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体育猴子教案大全(20篇)

时间:2023-12-12 08:46:30 作者:琉璃

大班教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的这些大班教案范文均经过实际教学验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适合不同教学需求的教师参考使用。

大班《猴子下山》教案

初步掌握猴子角色动作的特点以及“跳点步”和“交叉步”的基本舞步。

2、大胆想象和创编猴子角色的动作,进行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3、体验不同的表演风格,感受音乐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1、重点:掌握猴子角色的特点,进行创编表演。

2、难点:感受不同的音乐旋律结构,掌握猴子角色的基本动作。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有观看与猴子相关的视频,对猴子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音乐、猴子相关动作图片。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初步感受音乐,模仿不同类型猴子挠痒、打望的角色动作。

1、儿歌手指游戏《五只猴子吃香蕉》,引出猴子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2、故事导入,教师配乐做猴先生动作,引导幼儿观察猜测,了解猴先生的动作特点。

3、教师配乐模仿猴小姐的动作,引导幼儿再次观察猜测并尝试配乐模仿猴小姐的动作。

4、引出猴宝宝,幼儿配乐扮演猴宝宝跟着猴先生和猴小姐挠痒、打望等动作,激发游戏的兴趣。

二、聆听故事和音乐,了解故事情节,学习不同猴子下山“跳点步”、“交叉步”“吃东西”等基本动作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用手部的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

2、教师配合音乐边讲故事边站在位置前做猴先生下山动作(挠走—望找—发现),学习猴先生挠走“跳点步”、望、吃东西等动作。

3、根据幼儿的猜测依次出示图片进行验证,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站在位置前完整配乐模仿猴先生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部分提问幼儿发现了。

4、引出猴小姐下山,引导幼儿观察猴小姐的动作,学习猴小姐挠走“交叉步”、望、吃东西等动作,区分角色特点。

5、根据幼儿的讨论依次出示猴小姐下山图片,引导幼儿配乐完整模仿猴小姐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部分挖掘猴小姐吃东西的动作。

6、引出猴宝宝下山情节,让幼儿创编猴宝宝的挠走、吃等动作。

(1)故事延续,引导幼儿讨论创编猴宝宝走、挠等动作,并进行配乐练习。

(2)幼儿配乐完整表现猴宝宝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时挖掘猴宝宝吃东西的动作。

三、鼓励幼儿根据猴子特点的不同,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的`基本动作特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扮演猴先生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2、幼儿扮演猴小姐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3、幼儿扮演猴宝宝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四、游戏互动:农夫与猴子的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在“铛”的锣声时变成石头猴,考验幼儿的听辨能力。

1、故事延续,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不被农夫发现的动作。

2、引出游戏“变成石头猴”,加入农夫角色,重点引导幼儿聆听农夫出现音乐的变化。

3、播放音乐进行表演猴子到农场里找食物,在“铛”时t1扮演的农夫出现,幼儿进行变石头猴的游戏。

4、游戏继续,换个方位继续找吃的,强调农夫出现时的反应。

5、最后一遍游戏中在“铛”的锣声部分体现农夫发现了猴子,请猴子们吃东西,自然结束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的是幽默之门,整个活动以猴子下山找食物为线索,故事情节与音乐匹配,教师通过猜猜想想策略创设故事情景,调动幼儿对“猴子角色”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猴子的兴趣,提炼动作过程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幼儿在模仿、创编表演中参与意愿强,在角色模仿方面能够较好的区分角色特点,掌握了猴子先生幽风趣的风格及跳点步的学习和猴子小姐美美的神态也就是交叉步的学习,在猴宝宝动作方面,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创编的平台,孩子表现能力强,能够创编出与前面角色不同的动作,突出猴宝宝活泼可爱的一面。在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表现。在最后拓展游戏与农夫互动环节,幼儿能够较快听辨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还是很不错的。

在猴子神态模仿方面,教师要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作用,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进行提炼。在分组表演环节,教师退位的语言提示还需加强,适当给幼儿进行“留白”,在猴宝宝动作挖掘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

大班体育《猴子》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拍、踢、夹、抛等等的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教学准备:

报纸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前准备工作,活动开幼儿四肢关节(如:报纸拔河、跳过报纸、抓住报纸等)。

二、想像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前报纸团成纸球想像它像什么?

