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语言与声乐教学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9 19:18:07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拓展我们的写作思维和创新能力。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方面的动力特征,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即心理过程和动作发生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持久性和心理指向性等方面特点的总和。气质的基本特性表现为先天性、稳定性和天性三个方面,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相比较下,胆汁质和抑郁质的神经过程是强而不平衡和弱型。困难的任务、不顺的环境和过多的挫折则可能使神经过程本来脆弱的抑郁质个体感到无所适从,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应注意自我调节。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人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影响以及自我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的。另一方面,这种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之中。一般对人的性格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四个方面。

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来划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于外部世界,称外向;一种指向于内部世界,称内向。外向型的人活泼开朗、善交际、热情大方,情绪外露,反应迅速,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型的人处世谨慎,自制力较强,善于忍耐克制,但不善交际,应变能力差,很注意别人的'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帮助他们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使他们自觉的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位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自我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觉塑造是自己良好性格品质的能力。

三、搞清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些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考场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头冒虚汗,面色苍白,心跳过速,手足发抖甚至冰凉,严重的会丧失意识,晕过去的,这就是考试怯场反应。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由于紧张,会导致中心的丢失,气息上浮,引起“失重”现象,使声音挤压,造成声嘶力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的发挥,给自己带来心理阴影。这时你可以从调整你的呼吸开始,让调气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的吸一口气,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反复几次,给大脑一个强制刺激,让它逐渐“冷却”下来,是自信心大大恢复。

四、认识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与顺利的完成某项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靠多种能力的结合,才能完成某种活动。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是前提,随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或新能力得以产生,其次,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最后,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丰富的科技和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能力的发展水平逐个依赖于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勤奋努力的程度。

五、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来相互沟通,进而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师生以尊重、平等、和谐为理念,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可缩短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学生错误给于理解和宽容,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互动。

总之,作为一名歌唱者,在面对自己的“失重”状态时,应从多方面去把握它,理顺这种关系,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消除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1.在声乐基础知识方面。

声乐教师面向小组同学布置相同的练习发声曲,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演唱提出歌唱技能和音乐感觉上的不同要求。教师要讲解声乐与生理、物理的众多关联,教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条件来唱歌注意强调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师做以示范,在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口传身授,感受了解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通过看、听其他同学演唱也能够体会不同的嗓音条件、不同的音域、及歌曲不同声部的特点。演唱不同的歌曲时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感觉。选择适合自己声域范围的练声曲。从而提高学生们听辩和分析正、误发声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歌曲作品方面。

在一个学期内,每名学生除了要完成规定歌曲作品外,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声乐作品,唱于老师和同学们听,在声乐小组课上,学生们可以听到和演唱自己已经熟悉或掌握的歌曲作品。方便于学生们对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巩固,同时可以从演唱风格比较中看到其他学生对相同的歌曲作品的处理与表现。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歌曲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声部演唱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们集体歌唱音准和节奏的的基本能力,同时丰富学生们对歌唱的体验。培养一种合作精神。学生们在声乐小组课上能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声乐作品,掌握更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表现这些不同的歌曲作品。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寓教于乐。声乐小组课既丰富了声乐课堂内容,同时还为声乐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适时更新教师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声乐小组课可以制作系列微课上传网络,方便学生们时时查找。微课教学内容综合了声乐教学法、作品鉴赏以及歌唱技能等多项知识,教师在备课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软件设计教学ppt,按演唱方法、演唱技巧演唱作品制作系列课程,教学方式多样新颖,不仅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也可使学生通过微课教学的模式进行角色转变,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为主动地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2.声乐小组课可以展开讨论式教学。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要培养所决定,切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十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任务中有着实际的.需要和要求。而讨论式教学法也能在声乐小组课当中得以有效的实现。在声乐小组课上,声乐教师和每个学生可以随时围绕声乐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问老师答疑,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研究,检验加以解决。而每个参与的同学都会在课堂上思考、组织、构思。教师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体验同学生们分享交流,学生们积极交流,展开讨论。经常地进行讨论学习,会促使学生们养成一种善听、善解、善思、善问的习惯。有利于表达歌曲、更具有一定的演讲力和感染力。提高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这些却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关键经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声乐小组课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就为学生们提供了这样难得而又可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这一点将对学生们今后的音乐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和作用。

三、声乐小组课考察目标要统一。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展开教学。学前教育的声乐课是以班型划分的小组,10——20人一组,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定期进行教学检查。

1.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分注重平时考核,声乐小组课的作业。

检查可以是多方面的形式,学生定期观摩、比赛、个人独唱会、小合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这就加强了课堂艺术实践气氛,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这给学生的声乐学习注入活力与动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每学期期末考试10人一组进行当场赋分,现场点评。

再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观摩及汇报表演。这种考试方法能够增加学生演唱的经验,增强演唱的水平。

四、结语。

学前教育是全民低龄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老师、专家,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尽的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声乐小组课的开设集中了教育资源,统一了教学目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空间。声乐教师要适时革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多深入用人单位以及学前教育机构了解现实所需的人才类型,以声乐学科结合其它相关学科,共同探讨培养适用人才的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真正为学生着想,培养全能型幼教老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背景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采取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改变教师声乐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完善声乐教学条件等办法,旨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学科。大连大学几年来积极进行声乐教学的系列改革,旨在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受专业音乐院校影响,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没有体现出自身特点。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出台,强调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鼓励音乐创造。

《标准》的提出不仅对我国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完成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讲授科学声乐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声乐教学方法。因此,声乐教学改革力图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教学,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艺术实践课、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配套,以弥补一对一授课形式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国民教育的发展,对音乐师资的需求不断增多。新形势下,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扩招生素质偏低给声乐教学带来难度,旧有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与新形势不适应。

2.专业能力不强,忽视师范素质培养。

“合格”已不再是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新世纪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仅仅上好专业课已达不到新的教学目标。

3.过多注重技术训练,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在关注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不仅要弘扬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艺术,还要关注世界多元文化;不仅要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艺术类学科);要与文学、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等紧密联系,使学生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

4.声乐教学内容单一,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较低。

一直以来,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基本延用传统的声乐表演专业设置,尽管增设一些特色课,但也存在随意性设置的现象。课程设置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经过改革后,确定了新的教学内容,更加突出了师范性。

1.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与进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音乐教育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需要多元文化的真、善、美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因而对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全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教育模式更多倾向于理性素质的培养,但感性素质的培养更应得到重视。感性素质的培养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其中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3.高校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为大连大学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学校及学生真正认清自己专业的职能所在,并正确地规划设计,这是教好学好声乐,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

