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游西江千户苗寨(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9 20:25:04 作者:QJ墨客

优秀作文是在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表现出色的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是一些获得优秀作文奖项的作品,通过阅读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游览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暑假,我们来到多彩贵州的黔东南避暑,第一站便是名闻天下的西江千户苗寨,这也是我要推荐的好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上千座苗族特色吊脚楼从山上一直蔓延到山脚,就如同一颗颗古香古色的宝石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美不胜收。但最美的还要数苗寨的夜景。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就像一幅画,震撼人心。我们的民宿就在观景台下方,景色非常好。每每晚上,我倚坐在窗边,望着广阔无边的美景,感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变成了“星光灯光一色裁,吊脚木楼两边开”。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机都拍不出苗寨夜景的美,我只想用眼睛贪婪地多看几眼,然后把它深深印在记忆中。

苗寨除了有美景,还有美服。苗服精美别致,五彩斑斓。头饰上用苗银做成了一朵朵的花,中间还停着一只鸟。我真是太喜欢苗族服装了,连忙换上苗服,挂上苗饰,也当一回苗家小妹。走起路来叮叮当当的,真是愉悦之声。

苗寨的美,除了静态的,还有动态的,因为大家都说苗寨是一座活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体验蜡染、扎染、苗绣等等。我也去体验了一把蜡染。首先用铅笔在复印纸上描出图案,然后用蜡刀蘸蜡,沿着线条重新涂一遍。蜡不能沾得太多,因为滴上蜡的地方就染不上颜色,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十足的活儿。大约一个多小时,我的双面抽绳袋终于画好了,一面是蝴蝶展翅,一面是双鱼嬉戏。

说起民俗,我们运气很好,赶上了苗寨一年一度的特色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稻谷吃新时举办的节日,最有趣的活动就是稻田抓鱼比赛。一号风雨桥下,一篓篓活蹦乱跳的鱼被放进田园观光区,供游客和当地居民抓,谁抓到归谁。老爸连忙跳进河中,叫我去找工具,结果工具还没找来,老爸已徒手抓到一条鱼。我一看这么好抓,也赶紧跳进河中,学老爸的样子,弯下腰,在水里寻找鱼的身影。我很快便发现了一条鱼,小心翼翼地双手做出捧的样子,想把它赶到手心,再一把抓住它。可惜鱼太灵活了,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思,呲溜一下从我的手心钻了出去。大约半个小时,老爸一共收获了七条鱼,我虽然没有抓到鱼,但是收获了满满的快乐。而且,当天晚上,我们在苗寨品尝了自己抓的鱼做的酸汤鱼火锅,鱼的那个鲜美啊,心里那个甜啊!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多彩贵州,风情黔东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在接下来前往景区的途中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部,距离州府凯里39千米,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占据全寨总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誉。全寨有溪水四条,分别汇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把寨子一分为二,北面有3个苗寨,南面有4个苗寨。那么西江是什么意思呢?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一篇展现着苗族发展的史诗,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的首选之地。淳朴的民风,传承千年的节日以及精致美丽的服饰都是这座博物馆的展品、这首篇章的美丽诗句。

西江苗寨的人们向来十分好客,无论在节日还是平时,有客人来到苗家,主人就会双手捧来一碗碗的米酒,敬给客人,表达自己对于客人的欢迎。要是遇到节日,这礼节就会更加隆重了,每到苗节的时候,每家每户就会做上甜酒、煮冻鱼来款待客人。

都说“花衣银装赛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饰也是鲜彩夺目。这里的女青年到节日时就会盛装打扮一番,她们头戴银花、银梳,包上银围布片,戴银耳环,项上挂着三到四只花纽式银圈,手上戴上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饰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背带上面绣着花、草、鸟、鱼等图案。因为过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长袍、戴黑色的头巾,所以这里服饰又被称为黑苗。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十分喜欢过节,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节和苗族年最为出名。祭鼓节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们常常会在八月份选择一个平稳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节使用的一对祖鼓唤醒。唤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楼里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里。之后再经过造新鼓、摒旧鼓等一系列的活动,最后把鼓放回藏鼓洞里面封存,从此就不准使用了,整个祭鼓节大约要花费10多天。据说要是遇到了猪年,那祭鼓节和苗节就可以一起过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走进苗寨去体会这里独有的风景。

各位游客朋友,进入苗寨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我们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脚楼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通常会利用山倾斜度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会临空悬出,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眼前这些玲球起伏的吊脚楼了。我们可以看到吊脚楼的建筑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都是用榫卯连接的,所以吊脚楼的建筑工艺十分巧妙。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从我们的苗寨观景台俯瞰,只见那吊脚楼层层叠叠,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十分壮观。大家可以来猜猜这个吊脚楼下层是干什么用的呢?没错,就是用来关牲口或用来堆放物品的。同时这里还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在吊脚楼的四周都有靠椅,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所以古时候的闺中的女孩子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这个靠椅称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种下设条弃,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为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所以又把它称为鹅颈椅。那么现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来乘凉、观景和休息用的了。

