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学教案(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2 19:06:32 作者:笔尘 大班音乐教学教案(实用16篇)

通过大班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几份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启发。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方案_幼师必备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语词律动及乐器演奏,感应歌曲的问答句。

2.鼓励幼儿通过寻找不同颜色太阳,认知不同颜色。

活动准备:

挂图、各式物品卡、各色太阳卡、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划龙舟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正在这时候,一朵乌云飘过来。小老鼠担心一旦下雨,比赛就无法举行了。于是,小老鼠不停的问太阳在哪里?那小老鼠有没有找到太阳呢?我们一起听听看。

二、肢体律动。

1.播放音乐,教师做语词律动。

问句一拍腿唱,答句一拍手摇头唱。

问句二拍腿唱,答句二拍手点头唱。

2.教师带领幼儿清唱,并做语词律动。

3.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做语词律动。

4.教师以教室里的物品与幼儿做问答唱。

5.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问答。

三、寻找太阳。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太阳图卡,让幼儿认知后,把图卡放在教室的四处。

师:我们要开始找太阳咯!找什么颜色的呢?

2.教师出示任意太阳图卡,幼儿替换颜色语词歌唱。

问句一替换颜色唱,答句一将图卡藏于身后,问句二再出示刚才的图卡,答句二手指太阳唱。

3.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教室各个地方的太阳。

问句一遥望散步唱,答句一摊开双手摇头唱,问句二遥望散步唱,答句二拍手走到指定的太阳位置。

四、乐器感应。

让幼儿尝试在问句时用圆舞板敲奏拍子,答句时用铃鼓敲奏节奏。

播放cd,进行乐器演奏。

师:乐器宝宝们真能干,小朋友们也很棒,小朋友们和乐器宝宝们辛苦啦!快把乐器宝宝送回来休息吧!

收乐器。

音乐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草原放牧》。

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

碟子。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

二、欣赏音乐《草原放牧》。

1.听录音。

2.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1)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草原放牧》的主题就是根据这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

(2)引导孩子们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3)随伴奏再次演唱。

3、欣赏《草原放牧》的引子和第一部分。

4、欣赏第二部分。

5、完整欣赏。

6、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歌表演《老鼠和大象》。

1.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和谐地演唱合唱部分。

2.能与老师合作表演,用歌声和带节奏的念白“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知道《老鼠和大象》的寓意。

碟子。

一、编创导入。

1、师按节奏读歌词片段,引导孩子们关注歌词及其节奏的特点。

2、孩子们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敲击节拍。

3、孩子们用do、re、mi、sol即兴编创一句歌词的旋律,教师先示范。

二、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与合唱),并引导孩子们听出歌曲唱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三、学唱歌曲。

1、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2、演唱第一乐段歌词。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三个和尚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总结

孩子们,在这一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篇童话故事了,看得出来大家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老师继续我们的童话之旅吧!——揭题《三个和尚》二、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三、生字认读。

1、请孩子们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小卡片考考你的同桌吧。

2、哪些孩子们能够给我们一些字音方面的温馨提示。

3、老师的温馨提示。

尚瓶瘦净四、词语认读。

生意盎然亭亭玉立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亭亭玉立:形容花木形体绽放多姿。

四、词语娃娃找到家了。

1、净瓶里的柳枝生意盎然。

2、净瓶里的柳枝亭亭玉立。

3、选词填空。

生意盎然亭亭玉立1、这是一朵()的百荷花。

2、绿树红花,蝴蝶飞舞,好一派()的景象。

六、请孩子们再一次自由读课文。

1、给老师手里的图片排序。

2、学习1自然段(一个和尚挑水喝)小和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什么结果3、学习第2自然段(两个和尚抬水喝)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4、学习第3自然段(三个和尚没水喝)发生了什么,结果怎么样5、学习第4、5自然段。

寺院发生火灾时,他们三人是怎么样做的,通过这件事有什么结果。

6、揭示了什么道理?(讨论)说说在生活中你和别人合作干过什么事情?怎么样合作的?七、生字书写。

1、观察“喝场但掉扑净”2、范写生字喝八、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个和尚》音乐教案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教案

