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安昌古镇(通用15篇)

时间:2023-12-04 23:29:13 作者:XY字客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深度的思考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这需要作者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美丽的安昌古镇作文

新年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安昌古镇体去感受浓浓年味。

到了古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安昌古镇的人气这么高呀!我们汇入了这人的海洋,走在沿河的走廊里感受它的魅力。

每一个小店铺的屋檐下都挂满了腊味,有腊肠、腊肉、酱鸭……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炉灶里煮着热气腾腾的腊味散发着诱人的味道,让我垂涎欲滴。

我让爸爸给我买了一根大大的腊肠,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又带点辣味,好吃极了!这里的腊味果真是名不虚传呀!

安昌古镇导游词

安昌是古城绍兴中带有地方特色的小镇。我相信很多人都去过那,每年腊月前后年味非常浓郁,偶有晾晒的腊肠增添气氛,特别是廊下向阳处挂着酱鸡酱鸭像极了训练有素而随时准备起飞的鸽子。

雨中的安昌,蒙蒙胧胧的,所有的房子、河流,都很模糊,还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像仙境一样,使古镇更加充满了神奇色彩。晴天的安昌,太阳照亮了她的每一个角落。特别在夕阳里,古镇变成了一座“金子做的城”啦!

一条时而窄时而宽的河流贯穿古镇东西,每天都有无数条乌蓬船在河面上划过,与古镇相映成趣。腊月期间,临河的廊檐下挂满了腊肠,别有一番趣味;而腊肠散发出一股酱香味,还蛮好闻呢。人们望着这些腊肠,口水都快引出来了。河旁走廊用古老的石板铺就,岸上边的房屋是一些店铺,运气好时还能看到师傅在廊下纯手工制作扯白糖,那股甜味着实诱人。可我最喜欢卖麦芽糖的铺子,麦芽糖有金色、粉色、白色……还很甜,令多数小孩喜欢吃。古镇的房子很漂亮,上面的屋顶是黑色的砖瓦,偶尔还会停一两只白鸽,墙壁是纯白色的,没有一点污渍。房前走廊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我第一次来古镇东望望西望望,觉得什么都好看,还品尝了棉花糖呢。

古镇真美。其实绍兴古城哪里都美,我喜欢这里――绍兴,我的第二故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绍兴安昌古镇导游词

那天一早,刚吃好早饭,女儿就打来电话问,“今天有没有兴趣去绍兴安昌古镇一游?”

安昌古镇?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再说今天是月底,又是星期六,我还要将下个月全公司的考勤卡填写完毕,而且窗外的天色也是阴沉沉的,梅雨时节,说不定又是阴雨连绵。我有点犹豫地问:“去绍兴。一天能回来吗?”“很快的,开车走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吃了中饭就能回来。”女儿看来热情很高,不可以扫她的兴吧,我自己做主给自己“调休”一天,考勤卡明天再填。“好吧。”我就爽快地答应了。“赶快起床!”电话那头传来她的命令,那是她在叫我的外孙快快起床。

很快,她的小mini就停在了我们公司的门口,带上相机,轻装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由柯桥出口,根据指路牌的指引,没多少时间就到了古镇牌楼下。

一路上时阴时雨,到了目的地雨就停了,真是天公作美,太阳居然还时不时地露出淡淡的笑脸。

古色古香的水乡古镇,不像其他一些所谓很有名气的地方,她没有过度开发,见不到游人如织,也没有大幅的广告,只见一条小河穿镇而过,古朴的店铺、民居沿河而建,陈旧而厚重。镇口广场边就是售票处,详细地标明了所有的景点和票价。女儿说:“我们先坐船游览,然后从最里面出发,沿着水街一路往回走,参观各个景点。”

于是一行三人就上了一只乌篷船,付了四十元船费就出发了。

游船是典型的绍兴乌篷船,两头尖尖呈橄榄形,三爿乌篷可开可合,既可遮阳蔽阴,还能挡风避雨,前后帆坛以及中舱放着的小凳都可以坐人,精致的小茶桌,上面可以让游客放一些休闲食品或茶水,后艄是船工的座位,他背靠着一块窄窄的木板靠背,腋下夹着舵把,双脚划桨。船头的乌蓬顶上还结着一个大红的彩球,古朴中透着喜气。