游客朋友们,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风雨桥也叫作花桥,主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因为为行人起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称为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一共分为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主要就是桥墩,中部是桥面,上面的就是桥面廊亭。传统的风雨桥和吊脚楼一样没有用一根铁钉,都是采用榫卯技术连接整体的。我们可以看到风雨桥上面修建了很多层的塔、一亭,每一层都有檐角翘起来绘凤雕龙;在塔顶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宝葫芦、千纸鹤等吉祥物,十分精致。

现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风雨桥,他们在原来木质的基础上还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大大增强了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能力。

现在请各位游客朋友就在这风雨桥休息一会儿,我们再到下一处景点。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五月十二号是我户外教学的日子,去的目的地就在苗寨文化村。去的前一天,我兴奋不已,好期待明天的到来。

抵达那边,老师先让我们自由行动玩游乐器材。我和我的朋友先去玩小火车,绕阿拉丁广场一圈,虽然车速很慢,但是火车绕全场一圈,可以看清楚有什么游乐设施,等一下可以玩。坐完火车,我跟我的`好朋去友搭侏罗纪探险游艇,在搭的过程中,我看到他用立体造型来描述侏罗纪时代,一直到原始人时代的恐龙,让我知道侏罗纪有什么恐龙。我还玩了太空山,里面一片漆黑,而且是云霄飞车,很刺激,下来后仍让我心有余悸。还有金矿山探险,从15米地方冲下来,感觉很棒。

到了下午,我们去参观原住民的十三族,每个族都有很多不同的特色,如;泰雅族以前有纹面的习俗,表示男子善战、女子善织,泰雅族织布的技巧还是各族中最精细的一族;达悟族分布在屿岛,背山背海,传统住屋呈半穴的地下屋,还可抵抗风害,还有特别的丁字裤和拼板舟。参观完后,我们去坐缆车,由上往下看很漂亮,看到绿意盎然的山,还有美丽的绿潭,下了缆车,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苗寨文化村。

我在苗寨玩了许多游乐设施,也认识了原住民族,我拍了几张照片留念,这的户外教学让我很开心。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x》贵州人文探索研学行。短短的几天贵州之行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之旅的第三天一早,我们坐着开往千户苗寨的大巴。大巴沿着凹凸不平、蜿蜒盘旋的山路慢慢地爬着。天色朦胧,只见高耸入云的山被一朵朵灰云包围着。山上开遍许多星星点点、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一片,黄的一片,蓝的一片……美丽的山色使我应接不暇。

我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而我们也到了观景台。华灯初上,苗寨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灯。放眼望去,苗寨的夜景灯光真美啊,美得像一幅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画;苗寨的夜景灯光真亮啊,亮得像太阳一般耀眼;苗寨的夜景灯光真多啊,多得像天上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苗寨的夜景灯光星星点点,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就像宇宙的银河。置身其中,我就像在银河中漫步,那感觉美妙极了!

千户苗寨美得让我陶醉,美得让我难以忘怀!作者:陈紫曦。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攻略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

外人来到西江,尚未进到寨内,无不为其巨大的规模与恢宏气势所震撼: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寨子里炊烟四起,汇集在半空中如云如雾,那场景,就更加难以形容。

最佳旅游季节:3-5月。春末夏初。此时气候适宜,不干不涝。

门票:【成人】100元【学生】50元。

地址: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西江村。

交通:先从贵阳乘火车或汽车到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再从凯里洗马河车站乘至西江的班车,24元/人,平时1小时/班,节假日有加车,车程约1小时;包3-4人车120元。也可从雷山县乘班车至西江,7元/人,约2小时,末班车在下午16:00左右。

乘班车至开觉路口,步行3km至开觉寨门口,此处有一条直通西江的山路,4km,脚力不错且预算较少的人可以考虑这条线路。推荐结伴而行,最好有当地人带路。

购物:由于较早被开发,现在的西江已成为商业化氛围较浓的旅游地,道路两旁商铺林立。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麻料和控拜,从西江走过去大约20分钟,这是两个世代手工制作银饰的村子,游客可以拿着样式叫老师傅打给你,按重量算钱。

娱乐:西江每天11:00和17:00有苗族歌舞表演,时间约半小时。寨子里可以租苗族衣服照相,10元/人。

住宿推荐:推荐住在苗寨对面的半山腰,那里可以看到苗寨的景色,比观景台附近的要便宜。大约80元一间,有独立卫生间。(ljs206提供)。

景区内交通:从凯里乘至西江下车的门口是景区北门,到寨子北门还要坐一段观光车,5元/人,走路约15分钟。观景台上也有观光车,但是只到表演场和老停车场,不是下车的那个停车场,不要坐错。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我们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以他们为荣。