2、教师对幼儿想像出各种不同物品进行引导性游戏。

3、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的体育游戏活动。

三、引导幼儿进行小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想像出不同的玩纸球游戏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各别指导。

四、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五、结束,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六、活动延伸:报纸的多种玩法。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

顺时针、逆时针进行时,个别幼儿对于逆时针有些迷糊,多次练习后效果不错;慢速与中速进行时,幼儿在速度的快慢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看谁本领大。

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站立在场地起点线,在场地中每组前面场地上摆放两条互相平行的长约4~5米绳子。(4分钟、分组)。

ll一个跟着一个地用“飞跑”方式通过两根相距为30厘米的绳子桥。

ll一个跟着一个地走踏着两条并拢一起的绳索桥。

在《小鸡飞飞》的音乐声中,母鸡带领小鸡做头颈、肩臂、腰腹、膝关节、小腿等部位的放松活动。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后,带领幼儿离开场地。

教学反思:

游戏中,幼儿能很好地一个跟着一个游戏,但在等待的过程中队伍有些乱,需要老师的督促与指导。

大班体育《猴子》教案反思

预设目标:

1、学习利用拳击的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上肢力量和动作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勇敢的品质。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活动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拳击手套人手一套,沙袋,录音机,磁带,奖章,怪兽服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就能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高高兴兴的去玩,但不意味着幼儿都要像拳击手那样地动作规范,只是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一种健身和发泄的方法,减少攻击性行为。

游戏开始我请幼儿扮演奥特蔓战士,苦练拳击本领。再加上一些音乐,把幼儿的生理、心里情绪都调动起来了,有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冲动。林林说:“我要用钩拳打怪兽。”铭铭说:“我会用直拳。”说完他们就到沙袋上打了起来。其他小朋友看到他们像拳击手一样练得好时,也以他们为榜样,练的更带劲。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对能力强、动作好的幼儿不仅要求上肢动作到位,进一步要求脚下灵活,移动迅速,对能力差的幼儿,引导他们掌握出拳动作即可。本领练好了,奥特蔓战士要去执行任务了,开车出发。这时由男老师扮演的怪兽出现了,奥特曼战士要用拳击的本领战胜他,打中要害怪兽就发出叫声,规则是:

1、怪兽退回老穴,战士必须回来补充能量。

2、怪兽倒下后不能再打。结果有的战士回来说,自己打中了怪兽,可是怪兽没有叫,而其他小朋友打它时,它叫了。这时怪兽指着那几个小朋友,说他们的拳没有力气,好像在给自己按摩。我让两名幼儿做对比,他们很快发现出拳无力的原因:

一是出拳没有转拳。

二是收拳不到位。并提醒幼儿再次练习时注意这两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练好本领的战士终于战胜了怪兽,战士们欢呼不已。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没有枯燥无味的讲解,没有长时间的等待,教师精讲,幼儿多练,让幼儿得到了充分的活动。

在平常就可以多多跟孩子交涉此类问题,让孩子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成为勇敢的孩子了。只有这样,孩子的进步才能够直接凸显出来。

活动反思:

在平常就可以多多跟孩子交涉此类问题,让孩子知道我已经长大了,成为勇敢的孩子了。只有这样,孩子的进步才能够直接凸显出来。

大班《猴子下山》教案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4、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要目标明确,要一心一意。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知道故事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趣导入。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齐读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大班《猴子下山》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能流畅朗读课文。

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开始新授课教学。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

提问:它的玉米呢?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

问:结果呢?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之间产生的摩擦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随时可能放生,那么面对这些突发的事件如何来解决,如何来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平时我们只能采用随机教学的方法进行,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如何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年级组讨论决定,必须让孩子学会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本领,因此我们选择了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旨在想通过本教学活动,能给幼儿留下教深的印象,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更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游戏和故事的情境中让幼儿感知节奏,并在快乐的体验中轻松地学唱歌曲。在学会唱歌的同时,也懂得了在床上蹦跳的危害,理解危险的动作会带来自我伤害的后果,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

2。知道在床上蹦跳的危害,理解危险的动作会带来自我伤害的.后果。

1、当“包”用的红圆片及时贴若干,投影仪。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投影仪放大的教学参考图1,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讲述图片内容。

教师边指图边提问:看,图上有什么?它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2、讨论小猴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歌词。

3、幼儿听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表情有节奏地念歌词歌曲。(前三段)。

二、学唱歌曲。

1、采用整首教唱发学习歌曲前三段。(2—3遍)。

2、幼儿回忆歌词内容,重点歌曲中难唱的部分。

学唱每段的第二句歌词。

教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跳着跳着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做与歌词一致的动作,边带领幼儿重点练唱歌曲“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学唱“快快下来别再跳”着急响亮的声音。

3、用手指当小猴子唱歌曲1—3段,最后一段老师清唱。

4、表演《三只猴子》唱到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时,就在一只猴子的头上贴红圆片,最后一段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唱。

三、创编歌曲。

1、安全教育。

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它们现在在哪里呢?

