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实用22篇)

时间:2023-12-12 20:41:27 作者:念青松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启示。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假期里,我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我读得最多的是第七章”理想的老师“和第十章”理想的父母“,因为我不但为人师而且为人母。我的孩子马上就升入初中了,在教育孩子时,我感到了莫名的压力,当我读了朱永新老师写的”理想的父母“这一章时,我豁然开朗,我寻找到了答案。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做学问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不管孩子将来在学业上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培养她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一个人将来会达到什么样的调度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了健全的人格,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良好的习惯,才会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社会。

朱永新在书中说到:“理想的父母,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孩子的童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源泉,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发展自我。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多数家长在应试的压力下把学习看得太重。因此剥夺了孩子大量的游戏、玩耍的时间,孩子在压力下变得沉默寡言,这真是得不偿失。所以,作为理想的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更多地游戏时间和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做人,感受生活。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描绘21世纪素质教育之路的书籍,它为我们呈现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必要性,以及新教育对于全面发展有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被作者梦里花落的思想所感动,下面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之梦对传统教育的提出了批判性思考,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使教育更具科技性、个性化,更多元化。现代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学生成长为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融入实践、创造、思考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并重。同时,新教育也呼吁让教育更加人性化,让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得到帮助和关爱,受到鼓励和支持,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充实和自信的人。

第三段:新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新教育之梦还提出了对教师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要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打开世界的钥匙,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实践和自我创造。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在自我探索中不断开拓。

第四段:新教育对家庭的提升。

新教育之梦也呼吁家庭教育要有创新和改变。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和人生态度塑造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各显所长,将爱的理念注入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呵护他们的成长,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孩子在家中同样得到关注和支持,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新教育之梦的阅读和思考,我深感当前的教育需要变革。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更多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推动教育改革,深入实践新教育理念,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全面发展中迈向更加充实和积极的人生。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

新教育之梦的读书心得体会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改善,新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在《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作者许志仁涉及到了新教育的各个方面,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我读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实践三个方面探讨新教育之梦的重要性。

教育理念。

在新教育之梦中,作者强调了个体化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愈发多样化,这使得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教育应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和特点,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作者指出,“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善于思考、善于合作、善于创造的个体”,这也是新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这份关注个体与个性,唤起了我对教育的关注,使我认识到了个性化教育想法的新意义。

教育制度。

新教育之梦的作者还提到,“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支持”。当前,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滞后的,对于所要实现的新教育模式还缺乏理论的制度支撑,需要建设切实可行的教育制度。新教育理念的普及离不开制度的配合,只有现行教育体制能够适应新教育的规范,才能更好实现其指导决策的价值。因此,需要在现行教育政策推进方面,注重落实制度性的改革,才能促进新教育的有效推广。

教育实践。

在新教育中,教育实践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书中提到了教师作为执行者的重要性。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从传统观念出发,转变其教学方法。例如,要从解读和制定标准中解脱出来,而去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同时,新教育还倡导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需要突破课程体系的束缚、重视课–外实践等等。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一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自我更新,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

结尾。

通过对新教育之梦的阅读,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体化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的重要性。新教育之梦给予我们在教育领域的新思考和新方向,对于如何使每位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教育,是一个有价值的思考。在未来,教育实践将以更多的针对性个体化方法为基础,新的教育制度的推广和实践,将有助于增进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每位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秉持新教育的理念,寻找个性化教育与自我发展的最佳方案,同时尽自己所能,让教育更加均衡,更加有温度,更加让学生舒适自然。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对于朱永新,曾在上看到过某位老师的__中所提到过,隐约了解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而对于他的__则从未看过。上次学校特为我们订了他的《新教育之梦》,带着对他的好奇,我认真地看了这本书,真可谓收益颇多、感慨颇多。

对于有关教育类的书,我看的不多,应该说是很少,因为这类书通常是很抽象、纯理论的,看起来很乏味,让人想睡觉。但这本书则大不相同,书中所写的纯粹是朱老师根据教育现状而谈到的他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外加理想的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父母,非常实际、实在。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看完书后的一些感受。