这里沿用最古老的苗族酿酒工艺,坚持以土灶,木柴,泉水,木制烤酒器材,现场烤制苗家传统米酒,糯米酒。西江最完整的古老酿酒工艺将在您面前重现。

地址:西江镇羊排村苗王家下方一百米。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位于雷公山东北面,距州府凯里39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url]西江[/url],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寨位于雷山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西江苗寨,全寨苗族占99%。黎平肇兴侗寨有900多户人家、3800余人,故有“侗乡第一寨”之称。全寨有5个家族,每个家族有一座鼓楼,共5座鼓楼、5座花桥、5座侗戏楼,这些极富侗族建筑特点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西江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风味特色晚餐,席间接受苗家少女飞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楼美人靠(凉台栏杆,苗家称为"美人靠")上观千户苗寨万家灯火。还可以观赏铜鼓芦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脚楼。

西江苗寨,全寨有溪沟四条,分别汇入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将寨分为二:河北面是平寨、东引、羊排;南面是水寨、乌嘎、也好、南贵。河水灌溉沿溪的农田,流至挂丁河注入清水江。河上有一座水泥桥,沟通南北;还有一座公路桥。为栏杆型水泥桥,是寨内老少憩息、聚会和留客的地方。桥边竹林青翠,桥下流水潺潺。西江苗寨四周被枫香树、杉树和青松围绕。

西江苗寨人民向来好客。节日或平时,客人来到苗家,全家老少都热情接待。主人双手捧来一碗碗香喷喷的米酒,敬给客人喝,以示对客人的欢迎。若遇节日请酒迎客,礼节更十分隆重。日常饮食,以酸、辣、甜等食品为主。按季节备有酸菜、糟辣子、腌鱼、腌肉、腌笋子、腌蕨菜。鲜鱼煮酸汤,味美可口。每逢苗年,家家都做甜酒,煮冻鱼款待客人;还喜欢上山采摘野菜,龙爪菜(蕨菜)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野菜。

民族服饰鲜艳夺目,花色品种多样。女青年节日盛装,头戴银花、银梳,别簪银角,包银围布片,戴耳环,项挂三至四只花纽式银项圈;还有的着古式盛装,穿大花便衣(衣角、衣肩、衣袖都订上各式银花片)、黑绉裙,外系二十四条花带和大花围腰;手上戴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

西江苗族妇女自幼喜欢绣花。有绉绣、平绣、叠绣和贴绣,龙以绉绣驰名。绉绣是用八股、十股或十二股花线织成各色花带,然后绣上花、草、鸟、鱼、虫、兽等图案,订在衣领、衣袖、衣角、背带上,富于立体感。西江银饰制作工艺精湛,驰名省内外。

西江被人们誉为“芦笙的故乡”。农历六月“吃新节”,十月苗年“芦笙节”,男女老少着节日盛装,齐集芦笙场,踏看芦笙曲起舞。

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你是不是厌烦了大都市那种吵杂而喧哗的夜生活,却不知道把自己的心灵与肉体往哪儿放置。你是不是走过许多的路,或者看过许多的风景,却没有找到你自己所喜欢的地方而难过。你曾经所走过的地方,不是商业化太浓重就是失去了一种民族文化的特色,让人讨厌与心烦。一座城,一座小镇,总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沧桑与幻想。在这个深秋,北方已经开始冷起来,有的甚至开始下雪了,如果你要问我去哪儿?那就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贵州在这个深秋,特别美,还特别舒服,不冷不热,刚刚好。这里是一片一片的木屋,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特色,给人遐想与情调,就像爱人的容颜一样,让人着迷。如果你想看到全镇整个面貌,那就站在山顶上,在这里,随便找一个地方坐着,你就能看到苗寨的全景。她的美丽,只有来过的人,才知她有多美和吸引人。这里不仅有着文艺般的模样,还有一种民族特色文化。这里的人们载歌载舞,不管在街道还是广场,你都能看到他们才艺展示,而且让人集中精力,然后慢慢的看完这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会情不自禁的,在心里想道,苗族文化果然深厚,就像是一个未解之谜一样,让人去猜测。他们的表演,不是像其他地方一样,大多数都是复制品,而是土生土长的原文化。这样的文化让人佩服与羡慕。那时我在想,你会对贵州另眼相看,以前从传说中得出贵州的野蛮,或许今天你来过,那一切都是骗人的。贵州也是一个旅游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一个地方。

来这里,你能感觉到田园风光的模样,你会情不自禁的想象下,这样的一个地方真有意思。这里的人们简朴,他们依然保持原始一样,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耕种和生活方式。走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你可以抬头仰望一下星空,看看四周最美而且富有建筑特色的木屋,不仅是美丽的还富有一种远古的样子,真是棒极了。如果一阵清风吹过,一种凄凉中带着一丝芳香吹进骨子里与所有感官里面,这时你更加能想象到,一个地方的美与特色莫过于这样了。

