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故事(优质15篇)

时间:2023-12-10 17:26:11 作者:笔舞

优秀作文是对学习过程的一次总结和反思,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的空间。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孝顺父母的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慈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父亲在家时还好些,等父亲出门儿做生意离开家后,母亲对闵损便没有什么温暖,不但让他带看弟弟,而且把家中所有的脏活儿累活儿全叫他干。曾饱受苦难的孩子竟然懂事早,九岁的他不但乐意去干一切脏苦累活儿从不怨言,而且对待打骂也能逆来顺受,能以德报怨,对人讲话总是彬彬有礼;特别是对五岁的弟弟非常疼爱友好,处处关心而谦让弟弟,兄弟俩心心相印亲密无间。

这年冬天,父亲从远方做完生意归来,全家人欢欢喜喜得以团圆,闵损给父亲送上一碗热水,但因为身上发冷,两个手臂不由自主地哆哆嗦嗦抖个不停,碗中的水竟洒了一多半,母亲瞪了他一眼,赶紧告诉小儿子又奉上一碗。这种情形父亲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骂闵损不长进、没出息。

饭后,父亲带上兄弟两个赶着马车去拉货,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不觉火从心起,并斥责说:看看弟弟穿的比你少,也没有冻成你那样,看你怎么活像个冻死鬼脱生似的,太没出息啦!说着便顺手抽了闵损一鞭子,弟弟见状心疼哥哥,扑在哥哥身上,这第二鞭子打下去后,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立即写了一纸休书,令其妻快快回返娘家!妻子吓得跪地磕头如捣蒜,盛怒的闵公只说:你心太狠了,是绝不可原谅的。看母亲头已磕破,闵损和弟弟慌忙地跪了下来。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眼看丈夫不肯饶恕自己,妻子感到绝望了,这时闵损开口道: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家里是不能没有母亲的,没有母亲的家不像一个家,更何况“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如果父亲不答应孩儿绝不起来!说罢与弟弟叩头不止,这时闵公被儿子一番合乎情理的正语之言打动了,看了看几乎要昏倒的妻子,心肠软了下来,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你们都下去吧。两个儿子赶紧扶起母亲,这时如梦初醒的母亲,激动地抱着两个儿子痛哭失声,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刻,大儿子竟然救了她一命。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大儿子又敬又爱,处处待他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从此闵公的家,成为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

真是英雄出少年,一个少年闵损竟已具备了说话有理,忍辱负重和能严格修悟自己的美德,充分体现其宝贵的佛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难怪他后来竟然成为孔夫子的得意门徒之一。

父母的爱情故事范文

碧草青青花常开,彩蝶双双久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梁祝化蝶,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即使千年之后,人们读之无不动容。

相传,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但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于是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时已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我与父母的故事作文

妈妈经过了两次大手术,才逃过危险,不过,很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今日,妈妈终于回来了,我急忙从屋子跑了出来,接妈妈。看妈妈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忍不住哭了起来,却又不敢抱着妈妈哭,怕妈妈疼,妈妈看见我哭了,就怜爱的对我说:“乖孩子,不哭,妈妈这不是回来了吗?”想起妈妈不能站时间长了,我连忙把妈妈扶进屋子里,给妈妈倒了一杯水,和妈妈说了这几日我在家的表现,妈妈对我的表现满意极了。

因为妈妈刚做完手术,不能料理自己的卫生,尤其不能洗脚,以往每日都是爸爸给洗,今天爸爸不在家,我想,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帮妈妈洗脚。我往洗脚盆里倒了点开水,又加入一些凉水,试了试水不烫了,正好了,然后,拿了一个凳子,把洗脚盆放在凳子上,轻轻的把妈妈的脚放在洗脚盆里,我给妈妈洗洗脚面,又洗洗脚后跟,我看干净了,就拿了出来,用抹布擦干净,之后我把洗脚水泼在了院子里,回来后满足的坐在妈妈的身边。妈妈爱抚着我的头,喃喃的说:“我的小乖乖长大了,知道关心人了,你为妈妈减轻了手术的痛苦,妈妈好高兴。”