船工大爷是一位很健谈的老人,一路划行,一路介绍。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古镇的事情。

安昌古镇说起来在很早以前就有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家”就在此地,他的夫人涂山氏在大禹治水的中,一直就住在安昌古镇。

我们在这条小河中缓缓行进了一点七五公里,河水虽然不能说是清澈见底,比起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前的那条小河干净了许多许多,一阵阵清风吹拂,微波荡漾,街市和垂柳的倒影在河面上不停地摇曳起舞,一座座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栏,各式各样,千姿百态,古朴典雅。向前瞧桥下有桥,朝后看桥上建楼,抬眼望桥沿攀藤,低头见船在“月”中,真不愧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船儿缓缓前行,老船工娓娓道来,指点着两岸的一处处景点以便我们回程时进去参观,岸边不时有路人和老人家热情地打招呼,河道上对面来船的船工也是笑脸相迎。船到终点,大爷连忙戴好乌毡帽,手捧紫砂壶,熟练地摆出了一个pose让我们为他拍照。他说他不但给游客拍照,还给中央台、浙江台的记者拍过照呢。(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此言不假,很多网友的博文里,果然都有他这样的照片)临别,老人家让我猜猜他的年龄,我从六十、七十、一直猜到七十五,他都摇摇头,最后还是他告诉我,今年他七十又九了,说完一脸的自傲。他说:“为人一定要知足,知足然后就开心,开心身体就硬朗。”

是啊,我的信条也是“知足者乐,常乐者寿。”

再见,大爷,祝你笑口常开,健康长寿。

离船上岸,我们继续自己的旅程,开始游览古镇的各个景点。

第一个景点是“师爷馆”,绍兴师爷全国闻名,此馆自誉全国唯一。听起来似乎名气很大,其实门面很小。我们三人进去买票,被告知可以买整个古镇全部景点的联票。我,七十岁以上免票,他们二人每票五十元,女儿付了一百元,拿了票,准备进去参观,售票员叫住了她,说还有二十五元可找,原来她将外孙当成了儿童,想想也对,外孙虽然身高一米五十以上,但毕竟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与其他地方斤斤计较不同,这儿的人显得特别大方。

“师爷馆”展示的是清末山阴孙云章师爷所遗幕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绍兴师爷揭幕佐治的真实情况。前后几进房子简单朴实,但又不失浓厚的书卷之气;“石雕馆”则显得单薄多了,大约只是本镇上收集的一些石雕工件:石窗、石凳、石臼、石磨和石狮子之类的,和我们宁波的“南宋石刻公园”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一个小镇能收集、保存这些民间遗存,也实属不易。

我们遗漏了“民俗风情馆”,直接去了“百年中行”,这儿好像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单间条石门框的油漆门面给人以厚重的感觉,里边除了接待室、账房以及后院的生活用房外,还特别设有金库,账房内的挂式时鸣钟、台式电风扇,让人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后院几间楼房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我外孙坐上了帐台体会了一番当账房先生的美好感觉。

前面就是全国闻名的“仁昌酱园”了。说他全国闻名是因为去年风行一时的央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对他和安昌的腊肠做过专门介绍。酱园就在河边,一进大门就是它的展示厅,往侧门进去,我们看到了很多酱缸,一排一排,好多好大的七石缸,上面都盖着白色的尖顶的盖子,远远望去蔚为壮观,这就是纯天然太阳晒出来的酱制品吧!

