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语文探究性活动(专业19篇)

时间:2024-01-24 01:08:03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范文范本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小学语文活动总结

语文活动课,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才干。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老师的座位。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可以随意地坐下,用一两句幽默的话冰释学生心中对老师筑起的堤防,让他们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近,仿佛一位大朋友,这样活动起来就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了。在学生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老师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动态,适时把握学生间互相传递的信息调控整个教学过程。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活动之中。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与语文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涉及各种边缘性、交叉性的知识,即使刚从电脑网络上搜集来的最新的知识信息,也可以纳入语文活动课的范畴。总之,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例如:我发现近来大街上虾很多,有小白虾、对虾、竹节虾、龙虾等,我就各选了两三个分别养在杯子里,带到教室里给学生上了堂生动有趣的观察活动课———《争做虾专家》。首先引导学生启动各种感官,对几种不同的虾进行全面、仔细、深入的观察、研究,找出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把手伸进杯子去触摸虾背论文格式的粗糙程度,感觉抓虾时虾的反弹程度有什么不同,甚至鼓励胆子大点的、勇敢点的学生故意让虾的钳子钳自己的手指(虾的钳子小,不会伤到手)感受一下谁的钳子大等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就会更生动、具体,思路也豁然开朗。而且,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可激发学生急于用语言表达的欲望,会争先恐后地运用课外接触到的词语来描述各种虾的形、色、力等。这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

1、竞赛。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演讲比赛、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编课本剧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我有时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出生动的情节,有时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这样,尽可能地为每论文格式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演、制作等实践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表演中感受、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4、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由于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完成一个活动过程都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才能出色完成活动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每次活动课,我向学生开放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我竭力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片自己的思维空间,静静思考,体验每一个活动细节,推敲每一个活动步骤。这样,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锤炼教学基本功,推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成立教学业务大比武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石门小学、黄泥塘小学全体教师

竞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石门小学,罗彬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教学业务大比武的组织协调工作。

强力推进,全员参与;教研相长,以研促教。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为本,坚持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利川市沙溪乡石门小学、利川市沙溪乡黄泥塘小学全体教师。

(一)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及其它(含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

(二)项目

每位教师须完整呈现以下三项教学业务技能参加比武:

1.一个课例。完成一个规定内容的完整现场授课(45分钟或40分钟)。满分70分。要求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和谐统一,避免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放;体现教学内容的情境化、生活化、系统化;体现教学手段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教学组织的全员化、差异性;体现信息技术的融合度、有效性。

2.一份教案。所授课例的教学详案(略案不得分)。满分20分。要求目标依课标、教材、学情而定,定位精准;教学活动设计依学科性质而设,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学法指导依教学理念和内容而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

3.一篇反思。所授课例教学之后的详细教学反思。满分10分。要求反思问题捕捉准确,针对性强;反思内容具有价值,是教学中真问题;反思原因分析具体,思考透彻;反思问题有解决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字数要求300字以上。

教学业务大比武所有学科原则上在一学年内完成,20xx年秋季举行语文、英语、道德与法制三科。20xx年春季举行数学、科学、其他(音乐、体育、美术等)

(一)石门赛区赛制

1.本赛区由石门小学为主、黄泥塘小学为辅协助组织实施。结合市教育局规划的学科赛课时间表统筹安排好各学科的赛课。

20xx年10月20日前上传实施方案到中心学校。

10月20日至11月26进行秋季语文、英语、道德与法制比赛并推送优胜者到中心学校参加沙溪乡乡级大比武。

11月30日前整理秋季比武资料归档。

20xx年3月20日——4月25日进行春季数学、科学、其他比赛并推送优胜者到中心学校参加沙溪乡乡级大比武。

20xx年4月30日前整理春季比武资料归档。

2、办公室组织机构

办公室主任:罗彬

成员:温超肖赟

要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区域内正规赛课有序推进,不流于形式;确保各校人人赛课,不落一人;确保赛课评分客观,不失公允。

3、本联合赛区要求做到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交叉上课。各学科课题由参赛教师依据教学进度自行决定,提前上报,各班级预留赛课内容不上,以达到赛课公平。