听着妈妈的表扬,我高兴极了,我在想,我才为妈妈洗一次脚,妈妈就幸福那样,手术的痛苦都减轻了,在妈妈没手术时,我日日享受着妈妈的爱,我却没觉得幸福,从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妈妈,看着病中的妈妈,我发誓。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本文将介绍孝敬父母的名人语录。

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1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18、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2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孝顺父母的故事

汉时有蔡顺,少年丧父,非常孝顺母亲。因王莽之乱,(生产秩序遭破坏)收成差而粮食不够吃。蔡顺就每日出去采摘桑葚,采的.时候把桑葚分开装。赤眉军(绿林赤眉起义)看到之后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顺回答:“黑色的味甜,用来供养母亲;红色的味酸,用来自己吃。”赤眉军为他的孝行感动,就送给他二斗米和一只牛蹄。

我和父母的故事

天空静静的,一丝风悄悄的从我耳边划过。在别人看来可能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而我却只感觉到了凄凉,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那麽的凄凉。它们们仿佛是在为我默哀。一个红红的76分印在我沉重的书包里的卷子上,就是因为它才使我的心情如此的沉重。

到放学的时间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心想:怎么这么快就放学了?完了,回到家可就真的要挨批,搞不好还会玩一玩“男女混合双打”。这一下让我想起了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数学测试,我只的了82分结果让妈妈来了个“女子单打”这就已经让我不好受了。想想还摸摸我的屁股,好像现在还疼似的。

我默默的朝家的方向走着,心里一直想着挨打的的疼痛……。

到了家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该不该进去,嗨,“该来的还是要来”,进门之后我叫了一声“我回来了”。妈妈说:“儿子回来了,好像不高兴啊?”“嗯,今天我们考试了,考得不好。”“哦,没事,下次努力,先吃饭吧。”“嗯”等我吃完饭,写完了作业,妈妈说:“我看看你的卷子吧。怎么考的这么少得分?”我拿出来给妈妈一看,妈妈的脸色立刻晴转阴,弄得我心里一惊:妈妈不会又要打我吧?妈妈看了有十几分钟吧,这期间的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啊!妈妈开口说话了:“你们班上最高分考了多少分?”“91分。”“这次的题不算太难啊,你们怎么考的?分数这么少?这次算你马虎,下次可不能再这样了。”“嗯。”我心里想:妈妈今天是怎么了?我考得这么少的分数妈妈竟然没有打我,甚至都没骂我。然后我问了一下妈妈:“妈,你今天是怎么了,我考得这么少的分数你竟然没打我也没骂我,只是说了几句,我都有点不适应了。”说完还甩甩肩膀。“妈妈是认为你长大了,知道上进了,还有一个就是不想总是打你、骂你,这样你在同学面前就会觉得没有面子,你长大了也知道要面子了,所以妈妈不想让你没面子,在同学面前提不起头来。”

父母的爱情故事范文

7月的一天,汪建华下班回家,在掏出钥匙开门时,他突然右手一软,钥匙“啪嗒”一下掉落在地。此时汪建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右手虎口肌肉已经有些塌陷!退伍兵出身的他一向身体硬朗,当时也没有太在意。

不料,此后奇怪的现象屡屡出现在汪建华身上:吃饭时,他手里握着的筷子经常莫名其妙地掉落;有几次开车时,他的右手忽然使不上劲,连换档、握方向盘的力气都没有。后来他不得不改坐公交车上班。到当地几家医院求诊,医生均无定论。怕妻子为自己担心,汪建华对她隐瞒了此事。

两个月后,汪建华的身体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适症状,比如走路时,腿上突然一软摔倒在地;熟睡中突然被憋醒。父亲离他而去时的那一段痛苦的记忆,让他几乎可以确认自己也患上了同样的病——运动神经元病。

