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和对策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9 20:09:08 作者:雁落霞

会计是一种企业财务管理工具,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处理和报告,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目标和提高绩效。在下文中,你会发现一些会计系统的优化方法,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21世纪的高科技正在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而信息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不久的将来,我们必然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社会。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会计的手工操作方式和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会计电算化而成绩斐然。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它更深层次的发展。笔者采用变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得到了广大会计工作者的欢迎。现在相当一部分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会计电算化现有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它更深层次的发展。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它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非常快,而采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这样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同时也为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如通过财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预测,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不局限于其反映、监督职能。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将原始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归集、汇总、分析等工作,全部由计算机完成。这样就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会计软件采用先进的技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防止非法数据的进入,如一张借贷不平的凭证,计算机拒绝接收,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不仅具有核算、监督这样的基本职能,而且还通过计算机分析、预测并参与经济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此外大量的信息可以得到共享,促进和带动其他业务、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为整个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具体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落后于实践,而法律也具有滞后性。当前大部分企业几乎都是按照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来实施电算化,因没有具体的法律来规范,有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得较差,不能发挥电算化高效、方便等优势,有的企业根本就不实行会计电算化,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全面推广。

任何事物的发展、运转等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会计电算化也不例外。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包括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高度认识和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领导在管理上没有对会计电算化引起高度重视,有的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有的单位虽然有制度但是可惜没有很好的落实。

一部分企业由于制度的建设及管理控制不严,致使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在业务处理中岗位职责不明显,有时候一个操作员身兼数职,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从而使财务分工的控制名存实亡;在安全方面,重业务应用,轻安全管理,计算机安全意识和措施相对滞后,很多电子信息处于不加密或低加密状态,导致计算机数据资料如财务数据、信息等丢失风险较高,内部控制制度做得不好。

(三)中小企业领导人员、财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缺乏。

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除此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就不大,业务量也不多,领导层认为根本不必要花大笔的资金来购买电算化所必需的设备、财务软件及消耗材料;要进行会计人员电算化培训既花钱又影响正常工作,感觉既不必要也不划算。有的企业虽然在单位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对有关知识又了解不多,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

(四)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较短,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归档保存,造成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有的单位虽然备份但不注意放置备份光盘等环境,从而使备份好的会计档案因潮湿等而不能使用,造成档案的缺失。无论怎样的情形,在整体上都影响了会计档案的完整。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是因一些原因使会计电算化教育不到位,培养出的财会人员缺乏有关的知识。其原因主要是:

1.因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实际操作才能很好的掌握,而有的学校因其硬、软件设备跟不上使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实际上机操作较少,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理论与实践脱轨。这样培养出的财会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做出一些违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事,如其有可能以多种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或对档案不进行备份管理等。

2.有一部分会计学校只重视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忽视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实际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有很大—部分都需要计算机知识,如办公软件中的excel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及时适应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手脚。十几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出一批颇有名气、民族品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值得探讨和研究。这必然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理论,而当前的现实是会计电算化理论落后于实践,无法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深层次发展。

当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还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

1.因为会计电算化的会计软件有“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为财务工作留下了隐患,财务信息随时有可能被修改、删除而不留痕迹,不利于有关方面的审计。

2.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程序也不是很了解、审计技术不成熟,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黑箱操作。当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脱节,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四、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我国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制定出一些具体的法律,使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还可以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跨级核算软件标准,有时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来干预等。

1.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是单位认真选聘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职员,对其任职资格进行考核;选好后根据各自的情况安排岗位,进行职责划分。

2.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操作权限、操作记录、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比如,对操作权限,单位可以让职员指纹签到和签退。这样可以避免一个职员身兼数职,避免其他人员进入操作等。

3.数据管理制度。主要是数据输出的管理、备份数据的管理、存档数据的管理和保密制度。比如,应将备份的文档存放在不同的地方等。

在内控方面主要有:

1.不兼容权限、职务必须分离。这个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如,系统开发、发展的职务与系统操作的职务必须分离;数据录入和审核的职务必须分离;系统操作的职务和系统档案管理的职务必须分离等。

2.会计电算化人员相互制约、监督。计算机会计和手工会计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不能由一人经手到底,必须有几人承担等,相互监督、互相制约。

3.文档安全、保密。如在电算化系统内的财务信息不能被人随意删除,防止备份资料丢失等。

(二)转变中小企业领导人员的观念,增加其会计电算化知识。

企业领导人员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由他们旧的观念所致,没有真正的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快捷、方便的作用。有关部门可以对中小企业的领导进行培训,让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除此之外,使其了解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而且必然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能及时、有效地提供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节省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推动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最终将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有效地快速普及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保障,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会计电算化档案的收集。因计算机有它本身的缺陷,如突然停电、计算机中病毒会造成原有数据的丢失,所以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财务部门人员应养成好的习惯,即及时地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把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

2.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因会计电算化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由于这些信息载体的物体特性,数据也极容易丢失,所以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复制两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同时,财务人员应在这些备份的档案上标有形成档案时的时间和操作员的姓名以便找起来方便。此外为保险起见,应将这两份档案放在不同的地方(远离磁场、不潮等),如一个地方发生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不至于造成整个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丢失。

(四)培养复合型的财务人员。

企业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需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擅于财务管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的人才,满足各方(如企业领导、审计部门等)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具体措施有:

1.企业领导人员可定期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比赛,将此作为考核员工工资的一项内容。这样可以刺激员工主动积极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

2.让员工积极接受有关的会计培训。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会计也在发展中更新知识,让员工接受培训可了解最新会计准则等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工作。

五、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帮会计人员减少了大量算账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领导者、各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的普遍使用将成为一种必然。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一般企业在对电算化内部进行控制管理时,首先必须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确保其能在规定的要求内完成操作。此外,要严格保管系统软件的密码,并能够对其进行定期更换,同时要专业的人士进行修改。一般会计电算化的实用软件的合格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必须要慎重选择所使用的软件,确保企业软件能够具备较高的便捷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2.2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学习,以此提高其专业技能与素养,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同时企业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进行面试和笔试,确保其考核的严格性。此外,企业要经常与大型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的管理风格,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一般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进行内部控制,其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必须要加大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监督力度,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监督制度强化的关键,因此必须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定期审查和审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数据及其资料。由于理想的内部控制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会采纳,同时大部分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因此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利用财政部门的计算机,从而快速及时检测相关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其工作质量。当然,企业必须要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加以足够重视,并对电算化系统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定期检测,一次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4重视会计电算化使用软件的更新与维护。

