与提高。

3、创设情境,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评比等。青年教师现场制作课件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拓展教师网上搜集信息、运用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空间,推动青年教师上网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师“网上论坛”评比活动。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进行开放的、动态的交流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以应用为目的,探索整合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我们将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整合方案,夯实整合的基础。

针对整合的跨学科特点,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选定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知识,所以要求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要有一定的水平。我们分工合作:老师确定整合的学科内容,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基本技能与习惯养成。

我们将把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年级三个年级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各课题组成员对本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慎重筛选,确定能够整合的教学内容。内容细化到某一单元的某一特定内容的某一片段。课题组将整合内容系统整理,列出目录,制定整合方案。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内容。

概述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

重难。

点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知识。

形成。

目标。

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情感。

形成。

目标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课前。

准备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习。

障碍资料1、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2、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游森林公园。

购买门票。

租用船只。

选择食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

趣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

(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

听到这个消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

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

师板书:购买门票。

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

儿童票每张10元,

成人票每张20元;

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

儿童票每张8元,

成人票每张16元。

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

大声地读这几个字。

生形容自己的心情。

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

生读门票价格牌。

交流获得的信息。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单价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

渲染气氛,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

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

动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

评选一下最优方案。

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

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

课件显示森林湖。

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

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

生答应去帮忙。

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

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反思: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联系生活实际。

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

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

课后随笔。

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

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

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

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

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

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

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

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

生重复要求。

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

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

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

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

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

课后随笔。

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

评价方案。

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

人们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

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

生提出优点和不足。

生谈感受。

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

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课例《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案

(上课的前一天黄老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并带入课堂)。

师:请同学们拿出在生活中找到的实际应用的百分数,说一说是在哪儿找到的。

生1:我是在报纸上找到的。

“在摩纳哥举行的国展局第132次大会举行了4轮投票,中国上海在第四轮投票中赢得了54票,以88%的得票率胜出,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

(上课的当天是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第三天,2002年12月6日)。

生2:我是在在网上查到的。

“盈科护眼灯新产品比旧产品省电80%。”

生3:我是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的。

“一件上衣的布料,棉的含量是65%,涤纶的含量是35%。”

生4:我是在酒瓶上贴的标签上找到的。

“泸州老窖的酒精度是52%。”

生5:我是在牛奶盒上找到的。

“100%纯牛奶。”

生6:我是在药品的说明书上找到的。

……。

师:听到同学们的回答,你想到了什么?

生: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二)引导探索,揭示百分数的特征。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研究你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哪位同学们愿意把你研究的成果拿出来给大家欣赏?

(赵萌同学展示并汇报如下)。

生:同意。

师:你们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呢?

(师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如下)。

泸州老窖的酒精度52%。

洋河大曲的酒精度38%。

王子啤酒的酒精度3.1%。

生:从这些百分数中很容易比较出泸州老窖中纯酒精的含量比较高的。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只要比较这三个百分数的分子就可以了。

生:我认为百分数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的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

师:这个52%的分母100表示什么,分子52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100表示100毫升。

生:不对!一瓶酒通常是500毫升。分母100表示把泸州老窖酒的总数量看成100份,分子52表示其中的纯酒精占52份,这样更容易理解。

师:我赞成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把不同的三种酒都看成100份,来比较每种酒中纯酒精占多少份,就很容易比较哪种酒比较厉害。同学们注意观察,在生活中,每种酒的标签上都标有表示这种酒的酒精度的百分数。

师: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每位同学在小组内汇报你的研究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生:我认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生:这句话中提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对!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2.小组合作学习,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就比较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有哪些不同。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走到讲台前汇报。

生:我们小组认为,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后面不带单位;

生: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黑板上老师和学生写的两个百分号,哪一个写得最好看。并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生:百分数和分数的读法不同。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师生齐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生:百分数的可以不是最简分数,如52%、38%,分子和分母不用约分,而分数就不一样。

生: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如3.1%,也可能比分母大,如120%,和分数不同。

(三)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同坐的同学相互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18%50%。

89%100%125%。

7.5%0.05%300%。

师: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最大的呢?(300%)。

师:请读出跟一半的意思一样的那一个百分数。(50%)。

师:10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生:比如,我们全班的36位同学都戴上了红领巾,我们班戴红领巾的学生人数就占全班人数的100%。

师:300%呢?