猴子们为什么会躺在医院里?

教师总结:我们要安全第一。

2、神秘地出示五个手指,边表演边歌唱。(五只猴子)。

3、游戏表演:许多猴子。

提供歌曲录音,供幼儿在音乐角中自娱自乐。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旋律,学唱歌曲,并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2、根据手指游戏的提示及反思,记忆歌词内容。

3、在合作游戏中感受母亲对小猴子的关心,知道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不过分用力抓握。

幼儿玩过“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1、情境导入。

教师:猴妈妈有三个顽皮的猴宝宝,它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床上跳,这次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1)清唱歌曲1—3段,引导幼儿整理情节和歌词顺序。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

教师:妈妈急得怎么样?叫什么?歌里面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准确听辨歌词。(允许幼儿跟唱)。

教师:开始发生了什么事?歌里是怎么说的'?(带领幼儿说清歌词练唱第2句。)。

两只猴子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一只猴子呢?还是“有一只”么?

教师:妈妈大声叫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

3、手指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边做手指游戏,边歌唱,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三只猴子蹭蹭蹭,跳到我的这张床上来啦!看看他是怎么跳的哦!

教师表演。

教师:用哪几只手指表示?唱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别)把猴宝宝拉下床的?

(2)带领幼儿分段玩手指游戏,学唱歌曲。

教师:记得及时把猴宝宝拉下来哦!

第一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检查幼儿是否伸出的是两根手指)。

第二段结束。教师:现在还剩几只猴子呀?(一根手指)一只小猴子听好间奏哦!

第三段结束。

只剩一只猴子的时候,是“它的头上摔了一个包”还是“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有人说是“它的”,有人说是“有一只”,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3)完整随音乐游戏一次。

4、合作游戏。

(1)教师与全体幼儿游戏,强调手指都要缩回去。

教师:这次你们都来做小猴子,我现在是魔力猴妈妈,手在空中一抓,你们的小猴子全都被怎么样?(抓到了)是三只都抓到了么?(每一次抓到一只)什么时候小猴子缩回去不跳了?(别再跳)。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引导其余幼儿观察。

教师:你来表演三只猴子,猴子的部分就由你来唱,好么?我来表演妈妈,妈妈的部分就由我来唱。

教师:我是怎么抓住他的?(抓住手指,然后松开)。

要用力抓么?(不能)为什么?(猴宝宝会疼的)。

什么时候抓?(赶快)。

(3)幼儿之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这次女孩子做猴妈妈,男孩子做三只猴子。猴妈妈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轻轻的抓)。

幼儿合作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2、歌曲音乐。

3、钢琴。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三只猴子》是一首趣味性强,幼儿易于演唱和表演的歌曲。《三只猴子》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以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猴子玩耍的事情。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以猴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它家认识它的三个猴宝宝为由,看到小猴子在床上乱跳的的顽皮景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曲活动的乐趣。前三段,试图让幼儿用欢快的语气去演唱。最后一段,小猴子都摔下床进了医院,引导孩子用较慢较轻的语气去演唱,也让孩子知道了不能在高出乱跳这个安全知识。

1、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2、歌曲第二句话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1、学习观察图片,借助图谱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体验歌曲的诙谐感、幽默感。

3、有初步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跑。

猴子图片3张,猴妈妈图片1张,大床图片1张,医院图片一张。

一、引入歌词,熟悉歌曲。

(拿出猴妈妈图片)师:我们看,这是谁吖?