我在想在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里,很多人大概都已经忘记了,我们的庄稼是怎样得来的,是需要哪些程序,才能转化成粮食。或者你可以来看看,我们平时吃的大米是怎么一回事,沿着小路小河来到田野花香的世界看看,如果你来这里正好碰上收庄稼的时节,走在里面,满地都是金黄色一片,你会轻轻的抚摸着金黄色的稻谷,忍不住的想去与它亲吻。风一吹过,那稻谷发出的香味在你的器官里面穿来穿去,再闭上眼睛,静静的享受着这幸福快乐的样子。或者你可以邀上自己的爱人在这里多拍一些照片,以保存自己青春的故事,当老去的一天,摸上泛黄的照片,原来我们的故事一直都这么精彩。

夕阳西下的千户苗寨,更是美丽多彩,还带了一丝朦胧美的模样,只想去猜测和遥望。当你站在桥上或者找一个高的角落看这一切时,仿佛就像一幅藏在大地上的艺术品一样,一种慢节奏的画面真是美的让人舒服和不想离开。而我只想带着我的爱人与她他一起看日落西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只想在你的世界里静静的沉睡,直到生命的尽头,看看你容光焕发的模样。傍晚这里真是美爆了,全镇都为她欢呼雀跃。灯火辉煌,给这个地方增加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而我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看看这个美丽的夜景,带给我的是什么感受。如果要说,我只想说,如果没有爱人在我身边,我会想着,或者是她躺在我怀抱或者我躺在她怀里,就在这里静静的看着这道美丽的风景,就这样,静静的看着,真是舒服。当你在河边或者找一个地方坐时,四周一片静时,跟着自己的爱人说一些情话或者就是玩一下暧昧,所有的努力,一切都值了。

本文作者:木子舟(微信公众号:四季徒步)。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秋天的时候,如果你走进苗寨,那么,最令你惊喜的事情,一定是苗寨的颜色,她是金色的。

融水元宝山四周,到处都是梯田,它是苗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从沿河两岸,一级一级地修上去的,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梯田修到了山顶上,于是便形成了“山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奇观。

到了秋天,稻田里的谷子成熟了,黄灿灿的稻谷,洋溢着芬芳。远远望去,层层梯田,金光闪闪,一派丰收景象。收割的人们,在金色的`地毯上劳作,用快乐的心情放歌,那歌声从岭坡上飘下来,绕在蓝天与白云之间,有如天籁之音一般动人心弦。

秋收的时候,苗家人把田水放干,把肥鲤捉来,在金色的家园里烧烤,欢庆一年一度的苗族烤鱼节。不论你是谁,也不论你从哪里来,苗家人都热情地邀请你入席,共同分享这丰收的喜悦。所以,秋天到苗寨,你一定能看到苗家人一颗颗金子般的心。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游玩。这里的山真多,无数的山峰层层叠叠,形成大小不同的形状,山间还有一条潺潺的小溪,我们朔溪而上,直达景区。

西江苗寨现有一千二百多户人家,苗家的房子俗称吊脚楼,数不清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首尾相接,错落有致,十分壮观。苗寨有两条主街,一条是小吃街,一条是商业街。在两条街的中间就是我们一路追踪而来的小溪,“哗哗”的溪水像一条彩带穿寨而过。小溪上面建有四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它们都是由木头搭建,造型古朴,做工精美。风雨桥上的游客众多,有的坐在上面休息,有的在拍照,还有的站在桥上欣赏苗家风景。

西江苗寨的夜景非常漂亮,观看夜景的最佳位置是半山腰的观景台。从上往下看,家家户户都点亮小灯,整个寨子像夏夜的星空,繁星点点。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观看《美丽西江》大型演出,苗族姑娘穿着绚丽多彩的服装,头上戴着亮丽的银饰,唱着嘹亮的歌声,跳起苗族“锦鸡舞”美丽极了。我觉得最精彩的是一位苗族小伙,用一片树叶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真是太神奇了!

美丽而神奇的西江千户苗寨之旅,我不仅欣赏了原汁原味的苗寨美景,而且增长了对苗家文化的认识,真是不虚此行。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接近11点了我们步行回酒店准备吃晚饭。我们吃了苗寨的著名小吃酸汤鱼,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这道苗寨的家乡菜吃得我心服口服,再加上其他的风味小吃显得这道晚餐独一无二。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西江位于贵州省凯里市西江镇,今天我和父母来到了西江的千户苗寨游玩。我对这里印象深刻,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镜头一,建筑:

苗寨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头做的,在这里不能点蜡烛,如果点蜡烛会有可能引起火灾,发生火灾,不仅是这一个大房子,还会把整个寨子燃烧起来!在每一家房子的房顶下方,有3、4扇木头围成的长方形大窗户,玻璃干净得连里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走进要住宿的“时光里”,房屋里面虽然没有我们那里那么舒适、整洁,可也毫不逊色于我们的家。房子十分巧妙、独特,一间连着一间,连绵不断,好像看不完一样!