第1节。

1、歌曲:划船。

2、综合训练。

1、学习用热烈而欢快的情绪,坚定而有力的声音演唱《划船》。

2、通过游戏《走走停停》,培养学生节奏的内心感觉和动作的反映与控制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划船》。教学难点: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处的演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14页两条乐句,(教师将其抄写到黑板上)。

注意,用lu来模唱乐句。(这两条乐句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第一条第一拍唱强,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条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1、教师用i,sl弹奏两个短句,每句中有一个音重复。

2、请同学听后将教师弹奏的短句演唱出来,并拍出它的节奏。

3、请同学再数数教师弹的乐句中重复的是那个音,出现了几次。将答案填写在书上。

1、同学们,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种活动,是什么?(划船)。

请同学说一说划船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划船》。

2、听录音范唱。回答,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唱法学习。注意:休止符处唱法,重点练唱。

3、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中唱的划船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进行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表现?

最后一句“绕过这座小山”应该怎样演唱?为什么?

注意:强调强拍表现出划船的节奏。

练唱。

5、请同学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注意手的动作要与歌曲的力度吻合。

1、教师讲解规则:按照教师拍打乐器的节奏学生作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时,按教师要求做。

2、听节奏做游戏。

课下请同学们多做一做走走停停这个游戏,看谁做的最好。板书设计:走走停停。

第一次点头4次。

第二次拍手3次。

第三次叉腰5次。

第四次跺脚4次。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总结

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三只猴子》教学挂图、音乐cd。

2、若干“包”(用红色即时贴剪成“包”的形状)。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

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歌曲里唱的谁?有几只猴子?他们发生了什么?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三段内容。

(1)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前三段的歌词内容。

教师可进行提问: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后来怎么了?妈妈怎么了?叫他们干什么?根据幼儿回答,边指图片边唱出这部分歌词,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词。

(2)看图片初步完整跟唱歌曲前三段,重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3)幼儿自己看图片歌唱(可请个别幼儿上台边指图片边演唱)。

(4)边玩游戏边唱歌,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

引导幼儿用左手的三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拟猴子按节奏跳。念到第二小节“有一只”和“摔了”时,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中的一个手指,表示这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依次类推。

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其他幼儿伴唱。当唱到第二小节“有一只”和“摔了”时,在其中一只“猴子”头上贴一个“包”。

3、结合图片学唱歌曲第四段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现在床上怎么样了,猴子们到哪去了。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幼儿跟唱2~3遍。

4、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内容。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扮演三只猴子,边唱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全体幼儿扮演“猴子”与教师一起游戏。可随机把歌词唱为“一群猴子在床上跳,猴子们的头上摔了一个包”。

大班音乐教学教案

《快乐的罗嗦》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欢快、活泼的云南民间舞曲。是幼儿所喜爱的。新《纲要》中提到: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怎样在本活动中体现新《纲要》的精神,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演奏乐曲呢?在此活动中,我以幼儿最喜欢的动物为题材,编成简单的故事导入教学,并将乐句分解,与故事中动物的特征相匹配,在这基础上,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并自由创编表演动作,结合形象、生动的图谱,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再请幼儿将动物与乐器相匹配,这样的做法使幼儿能轻易地感受曲子中不同乐句的强弱变化,较快地感受、理解乐曲。

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乐曲。

有节奏的创编舞蹈动作。

学习看图谱及教师的身势动作。

1、学习节奏乐《快乐的罗嗦》,感受、表现乐曲欢乐、活泼的情绪,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运用舞蹈动作和观看图谱来表现乐曲及演奏方式。进一步学习看图谱演奏。

1、图片、图谱,幼儿使用的胸饰:小兔、小马、小青蛙、小羊若干,狮子一个。

2、录音机、录有《快乐的罗嗦》的.磁带。

3、打击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双响梆子、鼓、钹、洗衣板等。

提问:小动物们演奏的这首曲子,曲名叫什么?你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1、出示图片,听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做小动物的动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节奏型。