师:猴妈妈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

幼儿猜一猜

师:我们来听听看,猴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教师范唱歌曲)(弹一段,有伴奏)

师:谁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讲述有关内容。

1、(拿出图片)这是谁?他们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拿出猴妈妈图片)你们猜,她说了什么?(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我们试着把这段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一段,无伴奏)

师:我们来试试,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2、(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了?他们在干嘛?妈妈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试着像刚才那一段那样有节奏地把歌词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那我们看一看这段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二段,无伴奏)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3、(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他们在做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师:谁可以试着把这段歌词像之前那两段一样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来试试把它变成好听的旋律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这段唱一遍)(弹第三段,无伴奏)

三、

师:现在你听听老师是怎么来唱这有趣的歌曲的。

(教师范唱)(带伴奏弹三段)

师:你们想不想一起试一试?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把歌曲唱一遍)(无伴奏弹三段)

四、

师:现在猴子们都摔伤了,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我们来听一听,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范唱第四段)(有伴奏弹第四段)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师:我们来一起有节奏地把这段歌词读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我们想一想,唱这一段要用什么语气来唱?

师:我们来试着把这一段唱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唱第四段)(无伴奏弹第四段)

五、分组唱歌曲,加深幼儿学习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有趣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有伴奏弹四段)

63334|322——|5222223|

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头上

你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

21111——|63334|322——|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

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5555|31211——|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猴子学样》大班语言教案

1、能按图片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并讲出故事的发展过程。

3、学习掌握猴子的基本动作,喜欢模仿猴子表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4、认真倾听音乐,能随音乐变化进行表演,与同伴友好合作,在舞蹈中能用表情,眼神与同伴交流。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老爷爷,猴子头饰若干,音乐磁带,贴绒挂图

1、出示图1、图2、图3,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片,提问:

(1)老爷爷去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2)老爷爷怎么说,怎么做的,小猴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引导幼儿思考,“老爷爷真着急,帽子被猴子拿走了,你能不能帮老爷爷 想个办法。

3、选择幼儿办法中一种进行完整地讲述。

(2)请部份讲述故事,提醒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

5、活动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大胆讲述大胆想象的幼儿。

舞蹈:“猴子学样舞”

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前一节活动的故事,与一位一起表演,猴子学样舞。

2、(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提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幼儿跟着音乐拍手练习“猴子学样提醒幼儿认真倾听音乐。

3、(1)幼儿学习猴子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模仿。

(2)老师作老爷爷,小朋友作小猴子,幼儿集体表演,猴子学样舞

(3)幼儿分组表演,提醒幼儿表演前商讨好谁当老爷爷,谁当小猴子

(4)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模仿猴子的动作

4、(1)活动结束,教师评价,表扬认真表演合作的幼儿

(2)讨论:这个舞蹈还可以怎样表演,更有趣。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美术教案:猴子

1、运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猴子的基本画法。

2、引导幼儿添画猴子喜欢吃的食物。

3、启发幼儿画出猴子嬉戏等动态。

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人手一支勾线笔、一盒蜡笔,纸。

1、引出课题。

师:谁来了?老师表演猴子眺望、挠耳、跳跃等动作,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猴子长的什么样的?(幻灯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欢吃什么?

2、提问,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结:猴子爱吃桃子,脸也长得像个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圆形的,有一条灵活的长尾巴。

3、讲解示范。

师:陈老师来画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儿歌中。(教师边念儿歌边画猴子)。

一个大苹果,咬了一小口,点上小黑点,画上小弧线,一块方饼干,开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线,折线加宽啦,蜗牛爬来了。

师:画的是谁呀?

师:这只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说话呢!又怎么画呢?示范第二遍。

师:2只不同形态的猴子画好了。瞧!那边一只猴子在爬树呢,我们又该怎么画呢?

4、欣赏各种姿态、不同背景的猴子图。

师:看,这儿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在哪儿玩呢?在干什么呢?

5、幼儿作画。放优美的伴奏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小朋友画出不同姿态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儿玩,把背景添画好,比比谁的设计最巧妙。

6、讲评。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猴子,它们在干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师在评价时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重点地进行讲评。)。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1、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2、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1、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2、歌曲音乐。

3、钢琴。

一、复习歌曲《三只猴子》。

二、学习二声部衬词。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三、学习二声部演唱。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四、学习三声部合唱。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猴子学样》

1、通过游戏《猴子学样》,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及欢快的情绪。

2、在游戏动作的.基础上,创编节奏型,并匹配乐器进行演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演奏乐器的乐趣。

