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盘古开天地课文教案设计(案例21篇)

时间:2023-11-07 16:34:35 作者:文锋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具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目标设定,能够有效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的参考和借鉴。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6、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节全文。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是学生喜爱的一篇课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认读“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

2.课文中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请你找出来,用波浪线画出来。

3.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五、展示交流。

1.认读词语。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

气息四肢混沌肌肤。

辽阔逐渐缓缓茂盛。

血液创造滋润奔流不息。

说一说:你能用上“创造”,说出课文里的内容吗?

引出“创造宇宙”,板书。

盘古是怎么创造世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六、研读课文,讨论答疑。

1.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开始。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说一说你的感受。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理解:抡起,猛劈。

做动作。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你有什么发现?

反义词,近义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快速浏览,用一个词语概括。

板书:顶天立地。

理解,诵读: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找出中心句。板书:身化万物。

(2.想象读后面的句子。理解用词要准确生动,积累优美的词语。

(3.说话训练:盘古的变成了()的(。

5.总结全文。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七、布置作业。展开想象,续写盘古身体变化成万物。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4、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特色】。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路,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畅谈感受,提出问题。

1、观看了美丽的宇宙,学生自由谈感受。

2、紧紧围绕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问题。

生成预设:

估计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

1、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2、盘古为什么要创造美丽的`宇宙?

3、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的?

4、盘古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

三、以学定教,走进文本,解决问题。

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

1、梳理问题。

2、带着问题,自读文本。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生、师生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4、通过朗读、想象、描述,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顺学而导,走出文本,交流感受。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盘古开天地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1-3段。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4、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中国的神话故事,并预习课文。

2、教师从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课外看过不少书,那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说来听听。

2、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看看你能不能看着画面说出这个神话故事来。

3、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共同点?

(谁干什么形式出现,故事题目就是故事内容的简练概括)。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认读词语。

2、从偏旁意思区分“混沌”与“馄饨”。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请两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听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找,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找到后用横线画出来。

2、生读文。

3、交流、齐读。

4、能读了这句话,能找到句中的关键词吗?

5、指导书写“创造”生字。从创造的偏旁理解字义。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么在盘古创造宇宙前,天地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2、指名读。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4、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想象丰富、大胆。

5、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这样的语言特点,生读。

(二)学习第二段、第三段。

2、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教师引导出:开天辟地。写在书本地段旁。

3、通过学生动作比较动词的作用。(用的力气大、不容易、盘古很有决心等)。

4、课文中还有哪个词词语也写出了盘古用了很大的力气?(巨响)。

5、盘古这一斧子下去,辟出了什么结果?

出示第二段后半部分,读中概括“天地分开”

并在语段中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6、天地分开之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学习第三段,出示。

刚才我们用“开天辟地”来概括第二段,你能不能也用四个字来说第三段的意思。在文中划出具体写“顶天立地”的那句话。把“顶天立地”写在旁边。(板书)用动作演一演。

7、盘古这样做天地有什么样的变化?(板书天地成形)。找出里面的反义词,(升高----下沉)。

理解丈的含义。采用教室内的门高度比较。盘古每天要长高多少?再次体会神话故事的丰富、大胆想象。

8、天地是成形了,盘古却怎么样了?他是为什么倒下了?为谁倒下了?感悟盘古: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

9、感悟朗读:面对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巨人,我内心无比敬佩,让我们一起来。

读课文1-3段。

五、复述课文1-3段。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一到三段,你能看着老师的板书讲讲1-3段的故事吗?同桌之间先互相练习,等下老师请同学来讲。要求:讲得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讲得生动;听的同学注意倾听,听完后为同学作出合理评价。

2、学生班级里复述。

六、同学们,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累得倒下了,倒下之后的故事我们明天再学。下课。

盘古开天地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引导学生会读书。

2.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

一、导学。

1.兴趣活动: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精卫填海》。

2.反馈: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和词语,我们来回顾一下。

出示词语:肌肤四肢血液。

滋润辽阔创造。

黑暗下降一丈。

3.自学。

(生汇报,屏幕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

(板书:中心句)。

4.练习找中心句。(指出中心句可能出现在开头,结尾或文中)。

5.大声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

二、互动。

创造很难,需要力量,需要勇气,需要行动。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第2段,找一找盘古醒来后是怎么做的?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不动笔墨不读书)。