快到景区出口,我们进了这个小镇的城隍庙,因为只是一个小镇,所以“城隍庙”规模不大,大殿前有一个古戏台,据说大家称之为“万年台”,戏台正上方挂有“古今鉴”的扁额,两边是“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的对联。记得这两句是鲁迅先生非常欣赏的早年间中国戏园子里的对联。另外,我觉得庙堂中有一对盘龙柱的确很有特色:

连接各个景点的是那条长长的沿河古街。其实,长街比这一个个景点更能反映安昌古镇的风貌。

据资料记载:安昌镇,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沿河而居,直至北宋时期才渐成规模,后因战乱,多次焚毁,至今仍保留着的建筑大部份为明清时期所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精彩纷呈:古色古香的店铺、凝重古朴的台门,别具地方特点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等等。因而古镇就成了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

从乌篷船上或站在河边一眼望去,河沿的翻杆蜿蜒连绵,林林总总的商铺、摊贩和作坊鳞次栉比,廊檐下挂着的腊肠随处可见。没有翻杆的地方放着店主或居民的桌椅板凳,人们在这儿喝茶聊天,打扇乘凉,吆喝买卖……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悠闲舒适。

街市以店铺为主,也有几处很有特色的老作坊,还有规模不大的小商品市场。市上卖的基本上全是安昌本地土产:霉干菜、腊肠、麦芽糖、裙带面、乌毡帽、黄表纸,还有各色小镇生活用品,就是很难见到有人在推销旅游纪念品。

我们选择在“乌毡帽酒店”用午餐。

酒店就在河边,翻杆里边放着一溜木板制作的方桌,每张桌子四周是简易的木制长凳,就像我们家中过去的桌子、长凳,在此落座,不由我产生了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一位三、四十岁的大嫂,热情地招呼了我们,在她们的店堂内,两张大方桌子上放满了菜肴的样品:大白鹅、白斩鸡,清蒸腊肠、盐水河虾、红烧河鲫鱼、清炒螺蛳、青菜蘑菇、臭豆腐、苋菜等等,旁边还有一只颇具绍兴特色的大酒甏。

女儿根据我们三人的喜好,点了几个菜,再三向大嫂强调,份量不要太多,以免造成浪费,我们点的菜有:腊肠、大白鹅、清炒螺蛳、盐水河虾、臭豆腐和苋菜。我女儿还给我舀来了一壶绍兴老酒。外孙喜欢吃腊肠和大白鹅,我喜欢老酒咪咪,螺蛳啄啄,女儿就爱吃素净的。不过这清蒸臭豆腐和臭咸菜炒的碧绿生脆的苋菜真的是“臭味十足”,将外孙熏得捏着鼻子连说难受。我倒是好像又吃到了当年母亲煮的'“下饭”。我们各取所需,基本上是做到了“光盘”。

用完午餐,继续我们的旅程。

一家“箍桶作坊”吸引了我的眼球。箍桶师傅是我们乡下人的叫法,城里人称他们“圆木师傅”,因为他们做的全是圆形的木器,当然乡下人也有道理,因为所有圆形的木器都得有“箍”,这“箍”材质多样,有竹子、铁丝,还有铜质的。如果没有“箍”,桶不就散板啦!所以叫“箍桶师傅”还是名符其实的。

你看,这位师傅,当我们饶有兴趣地站在他的作坊门口指手画脚说个不停时,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在干着自己的活,他的身边放着用来打洞的拉钻子;这正在操作的圆刨子不但可以将木板刨平,还能把整个木桶刨平,还有斧子、大刨子、小刨子、粗刨、弓刨、平刨等多种工具。过去这些师傅不但在作坊里箍桶,而且还经常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为乡亲们修桶、打箍(我们宁波乡下叫“打串”);可惜现在由于塑料制品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如今他们制作的提桶、蒸笼、水桶、浴盆、锅盖等等基本上都无人问津,只有那些怀旧的人们才在婚丧祭祀时还会来买一些子孙桶、祭盘之类的木器,人们日常用的圆形容器大多都是塑料制品,也就不必修补、箍桶啦。

其实木头做的东西虽然笨重,但是耐用,并且环保,据说还有保健作用,不是吗?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木制洗脚桶就很行销!而且价格不菲。

这位师傅作坊里摆设的除了极少数的生活实用品外,大多数全是“袖珍型”的,就像那只“子孙桶”,只有成人手掌那么大,看来是给有兴趣的“遗老、遗少”们买回去留作纪念或是做女儿陪嫁的。我想师傅是即使不用吆喝,也有游客自己想买的缘故吧,这儿陈列的样品真的不少哦。