镜头二,打糍粑:

道路两旁,有许许多多打糍粑的人,他们有男的女的,还有一些40、50岁的,旁边就是打糍粑的道具。一些面团在一个类似船型的大盆里,盆的里面还有一个大木锤,打糍粑的人举起锤头,我看见那上面沾上了一些白色的面团。我和爸爸也过去看了看,爸爸先拿起锤子,双手握住锤柄,用力往上拉,爸爸也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拉开,打了几下就不打了;到了我,我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将锤子和盆子里黏在一起的的'面团拉开,好不容易拉开了,我又差一点被锤头砸到脚了,我就不再尝试了。可是那些打糍粑的人毫不费力气的高高举起了木锤,打了下去,打了好几下他们好像也不累的样子呢!

镜头三,苗族的服饰:

要说苗族的服饰,那可是十分独特呀:先说头饰,头饰的结构十分复杂,就像一顶皇冠;然后是上衣,在领口有两道红色的宽宽的杠上面有一群花,袖子是到胳膊肘的有粉色的、绿色的和红色的宽杠;腰上也有一样的宽红杠,就像是腰带,下面就是有两道宽约5厘米的直到脚的玫粉色的杠;还有银饰,银饰要戴两个,先戴一个跟手臂一样长的,元宝形的下面是20多个银线,尾部是银珠。我也穿过这个衣服,头饰很重,银饰挂在脖子上也非常重,不过真的银饰有好几公斤呢!

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西江千户苗寨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至1227户,为1115户。据的最新统计,西江千户苗寨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月“中华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为主的多支苗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后形成的统一体。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集团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即位后,“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战国时期,秦灭楚以后,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到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则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目前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春秋战国时期,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才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19,丹江改厅称县,西江属其辖内,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改归台江县管辖。1944年,置雷山设置局,西江复归雷山管辖,改为西江镇。1950年,雷山设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于第二区公所。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于凯里县的雷山片。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西江千户苗寨已合并,根据原资料统计,各村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如下:原羊排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45户,1308人,年国内生产总值259.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元,其中农业收入900元,劳务收入400元,旅游收入210元。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46亩,其中水田1225亩,旱地121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2kg。原东引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08户,1318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4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60元,其中农业收入810元,劳务收入470元,旅游收入180元。现有耕地面积769亩,其中水田面积692亩,旱地7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1kg。原南贵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899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59.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58元,其中农业收入790元,劳务收入490元,旅游收入178元。现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水田面积564亩,旱地76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1.2kg。原平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7户,1495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其中农业收入750元,劳务收入510元,旅游收入120元。全寨现有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767亩,旱地5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66.5kg.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为一断层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穿寨而过。谷地两侧山地并不对称,相对高度达数百米。西南侧山高坡陡,宛若一道高大的屏风,护卫着千户苗寨千百年来宁静的田园生活;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西江千户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西江吊脚楼不但造型美观实用,而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3、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4、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地用于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5、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虽然农业依然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主导产业,但在过去十余年间,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调查表明,除了本省游客以外,前来西江旅游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以及上海等全国各地,国外游客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由于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以一日游游客为主,一般上午到达,下午离去。少部分多日游的客人,主要为前来写生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和从事西江研究的专家学者。统计表明,在过去六年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至2005年0.75万人、1.2万人、2.4万人、2.15(非典)、3.5万人,猛增至7.5万人,国外游客也从年的200人发展到20的3000人。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有苗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店铺30余家,已经开发出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银饰系列、苗族服装、刺绣系列等。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精选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36千米处。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吊脚楼多为三层,基座以青石、卵石垒砌,一层圈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粮仓。居住层有长廊,围有木栏,设有长凳,苗家姑娘多在此挑花刺绣,人称长廊木凳为“美人靠”。苗寨以青石板路串连,枫树成林,枫香扑鼻。西江位于贵州凯里市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440(官方统计)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杉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古香古色的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来这里参观。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西江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观西江、知天下苗寨”。

看到这个广告语,感觉所有的苗寨在它这里失去了光辉,不可否认,它引起了我的注意。尽管寒冬腊月、我还是奋不顾身的来到了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西江”,从贵阳市出发,坐火车经过3小时,我来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级市凯里市,车费35元。下车的第一感觉,现代化与少数民族建筑相结合都市,把我与贵阳林市文化截然分开,我迫不及待的买票从凯运司出发前往雷山县的西江镇。大概45分钟,怀着紧张的心情,我看到了,木质品的山门,上面书写着六个大字“西江千户苗寨”。我赶紧坐上电瓶车,我想去看看这个世外桃源,因为文化不同,我请了一位导游,她给我带路指导。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村寨。这里由10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这里展示着苗族发展的史诗。