一天,当妻子吴梅丽发现丈夫走起路来竟变得有些跛脚,急忙掀起他的裤腿查看,映入眼帘的一幕令她大吃一惊:只见汪建华的右腿,已经比正常时萎缩了一大圈!“你的腿怎么成这样了,你到底有什么事瞒着我?!”妻子又急又气地问他。事已至此,汪建华只能叹口气,对妻子实话实说:“最近手脚总不听使唤,可我到医院又查不出病因。”“你真傻,当地医院检查不出来,我们就去外地的大医院查啊!这事你怎么能不告诉我呢!”妻子心急如焚。

汪建华年轻时多才多艺,人长得高大帅气,曾是部队文艺演出队的队长。后来经人介绍,他与在海关工作的漂亮姑娘吴梅丽结为夫妻,并在第二年有了可爱的女儿汪璐。一开始夫妻俩两地分居,直到汪建华转业回到杭州,进入浙江省邮电工程公司工作,一家三口才得以团聚。经受过离别之苦的人,格外珍惜与家人相守的时光。此后的20多年里,汪建华一直对妻女疼爱有加,从来没有和妻子红过脸,还主动包揽了一切家务。

汪建华曾经向妻子许下美好的承诺:“等我们退休后,就一起牵手去看世界,去美国的夏威夷看冬日的太阳!”彼时,这对恩爱夫妻正过着平凡却幸福的生活。但有时候幸福轻得就像一片羽毛,不知哪天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去,便难觅踪迹了。

吴梅丽专门请了假,与女儿一起陪丈夫到上海一家大医院做全面检查。果然不出汪建华先前所料,他真的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疾病,俗称“渐冻症”。这种病人的全身肌肉将会萎缩,就像‘被冻住了’一样,大多数患者在发病2年到5年内,就会因脏器功能衰竭而离世。医生的一番话,对汪建华来说,尚有思想准备,但对妻子吴梅丽却不啻于平地一声惊雷,当场就把她震蒙了。吴梅丽呆呆地靠在病房走廊上,悲痛的泪水汹涌流淌……过了许久,她才回过神来,哀求医生说:“我老公才49岁,您一定得想办法挽救他的生命啊!”医生无奈地摇摇头说,这种病目前还无法治愈。就连被称作“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的霍金,至今都无法摆脱渐冻症的折磨。

医生的解释,无疑对汪建华宣告了“死刑”。吴梅丽伤心欲绝,不由和女儿抱头痛哭。但一想到病房里的丈夫,她又急忙擦干眼泪,用坚定的口吻对女儿汪璐说:“结婚20多年,你爸把我宠得像个孩子一样。如今他身患绝症,就是拼上这条命,我也要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汪建华因呼吸困难陷入昏迷。做完气管切开手术后,他只能依赖医院的呼吸机维持“渐冻”的生命,再也无法离开病床。为了全力照顾丈夫,吴梅丽回单位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

汪建华在医院的开销巨大,半年后,已经花光积蓄的吴梅丽为了筹措医疗费,在与女儿商量后,卖掉了家里的住房。没有家,没有床,吴梅丽并不伤心,因为“只要他在,哪儿都是家”。

此后,吴梅丽在病房角落里的一张小躺椅上,寸步不离地守护着丈夫,一过就是7年!其间,在杭州读大学的女儿,也时常抽空过来陪爸爸。

家人目瞪口呆:“渐冻人”要用眼球写作。

不久,汪建华转院来到杭州武警医院继续治疗。此时,他已经丧失说话功能,四肢几近瘫痪,左手也完全萎缩了,只有眼球能转动。半年后,汪建华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医生给他做了胃造瘘手术,在他的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建立了一个通往体外的通道,以解决他的营养问题。

每一个夜幕未退的清晨,吴梅丽都要早早起床,开始对浑身插满管子的丈夫进行一天的悉心护理:针灸、按摩、吸痰、往他胃管里推进流食、更换导尿袋……从此以后,汪建华的生命就依附于妻子的照料才得以延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他存活的关键。