企业要重视会计电算化使用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更新自己的会计使用软件,防止外来因素对信息资源的干扰,避免信息被病毒篡改。企业也要重视会计电算化使用的机房等实体进行预防性控制,及时纠正系统的错误指令,提升系统的纠错能力,设置网络密码与管理权限加强对使用软件的控制与管理,确保会计使用软件的正常运行。同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完善软件无法完成的工作,明确人员职责,加强人工对软件信息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当在软件中输入信息时,会计人员要经过反复的确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自动生成结果之后,会计人员要利用技术进行核对。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是企业必须重视的内部控制内容,对于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措施就是不断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监督体系和引进先进的会计使用软件等办法实现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管理也为企业带来了挑战,会计电算化管理可能会使工作人员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而忽视了对计算机生成数据的审核工作,导致数据出现失实失准的情况,如何在科技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对数据审核工作的重视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会计电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使会计工作由纸上记账变为网上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会计管理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管理者的经济活动决策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在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之后,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环境发生极大的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数据统计结果误差减小,数据处理速度加快。同时,会计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监督体系和会计使用软件功能不多这四个问题,只有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未能起到实际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分析发现,我国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会计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完善,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很多的企业内,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内部运行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控制,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需要耗费较大的财力与物理,并且在投资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以后,企业的变化情况的并不会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其需要景观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体现出对企业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在短期内发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没有取得其所认为的效果,变觉得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没有人员的意义的。再加上因为大量资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短期效益,更会让一些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的帮助。

2.2缺乏实际性。

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时没有从实际出发,在进行财务管理计划以及内部控制计划的制定时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制定,制定的计划过于空洞,不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效果。因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缺乏实际性,导致了其对于企业财务的实际管理效果极低,很难取得明显的成果,这样就无法及时的掌握企业财务基金的变动,无法及时的了解企业内潜在的财务风险与问题。

2.3缺乏专业的人才。

目前,在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中人才的.缺乏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无论任何行业,人才都是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在招收相关的工作人员时设立的人才门槛较低,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人员进入了这一岗位。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进入对于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开出的岗位薪酬也较低,就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企业无法获得专业的人才。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与效果;(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4)资产的安全;(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1.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1.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和内容。

1.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

1.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能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1.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保证。

2.内部控制的原则。

2.1合法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2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在层次上应当涵盖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各个环节,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2.3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2.4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实理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

2.5合理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与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2.6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2.7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3.1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

(2)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

3.2货币资金控制。

对货币资金收支保管业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互相制约,确保单位货币资金的安全。

3.3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自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当前一些单位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做法,这与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不一致,应当改革。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

3.4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3.5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

3.6成本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方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3.7风险控制。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1)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利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经营风险变化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企业仍应采用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2)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3.8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3.9会计信息技术控制。

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减少各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3.10绩效考评控制。

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评,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通过推进公司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财务各领域制度的全覆盖,并提升其执行力度和检查力度,同时强化内控和风险管理,通过逐步建立全员、全业务、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业务制度的对标,贴近业务设计内控要求,并逐步将内控要求嵌入业务管理系统,同时集中推动问题整改,使公司的内控风险管理要求融入到业务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去。

3.2提升财管人员素质。

在企业开展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开展效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提升。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讲座、培训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还应当制定完善的企业选拔制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选拔出能力出众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这样的制度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上进心。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财务人员的选拔不能够只看重财务管理能力,还应当考虑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质,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德才兼备。

3.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的全面完善。一旦具备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就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确保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时,一定要确保制度的科学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接受,并且自觉的去执行。

3.4建立联动检查常态机制,提升相应执行和问责机制。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可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中不断予以完善,同时也须进一步修订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以此促进公司管理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复。在进行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时,必须要确保管理与控制能够得到充分的落实。

4结语。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内部稳定,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好产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内部的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稳的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企业会计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市场,,12(52):124~125.

[3]马立军.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j].中国经贸,2014,21(13):222.

[4]刘晔.新时期如何强化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j].商场现代化,,16(3):240.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管理浅谈论文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是由企业的会计部门开展的,主要是对于内部的财务变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其具体包括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审核结果、资金流动状况等。在企业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覆盖了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及控制能够实现对企业财务变动状况的及时充分了解,从而能够提前发现企业财务中潜在的一些风险,能够提前进行应对,将财务风险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企业会计人员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向做到全面的了解,从而为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提供较好的帮助,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行。企业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是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境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其具体的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的运作更加的规范化,从而确保企业的运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运行过程进行优化,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是内部运作而导致的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内部控制能够实现对企业运行过程的合理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于企业的运行流程进行调整,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中小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简要总结了当前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在各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归纳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几点原因,并阐述这些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对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

中图分类号:f276.5;f275文献标识码:a。

1现状。

在我国,多数中小家族企业虽然跟随大企业,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又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文件不具体,不系统。没有针对公司整体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已有制度的建立比较随意,往往是出现不良影响后才进行补救。“亡羊补牢”往往是中小家族企业面临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态度,极少数有“未雨绸缪”的意识。

第二,即使发现了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作出规定,也是管理层临时口头提出,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口头规定集中成册,因此这些零散提出的“要求”在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职员模糊化、边缘化,甚至遗忘。

1.1控制环境方面。

家族企业与公司治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控制环境的差异。中小家族企业控制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管理经营理念较为落后,组织结构设置简单,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扁平化”的结构安排使管理跨度比较大,“家族文化”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甚至没有企业文化。

第一,管理经营理念的落后及企业文化的缺失是表现最为突出的方面。管理当局在建立良好控制环境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家族企业的管理风格与其产权特征密切相关,而家族企业的产权特征就是产权封闭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中小家族企业在没有发展为公司治理企业之前,所有者通常是初创人员,他们的成功通常依靠“天时地利人和”,而却不具备维持成功经营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在这样领导者的企业内部,人情化高于制度化。