2、幼儿自由选择,教师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佩带胸饰坐到该位置上。)教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跳舞吧,那么怎么跳呢?请看图谱吧。(出示图谱)。

(1)幼儿看图谱跟随音乐完整表演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幼儿完整表演动作。三、乐器与动物相匹配。

教师:小动物们,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们来请一些乐器做朋友,请你们找一件适合你们的乐器吧。

1、小白兔,跳跳跳,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2、小马,的笃的笃用什么乐器好?

3、小羊“咩——”地叫着,可以用什么乐器?

4、小青蛙,呱呱呱,用什么乐器表现?四、幼儿选择乐器,尝试演奏乐曲《快乐的罗嗦》。

1、分句练习。

2、跟随音乐教师指挥,幼儿完整演奏。

3、累加乐器钹、鼓完整演奏。

4、艺术活动的高潮表现:尝试部分幼儿演奏,部分幼儿跳舞的综合艺术活动。

大班黄梅戏表演唱:新猴子学样。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1.让幼儿感受音乐,并会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2.尝试根据语音节奏,为音乐匹配合奏的地方。

3.幼儿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控制好自己乐器的声响效果。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1.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若干,蛋糕盒两个。

2.《雷神》音乐以及图谱。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场。

幼儿在歌曲《幸福拍手歌》的旋律下,做拍手、拍肩、跺脚的律动进场。

2.根据图谱,幼儿复习《雷神》的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1)幼儿听音乐复习《雷神》身体动作及语音节奏。

(2)幼儿分组练习,并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够分组进行演奏。

3.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能用乐器为音乐演奏。

(1)教师出示易拉罐、竹筒、茶杯和调羹。

(2)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

(3)让幼儿说出各种乐器的多种打击方法,教师归纳总结,并让幼儿按语音节奏进行有节奏的敲击练习。

(4)幼儿用乐器分声部的进行演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加上大鼓进行合奏。

(1)出示大鼓,并请幼儿想想应该把它放在音乐的什么地方。

(2)请一名幼儿上来听音乐找鼓点。

(3)大鼓与其它乐器进行合奏。

(4)幼儿交换乐器,并再次地进行合奏。

5.幼儿上台表演节目。

(1)请一名幼儿做主持人,介绍要表演的节目。

(2)幼儿进行表演,活动结束。

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明确,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能够用乐器为音乐演奏,并能够进行分声部的合奏。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音乐记忆力,表现力。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巩固附点音符的演唱。活动准备:秋天背景图、棉桃等展示小图片一套、录音机、钢琴、布置秋季美丽场景活动程序:

一、导入。

1、发声练习。

教师:“见到小朋友我很高兴,刚才我送给大家了一首好听的歌作为礼物,你们也送给我一首好听的歌好吗?让我听一听谁送给我的歌声最好听。”

2、参观秋季丰收美景。

教师:“秋天到了一切好象都在悄悄的变化,我发现苹果丰收了,红红的大苹果真好吃,你发现了什么?”

“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很多果实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秋季果实博览会吧。”(放音乐“秋天多么美”)。

二、展开。

1、观察棉桃,引起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吗?你看它正咧开嘴在对着我们笑呢,多可爱啊。我们叫它棉桃姐姐好吗?(引导幼儿观察露出的棉花就像她的小白牙一样)你知道棉桃姐姐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吗?”