为了打破沉默,我打趣问师傅:“师傅,你女儿是不是九斤姑娘?”,他抬起头笑了一笑,没有回答。爱好越剧的人都知道聪明伶俐的九斤姑娘,她的父亲就是诙谐幽默的“张箍桶”。

告别“箍桶”师傅,我们沿着街市又见到了几家理发店。

这儿的理发店就像我们过去乡下的“剃头店”。不像城里有些所谓的“美容美发a”,门窗半遮半掩,几个“美女”在那儿搔首弄姿,里边全是“现代化武器”,吓得我们乡下人望而却步,这里是大门正开,一排大镜子挂在墙上,一溜木制长柜上放着理发工具,几把转椅上坐着正在理发的顾客,理发师一边忙忙碌碌剪剪、轧轧,一边和顾客说东道西,另一边墙根的长凳上坐着等待理发的人们,他们正捧着茶杯喝茶,有的在看报、有的在看电视,店堂里热热闹闹,一片和谐。

听说这儿的“扯白糖”很有名,我们一路寻访,终于见到了现做现卖的糖摊,一位身板壮实的大嫂正在那儿大显身手,可是她做的不是扯白糖,这种糖就是过去在我们乡下叫“生姜糖・糖饼”中的糖饼,其实就是饴糖(麦芽糖)。很多兑糖担与小孩子换废品用的就是这种糖。

这儿最有名的扯白糖,可能是我机遇不好,没有找到,有点可惜。

这儿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也找不到什么名胜古迹,但是古镇那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的人文风情却令我们久久难以忘怀。我们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古镇那条幽幽小巷,宁静中透着无限的雅韵。

安昌古镇游记作文

今天,我们东胜龙山小队去了安昌古镇玩。

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古代。你瞧,那石板铺成的小路,用石板铺成的大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让游人穿上古代的服饰,那我们肯定分不出是现代还是古代了。怪不得叫“古镇”呢!

来到一条街上,我们边走边瞧,看见一只只乌篷船在水里游。我们7个便吵着要乘船,张婷爸爸说:“逛完了再乘。”于是我们就先去逛街了。

“龙山七贤”正在寻找古镇的特产。“扯白糖,刚出炉的扯白糖!”正当我们东找西找的时候,后背传来一个老婆婆的叫卖声。我们不约而同地过头去,问:“扯白糖多少钱一包?”“小的5元3包,大的5元1包。”坐在旁边做扯白糖的老爷爷说。看着那一包包可爱的、椭圆的扯白糖,我们忍不住了,纷纷涌上前去抢样子好看,貌似好吃的扯白糖。再走到桥上,每人手里都拿了四五包扯白糖。“嗯,真甜,真好吃!”“嚼劲!”“硬啊!”……在桥上,我们纷纷评论着自己买的扯白糖。

第一个特产找到了。古镇还有第二个特产,就是腊肠。在河边挂满了腊肠,闻起来香喷喷的。如果这腊肠是我的话,我恨不得马上就把它吃了,可惜它不是我的。

之后,我们又去了“中国银行旧址”、“钱庄”、“风情馆”、“绍兴师爷博物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绍兴师爷博物馆。安昌有9位师爷,9位师爷从小就都很聪明。我想:我们以后也要向他们一样聪明。

最后,我们在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家了。唉,乌篷船还是没坐成。

安昌古镇游记作文

年初六早晨,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绍兴安昌古镇寻找过年的气氛。

这是一座沿着小河而建的小镇,河的两岸是古色古香的民宅,一个个随着柔风飘动的红灯笼,织成了一条红丝带,在寒风中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仿佛在等着我们编织“中国结”呢。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倒着的“福”,象征着五福临门、福到我家!

街上尽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居民们亲手做出来的泥人、面人、糖画……一个个活灵活现,颇像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呢!这些小商品可不容小觑,这可是我们中国民间艺术家一点一点地捏出来的,可不是机器做的哦!

