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口袋阵优选教学设计(热门12篇)

时间:2023-11-28 07:03:42 作者:笔砚

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活动的桥梁,通过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下面是一些经过多次实践和验证的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x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小学二年级语文《口袋阵》优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婆、递、揭、拨、试、绩、抚、摔、砸”9个生字;书写“婆、递、拨、绩、抚”5个汉字;积累“抚摸、粉碎”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我”和老婆婆的对话。

3.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读懂“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这句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初步懂得不劳而获是不足取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2.出示图片这节课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种神奇的宝贝,一个是点金盒,另一个是宝镜。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一下它们到底有多么的神奇。

3.出示课题:18宝镜(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3.边读边思考问题:文中的两件宝贝是谁的?为什么会把这两件宝贝给我?我有没有要?

4.学习生字——婆、递。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理解宝物的神奇。

1、分组读3、4、7、8小节,结合出示的句式,说一说两件宝物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可以,有了它,你将。(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2、学习生字——揭、试、绩。

3、指导阅读课文3、4、7、8小节,重点读好老婆婆的话。

面对这两件神奇的宝贝,“我”是什么态度?

1、用“_____”画出有关语句。

2、点名读5、9小节,想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

3、学习生字——拨形近字区别:拨——拔。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语句。

2、理解为何“我”前后的态度不同呢?(师范读第10~13小节)。

师: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事情又发生了变化。质疑——。

疑问一:为什么“我”一会儿不要宝镜,一会儿又要?

疑问二:为什么“我”先轻轻地抚摸宝镜,又狠狠地一摔?(媒体出示句子)。

3、学习生字——抚、摔、砸形近字区别:抚——扶书写指导——摔、砸。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四、小结全文,感悟道理。

引导学生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不劳而获的财富,虚假的成绩是不能要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

五、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并组词。

2.词语复习,小老师领读。

3.听写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指导书写本单元比较难写的字,如“瓦、结、脆、鹃、然、雷、需、锋、滴、洒”等10个生字。

2、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

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

教师准备:田字格的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评价上一次作业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难写的字。

三、练习其他四会字。

四、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牢记并调整自己错误的写字姿势。

通过让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识字方法和组词,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通过老师范写,教学生学会观察范字,并能指导自己的临写。

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适当布置一些习作作业,巩固学生的书写。

1、小朋友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写得较好的作业,一起来分析一下他们哪里写得好。

2、请回顾一下我们的写字姿势是如何的?

1、课件出示课的四会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扩词。

2、小组讨论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和部首。

3、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4、老师范易写错的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重点指导:

“瓦”独体字,笔画不多,但是每个笔画都较为奇特,学生容易把第二笔竖提写成竖,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能写成横斜钩。

“结”,左右结构,提醒“吉”的上半部分,是上横长下横短,不能混淆。

“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危”字较难写。

“鹃”容易和第一课的“鹊”混淆,需提醒。

“雷”与“需”同部首归类记忆,同时也要比较,“雷”的下半部分是“田”,“需”的下半部分是“而”,不能搞错。

“锋”,通过联想记忆“峰、蜂”,减少记忆困难。

“滴”“洒”同是三点水部首,但“滴”最后一个部分是“古”,“洒”要和“酒”区别开来。

5、要求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写其他比较容易写的四会字,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完成未写完的字。

生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

握笔姿势:三指握笔留一寸。

1、开火车认读会写的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被指名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识字方法。

4、观察老师范写生字。

5、在自己的课本上描红生字,然后临写。

练写其他四会字。

板书设计:写字三。

一、回顾写字姿势。

二、瓦、结、脆、鹃、然、雷、需、锋、滴、洒。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 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制作多媒体课件

1、导语导入: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观察。(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学生动脑想办法。

学生齐读“鹳雀楼”。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知道这个楼的名字与什么有关吗?通过“鸟字边”和“隹字旁”知道与鸟类有关。课件出示鹳雀及鹳雀楼资料。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和讲故事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并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幼儿园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春江花月夜》,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同学们,诗歌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鹳雀楼就是因为有了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而名扬千古。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楼有四座。(出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的图片)讲述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乐)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宁宝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生活实践中感受诗人情怀)