关于德育,朱老师定位其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我非常赞同。书中讲到,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我们幼儿园的德育基本上是通过晨间谈话、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的。晨间谈话时,我们经常通过一些故事来感染孩子,表面上效果不错,但实质上则不然。在学校,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如何孝敬长辈,幼儿都会说,但实际生活中呢?现在的家长都非常的宠爱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接送,父母工作很忙所以这接送工作大都落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每天放学,孩子们要拿好自己的衣物,换好鞋子回家,我经常看见一些爷爷奶奶在吃力地为孩子换鞋子,而坐在椅子上的孩子还在东摇西摆。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有些中、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甚至,我还看到过一个孩子出手打奶奶。可见我们的德育效果如何,至少在孝敬教育这一块是失败的。

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引导孩子要爱祖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有时候讲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感到可笑。正像朱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比如我在网上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消息,如某地区的一公交车上,扒手偷东西,一女学生及时指出,却遭到扒手的斥骂甚至殴打,而车上其他人却如同没看见一样,更可气的是那被偷的'人非但没有感谢那位女生,而是转过头来对那位女生说“其实我身上没带钱包,哪怕偷。”看到这样的事例,谁还会去学那位女生呢?再比如,在某所成人高校中,有位女学员的男朋友在大白天冲进教室当着在场所有学员的面将其女友砍死,而在场的学员包括任课教师居然没有人出来阻止,直到人被砍死、凶手离去,才有人报警。还有某地区几位公安人员在大街上勇斗歹徒,结果有一位公安人员大腿动脉被割断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尽管行人很多,但谁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结果那位公安人员终因失血过多而英勇献身。这样的事虽然不多,但要列举出来也不少,可见我们现在的人的道德处于何种水平。在如何进行德育方面,我觉得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榜样。

关于教育方面,我还只是一个新手,因此,在此,我也不多说什么了,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点想法。总之,朱老师所提出的这些,我觉得正是我们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正是我们一代代老师所为之奋斗而想实现的理想,我将以此为奋斗方向,并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工作。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相信这个新教育之梦一定会实现。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字里行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挚爱。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系列

《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从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比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南辕北辙;有些家长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熟视无睹,甚至宠爱有加,那教师的教育还能起作用吗?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节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学,生性懒散,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学习上更是得过且过。我也曾经为他的不努力而大动肝火,伤透脑筋。升入四年级时,他的成绩是班上最后第三名。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背和记的内容,他就学得很吃力。但是我发现,他对数学却很感兴趣,每次数学测试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数。于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奥数竞赛中,我鼓励他参加比赛。后来居然得了奖,从他兴奋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和渐渐树立起来的学习自信心。随后,我耐心地引导他明白人一己百,奋起直追的道理,并且不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同学们都十分羡慕他,而小豪同学也更是干劲十足。最后期末考试,他的各门成绩都及格了。他高兴,老师高兴,同学们也高兴。从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体会到平等在师生之间所处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沟通,失去了鼓励、表扬,特别对于一些常常犯错的学生,往往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而放弃了努力。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于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智育。

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f范文

好久一直听闻朱永新的《新教育》,所以,借名师工作室的读书要求,从网上买了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在翻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没有像传统的教育类书籍一样,通篇的理论和说教,于是就接回家细细研读。

