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案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1-09 09:32:29 作者:雁落霞 自然之道教案设计(汇总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安排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它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请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相互学习和提高。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案设计

课文《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因为我们发现: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时,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叹息。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自以为是,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妄自尊大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又怎能释怀?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一、线索明朗,渗透情意。

《自然之道》是一篇既充满浓浓的情意,又富含哲理的知识性课文。这篇课文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很鲜明:一主一副两条线索,一条主线写人,即旅行者们的所观、所作、所感;一条副线写龟,即小海龟们离巢入海的自然情况。两条线索连环交织,密不可分。一明一暗,使读者的心也随之一起一伏。加上作者的描绘,字里行间渗满深深情意,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随之贯穿文章始末,不,应该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甚至是无法释怀。眼前总是浮现那可爱可怜的幼小绿龟,耳畔总响起这样无奈而悲叹的话语“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小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不得不叹服作者的细腻描述,文笔深厚。

二、抓住关键,紧扣心弦。

“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的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着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我们那颗善良的心肯定为这可爱又可怜的生灵深深同情,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可是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紧张、难过、不平、气愤和生物学向导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见惯了太多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向导的冷淡,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责怪。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瞧,作者不正是抓住情感关键,触动读者的心弦吗?此时,我们读者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都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而义愤填膺;都在为作者所做的拯救行动而吁一口长气。我们都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

三、笔锋陡转,结局意外。

可是文章在这里却来个惊天大逆转,出乎意料之外,沉下心来,细细一想却也似乎在情理之中,这真是“熊的服务”啊!事情的发展让“我”和同伴以及身外的读者都始料不及,瞠目结舌继而神情凝重、暗暗叹息。“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后面的所有描写都围绕着“愚不可及”这四个沉重、残酷、忏悔的字而展开的。四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表的痛苦!

四、四字词语,深刻鲜明。

比如全段用了一连串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群龟入海的景象:“成群结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浩浩荡荡的场面本应是多么的壮观热闹,可如今却是意味着多么的惨不忍睹。再如对“海滩阳光明媚、无遮无挡”的描写,在美丽的海岛黄昏,在五彩的晚霞映衬下,这一幕真可以说是“血色黄昏”,“天空中飞的密密麻麻的食肉鸟”飞上扑下,吃得痛快。“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欢乐的叫声”对我们来说真是极端的讽刺,是多么的刺耳,多么的揪心,多么的无地自容啊,乃至捶胸顿足,呼天喊地。透过这富有张力的文字,我们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而对当时景像那种心灵的振颤、怅悔!真是满纸自责言,一把辛酸泪!我们读者的心也为之一阵阵发紧,几乎有一种汗毛倒竖的感觉。试想,一群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希望与遐想,满怀着生命本能对“活着”的渴望,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时候,却让我们“好心办坏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生命的渴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

五、“矛盾”向导,“文眼”关键。

如果说“我”和同伴是“无知之愚”,好心办坏事;可做为生物学家的向导就是“有知之愚”,在规律面前犹豫,明知故犯,做了帮凶。“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要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重点体会“向导”的话语与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要抓住第4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向导的话,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细细体味,“悲叹”比“感叹”表现的感情更强烈,更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2)对词语的理解。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赶得上。傻得没有人能赶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踌躇:犹豫,文中指幼龟探头出穴欲出又止侦察外面是否安全的样子。

自然之道教案设计模板

2、理解课题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咱们就赶快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边做好标记。可以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理解。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师:课文读完了,词语是不是都掌握了,(出示)谁想读给大家听?

后两行谁想读给大家听?都读准了,那这个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生答。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谁能说说!生说。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的理解词语了!

课文里啊还有个地名,(出示)很不好读,谁想读读。来,请你。生:加拉巴哥岛。师:你看,还真不好读呢?(再指两生读)。

师:对,它啊,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微岛,谁再来读读请你读。(两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读。那刚才的那些词语,同学们都会写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默写,其他同学在你的练习本上写。“愚蠢”

师:观察地真仔细,这春字的一撇一捺要舒展。一起来看我写。写愚字要注意中间要一长竖,心字要拖住,写蠢字要注意,春字要舒展两只虫子藏下面,大家用这种方法再写一遍,看能不能写漂亮。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来说说吧,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动物?