第二,对外来人员进入家族企业的成员通常会有一种无形的排外惯性,从公司的重要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对于外来员工而言,他们很难接触到高位,永远是打工者,这就很难使员工形成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外部的专业和精英人士的进入,企业要有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就会遇到障碍,发展没有突破点,企业的生命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企业文化不仅涉及“用人”的宗旨和技巧,同时还包含了企业经营的价值观。而中小家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因为较狭隘的个人价值观和浅短的战略目标等劣势,使得企业的经营之路也被迫收紧缩短。

1.2风险评估方面。

缺乏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预防风险的机制,对风险的预防意识不够,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不强。

第一,在创业阶段的中小家族企业规模小、机制灵活,其风险评估主要受管理层素质影响,高层管理者凭借高度责任心和快捷的经验决策能力,能及时识别风险。但随着企业发展,管理者因为管理经营理念的缺乏,大多的逐利行为都追求的是短期盈利高的项目,而长期规划的缺乏使得企业较易错过长远发展的良机,对企业来讲,不仅这样的错失是一项风险,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逐短利的态度本身就是一项更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第二,由于管理者本身素质的限制,使得风险的预防更是中小家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方面的一大缺失。

第三,即便处于风险旋涡之中,面临企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时,大多企业主由于没有重视风险评估方面组织的构建,遇到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往往没有可以直接咨询的专业人员,也因此可能会错过处理危机和风险的最佳时期。

1.3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为了保障管理层下达的指令能够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贯穿企业的各个阶层,从而使企业能够高效地运行。控制活动形式多样,可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类: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由于家族企业的控制程序和政策设置大多没有书面化、正规化,主要依照口头实施,因而在控制活动中没有依照的标准,比如业绩评价,大多数都没有制定可量化的业绩目标,而对于工作成果的评价全依赖于管理层自身判断或者是企业主的情感判定;管理阶层职能分工不合理也是中小家族企业控制活动中存在较大问题的部分,特别是监管活动主要只集中在家族高管身上,并且依靠极少数的人实行内外监督,特别突出的现象在于对员工的控制度也仅建立在关系深浅度上,即跟企业主关系更近的管理更松散,而“外部人员”则管理更紧。

这些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中小家族企业的特点导致的,由于存在太多依靠亲缘建立起来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设置从最初就较宽松,并且随着亲缘关系程度的加深,实施被忽略的可能性就更大。同时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统一,企业主不愿放权进行高级管理阶层的职能分工,出现了家族高管一手管多个部门的现象。

1.4信息与沟通方面。

信息系统处理企业内部生成的经营和财务等数据资料,也收集影响企业竞争活动等的外部数据,从而生成对企业经营控制有帮助的各种报告。中小家族企业的信息系统更重视与外部的沟通和外部信息的收集而忽视内部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忽视内部信息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对信息的加工和使用的方式较为原始,缺乏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更为科学的信息沟通方式。多数的管理者普遍重视自己指令的下达是否能够被有效执行,因而重视内部信息从上而下的沟通,但是逆向沟通,包括从下而上对各种程序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各层员工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等却被忽视,导致各个方面,尤其是会计信息方面的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

1.5内部监督方面。

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导致现有规章的执行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自身的评价和优化缺位,这一点对于中小家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能侧面反映出中小家族企業对于内部控制的轻视。内部监督人员多为家族成员,使得监控体系失效。监控分为持续性监控和间歇性评估两种。持续性监控是指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的,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监控,家族性的特点导致持续性监控困难的现象较为普遍。

多数中小家族企业由于业务单一,规模较小,年度外部审计也比较简单,因此对内部审计的忽视成为必然。即使小部分的家族企业在引入公司制和外部管理人员。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因为家族企业内部人员关系的特殊性,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内部监督而设立的机构也流于形式。同时,因为对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清楚、不重视,内部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缺陷发现的作用,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也完全没有体现。

2原因。

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其企业性质决定的。

2.1以“家文化”为基础的家族化管理模式。

我国的“家文化”以血缘和泛亲情为关系纽带,“父权”为关系中心的整套家族规范从古至今渗透到了各个阶级、各种层面和组织当中。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使得企业,特别是那些从一开始以家族团体构建的`家族企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家族化管理正是“家文化”融入企業管理中所表现的主要特征。

在家族企业成立的早期,“家文化”产生的凝聚力确实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家族成员可以为了家族集体利益、整个家族的发展奔走,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精神化作敬业精神,所有家族成员都会为了企业的壮大而精诚合作。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经营后,企业面临的各种环境更为复杂,挑战更多,遇到的困难更多,家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家族管理人集大权于一身,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往往会使得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和能力,而忽视了科学、民主化的决策。这样的管理模式对内部控制的各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控制环境更能产生较大的阻力。

2.2治理结构不合理。

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而造成的。这是因为家族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是依靠家族资金筹集建立的,即使发展起来以后,企业主由于不想所有权和控制权被分离,除了仍然使用原来的筹资方式进行新一轮的资金筹集,最多的就是使用债务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狭窄导致了股权结构的单一性和封闭性,这也直接导致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三者合一;决策、执行、监督的三权合一,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建立。

2.3家族管理者个人素质的局限。

家族企业需求更大的发展必然要从家族所有制走向公众化,公众化意味着“法治”对“人治”的替代,内部控制制度就是“法治”的基础,但这对家族所有权人而言意味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完全分离,要走向这一步意味着他们的控制能力逐渐被剥夺,很大部分的家族企业管理者都会受到思想的局限性和对控制权的贪婪而放弃“法治”,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受到阻碍。

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建立,适当维护,根据市场环境的控制优化等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家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忽视,“任人唯亲”的思想局限导致的家族企业内部优秀人力资源的拓展受阻,也是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建立的一大重要因素。

3后果。

庞大的家族企业作为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在为解决更多的就业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家族企业的管理控制还是只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没有跟上大企业的步伐,对内部控制的问题引起关注,那么家族企业,特别是其中建立基础较为弱的中小家族企业在一段时间后必定会走向失败的道路,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鼓励的创新创业的格局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不足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