在《新教育》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读着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其实,对于这本书,对我震动的是两句话---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高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成为朱老师书中所说的“带着脚镣跳舞”,而且这个脚镣已经沉重的压得老师抬不起头来。而不多的薪酬与较长时间的在校工作时间,家庭的压力等等,让老师们尽心教课以及照顾家庭之余,根本无暇思考,更不要提反思。所以,一直以来,比较有名气的教师,有几个出自高中,还是小学与初中更多一些。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又一次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孩子了。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高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为师者,不断提升自己,用“心”阅读,用“心”教学,用“心”总结!让我们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滋养。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在四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有过感动,欣喜,但也伴随着迷茫、困惑。我时常在想怎样才能发挥一名班主任的力量,去教育、感化、影响学生,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第一次读《新教育之梦》,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先生的一本著作。开篇作者充满激情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教育之梦,我忽然之间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幻之中。或许有人会说,这可能吗?而对我来说,有这么一个梦想,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儿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我感触最深的先生第一章关于理想的德育。他提出: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子女缺乏相互交流的机会,上学前被关在铁笼子里,孩子们大多时间与外界的世界隔绝,上学后,尽管生活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但学生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也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如何面对挫折。因此,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不能将德育教育文字化、大纲化,其实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很脆弱的。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将其实践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例如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让我们去看一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著作。通过这些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撞击,学生会把书中弘扬和推崇的道德境界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追求。因此,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建立起书香校园,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一种习惯。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对品德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往往把一些生活情趣和才艺技能化看作是与道德无关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忽视他们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其实,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艺体、美劳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许多人越来越感觉到,像雷锋、张海迪、孔繁森这样的英雄离我们越来越远,很难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时代的英雄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一个人德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目中的英雄,取决于他生活中的榜样。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唤英雄,并尽量让我们的孩子走进英雄。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目前,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明显存在层次不清的问题,甚至与科学的德育层次目标体系恰恰相反,严重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效果。如要求小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小学生一无所知。我们要求初中生热爱社会主义,要求高中生发扬集体主意,然而在大学,许多大学生却连基本的公德都做不到,因而不得不进行基础道德补课。因此,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的建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习的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的求全责备。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犯错。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表扬和鼓励的力量远远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接受老师表扬和赞赏中,他会自觉的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省、自戒、自立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藏匿章节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德性的养成,归根到底还是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世界,全社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的进行德育启蒙教育,循循善诱,以示名利。父母要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抵制和消除不良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做出选择与调节。地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使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心”花开处,梦想成真。”“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捧读着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我有深深的感触,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蕴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怀着一颗对教育理想的赤诚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尽管说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有些遥远,但我们生活着就要怀有梦想,工作着还要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强调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有担当,要勇于承担面对社会教师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有社会担当的教师才会培养出具有积极的生存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社会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所以,“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书中,朱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者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只是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反战,读后感《新教育之梦》读后感:“心”花开处,梦想成真》。通过智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之后,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深的感悟和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特别是有一章提到“教育离不开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会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尤其小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一点点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也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顺利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育是一种珍贵的礼物,它像一幅开启心灵的画卷,给予我们知识、智慧和灵感。教育之梦是每个年轻人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对教育充满着憧憬和期待。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对教育之梦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之梦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桥梁。教育不仅是为了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学校里,老师教会我们知识,启发我们思考,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而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长处。教育激发了我们的内在动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其次,教育之梦是每个国家实现繁荣和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文化水平。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文化艺术家,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让国家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升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各国政府都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国家富强。

再次,教育之梦是每个家庭传承和发展智慧的传统。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铺就成功之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庭中,父母不仅要传授孩子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通过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学会尊重他人、自律自强,形成正确的处事态度,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之梦是每个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体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国家层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力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学校层面,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教育公益性的本质,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只有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教育之梦是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教育让我们拥有了知识和智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人生品质。通过教育,我们能够走向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教育让我们更加自信,更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之,教育之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每个人自我实现的桥梁,是国家繁荣进步的基石,是家庭智慧传承的传统,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也是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我们应该珍惜教育所带来的机会和福祉,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教育的公平和正义,推动教育改革,为更多的人创造实现教育之梦的机会。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教育理想,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小儿唯一,虚龄六岁.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爱玩爱闹,爱哭爱笑,具有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所应具有的一切特征。他最大的爱好有两样,看动画片和画画。爱看动画片我也觉得不是坏事,当然一定要离电视机一定的距离。让孩子从动感十足的画面中激活脑细胞,从简单幼稚的台词里练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从不太复杂,但又生动感人的情节中认识真善美和假恶丑,何尝不是好事呢?当然作适当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

我最感欣慰的是儿子喜欢画画,家里大大小小的本子,各种各样的笔到处都是,他几乎随处可以抓起笔来画。那一幅幅涂鸦之作,以成人眼光肯定是看不懂的。茶余饭后,或是工作一天刚回家坐在软软的沙发上,我最最喜欢的是抱孩子坐在腿上,让他把他的杰作一页一页地翻给我看,一边用天真幼稚,口齿还不太清楚的童音给我解释这是什么那是啥。几乎每一幅都能逗得我捂着嘴窃笑。

记得有一次他说要画一只长颈鹿,三下两下就好了。他把长颈鹿的脖子画成一节一节的,还煞有介事地说,要是嫌它太长还可以缩进去几节。长颈鹿的腿只用几个细长的.长方形表示,我问他长颈鹿的脚呢?他说长颈鹿正站在浅浅的河里,看不到脚面。你说以一个成年人的头脑,怎么会想到这么天真的理由?虽说“长颈鹿”不太像长颈鹿,但我非常高兴地肯定了儿子的作品,鼓励他再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儿子也很开心,又动起了笔。