2、课外读王之涣另一首诗《凉州词》。

3、给《登鹳雀楼》配上一幅画。

小学二年级语文《口袋阵》优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理解关键词句。

4、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才值得骄傲。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我”为什么起先拿起宝镜轻轻抚摸,后来却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猜谜:脸儿亮光光,坐在桌子上。妹妹要照相,先请它帮忙。

2、读一读,猜一猜。

3、出示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宝镜?有了宝镜,“我”是怎样对待它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先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多读几遍)。

2、反馈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即将、传递、抢夺。

(2)各种形式读词。

(3)“将”是多音字,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找找课文主要讲哪两个人物?说说他俩之间发生的事。

4、交流。

5、小结:课文主要是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的语言来展开故事的。

三、细读课文,明白事理。

1、同桌分角色读读人物间的对话,想想为什么要叫它宝镜?

2、找到文中的语句说说,并读好语句。(出示语句,指导朗读)。

(1)我在镜子里看到老师正在出考试题:第一题、第二题看得清清楚楚。

(2)“看到了吧,”她说:“有了宝镜,你将成为学习成绩的学生。”

(3)老婆婆见我又摇摇头,叹口气,说:“这也不要,那也不要。这两样东西总有人会要,特别是这面宝镜,孩子们抢都来不及哩!”

3、重点知道第三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这、那、这两样东西分别指什么?

(2)读句理解:抢,读好句子。

(3)出示2——5节,读句理解、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我”是怎样对待这面宝镜的?快速读课文,找到句子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拿起宝镜,轻轻地抚摸了一阵,往地上狠狠地一摔。将它砸得粉碎。

(2)学习生字:摔、砸(特别注意摔的书写)。

(3)读好句子(指名读、齐读)。

四、小结课文。

1、齐读全文,注意读好对话。

2、听记: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才香甜。

五、布置作业。

1、a: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神奇宝贝的故事?收集资料讲一讲。

2、b:想象作文:如果你有一面宝镜,你会怎么做?

小学二年级语文《口袋阵》优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20个生字、会书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书写8个生字。

2、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口袋,说说口袋可以装什么?

2、在明朝的'时候,倭寇经常入侵东部,倭寇是指日本还盗,他们杀人放火,抢劫购物,威继光奉命去平定他们,在一次战域中威继光身边只剩下一千多人,他就利用口袋可以装东西的原理,布了一个口袋阵,让倭寇们自投罗网,取得了胜利。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

2、同桌互读认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3、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前鼻音:侵、军、战、隐。

后鼻音:奉、将、令、蒙、降。

多音字:蒙将降。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爱戴沉着隐蔽寂静。

以少胜多人仰马翻。

倭寇入侵地区奉命。

军队纪律作战。

准备其他将士隐蔽。

一声令下投降蒙了。

5、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试。

6、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7、指名学生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去、均、纪、律、备、令、杀、投。

学生认读。

2、给这些生字组词。

3、学生识记生字(多种方法识记)。

4、教师指导书写。

5、学生作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

体会威继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智勇双全的将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出示有生字的句子读。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威继光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威家军”?

(3)什么叫爱戴?你能用爱戴说一句话吗?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2—4自然段。

(1)学生读2自然段。

教师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生:时间、地点、谁和谁打仗)。

——什么叫决一死战?双方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这种情况下,威继光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书上找一找。读出来。

——他以少胜多的妙计是什么?为什么让每个人的手上都举着松树枝呢?

(2)师范读、学生读。

(3)学习3—4自然段。

—倭寇怎么想?怎么表现?

—为什么要用“涌”字?

—那句话写隐蔽工作好?读一读。

—为什么要在“口袋”上加引号。

—这次战斗结果如何?

(4)学生读3_4段。

出示重点句:

将士们纷纷仍掉松树枝,像下山猛虎,一齐冲下敌人.