2、教师范唱两遍。

(1)教师:“它好像在笑着对我们说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你觉得秋天美不美,那你也笑着告诉棉桃姐姐,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我还想到了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就是秋天多么美,我唱给大家听听好吗?”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一句呢?请你再来听一遍,听完了告诉大家。”(教师再次范唱并用图片提示)。

3、语言节奏学歌词。

通过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来引导幼儿集体学习歌词。(用唱的形式学习“来来来”这一部分)。

4、幼儿整首跟唱。

(1)提示幼儿注意唱歌的姿势和用自然的声音。

(2)第二遍提示幼儿注意情绪的表达。教师:“小朋友刚才都说到了听到这首歌曲感到很欢快很优美,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唱出秋天多么美。”

5、分组表演唱。

2、带幼儿出教室教师:”你看秋天多美啊,大家都这么开心,我还带来了照相机我想和小朋友到院子里和秋天的美景照个像,作个纪念,你愿意吗?好给老师们再见,我们去照相啦!“(放音乐出教室)。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这首儿歌用叙事手法,记叙了小乌鸦反哺的感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8个生字的认读,其中的乌、可、忘、记四个字还要会写。

在设计课程之初,我就在思考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语文教学最离不开的还是文本的研读。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在听和读的同时,带着一些问题,到文本中去找答案。比如:“爱”这个字是文章的中心词,学习时,除了拼读、组词之外,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这个问题如果放在高年级,学生必须能很快找到答案,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明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这时,我就提示:“小乌鸦为了表现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做了什么?”这样一来,问题很浅显了,孩子们也能够迅速找出来。找到句子以后,随文识字是必要的,但我还想更深的让孩子们体会小乌鸦妈妈的情感,于是采用读的形式,先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次还要读出感情,尤其是小乌鸦对于妈妈的爱,要用朗读表达出来。

最后,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就是情感目标,有小乌鸦推及到自己,小乌鸦对妈妈的爱令人感动,作为孩子,是不是也就应向小乌鸦学习呢?因此,最后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孩子们大多都表达了对爸爸妈妈的爱。由此,利用文本教材引导学生体验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别人的情感目的得到了升华。再朗读起课文来,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他们心底激起“爱”的涟漪。

当然,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免有些冒险,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对文本有必须基础的理解,他们的诵读多是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而非情感,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对于字词的教学还不是很理想,也是一大遗憾。

音乐教学随笔大班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并“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对平板抽象的讲述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利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授课,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时间久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和我交流,同时我也很容易地了解了他们的感受。移情作用下,他们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也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是“亲其师而信其道”呀。

1、通过故事,引发兴趣。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对歌谣和故事的记忆能力比平板抽象的内容要牢记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山谷回音真好听》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一个神奇的山谷,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里有一种美丽的声音,会学各种语言,各种声音。你们想去吗?”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身体律动,让歌曲跳起来。

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我抓住这个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律动环节。例如,在学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这节课,通过小跑、点头、帮扶、抱抱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帮助别人的感情付诸于演唱当中。

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的欣赏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补充语言或图片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可这个过程略显枯燥了些。面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动画制作,利用立体形象的动画效果加强孩子们对内容的理解。

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组乐曲时,我首先请孩子们观看了我制作的动画课件。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作品,在没经过老师讲解的情况下,首先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对音乐在故事情节中的表现也有了了解。

总之,科学的音乐教育使孩子们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对音乐的感受、记忆、想象等能力也进行了培养,音乐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开发,对搞好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班音乐教学计划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我班共有幼儿55 名,其中男生31 名,女生24 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还不是非常好,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

学前班这学期设计的音乐活动,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歌曲、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歌表演等。

通过音乐教学使幼儿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1.使幼儿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

3.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4.能独立的,有表情的唱歌。

5.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

6.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7.培养幼儿节奏感。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计划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3.积极参加到幼儿学习音乐的活动中去。

4.能独立的,有表情的唱歌。

5.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

6.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7.培养幼儿节奏感。

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1、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2、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图谱。

一、律动。

1、美丽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微风一吹,嫩嫩的柳枝会怎么样呢?(随风摆动)。

2、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当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动起来。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师:柳树可真美啊,听我来唱一唱美丽的柳树。仔细听听,歌曲里唱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演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

(3)在图谱上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请你看着图谱再听我来唱一唱。(师指图演唱)。

(4)幼儿随老师看着图谱念歌词。

3、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1、2遍。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3)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4)你最喜欢唱那几句?(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