1.声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有课程体系,强化各种演唱技巧及声乐基础理论学习。

新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但要加强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声乐教学方法。学生不但要唱得好,还要懂得多、教得好。大连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内容改革,加入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加入声乐理论的课程内容;加强声乐教材的选编工作;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台演出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教师声乐技能大赛;在确立声乐学习目标前提下,抓住发声训练与作品演唱,抓住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以及舞台表演、教学实习等环节,立案备课,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专业声乐教学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切实提高教师声乐教学观也成为必要的趋势。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舒曼的艺术歌曲《我没有把握,我不敢相信》是描写当少女得知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有了回应之后的惊讶之情。没有前奏,面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惊喜,甚至来不及思考,是最真实的第一反应。这首歌曲是c小调。第一部分没有前奏,像说话一样的旋律仿佛主人翁急切地想要表达她的惊讶,不明白也不敢想象,梦中心爱的人同样倾心于她。“f”的力度,以弱音起,更加强调了重音。配合重音上的歌词“kann’s”“hat”,它以字母“k”和“h”开头,都是喷口音,而原音“a”是开口音,语音上来讲是往外放的单词。舒曼在此使用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好地突出了惊讶的语气。钢琴伴奏四分音符的柱形和弦以跳音形式出现,加上休止符,短暂而急促,这种节奏像极了因为紧张激动而上下起伏的呼吸和砰砰的心跳声,表现少女激动的心情。17小节起,标注为“稍慢”,强弱也变成了“p”,从谱面上看,主旋律的节奏变化不大,钢琴伴奏部分虽然还是柱形和弦,但是节奏发生了变化,17-35小节由短暂的跳音变成了多连线的附点八分音符。这表示歌曲进入了第二部分,依然保持难以置信的情绪,开始回忆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一切如同美梦一般。描述性的语气,但是带有一丝丝甜蜜。最后第一部分的动机再次出现,一段间奏之后,又一次重复出现,巧妙地表现不明白不理解的情绪一直萦绕心头。

二、演唱版本比较。

女主人翁知道了自己心爱的人原来喜欢的是自己,三位歌唱家唱得充满了激情,极富生命力,表现了欣喜若狂,难以置信,心跳加速的情绪。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是德国二十世纪后半页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色纯净婉转,声音的控制能力极强,尤其擅长对德奥艺术歌曲的表现。她在演唱第一部分时,用很轻声的跳音演唱,配合钢琴伴奏的和旋,表现了疑惑不解的情绪。第二部分,前两句几乎是念出的歌词。从26到35小节,她做了渐强的处理,速度稍稍渐快了一些,情绪也逐渐激动,似乎是仍然难以相信自己已经实现的梦。37-41小节这句歌词大意是“啊!就让我死在梦里”一个音对应的'歌词是一个语气词“o”,她演唱这个音时吐了很多气,故意用微微抖动的声音演唱。40-41小节有一个纯四度的下行,她使用了滑音,这些处理都体现了害羞、难为情和欣喜的情绪,其实不是真的想要死,而是想要再次在梦中见到他。54小节至最后,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用音量偏弱的相对平静的语气表现前句。有些像自言自语、含糊不清的喃喃低语,一段钢琴伴奏之后,同样的歌词,音区却整体提高,强调了这种情绪,最后一个音自由延长,体现对那个美梦的无限向往。伊丽莎白舒曼伊丽莎白舒曼版本时期处于单声道时期,而她纤细明亮的音色在这种录音环境下是比较吃亏的。第二部分的演唱做了稍稍不同的处理,前一两句为了突出说话的语气,有的音她甚至没有唱那个音,而是直接用说话说出来。而在这一部分的末尾处,她的情绪提前进入了下一部分,在这一句还没有结束时,演唱到最后一个音使用跳音,本来抒情的情绪,提前转换成了惊讶。紧接着53小节这一句开始之前,谱例伊丽莎白舒曼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吸气,见谱例:好像吃惊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正好呼应了这一段的情节,还是无法相信心上人喜欢的人居然是自己。

杰西诺曼杰西诺曼音色浑厚宽阔、气息控制力很强,21-25小节这一句其实是引用了男主人翁说的话“我永远属于你”,演唱时故意压低了声音,用很粗的声音演唱,似乎在调皮地故意模仿他说话的声音和语气。随后再转换成自己的角色。29-37小节,重复着“绝对没有这种事”这句歌词,但杰西诺曼在演唱时,第二句强调的语气更重,再次表示难以置信。虽然嘴里唱着“就让我在梦里死去,就让我在他怀里死去”,但其实心里却是高兴的甜蜜的。再现部分的表现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间奏之后的这一段,她放慢了速度轻声的演唱,深深的疑问在她心头萦绕。以舒曼的艺术歌曲《我没有把握,我不敢相信》为例,通过对三位不同时期、不同国籍的声乐艺术家的录音版本进行仔细分析与比较,不但可以一定程度地学习她们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更主要是借鉴她们处理作品的方式,学习其技术、步骤和能力,并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概念和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黄琳华.古典之门音乐丛书―舒曼[].东方出版社,.

[2]莫尼卡施蒂克曼著.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克拉拉舒曼[m].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处于一个较为积极的状态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关心、爱护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觉朝着教师的标准和期望而努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学生的信任,会主动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课上好,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保证整个声乐教学始终沿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二、声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师,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既然学生跟着自己学习,那么自己就有绝对的权威,只需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即可,而学生对此不能有任何质疑。或许这种教学观适用于一些文化课教学中,却不适用于声乐教学。因为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发声机能的不可见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习者的感觉、想象等意识活动。而无论是想象还是感觉等,都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如果教师将自我意识强加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压抑,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的明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这种角色的转变,乃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其次,是教学观的重新树立。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正确的认识。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教师在校外担任声乐教师,辅导一些高考生,以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外教学活动过多,势必会使校内的正常教学受到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性倾向,在选择学生时,偏爱那些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有利于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而不顾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到公平和公正。因此,教师应该重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对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教学、自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以何种姿态面对教学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最后,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因为声乐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演出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在文化素质方面,教师应该对和声乐艺术相关的各种学科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体现在教学中。比如在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自然要涉及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作品,从而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当代社会中,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等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关注,并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以教学方法为例,对话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都十分适用于声乐教学,能够营造出一个团结、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说,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要通过角色、观念、行为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声乐教学,相信教师,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这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方面。

首先,尊重和信任声乐教师。当下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数是科班出身,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虽然经验略显不足,但是也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大多能够胜任声乐教学需要。这要求学生要真正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声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上认真学习和思考,主动与教师交流,并在课下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某一堂课上的状态不好,或者是某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圆满,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会让教师对教学更加投入。另一方面,与教师展开良好的配合。声乐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主动配合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被动、不情愿地完成。而且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会让教师感受到这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让教师也收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次,努力遵循教师的思维方式。因为声乐学习具有个性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所以要求师生双方在思维方式上要处于一种相近的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回答如何挑选学生的提问时曾说:“我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学生对我的路子,于是我就选择他。”其所说的“对路子”,就是指的'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具体的声乐技巧,更要学习教师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相一致,并逐渐形成一种默契,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积极而坦诚的交流,对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状况有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了解,继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因此学生要正视自己、正视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教师也会因为这样,感受到被学生信任的愉悦,加深师生间的情谊。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是层出不穷的,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作为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其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有着较大的不同,师生之间的接触尤为紧密,更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方能从本质上推动教学的发展。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构建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充分重视。相信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因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声乐语言与声乐教学论文