一天,朋友到医院看望汪建华时,带来一个透明的玻璃大花瓶。后来花凋谢了,吴梅丽就在里面养了几条小金鱼,鼓励丈夫乐观地活下去。知道丈夫喜欢听军旅歌曲,她还买来播放器,为他下载了《小白杨》、《咱当兵的人》等歌曲,一首首播放给他听。当播放器里传出《骏马奔驰保边疆》的歌声时,只见汪建华的两只眼睛忽然变得神采奕奕!吴梅丽马上附在他耳边,柔声说:“我知道,你一定也在心里唱着这首歌,你唱得一点都不比原唱差!”听了妻子的赞美,汪建华开心地眨了眨眼睛。

冬季,医院附近的公园里梅花盛开。吴梅丽不想让丈夫错过他最爱的美景,就经常和女儿背着汪建华用的小型呼吸机、手举着吊瓶,用轮椅推着他去公园晒太阳,赏梅花。“你最喜欢腊梅了,对吧?因为它品性坚韧,不怕风雪和严寒。其实你何尝不像它一样,正在勇敢地与生命的严冬做抗争!”吴梅丽为轮椅上“植物人”一般的丈夫鼓劲。

最煎熬的是,当汪建华所有的运动功能消失之后,他的意识和记忆仍然无比清晰。在身体被完全“冻结”的日子里,出于对自由的渴望,年轻时就曾有过“作家梦”的汪建华,突然萌生了写书的念头。因为他想对全世界表达,自己身患重病之后对于生命的全新感受。

一天,女儿坐在汪建华的病床边看杂志时,他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封面看。“爸,您是不是也想看啊?”汪璐赶忙把杂志拿到他面前展开,但汪建华的眼球却左右转个不停。吴梅丽对一头雾水的女儿说:“最近这段时间,我已经读懂了你爸的眼神,当他的眼球上下转动时,意思就是肯定的;左右转动时,就表示否定。所以,他不是想看杂志。”

见女儿半信半疑,吴梅丽就坐到丈夫身边询问他:“那你是不是想看书了,要不我把你喜欢的那本《浮生若梦》拿来?”不料,这次汪建华竟闭上左眼,只用右眼球上下转动。这表示,她只猜对了一半。“你想让杂志社记者采访你?”“你想把家里的书捐给慈善机构?”吴梅丽费力地猜测着丈夫的“眼语”,可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而且汪建华的眼睛睁大了,显得很着急,仿佛在抱怨妻子:“你为何总是猜不到我的心思!”

联想到丈夫年轻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甚至还向报刊投过诗歌、散文之类的作品,吴梅丽似有所悟:“难道你想写书?”汪建华听了,开始飞快地上下转动眼球,表示“是的,是的!”面对病痛的折磨,浑身插满了管子的丈夫竟能表现得如此积极乐观,吴梅丽欣喜不已。

可是,如何才让能全身上下只有眼睛会动的丈夫写作呢?这可难倒了吴梅丽和女儿。一连几天,母女俩苦思未果。这天,汪璐灵机一动想到,利用拼音板来进行沟通比较容易,因为一般人都有拼音基础!何不以此来让爸爸“写作”呢?吴梅丽觉得女儿这个主意不错。她俩很快买来拼音图,然后分声母、韵母和标点三个部分,粘贴在一个大纸板上。汪璐还建议妈妈用手机同步拼写,以尽快找到爸爸所需要的字。

困难的是,这种方法使用起来速度慢,需要配合者有很好的耐性。一张拼音板上,写着23个声母,吴梅丽得挨个指一遍,每指一次,就看一眼丈夫;如果丈夫的眼球左右转动,那就是错了;如果丈夫的眼球上下转动,就是这个声母了。24个韵母,也要这样挨个指一遍,直到丈夫第二次转动眼球。两次转动眼球,吴梅丽都记录下来。声母和韵母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字了。

旷世亲情成就“眼神作家”

约定了写作方法,夫妻俩正式“开工”了。吴梅丽左手握手机,右手则按照拼音板上的顺序,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指,丈夫认真地侧耳听着、看着……确定了一个字的读音,吴梅丽还要从多音字中让丈夫挑出他要用的那一个。忙活了1个多小时,她发现丈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拼出来的5个字,竟然是“谢谢你,梅丽!”一瞬间,她百感交集,不禁搂住病床上的汪建华,潸然泪下。