听说在西氏族迁移来之前,这里居住着的是苗族的“赏”氏族,犹豫战乱原因,西氏族迁移至此,“江”的“西”是指西氏族,而在苗语中“江”通“讨”,意思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因而得名。说到苗族首先我们想的的会是蚩尤,三苗,九黎,楚蛮,武陵蛮等等。不错,苗族支系众多,根据《林荫记》这里是蚩尤的直系后代。进入村寨,我看到这里的`人身穿长袍,包头巾头帕,而且是黑色的,有人给我说这里是“黑苗”也就是“长裙苗”。一眼望去,我看见白水河穿寨而过,河面上有一座风雨桥,是用于关风蓄气,挡风摭雨,现在人用于乘凉。除了风雨桥,就是“吊脚楼”了,分平地和斜坡吊脚楼,是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三层,第一层用于放劳动工具和关家禽,第二层是厨房,客厅和卧室,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阶息”,用于刺绣,乘凉和注意有一句歇语“美人靠上靠一靠,不是美人三分俏”,第三层用于放谷物,当然有的是闺房,全是木质结构。向前直走,只见一个露天广场,走进一看,我来的是时候,十点,苗族歌舞表演,有苗族飞歌、铜鼓舞、高排芦笙舞、反排木鼓舞等等。不管是节目还是服饰都是精美绝伦。当我转身,看脸了几个大字“以美丽回答一切——余秋雨”。

这就是余秋雨先生对它的回答。有句话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里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这里的人儿,热情淳朴,过苗年节,吃新节还有十三年举行一次,一次举行三年的牯藏节,这里有自然纯手工的刺绣,服饰,银饰,有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饮食(酸汤鱼)等等。一步一个脚印,我往山头走去,经过了蜡染坊,苗族文化博物馆,看到了护寨树,到达山顶的鼓藏头家,原来这里也有一系列的自然领袖。如:“方老”地方最高领袖,“寨老”寨里最高领袖,“族老”某一族家族领袖,“理老”负责民间纠纷,“榔头”负责治安,“鼓藏头”负责祭祀,“活路头”相当于农业部部长等等。

站在山头,看着夕阳西下,是一副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这里的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夜晚,我踏上了观景台“万家灯火、瞩目西江”。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它,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它,拥有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它,顺着山势而建,拥挤却不失和谐;它,就是我国著名旅游圣地——西江千户苗寨。

进入苗寨,首先看见了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四面被木头房子包裹着,别有一番民族特色。再往里面走走,一条小吃街便映入眼帘,那里是名副其实的“吃货天堂”:有酸菜鱼、酸梅汤、烤串、冰糖葫芦、银耳雪梨羹等等。说到小吃,那必须得尝尝酸菜鱼和酸梅汤,又酸又甜的酸梅汤配上咸咸酸酸的`酸菜鱼,说是人间美味,一点也不为过。

吃饱喝足后,来到小吃街的正中间,你会发现小吃街旁边居然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做“白水河”,它孕育了苗寨的千年文化,可以说是这里的“母亲河”了吧!河上有一座小桥,黑色的瓦片,木制的柱子檐上还吊着几盏明灯,一到夜里便会发出暖黄色的光芒,一派农家风光。

走过小桥,顺着小路以东,就看见了苗寨的一个小角。再往前走一点点,便看见了整个苗寨的全景就展现在你的眼前,那叫一个壮观啊:一栋栋小房子层层叠叠的建起,一栋压着一栋,全部长在一座大山上,看似非常拥挤,却又觉得美丽、和谐。走进苗寨,你会发现整个苗寨都是用木头搭建的!这样一个雄伟的建筑,在这里经过上千年的风吹雨打,竟然也没有倒下!可见它是多么坚固。顺着楼梯拾级而上,最好的观景区域在三层以上,如果你的房间正好在三、四层,那你可幸运了,虽然每层房间都有观景台,但是只有三层和四层是最佳视觉,可以将整个西江千户苗寨的景色尽收眼底。你会看见白水河汹涌地流;你会看见带着银饰的苗族姑娘载歌载舞;你会看见远处的梯田上似乎有人在播种;你会看见远山上的绿,慢慢地移……总之,苗寨的美,立刻会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

苗寨,你孕育了千年的文明,你展现了辉煌的历史,这次游览真是收获颇丰啊!希望你也能来这里,置身其中,体验一下我们的“美丽中国”!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1月31日下午,我们游览完荔波小七孔景区,时间已大半下午了,然后乘大巴赶往下一个游览景区――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由于途中遇到堵车,我们赶到位于雷山县的千户苗寨时,已经暮色苍茫、万家灯火。进入苗寨,安顿好住宿,然后用餐,享受苗家的贵宾待遇――长桌宴。