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就更没有声。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歌唱的艺术,是最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也是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情感的最佳手段。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来传达人间的“喜、怒、哀、乐”。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并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中声音与情感并重。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地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丽的曲子。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声乐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是重点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在声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情感培养,对于优化声乐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歌唱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声乐教师要注意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要抒发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通过情感的纽带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声乐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因此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我们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但以技术为重的同时还要兼顾情感。而对于以歌唱为专业的演唱者来说,情感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音乐感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歌唱者和教师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觉能力为音乐服务。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唱歌都用“用心在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的,这样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声乐教学内容是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而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但其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因为歌唱者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所以在艺术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使歌唱者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声乐的整体教学针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呼应的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对歌唱者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抒发感情的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乐上的技能、技巧而获得的,因此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必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饱含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情感教学的实施是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情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做诱导,唤起歌唱者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从而让欣赏者都能因为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大多数人们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文档为doc格式。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方面的动力特征,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即心理过程和动作发生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持久性和心理指向性等方面特点的总和。气质的基本特性表现为先天性、稳定性和天性三个方面,一般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相比较下,胆汁质和抑郁质的神经过程是强而不平衡和弱型。困难的任务、不顺的环境和过多的挫折则可能使神经过程本来脆弱的抑郁质个体感到无所适从,引起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等心理问题,应注意自我调节。

二、了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人的稳定的个性特征。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影响以及自我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的。另一方面,这种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之中。一般对人的性格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方面四个方面。

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来划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时有两种指向,一种指向于外部世界,称外向;一种指向于内部世界,称内向。外向型的人活泼开朗、善交际、热情大方,情绪外露,反应迅速,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型的人处世谨慎,自制力较强,善于忍耐克制,但不善交际,应变能力差,很注意别人的'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帮助他们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促使他们自觉的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位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自我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觉塑造是自己良好性格品质的能力。

三、搞清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些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考场那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头冒虚汗,面色苍白,心跳过速,手足发抖甚至冰凉,严重的会丧失意识,晕过去的,这就是考试怯场反应。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由于紧张,会导致中心的丢失,气息上浮,引起“失重”现象,使声音挤压,造成声嘶力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品的发挥,给自己带来心理阴影。这时你可以从调整你的呼吸开始,让调气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的吸一口气,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反复几次,给大脑一个强制刺激,让它逐渐“冷却”下来,是自信心大大恢复。

四、认识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与顺利的完成某项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靠多种能力的结合,才能完成某种活动。

能力与知识,技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是前提,随着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或新能力得以产生,其次,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最后,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丰富的科技和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能力的发展水平逐个依赖于个人在实践活动中勤奋努力的程度。

五、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交往来相互沟通,进而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师生以尊重、平等、和谐为理念,通过积极的交流互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师生的良好人际关系,可缩短个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对学生错误给于理解和宽容,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互动。

总之,作为一名歌唱者,在面对自己的“失重”状态时,应从多方面去把握它,理顺这种关系,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消除心理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如今,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素质教育中,社会对声乐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声乐教师为主,声乐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演唱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想象力的提高、视野的丰富,为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服务。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会唱不会教,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难以胜任工作,这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存在着问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各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需要就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

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为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采取小课形式,一名教师对人数固定的学生进行教学。优点是水平高的教师,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各有差异,固定的教师教学使学生难兼采各家之长。另外,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其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很少,大多是讲座,或是毕业前进行突击教学。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学习过教学法,缺乏教学经验。另外,对教学法学习效果的检验,也只注重理论,没有考虑实践,致使学生无法学以致用。第三,声乐课除了要求课程的教学要严谨外,实践活动也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在反复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积累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原有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促进综合发展。第四,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于一体。因此,与以往其他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完善,至少包括人文、音乐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知识。声乐教师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文素养。这指的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素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也是感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其人文精神和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支撑和服务于该核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知识、精神和方法。声乐教师的技能代表其业务水平,包括资料的查阅、教学活动的设计、弹唱的示范、音乐知识的讲解、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组织等,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技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动作技能;二是内在的智能。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技能互相融合发挥作用。

首先,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调整、课后获取反馈信息。课前要对学生先天条件、思维方式、音乐悟性和音乐教育程度等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授课时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一分详尽的声乐教学计划,如一个学期的训练标准和目的、技术要求和要点。课前准备还包括课堂内容的准备,如课堂演唱曲目的风格、背景知识、作者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关声乐发展史、作者的谱曲特点等。授课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接受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接受情况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课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声乐教师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承担者,起着引导的作用。

所以,声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技能技巧,还要有全面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声乐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技能,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上辅导学生,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发音器官的特点、肺部与横膈膜等器官的特征、歌唱状态的调整、声域的区分、腔体共鸣与气息的关联、声音位置的高低以及演唱时的咬字吐字、音乐的表现力、声音的判断等。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要精准。示范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向学生展示科学的歌唱方法,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技巧有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同时,可以感受和判断自己的演唱和训练正确与否。声乐是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优美的音色。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演唱,对其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解决,如声乐位置的高低、腔体开合和情感的表达等。

第三,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交作用”,组成“学习共同体”。声乐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解放学生的表演天性。因此,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是声乐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起着经验共享者和讨论协商者的作用。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之间要互动与交流,师生参与,平等真诚对待,发挥合作精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达成教学目标和自我超越。否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敬畏情绪,不愿意表露真实想法。合作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声乐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必须理解和熟知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安排和设计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将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基础会因人而异,个人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本文从课前教学的准备到课中的具体实施,从教学模式到教学方法,分析了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方案,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发。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探索和运用各种教学法,渐渐发现和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声乐教学的研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伟,王善虎,吕小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5).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师生关系的改善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促使了现代教学方式的产生。新的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师生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教学不再是一个单方灌输的模式,而是双方学习的一个过程。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体现都十分明显的学科,因此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声乐教学所代替。

1、以传授为主,学生自主性较差。传统的声乐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配角的方式,教师更注重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这种思想在声乐教学的本质上就是存在问题的。首先,声乐教学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的学科,教师只负责传达技巧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的过程,感受到声乐带给心灵的美的享受。其次,教师将精力全部放在了教学生如何发音、共鸣等方面,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比如,为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故事等。第三,教学方式比较被动,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带领学生发音、演唱,只是单纯的表演,学生不能掌握真正的方法。

2、以模仿为主,学生创新度不高。模仿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师发声,学生模仿,教师演唱,学生模仿。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演唱水平,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模仿并不能真正掌握演唱的技巧,即使模仿的很像,但是没有蹄筋空间的。第二,传统的教学歌曲、方式都比较单一,并且在课程的安排上沿袭了外国的声乐教学的课程,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学生,因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缚。

