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赏故宫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8 19:42:15 作者:琴心月

优秀的作文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和感情表达。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了解和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迴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窗虚玉戺铺花影;

帘静金钩袅篆烟。

——佚名题太极殿。

昭明三光,清和六合;

经营万亿,作成四时。

——慈禧题太极殿。

以仁义为巢,凤仪阿阁;

与天人合机,象拱宸居。

——康熙题太极殿。

象拱宸居:传晋成帝时临邑王献一象,知跪拜,言四方来朝之意。

北京故宫外东路寻沿书屋楹联欣赏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一龛古佛钟鱼寂;

半榻天风衣袂寒。

——佚名题云光楼。

四壁图书鉴今古;

一庭花木验农桑。

——佚名题云光楼。

春鸟有言率和乐;

上林无树不森沉。

——佚名题云光楼。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慈宁宫位于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是在仁寿宫的故址上,并撤除大善殿而建成。万历年间因灾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十六年(1751)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慈宁门位于广场北侧,内有高台甬道与正殿慈宁宫相通。院内东西两侧为廊庑,折向南与慈宁门相接,北向直抵后寝殿(即大佛堂)之东西耳房。前院东西庑正中各开一门,东曰徽音左门,西曰徽音右门。正殿慈宁宫居中,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东西两山设卡墙,各开垂花门,可通后院。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慈圣李太后,泰昌元年(1620)万历帝郑皇贵妃、昭妃等人曾在此居住。天启七年(1627)明熹宗卒,其皇贵妃等人移居此处。清朝顺治十年(1653),孝庄文皇后始居慈宁宫,自此成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住所,太妃、太嫔等人随居。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若皇太后薨,梓宫奉安于慈宁宫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礼。

人无功德三摩地;

龙象威神两足尊。

——乾隆题慈宁宫。

百八牟尼,现庄严宝相;

三千牂牁,闻清净妙香。

——佚名题故宫慈宁宫。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德茂椒涂绵福履;

教敷兰掖集嘉祥。

——乾隆题翊坤宫。

彩云宝树琼田绕;

仙露琪花碧间香。

——佚名题翊坤宫。

宝琴瑶瑟,蟠桃千岁果;

琪花芝草,温树四时春。

——乾隆题翊坤宫。

松牖乐春长,既安且吉;

兰陔宜昼永,曰寿而康。

——佚名题翊坤宫。

北京故宫外西路雨华阁楹联欣赏

景祺阁位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中路北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建,嘉庆七年(1802)和光绪十七年(1891)加以修缮。景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檐,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东梢间有楼梯通二层。一、二层之间设平座,寻杖栏杆施于二层擎檐柱间。二层前檐明间开步步锦槅扇门,裙板饰夔龙纹;次间、梢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东面明间开门,余皆为步步锦支摘槛窗。檐下原为金龙和玺彩画,光绪十七年(1891)修缮时为迎合慈禧太后之喜好改为苏式彩画,现已恢复为乾隆时期原貌。景祺阁前西侧小院内有回廊与乾隆花园符望阁相通,东侧有敞厅3间,与景福宫相邻。紧贴景祺阁东侧有假山一座,山顶原有翠环亭,后于道光年间拆除。山顶平台与景祺阁二层之间飞架汉白玉小石桥一座,山下有洞名曰“云窦”。景祺阁后小院内有房屋遗址,清末光绪皇帝之珍妃曾幽禁于此,小院西墙外即为珍妃井。

宝荚叶仙椿,亿龄延趾;

泰阶照景曜,九服均禧。

——乾隆题景琪阁。

北京故宫外西路雨华阁楹联欣赏

吉云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内咸若馆西侧,坐西面东,面阔7间,东与宝相楼相对。明代原为咸若馆西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二层楼阁,三十六年(1771)悬满汉文“吉云楼”匾。楼上下室内正中均供有大尊佛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底座及多层台阶的金字塔式供台,供台顶部是一道长墙式的千佛龛。供台上层层摆放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四壁、屋梁各处满做千佛龛,内供相同的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共计一万余尊,是为宫内一处名副其实的万佛楼。这种专供擦擦佛的宽敞殿堂可能是内地藏传佛殿中仅存者,西藏亦未见有实例,故为极其珍贵的佛教遗迹。

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

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乾隆题吉云楼,楼匾“如是室”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北京故宫外东路寻沿书屋楹联欣赏