1、音乐:《墨西哥草帽舞》节选。

3、乐器:鸭舌板、圆舞板、串铃棒若干。

1、老师扮演爷爷,幼儿扮演猴子,进行游戏。

2、请幼儿与同伴自行安排角色进行游戏。交换。

(二)根据游戏动作,创编节奏型。

1、幼儿创编节奏型。跳舞。

2、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抽取节奏型。

3、幼儿跟音乐拍节奏。

4、幼儿看教师指挥,分声部拍节奏。

(三)配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演示演奏方法。

2、幼儿根据乐器不同音色进行配器。

3、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大班猴子的教案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3、学会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活动准备】。

(1)《猴子学样》的课件、挂图,《猴耍》《猴子学样》的音乐。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树,扁担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猴子大班美术教案

1、运用儿歌帮助掌握猴子的基本画法。

2、引导幼儿添画猴子喜欢吃的食物。

3、启发幼儿画出猴子嬉戏等动态。

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人手一支勾线笔、一盒蜡笔,纸。

1、引出课题。

师:谁来了?老师表演猴子眺望、挠耳、跳跃等动作,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师:猴子长的什么样的?(幻灯片)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欢吃什么?

2、提问,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结:猴子爱吃桃子,脸也长得像个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圆形的,有一条灵活的长尾巴。

3、讲解示范。

师:陈老师来画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儿歌中。(教师边念儿歌边画猴子)。

一个大苹果,咬了一小口,点上小黑点,画上小弧线,一块方饼干,开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线,折线加宽啦,蜗牛爬来了。

师:画的是谁呀?

师:这只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说话呢!又怎么画呢?示范第二遍。

师:2只不同形态的猴子画好了。瞧!那边一只猴子在爬树呢,我们又该怎么画呢?

4、欣赏各种姿态、不同背景的猴子图。

师:看,这儿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在哪儿玩呢?在干什么呢?

5、幼儿作画。放优美的伴奏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小朋友画出不同姿态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儿玩,把背景添画好,比比谁的设计最巧妙。

6、讲评。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猴子,它们在干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师在评价时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有重点地进行讲评。)。

大班三只猴子教案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猴子摘桃大班教案

设计思路幼儿喜欢模仿。我们班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在中班练习手膝着地爬时是模仿的小乌龟,活动中就充满了趣味性。手脚着地屈膝爬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为区别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本次活动将调皮的小猴子作为模仿对象,老师和幼儿化身为猴子妈妈和猴子宝宝,以小猴和妈妈一起游戏玩耍为主线,展开活动。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探索爬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xxx。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手脚着地爬和纵跳的动作基础。

2、物质准备:小猴子胸贴,红黄蓝绿彩色贴片,垫子,悬挂幼儿自制纸制桃子,音乐碟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猴和妈妈一起去做运动吧。(上肢,下肢,肩,腰、膝,脚部都要锻炼到位,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身体准备。)

(二)、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

1、自由探索多种爬行方法,看哪个宝宝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爬行方法。

2、请几只小猴示范,引导幼儿比一比那种爬行方法最快。

3、请几名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的小猴再次示范,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爬的。

4、播放音乐,幼儿爬行训练。

5、宝宝们本领可真大,累了吧,坐在垫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共同小结爬行动作要领,表扬爬行速度快,动作准确的小猴。

(三)、游戏:小猴摘桃

1、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2、师: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是一片桃林,你们想不想去摘桃吃呀?(采用激趣法,引起幼儿摘桃的愿望。)3、讲解示范去摘桃的路线:宝宝们要一个跟一个出发,爬过垫子,跑到桃林纵跳摘下桃子,再从垫子旁的小路跑步返回,把桃子放进筐子里,直到桃子摘完为止,摘得多的一组获胜。

4、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表扬鼓励按要求游戏,爬行速度快,大胆摘挂在高处的桃子而摘得多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1、分享劳动成果。

2、听音乐,放松身体,互拍肩、背、胳膊、腰、腿,结束活动。

在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发展能力,及面向全体又个别对待。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倾听教师的示范演唱,分辨各声部、感受多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通过分辨、模仿学习,在合唱中坚持自己的声部,并初步体会与其他声部和谐合作的愉悦。

熟唱歌曲《三只猴子》的第一声部。

歌曲音乐;钢琴。

1、听音乐拍节奏。

师:"你们会不会把这首歌的节奏拍出来呢?"