接着,汪建华又费力地拼出了“今生有你相伴,是我的幸运”。吴梅丽深情地说:“放心,以后我和女儿就是你的手和脚,我们要快快乐乐地好好活下去!”几个简短的句子拼上来,竟用了几个小时,夫妻俩都感觉疲惫不堪。于是,第一天的“写作”就在吴梅丽v字型的胜利手势中愉快地结束了。

一块简陋的拼音板,成为汪建华完成梦想的开端。他决定写一本书,一本渐冻人的生命日记的书,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和他一样的患者不要丧失信心,要坚强快乐地活下去!

那天,吴梅丽弓着身子扶着拼音板,忙碌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额头上渗出了汗水,终于帮丈夫完成了他用眼球“写”出的第一句诗:“风剪荷叶摇珠落,雨浸芭蕉听春响”。虽然只有短短的14个字,但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常人无法体味。

对吴梅丽来说,用拼音板跟丈夫沟通,最难的不是写书,而是写古体诗。“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如果写散文、记录文字之类的,有些字还能猜出来。但他要写诗,我就完全猜不出了,有时候反复确认半天,都找不到到底应该用哪一个。”实在没办法了,吴梅丽就对丈夫说:“这个字我们先空着,等女儿回来解决。老公你继续……”。

汪建华喜欢作诗,并不是从患病之后开始的。最初在部队回不了家,他就用诗歌写成情书,寄给在家乡等候的妻子。“那时候,他开玩笑说晚年要出一本诗集,没想到老天由不得你,这个期限提前了。”吴梅丽抽泣着说。

“忽闻寿翁唤酒香,三巡不胜语冗长。众询千百斟连理,何日彩舫摇新娘。”这首诗是为追忆他和吴梅丽的新婚而作,那一天,他等待着在丈人家迎娶他最美丽的妻子。

他还用优美的文字直面生活带来的打击:“我自以为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反而异常平静,因为害怕是多余的。起码我还能看到、感知到亲情的温暖,和窗外的鸟语花香。”从知道得病那一刻开始,汪建华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治疗和轻视生命,他一直都是热烈地渴望活着,哪怕不能呼吸,无法进食。

随着病情加重,汪健华的眼睛逐渐变小,妻子给他绑上了一条头带,这样可以提拉眼睛。即使如此,夫妻俩努力合作一天,最多也只能创作100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写”得饱含艰辛。

汪建华时常累得双眼酸涩,这时吴梅丽就会用温水浸泡过的毛巾,敷到他的眼部,让丈夫做短暂休息。由于每个字符都是吴梅丽捕捉着丈夫的眼神,用拼音板和手机完成的,一年后,她的右手拇指就有些变形了,而手机按键早已按坏了两个。令一家人感到欣慰的是,负责为爸爸录入书稿的女儿说,爸爸已经断断续续地创作了2万多字!就这样,重复的动作,一家人整整坚持了3年多。

国庆节这天,是女儿新婚大喜的日子,汪建华兴奋得一夜未眠。他为女儿写下一首古体诗:“桂花清香,挥笔孤山红透。话钱塘情缘,南峰相拥,北岳私语……”,并把它谱成曲子,让音乐人在女儿的婚礼上演奏。

汪建华终于用眼球完成了4万字的自传体作品《把心焐热》。3个月后,这部堪称“全世界第一部用眼球写成的书”,被中国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夫妇俩决定,把新书所得收益的一半,捐给一个关怀渐冻病人的公益组织。

接受记者采访时,汪建华身上刚刚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经过妻子长达7年的针炙和按摩,他的右手大拇指竟可以微微向上抬动一点点了,这预示着他的运动神经在逐步修复!发现这一喜讯时,吴梅丽和女儿激动得相拥而泣。

吴梅丽和女儿表示,接下来她们会一如既往地悉心照顾汪建华,在药物的辅助下多为他做康复训练,并陪着他继续把书写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从未向病魔低过头的励志英雄,会在这份感天亲情的守护下,创造生命奇迹!