那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是啊?看着黑板,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请你——。

师:恩,这回说的比较简单了,也很清楚了,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

4、提出疑问。

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师:你对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这大自然啊,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三、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3—5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请你读第三自然段,你读第四自然段!

1.指生读第3、4自然段,思考:是什么样的情景让我们的向导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2、我们的向导究竟看到了什么样情景,使他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读读文章中的句子。(生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学生齐声读句子。

假如你遇见食肉鸟会怎样做?外面没有食肉鸟你会怎样做?你真是个称职的小侦察兵,同伴们非常相信你。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指名说我们态度是:板书:紧张、焦急。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师:嘲鸫啊,连狗和人都敢啄,此时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谁再读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担心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可能出现的回答:(1)向导没有同情心;(2)向导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杀身之祸,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不得不做。(3)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4)也许他更喜欢鸟类,他希望饥饿了的嘲鸫有口饭吃;(5)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师:是啊,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我们体会着一起读一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二)学习课文6-8段。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3、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学生接着谈一谈。

5、师: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看,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6、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学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出示句子: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伤心)板书:伤心(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师:是啊,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四、总结提升。

师:如果你是向导,此时,你又有什么想说呢?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然啊,我们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去体验。老师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自然的奥秘》,大家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我们。

紧张。

焦急。

(遵循)。

向导。

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案设计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课后,我和本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认真进行了评课总结。静心思考,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换位思考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成功之处。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其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让学生的视野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其三,紧扣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去把握人物的感情变化,感悟自然之道。

二、改进之处。

第一、教师在设计时,零碎的问题太多,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应该紧扣中心设疑,引发学生思考、阅读、探究、争论。第二,朗读显得单薄。朗读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应运用情景渲染,示范朗读和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等手段,促使学生领悟课文情感,生成内在语,激发朗读兴趣,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读得不充分,不能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使教学显得不厚重。第三,教师把握课堂不够灵活。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案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尊重“自然之道”的启发。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之道”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适当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导的话,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揭题。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自然之道。大家事先预习过吗?读过课文吗?读过一遍的请举手;读过三遍以上的请举手。

2.知道“道”是什么意思吗?“自然之道”呢?

二、初读梳理。

1.初步读文,学习词语。

加拉巴哥岛巢穴踌躇结伴而出侦察颓丧。

你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还觉得哪些词不容易读好,提出来。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梳理人物: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和物?

适时板书:我们向导幼龟食肉鸟。

a.“向导”是什么人?这个向导可不是一般的向导。

c.幼龟,先是一只,后是一群,成百上千只。

d.嘲鸫、海鸥、鲣鸟,它们有一个总名称,叫做食肉鸟。

(2)串说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你可以这样想: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了什么情景?我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随机板书:救助伤害。

过渡:课文写了“我”和同伴本想救助幼龟反而伤害了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们救助那只幼龟?(3、4节)。

三、理解“救幼龟”

1.(出示句子)(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出,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来。)。

(1)“踌躇不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再联系上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写它“踌躇不前”?理解“探、欲出又止”。

(2)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3)它的小心谨慎是有原因的,你能从上下文中找到依据吗?

我们都很焦急,可是向导却说——。

出示句子: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1)练读句子,体会“紧张与焦急”,理解“若无其事”。

(2)对比着读,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

(3)读到这里,你读出了什么疑问?

(要点把握:向导为什么那么冷淡?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

四、续学第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想想说说: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其他的幼龟就;现在,那只幼龟没有回到巢穴,其他幼龟,于是,结果。

2.讨论争辩:如果我们不去帮助那只幼龟,情况会怎么样呢?你的课文依据是什么?