3.1决策失误。

高集权模式和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落后,同时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化的约束,使得家族企业在各个重大的方面的决策都是“一人言”,这样一种依靠个人情感和个人能力的决策过程,在家族企业当中不仅缺乏企业内部和外部对它的监督和制约,也丧失了集众家所长的思想碰撞,导致企业在重大方面的决策失误的风险也大大地增加。

3.2人力资源受限导致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社会发展让我们意识到,人力资源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是长期的家族管理模式和以亲血缘建立的内部员工构成,使得家族管理者对于内部人员的信任高于外部人员,缺乏对外部人才的引进。重视亲情关系而轻视人才技术,使企业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在企业内部,由于各种员工基本都是依靠于企业主和管理者以及各种人事关系进入的,各自都仗势自己所拥有的关系,员工之间的相处变得比较复杂,可能私下建立起阶层的等级性而不是根据组织机构的设置听从安排,这容易引起内部的纷争,不利于企业员工的团结,打击了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分散了“向心力”。

3.3企业经营、财务等风险的加剧。

没有风险评估机制,没有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外部信息科学的整理和收集,家族企业的企业主依靠个人喜好来选择企业的发展,而不考虑设定适合企业的中期和长期的战略战术规划,只追求短期的逐利项目,企业就像是在市场海洋里艰难行进的小船,任何的一次较大的风浪都可能将这艘没有航行目标的小船打翻。

在企业内部,由于企业主的一人独大,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掌握只在少数人手中,这导致企业信息失真而引起的信用风险,对企业与其他合作人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也是一种冲击。特别在家族企业当中,对于内部会计系统设立要追求其健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建立这样有效的控制系统,中小家族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就有利用漏洞进行财务造假。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并不是只建立在口头上,如果没有文字性明确规定的制度,只有口头制定的规章,企业对员工的监管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监控政策和程序的简单,实施时的宽松都有可能导致在不同环节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舞弊情况。

参考文献:

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精神领域中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基础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1.深入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而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德治必须与法治联系起来,互相促进。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领导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每个人自觉履行《会计法》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把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会计从业人员合法利益的利益观。二是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自省自律。切实增强从业人员自省、自律、自重意识是培育、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所谓自省、就是每天都要反复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发现违背常理和道德要求之处并及时纠正;所谓自律,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检点,防止违背道德的意识与行为的出现。因此,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的引导、规范,自觉检查自己的言行,思考自己的得与失、对与错,自觉纠正言行偏差,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要求,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2.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规范构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准则和标准,是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和奉献社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3.净化会计人员环境。即通过创造和利用社会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更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财会人员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环境,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就能使财会人员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我们必须从整个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解决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通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而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美国会计界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理职业道德的高低。一家会计公司曾对美国经济、教育和政府等部门1000位著名人物进行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之高,仅次于神职人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法》中详细阐述了会计监督的性质、内容和方法,充分说明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会计监督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光荣职责。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同时,还要完善以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政府监督机制和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机制。

5.完善会计法规,依法严惩会计造假行为。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所以应对严重违反《会计法》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应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资格等;并对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责任的总经理、财务科长进行行政记过、警告等处分,对涉及违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绝不姑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无论是公司(投资者或经营者)、律师,还是评估师、会计师,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管理严格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和会计操作技能,培养一批具有熟练会计操作技能的初级人才,具有综合分析和参与决策能力的中级会计人才以及专业精深、熟悉国际惯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强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

1.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培训内容安排方面,既要考虑把会计专用知识介绍给广大的会计人员,又要适时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宣传诚信的会计理念,做到学以致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通过需求调查等方式收集会计人员所需继续教育信息,然后统筹安排各类课程。培训内容大致分为职业道德、制度、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在继续教育内容选择上,还要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会计人员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应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要改进培训方式,实行网络培训。网络培训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便于反复学习、异地学习,也可大大节省会计管理机构的费用,其学员信息、学习进度、测试成绩等都可以动态掌握,方便准确。

2.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确保培训效果的根本因素。授课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已成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各地要因地制宜,可从当地高等院校、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大企业选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授课教员,给予授课资格证;加强教员的深造学习也是提高教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组织教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选派教员参加进修学习或学习访问,以提高教员专业理论水平,更新知识,了解国内外财会理论的前沿动态,使教员更好地做好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同时要调动教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员队伍中应引进竞争机制,对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认真负责、授课效果好、学员满意率高的教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近几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企业中就有效地帮助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与实施,使一些过程上的步骤可以进行省略并且更加的便捷和高效。所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的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传统的会计审计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电算化有一定的优势之处,但是这种优势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以下是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内部审计方面的一些相关分析[1]。

1.理论内容的不足,审计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有了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大改变。由此审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要做一定的调整才能够适应新的格局化发展模式。指定新的相关规定时要侧重一些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反馈、审计人员的入职资格、审计相关的一些技术和方法等等。

2.审计工作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基础之上,软件工具的不足。

目前的办公并室内运用的企业内部审计的软件一般是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审计文件管理模式。在编制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一系列的审计工作都会运用到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表格制作软件等等。这种软件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却缺乏规范性的要求和系统化的操作,很难与其他工作相融合。

3.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匮乏。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仅仅拥有先进的办公软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审计人员,正确的制定审计计划,根据计划的具体情况实施审计的'过程,然后系统的分析审计结果,最后做出准确的审计报告。同时这类的专业化人才还要对计算机本身一定的认识,这样可以方便解决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状况。

4.内部审计发挥不了作用。

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仅仅只是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要求,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工作还发挥不到深层次上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现代化企业的发展。

5.审计方法的局面被动。

一般的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经过三个阶段:计算机审计的绕过阶段、计算机审计的透过阶段、计算机审计的利用阶段。而我国的实际情况还停留在第一阶段中。因而不对计算机程序处理进行审计就导致了该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完整性。这样就会使审计人员处于被动化的位置,慢慢地影响其发展[2]。

1.制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方面的制度和准则过去的审计内容是在手动的记账的发展中演化而来的,但是现在的审计工作已经运用了会计电算化新技术的革新,原来的审计方法已经不可能在适合现在的社会需要,所以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标准指定新的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方面的制度和准则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