长桌宴安排在白水河右岸的一家餐厅,进入餐厅,一条长桌足足有十五六米长,上面已经摆满了各种菜肴,乍一看,相当排场壮观。导游说,本来还安排了“拦门酒”环节,但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就省却了。“拦门酒”是苗家迎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但因为客人一进门就敬酒会让人吃不消,所以取消也不遗憾。我们刚坐好,就有苗人过来分发红皮鸡蛋,每人一个。在进寨子之前,导游已经讲过,这红皮鸡蛋要用额头碰破了皮再吃,寓意鸿运当头。我回过神来,见许多旅友已经开始吃鸡蛋了,个个额头上都留有一个红印,像过节给小孩子点的妆似的,令人忍俊不禁。菜肴主要有米豆腐、腊肉、豆芽、木耳,以及主菜酸汤鱼,还有一些不认得的菜品。酸汤鱼正在小炉子上热着,冒着腾腾热气。还准备了米酒。宴席开始,几位苗族少女唱着敬酒歌儿敬酒,歌儿的内容在车上导游已经唱给我们听了,否则根本听不明白,大意是:远方的客人来到苗家,请喝一碗酒,能喝喝两碗,不能喝喝三碗……一起陪同敬酒的是男人吹奏芦笙曲,音调特别,颇为热闹。关于芦笙早就听过,也在电影上见过,知道是竹制乐器,但亲眼所见还是第一次。轮到姑娘敬我酒时,我担心不喝她们会强灌,便乖乖地喝了一杯,感觉这米酒的味儿跟我们喝的白酒相去甚远,似乎没什么劲儿,但据说这酒有后劲,“见风倒”,于是,我就没敢多喝,只是喝了几杯便作罢。

那个酸汤鱼的鱼像北方的鲤鱼,肉质鲜嫩,没有一丝泥腥气,大家都很喜欢。所谓的酸汤也并不是很酸,这道菜不愧为苗寨的招牌菜。长桌宴结束,导游带领我们去观景台看苗寨夜景,我们乘电瓶车爬上盘山公路,不久就来到了右岸山上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抬眼望去,峡谷对面的山坡上依山而建的密密麻麻的吊脚楼里已是万家灯火,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下,就像晴朗的夜空天上的繁星一般闪烁,美极了。

夜里,由于客栈空调不能用,盖一床被子便有点冷,这是出人意外的,还真的不大适应呢。休息前我见房间内有空调,要求店主打开,但店主说因为缺电空调不能用,即使这样,还常常停电呢。果然半夜里我起来上厕所,开床头灯不亮,还真的遇到停电了。看来这苗寨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第二天早饭后自由活动,我们先是参观了街景。石板街两侧众多的商家开始准备早餐,品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打糍粑的,比较有趣。一个中年男人在店门口举着一把木锤在一个石臼内反复打着一种白色的食物,跟面团似的,却又跟面团不同,黏糊糊的。中年男子打一下,糍粑就黏在锤子上,扯得老长,但他却能锤起锤落潇洒自如。我有点好奇,要求自己也打一下试试,中年男子有点怀疑地把锤子给了我。我拿起锤子刚一锤子下去,锤子却被糍粑黏住了,拿不起来了,费了好大劲儿才挣脱出来,再次打下去,又拿不起来,众人哈哈大笑。原来这打糍粑用的是巧劲儿,一味硬来是不行的,即使累死你也打不好。据了解,这糍粑是苗人过年家家必备的美食,类似于汉人过年吃饺子,原料是糯米,煮熟后趁热打才能打出好的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蘸着白糖等佐料吃,柔软爽滑,风味独特,也可以压成小饼,炸了吃,烤了吃均可,还有打酥饼的,类似打糍粑,是以花生为主料的甜品。见两个男人举着锤子你起我落,像铁匠打铁似的,颇有节奏。沿着石板街一路走来,我们闻着各种小吃的美味,十分后悔在客栈用了早餐,否则非品尝下不可。

过了风雨桥,我们沿着狭窄的街道打算再上观景台,半山坡遇见一家正在建设吊脚楼的苗家,吊脚楼高大的框架已经竖起,全部是实木的。第一次见到造吊脚楼的,很是好奇,就驻足细细观赏了一会儿。据说,苗家的吊脚楼分平地和坡地两种,一般三层四榀三间或者五榀四间。一层多是放置杂物,饲养牲畜;二层为人居住,分客厅、堂屋、卧室、厨房等,尤其是堂屋外还设计个“美人靠”,苗语为“阶息”,主要是供家人纳凉、休息,以及女眷绣花等用途,非常独特;三层主要是放置粮食,以及其它生活物资。