学生读。

用像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早发白帝城。

辞还啼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觉得”造句。

3、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

识字、写字,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意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读课文,识字写字。

生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一、揭示、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5、读后指名回答,相机板画。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词卡片。

2、小组说说记忆生字的办法。

3、全班交流。

4、指导描红。

5、写习字册。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词语。

推本领强烈碰到挂船夫正巧脱下。

二、精读训练。

自由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讲了和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次,第。

自然段到第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一次比本领,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二次比本领。

精读第一部分(1至3段)。

1、指名读1至3段,思考:风和太阳为什么要比本领?

2、对这一比赛,风和太阳是怎样看的呢?

3、在说这话之前他们会怎么想呢?用下面的句式说说:

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我只要,这小孩还不。

4、分别引读风和太阳的做法和结果。再次理解“正巧”。

5、从这次比赛的情况看,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老师在板画相应部位画个星)。

6、这时候他们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想想,议论议论,同桌说说。

7、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精读第二部分(4至8段)。

1、过渡:太阳和风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第一场比赛太阳赢了,非常得意。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评议。齐读。

3、太阳和风又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这次他们又比的是什么呢?

4、指名读5至8自然段。回答。

通过上一次比赛,他们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这时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他们比赛的结果怎么样?这次谁的本领大?(老师在板画相应部位画个星)理解“惊讶”一词。

分别引读太阳和风的做法及比赛结果的句子。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齐读。

太阳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我原来以为,没想到,我以后。

5、练习分角色读第二部分。

三、分角色表演。

自由组合,5人一组戴上自制的头饰,分别扮演太阳、风、小孩、船夫,另加一个旁白。

四、作业。

太阳和风还有哪些本领,他们还会怎么比赛?课后想想,以后表演。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张《征友启事》的异同,理解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牛、马驹、花猫、猎狗、山羊的头饰。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跟好朋友们玩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呀?(引导: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等)。

2、有朋友的感觉真好。

有一头孤独的小牛,它也想有个朋友,便写了一张《征友启事》(边师板书:征友启事)。

3、齐读题目,读了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引导理解:“征”这里是“找”的意思,“征友”就是找朋友。

设悬念:小牛想找个称心的朋友,它是怎样写《征友启事》,结果是怎样的?想知道吗?不过呀,我们昨天学习了生字词,小牛想考考大家对字词掌握没有。

1、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2、大家读得真不错,相信待会把这些词宝宝放回课文里,大家一定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小牛写了几次《征友启事》,每次的结果怎样?

2、反馈归纳:小牛写了两次《征友启事》,第一次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找到了很多朋友。

过渡:小牛的《征友启事》究竟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第一次一个朋友都找不到,第二次却找到了很多朋友?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结果。

(一)了解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及结果。

课件出示:

1、自由大声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反馈情况,引导理解。

(1)随机出示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在黑板所画好的大树上)。

(2)指名读。

(3)征友启事刚刚贴出,有哪些小动物跑来看呀?(据回答板书:山羊、猎狗、花猫、马驹)。

(4)出示句子: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山羊、猎狗、花猫、马驹都兴奋地跑过去看。(引导:兴奋,你可以换哪个词来理解?指导朗读)。

(5)指名扮演: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由其他同学边读句子,他们跑出来,引导注意“兴奋、跑”)。

(6)问:你为什么那么开心地跑出来?(让学生自由回答)。

(7)读征友启事的内容。

(8)出示:可是,看完了,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出来的几个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朗读)。

(10)指导朗读,读出从兴奋到失望的语气。

小结:是呀,小牛只想到自己的需要,却没考虑到别人的实际,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3、小牛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多难过啊,于是跑到老牛那去诉苦:

出示:唉,世界这么大,我怎么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呢?

(二)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的内容和结果。

1、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结尾。

2、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

(1)指名小组读。

(2)出示两张征友启事,自由读,比较异同。

(3)指名反馈。

a、两张征友启事都是小牛想找朋友。

b、第二张征友启事多了三个“或者”和“其中一点”

d、齐读第二张征友启事。

4、因为山羊能陪小牛一起吃草,猎狗可以陪小牛玩耍,花猫可以陪小牛晒太阳,马驹能陪小牛一起学耕田,因此,他们都和小牛交上了朋友,你们瞧(出示课件)牛栏前便热闹起来了。

出示句子:

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猎狗说:“我跟你一起玩耍!”