孝顺父母的故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就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年冬天,孟妈妈突然病倒,病了许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真想喝点笋尖汤!”

孟宗立刻说:”别这么说,妈。“很久以前孟宗就对天发誓,无论妈妈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说”不“!现在他得实现他的诺言,所以接着说:”妈,您别着急,我会尽量设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可是他心中又想,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这两天,天气冷得厉害,冷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茁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

可是妈妈要喝笋尖汤,他必须出去找寻竹笋。于是他扛着铲子、斧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风雪中辛苦挣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令他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这笋尖汤,就鼓足勇气,自己对自己说:“我为何不试试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着笋尖为止。”土硬得像铁一般,他用力地一铲一铲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他越哭越伤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这样哭着哭着,哭了好一阵子。当他张开泪眼往地上一看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啊!笋尖!笋尖!”

孟宗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笋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妈可以活命了,我好高兴呐!”他简直不相信笋尖真的长出来了。可是那不可能长出的笋尖,竟能这么快发芽长出,莫非是上天的赏赐?“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哦!天神呐,谢谢你的万慈万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程回家去作笋汤。妈妈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惊讶不已,心中一高兴,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笋汤之后,病果然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朝中的大臣,替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受到了人民的爱戴。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5.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7.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8.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0.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1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13.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4.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1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6.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9.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1.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22.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2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2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30.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31.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32.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35.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37.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39.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40.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正因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立刻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状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正因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状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悲哀,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貌,发奋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职责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爱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文档为doc格式。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我和父母的故事作文

我们家是一个有四口人的大家庭:爸爸,妈妈,妹妹和我,我们生活得很快乐。在这个家庭里,总少不了方方面面的事情,其中最让我难忘,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煎饼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次学校举行义卖活动,每班都有一个展位,老师再三叮嘱我们准备好义卖的东西拿来学校买,争取拿第一。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们班的同学来我家帮忙。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我便和妹妹骑车去买。我们把东西买回了家,只见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一袋面粉,还拿了一个面盆,把鸡蛋打碎了,放进盆里,接着就是把面粉倒进去,还烧了开水。我拿着水杯,往盆里倒热水,倒到一定的程度时,妈妈就说:“够了,够了。”我很纳闷,心里想:难道这倒水还讲究多少?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放多了热水,面粉会稀;放少了,又有一部分不能溶解,这样就不能揉好面团,也就不能做好薄饼,更别说煎饼了。”我恍然大悟,妈妈搅拌均匀后,从砧板上拿一把早就切好的葱碎,就如天女散花一般撒在面粉和鸡蛋混合的混合物上。我问:“为何要撒葱末?”这时,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他说:“这样是为了让煎饼更香啊!”我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

待妈妈搅拌完了之后,我便打开煤气炉。妈妈先用勺子放了一些油下去,待油加热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达到一定的火候),妈妈就开始做煎饼啦。看到妈妈娴熟的动作,我心里想:做煎饼也是一门技术活,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啊。“行了!”妈妈用锅铲铲起煎饼,放到盘子里,看着那香喷喷的煎饼,我忍不住想马上就品尝,刚伸出手去抓,妈妈就拍了一下我的手,说:“急什么,再等等,还太热了,会烫着手的!”妈妈煎了一会儿,就到老爸大显身手。唉,有几个煎焦了一点。我实在等不急了,就想动手了,看着那金灿灿的煎饼,都快刺得我睁不开眼睛了,再加上那绿油油的葱,恰似是黄花丛中一点绿。我实在忍不住就拿了一块吃了起来,哇,太好了。

看着大家都加入到吃煎饼的行列。我笑了起来,对爸爸妈妈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同学也对我爸妈刮目相看。这次的煎饼拿到学校后,在义卖会上一下就卖光了,老师对我们大家都很赞赏!

我和父母的那些事,用箩筐都不够装,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爱我的家,也爱我的爸妈!