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00%,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

师:在这组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05份、1份、7.5份、125份、300份等)。

2.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2%。

师: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

生:看到这两句话,你想到什么?

师: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3.游戏。(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

生: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70%。

师:这句话能否再精练些?

生:我完成任务的70%。

师:好!谁能猜出他写了几个?

生:他写了7个。因为我们的任务是写10个,写1个就占总数的10%,只有写了7个,才会完成任务的70%。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还差任务的30%没有完成。

师:说的非常棒。我们继续进行游戏。

……。

(五)小结与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明白了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

生:我们还懂得了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

生:老师,写百分号的那道题,能不能说成“我完成任务的70%个”?

师:谁能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生: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带单位。所以不能说成“我完成任务的70%个”。

师: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生: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生活中有没有“十分数”或“千分数”。

生1:我认为生活中的“打折”就是“十分数”的应用。

生2:生活中有“千分数”,我好象见过。

师:既然生活中有“千分数”,千分号又“长”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设计出千分号。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在黑板上。能说出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生:(略)。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创造性。那么,人们通常使用的千分号是怎样的呢?请看:(投影显示)。

上海市的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23‰。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创造,实在是太棒了!同学们在这40分钟的表现,一定会给我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下课!

信息技术促数学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章明。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我区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在实验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形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方式和策略。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课堂更精彩,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何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近年来,我区以“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把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数学教学中,促进数学课堂更精彩,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分层指导,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实验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探求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持环境的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各类学生充分发展、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如下信息技术环境下“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图)。

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分层教学策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和信息技术支持。本模式图只是一个总体的操作思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作弹性的、灵活的改变。

对应“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复习准备,引入新课――新课讲授,问题解决――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拓展运用,问题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价5流程,信息技术分别起着问题情境创设,媒体直观演示,分层练习操练,网络协作探究以及建立电子学档进行过程性评价等支持作用。在问题解决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具体的整合应用可归结如下表:

问题解决流程信息技术(it)具体活动策略。

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收集新的信息各种信息搜寻工具、在线资源、电子书籍、数据库教师指导学生信息查找方法,学生收集信息.

资源整理、分析信息e-mail、bbs、聊天室、

视频点播、留言板等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信息、bbs、聊天室等进行信息交流。

信息整合。

解决问题文字处理工具多媒体课件等把经过整理的信息整合起来,得出解决结果。分层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展示作品(陈述结果)文字处理工具、电子幻灯片等集体交流。

评价、总结自我测试工具、专家系统自评、互评、师评。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我们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探索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

1.教育情境化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学习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地建立新的认识和理解。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是能否创设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二是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与思考;三是情境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或者是合作的学习与探索。

(1)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等心理刺激。“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的实施,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或角色情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创设的情境除了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究其原因,发现它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怎样做?”。

在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实验中,教师利用校园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

(2)愉悦情境的创设。

愉悦情境教育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境缩短儿童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审美愉悦中,能培育创新的土壤,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如:数学网络课《轴对称图形》,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介绍,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飞机、服装、北京天坛建筑……,有与美术和劳动整合的民间剪纸图案……,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在画图软件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用剪刀剪出轴对称图形,用纸折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同伴协作的快乐,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美”。

(3)模拟情境的创设。

模拟情境教育指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教学中,学生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情感渗透到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