1、示范教学法和模仿教学法的结合。示范教学法不同于模仿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示范,告诉学生哪种方式是正确的,哪种方式是不正确的,为了使学生有个基本的印象。模仿法应该是建立在示范法的基础之上的,学生严格按照教师正确的发音方法进行模仿,从而获取正确的发音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模仿进行科学的指导,即使的进行分析并对其提醒。

2、合作教学法和研究学习法的结合。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善和提高,是现代教学中最推崇的教学方式。并且合作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学习法是和合作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学习法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的技巧,会更有收获。

3、整体教学法和歌曲教学法的结合。整体教学法是声乐教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局部服从于整体,整体服从于内心,内心服从于音乐”。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演唱时的整体效果,需要克服身体局部的僵硬,从而成为优秀的全面的声乐人才。歌曲教学法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局部的动作技巧,并且使局部的动作技巧和整体融为一体。

三、现代声乐教学的特点。

1、反复性和针对性。

1.1反复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声乐教学来说,掌握声乐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是一个反复修正和学习的过程,反复性主要表现在歌唱的概念和技巧的反复性上。传统的声乐教学只能根据教师的经验学习和演唱,但是现代声乐教学更注重通过比喻或者生动的描述启迪学生,比如吸气,教师会带学生闻花香,体验吸气的过程,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效。技巧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反复的训练,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1.2针对性。针对性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措施。由于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性,所以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针对在发音技巧上存在不足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力扩展学习的技巧,使其掌握良好的方法。第二,针对学生表现力不足或者特殊的声音特点,提供一定的改善方案,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望。

2、实践性和合作性2.1实践性。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实践性是声乐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技能训练和表演活动上。技能训练是指学生接受动态的学习过程,学习唱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它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学习,通过不断修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充分了解声乐的发音技能。表演活动是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站在舞台上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表演。

2.2合作性。声乐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有默契的合作关系,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合作性是建立在师生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逐渐普及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大量缺乏,我国加强了对声乐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声乐教学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现代声乐教学方法和特点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音乐的真正价值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发现,当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心理素质做了深入研究。所谓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知器官对一个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结合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包括主观机能以及客观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往往具备更加积极的心理素质,例如,在专业声乐考试的考场当中,有些考生表现得潇洒大气,声音自然而有力,身体松弛,气息流动,声情并茂。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在演唱过程中身体僵硬,声音颤抖十分明显,节奏混乱,甚至有部分考生对于自己的气息都无法很好掌控,更有甚者,在考试过程当中忘记歌词,这必然会影响考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也就是考生个人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其实每一位演唱者在舞台上都会感觉紧张,紧张的情绪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度的紧张情绪,它反而能够促使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促使演唱者超水平发挥;另一种则是过度的紧张,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结合我国当前的声乐专业教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重点对于一些歌唱技巧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明明具备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也具备一名优秀歌唱者基本的技能和素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却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在歌唱表演当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影响声乐表演的心理要素。

(一)个人情绪的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的情绪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如果其心理反应是更加积极的,那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周边的事物。反之,如果个人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其心理反应是消极的,就会感到悲痛、烦躁、愤怒以及厌恶。如果歌唱者心情欢乐,加上科学的表演技巧,那么他(她)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演出。相反,如果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对舞台、对观众的恐惧感,那么,就算具备再高的演唱技巧,也无法发挥出来。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首作品都能够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得个人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信心。但是仅仅只有音乐作品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会随时发生,歌唱者也无法排除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紧张情绪。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表演者虽然对某些歌曲十分熟悉,但是无法在舞台上发挥真实水平,从而使观众无法走进歌唱者的音乐世界。

(二)性格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场音乐会中,有的演唱者上台之后身体放松、气息流畅、大胆且收放自如,而有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面临复杂的舞台环境以及观众,使得他们出现怯场、畏惧的心理。但是不同性格的演唱者出现这种情况后,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性格相对外向的,他们对于自身非常有自信,在舞台上很容易与观众互动,并且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表现得游刃有余;性格相对内向的,个人的主观思维太过僵硬,导致他们在上台表演时很难与观众进行互动,所取得的实际演唱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三)个人意识。个人意识对歌唱者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是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的。表演者在唱歌过程中,大脑会将理想的唱歌状态转化成为一个表象,并且逐步形成心理暗示,这就促使歌唱者努力对自己的发音器官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远远不够,因为面对复杂的舞台情况,很多歌唱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会打乱歌唱者的节奏,影响歌唱者的个人意识。在这个时候,如果歌唱者心理素质不佳,那么最终其表演无法达到既定效果,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发声,还需要培养个人潜意识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演唱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自信心。对于演唱者自信心的培养,应当是整个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因为声乐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歌唱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对声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对音乐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一般来说,歌唱者具备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在表演的时候产生更加积极的心理反应,效果也就更加良好。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培养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对自己的声音比较自信,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当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发声不对、无法控制气息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步遭受打击,读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声越来越不自信。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重新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歌唱方面比其他非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毛病和不足,在一些非专业的学生看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些不足,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当调整好心态,要理智去看待这些问题,要相信自己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这样一来,对于声乐的学习,也就会慢慢自信起来,将自己的毛病和错误一一改正,从而逐步融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将来在舞台上表演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二)选择合适的歌曲。每一位歌唱者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歌唱者的技巧水平也有所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一些歌唱者其声音高亢而明亮,或者圆润而甜美,所以像这种类型的歌唱者就应当选择一些民歌来进行演唱,这样的嗓音十分适合演唱民歌,通过演唱这些歌曲,他们会对于自己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也会对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坚定。还有一些歌唱者,嗓音特点是深沉宽广,所以就应当以美声唱法为主。每一位不同嗓音的歌唱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且能够搜集相应的歌曲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加清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整个歌词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良好。

(三)提高演唱技巧。要尝试进一步提升演唱技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艺高人胆大”,也就是说,只有技术过硬,人才会更加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一位歌唱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在音乐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和心血,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发声习惯,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为了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这些歌唱者从来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一直都在学习,只有这样,自身的整体水平才能够提高。而伴随着演唱技巧的提高,他们自然能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能够有信心将自己最完美的歌声传达给观众。胸有成竹的歌唱者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得更加自然,而且游刃有余,演唱技巧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道路。

(四)多参加实践。经常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歌唱者获取更多的演唱经验,让他们看到诸多不同的现场情况,这样一来,舞台经验丰富了,也就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了,这对于歌唱者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唱者只有多次的实践,才能够清楚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善才能够进一步走向成功。作为一名合格的歌唱者,如果没有舞台,那么就永远不会成长,而歌唱者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舞台、通过舞台演出来获取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四、结语。

声乐演唱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是相互关联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清楚认知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声乐演唱又是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练习,还要不断强化发声技巧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面提升学生演唱水平,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此,笔者通过探究提出一些教学思路,仅供同行参考。