2.发展审计软件相关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商品化的积极发展。

实际运用的会计电算化审计软件还只是初级阶段,目前还没有和当前的形势相吻合,但是在审计的工作过程中这部分的软件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起这反面的产业技术的升级和发展,让这种软件的推广逐步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培养专业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方面核心话题,但是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却非常难达到标准。综合性的人才具体的要求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要求,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最后就是对计算机的软件应用问题。如果这几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到达,专业性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4.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同时适应会计电算化的社会。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业内部审计的高要求目标,我们就要做到在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同时绝对不要忘记还得适应新的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之上。所以就能看出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必须要适应电算化的发展才能称之为新时代下的企业内部审计改革。

在开展内部审计的整个过程中最好采用不同的办法。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方法与会计电算化的步伐要相适应,并且有效地进行整合,不同的会计系统的处理程序往往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是会计电算化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3]。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会计人员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新的高度。同时为了更高层次地提高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我们就要把重点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上,不断加强内部调整机制,并且制定相关的整改制度,从而深入研究会计审计策略,充分发挥对会计审计工作的控制作用。这种快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工作量带来的巨大压力,并且使完成的准确度得以提升。找到正确的渠道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去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题目及对策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和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探讨了现阶段普及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改善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开发使用的财务软件、财务人员合理分工的建议对策。以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经济市场中的普及利用,达到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关键词:财务软件;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改革。

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日益广泛,计算机安全问题对会计工作影响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会计人员的操作失误,硬件、软件本身出现故障,从而导致系统数据丢失甚至瘫痪的风险。

(2)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等方面的风险。(3)社会上不法分子对企业内部网的非法入侵和破坏,这是目前报道最多的风险类型。(4)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近年来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影响着会计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会计数据的正确性。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管理者缺少对会计人员工作培训和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次数。中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素质还是较低,和如今的信息时代所需不符,因为这个方面涉及到了两个专业的知识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对会计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深入不够。有可能造成会计从业人员和计算机长时间工作,使得从业人员非常疲乏,计算机寿命损耗也增大。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复合型人才。

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系统开发人员知识程度和整体素质都比较低,难以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在工作中的需求。

(1)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全。甚至还有很多年龄较大的从业人员对会计的相关业务相当熟悉,但对电脑却一无所知。

(2)年轻的工作人员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柔合在一起,还需要时间改变。

(3)我国会计人员队伍庞大,但是其中专业知识广泛的人特别少,很多都不懂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合理结合。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和开发不足。

会计系统和会计软件模拟,对计算机信息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模拟”是会计电算化主要的发展方向。从订单、会计发展现状看,必须从外部系统获取原始凭证,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代替手工系统的很多方面,这需要我们设计出更多更完善的会计软件。

很多会计软件的数据可以在会计电算化中加以实现共享,不过现在开发出来的某些软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相关数据的共享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另外,数据库没有很好的加密措施,数据极易被盗,更有一些软件为了增加市场上面的所占比重,为用户提供一些修改历史数据的服务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管理中逐步受到重视,这为解决会计电算化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下列措施,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同时使得经济效益获得增加。

5.1全面提高会计电算化认识和管理。

增加会计电算化认识,扩大会计电算化使用的规模。

(1)单位领导人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并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而是要符合企业管理思想,需要领导直接参与。

(2)建立一套适应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对计算机系统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通过管理控制,使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协调会计人员关系,减少舞弊和犯罪。

(3)会计人员应该明确其职责,注意操作事项,保证工作系统正确运行。

(4)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遵守会计准则,预防犯罪,这样也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5.2加快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

(1)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高水平。增加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时间,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的程度。另一方面增加对在职人员的培训。

(2)相关专业学院根据时代的要求调整专业发展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同时具有电脑知识,会计信息和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5.3开发更实用的财务软件。

为了提高软件的智能水平,我们应该开发更多实用的'财务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首先,确保财政部门已经审查通过并且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标准满足相关规定;其次,会计软件采购应该有明确的功能需求,保证能够真正地服务到企业。(2)选择和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会计软件,保证软件设定好的接口是良好的,选取对企业有相应作用的软件。(3)作为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5.4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

电算化档案管理在会计工作中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如果保存方法不按规定要求去做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数据被篡改,会计数据在人为或自然原因下丢失等,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做好档案管理。

(1)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权责;明确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员的各项权责,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会计档案管理员是否确实执行应做的工作。

(2)建立定期备份和检查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将相关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上,并设立备查登记薄,登记备份的时间,数量及保管方式等。

(3)会计档案的存放;以纸张作为介质保存的会计电算化档案,其存放要求和手工档案的存放要求是一致的;以磁性介质保存的会计资料要注意该种磁性介质对保存环境的要求,并做好分类和索引工作,定期检查备份的完好情况。

(4)会计档案保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要依照资料的机密程度设定不同的保管制度,以防止资料被复制、伪造、非法出版、变更、蓄意毁灭账册、非法备份磁盘等种种行为。(5)严防计算机病毒;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电算化系统。禁止在财务科使用盗版软件,禁止利用财务科的计算机上网,不使用来路不明的光盘和软盘,购买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查杀病毒,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5.5做好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管理。

电算化系统的维护管理主要是对电算化系统的软硬件及系统所处环境的维护管理。由于维护所花时间相当长,所以维护成本占整个系统成本的70%左右,一些单位实施电算化后,不对系统进行维护,认为计算机比人可靠。其实,电算化的普及,只表明电算化工作的开始,软件设计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运算逻辑上的错误,都必须在使用中才能发现。因此,系统的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因此,加大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研发出和企业实际相适应的软件,培训专业的电算化复合人才,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认识和管理的力度,废除不符合会计准则的制度,继续普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国内的电算化行业中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加以整合,逐渐完善,使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普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亚民.会计规范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2]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

[3]刘燕.会计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

[4]陈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务操作问题解答[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

[5]秦雯,陈玉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技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思考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企业基本特征和会计内控的含义及作用,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其次简要分析了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找出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会计内部控制对策,以期为现代企业提供相应借鉴。