如在《最佳旅游方案》一课中,通过模拟组建旅行社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水平分别扮演经理、导游、线路策划员等角色。学生在这虚拟的角色情境中,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角色情境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2、学习个性化策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学习个性化策略。在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个别化学习环境,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个别化和交互性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在教师规定范围内),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个性化。如: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学习方案a的小步子、直观性呈现方式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再通过a级分层练习,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成为合格学生;学习方案b“扶中带放”,中等层次学生通过电脑引导学会尝试、讨论、发现、总结,达到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学习方案c,以探究性问题为主线,让学优生通过人机交流或同质学生间交流,主动探索,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反思能力,总结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计算机可自由选择学习方案,分层练习,避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相互干扰。个别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在《约数和倍数》、《圆的周长》等实验课中充分反映了这一特色。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如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自制能力差的学生采取必要的约束,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办法,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网络协作化策略。

信息时代,社会上人的交往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网络还使信息资源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集约化共享,使人们便捷获取。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将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的类型分为三类,即本地资源(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校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远程资源(教师课前运用“pagetopage”的方法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找到需要的资料);广泛资源(指学生自己运用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自由猎取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特点。

在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老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查询、分析和利用,通过e-mail、bbs、聊天室等,实现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协作和创造能力,改善课堂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4、多向互动式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的图文交互操作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人机交互的功能可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积极调动起来,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掌握、理解和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了知识视野,升华了学习目标;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按学生为中心、学生需求、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变教师单向传授为多向交流;从无个性化的学习行为转变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多向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1)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2)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通过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3)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4)教师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评价方式适时,评价内容典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效果快捷,学生达成共识,共享成果。

如《最佳旅游方案》、《轴对称图形》等实验课,老师利用互联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全体学生共同观察、分析问题情境,在老师的调控与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查询、分析和利用,通过e-mail、bbs、聊天室等,实现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好地体现了多向互动的效果。

多向互动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方法、获得体验,增长智慧和提高能力;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利用网络互动,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分组考试等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只能发展》主编:祝智庭、钟志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计算机的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体系,强调证明、逻辑、抽象等一系列的演绎推理方式,而随着计算机提供的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数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其表现形式体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图像或动态的演示,进行更多的观察、探索和模拟,可以产生直觉,进而做出猜测,再通过检验假设,证明自己的猜想。由此可见,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教师走进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数学教学的潜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需考虑数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殊要求。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在数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存在深藏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软件平台上把计算机的数学技术、按钮技术、窗口菜单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要求结合并用于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可以转化为矩形的面积来求。在观察画面以后,让学生讨论并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化陌生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测结论;在这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矩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与极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学生都为自己的类比成功喜不自禁。这说明,如何利用生动的画面,适时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类比,去探求,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关键。

[1][2][3]。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笔者现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探索和实践。

一、借助媒体,创新潜能。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感官功能来激活课堂气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好奇爱动的小学生,面对如此生动的信息形式,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理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在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这一概念时(图1:“认识周长”ppt),为了让学生明白周长的含义,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图形,然后让一只小蚂蚁沿着边线爬行一周,爬行过的路线颜色变成红色,老师讲解蚂蚁所爬过的路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一看就会明白周长的含义。其实,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学习知识的源泉与动力。多媒体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联想思维,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热爱数学。在新课导入、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渡、巩固练习、发展外延处都可以巧妙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将声、形、情、境熔于一炉,来创设、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一年级教学加减法时,先用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教师让同学们数一数画面中一共有多少只羊,接着让小朋友们思考几只羊会被灰太狼捉去,由于多种媒体的参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类似于动画片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回答,先来了3只羊,后来又来了2只,一共有5只,即3+2=5。有的同学回答,有4只被灰太狼捉去,还剩下1只,即5―4=1。这样以多媒体情境导入,能把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更加宽广的数学世界。