最有趣的要数画糖画了。我观察了很久,了解了糖画制作的过程。首先,舀一勺熔化的麦芽糖,然后小心翼翼地一条一条画出凤尾,再画身子,最后就是头了,加上竹棒后,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就画好了。还有糖龙,看它那健壮的身子和威武的龙头,一看就是条英勇的龙在空中飞舞。“龙飞凤舞”预意着新年里安昌古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繁荣昌盛!

浓浓的年味包围着整个古镇,欢迎大家到安昌来过年哦!

游安昌古镇作文

安昌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的古镇,古镇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沿河而建,街边就是清澈的小河,不时有凉凉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古镇的小吃也是远近闻名,腊肠、扯白糖、龙须糖……我是扯白糖的铁杆粉丝,到了那里就吵着要吃。

这一次我不仅买了扯白糖还看到了制作的全过程。刚走上小吃街,就听到拥有天生小喇叭声的大姐在叫卖:“现做扯白糖了!”人群渐渐围成一个圈,我也迫不及待的跑进去观看。大姐把一勺黄色的糖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大火煮,当水沸腾之时,她加入几斤白糖,锅中是下黄上白。大姐拿起勺子不停搅拌,白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好似在打架,但最后还是黄队胜利,锅中的水变成金黄的,沸腾着。她的徒弟拿来一只大锅,她把滚烫的黄金水倒入大锅中,再把大锅放在一盆冷水上,等待冷却,黄金水渐渐凝固。一锅糖水,冷却后变成了软软的一大坨金黄色的糖。看着看着,我的疑问来了,为什么这个凝固了的糖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看看周围的人脸上都疑惑不解。大姐把软糖套在一根柱子上斜绑着的棒子上,再用手上的一根棒子开始拉扯糖,拉长后套回棒上,再拉长,这可是个力气活。奇迹出现了,每扯一次,糖就变白一次,大姐重复两个动作,拉扯、摔套,每重复一次,嘴里就推销一次:“现做扯白糖!”虽说是个力气活,但大姐没出一点汗,精神抖擞,在大姐的拉扯中黄色的糖渐渐变成了纯洁的白色,大姐好似在挥舞一条白色的哈达,真是神奇。扯好了,为了防止糖冷了变硬,大姐把它放入一个棉袋里,然后拉出一小条,用剪刀一小块一小块剪下来,我偷偷的拿了一块,呀!好甜啊!

神奇的扯白糖,美丽的安昌古镇,这次旅行在我的脑子里永远被定格住了!

古镇游玩作文

下午,烈日炎炎,我和哥哥黄果一起来到了偏岩古镇。

“天哪!好热啊!”我吐着舌头,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很快来到了小溪边,我不禁哇了出来,因为这里的人真的好多啊!有的在溪中吃饭,有的在玩水枪,还有的甚至在玩皮划艇呢!我和哥哥抱着水枪跳进了小溪里,溪中的沙石很快就占领了我的洞洞鞋,我硌得难受,急忙跳到了岸边。

“快来看,有鱼!”有人大喊。我们急忙向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哇!一群小鱼顺着水流从上游下来了。我又赶紧蹦进溪中,拿起网子开始捞鱼。可是小鱼太机灵了,我左捞右捞,一只鱼都没有捞上来,只网到一网的石子。唉!白费功夫啦!

往上游走,我们看到了租皮划艇的地方。我们交了钱,开始痛痛快快地玩儿了。我们的小船顺流而下,可以看到旁边的水上乐园,各家饭店以及其他的皮划艇。我们的船行驶时会撞到其他东西,这可有意思啦,比如我们撞上了饭馆的遮阴棚架,撞上去的那一下,我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好爽!我们的小船因为重心不稳而在水里打转转,就像旋转木马一样。接下来我哥一跳,船失去平衡,翻了!我的遭遇简直是太糟了吧,我的衣服全湿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水中的偏岩古镇太好玩了,我们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个下午的偏岩之旅。