长春书屋,在养性殿西南。

花鸟引机绪;

诗书蕴道荄。

——佚名题长春书屋。

闲寻绮思千花雨;

静想高岑六义清。

——佚名题长春书屋。

转谛在语言而外;

悟机得真实之中。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青莲法界本清净;

白毫相当常满圆。

——佚名题故宫妙莲华室。

北京故宫外西路雨华阁楹联欣赏

寿康宫,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至乾隆元年(1736)建成,嘉庆二十五年(1820)、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寿康宫南北三进院,院墙外东、西、北三面均有夹道,西夹道外有房数间。院落南端寿康门为琉璃门,门前为一个封闭的小广场,广场东侧是徽音右门,可通慈宁宫。寿康门内正殿即寿康宫。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廊,明间、次间各安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4扇,梢间为三交六椀菱花槅扇槛窗各4扇,后檐明间与前檐明间相同,其余开窗。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寿康宫东西配殿面阔各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出廊。东配殿明间安槅扇门,西配殿明间槅扇、风门为后来改装。次间均为槛窗,每间用间柱分为两组,窗棂均为一抹三件式。两配殿南设耳房,北为连檐通脊庑房,与后罩房相接。寿康宫以北是第二进院,后殿为寿康宫的寝殿,额曰:“长乐敷华”,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殿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檐出廊,明间安步步锦槅扇、玻璃风门,次、稍间安窗,上为步步锦窗格,下为玻璃方窗。室内以槅扇分为5间。后檐明间开槅扇门,接叠落式穿堂,直达后罩房。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孝圣宪皇太后、嘉庆朝颖贵太妃、咸丰朝康慈皇太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孝圣宪皇太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

玉琯应阳春,祥开南极;

璇宫呈丽景,庆洽西池。

——乾隆题寿康宫。

玉琯:玉管、玉律,古以律管候应四时节气;璇宫:即璇机玉衡,古测天文之器。

庆叶瑶图,融和开寿域;

祥呈阆苑,熙皞乐康衢。

——乾隆题寿康宫。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乾隆题寿康宫。

欢心依日永;

乐志愿春和。

——乾隆题寿康宫。

凤集桐花来绛阙;

鹤衔桃实自丹山。

——乾隆题寿康宫。

四海为家钦养志;

万年介祉永承欢。

——乾隆题寿康宫。

金盘露满瑶华丽;

丹粟祥凝鹤算绵。

——乾隆题寿康宫。

福集璇图天永锡;

祥开绮甲日重光。

——乾隆题寿康宫。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门为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为步步锦支摘窗,饰万字团寿纹。明间正中设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上悬慈禧御笔“有容德大”匾。东侧用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西侧用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东、西次间隔开,东西次间与梢间用隔扇相隔。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逊帝时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设秋千,现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面阔5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亦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1座。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德茂椒涂绵福履;

教敷兰掖集嘉祥。

——乾隆题翊坤宫。

彩云宝树琼田绕;

仙露琪花碧间香。

——佚名题翊坤宫。

宝琴瑶瑟,蟠桃千岁果;

琪花芝草,温树四时春。

——乾隆题翊坤宫。

松牖乐春长,既安且吉;

兰陔宜昼永,曰寿而康。

——佚名题翊坤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京故宫外东路寻沿书屋楹联欣赏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庆七年(1802)、光绪十七年(1891)两次重修。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庆烟糺缦笼青琐;

淑景和訚丽紫宸。

——佚名题颐和轩。

訚:悦;紫宸:殿名。

随时自适天倪协;

即事多欣道味涵。

——佚名题颐和轩。

境是天然嬴绘画;

趣含理要入精微。

——佚名题颐和轩。

静延佳日春常盎;

茂对祥风景总宜。

——佚名题颐和轩。

景清神谧天常泰;

水趣山情静可论。

——佚名题颐和轩。

趣为永哉畅外俗;

乐惟仁者寄于山。

——佚名题颐和轩。

乐在人和,肯寄高闲规宋殿;

寿同民庆,为申尊养托潘园。

——乾隆题颐和轩。

生意无边,奏曲文禽皆玉琯;

真机可挹,交枝仙萼拥金铃。

——佚名题颐和轩,

静泰怡神,瑞霭光辉临黼扆;