1、第一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同时跟着音乐旋律用“啦”或“”来哼唱,从第五句开始全体合唱。(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分声部合唱)。

2、学习第二种合唱方法。

第一声部的幼儿唱歌词,第二声部的幼儿在第1~4句的句末伴唱“啦啦啦”,第五句全体合唱。(先师幼合作,再幼幼合作,教师可通过指挥来助幼儿合唱)。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

《拍皮球》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孩子都很喜欢这首歌曲,它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皮球游戏的愉快心情。

平时教孩子学唱歌曲的思路都是欣赏念词听唱完整唱,这一次我改变了一下形式,因为在课件中本身就出现了该曲的节奏,所以,我以节奏入手来引入歌曲教学。在活动一开始,我以《乒乓变奏曲》来导入歌曲,直接吸引孩子的视线,课件上激烈的乒乓赛正在进行着,并且里面有乒乓跳跃弹动的声音,深深吸引着孩子,这一环节孩子都比较活跃,然后再对比两段旋律的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大家都各抒己见,都认为第二乐段速度加快了,然后我以图谱的形式出现,给大家看两段音乐节拍是否相同,速度没有变化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会让我们都觉得第二乐段比赛激烈,我以小朋友排队来做对比,两个小朋友和四个小朋友排相同长度的一个队伍,到底哪个队伍比较紧凑,小朋友异口同声,所以也得出原来激烈的声音不是由于速度的变化而是节奏的变化,给这个乐曲变奏也有了很好的定义,给小朋友一个更深的了解。

由听关于球的乐曲到歌曲《拍皮球》的导入,也是过渡地比较自然,然后我神秘地说:这个皮球拍的声音可不是随便乱拍的,也是和刚才乒乓的声音一样很有节奏感的。你们看,节奏谱一出示,条件反射性地大家都拍了起来,一共六行节奏,分别请了几个小朋友做了小老师来示范带领,对于大班的小朋友,基本的节奏型这里也都出现了:休止、附点等等,容易出现错误的也就是这几个地方还有一个前八后十六音符的节奏,我做了示范并且让他们多练习了几遍之后,一首《拍皮球》的节奏谱孩子们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然后再填入歌词,没有我的引导示范小朋友都能自己边拍击节奏边念歌词,表扬了他们之后个个都信心满满,最后再把我平时教授歌曲第一步的欣赏拿出来让孩子们听,学起来就很得心应手,除了最后两句的末尾的音没有唱好,我让他们听我示范演唱并且用手势来表示音符的高低,再次演唱时候就很顺理成章。

平时演唱的歌曲,只要是带有跳跃性的或者比较活泼欢快的歌曲,我都会让孩子联想拍皮球那种跳跃有弹性的感觉,这一次,出乎意料的,一个孩子站起来和我说:“李老师,这首歌曲更加要用拍皮球的感觉来演唱了”。让我有点惊喜的同时也给所有的小朋友一个启发,所以在情绪处理时除了本身大家都知道的欢快的情绪,再加上用了拍皮球的力度和感觉,真正唱出了小朋友拍皮球那股开心快乐的劲,也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皮球在小朋友手中那跳跃弹力十足的感觉。

通过这节音乐活动,我觉得类似于先教歌曲节奏再学唱入手还是可以尝试,特别对于节奏特点比较鲜明的或者歌词念上去都朗朗上口的歌曲,总之,在音乐歌曲的教学上不断突破创新,勇于尝试,每一节活动都能有新的体会和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音乐教学计划

1、音乐游戏。

(1)了解音乐结构、音乐内容。

(2)按规则、节拍进行音乐游戏。

(3)主动参与游戏。

2、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形象内容和情感。

3、学习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奏,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

4、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5、学习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

6、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音色的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1.管面美食坊场景、做面条视频。