4.赛课保留赛课资料。赛课资料含两类。

一类为组织过程资料,即活动方案、评分记录、评定结果等;

一类为教学资源资料,即每位教师的三项技能成果:一个课例(以完整的录像呈现),一份教案(以电子文档方式呈现)、一篇教学反思(以电子文档方式呈现)。所有赛课资料均归档在中心学校,市教育局将不定期抽查。

5、在每一学科赛课结束后分学科推荐辖区赛课第一名参加乡镇比赛,交齐该参赛教师的三项教学业务比赛资料。

6、各组织单位要利用录像机、手机等工具保证课例的完整性。

两所学校交叉上课,即黄泥塘小学到石门小学上课,石门小学到黄泥塘小学上课,当天课题全部结束后,放学后在办公室统一进行说课评课,组织学校负责收集评分表,确定该科优胜者,由办公室上报推荐人至中心学校。

(一)20xx年秋季比武时间与课程:

20xx年10月29日黄泥塘小学五年级陈国福、六年级黄州到石门参加英语比武,三年级何玲美到石门参加道德与法制比武。

组织协调安排:罗彬

摄像:罗彬

后勤保障:温超

说课评课主持人:罗彬

20xx年11月17日,黄泥塘小学参加语文的教师到石门小学比武

讲课人:邱大双五年级,乔侨二年级

组织协调安排:罗彬

摄像:罗彬

后勤保障:温超

说课评课主持人:罗彬

20xx年11月18日,石门小学参加语文学科的教师到黄泥塘小学比武

讲课人:蔡维一年级,李敏二年级,吴晓艳三年级,李建四年级,

梅梅二年级

组织协调安排:乔侨

摄像:乔侨

后勤保障:黄州

说课评课主持人:乔侨

20xx年春季学科赛课时间及具体安排根据春季教学进度商量后再行决定

(二)20xx年秋季竞赛评委安排:

20xx年秋季英语科目评委由两所小学全体参与英语教师听课后评选优胜者推送至中心学校。

1.广泛动员。教学业务大比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各校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比武结果与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表模、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未参与的在编在岗一线任课教师在管校聘改革时实行一票否。

2.精心组织。各单位要按照比武方案和要求,组织好常规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要带头参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教学比武开展情况纳入各年终绩效考核,故意不参与者绩效扣十分,师德师风评价为不合格。

3.大力宣传。各单位要通过周前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教学业务大比武活动,扩大影响力。

4.加强培养。对于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各单位要加大跟踪培养的力度,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和交流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更多教师岗位成才。

5.评分标准参照利川市教育局下发的《利川市20xx-20xx学年度教学业务大比武工作实施方案》小学阶段评分标准。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备课组共有9位教师,担任着整个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深入,每人的教育观念有了改变,教学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有了提升,从而也激起了对新教材的探索热情。我们年轻教师有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这股力量一定会促使着组里教研工作和谐,统一有序地完成。面对新学生,新教材,我们一定努力探索、积极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让校本教研成为推动我们教研组工作再上一台阶的动力。围绕“深入课改,争创特色;抓教师发展,争出成绩;抓教学评价,提升质量”开展工作。

2、根据我们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文本,促进年级组教师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质量。

1、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渗透趣味性,活化教学内容。通过穿插游戏、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趣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识字教学实行认写分开。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放手让学生借助图认字、猜字、游戏识字等方式,恰当地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自己寻求认字方法,使学生从过去的繁重识字负担中解放出来。

3、在识字、阅读教学中,随时把握时机,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表演、竞赛、游戏、音乐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培养兴趣,形成能力,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听人讲话,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还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

说:能说普通话,要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能在课外阅读适合自己的书报。

写:正确的书写方法和写字姿势,以及认真书写、保持纸面整洁、爱惜文具等。

想:边听边想,边读边想。

问:碰到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敢于提出。

2、识字:46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生字在课文里会读,离开课文会认。认识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笔顺规则。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写分流,识多写少,识460个写134个。在书写中注意笔顺、结构、书写规则等的渗透。复习前几课未书写的独体字)。