一、正确认识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本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能学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每个儿童从小对声音的敏感度,对音乐的天然热爱,远远超过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和喜爱。音乐对儿童的影响力不分乡村与城市,更不分贫富与贵贱。儿童在这个阶段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上最美的图画,但他们也很稚嫩,也可能被污染,甚至被毁掉。为此,一个幼儿教师在面向0~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时,提供良好的教育,便是为儿童未来人生发展开启了一扇成功的大门。在诸多的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又是能够正确引领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启迪其智慧,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求知欲,培养其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其健康发育和成长的,其他许多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的一门学科。而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歌唱活动又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重要的音乐内容,而且每个儿童都有一副天然嗓音,歌唱活动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孩子高兴,随时可以进行。所以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了解一些儿童歌曲特点,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而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又主要是以大专毕业生为主力军,那么作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声乐教学研究,提高声乐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更是义不容辞。

目前,学前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少数民族地区“9+3”学生,部分五年制学生(后两年进入大专学习),除中职及五年制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外,其他许多学生不懂乐理,甚至不识简谱和五线谱,更谈不上歌唱正确的呼吸,良好的发声状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所以在同一个年级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差距是相当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既要有丰富的音乐艺术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应有良好的歌唱能力,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手c段,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对策。

1、恰当地选择歌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训练要求,因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要求,也不同于其他非音乐专业音乐选修素质课,所以对其歌唱能力的要求,总的来讲应处于二者之间。所以老师选择歌曲时,把握好难度就非常重要。如果难度太大,学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也下不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自信。反之,歌曲难度太小,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不去下功夫,导致缺乏耐心,草率地处理和演唱歌曲。所以老师选择歌曲,应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

2、有的放矢,狠抓基础训练。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情况,声乐课堂教学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或声乐专业的一对一,以及小组上课的方式,而是均以大班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也单独开了乐理和视唱练耳基础课程,但须知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除近年来部分高校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一些学生外,大部分没有经过音乐训练,高考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技能测试,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音乐基础几乎为零。他们在学习声乐课程时的进展就非常缓慢,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学唱歌曲时,首先应用一定时间去解决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和识谱的问题,特别是音准节奏的训练。对旋律中音程跨度较大、节奏较难的地方应该反复练习。同时选择歌曲的难度也应由浅入深,不能凭教师个人喜好,贪大求快。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现场良好的范唱,科学的演唱技巧,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歌曲的感情基调、音乐风格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灵活多样,可通过分别采取小组抽唱,或不同方位的学生齐唱,或抽个别同学来演唱旋律的不同方式,同时还应对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抽查,以便能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能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一点耐心,让优生有成就感和积极性,对后进生如实地指出他们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能愉悦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试想,未来一个幼儿教师唱歌音准和节奏都出现严重的问题,怎么去进行幼儿歌唱教学?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课程,所以解决好音准节奏更是上好集体声乐课的第一关键。

3、认真朗读歌词,准确理解歌词含义。每首歌曲每位同学都应大胆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弄清歌词蕴含的深刻含义,除有的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衬词要保留地方语言特点外,其他的歌词均应用普通话的发音标准严格要求,这不仅是歌曲演唱的需要,也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学的需要。我们有的老师常常容易忽略这个步骤,许多学生一首歌唱了很多次却还不知道歌词内容,有的老师自己甚至都没有很好地朗诵过一遍歌词,当然也不会要求学生很好地朗读歌词,更不能准确地理解歌词,对歌曲的内涵和歌曲的情感把握也必然会非常肤浅。

4、结合歌词和旋律练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随着老师先分段轻唱歌词,逐步过渡到熟练地演唱全曲。同时,上课中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唱时间,再经过小组、不同方位组合及个别同学抽唱的方式及时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突出的问题应立即纠正,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反复讲解,认真范唱,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演唱效果,以便为学生课后练习提供样板支撑。这个过程容易被老师忽略,作为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达到相应标准。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了良好的音准节奏和一定的演唱技巧,那么演唱歌曲便有了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运用、呼吸气口的设计、正确的咬字吐字、歌曲速度的变化与强弱的对比、准确分析调式调性特点、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诸多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是我们声乐教学应达到的最高目标。但我们很多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就停止在这个阶段,不能继续挖掘歌曲思想内涵,因而学生常常表情麻木,演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完全是在背歌,而不是在用心用情演唱。作为声乐教师就是要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的学习,学会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和歌曲处理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的老师觉得音乐专业学生才这样教学,才有成就感,而对学前教育不加重视,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7、高度重视歌曲弹唱。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中,更多的是通过歌曲弹唱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又通常是将声乐演唱与歌曲伴奏分开训练,然后综合。因此,教师既要掌握好声乐训练方法,还要具备较熟练的钢琴伴奏能力,所以当老师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弹唱能力过关,对学生才能起到重要引领和鼓舞作用。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有多项专业技能要求,但儿歌弹唱却困惑着许多学生,成为其中最为困难的一项技能,练习效果较慢,所花时间又多,在学前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又确实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所以高校老师自己要练好歌曲弹唱的同时,更要要求学生练好弹唱,这既是幼儿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更是培养幼儿人才工作的需要。因而通过声乐课的教学引领,促进学生弹唱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吕耀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芳.声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论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根据该课程教学的特点,从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了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对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用人单位需要有一定理论知识底蕴并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它担负着重要使命。

大家知道声乐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用人声表现的音乐;它是一门特殊的、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学科。

声乐教学法就是研究如何使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条件、不同接受能力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受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即保留自己天赋的声乐特色,又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准确的咬字归韵的技巧和运用声音表现声乐作品内涵,提高其歌唱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个具体实施过程[1]。

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是专门培养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课,进一步确立了它的声乐教学目标是: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有较高的符合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素养、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的人才[2];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服务面向、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学前专业用人的需要,招生政策有所放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普通高中,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别差异性大。

根据学前专业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判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同于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需把握好学前专业与声乐教学两方面的关系,声乐教学中要相对降低对声乐技巧难度的要求,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制定一套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

因此,作者针对学前专业的声乐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传统教学与教学改革加以对比,阐述具体的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声乐课教学的模式一般都是个别课教学或叫作“一对一”教学,这种授课方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世界各国声乐教学中的主要授课方式,无疑这是经过无数声乐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声乐教学的基本方式,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

其优点是:专业性强,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生理条件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对一教学模式一般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发声练习,第二步歌曲练习与处理,以提高演唱能力为目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声乐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是无序的、不全面的。

另外,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声乐教学不只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更大的功能是促进和提升全民的素质,所以,声乐教学完全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从声乐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探求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新模式。

根据学前专业的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为学生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课程模式,以声乐大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有助于取长补短。

同时更注重了声乐教学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声乐大课是由教研组所有老师集体研究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具系统性。

主要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实物、人体解剖、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部分,更好地为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大课教学极大发挥了声乐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及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小组课:由任课教师开展组内的观摩学习与典型辅导,也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主,但要求比大课教学细化,学生的歌唱状态容易行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避免了重复教学,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个别课教学,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生理条件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前面已有详细介绍。