2、带领幼儿跟着乐曲拍手感知节奏型︱x x︱xx x︱。

3、尝试在︱x x︱xx x︱的节奏型中加入衬词:"别、跳、别跳、跳",并跟着音乐节奏说唱衬词。

1、欣赏教师合作表演的二声部合唱《三只猴子》,发现二声部演唱的特点。

师:"今天,我和另外两个老师要为你们演唱《三只猴子》,请你们仔细听,在欣赏完后回答问题:我们三个人唱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2、学习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尝试配唱衬词。

师:"下面我和你们一起来唱这首歌,你们想演唱哪一声部?"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把衬词唱丢。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加入二声部衬词。

要求:能跟上音乐的节奏,把衬词唱稳。

(3)幼儿分两个声部尝试合作演唱歌曲。(小组长带领,交换声部)要求:把旋律拉高,衬词唱低,要学会控制音量,唱出两声部歌曲特有的此起彼伏的美感。

1、欣赏老师表演的三声部合唱。

师:"下面我们三位老师还要为你们表演合唱,请你们仔细听我们唱的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

2、教师、幼儿、客人老师一起表演三声部合唱。

五、简单小结,自然结束。

三只猴子大班教案

活动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趣味性强,幼儿易于演唱和表演的歌曲。《三只猴子》是一首有趣的儿童歌曲,歌曲以诙谐幽默的风格讲述了猴子玩耍的事情。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以猴妈妈带着孩子们去它家认识它的三个猴宝宝为由,看到小猴子在床上乱跳的的顽皮景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曲活动的乐趣。前三段,试图让幼儿用欢快的语气去演唱。最后一段,小猴子都摔下床进了医院,引导孩子用较慢较轻的语气去演唱,也让孩子知道了不能在高出乱跳这个安全知识。

重点难点:

1、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2、歌曲第二句话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图片,借助图谱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2、体验歌曲的诙谐感、幽默感。

3、有初步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跑。

活动准备:

猴子图片3张,猴妈妈图片1张,大床图片1张,医院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入歌词,熟悉歌曲。

(拿出猴妈妈图片)师:我们看,这是谁吖?

师:猴妈妈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

幼儿猜一猜。

师:我们来听听看,猴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

(教师范唱歌曲)(弹一段,有伴奏)。

师:谁告诉我,刚才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二、出示教具,引导幼儿讲述有关内容。

1、(拿出图片)这是谁?他们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拿出猴妈妈图片)你们猜,她说了什么?(赶快下来别再跳)。

师:我们试着把这段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看看它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一段,无伴奏)。

师:我们来试试,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2、(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了?他们在干嘛?妈妈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试着像刚才那一段那样有节奏地把歌词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那我们看一看这段是怎么变成好听的旋律的。

(老师范唱一遍)(弹第二段,无伴奏)。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遍)。

3、(少摆一只猴子)师:剩下几只猴子?他们在做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师:谁可以试着把这段歌词像之前那两段一样有节奏地念一遍。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词有节奏地念一遍)。

师:我们来试试把它变成好听的旋律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这段唱一遍)(弹第三段,无伴奏)。

三、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听听老师是怎么来唱这有趣的歌曲的。

(教师范唱)(带伴奏弹三段)。

师:你们想不想一起试一试?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把歌曲唱一遍)(无伴奏弹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歌词。

师:现在猴子们都摔伤了,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我们来听一听,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范唱第四段)(有伴奏弹第四段)。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师:我们来一起有节奏地把这段歌词读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读歌词)。

师:我们想一想,唱这一段要用什么语气来唱?

师:我们来试着把这一段唱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唱第四段)(无伴奏弹第四段)。

五、分组唱歌曲,加深幼儿学习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有趣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教师带领幼儿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有伴奏弹四段)。

63334|322——|5222223|。

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

你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

21111——|63334|322——|。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快快下来别再跳。

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大班猴子的教案

我一开始用音乐《猴耍》导入,让幼儿重点模仿猴子的一些滑稽表情动作引起幼儿兴趣;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并重点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之后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的滑稽动作及表情;接下来教师逐幅出示挂图,重点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大胆用语言表达故事,并开始尝试表演;教师简短小结后与幼儿共同表演,提升幼儿表演的欲望;幼儿分组表演,人人参与活动;幼儿表演结束后,教师建议将此节目定为六一节目之一进行排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