3、汉语拼音: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学习拼音方法,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要认真识记,拼读,找到识字和拼音的联系点,做到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利用看拼音读课文识字,进一步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4、阅读:学习朗读课文,对朗读有兴趣。能读得流利,读出感情。背诵全部的古诗和部分的课文。(利用所学字词,进行课外阅读适合自己的书报,古诗一定要熟读成诵,经常复习。)

5、加强备课组集体的力量:

(1)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讨论研究,及时解决。

(2)本学期的试卷命题工作,组内老师一起讨论,出好每一份考卷。

(1)教师备课详尽,注重与创新的结合。易化难点,备课量充足。做到周周有一篇反思或随笔。

(2)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开学初统一好作业的格式与批改,检查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

(3)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感,多面批。努力做好培优抓差的工作。

(4)做到考核多元化。教师在单元试卷的题型、密度、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

3、本学期我们将积极参加教学设计等基本功活动。

4、课余时间积极观摩示范课,并完成评课活动。并努力上好一节教研课。

5、我们一年级组语文教师要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顺利而圆满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九月份:汉语拼音教学

十月份:识字(一)4

十一月份:课文《影子》

十二月份: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学语文活动总结

为切实扎根于语文教育,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至20xx学期初以来-中心小学语文教研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以年级为一个单位,就某一课或者某一个专题进行教学专题汇报。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就刚刚结束的每人一课——《蚂蚁和蝈蝈》从解读教材,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教学反思等不同方面向全体语文老师进行了汇报;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共同研讨了“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口语交际的特征“话题”是前提,“情境”是关键“互动”时保证。

在20xx年x月16日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三年级语文组以“如何写好作文”为主题,向全体语文教师展示了他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好的方法,和解决不了的困惑。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而本次的教研活动,我们明白了语言的“理解”不等于“积累”,“积累”也不等于“运用”只有“运用”才是由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的途径,作为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完成语言学习过程中从“理解、积累”到“运用”的跨越。

会后个备课组之间还要本年级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深入而有针对的研究研讨。相信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组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展现新的面貌。

相信在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研组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展现新的面貌。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为全面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印山民族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师常规教学基本功为核心,打牢广大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科研基本功,以学科教学创新为重点,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以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操作方法。通过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更新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夯实专业知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

本次活动即是对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次校本培训,也是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检阅和教师个体能力的一次展示,以活动促研究,以活动促规范,以活动促提高,通过比武竞赛,激发内部活力,进一步浓厚教、学、练氛围,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培植典型,打造名师,促进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组长:高应忠

副组长:代灵芝

成员:教导处全体成员及各年级组长。

20xx年10月15日—12月8日。

1、上课

2、评课

3、下水作文

4、书法(硬笔或软笔)、剪纸

1、全校教师都参加此次大比武活动,课题教师可参加两个项目的比赛,其余教师自选一项。(45岁以上的教师可以不参加)。

(1)课题教师必须从上课、评课中自选一项参加比赛。

(2)语文教师必须从下水作文、上课、评课三项中任选一项参加比赛。

2、参加上课比赛的教师必须上自己所任学科的科目,内容自定。

3、评课内容由大比武活动组指定,统一观课后同时写评课稿,再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比赛。

4、下水作文题目现场指定,现场作文。

5、书法内容由活动组统一指定并进行现场书写。剪纸内容自选,现场制作。

6、书法、评课、现场作文的所需纸张由学校统一发放,书法参赛用笔、墨教师自带,剪纸材料和工具参赛教师自备。

7、报名

(1)语文、数学教师分别在自己所在年级的年级组长处报名;英语、信息技术在罗维老师处报名;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在姜南宁老师处报名;科学及其它教师在田桃秀老师处报名,并填写好相关报名表。

(2)报名截止日期:20xx年10月10日。

(3)10月11日,组长将报名表交教导处汇总。

每项比赛设置一、二等奖,学校向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小学语文活动总结

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已结束,回顾一个学期来语文教研组所做的各项工作,有欣慰,有满足,也有遗憾。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认真学习,扎实教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口,营造组员共同成长的和谐环境。下面就这学期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