2.音乐:《狂欢舞动》、《面条舞》、《厨师舞》。

3.素描纸一张、记号笔。

4.厨师服具、做面条场地布置(锅、盘子)、自制面条佐料。

1.管面美食坊开张情境。

2.幼儿和教师一起跳律动《狂欢舞动》、渲染开张气氛。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

(幼儿观看录像)。

(二)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谁能来表现一下):。

1.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2.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3.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提醒: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播放音乐《面条舞》,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播放音乐《面条舞》,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1.请幼儿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2.请幼儿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3.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4.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

5.师幼互动音乐游戏煮面条。幼儿扮演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扮演厨师煮面。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6.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放到盘子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播放音乐《面条舞》)同时游戏。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我们去请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也尝一尝我们美味的面条吧!播放音乐《厨师舞》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走出教室。跟老师说再见!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面条着手,选择了这节音乐活动《面条舞》,想通过这个活动给幼儿一个舞台,让她们将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让幼儿了解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是无处不在的。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是的,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如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领略音乐的神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选择本次活动的时候,我还注重了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是幼儿熟悉的并且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管面美食坊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狂欢舞动音乐律动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然后引导孩子一起回忆面条下水、面条煮沸后的变化,接着我和孩子一起分段欣赏、熟悉音乐,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有力的、柔软的和快速缠绕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肩、腰都在轻轻的扭动,动作很优美;有的双手抱肩转起了圈;有的双手放在身后,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吃惊和欣喜,韵律活动达到了高潮!那一刻,他们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根根小面条,那么投入,那样充满激情地舞蹈着。体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纲要精神。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似乎都是在“玩”,然而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到了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只有这种身心完全释放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也只有在这里,孩子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音乐教学设计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美有了内心体验,并掌握了表现音乐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乐美的感受和理解。《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此外还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活动《面条舞》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活动中的乐曲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库郎进行曲》系列中的一首曲子。乐曲旋律优美、结构清晰,又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活动抓住幼儿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体验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所带来的快乐,体现快乐学习的纲要精神。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1.管面美食坊场景、做面条视频。

2.音乐:《狂欢舞动》、《面条舞》、《厨师舞》。

3.素描纸一张、记号笔。

4.厨师服具、做面条场地布置(锅、盘子)、自制面条佐料。

1.管面美食坊开张情境。

2.幼儿和教师一起跳律动《狂欢舞动》、渲染开张气氛。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

(幼儿观看录像)。

(二)回忆煮面条的过程,交流感受(谁能来表现一下):。

1.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子的?(硬邦邦、直愣愣、脆脆、长长、细细)。

2.面条下锅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慢慢变软、变弯)。

3.水开了,面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打结了,缠在一起,绕在一起,粘在一起)。

提醒: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播放音乐《面条舞》,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播放音乐《面条舞》,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1.请幼儿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2.请幼儿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3.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4.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

5.师幼互动音乐游戏煮面条。幼儿扮演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扮演厨师煮面。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6.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放到盘子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播放音乐《面条舞》)同时游戏。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我们去请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也尝一尝我们美味的面条吧!播放音乐《厨师舞》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走出教室。跟老师说再见!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面条着手,选择了这节音乐活动《面条舞》,想通过这个活动给幼儿一个舞台,让她们将生活中的体验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让幼儿了解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美是无处不在的。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是的,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如何将音乐与游戏有机地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性质、领略音乐的神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选择本次活动的时候,我还注重了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是幼儿熟悉的并且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在活动一开始我用管面美食坊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狂欢舞动音乐律动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然后引导孩子一起回忆面条下水、面条煮沸后的变化,接着我和孩子一起分段欣赏、熟悉音乐,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有力的、柔软的和快速缠绕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肩、腰都在轻轻的扭动,动作很优美;有的双手抱肩转起了圈;有的双手放在身后,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吃惊和欣喜,韵律活动达到了高潮!那一刻,他们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根根小面条,那么投入,那样充满激情地舞蹈着。体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纲要精神。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

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似乎都是在“玩”,然而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到了音乐的内涵,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只有这种身心完全释放的活动,才是幼儿需要的,也只有在这里,孩子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