冲融契道,祥风蔼吉畅文轩。

——佚名题颐和轩。

我欣赏北京故宫作文

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团友们高高兴兴去游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安排的参观路线是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游览,先由南门进,也就是从*进,然后从北门出。

我们来到故宫的第一个门dd端门。导游解释说:“清代时候,文武大臣上朝觐见皇帝时,就要在端门前,把自己的官服整理端正,然后才可进见皇上。听到这个解释,我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

“进端门时,摸一摸大红门上的门钉,就是把福带回家,大家都摸一摸。”导游边带着我们往前走边解释,当我们到了大红门,看到门钉都抬高手去摸啊摸,笑嘻嘻地朝前走去。

一座高高的城墙出现在我们面前,我抬起头仰望,这城墙大概有二十多米高吧,城门上写着两个大字“午门”。导游说这是以前人们把犯人拉出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个门,看着午门两个字心里有点发毛。

“三分看七分听。”进故宫前导游就提醒我们要跟着她,认真听。我们紧跟导游穿过午门,一路上边认真听她讲各个地方的历史,我很喜欢听故宫得历史故事,总是挨着导游的。

我们到了故宫的三大殿第一殿:太和殿,可惜是整个大殿都在大修。导游对我们说:“这是当时皇上面见文武大臣的殿。”导游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整个皇宫有多少间房子吗?”大家都猜不到,导游告诉我们说:“整个故宫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为什么会出现半间房子呢?天上一万间房子,皇帝不敢冒犯,就建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

故宫第二殿是:保和殿,这是皇上亲自监考的地方,谁中了状元就能从这里骑马挂花去游北京长安大街。

最后一个大殿是中和殿,那里是皇上休息的地方,我看见有一张金床,真是美丽极了。

我们就这样兴趣盎然地沿着故宫中轴线游览着,等走出故宫北门时已是中午了,故宫真大啊!

当我走出故宫北门,我回头眺望故宫,情不自禁地高赞一句:“雄伟壮观的故宫,等我到北京读大学,我会再来看你的。”

北京故宫上书房楹联欣赏

中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中和殿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仁寿握乾符,万国车书会极;

中和绵鼎箓,九天日月齐光。

——乾隆题中和殿。

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乾隆题中和殿。

北京故宫上书房楹联欣赏

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高29.5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清顺治三年(1646)至十三年(1656),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清代殿试自乾隆年始在此举行。

凝鼎铭而当阳,圣箓同符日月;

握乾枢以御极,泰阶共仰星云。

——乾隆题保和殿。

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乾隆题保和殿。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开门。东2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中间为过道,可出入。西2间亦连通,为饭后饮茶休息室。殿之东西耳房各有1间辟为通道,可连通翊坤、储秀两宫。殿前有东西配殿,东南有井亭1座。后檐出廊,东西两侧接游廊,北转与储秀宫东西配殿相连。该殿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九有庆光华,日月所照;

三无昭怙冒,天地同流。

——康熙题体和殿。

日映东方,光华被艺圃;

源流北海,沆瀁挹文澜。

——慈禧题体和殿。

北京故宫内西路长春宫楹联欣赏

建福宫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利用乾西五所之西四所及其以南的狭长地段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重修。建福宫为一南北狭长的院落,东西宽约21m,南北长逾110m。整座院落从建福门起,以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和静怡轩4座重要建筑为核心,依次构成4进庭院。建福门是建福宫正门,位于南端宫墙正中,门内即第一进院落,抚辰殿居中而立。抚辰殿后即建福宫,其间以宽阔的甬道相连。抚辰殿后檐廊与建福宫前廊东西各接转角游廊9间,围合成廊院。建福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檐下施斗拱,前后檐明间各安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梢间前檐为槛窗,后檐为砖墙。室内明、次间以槅扇分隔,形成“一明两暗”的格局。明间后檐金柱间亦设槅扇,槅扇前设宝座,上悬乾隆御书“不为物先”匾。所有槅扇均为黑漆描金,槅心为双层灯笼锦棂条,中间夹纱,裙板、绦环板均绘五彩吉祥图案,工艺十分考究。东、西两次间后檐分设红漆描金炕罩和落地罩,西次间落地罩内供奉神位。房顶设软天花,顶棚及墙壁通贴团花图案银花纸。建福宫内装修色彩丰富,做工精致,是紫禁城建筑室内装修的代表作。由建福宫两侧游廊穿行可至第三进庭院,院中央即惠风亭。亭之北以红墙隔出最后一进院落,院中的静怡轩、慧曜楼后来划入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内。建福宫初建时拟为乾隆皇帝“备慈寿万年之后居此守制”之用,后因故未行。乾隆帝十分喜爱建福宫,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后清宫定制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御此宫开笔书福,以贺新禧。咸丰皇帝曾奉皇贵太妃在此进膳;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设于此宫。现建筑完好。