安昌古镇品年味作文

久闻安昌古镇是一个品味“酱”的世界,冲着美食的诱惑,寒假里我来到了安昌古镇,寻找浓浓的年味。

初升的暖阳,空过屋檐,洒落在整齐的青石板路上,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满了一排排香气迷人的腊肠和酱鸭,门前的长木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对面的河岸上炊烟袅袅,一只只乌蓬船静静地停在河岸上,不时迎面走来一位位戴着乌毡帽的老人,说着浓浓的绍兴话,明亮的河水倒映着古朴的房屋,小桥,流水,人家,组成了一幅幅典雅的水墨画。

沿着青石板路,我慢慢地走着,不时看见早起的人们拎着自家的腊一串串的腊味,熟练地挂在长长的竹杆上,一串串腊肠就像一道道独特的“帘子”。一排排酱鸭,酱鱼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闪烁着橙色的光芒。措味连在一起,仿佛没有尽头,小狗惬意地躺在河边,晒着太阳,望着游人,长长地打着哈欠。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到处都是腊肉的香味,忍不住口水直流,恨不得拿起一根香肠塞进嘴里。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买腊肠,纯朴的店家热情招待我们品尝自家的腊肠,每家都说自家的腊肠是最好的,吃了自家的,再也吃别家的。我好奇地接过,一尝,咸咸的,一股鲜浓的酱香弥漫在嘴里,都挺好吃,怎么办?妈妈笑着说:“商家为了招揽生意,肯定会用心做出最好的口味,好不好吃,只是口味合不合适的问题。”我认同地点点头。

当我幸福地拎着一袋诱人的腊肠离开安昌古镇,整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酱香里,仿佛把安昌浓浓的年味也带回了家!

游玩窑湾古镇作文

上个星期天,我们一大家子人“自驾游”来到了徐州东面100多公里处的新沂市窑湾镇参观游玩。

下了车,七转八转,问了好几个行人才找到那条窄窄的小巷子,巷口一家小商店的主人说,这就是窑湾镇当年最繁华的商业街了。巷子的最南头,相隔十几米,分别有两个木结构的门楼。上面的青瓦已经缺三少四的,门楼的木框架也很破旧了。

门楼里面大约10米的地方,小路的路西,有三间高高的门面房,穿过房屋,就走进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里面露天摆放着大约有五六十口大缸,里面全是腌制酱菜,许多缸的'上面还盖着苇席编制的尖顶的遮阳盖子,就像“稻草人”戴的大帽子。缸里面的酱水被太阳晒着,发出一阵难闻的气味。妈妈告诉我,那是缸里腌制的酱菜正在发酵产生的气味。原来,商店里买的那些好吃的酱菜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二姨家的妍妍姐姐说,这里是他们的“老家”,他奶奶年轻的时候就住在那间不大的东屋里。姐姐说的时候显得很自豪。我们都在院子里照了像,留作纪念。

绍兴安昌古镇导游词

安昌是一座有着悠久文化的古镇,古镇的房子都是用木头做的,沿河而建,街边就是清澈的小河,不时有凉凉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古镇的小吃也是远近闻名,腊肠、扯白糖、龙须糖……我是扯白糖的铁杆粉丝,到了那里就吵着要吃。

这一次我不仅买了扯白糖还看到了制作的全过程。刚走上小吃街,就听到拥有天生小喇叭声的大姐在叫卖:“现做扯白糖了!”人群渐渐围成一个圈,我也迫不及待的跑进去观看。大姐把一勺黄色的糖浆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大火煮,当水沸腾之时,她加入几斤白糖,锅中是下黄上白。大姐拿起勺子不停搅拌,白色和黄色混在一起,好似在打架,但最后还是黄队胜利,锅中的水变成金黄的,沸腾着。她的徒弟拿来一只大锅,她把滚烫的黄金水倒入大锅中,再把大锅放在一盆冷水上,等待冷却,黄金水渐渐凝固。一锅糖水,冷却后变成了软软的一大坨金黄色的糖。看着看着,我的疑问来了,为什么这个凝固了的糖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看看周围的人脸上都疑惑不解。大姐把软糖套在一根柱子上斜绑着的棒子上,再用手上的一根棒子开始拉扯糖,拉长后套回棒上,再拉长,这可是个力气活。奇迹出现了,每扯一次,糖就变白一次,大姐重复两个动作,拉扯、摔套,每重复一次,嘴里就推销一次:“现做扯白糖!”虽说是个力气活,但大姐没出一点汗,精神抖擞,在大姐的拉扯中黄色的糖渐渐变成了纯洁的白色,大姐好似在挥舞一条白色的哈达,真是神奇。扯好了,为了防止糖冷了变硬,大姐把它放入一个棉袋里,然后拉出一小条,用剪刀一小块一小块剪下来,我偷偷的拿了一块,呀!好甜啊!