花猫说:“我陪你一起晒太阳!”

马驹说:“我和你一起学耕田!”

比较并理解“同、跟、陪”它们都是“和”的意思。

教师小结:你看,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来,我们分组来读读这四句话。一组读山羊的话,二组读猎狗的话,三组读花猫的话,四组读马驹的话。

1、学了征友启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我们交朋友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朋友能和我们一起克服困难,驱除寂寞,享受快乐,如果我们交朋友时既能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又能考虑到他人,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10征友启事。

山羊吃草。

猎狗玩耍。

小牛。

花猫晒太阳。

马驹学耕田。

交友时既要想到自己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感受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一、观看图片,揭示课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

媒体出示:蝴蝶图片。

师:这些图片上都是美丽的蝴蝶,它们色彩斑斓,有的大有的小,形态各异,不少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品种。

师:从你们瞪大的眼睛、惊讶的表情,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这些蝴蝶。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一个地方,那里的蝴蝶是这里的几千几万倍,你们一定知道,那里就是——(哪里的蝴蝶谷?)——台湾的蝴蝶谷媒体出示:台湾地图学习生字:湾:自学师:宝岛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位于祖国的东南面,台湾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蝴蝶的生长,所以台湾也被称为蝴蝶王国。媒体出示:第一小节师: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蝴蝶谷三个字都是生字,先来学一学。

师:蝴的部首是——虫字旁,右边是一个胡,它是一个——形声字。注意蝶右上部分的笔顺,跟着老师写。蝴和蝶的部首都是虫字旁,你还知道那些虫字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吗?许多和昆虫有关系的字都带有虫字旁。(请两位同学)。

师: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迷人的蝴蝶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要求)。

师:请大家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蝴蝶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蝴蝶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师:下面,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随机正音。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就请几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看看字音都读准了吗?(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说说,“蝴蝶谷”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生:一群群蝴蝶赶到山谷聚会,因此这里被称为蝴蝶谷。

师:你刚才找到的内容就是课文的——第三节。谁来读读?媒体出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些山谷被称为蝴蝶谷。

师:是啊,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都会赶到山谷来聚会,他们是怎么赶来的呢?

媒体出示填空。

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引读:飞:是呀,在低矮的花丛中,蝴蝶(飞过花丛)穿:在茂密的树林里,蝴蝶(穿过树林)越:在小溪上可不能停留啊,要飞快地(越过小溪)赶:蝴蝶谷太迷人了,所以蝴蝶急匆匆地(赶到山谷)师:这些动词用得太准确了,来,大家一起读好这句话,注意动词读重音。过渡:因为台湾有许多山谷,春天一到,一群群蝴蝶就赶往山谷里聚会,所以这些山谷被称为蝴蝶谷,那为什么说它是迷人的蝴蝶谷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

三、研读课文,品味迷人。

第二小节。

师: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你用直线划下来。

师:蝴蝶谷的蝴蝶品种多、有特点,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蛇头蝶和黄裙凤蝶。

师:这就是蛇头蝶和黄裙凤蝶。

师:有四百多种,但是课文只介绍了其中两种,因为他们非常有特点。

师:自己读读描写蝴蝶的话,想想这两种蝴蝶有什么特点?挑你喜欢的一种说说看。随机出示句子:蛇头蝶的翅膀上,有像蛇头一样的图案,两翅一张,足有脸盆那么大。黄裙凤蝶后翅有金黄色的花纹,在逆光下会发出珍珠般的光辉。这种色彩在蝴蝶世界里是独一无二的。

蛇头蝶:读读文中的句子。请你上来指一指,蛇头在哪里?