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前声乐对学生全面的培养,教师在新形势下就必须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去培养学生,以声乐大课为主,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就符合幼儿教育所需要的音乐素养、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的人才的成长。

二、以声乐理论为支撑的实践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发展至今,倡导科学与自然的发声理念。

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已有被打破的趋势,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以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为原则,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使其具备自然歌唱的能力。

(二)了解科学的发声体系。

科学的发声体系,是通过前人在声乐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一个使嗓音永葆青春的秘诀。

学前教育学生大多是初学者,了解科学的发声体系,就要利用实物、解剖理论,运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讲解清楚发声器官的构造及发声原理。

人的发声器官大致有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

其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

歌唱时要形象地提出建立“两个反向”的理论,即声音在前人在后,声音向上气息向下的反向提法[3],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发声时气息、肌肉群的运动方向,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有效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以先进的理念为基础,广泛吸取和借鉴世界先进性的声乐艺术加以有效教学的方法来体现[4]。

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到声音的潜能,加大声乐的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1.口腔体操训练。

任何一种运动要想达到即省力又高效,都需要一个准备过程,就像我们在长跑之前做一做肢体伸展运动,腿脚就会比较利索、有力,关节和韧带也就不容易受伤,说话也是一样的,发音的清晰主要取决于口腔肌肉的灵活协调,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对口腔的开合和下巴的放松进行训练,便于歌唱时口盖的调节。

张嘴训练有助于颌关节的打开,“抬头张嘴”有利于下巴和舌面的放松,“哈欠张嘴”有利于喉咙的打开,牙关松开,“惊吓张嘴”有利于收紧小舌扩充呼吸通道;唇肌的训练用“咧(收拢双唇再伸展成一条横线)”、“撇(撮拢噘唇向上下左右撇伸)”、“转(撮拢噘唇向上下左右转圈)”三项练习,锻炼嘴唇的活动能力,使双唇灵活,可使字音变得清晰富有弹性;舌肌训练利用“舔(舌尖抵上齿龈往软腭深处舔向小舌)”、“顶(舌尖顶推两颊)”、“伸(张嘴将舌头伸出)”三项锻炼舌肌的弹性力量和放松能力[5]。

2.适度打开喉咙的重要性。

“打开喉咙”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前提,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打开喉咙将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喉头自然向下,保持叹气的状态,喉外肌肉不能紧张,下颌不能僵硬,下巴要自然放松。

每一句开头都应注意打开的状态,有利于气息调整。

在歌唱练习时,声乐学习者往往盲目追求声音的.音量,忽视内口腔的建立,因而出现捏喉、挤压的毛病,这种违背科学练声的歌唱状态,最终导致声音憋在喉部,听起来觉得声音出不来,这时,我们如果采用边打哈欠边进行哼鸣的方法练习,就有助于喉部的肌肉放松,让声带自由振动,产生具有泛音的效果。

3.“哼鸣”练习确立声音位置、改变音色。

在声乐学习中,哼鸣练习是指用柔和的半声带感情的哼唱练习,是一种很重要的训练方法,它是用鼻腔发出“m”音来练习发音的方法,长期练习可改变音色和确立声音的位置、扩展音域、提高歌唱的能力以及对喉头、气息的稳定等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哼鸣练习有三种方法,即闭口、小开口和大开口哼鸣。

哼鸣练习能较好使喉部肌肉放松,进而有助于打开喉咙;有助于体会声音共鸣的感觉,进而获得高位置的“头声”;有助于“换声区”的解决,进而扩展音域;有助于控制气息与声音的平衡,进而获得歌唱器官协调自如的运动;有助于声音集中,进而获得良好共鸣";有助于疲劳、受损伤的声带得到休息、恢复。

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说过:“许多歌唱家每天都练习哼鸣,我的亲身经验可以证明这种练习的好处,哼鸣使嗓音增加灵活性,而又使声带得到休息”[6]。

哼鸣练习时,应以轻声小声为主,放松喉头,集中气息,闭合好声带,让集中而又有支持控制的气息使声带发出柔和、轻声地哼鸣,然后逐渐慢慢增加练习时间,使声带得到必要的保护、休息与恢复。

声乐学习者如果歌唱方法不正确,如喉咙过度用力,力量太重等等,都将会造成对声带的破坏,这种情况可用哼鸣练习来调整、修复。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只要能正确的掌握并运用它,就能帮助我们获得流畅灵活、清晰明亮、集中结实、优美圆润的歌声。

4.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补充。

通过课件的演示,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在课堂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在网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图像和视频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更具有直观性。

信息量大,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体系中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但目前的学前声乐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在新形势下就必须转变观念,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去培养学生。

经过上述本人在声乐教学中提出的改革办法,可以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为在素质教育前提下,对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立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4]李莉.中职学前声乐教学有效教学方法[j].素质教育,2013(8).

[5]彭丽佳.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6]弗・兰佩尔蒂,李维渤.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声乐学习的最终成效与实效性,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感受及领悟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在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前提下才能够逐渐培养起来的,所以,想要确保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确保自身具备与时俱进的声乐教学理念。作为声乐教师,应当紧随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对于节奏、音乐意境以及情感表达的理解,而不是利用特定的标准或严格的考核去限制学生,每个人对于每首歌曲的理解不同,诠释方式也自然不同,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一首歌,才能够真正唱好这首歌。

2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

每个学生对于声乐有自身独有的理解,如果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这样的声乐教学必定是不具备实效性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歌曲进行赏析,用自己的感官去体会歌曲当中所要传达出的情感,这样的方式要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例如在学习《大海的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原曲进行赏析,并在脑海当中构建衣服大海的画面,蓝天、海鸥、海岸线,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的人,最熟悉的便是这样的景色,对于他们来说,大海便是孕育他们的地方,他们对于大海的依恋与热爱也渗透在了每一句歌词当中,学生听到了大海的声音,想象着蔚蓝大海的画面,自然也会与海上的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演唱时情感的表达便也更加真切。

3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声乐当中包含了许多唱法与派系,流行、民俗、美声,每个学生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学生适合演唱的歌曲也完全不同,所以,声乐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唱法与风格。教师可以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可以依据民俗、美声、流行等类别来分组,也可以依据音域高低来进行分组,并为每组学生找出适合其延长的曲目,让每个小组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发掘出自身的特色与歌路,才能够确保其潜能有更好的发挥,这样教学的实效性自然会更高。

4走出课堂,促进音乐交流。

声乐本就是一门用于艺术交流的课程,所以如果只在教室内学习,对于学生的感受力与表达能力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许多学生虽然有着很好的唱功,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那么其优秀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展示的机会。所以,师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更多的音乐交流活动当中,这样的艺术交流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歌曲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与音乐理念,更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才能在更多人的面前展现出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校内的`歌唱比赛,或者以省市为单位的大型竞赛,都是能够充分展现学生能力,磨练学生胆识的平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这样的活动当中,展现自己,提升自信。