望着他专注的神情,嘴里无意识地叨唠着:“这是……再画一个…….”我陷入了深思:是啊,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中说得好:“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孩子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无法估计的创造力,问题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当年,爱迪生如果只爱到教师的谴责没得到母亲的引导,说不定这个未来的大发明家就因此而陨落。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所谓的“奇谈怪论”“乱说一气”“胡言乱语”不要一味地予以否定和打击,应从中找出闪光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总之,无论谁,不管对哪个孩子,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地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塑造人格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育观。而我,对于教育之梦的理解是: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有担当的公民,争取教育公平。下面将从这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教育之梦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才能和性格特点。因此,教育不能简单地套用相同的模式对待每个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潜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其次,教育应该培养创新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当务之急。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推动个体成长和成功的关键。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创新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挑战,成为能够创造价值的人才。

第三,教育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除了学术能力之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体魄健康、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样的发展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全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教育应该培养有担当的公民。作为教育的受益者,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关注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有担当的公民意识。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社会成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教育应争取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每个人教育之梦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能力和地理位置。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更是指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公平。只有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每个人才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实现自己教育之梦。

总之,教育之梦是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培养有担当的公民,争取教育公平。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之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有良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翻阅目录,本书共有十章,不难看出作者在前五章依次分别畅谈了自己理想中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后五章从“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这五个方面对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阐述。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粗浅地谈一谈对“理想的德育”这一章节的学习感受。

从本章节内容来看,作者先后通过列举近年来屡见不鲜的青少年道德沦丧、违法犯罪的事实,引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德育的论述,从而说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德育的重要性;最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实现“理想的德育”的八个路径,这也是我重点阅读学习和思考总结的内容。

在如何实现“理想的德育”这部分内容中,作者说明了重视学生自主活动、书本知识、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生活的榜样、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学生自我教育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等因素对实现理想的德育的意义。总体来看,这八个条件是互相关联、密切配合的。

首先,关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作者将德育目标分为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必须的基本的道德底线、应当弘扬的社会公德、尽量追求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最高境界的信仰。还列举了日本某小学依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特征,对各年级学生“尊重别人”这一美德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然而,从我工作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和教育部门并没有为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设置可供参考遵循的目标和方向,使得具体的德育工作无法开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行为能力。

其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在这部分,作者提出要将学生的德行问题和心理问题辩证来看,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更要将两者的不同加以区分。的确,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生活中的异常行为和状态,经常会以为是德行问题,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往往是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妥善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又对家庭(父母)和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不仅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迫切地期待着更多专业的心理老师和医生能够进入学校、社区,帮助青少年学生们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更充分更全面地推动德育工作建设。

最后,关于学生自主活动、书本和榜样学习、生活情趣和才艺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作者所说,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学生应该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人与人交往的群体活动中,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如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发展过程中,并在上述活动中寻找自己身边的、或是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塑造、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等经典的好的榜样,从榜样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榜样的力量,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一般来说,如果能够在上述活动过程中长期坚持并形成良好习惯,学生的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和巩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上述所有情况和我们以期达到的目标效果,都必然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们的正确引导,也离不开各方为之营造的健康积极的环境氛围。

如何实现理想的德育?作者提出了八条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综合来看,除了学生自身加强自律,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无外乎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浑然一体的强大合力,为学生追求真善美做好引导和保障。理想的德育,虽然任重道远,但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在成人和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和谐发展,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坚持的初心和前进的方向。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有机会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起初拿起《新教育之梦》一书是为了完成写读后感的任务,但拿起书的一刹那,便被它的封面吸引了,只见蓝色的封面上,一圈一圈白色的、小小的字“我心目中理想的德育,我心目中理想的智育,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我心目中理想的美育……”一直围绕着作者的漫画头像,螺旋形向外延伸、延伸……,似乎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在延伸。打开扉页,仔细的阅读目录,一条一条认真地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在品读的过程中已记不得有多少次在心头产生了震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共鸣。《新教育之梦》一书并不像很多的教育类书籍一样泛泛而谈,大道理一堆,而是从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入手,进行分析、阐述。朱永新教授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