3.练习并小结:

(1)我和同伴们看到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心想:

五、巩固练习。

1.复习词语。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鱼贯而出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极不情愿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1)读读,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

(2)把词语放回课文中,边划边读。

2.填空作业。

出示,并准备作业纸:我们去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嘲鸫啄小海龟,向导却(),我们很生气,责怪向导()。向导在我们的要求下把幼龟抱向大海。不久,成百上千的幼龟从巢中(),()爬向大海。我们很快明白,自己干了一件()的蠢事。尽管大家全力补救,累得(),那些食肉鸟还是吃得饱饱的,叫声()。

第二课时。

一、过渡: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二、学习课文6-8段。

1、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说到侦察兵时,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

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怎么读?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学生接着谈一谈。

2、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老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三、谈感悟、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四、布置作业: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自然之道)来,我们齐读课题。

这里“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老师点拨。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

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创设情境,默读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师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想象当时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1)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外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己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四、回归整体,交流收获。

课文学完了,师生共同回顾。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看蝴蝶故事,感悟自然的规律。

六、小练笔。

学习了《自然之道》,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触,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吧!

七、板书。

课文自然之道的教案设计

《自然之道》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叙事性哲理故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从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

在众多的网络教学案例中,教者大多是以事情的发展顺序(即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来呈现教学。我也曾以此为教路指导过学生亲触文本。但学生对此学习思路不是很清晰,大多是由教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对文本所呈现的自然之象难以形成链条。因此,此次的教学,我从单元主体(感悟自然)入手,引领学生去探寻自然之道,形成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是了解自然(幼龟的生活规律);二是探寻自然之道(人类是如何违背规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从课题所涉及的自然之物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这一自然之物的?学生在自读中能找到九句描写幼龟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细读这九句话,思考:从这九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形体特点,繁殖规律,活动方式。……)在形体特点中感受幼儿龟的弱小,在繁殖规律中感受幼龟的庞大家族;在活动中感受幼儿龟的谨慎;在结局中感受生存的恶劣,引发质疑。这此都是海龟的自然之象。

自然之道教案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有一定的难度,自然之道学生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更多的应该是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让学生课下多读课外书。不过这是语文课不是自然常识课,要做的是抓住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啄”通过教学这个字来告诉学生汉字中有许多字容易忽视一些藏着的笔画。2.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和动物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段落来落实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通过突出一些关键词句来准确的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活动。

4.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5.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如何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抓文中主要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二、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我们来到加拉巴哥岛,首先看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看到了什么?预设:

1、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小幼龟向外爬……。

出示句子比较“探”字用词的准确,换成别的字不能表现小幼龟那种机警、谨慎、小心。(2)文中还有那些词也说明这只小幼龟是来探路的,引导学生找出“欲出又止、侦查、踌躇不前”

2、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嘲鸫在啄一只幼龟,那么就引导学生“为什么这么危险,小幼龟还出来啊,”再次引到小幼龟的身份,再分析“探”字的作用。

1、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向导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2、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中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的飞走了。”

课后题:体会极不情愿和颓丧的好处。

处理:通过句子对比让学生明白如果极不情愿表现了向导当时不愿这样做的心情。第二句是一个拟人句,让学生明白用上颓丧一词更加表现了食肉鸟没有吃到小乌龟的那种不高兴的心情。

嘲鸫的颓丧似乎更加印证了我们救下这只小幼龟是多么的正确啊!

(三)导入第五、六自然段。

同学们,在加拉巴哥岛的海滩,我们的侦察兵没回来,说明外面是安全的,所以你看课文中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请同学们自读第五、六自然段,1、找出文中描写小幼龟多的词语,这也照应了第三自然段开头提到的我们发现的是一个“大”龟巢。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教师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会想什么呢?

4、可是这些小幼龟的美好愿望瞬间就破灭了。

5、师: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总结。

:我们做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蠢事啊。出示句子,体会愚不可及的用法。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伤心)。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四、总结提升。

师:如果你是向导,此时,你又有什么想说呢?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什么现象是体现自然之道的呢?。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拓展阅读。

六、小练笔:

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试着把它们详细具体的写出来。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一、复习导入,引出故事情节。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道)。

2、师:听写(旅游侦察欲出又止嘲鸫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蠢)。

3、对照投影检查,师范写“愚蠢”,把写错的改正过来,愚蠢两个字再写一遍。

出示词语:愚蠢欲出又止……。

4、师:根据这些词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师:看来,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齐读一遍)。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假设我们就是这一群人,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把你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领悟“道”

(一)推敲关键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

1、从哪看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蹰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师:你们能演一演小幼龟的动作吗?(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幼龟?(机警、可爱、聪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聪明。

(3)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踌躇不前)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师:你们看见过嘲鸫吗?嘲鸫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指名读!