5改善评价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都是有特定的标准,而且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及感受并没有很大的关联,例如音准、音高等等,但是,如上文所说,声乐教育是一门注重感受与体验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对自身的声乐评价方式进行改善,将重点放在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许多学生的唱功也许平平无奇,但是其在演唱过程当中的情感表达方面却是十分真切的,表情、动作、台风,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被发掘的优秀之处,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演唱的技巧与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的,对于歌曲的领悟力与表达力,才是最大的优势。而只有学生的优势被发掘出来,教育过程才算是有效的。

6注重平日的艺术熏陶。

声乐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几天、几周或几年就可以算作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熏陶的过程,在熏陶的过程当中,自身的艺术领悟能力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课堂之外,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教师可以建立起一个声乐小组或合唱团,在课后去参加比赛,磨练自身的演唱能力及自信心,或是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的赏析,在课堂间休的时间,播放一段美妙的歌曲,也能够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会一首歌曲,教师只有将所有空白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才能够让音乐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更加顺利。

7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决定着声乐教育领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作为声乐教师,要确保自身的教育方式及教学理念能够符合时代及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够让声乐课堂教育更加有效,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声乐教师不但要确保自身具备扎实的声乐教学技巧以及理论基础,还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不断进行提升,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需求,寻找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并将创造性的教学来理念渗透在每一堂声乐课中,才能够持续提升自身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心理学家认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指具备排除心理障碍的能力。而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临场胆怯或紧张,这也是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学生面对观众时的心理感觉与在课堂里是不同的。歌唱心态的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声乐演出的效果。因此,声乐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热情与欲望,引导学生在注重歌唱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歌唱实践的锻炼。只有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很好的相结合,才能不断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心境的稳定性,使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演唱技能与艺术表现。

(二)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

我们所说的舞台形象是指学生在演唱中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外在形体特征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了学生的对自己演唱的信心、能否准确的把握作品与表现作品、以及是否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等。在声乐教学中,同样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且水平相近的学生,由于他们处理作品的能力与舞台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作品演唱就会收到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还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演唱的表情与动作的协调,即注意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然后在进行舞台实践锻炼,学生会逐渐适应舞台演出氛围,从而使演唱时的眼神、表情与手势等达到协调一致的艺术审美要求。所以,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良好的舞台形象、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不断地积累演唱实践经验,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逐步走向完善。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实践证明,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歌唱都有着积极的兴趣。要想一直保持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有赖于学生在声乐课堂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还有赖于通过艺术实践锻炼而获得的演唱自信心。必须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出状况,及时准确地给予全面的指导,在调整学生的.演唱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声乐技能训练与实践演唱充分结合的重要性。只有这种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才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声乐人才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声乐艺术本身属于一种表演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与歌唱的情感表现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的表演艺术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舞台演唱和表演动作的协调,离不开声乐课堂教学中的经常性的表演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利用嗓音、使用形体动作表演才能构成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以便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可见,完美的歌唱表演对学生的歌唱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直接的影响,只有训练有素的歌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涵,从而达到以声传情、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出色的表达歌曲的音乐语汇,并调动其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这也是歌唱演员必须肩负的双重任务。

(二)利用思维换位、想象舞台情景。

众所周知,对于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及其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优美动听的声音,还可以利用思维换位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演唱体验,即演唱情景体验。现在有很多声乐学生在琴房歌唱会很投入,一站到舞台上就无所适从了,也不再是课堂上歌唱的感觉和状态了,有人称其为“学院派”、“琴房歌手”等。对于学生存在的这种不稳定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指导。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舞台表演也要在平时的声乐课堂上体现出来,就是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引导出来,利用思维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将琴房上课的感觉在思想和认识上转换成在舞台上歌唱的感觉遐想。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对舞台的熟悉感,使学生在心理感觉上对舞台不再陌生,从而也缓解了学生真正登台演唱的紧张情绪。在舞台上演唱心理容易紧张这种情况很普遍,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有上舞台就紧张的毛病,所以舞台上的帕瓦罗蒂总是拿着一条白手帕放声高歌,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因此,在日常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不断引导学生把“讲台”视作“舞台”,也就是将课堂演唱想象成是处于舞台演唱的情景。

(三)适当安排各类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艺术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声乐学习者必须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只有通过艺术实践的锻炼,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掌握的歌唱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实践演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歌唱的艺术表现服务。因此,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提供这种展现技艺、锻炼演唱能力的艺术实践机会。比如,安排学生参与每月一次的年级声乐汇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关声乐方面的各类赛事、以及帮助学生组织舞台表演形式的声乐期末考试等。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教师还应帮助学生选择演唱曲目、指导学生如何上台演唱、以及如何发挥临场应变的能力等。此外,对学生的演出情况应及时进行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以便为下一次舞台演出做好积极的准备。声乐艺术实践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运动过程,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歌唱表演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对于歌唱实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终形成歌唱技巧把握和舞台表演的自觉协调状态。所以说,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又可以实现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平衡。

总之,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演唱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力,进而帮助学生在声乐艺术道路上逐渐走向成熟。

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在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训练的总目标,教师对这一总目标的教学要求,心中是有数的,但在具体的分阶段的教学中,不可能把未来的目标要求拿到现阶段来付诸实施,在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训练,音乐处理表现,音乐感受和创造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要求和局部训练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声乐教学主要是靠教师的听觉和辨力来指导学生的训练,听到了学生演唱中的问题,就要拿出具体的办法去解决,声乐教师责任就是要训练学生有一对客观的耳朵,能听出自己演唱时的对与错,所以教师的分辨能力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演唱水平的,就声音的训练来讲,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思想方法是辨证的,听觉是平衡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比如在声音的训练中,当强调声的高位置时,同时要强调气息的低控制,否则就会产生气浅、喉紧,发出的声音效果尖、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发声中要有点感觉时,又要注意整体面的结合;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语言无一不贯穿在辩证统一的规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采用启发式的感觉教学方法,所谓感觉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双手提水的感觉去体会就不至于把气吸到胸上。当训练声音靠前唱时,教师会说“让你的声音先向后划圈再抛向前方”“让声音坐在气上滑出去”“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要始终向前滚动的唱,气才不会重”“声音的高位置像雨伞的伞蓬,气像伞的把”,“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妆?“吸着唱”“喊着唱”“真的唱”“假的唱”“收着唱”“开着唱”“竖着唱”“圆着唱”“扁着唱”等等。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比用单纯技术性的阐述,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教学语言起到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对声乐教学的语言研究探索,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有意义。