神奇的扯白糖,美丽的安昌古镇,这次旅行在我的脑子里永远被定格住了!

导游词经典范文。

游玩窑湾古镇作文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的导游程灿,欢迎您来到千年运河第一古镇――窑湾。

穿过眼前的门楼儿,时光仿佛倒转,一座明清风格的小镇子展现在我们面前。您瞧这青砖黛瓦,既有着北方民居的稳实厚重,又兼具南方建筑的灵巧雅致,真是别具特色。

窑湾古镇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兴起于京杭运河的开挖,鼎盛于漕运的发达。到了明清时期,不大的镇子,商贾官宦穿梭其间,达官贵人招摇过市,会馆和商铺云集、钱庄和茶楼林立,庙宇和教堂并存,来自英美的传教士在天主教堂里诵经布道……真可谓市井繁华,人气旺盛。

今天咱们就去逛一逛窑湾的古街古巷,品一品古镇的古色古香吧。

走在小街的青石板路面上,一溜儿望过去,路两旁的店铺门脸儿都不大,一家紧挨着一家,您可以随意地走一走看一看。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儿的,看上去就透着一股淳朴劲儿,一如当地淳朴的民风。

各位朋友,不知您有没有闻到有一股香味一直跟随在我们左右,而且越来越浓。香味就是来自于这里――赵信隆酱园店。您看,门前的对联也写得有趣:黑酱自黑非墨染,甜油微甜是蜜香。甜油可是咱们窑湾特有的一种调味品,它比酱油更提味儿,比味精更养生,尝一口甜丝丝的,满口生香。当年乾隆皇帝路过此地,品尝过甜油之后,赞不绝口,并且命人将其运到了宫中。既然连尝遍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都对甜油爱不释手,那这甜油一定自有它的奇妙之处。那接下来就请随我一起到作坊里去一探究竟吧。

瞧!这景象够壮观吧?整个院落被200多口大缸挤得满满当当,每一口缸上都盖着一只斗笠,来给它遮风挡雨。这些大缸已经在这儿呆了300多年了,别看它们其貌不扬,这肚子里可是自有乾坤。精选的黄豆和面粉加工发酵后放入缸内,再加入水和盐,然后经过整整一百八十天的日晒和夜露,才能逐渐形成,它可是凝结了日月之精华。如此漫长的等待是值得的,甜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健康养生,窑湾人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它,不知是不是因为常吃甜油的缘故,这里的长寿老人也比别处要多呢。

刚才提到了乾隆皇帝,咱窑湾有一样东西还是他给赐的名儿呢,那就是中国绿酒――窑湾绿豆烧。此酒色泽金黄,乍一看宛如绿豆汤的颜色,品一口香醇可口,回味悠长,既有白酒的甘醇,又有果酒的香甜,还具有药酒的滋补疗效呢。

当年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窑湾绿豆烧,如今却是咱们当地百姓的寻常饮品。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活计,窑湾的人们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抿上一口绿豆烧酒,就一口自家腌的鱼干儿或是咸鸭蛋,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各位游客,天色渐晚,喧闹了一天的小镇逐渐沉寂了下来,这样宁静的夜晚,在都市里可是少有的。游客朋友们,回头望一眼这暮色中的窑湾,这座千年古镇在静默中期待您的下一次光临!