三、感知过程,引导探索。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模拟自然、社会的规律和现象进行教学,特别适用于常规教学方法难于实现或控制的微观过程、环境复杂的动态过程、抽象概念或过程的视觉化等。尤其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优点就更加突出。数学概念的特点是抽象而严谨,然而囿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局限,仅凭口授和白纸黑字的练习,教师很难将抽象的概念讲清楚,有了多媒体,就可以用动态的演示,将每一过程直观地表现得一清二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又如在教小学数学“角”的认识这一概念时(图2:角的认识ppt),在屏幕上显示一点,让学生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化成一个“角”,此时要让学生明白角的标注方法,尤其要教学生直角如何标注;旋转角度的不同,所形成不同的类型的角:锐角、钝角、直角;为了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让两个一样大的角,但线不一样长,让两个角重叠,观察比较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与角相关的知识点,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真正地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机械地记住“属于别人的东西”,也就更谈不上理解、创新和发展了,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其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游戏娱乐,引发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游戏的形式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它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如在教学“24时表示法”时,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小游戏――《帮助小动物下火车》,游戏中让小狗、小熊、小猫等动物,每个动物有一张火车票,它们分别在不到的时间到达不同的地方。票的时间都是用24时表示法计时,当屏幕中大钟出现一个时刻时,请小朋友们提醒相应的小动物下车。又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可设计到超市买东西的游戏,让每位同学领不同币值的人民币,买同一样商品,问有多少种不同的付款方式?以及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可以买到多少东西和买完商品后该找回多少钱?通过虚拟的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总之,在游戏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满足学生“好动”生理的需求,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地让游戏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电子期刊创刊。

[3]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我们一线教学人员关注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问题。

教育领域中,随着人类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技术有了根本性的革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变革使它成为课堂整合的一个切入口,而课堂整合为了实现它的时代目标也选择了信息技术为依托。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整合。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呼应。我认为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要充分理解到它们的本质。因为它们之间都具有:(1)独立性: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原本是互为独立的不同课程;(2)相容性:信息技术是可以与其它学科互相结合起来的;(3)工具性: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是可以为其它学科教学服务的;(4)条件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即: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5)目的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科教学取得比以往运用任何手段和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效果。由此,所谓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络、校园网和internet等,将其与课堂整合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学习,而且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有机整合,具有多种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性,这些特性的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耗低效,缺乏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然而,目前相当多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误区,“以媒代书,以机代师”的现象凸现。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成为一大难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把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两者有效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看作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有效、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努力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都发生变革,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和叠加,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成为一体、一体化等。强调在使用信息技术前,要加强针对性,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数学学科教学的需求,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使用其它方法无法做到或做不好的地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任务,更好地提高数学教与学的效果。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成为了大家共同研究在课题,那么到底整合后有哪些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我觉得只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技术促数学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本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如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理解、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目的。是我们全体小学教师一个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

一、探究的主要方面方面。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成效,形成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四)解决学生思维障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有的数学知识又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一对鲜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想。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互相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减少学生观察的困难;同时还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学生想象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利用教学软件把这一规律设计成电脑动画,就可以把变化的过程十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一规律,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模拟两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学生倍感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把运动的结果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图示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五)加强个性化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学习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距,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这样,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要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采用基于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操作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按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二、具体实践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前两天我亲手为我的儿子缝制了一个小椅垫和一个小枕套,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这两件作品呢?”在学生们的一致响应下,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们展示出了两件作品的图案。学生们口中发出了“哇”、“哦塞”的惊叹声。此时的学生已被屏幕上的画面吸引住了,兴趣盎然。紧接着有学生说:“如果给它们缝上花边就更美啦!”同学们都积极响应。“在哪儿缝花边?”“买多长的花边?”“怎样计算?”可见,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为了解决问题,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学生们都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老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发挥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上网,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经历购物的全过程,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货比三家,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注重应用。