(二)想象补充,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向导——若无其事。

师: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5)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四:

生:不能不见死不救啊。

师: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6)在大家的劝导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向导是个生物学家,可他的话我们并没有信任,我们却认为应该救(板书:救龟)这只小幼龟,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三)图文结合,比较分析,体会结局的残忍。

(1)师:然尔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边读边打开画面)。

(2)师: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啊!此时此刻小幼龟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3)师:这些幼龟将要面临什么灾难?我们又是怎么做的?默读七自然段。

(4)这样做是补救吗?对于绿龟,这样的做法,弥补得了付出的代价吗?

(师引读:看……)。

(5)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出示课件六:(师引读,生跟读)。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叹”,行不行?为什么?(齐读)。

(6)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写话练习。

出示课件七:

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师: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欲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自然之道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体验。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巩固延伸。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好心办坏事。

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不足之处:总是讲过之后,才想起要板书,和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这也暴露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可能平时的教学中自己懒散惯了,以至连板书也跟不上了。另外,板书的字迹潦草,也暴露了自己书写粉笔字这一基本功的功底,真有点丢丑的感觉,以后要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词语:

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

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

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

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

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然之道》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3、学习课文,丰富见识,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向导的话。

依据文本,深入体会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复习词语、课文内容,温故知新,训练学生学总结概括能力。

(二)、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自悟。

生自由读文,思考“蠢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件蠢事?

设计理念:中心突破法,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文本能力,这是阅读课的重要方法。

1、师生交流,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反馈(ppt出示相关语句“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读、悟。)。

2、师生交流:哪些信息透露出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名交流、反馈(ppt出示相关语句“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等相关句段”,抓住“欲出又止”、“如无其事”、“气喘吁吁”等,体会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因为我们的“无知”以及“热心”而上演。)。

设计理念:联系平时学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以致用,快速在文本中提炼重点信息,并且在学生照读原文时指导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说话练习:悲叹与感叹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设计理念:指导朗读,词语品析体会人物心情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

(四)、拓展阅读,体会升华。

1、生阅读《揠苗助长》、《被喂饱的熊是死熊》谈感受。

2、师生谈话交流、揭示中心: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师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大自然。

设计理念: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加深体会何为“自然之道”。

设计理念:教师点拨引发阅读期待,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自然之道教案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课件设计

本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拯救了一只被嘲鹰咬啄的海龟“侦察兵”,结果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课文叙事严谨,故事性强。第一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还特别强调“在一位生物学家向导的陪同下。”从而点明了“我和同伴”及“向导”的不同身份,也暗示了两者对太平洋绿龟生活习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层次是不同的。

第二自然段插入对幼龟生活习性的介绍,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稍不留心”“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意在强调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第三到十一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其间,小绿龟的命运牵动着“我和同伴”及“向导”的心,也清晰地展现出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先是因好心而“紧张”、“焦急”,要求向导想办法,接着,看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后感到“震惊”与后悔;“向导”本来是“若无其事”,由于同行人的“不满”,“极不情愿”地将绿龟引入大海,最后只能难过地发出“一声长叹”。

课文中向导的一句“叼就叼去吧,自然界就是这样的`。”意在说明,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人类不能凭主观好恶做事。同时,也点明了课文的主旨: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课文最后写到向导的一声长叹:“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不仅仅是在说海龟,更是在呼吁:人类呀,要遵循自然规律,千万不要人为地干预。再一次点明“自然之道”。