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

父母是我们最敬爱的亲人,是他们给了我们一切,给了我们拥有在世界走一遭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感恩父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感恩父母的古代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

孔子。

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0xx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

雨果。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父母的爱情故事范文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家都有外婆外公,舅舅阿姨什么的,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却只有爷爷奶奶,姑姑。我不懂什么是外公外婆,只是隔壁姐姐的外公外婆每次过来,母亲就让我们喊他们一下。8岁的时候跟奶奶一起去姨奶家,姨奶告诉我“你母亲娘家很远很远,你们兄弟姐妹可千万别让她伤心,一定要疼她”。我从没见过母亲走亲戚,更不知道父亲母亲是怎么认识的,只是偶尔见母亲写信说是寄给远方的外公,外婆。

一天,实在好奇的我就斗胆的问了母亲:“干嘛要嫁的那么远,干嘛要嫁给父亲,而切父亲又没文化,老是被姑姑们欺负”。

“他们说:安徽的树上会生鸡蛋”母亲回答道。

“你相信吗?”我立刻反问。

“你说呢?”母亲看着我笑了。

我知道,母亲是读过书的人,肯定不会相信的。后来听父亲说:“外婆生了母亲一个女儿,又生了四个儿子。外公只疼爱四个儿子,对待母亲每天除了干家务,就是带四个弟弟,虽然读到初中毕业,也没少挨打。其实,他那回到四川时,母亲已经被介绍给当地一位很有钱的医生了,他也没抱多大希望能找到媳妇,也没想到母亲会跟他回安徽,而且一呆就是没回娘家。”也许外公真的伤了母亲的心。也许母亲已经把心交给了父亲。

听母亲说,可能因为是外地人,刚来的时候奶奶对她很好,等到婶婶嫁进来时,奶奶已经开始处处刁难母亲了。即便如此,但父亲对她从来就不离不弃,只要能做到,尽力的满足母亲。记得那年母亲怀了姐姐,因为孕期反应,很想吃鸡肉,奶奶却说母亲是装的,不肯杀鸡。父亲便趁奶奶出门干活果断的杀了鸡,让母亲美美的吃了一餐。等到姐姐出生时,鸡蛋2毛8分一个,对于贫苦家庭来说,面粉都没得吃,更别提鸡蛋了。然而父亲一口气买了一百多个,母亲的月子也就圆满的做完了。

父亲一生没其它爱好,唯独对烟是爱不释手,可能是烟抽的太久了吧!每天早上起床便“吭吭咔咔……”不停的咳嗽,仿佛肺都要吐出来了。虽然每天都有坚持麻油冲鸡蛋给父亲喝,但是想到今后的健康,母亲甚是生气,劝父亲戒烟,可父亲却没反应。也许是真的失望了,也许是想出去赚点钱!那一年,母亲跟随隔壁镇的几个阿姨一起去了新疆打工。父亲没有阻止,待母亲到了新疆后,父亲赶紧打电话嘘寒问暖,问在哪个城市哪个县包括哪一个小巷。三天后的一个下午,母亲干完活回来竟然在菜市场见到了等待已久的父亲。看到面前傻傻的父亲,母亲又心疼不已,赶紧到旁边的小店了买了一瓶八宝粥给父亲喝。父亲不舍得自己喝推给了母亲,母亲笑了笑“8毛一瓶(其实3.5元每瓶),很便宜的,赶紧喝了垫垫肚子”。母亲出去以后,父亲老觉得不放心,生怕母亲舍不得吃,饿到了怎么办?会不会迷路等等,所以就找来了。打工期间,父亲心疼母亲太辛苦,每天早上早起去菜市场帮母亲买一瓶纯牛奶,生怕母亲不舍得喝,还带了一句“这牛奶也是8毛(其实2.5元每瓶)”,而母亲每天帮父亲买一瓶八宝粥。就这样,父亲母亲在新疆呆了四五个月,谁都没发现对方的善意谎言,直到我帮侄女买零食才真相大白。