1.1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是现代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现代企业拥有现代化技术,是现代企业中愈来愈明显的特征,现代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是管理上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重要特征。

现代企业除了以上三个主要基本特征外,规模与组织需要达到一定扩大和扩张才能称为是现代企业,这就是现代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1.2.1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概述对于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目地为确保会计报表及核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确保现代企业财产物资等资产得到保护,并能够确保我国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地位受到维护。

杜绝任何资产被使用先进或不先进技术手段予以贪腐、挪用、盗窃的不合理和不合法问题的发生。

第二,提高会计数据资料的可靠和准确,为我国国家宏观控制起到协助作用。

第三,能够确保现代企业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得到高效率的发挥。

2.1高层经营者重视营销等盈利部门,轻视或者忽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

这就使得高层经营者也就重视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效益和成果等易见效果的部门。

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就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相关检查,使会计内控流于形式,这也就是其经营者轻视或忽视及无暇顾及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

2.2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作用被弱化,过于注重把握成本的管制。

现代企业普遍将会计内控部门归属于财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在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管辖下,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常常被忽略,其内审作用被更加注重。

现代企业经营者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对于财务部门、内控部门及内审部门的工作主要安排为尽可能的控制成本,将会计内部控制的其他管理作用置之不理,一味对成本、利润的严格控制而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作用。

2.3会计、内控人员赶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速度。

现代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更新换代速度快过于会计及内控人员的知识、专业度的提高速度,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多年来其会计相关知识结构体系更新速度慢,甚至部分会计内控人员存在无证、无学历等背景,而最新的财经政策、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相当缺乏。

将会大大影响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财会工作质量,甚至有可能间接威胁现代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3.1会计清查、反馈制度不完善,致使会计信息数据易失真。

现代企业虽然拥有较为先进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但是在财会清查、反馈制度上缺乏相对的完善性、执行性和先进性,这样的情况大大削弱了现代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仅无法使企业经营效益得到提高,还会从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等。

会计清查、反馈制度不够健全,使会计内部控制独立性受到威胁,也就必然会引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数据的抵触,那么相关问题人员就可能会提供虚假数据,而致使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失效。

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具有一套较为健全的、有效的、可调节的奖惩与绩效机制,但与会计内部控制上的配合程度上差,人力管理只为其部门而管理,其他部门涉及人力部门的公正、公平等问题时,人力部门就极为不合作。

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在会计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由原来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不断探索适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成了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完成单位的活动,保护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活动的合法性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之为完整的体系。

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固有风险。因为在手工会计核算下,要想更改会计数据必须要同时更改相关的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在相关的纸质存储介质上留下相应的痕迹,因此,一般无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更改。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般只需要录入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系统会自动根据录入的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对记账凭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

1、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

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全面,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现微小的差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空隙,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2、业务操作中不规范和玩忽职守造成的风险。

企业应用现代化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但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所以,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

3、计算机维护不当酿成风险。

在电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账目,货币现金,信息存储,文件传递等都变成了文件存于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由于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往往使应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疏忽潜在危险的存在。

4、不可控制的灾害风险。

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以及一些不法分子蓄意制造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的设置,破坏程序正常执行及数据的完整。

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1]。

1、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资本预算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符合标准和规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

(2)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会对企业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3)系统转换。企业在新旧系统转换之际,应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账、数据库备份,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建议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至少为3个月),以便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4)程序安全控制。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

2、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管理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管理和审核岗位。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控制,明确职责分工。

3、组织控制。

是指在系统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约束以相应的规章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是指将电算化部门与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相分离。其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职责分工,以弥补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系统管理主要负责系统的硬软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掌握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的超级口令,负责网络资源分配,监控网络运行;按照主管人员的要求,对各岗位分配权限,对数据的安全保密负责;负责对硬件、软件、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审核岗位主要负责监督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具体包括: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4、日常控制。

(1)数据通讯控制。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如将大量的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2)业务发生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反映业务发生的科目代码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等等,以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

(3)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4)数据输出控制。为保证合法、正确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于输出的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检查打印的账簿和报表页号是否连续,有无缺漏或重叠现象。

5、操作控制制度。

[2]。

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做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做好登记。具体制度包括: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各种录入的数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数据录入人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但不能擅自修改;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须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不能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开机后,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操作现场;定期做好数据备份;专机专用。

三、应该重视对内部控制的。

查错防弊一直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审计人员对舞弊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二是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为监督并促进系统运行质量的提高,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委员会或高层决策机构领导下工作。内部审计应包括: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数据的现象;对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化系统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加强电算化会计。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与保存、移交、销毁等工作。

四、加强会计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

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防范信息技术风险。首先,要求决策层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决策层的重视是提高电算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决策层重视电算化,才能实现电算化的及时更新换代,进而提高内控水平。其次,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培养崇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升华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与应用,为企业更好地防范控制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随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会计风险的深入研究,必将使在会计电算化下形成新的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会计效益。

【参考文献】[1]阎达五: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2).。

[2]王景新、郭新平: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m].管理出版社,.

[3]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5).

[6]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j].四川会计,,(12).。

[7]任多魁: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j].山西财税,1997(11).。

[8]张英明: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9).

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对会计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这会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很多复杂的核算方法得以运用使会计核算更准确可靠。

2、增强了提供信息的能力,为使会计职能从单一核算模型向核算和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模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当今,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是必然趋势,并且已经在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进程和趋势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的企业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履行会计控制职能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会计理论的新发展。因此,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应结合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本着有效、全面、审慎、及时的原则来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手工操作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岗位分工和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以及账、证、表的定期核对来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实行电算化以后,虽然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都没有改变,但却增加了新的控制内容,提供了新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方法和措施。

1、内部控制形式的改变。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由原来的制度控制变为制度和程序软件控制,内部控制的方式由人员的内部牵制转变为计算机的内部控制。一方面,手工会计的一些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另一方面,手工会计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部,如凭证的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和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检查等。

2、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重点发生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引进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机内存储介质会计信息的安全防护、计算机操作管理等。由于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源于凭证库,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往来账乃至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错误。因而,数据库输入操作是否恰当将成为整个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而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出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控制等方面也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重点。