浙江安昌古镇导游词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唱,心中有着无限对安昌的想象。走出车门,就与清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腊肠的清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绿的耀眼的小河,清澈见底。河面上有着一条条乌篷船。是我又想做乌篷船的冲动。经过一番的砍价还价,我们终于如愿的坐上了乌篷船。坐在船上看周围的风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那潺潺的流水,顺着船的行驶开始跳舞。伸手摸一摸,那水像淘气的小家伙一样从你的.手中逃走了。

下了船最先看到的便是那一根根挂在棒子上的的腊肠。过节了,每家每户都走起了腊肠,这可真是安昌的一道风景线。“卖扯白糖了!卖扯白糖了!”老板们都开始吆喝。那边做龙须糖的也不敢落后,一边说着龙须糖的做法一边说着龙须糖的价格。老板们可真忙。

浙江安昌古镇导游词

今天趁着天空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了安昌古镇。

一出停车场,“安昌古镇”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两旁小吃摊的香味扑入鼻子,令我垂涎三尺。继续往前走,几座小桥架在河上。往左看,酱油厂就在河对岸。白墙黑瓦,这是我第一眼看到安昌古镇的感觉。

走着走着,扯白糖、酱鸭、霉干菜的味道渐渐浓了起来。“谁持白练当空舞,安昌卖糖一老翁。”这是一句在安昌妇孺皆知的俗语。其中的“糖”指的就是扯白糖。它鲜甜间带着一股韧劲,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这时前面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位老人正在扯白糖,只见他熟练、快速地扯着白糖,白糖一会儿粗,一会儿细,看得我眼花缭乱。他一拉完,立刻有许多人蜂拥上去,来抢购这扯白糖。年关虽已过,但安昌古镇的大街小巷间,还挂着不计其数的酱鸭,还飘荡着酱味。安昌古镇里的人还喜欢晒霉干菜。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将霉干菜晒出。但是我认为他们不仅仅晒了霉干菜,而且还晒出了邻里之间的关爱。因为他们之间经常把自己的霉干菜送给别人,把别人的带回来自己品尝。

在旁边的河里,乌篷船在河里划,水在河里流,时不时有游客拍照留念,记下这美好的回忆;还有游客把手伸进水中,感受河的清凉。

安昌古镇,真是“小桥流水人家”啊!

安昌古镇品年味作文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我们一家还是决定趁国庆节去安昌古镇游玩。

安昌的建筑大都是过去留下来的,所有建筑都有一个高高的门槛,走进去后,有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大厅,中心一般都放一个水缸或雕像或一棵树,大厅的另外三面时各种用途的房间一般卧室在二楼,一楼都是会客厅。厨房各种房间。看完住宅,我们继续向里走去,来到了钱庄。

我觉得很好奇,就走了过去。穿过大厅,我看到了一个很高的柜台,我跳起来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从后面绕进去。进去后,我看见五套桌椅,两套桌椅顶在柜台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套桌椅,桌上放着算盘和像票一样的纸条;最后面一套桌椅,这套桌椅最豪华,桌上放了一个巨大的铁箱子,还上了锁。爸爸告诉我说:“顶着柜台的那两套桌椅是店伙计做得,那左右两边的桌椅是两位会计的位置,桌上放的纸张是银票,等于是现在的支票,那套最豪华的桌椅是老板坐的,那箱子是用来放银两的。

比如有一个人要存一百两一个店伙计就会喊:‘银子!一百两!’然后把银子放进铁箱,会计把银票填好,一个店伙计把银票给顾客。”说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钱庄忙碌的景象。走出钱庄,我们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走,拐过了一个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溪水还不时飘过一艘乌篷船。岸上不时传来或粗或清脆,或响或轻的吆喝声:“扯白糖!”

其实并不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要你细心观察,熟悉的地方依然风景如画。

绍兴安昌古镇导游词

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铺、民居,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桥,使得安昌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观光。

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资料。

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凭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然后从绍兴客运中心或汽车北站乘坐安昌中巴车,从早上6点至晚上5点,每5分钟一班。因为安昌距离绍兴较近,所以推荐住在绍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