到了观景台,再看白天的苗寨风光,与夜间截然不同,只见白水河两岸山坡上一色黑瓦木墙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一家连着一家,一眼望不到头,景象非常独特壮观。据说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有1400多户,6000余人,因此有“苗都”之称,此时有的苗家还有缕缕炊烟升起,吊脚楼上空飘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给千户苗寨披上了一层虚幻的外衣,像海市蜃楼似的。

下了山,我们又来到苗寨博物馆参观,我见过戴头饰的苗女,对苗女的头饰比较感兴趣,觉得与别的少数民族女孩头饰完全不同,非常美丽大方。苗族姑娘戴的.银饰品全是银子打造的,这一点非常奇特。盛装的苗族姑娘头戴高高的银花冠,下沿圈挂银花带,花带下垂着银花坠,脖上有几道银项圈,胸前戴银,背后披银,还有许多小银铃,走起路来叮当作响,特别引人注目。苗族姑娘们佩戴银饰以大、重、多为美。据说,苗家女孩佩戴的耳环最重的竞有4两,而头上的凤冠重达4斤,倘若把全身的银饰加在一起,足有二三十斤重。苗族银饰的种类多得惊人,仅头饰就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发替、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等种类,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还有镂空雕花的手镯。富裕家庭的苗女自不必说,即使出身一般家庭的苗女,出嫁时家里也会为她置办一套像样的头饰,此外,苗女的嫁衣也颇为讲究,在进苗寨前我们参观凯里一家博物馆,亲眼见到部分苗女的绣衣展品,有的母亲给女儿绣一件嫁衣要花几年的时间,绣的图案有明绣,暗绣等多种绣法,绣的图案精美绝伦,令人眼界大开、啧啧赞叹。这哪里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啊,分明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方式也令人好奇,他们的恋爱方式叫“游方”。深夜后,苗寨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地在游方坡、游方坪、风雨桥、田间、树荫下等地对唱,这时候的对歌往往是小伙子用歌声赞美姑娘的美丽、聪慧等,把一切赞美之词都拿出来,以赢得姑娘的好感。姑娘被小伙子的诚意打动了芳心,就表达出非他不嫁的心意。

苗族青年“游方”式恋爱很自由,男女青年只要彼此了解互相有了爱意,他们不管父母同意还是不同意,就私下约定好了时间,男方家则通过“偷亲”的形式,把女孩子悄悄地约出来,然后迎娶回家。等到男方家办完婚宴生米煮成熟饭之后,男方家会准备一百二十斤米酒、一百二十斤糯米、一百二十斤肉、一百二十斤菜以及鸡、鸭等重礼到女方家来认亲。双方借酒抒情对唱酒歌,亲家关系从此就开始建立了。至于各种礼品为什么要凑个120斤,里面肯定有讲究,只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出了博物馆,附近不远处的演艺广场上的跳芦笙表演又开始了,因为我们还有下一个景点要去参观,时间不允许,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苗寨。

美丽的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人生苦短,收藏生活的美丽,丰富平淡的人生。

——题记。

新年到?喜。

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天地一片辉煌,照亮了人们喜悦的脸庞,说说笑笑,喜气洋洋。

一家人围在火炉旁,火焰跳动,将每个人的脸都映成红色,激情四射的青年围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孩子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慈祥的老人满脸笑意,享受着这团圆的时光。

新年的钟声敲响,一切化作美好的回忆,珍藏在人们的脑海里。

红灯笼,黄月亮,彩色的烟花映着人们喜悦的面颊。

解难题?乐。

看着一道有难度数学题,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抽象的图形,使我了无思绪,无从下手。

一个个文字化作一道道无形剑气向我逼来,我在极其狭小的空间里勉强躲避着,无助、心灰意冷、欲哭无泪。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忽然又多了一人加入我的战斗,她的寥寥数语如同拨云见日,使我从迷茫中清醒过来,思路渐渐清晰,打破了僵局。我奋笔疾书,难题得以攻克。

成功之门为我打开,眼前宽广明亮,心情大快,抬头对“救”我之人报以感激的微笑。

运动场?搏。

长跑比赛——这是一次耐力的较量。

发令枪响,一道道矫健的身影掠过跑道,平地风起,有着万马奔腾之势。

看台上同学们欢声雷动,拼命地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喊着加油,排山倒海一般,回荡在操场之上,此起彼伏。

几圈以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渐渐拉开了。跑在前面的同学,为了班级和个人的荣誉,将一切顾虑抛在脑后,只想着:向前、向前……跑在后面的同学,虽然名次落后,但他们决不放弃,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比赛。

“咔嚓”快门一响,记录下了这令人感动的画面。

回忆起以往的点点滴滴,一件件美丽的事情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笑意游上脸庞,体会到生活原来这么美好!

生活中,美丽的事情随处可见,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留意生活,用心发现并收藏生活中的美丽,丰富多彩的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