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之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并能按指定的顺序及时调出检测题,选择相应的答案,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例如,《长、正方形的周长》一课,在计算机中设计了a、b、c三层练习题。a层:基本题。让学生利用长、正方形周长知识进行选择和判断,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b层:变式练习。利用长、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c层:思维训练题。这一练习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在每一层练习中,计算机中都设有提示和帮助两个按钮,点击提示按钮,计算机将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每一层练习题,点击帮助按钮,计算机将会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在分层练习中,教师不给学生化定界线,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练习题上机操作。学生每做完一层练习题,计算机都会给出相应的成绩。当学生做完一层练习题之后,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自由选择其他层次的练习题。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信息技术促数学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也是一门难教好的课程,它所以困难在于:(1)数学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自然科学常发生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情形,但数学不会如此。数学学习是数学发展史的缩影,是一个累进过程。这章与前章,这科与另一科,密切联系,前面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2)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于理解数学。(3)数学是人类活动、创造性的产物,数学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是数学方式的思维。认识是个人独特的构造结果,人的思维活动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习惯、教学特点,即教无定法,但教有定规,这个“规”,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要符合数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已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只有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自己去“发现”结果。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设计优化的教学环境,是每个教师天天要遇到的难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

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法或数值的方法来探索数学,使得“多重表示与表示的互相转换”这一重要的学习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学生思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教学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文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入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作了初步探讨,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作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前言: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它的迅猛发展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形势已刻不容缓,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信息技术数学学科的家学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应该整合什么?怎样整合?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课本半步。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老师改变了传统观念,给教学内容赋予了新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活起来。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所谓“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

1.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便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整合。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owerpoin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了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等传统媒体,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一个情境:佳明有3个数码宝贝,请你帮他排一排,有几种排法。如果老师在讲解演示时采用实物将几种方法同时展示出来,最少要18个数码宝贝,而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则可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形式达不到的效果。当然,随着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作为探索研究工具。

2.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可以把在机上做的作业上交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到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这些都使课堂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作品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体现课堂管理的开放性。

3.网络具有民主、平等的特点。网络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校园网的建成,学生在教室里不仅能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工具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常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再好一点就是增加剪刀、胶水和纸。这时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造成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我们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培养以上能力的认知工具和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互动平台。如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几何画板”“画图”等等。

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环境下,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制课件。

(三)注意教学中的对比与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最终为教学的改进、完善与下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及时地作出评价是提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还应针对教师自己。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体现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大小,让学生单独完成或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行记录,记录的情况可以包括:哪些学生完成较快、哪些学生采用方法较好、哪些学生具有独创性等等。这些原始记录除了能及时地反馈和激励学生外,在帮助我们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评价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每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每节课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教师也会因教学效果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及时地将这些感受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汲取经验,扬长避短。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粗造滥制,牵强附会。只有钻研教材,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传统的教学缺少什么(或者说要补充什么),设身处地地从教学实际出发,表现手法和形式上也要严谨周密,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必须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次要的内容上运用信息媒体,那只能是费时费力。

3.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丢了课堂板书。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的直观,且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4.实效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属于“画蛇添足”,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一节课,讲台上摆满各种教具,收录机、投影机、电视机等都用上了,教师讲课热闹得很,就像变法戏、玩耍杂,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最后成为教改的点缀和累赘。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过多过滥就变成了玩耍杂,费时费力,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尤其是小学生,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2.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3.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4.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5.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6.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课程整合的实施。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只有培养学生能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才能够享有信息时代和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顺利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云南科技术出版社版。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论文。

4.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础[]35号。

6.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0(2。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是正处于爱动、爱闹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非常无趣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能与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把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进行整合,把涉及的分数加减问题运用多媒体的`课件进行生动的展示,利用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增多和减少来进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1/2-1/4=?”问题,老师可以利用一个苹果切去半个苹果,用刀切去1/4个给一个小朋友,问这个小朋友还有多少苹果?这样的视频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把单调的等式生动的表达出来,又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