课文主题突出,并且学生易于在读中感悟。一方面是因为选材典型,另一方面文章内容在多方面形成强烈反差,读起来扣人心弦,例如:“我”和同伴与向导在对自然规律认识上的反差,“我”和同伴的好心与所造成结果的反差,海龟入海前的平静与入海时遭到食肉鸟捕食的惨烈情景的反差等。学文时,引导学生从故事的发展中悟出“自然之道”是重点。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

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

2、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懂得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

听录音。

1、在听中标注你不认识的字或生词。

2、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听完课文你有什么疑惑?

a、为什么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b、为什么向导知道这是“自然之道”,还“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c、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d、“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在想着什么?

e、向导为什么发出“悲叹”?他“叹”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后与伙伴说说感受。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请学生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幼龟”“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食肉鸟“响彻云霄”它们又会想些什么?“颓废”。

2、在汇报中重点点拔以下问题:孩子们救下的幼龟肩负什么重任?如果不救它结果会怎么样?大家怎样做能既救小幼龟,又能避免悲剧,让蠢事,变好事(如把幼龟抱回巢穴)。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再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4、“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尊重学生独特见解。

7、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

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四、感悟提升。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自然之道》教案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当中,年轻的陈老师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执教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陈老师的教学现场:

陈老师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她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陈老师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观点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

“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

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自然之道》教案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欲出又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处于四年级的下半学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文又历来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所以,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学生定会喜欢。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向导含义深刻的话、对“自然之道”这一词语的理解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中立足学生,立足文本,立足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时,从标题的质疑,从文中的重点句生发出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生与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感悟文章的精髓;通过潜心会文的读书,好词佳句的品析,恰倒好处的读写结合,达到丰富学生见识,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课前读导读部分,了解我们第三组应该杰出的内容。

指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第三组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老师总结:

第三组课文将进一步带领我们走进大自然,关注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

放映图片。

老师介绍:

这是雷达,是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式设计出来的,电子蛙眼防水摄像机可以在水下摄像,潜水艇是从鲸鱼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飞机是根据鸟类飞行的原理设计的,后来又从蜻蜓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进行了改进。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处自然风光。

看完了图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三组的第一课《自然之道》。板书课题。

指名读一读课题,齐声读课题。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

(简单的导入,开篇的质疑,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这些词语的发音。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出示:企图情愿蠢事补救侦察争先恐后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见死不救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格式:

指名说,然后总结:“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幼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而解释词语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对课文中的词语置之不理,这是导致学生理解能力差、词语积累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激发兴趣:

我们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格岛,就是为了观察幼龟怎样入海,怎么会伤害那么多幼龟呢?

2、学生读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学生齐声读句子。

指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学着幼龟做做这个动作。

老师和那个学生谈话: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见食肉鸟会怎样做?外面没有食肉鸟你会怎样做?你真是个称职的小侦察兵,同伴们非常相信你。

同学们,根据小幼龟的表演和课文中的描写,你觉着那一个词语用得更好,好在哪里?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指名说我们态度是:板书:紧张、焦急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再指导读,怎么才能读出紧张焦急的感情?

向导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板书我们紧张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指导朗读:(2)若无其事是什么样?该怎样读?

4.教师采访学生:你就是向导,请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可能出现的回答:(1)向导没有同情心;(2)向导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杀身之祸,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不得不做。(3)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4)也许他更喜欢鸟类,他希望饥饿了的嘲鸫有口饭吃;(5)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

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指导读: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及有价值的讨论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保证。)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1、说到侦察兵时,

2、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

3、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4、怎么读?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学生接着谈一谈。

老师: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1.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

出示句子:

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再次读这个句子,感受向导的悲伤之情。指读、齐读。

(展开想象,读写结合;句式对比,体会用意。达到了写作训练与加深阅读理解双赢的目的。)

师小结:看来向导既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他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当然,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2.谈感悟、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我相信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可能出现的回答: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做决定或指挥;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好,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板书:遵循)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例就是人们破坏了自然规律,发生的后果总是事与愿违,都是有哪些呢?我们课下调查一下,下节课交流。

(采用联系对比等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我们紧张焦急伤心

自然之道

(遵循)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悲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