本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按计划多次对备课、上课、听课、批改、教师听课记录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从检查情况看,备课方面,各个环节齐全,符合要求;作业方面,教师都能认真及时批改、学生认真及时改正作业,许多教师都能以激励为主,用上各种激励性符号,既有童趣,又有特色。期中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进行了对二、四年级硬笔书法比赛;三———六年级作文竞赛。以此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育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著作或杂志刊物,采取自学形式,做好读书笔记20xx字以上,写好学习心得1000字左右,我们语文组教师能出色地完成。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每位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更进一步地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自主学习。本学期我们语文组教师参加了县局、乡中心校组织的送课下乡、优质课评选活动,让我们吸取了其中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外,我们的教研活动立足于人人参与,全员提高。本学期进行了人人一节随堂课,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创新。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在期中考试后,组织教师开展“如何提高后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的交流活动;教师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在期末复习中开展教师复习测试等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讨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我们教研组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活动,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我们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观,在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本学期语文组提供了几节研讨课,通过自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系列活动,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得以飞跃。

小学语文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笋的特点和样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是——(板书课题:笋芽儿)齐读课题。(读准题目)。

这篇课文也是描写——春天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指名交流)。

师:那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生长过程。

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了解了,但这课的生字可不少啊,怎么样,你们都把它们解决了吗?

2、检查生字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

(1)自读。(2)指名读。(3)集体读。

师:现在生字自己跑出来了,(课件)谁愿意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2、集体读。

3、男女比赛读。4、同桌互读检查。

5、集体读。

师:课文中的拦路虎都被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学习课文会更顺利。

三、质疑、答疑。

(一)质疑。

师、观察第7页插图,看到这些笋芽儿你想说什么?我们可以说()的笋芽?(指名说)。

师:(师在两个词语之间画一个箭头)现在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你想知道什么?

(二)答疑。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春雨雷公阳光)。

2、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根据自己的体会读,然后小组交流读,互相评价)。

3、指名读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笋芽儿》这一课,谁愿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得什么?

2、集体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二、指导写字。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本课的生字。(出示生字)。

师:这些字你觉得那些字最难写呢?还有哪些字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问题?

三、学生组词并书写。

四、展示。(共同分析优缺点)。

一.学情分析。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学生现在接触到的事物可能没有那么多,就对课文介绍的美景无法有深刻的体会。可通过观察课文中的配图进行联想,也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图片,通过朗读来了解词语,从而感受水乡的美丽富饶和风土人情,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引发对金秋水乡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情景中识字、朗读、联想,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本课的7个词语,认识“火”、“欠”偏旁。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金秋水乡的图片或者照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我们水乡美,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但是啊,有一个季节是最美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季节吗?(板书:金秋)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为什么说是金秋呢?有金色的秋天吗?(农田里稻子熟了,一片金黄色的)。

二.观察联想,读中感悟。

1.说到水乡就当然要说到水了啊!小朋。

友,我们来看这幅画。你都看到了什么呢?(板书:芦苇菱藕荷塘)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他们是怎样的芦苇,怎样的荷塘呢?相机补充板书。(注意“芦”的读音)。

2.仔细观察,引发联想:水乡的荷塘里还会有什么呢?(板书:荷叶、荷花等)谁能具体说说它们呢?(板书:挨挨挤挤的荷叶、千姿百态的荷花等)。

4.谁能把这些词语的美读出来呢?自由读,点名读。

5.假如我们现在就坐这小船在这美丽富饶的江南荷塘中,你想说点什么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古诗《江南》、课文《小池塘》)。

三.引导发现,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2.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高右低,如烟;写草字头的字要注意横要长一些。

3.学生临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2.水乡的景色那么美,想把这介绍给你最好的朋友吗?你会怎么介绍呢?

二.观察联想,读中感悟。

2.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互说互读。(提示:你现在上在哪里?看到了什么了呢?听到了什么呢?你认为哪里最美?为什么呢?和你的小朋友说说呢!)(注意“归”“等”的读音)。

3.全班交流。指名读,说自己的感受。在配上图,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再读。(驾归船、唱渔歌、点点灯光、皎洁的月光,红红的枫叶,有条件可以到学校的花圃看)。

4.指导朗读。比赛读。

5.整体感悟。

(1)在水乡荷塘玩了一天,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江南水乡的吗?(白天、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拓展丰富,练习说话。