父母的爱情就是这样悄无声息,虽然没有玫瑰,没有浪漫,甚至没有甜言蜜语,他们过得艰难却还是会用踏实的努力一步步创造出真实的未来,没有空头的白话,没有光说不做的誓言,有的只是平淡但却温馨美好的相互扶持,面对风云同舟共济,面对差异而甘愿为对方改变的感情是充斥着“速食爱情”的如今所无法再拥有的弥足珍贵。

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只有这种爱情才能经得住狂风暴雨的袭击和生活的考验。

感恩父母的故事

李老太患了绝症,病情发展得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吃不下饭了。大儿子李林整天守在她床边,时不时就问:“妈,你想吃什么,只管说,我给你弄。”

问的次数多了,李老太总算露出一丝笑,慢慢地说:“既然这样,那就给我弄碗‘地脚钻’吧。”

李林一听就愣了,“地脚钻”是一种菌类,只有在春季遇到连续阴雨天时,才会在山坡地缝里钻出来,平时根本见不到它的踪迹。现在是冬季,长久没下雨,就算下了雨,这大冷天的“地脚钻”也长不出来呀!再说,“地脚钻”虽然味道不错,但长得细小,捡拾时又沾着泥土草屑很不好清洗干净,在过去那吃不饱饭的辰光人们才当宝贝捡回家吃,现在已经没人有耐心弄来吃了。李林挤出一丝笑,说:“妈,‘地脚钻’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你看是不是吃点别的?要不,我再买两只甲鱼给你炖着吃?”

李老太把头别到一边,半晌才说:“别唆,快去弄了来,为我,也为你爸……”

李林连忙说:“好,好,我这就给你找‘地脚钻’去。”

李林马上找来两个弟弟和弟媳妇,说了妈要吃“地脚钻”的事,李林二弟说:“妈妈怎么突然想吃这个啊?这大冷天的,哪里能长出‘地脚钻'?”李林说:“妈在世上还能有几天?现在不管她想吃啥,都得给她老人家弄到!再说,妈还提到了爸,他老人家可是没过上一天好日子……”

就这样,李林明知道找不到“地脚钻”,自己还是在山坡上到处找,找了整整一天,前山后山跑了十几个来回,没有找到一片“地脚钻”,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下了山,经过村里建的蔬菜大棚时,突然眼睛一亮,说:“有了!妈能吃到’地脚钻‘了!”

他连忙回家叫上两个弟弟,拿着水桶,找了块能长“地脚钻”的背阴山坡地,从山脚挑了几担水洒在这块坡地上,再盖上塑料膜,又把家里的棉被统统拿了出来,盖在塑料膜上,这样焐了两天,这块坡地竟然真的长出了“地脚钻”,李林和弟弟赶紧弄了满满一碗,连忙端回家里。

李林一回家,媳妇就跟他说:“妈已经在弥留状态,眼看就不行了,这’地脚钻‘只怕老人家吃不上了。”李林说:“不管她能不能吃上,你赶紧给我炒了来。”不一会,李林媳妇就炒好了“地脚钻”,李林把满满一碗“地脚钻”端到李老太床前,流着泪喊了声“妈”,李老太突然一下醒过来,看到眼前的“地脚钻”,竟然笑了出来。她哆嗦着伸出手,从李林手里接过那碗“地脚钻”,开心地说:“我就要去见你们爹了,他这些日子每天都在梦里叫我,催着要我快去。可是,这么多年没见到他,我想给他带点礼物。带啥呢?我想起那年春上,家里断了粮,你爹饿着肚子在山上捡了一天的’地脚钻‘,给你们每人炒上了一碗,而他只能在一旁吃着糠饼,他也是人啊,那一个来月他每天吃糠饼吃得大便都拉不出来。他看着你们狼吞虎咽吃’地脚钻‘的样子,只好暗自咽着口水。这些日子我一闭眼就看到他咽着口水想吃’地脚钻‘的神情,我这就把’地脚钻‘给他带过去,告诉他,这是孩子们在大冷天为他弄到的,让他开开心心一口气吃个精光……”

李老太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