致虚涵白室;

式古凛丹书。

——乾隆题建福宫敬胜斋。

吉云垂大地;

慈镜昭诸天。

——佚名题建福宫。

交泰三阳肇羲象;

敛时五福协箕畴。

——乾隆题建福宫。

十二灵文传宝炬;

三千净土荫慈云。

——佚名题建福宫凝晖堂。

墨壶琴荐相先后;

旧咏新裁自品评。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兰殿蔼晴晖,炉烟结翠;

芝宫呈秀采,砌草舒芳。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雨润湘帘,苑外青峦飞秀;

风披锦幕,阶前红药翻香。

——佚名题建福宫静怡轩。

香蔼绮疏,惠圃敷荣滋湛露;

风清釦砌,芝房擢秀映长春。

——乾隆题建福宫。

北京故宫上书房楹联欣赏

九龙壁,我国三大古典龙壁之一。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为宁寿门前的照壁,用琉璃砖瓦建造。壁上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气之中,姿态生动,色彩协调,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据传说于修建时,第三条白龙腹下有块琉璃砖被损坏,工匠买通监工后,用木块雕凿,嵌饰替代。竣工时,乾隆皇帝前来视察,他的“龙”眼也未看出破绽,否则工匠们将犯“欺君之罪”,而难逃杀身之祸。

川岳献珍符,烟煴阐瑞;

日星昭景贶,虬缦呈华。

——佚名题九龙壁东墙门。

玉琯奏诚和,气调九寓;

璿枢征广运,衡正三阶。

——佚名题九龙壁西墙门。

北京故宫上书房楹联欣赏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之南,毓庆宫西,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康熙后期,诸王子储位之争激烈,最终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政敌。胤禛即位后,宫廷内部的斗争仍十分激烈,雍正帝为确保平安,于清雍正九年(1731)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斋宫系前朝后寝两进的长方形院落。前殿斋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出抱厦3间,明间、两次间开隔扇门,两梢间为槛窗。殿内正中上悬乾隆御笔“敬天”匾。室内浑金龙纹天花,正中为八角形浑金蟠龙藻井。东暖阁为书屋,西暖阁为佛堂。东西各有配殿3间。正殿左右转角廊与配殿前廊相连,形成三合院带转角的格局。后寝宫初名孚颙殿,后改为诚肃殿,面阔7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各设游廊11间,与前殿相接。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雩大祀前,皇帝致斋于此。遇皇帝宿斋宫,恭设斋戒牌、铜人于斋宫丹陛左侧。斋戒日,皇帝与陪祀大臣佩戴斋戒牌,各宫悬斋戒木牌于帘额。斋戒期间,不作乐,不饮酒,忌辛辣。

克践厥猷,聪听祖考之彝训;

无斁康事,先知稼穑之艰难。

——雍正题斋宫正殿宝座。

一编金鉴怀无逸;

五夜铜签警未央。

——雍正题斋宫东室。

午夜端居钦曰旦;

寅衷昭事格维馨。

——雍正题斋宫寝宫。

吉蠲致敬先三日;

昵格维诚矢一心。

——乾隆题斋宫寝宫。

洗心宥密钦羲传;

致德精明禀礼经。

——雍正题斋宫寝宫。

一念纯诚昭格本;

万缘清静旦明中。

——乾隆题斋宫东暖阁。

天道钦崇永保命;

万几赦毖屡省成。

——雍正题斋宫东暖阁。

皓月空悬心镜朗;

妙云拥抱智珠圆。

——雍正题斋宫西暖阁。

慎独谨几,旦明怀帝载;

思艰图易,宵旰念民依。

——雍正题斋宫后殿。

北京故宫上书房楹联欣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

——佚名题太和殿左门。

鳷观祥云,九泽同文朝玉阶;

凤楼焕彩,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题太和殿右门。

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

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

——佚名题太和殿。

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乾隆题太和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