(1)刚才啊我们用自己的话把水乡的美景介绍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就想成立个“水乡一日游”的旅游公司,谁愿意做我们旅游公司的小导游呢?注意“先”“然后”“最后”以及时间上的变化。学生试说,点名说,大家点评。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知为先,行为重。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的热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学生自愿在语文老师处报名参加比赛。

1、比赛时间:6月8日中午12点15分。

2、比赛地点:新河弄校区在四号楼报告厅,龙洲校区在多媒体教室。

1、活动负责:赵梁谢克菲(制定方案、宣传海报、活动结果上传、统筹安排人员);

2、负责报名:各班语文老师;

3、赛场组织:新河弄校区:赵梁;龙洲校区:谢克菲;

4、宣传报道:新河弄校区:赵梁;

5、评卷:五年级语文老师。

获奖人数为参赛总数的80%,其中一等奖为20%,二等奖为30%,三等奖为50%。

小学语文活动总结

本次“送培到县”活动的主题为“聚焦新课标下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次活动是在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对一线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向省名师工作室提出的点单式培训,是在当地开展学科培训基础上进行的以“提高新课标下学科教师执教能力”为目标的一次教师研修活动,也是我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活动。

本次“送培到县”活动着眼于20xx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通过研究性课例观摩、引导性专题讲座、指导性互动交流等形式,为我市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了面对面的培训服务。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吉林省解放大路小学史丽英副校长亲自带领该校的刘明玉老师和长春市朝阳区永春实验校的陈宏飞主任一行三人,于20日清晨抵达珲春,她们不顾旅途的疲劳,风尘仆仆地来到会场,为我市小学语文教师传经送宝、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

上午,三位名师分别登台,为我们做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教学示范课,用鲜活的课例、深邃的理论,为我们打开通往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大门。

二年级识字课《酸的和甜的》――刘明玉。

四年级阅读课《猫》――史丽英。

六年级习作课《我的小伙伴》――陈宏飞。

下午,吉林省史丽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携手刘明玉、陈宏飞两位老师同登讲台,依据崔峦老师20xx年6月2日,在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的课标解读的“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条建议”,三人分别从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三个领域为与会老师们做了经验分享。

三位老师先从当前教育现状谈起,接着到相关《课标》内容的解读,最后结合自身实际介绍了诸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可以说从内容上解决了大家心中一直存在的很多共性的问题。另外,从形式上又是一种培训模式的创新。三个人在以史校长为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刘明玉、陈宏飞两位老师又以聊天座谈的方式随机进行了补充和互动,三个人分别从每个问题的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解读了《义务教育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这种“三人行”的培训模式,既是“一主两翼”,又是“互为主翼”。参训教师则积极参与互动提问,虽然提问针锋相对,但又不乏轻松、活跃、求真、民主的研讨氛围,会场上时常响起热烈的掌声,培训效果极佳。

名师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传递着全新的教学理念,用深厚的`教学理论演绎着生动的教学激情,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构建着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殿堂。名师们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教学艺术的窗口,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次省名师“送培到县”活动,将会给与会的领导和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对照名师的课堂,进行深刻地反思,让名师“送培到县”活动一“玉”激起千层浪,在我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改革中激起阵阵涟漪,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希望老师们能借助我市“珲教博客联盟”这个网络平台,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写出来发表上去,与大家共享。也希望老师们能积极发表评论,使交流研讨更热烈。让名师“送培到县”活动发挥最大的效应。

小学语文活动总结

三月,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时节,一个孕育希望的时节。县教科所肖素碧老师带着寒假到重庆与专家及其它区县教研员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召开了县小语会理事成员例会。会上,“我们能为武隆小语做点什么”成了主要议题,从“送教团”到“送教组”还是“送教小分队”,通过大家对未来团队名称的认真议,细细品,“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出炉了。理事们热情高涨,当即敲定了队员人数、入选条件、选拔方式、活动方式和具体内容,并具体分工并落实了各理事的目标任务。

四月,一个花香四溢的时节,一个绿满大地的时节。县教委三楼会议室,县小语会理事长、县教科所副所长冉建容宣布了这个担负着引领武隆县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重任的团队“武隆县小学语文送教队”的正式成立。组建这样的团队,目的有三:其一,成立学习共同体,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其二,发挥这支骨干教师队伍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其三,整合县内优质资源,用二至三年时间,开展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大轮训,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最终达到提高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送教队成立大会上,县教育学会秘书长、县教科所所长王朝武到场作了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队员们要树立六种意识:

一要增强大局意识,走出小“我”,融入大“我”;

五要有自律意识,要求我们团队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我们送教队的良好形象;

六要有团队意识,我们团队的每一分子都要树立团队意识,要有凝聚力、战斗力,要富有朝气。接着,队员代表陈本莉发言表达了队员的心声。然后,冉建容理事长通过题为《不断修炼,团结协作,不断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的讲话,要求全体队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这个团队的目标,更让大家明确了今后的送教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队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互助互学,协作打造出一种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接着,肖素碧、邹胜发、陈红英、应红四位理事分别将本期计划送教的讲座、上课、调研等相关内容和思考一一向队员作了展示。最后结合队员爱好特长进行了统筹分组,并认真研讨落实了各组的送教任务和内容。队员们热切而紧张地期待着第一次送教活动的到来。

如何观课议课》两个主题讲座,博古通今,联系自己,结合课例,与现实相接,与专业相通,都在寻找与教师心灵的对接点,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由队员付红梅、张小琴执教的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分别从第一课时到第二课时给大家展示了一篇课文完整的教学。之后,首先根据内容分组再次进行研讨、修定和完善,然后根据送教地点分组进行出行安排,最后冉所长提出了送教的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至此,本期的送教活动准备就绪。

提升自我,服务同伴过程写真。

送教乡镇类别:四类乡镇共六个乡镇中心校。

送教时间及送教对象:5月15日,送教到铁矿、后坪、接龙、双河四个乡中心校;5月22日送教到赵家、浩口两个乡中心校。

送教内容:

2.课堂教学: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二课时。

3.问卷调查及送教信息反馈。

送教形式:来自全县不同类别学校及教科所的共46名送教队员,按送教内容分为三个大组:讲座组、上课组、问卷信息反馈及联络组。

细分为:讲座两个主题各一组,上课两个课时各一组,主持人一组,调研、总结一组。按送教地点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由何晓凌、徐晓慧、彭雪勤、应宏、邹胜发、陈洪英担任组长,各小组的送教程序及时间安排统一,送教内容统一,送教讲稿及教案统一,送教人员合理搭配,展示过程既遵循统一又不拘泥于统一。

送教效果: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在学习了《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后,使我对探究性学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课程文本中指出“探究,是指探究主体从未知到已知,探求事物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是有计划的智力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过程。”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也是主题探究学习。文本又从课程角度与学习方式角度予以阐释。探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自由散乱又无序的进行,其学习活动须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预先选择主题加以有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现教学互动,较为理想的学习形式,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较,它明显地表现出四个特点。

语文学习如果仅局限于课本,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只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的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除教材之外,可供运用的资源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广博性更要求教师有开放的观念,我们要将大语文观引进日常语文教学,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引到课外,从校内引到家庭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参观、考察、访问、调查、探究、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在实践中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地注重读、背,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不仅没有主动性,更没有了创新性,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创设情境,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表演、朗诵、辩论、编演课本剧、研读交流等,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体会语文的深刻内涵。而这一切,也正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探究性学习,首先表现为学生自觉地运用己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凭借课内外所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探索和研究,其行动是自觉的,其思维是自由而敏捷的,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体学习的决策者。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化的。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自主地感悟、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才是个性化的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不排除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但更值得提倡的是合作学习。师生间的合作、生生间的合作,有利于不同质的学生得到同化,促进生生互助的有效性。当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合作伙伴之间互相分工又协同共事。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比较它们谁的用处大,而是重点在说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而不像桃子它们那样挂在枝头上,让一看就喜欢”。

生2:“我觉得课文中还是含有对桃子、石榴它们的批评。因为作者自己的笔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欢花生,所以也喜欢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默默无闻,不喜欢桃子、石榴把果子挂在枝头炫耀自已。”

生3:“老师,我觉得桃子它们把果实高挂枝头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已的才华,你能说是炫耀吗?”