二、把多媒体与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整合。

课堂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过程。如果授课过程过于无聊,学生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授课。而把教师的授课过程与多媒体进行整合,运用多媒体中声音、图片、视频等技术进行授课,一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如,教师在对应用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把一道应用题用视频的方式把题目的意思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讲解“小明与小丽相距50米,小明每分钟走6米,小丽每分钟走5米,问多长时间二人相遇?”这样的问题时,把授课的过程变成多媒体的展示过程,先让学生进行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解答,一定可以提升教学效率。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合理整合对小学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一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推广。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州东中心校烈军属子弟小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候,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更直观地体现出来,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具备的教学效果,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沉闷的气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单纯的文字转化成动画、图片和声音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工作变得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弥补了教师生硬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有效果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于知识和事物的理解需要形象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正可以解决这个教学工作的难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单纯的文字转化成动画、图片和声音等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获取知识,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同时也将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方式更加清晰明了,这样就将知识难点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统计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相同事物进行统计,这样不但可以将生硬的知识形象化,同样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在每节教学工作中,教师都会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难点和重点直观地表现出来,只是靠教师单纯、生硬地讲解,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会将文字生动化地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动态的演示,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的画面,这样对于突出教学难点并突破教学难点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向学生讲解轴对称图像的时候,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比较形象的图片,在这些图片中既有轴对称的也有轴不对称的,图片的选择比较广,可以选择植物、人物、动物、建筑物等,最好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这样不但可以将学生的模糊意识清晰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问题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对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课堂演示,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要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环节下,要求教师要设置一些具有可以讨论性的题目,同时也要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研究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小学数学的课本中有很多的数学概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对于概念的记忆比较困难,而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记忆,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提高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于推进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非常好的。

综上所述,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课堂的主体由教师交还给学生,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编辑:杨迪)。

信息技术促数学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作为一个丰富的、与时俱进的学习创造的工具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其它学科教育的学习和探索的工具与环境逐渐得到认同。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犹如架在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一座桥梁。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

1、最小的质数和最小合数积的倒数是。

由于部分教学内容枯燥及学生年龄和认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

比如,在教学《多位数的写法》一节时,设计以下几个画面:画面一:南江县地图、南江城镇新貌,然后标示出南江县总面积及全县人均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等数据,让学生写数,并说出写数方法;画面二:录像介绍南江县农业发展情况,接着显示出全县耕地面积、全县农业收入等数据,再让学生尝试写数,教学新知;画面三:展示南江特产之一--核桃的栽种、收获画面,再显示出全县种植面积、总产值等数据,学生练习。伴随着乡村音乐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把写数与介绍家乡密切联系,由于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数学领域,达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高度统一,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分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要么太“陡”,要么太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整合和优化各种媒体,有效地分化教学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一年级教材“学看钟表”这一节中,学生认识“快到几点”与“刚过几点”是本节的难点。为此,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针、分针从7:00开始运动,到7:55停下,并同时闪烁两次,突出时间,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从7:55至8:00之间每一分钟都可任意停顿,便于学生感知这一运动过程。同时,让时针和分针从12:00至12:05每分钟都能停下,到12:05时,时针、分针都停下,闪烁两次,突出此时刻。通过以上演示,就如电影中的慢镜头,非常清晰地反映了时针、分针的变化规律,强化了“快到”和“刚到”这两个时间状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主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比如,在进行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能力,以网站的形式设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同时通过网络进行问题的讨论、答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学习。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4、有利于培养学生潜教育,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与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最终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1、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效用。

多媒体技术应有一定的目标性、科学性、艺术性,应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责任目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如果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化,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2、掌握好应用多媒体手段的时机。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中了语言(包括语言、文字、图像)与非语言(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受到的姿态、外貌、语言语调、气味等)的感知材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感知特点。可运用于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和学习方法的时刻,还适用于学生个别学习的场合。在使用时,我们要做到当用则用,有用则用,真正让辅助教学手段适时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正确处理形象化与抽象性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能够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但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形象化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抽象思维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数学的再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既训练使用右脑,又注重开发左脑,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处地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4、正确处理程序化与创造性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课件所控制的教学过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往往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显得拘谨、不灵活。而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如果教师被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所缚,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在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我们的教学课件,让多媒体课件的严密程序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机结合,形成人机的优势合力,在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独特作用。

【参考书目】。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第2期《人民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