本书的第一篇章就是“理想的德育”,可见朱永新教授非常的重视德育工作。而当今社会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真的是非常让人担忧,有的孩子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不知道怎样去处理冲突,所以现在青少年犯罪、自杀等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确,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但在很多的学校,德育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大多都是说教的形式,缺少实践,这样的德育教育当然是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心灵的。

在“理想的德育”中,朱永新教授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点“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中提到的内容。就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时,总是在一进门的大门墙壁上挂着“要爱你的妈妈”标语,而不是“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苏霍姆林斯基的解释是: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也能打下基础。书中还举例说了日本一所小学在进行同一德育内容时,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德育主题,主题内容由低到高。这也提醒我们今后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也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小、中、大班可以有不同的德育内容,而同一教育内容在小、中、大班也应有不同的程度。我们幼儿园的道德教育也应该建立起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既有理想,更具现实性的目标体系。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我深觉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止于其文学价值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这部著作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新教育之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读完这一章节后,使我在心里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同时我也深深的觉得自己以前地认识是非常地肤浅。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自己找到了多年想要寻找的方向,而且是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以后将要以一种什么样地姿态出现在学生、家长、同事的面前。在紧张现实生活中,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局面,现在我知道了,我不会再怨天尤人了,那就是我们教师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坚韧、刚强、心胸宽广的人。

还记得初任班主任,受“严师出高徒”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言”,我常常脸似玄冰,冷面说教,动则呵斥,嘲讽,并且以“爱学生,就要爱在心里”为自己的行为辩驳。渐渐的,我发现学生与我疏远了,仿佛有一道看不见的墙横在我们之间,班级工作也越来越难以开展。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要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她铁板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这段学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声厉喝,让我震惊、彷徨。痛定思痛,深刻的反思后,我发觉自己的“严师”理论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孩子们,我必须来一番彻底的改变。爱孩子,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我选择了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孩子们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孩子因紧张答不出问题时,我用微笑表示鼓励;孩子们做错事惴惴不安时,我用微笑表示宽容;孩子们有进步时,我用微笑表示肯定与奖励;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我用微笑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我以一颗爱心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喜欢上了总是面带微笑,总能把话说到他们心坎上的冯老师。成功了,孩子们第一个给我报喜;受委屈了,找我倾诉;有问题了,找我解决。在与学生和谐的交往中,我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

成长的经历让我慢慢知道了怎样为人师,今天拜读了朱老师的著作后又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到教师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拥有浓浓的师爱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日子中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理性和感性、经验和理论完美结合的孩子们所喜爱的老师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就象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成长,坚信好梦开始的地方是“理想教育”,为梦奋斗的结果必将是“美梦成真”!

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阶梯,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们在职业发展之路上孜孜不倦,为了实现他们的“教育之梦”,他们付出了很多艰辛努力。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名为“教育之梦”的研讨会,与来自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的教师们交流学习,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之梦需要久久为功。在研讨会上,一位数学教师分享了他的教书经验。他坦言,教学是一项持久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们需要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引领学生成长。没有哪个离开了基础训练就能成长为大师的音乐家,同样,只有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的教师,才能真正去影响学生成长。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卓越的耕耘才能收获美好的果实。

其次,教育之梦需要情商与智商并重。一位语文教师分享了她的教学理念,她相信培养学生的情商同样重要。她通过在班级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关爱,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教育者不仅应该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在学生的心灵上灌输正能量,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人格。

第三,教育之梦需要不断创新。一位历史教师分享了他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学的经验。他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以及在线交流工具,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他的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参与了学习。通过他的分享,我意识到,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育之梦需要跨学科合作。研讨会中,有一位化学教师分享了他与音乐老师合作的案例。他们结合化学知识和音乐元素,设计与化学相关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深受启发,明白了合作的力量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之梦需要教育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研讨会最后一天,一位校长向我们分享了他与学生们一起努力实现教育之梦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真正地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只有与学生们建立起真正的共鸣,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通过这场研讨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之梦”的伟大与艰辛。教育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奋斗的力量。教师们不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他们的教育之梦将不断激励着他们与学生们一起向前。我相信,在众多教育者的努力下,我们的教育梦想一定会成为现实,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