3、会计处理趋于程序化,实时控制增强,内部稽核削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无纸化数据与无纸化交易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使得会计处理程序化。大部分工作是由电脑完成的,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一个业务数据的错误往往会从一个环节蔓延到其他环节,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多的依赖自身的实时控制,审查与复合的控制趋于减少,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4、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控制难度加大,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其在财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机房为中心的安全措施已不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很难保障真实与完整性。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一些非法访问者以可乘之机,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如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形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新问题,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

由于上述影响,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他可以满足现存的经济环境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的综合性控制,要尽量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

随着企业会计工作的变化,及时研究内部监控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要求的会计内控机制非常必要。除了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以及建立良好的系统工作环境及软、硬件的控制等常规控制问题之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还要重点关注以下的问题。

1、强化数据操作权限意识,加强数据控制。为适应会计电算化这一应用系统的特殊控制要求,保证数据处理安全完整,必须建立具体的内部控制,其主要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数据权限等级控制。操作权限采用资格确认方法,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使用者授予不同的权限。电算主管享有电算系统最高级管理权限,他(她)负责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规范,进行权限授予,对操作信息的安全跟踪管理。电算系统维护员、操作员有各自对应的权限,不允许进行各种越权操作,如数据录入、查询、修改、更新等。

(2)数据输入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输出质量主要决定于输入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二次输入法等方法确保用户输入正确,降低出错率。

(3)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进行控制,以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数据传递的合法性、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的处理控制主要有处理的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控制、数据有效性检验和程序化处理有效性检验,数据备份和修复。由于不同子系统所处理的业务不同,所以处理过程中的控制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财务软件应根据各自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处理控制机制。

(4)数据输出控制。输出控制实施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控制,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如用以结账数据打印账簿,应给予必要的标识等。常用的方法为检查输出数据是否正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反映最新的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表示方式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

2、强化日常管理控制。日常管理控制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和系统安全,减少产生差错和故障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

(1)建立稽核控制制度、强化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导致操作人员职责权限相对集中,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措施。这种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的错误。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2)加强安全控制。数据的可靠、信息的安全及信息处理的正确均来自强有力的安全控制。安全控制主要有系统安全控制和网络安全控制,此外,还要加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

(3)系统维护控制。它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件进行的安装、修改、更新、备份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应由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定期的对系统进行检查、维修、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3、健全档案管理与控制制度。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形式的纸质上。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都由人工完成。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记和印章上分清责任,对于会计资料的查询,也是调阅纸质档案为基础。但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有些记录较之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大多依赖计算机输入、阅读或查询。此外,数据的载体也不同了,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一开始就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上。有些业务或处理可能不能被打印出来,只能依靠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阅读分析直观性差。如果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加,并且数据改动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还容易损坏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受潮、磁化、受热和弯曲等都容易使电磁介质受损。这些特点和要求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资料保存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问题,必须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一般可通过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1)接触控制,即把对数据存储介质的接触限制于有关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档案资料应专人保管,并指定借阅、归档制度。

(2)环境控制,保证各种安全措施即采取适当的防磁、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

(3)后备控制,将数据文件的进行定期备份,对于重要文件可以“祖――父――子”的形式保存,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会计档案丢失。此外还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并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会科技队伍,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思考论文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摘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对象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也将朝着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灵魂所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如实反映以及企业高层财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战略决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严重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当前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或者管理模式上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或者模式上,因此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问题。

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在最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忽视了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创新问题。

这样,虽然企业在业务往来方面实现了与市场的接轨,但在管理体制方面却不能与时俱进。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疏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使得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企业的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分离制约工作并未作出成效,多种职能兼容或者重叠的现象时有存在。

这些迹象表明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这会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进而影响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使企业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同时也会给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各方带来不利的影响。

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审计活动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设计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建立与企业内部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此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不强,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过于形式化,这样对费用支出就很难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亏损。

正是由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就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故意编造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或者没有聘请会计,这就很容易出现会计记账随意性的现象,存在很多错误,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更改会计信息、虚报收入或者对财务报表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内部控制并未得到落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铺,严重的可能会使会计管理失控。

3.费用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资产大量流失。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是企业经理掌控费用支出。

但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一点,企业的经理有的是没有财务基础的,资金的使用并未遵从相关的财务原则,最终导致企业资金浪费过于严重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在购买材料、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监管的力度,次从而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流失,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4.违法乱纪、跨级舞弊现象严重。

当前,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未严格尊崇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没有将会计的基本监督职能发挥出来。

这就给财务管理人员制造了舞弊的机会,开虚假的发票,有的还将企业的资金占为己用。

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参与到违法的活动中,收取他人贿赂,擅自挪用公款等。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会计信息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国家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严抓会计工作,这样企业会计外部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还需建立自身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监督制度。

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会计人员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

企业应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并加强对其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2.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企业会计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计有着自身核算以及监督的职能,但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没有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或者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就会使会计自身的职能被忽视掉。

因此,在企业认真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在企业会计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协助会计信息管理部门做好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

3.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对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的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审查,以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使企业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企业违规带来的经济损失。

内部审计的管理人员定期向企业的决策者递交内部审计结果,有助于决策的决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相关利益各方的关注。

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以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

这里所指的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并且符合有用性、相关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特征。

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信息的动态,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

然而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应重视对企业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大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培养。

5.建立完善企业内控,不断明确职责。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企业内控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应对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确保各项内控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

坚持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公私分明、奖罚得当,是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财会管理部门,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为企业管理者,是保证会计他应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授意、委派、致使非企业会计部门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务。

要充分体现责任人的会计主体地位,从而为会计工作者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不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规范并建立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这有这样,企业会计内部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在会计电算化下如何加强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以确保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有:不可控制的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用户非法读取、执行、修改、删除、扩充和迁移各种数据、索引、模式、子模式和程序等,从而使数据遭到破坏、篡改或泄露;使用、维护人员的错误或疏忽;利用计算机舞弊和犯罪;计算机病毒侵入等。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内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1.实体安全控制。实体安全涉及到计算机主机房的环境和各种技术安全要求、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贮体的存放和保护。计算机机房应该符合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应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恒温等技术条件;机房应配有空调和消防设置等。对用于数据备份的磁介质存贮媒体进行保护时应注意防潮、防尘和防磁,对每天的业务数据备双份,建立目录清单异地存放,长期保存的磁介质存贮媒体应定期转贮。