生4:“我就比较喜欢苹果、桃子,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还富有营养。”

生5:“我出喜欢苹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买东西都喜欢看广告,买牌子,它们外表美,挂在枝头为自已作广告,有什么不好呢?”

生6:“老师,大人们常说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它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关键字]实践活动利用培养探究[主要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孙老师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二、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由语文课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了《负荆请罪》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类似这样的历史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完璧归赵》……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成语,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他们有的解说,有的表演,有的做动作,这些课本剧演的活灵活现,如果学了一篇课文,让同学拓展阅读类似的文章,或给予机会演一演,就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3、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1)、来自国内外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活动。如《伊拉克战争》,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在口语交际的演讲课上,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的同情伊拉克的人们,有的佩服萨达姆的号召力……。言由心声,学生通过电视,感受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才说出了这样的见解。又如杨利伟驾驶神州5好飞上了太空,引起全世界的轰动,谈谈自己的感受。(3)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赞老师》和辩论《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来源于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的《秋天的树叶》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观察树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其方法与途径很多,确实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并不是给一点事让学生做,教师袖手旁观就行了,它必须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具有连续性,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不然,探究性学习就只是一个提法而已,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提出要求、准备、实施、汇报展示。这是活动开展一定时间后,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让学生品味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的环节,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动带来的快乐,并学习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作准备,在汇报展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具有情调的氛围中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如:《我喜爱的名言》,我精心设计了汇报展示环节,课堂上同学们个个出口成章,名言多种多样,学生愉快地汇报交流,《赞老师》的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把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融于歌声之中……,在展示活动中,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如《我心中的童话》,学生读了自己的童话故事后,大家评一评:像童话故事吗?为什么?提高了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童话作品质量的提高。主要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制订中华人国共和国教育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主编郭元祥。

《小学语文教学》主办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山西教育报刊社。

《江苏教育》主办江苏省教育厅。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一、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教师情况:

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学生情况:

活动形式: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课前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4)课前练一练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实现学习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自己预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可以按下面四步操作: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画出重点词、句,了解基本内容;思(明确学习目的);写(记录疑难问题);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四步导学,让学生明白如何入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质疑评价,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发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培养质疑能力,更坚持下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调的学生,也要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语甚至训斥。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3.注重学生的讨论交流。

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已见,各种不同的观点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摆脱自我,增强集体意识,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4.在深入探究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中,不自主地发出为什么的疑问时,并有一种弄不明白的不罢休的精神,即有了探究的精神。质疑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还要养成析疑、解疑的习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这时学生必须对课文的内容仔细阅读,深入研究,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在不断的辩论中,从意见不一致到意见一致,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到位。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使学生逐步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2.3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小学语文活动方案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心系山区农家子女,服务支援山区学校,努力做到:想山区学校之所想,急山区学校之所急,帮山区学校之所需,解山区学校之所困。

1、发挥县教育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创新教学教研形式。

20xx年3月完成。

山区六所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

授课与说课评课相结合;授课与座谈讲座相结合;授课与专题调研相结合。以授课为主,辅助于点评或专题讲座。授课老师先上课,然后说课、评课,根据学校的要求也可以进行专题讲座。原则上授课要求,低中高各1节(含识字写字、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1、授课老师要认真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课前设计好教学预案,课中适时灵活及时的反馈调节,课后说说教学反思和教学设想,活动后写出活动收获体会或小结)。

2、名师所在学校要配合做好名师活动期间的.课务安排工作。

3山区学校要做好活动的接待安排工作。

4、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好活动期间车子的调配工作。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通过上面四步导学,让学生明白如何入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质疑评价,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发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培养质疑能力,更坚持下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调的学生,也要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语甚至训斥。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3.注重学生的讨论交流。

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已见,各种不同的观点交融在一起,在群体思考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归纳综合的过程来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集体智慧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摆脱自我,增强集体意识,战胜困难的勇气,还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4.在深入探究中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在学习中,不自主地发出为什么的疑问时,并有一种弄不明白的不罢休的精神,即有了探究的精神。质疑是探究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还要养成析疑、解疑的习惯。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交流,这时学生必须对课文的内容仔细阅读,深入研究,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在不断的辩论中,从意见不一致到意见一致,从而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到位。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使学生逐步地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