平衡声乐课堂教学论文

声乐艺术,传递着人们丰富地情感,通过美妙的声音打动人的心灵,对人一生产生的影响是无限的。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人才,深化人的情感教育,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操修养。我国现代声乐教育始于20世纪之初,教学的基础源于意大利美声唱法,以及源于中国戏曲与民歌的民族唱法。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及探索,创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声乐艺术教育体系:学生通过系统的声乐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歌唱,协调各个发声器官机能,具有对声音的把控能力和可塑能力,不断加强音乐修养,最终提高并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声乐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既是一种技能培养,也是一种能力塑造。中职学校的声乐课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时代在进步,各种新理念层出不穷,声乐教育不但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很好的学习和保留前辈留下的知识与宝贵经验;还应创新教学方式,否则旧有传统就会失去活力,会落后于时代。中职课堂声乐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歌唱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歌曲的选择方面,演唱的个性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通过声乐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技巧,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传承与发展。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生理和心理已经慢慢开始接近成人,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并以自我为中心。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声乐的同时,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的本质教师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艺术教育所带来的愉悦。中职学生大多数在入学之前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音乐训练,甚至不乏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唱过歌;加之当今社会大众化流行歌曲盛行,电视选秀节目时刻冲击着这些孩子的眼球。学生往往更加喜欢演唱流行歌曲,喜欢真实情感的表达。但是,在演唱传统声乐课所教授的一些艺术歌曲时,则没有什么兴趣。如果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演唱,而不顾学生对于某种音乐形态的喜好与否,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作为课堂中的引领者,教师应当在遵循传统声乐教学同一性的基础之上,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声乐选曲方面风格尽量多样,既要选择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中外艺术歌曲,也要适当选择一些歌词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易于上口的流行歌曲,把流行歌曲的音乐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流行歌曲的元素与美声和民族艺术歌曲相融合,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声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进行艺术歌曲《红豆词》的艺术处理分析时,我没有直接讲出歌曲的内容情感,而是让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的《在水一方》,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改编的流行歌曲,过渡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我还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歌曲的表现手段,从力度、速度、情感表现等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动性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能动”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很好。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内容。

在声乐课堂上,教师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紧密贴近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演唱技巧是职业基本功之一,可以说这项专业技能伴随学生的职业终身。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是声乐演唱能力和幼儿声乐教学能力。那么,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应该把培养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能力培训目标。要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就应与音乐专业课内容加以区分,不能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前声乐教学综合能力,学习内容应主次分明,艺术歌曲演唱以提高学生声乐技巧和音乐素养,再通过演唱幼儿歌曲提升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和职业需求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达到适应学生和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例如,在课堂中,我把成人艺术歌曲教学和幼儿歌曲从歌词的内容、歌曲的风格等方面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类,把艺术歌曲的学习和幼儿歌曲的演唱有机融合在一起(表1):

(二)创新教学方法。

1、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语言。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精炼准确地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它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比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俱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比如:高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声乐演唱,教师要从演唱的站姿、口型、气息的运用各方面加以指导,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比如:“唱歌要注意整体性的运用,头腔、胸腔、气息要感觉三点成一直线运用在歌唱中,吸气要深,声音叹在气息上演唱”。这样的教学语言即通俗易懂,又不失声乐教学的严谨性。

2、教学中把握“两”结合。

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与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关于声与情,在教学中,我们主张技艺结合,声情并茂。要把书面的作品通过学生的演唱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艺术价值的、有感染力的听觉艺术,教会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歌曲。要让学生理解到歌曲的内容(思想和感情),是借着歌词与音乐共同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教授学生怎样进行歌曲演唱的处理时,就要从歌词和音乐方面入手(加以个别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在学唱之前必须在初步了解一首歌曲(多唱几遍,体会整首歌曲的形象、思想和格调)的基础上,再对词和曲进行逐节、逐句、逐段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首先要熟读歌词,弄清这首歌的中心主题思想,因为它是整个歌唱的灵魂,是以后技术处理和艺术表现的依据;其次,可结合歌词的音节、声韵有感情地进行朗颂,从中熟悉词句酌韵律感(同时也为改唱正确吐字、发音打好基础);最后结合曲调进行反复试唱,从中进一步领悟旋律所赋予歌词的音乐形象。此外,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有助于情感体验的深化。歌唱中的情感体验必须以生活经验积累为前提,否则,就难以感受歌声中真情实感,自然也无法通过歌声把它真实地再现出来。因此,对生活阅历浅薄的中学生的歌唱教学必须注意拓宽相关生活、知识领域,使他们在了解并熟悉歌唱内容之后再开始歌唱。特别是对那些过去时代的艺术歌曲,首先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材料辅助教学,等学生知道唱的是什么之后,才能开始歌唱教学。学生要入情入戏的演唱,教师还要引导学会运用形象思维,否则,就不能创造一种真实而完美的艺术境界。音乐是通过情感体验的途径和形象思维的途径来体现的。当学生演唱时有动于情的同时,又仿佛“见”到了景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审美的满足情与景在音乐中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当“情”是在“景”的衬托之下,为“景”所环绕时,“情”才能更加具体,更加丰满,音乐形象的塑造需要歌唱者将思维进入作品中所需要描绘的生活情景、进入想象的境界中。因此,在曲目选择上,要多选择适合各个年级,各专业特点的曲目,歌曲难易程度适中,要完全适应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及程度。这样也利于学生更自如地去学习演唱。

声乐教学不通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声乐教学,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堂教学彼此补充,互相促进。学生艺术时间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可以弥补声乐理论学习中欠缺的知识和技巧,更好的促进对声乐理论知识的运用。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树立争取的艺术观和世界观采取课堂月汇报、学期汇报或演唱观摩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独自上台演唱,并相互探讨长处或不足,再请多位声乐教师加以点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唱法上存在问题的同时,又识别他人演唱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加深对发声的正确与否的理解,引起重视。同时我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习和艺术演出活动,如:教育部“文明风采大赛”,以及中学生艺术节,学校艺术社团展示活动等等,这样的多样艺术实践使学生们在歌曲的风格掌握、艺术处理、演唱经验的积累、舞台表现、识别声音优劣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表现,学生也只有通过大胆自如的演唱,才能加强舞台意识,积累临场演唱的经验,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在听众前的演唱,发现问题,检验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失,针对学生的成败对教学进行调整,巩固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合格人才。声乐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技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技能技巧课程之一,是摆在声乐课教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正确处理教学上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改革传统的声乐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使声乐教学成为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声乐教学中的语言性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唱得动听的能力却主要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是依靠声乐老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他们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让他们歌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应用教学语言,引导他们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教好声乐课,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精炼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老师的教学语言精而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精而准才能体现教学的重点,精而准才能解决声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准才能对症下药,精而准才能使学生对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老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后背紧、气息通、双肩落等。也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个问题大讲特讲面面具到,有的则空谈声乐理论,使学生感到漫无边际,无重点,演唱中会感到无所适从。

声乐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既要合乎逻辑,又要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过于专业化的教学用语,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声混合的唱法唱”,以及过分强调教师自我体验的提法,如:我是应用头腔共鸣唱的,就是把声音唱在头上,让头顶来歌唱等等的语言往往会让学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练准确的教学是建立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精炼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敏锐的听觉,它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矗精练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主观努力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学实践而成的积累。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

二、辩证统一性。

[1][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