舌头蝶的翅膀上有蛇头一样的图案,而且有脸盆那么大,真是太有特点、太奇特了,喜欢蛇头蝶的同学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黄裙凤蝶:请你读一读,课文是怎么描写的。你知道逆光是什么意思吗?拿起这张印有蝴蝶的纸,对着灯,光线从蝴蝶背面照来,这就是逆光。

黄裙凤蝶逆光下发出的光辉,只有这里有,再也找不到相同的了,所以是——独一无二。喜欢它的同学,一起读这句话。

小结:作者介绍蝴蝶谷的迷人,就是围绕中心句抓住了蝴蝶品种多,有特点来写具体的。

(4)学习生字:案:前鼻韵母单独作为音节。纹珠都是形声字,组词。辉:自学过渡:台湾的蝴蝶不仅品种多,而且外形独特,所以这些蝴蝶非常美。板书:蝴蝶美我们接着学习第四小节,看看它的迷人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2、第四小节——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媒体出示句子:

每天,太阳一出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哪些词语让你觉得蝴蝶谷非常迷人,把它圈出来。

师:蝴蝶谷迷人,就是因为蝴蝶又多又美,从哪可以感受到蝴蝶的多和美呢?

数不清:多一把: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指的就是(蝴蝶)翩翩起舞:蝴蝶就像舞蹈演员一样翩翩起舞,它的样子多美啊五颜六色:颜色多,色彩丰富,正是因为蝴蝶的品种多。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就像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大家一起做做动作。(请个爱跳舞的女生来做做动作好吗)。

师:看了迷人的蝴蝶,谁再来读读这句话。(2、3人)齐读。

师:蝴蝶优雅飞舞的样子太美了,它们在花丛中也是一。

道独特的风景,谁来读读这一句。媒体出示句子:每一朵野花的花蕊上,都有一只或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吮吸鲜花的蜜汁,乍一看,真分不清哪是鲜花,哪是蝴蝶。

哪个词语写出了蝴蝶的色彩丰富?(色彩斑斓)你还知道哪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语吗?

师:蝴蝶总是和鲜花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有穿着花衣服的游客,就会发生有趣的一幕,一起来读第五小节。

四、语言实践,复习巩固。

复习词语:台湾充足图案脸盆逆光花蕊花纹光辉。

吮吸大批独一无二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2、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鸟岛上游览一番。

板书:19、鸟岛(读课题)。

3、去游览之前,你有问题吗?

(1)、鸟岛在什么地方?

(2)、为什么叫“鸟岛”?

(一)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1)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

(2)鸟岛的名字叫“海西皮”。

(3)鸟岛闻名中外。板书:闻名中外。

3、你能把“闻名中外”换个词吗?

(驰名中外中外有名中外著名)。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这个小岛为什么被人们称作“鸟岛”呢?我们先来看看春天的鸟岛是怎样的?

2、出示第二自然段。

轻声读,想想你读懂了这一节中的哪个词或哪一句句子?

3、交流。

(1)第一句。

a、“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儿很多。板书:鸟多。

b、用“一群一群鸟”图进行演示,理解“陆续”

c、指导朗读。

指名读学生自己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筑巢安家:做窝。

养育后代:抚养小鸟。

b、齐读。

4、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读第二自然段。

(1)每当春天,小鸟们怎么样?

(2)它们飞到这里干什么?

(三)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你们看——六月------老师范读第三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

3、轻声读第三自然段,选你喜欢的一句多读一遍。

4、交流。

(1)第一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多)。

b、从哪些词可以看出鸟多?

“各种各样”、“聚”、“最热闹”、“鸟类的世界”

c、指导朗读,用喜爱的语气读一读。

轻声--指名--齐读。

(2)第二句。

a、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鸟窝多)板书:窝多。

b、你怎么知道的?

“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贴图。

c、指导读。

(3)第三句。

a、你知道了什么?(鸟蛋多)板书:蛋多。

b、你是怎么知道的?

“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

c、你能到黑板上画一画吗?

d、指导读。

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到处都是,确实很美。

5、老师:岛上鸟窝多,鸟蛋多,也是说明鸟多,让我们有感情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6、齐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

《小露珠》是冀教版语文第四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及地点,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4个生字。3.抓住重点句子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仿写句子。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难点:

使学生从动物、植物对小露珠的态度中,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小露珠》是一篇极美的课文。翻开课本,细细读来,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审美佳境。因此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美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

课件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显示谜语: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太阳出来去无踪。

师: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露珠)2.板书露珠,同时指导书写。

师:“露”是上下结构,上面是雨字头,第二笔是点不是竖,第三笔是横钩,千万别写成横折钩。下半部分是“路”。“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王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朱德的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