2.硬件安全控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同时,为防万一,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此外,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up、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

3.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分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两类。1制度控制一般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行的,即由主管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制或监督会计部门执行,从而保证会计系统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免遭外界干扰和破坏。制度控制包括组织控制、开发和操作控制、档案资料控制和系统维护控制等。2程序控制是靠软件本身尤其是会计系统软件来实现的内部控制机制,这种内部控制机制往往比通过各种管理制度实现的控制更为有效。程序控制一般由数据输入控制、处理过程控制、数据输出控制等组成。

4.软件安全控制。1会计系统软件的开发,必须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严格遵循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系统软件完成后必须与提交的原程序清单保持一致,减少软件开发时可能埋下的安全隐患。2应分析研究各应用软件的兼容性、统一性,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各种业务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数据备份应统一完成。3系统软件应尽量减少人机对话窗口,必要的窗口如凭证输入窗口应力求界面友好,防错能力强,做到非正确输入不接受。4增强系统软件现场保护和自动跟踪能力,提供“黑匣子”模块,记录一切非正常操作。

5.网络安全控制。网络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比单机系统更高的要求。如果安全控制设计不好,会带来比单机系统更大的损失。针对网络的特点,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1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录入员、数据管理员和专职会计员等岗位,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各项业务的授权、执行、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能授予不同岗位的用户,并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2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3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新加密密钥。

6.病毒的防范与控制。防范病毒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软件、软盘及计算机系统的采购和更新要通过计算机病毒检测后才可使用;专机专用,绝对禁止在工作机上玩游戏;建立软盘管理制度,同时防止乱拷贝软盘;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计算机病毒。由于许多病毒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所以应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

浅析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提要]本文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和传统内部控制风险之间巨大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特点、现状、问题、风险和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提出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如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方法和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复杂性,是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难度加大。由于电算化系统建立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手工系统相比有所不同,以及电算化系统建立与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中原公司发现如对于系统开发过程的控制、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都加大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难度。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使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不同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便。

(二)操作不当产生的问题。数据输入操作不当问题是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最关键的内部控制问题。在电算化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源于凭证库,当凭证输入后,系统将自动进行多项业务处理。一旦输入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中的一系列错误。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为了减少操作失误,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电算化环境下的安全与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的不少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x客的侵入,从而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四)会计电算化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政策与法规中存在着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颁布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是为促进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而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五)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中原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使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也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数据的处理方式、记录方式、存储介质的变化,势必会带动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及内控制度的变化。中原在电算化系统试运行阶段,没能适时调整岗位分工,参照其他公司所使用的制度文本制定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管理仍是采取模仿手工的管理办法,没有实现重整,岗位分工混乱,权限设置缺乏牵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及会计档案保管、数据备份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一)财务软件使用较混乱导致的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由于财务软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是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从国外情况看,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

(二)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导致会计工作质量问题。由于财务软件本身对会计数据的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制定方面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小企业虽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及会计软件规范化要求对原有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下所导致安全性和保密性出现问题的原因。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数据可靠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一般意义上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此外,这些软件的容错能力往往也很差,它们对用户的操作有许多的限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心理压力很大,往往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由于错误操作而发生问题。即便一些优秀的软件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但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都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政策与法规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的手脚。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了一批颇有名气、民族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深入发展,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值得探讨和研究。这必然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理论,而当前的现实是会计电算化理论落后于实践,无法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深层次发展。

(五)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本身的发展。许多会计软件功能齐全,但在企业实际使用时只能完成少部分功能,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部分能被使用,但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部分的使用率很低,这样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用就不能对企业管理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六)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原因。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他们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地操作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另外,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系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会计工作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而且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一)强化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的,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因此,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进一步加速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广泛吸收取得的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并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为了保证组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协调一致、迅速、高效地完成整个系统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高效性原则,突破手工系统的框架,改变以手工账表为核心进行会计处理的做法,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使电算化工作取得真正的效益。另外,建议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这些行业的不同的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银行的流动资产、施工企业的产成品等,分别根据其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让通用会计软件更实用。

(二)业务程序标准化。会计核算控制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预测、决策、分析的基础,必须要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真实性。原始凭证通过审查,在录入处理前都要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完整的填制与录入。不正确业务的更正与删除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此外,还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以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的准确无误。会计数据输出也要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同时认真做好会计数据日备份和月末备份制度。从核算环节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业务处理合法、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素质,不仅是指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素质,而且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资料是由电子计算机按照规定的程序生成的。因此,对会计人员人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财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提高自身素质,保守单位商业秘密及财务秘密,不能随意泄漏密码以防他人随意进入自己的软件系统。另外,为了加强数据的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从电算化软件的设计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增强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

(四)实现电算化会计的规范化、制度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会计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颁布指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来进行的。只有用会计准则指导会计业务才能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仅有一套好的软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与之密切结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安全可靠,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规范化的模版。会计电算化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系统会计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作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1、管理控制。(1)组织结构控制。企业的财务部门一般主要从组织形式和组织程序上实行岗位控制,通过几个不同的职能组来实现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控制作用;通过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以及会计主管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审核制度来实现处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职责划分。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3)监督管理控制。明确各职能组织部门有关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处理范围的基础上,建立和执行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与考核制度,以保证会计控制工作能够高质量地进行和完成;(4)档案管理控制。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有关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应定期对所存档案进行备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作为防止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

2、数据资源控制。(1)完整性控制。计算机会计系统通过现代数据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当前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能够对其管理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在逻辑关系上提供语义参照关系机制,来检验和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有关数据在进行了相关控制应用操作后仍然保持逻辑上的语义完整;(2)数据加密。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加密和存放功能实现;其作用不仅维护了数据信息的保密,而且使得合法操作人员只能通过系统规定的程序实施操作和控制活动。

3、日常控制。(1)业务发生控制。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鉴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以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2)数据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验,如总数控制核验、平衡核验、数据类型核验等;(3)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就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总之,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将在会计电算化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性,并将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