1、学习第2段。

生汇报。

(1)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3)说出不行的原因,相机指导朗读。

做一个“抡”的动作,体会要用力。

师: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同学们我们来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b.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语气放慢)。

d.一女一男读。

e.所有女生与所有男生分读。

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

2、学习第3自然段。(2分)。

(1)就像这样,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

(板书:顶天立地)。

3.学习第4段。

盘古顶天立地,但最终还是累倒了。累倒之后又怎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来说一说。

1.学生读。

2.交流汇报。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指前面写的板书:中心句)。

3.指导朗读。

(1)一读。盘古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谁来读一读。(诗的形式)。

(2)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生1读。(读后评价,如:没读出江河的辽阔。读得不好,指导关键的一句。)。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那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啊。(滋润万物的雨露是多么泌人心田啊!让四季的风吹得柔一些吧,让飘动的云再飘得慢一些吧)。

请你再读一读。

生2读。读后评价。一望无际的大地那是何等的辽阔啊!)。

过渡语:它读得。

仅仅有这些变化吗?仿写。(音乐关小)闭着眼睛。

(屏幕出示)它的()变成了()的()。

找四五个同学站起来不读,一个个连读。

“他的(),变成了()的()”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板书:化作万物)。

吗?

2.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

3.齐读最后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三、达标。

完成仿写:它的()变成了()的()。

1.()而()的东西,

(),变成了天。

2.()而()的东西,

(),变成了地。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案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情景对比导入。

1、谈话:孩子们,还记得我来自哪里吗?有去过北戴河的同学,说说北戴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来到青龙,被这里巍峨连绵的高山陶醉了。看,我们的家乡、祖国、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多么美好!

2、对比情景;宇宙的一切这样迷人,可是很久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天和地混在一起,黑黑的,混沌的,混沌黑暗的宇宙变成了现在如此美丽的宇宙,这和一个人有关,叫——盘古。板书盘古。揭题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神话故事,叫盘古开天地。

3、看题目猜想主要内容。看了题目,你猜猜这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鼓励学生猜想是很好的学习品质,学法指导:从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故事叙述顺序。

指名读,每读一段,清理字词,理解每段内容。

第一段,师引导最后一句度读得很慢很轻,想突出什么?(睡得时间长)理解本段写的是天地还没有分开,板书---天地没分开。

第三段,出示词语:“一丈”、“逐渐”、“倒下”。结合实际环境理解一丈有多高。给多音字“倒”组词。理顺序:这段中天和地已分开,板书---天地分开后.

第五段,指名读。

三、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

1、精读第二段,思考盘古醒后,怎么做的?

指名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抡起…,…猛劈……”

体会人物动作:为什么抡起和猛劈读得这样重?再次指名读,再用力,看谁力量大。

过渡:就这一猛劈,宇宙发生了巨变。

出示句子二:“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读:师读上半句,你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你读时,把下半句相应的词语强调一下。(师读上半句,指名读下半句。生读正确后课件中反义词变相同颜色,强调相对应的词语。)。

师与全体学生对读,带手势。

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段。过渡:天地就这样分开了,接下来呢?指名读句子,教师随即出示句子三“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引导猜想:只是十几秒啊!盘古呢?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猜想多少年?

师引读:十年过去了,生:盘古怕….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怕……。

一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十万年过去了,盘古怕……。

师:直到天地逐渐形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此时你想对倒下的盘古说些什么?

读文:英雄盘古倒下去了,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请认认真真度第四段,一定会发现更精彩、神奇的画面,将你看到的神奇画面画下来。

生自由读。

指名读,把看到的巨大变化,神奇的画面读出来。

集中指导背诵;(逐句出示本段的排比句)。

师引读: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同步操作:师读前半句——点击“变成了”——出图画——出字——生齐读。逐句进行,学生自主看图说文字,齐读。节奏紧凑。

课件出示全段,齐读感受神奇的变化。

激发想象:表达神奇画面难道仅仅是文中写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大胆想象。

出示盘古图。

4、总结:是啊,盘古的确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劈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是你,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5、练习复述。如此感人的神话,如果能讲下来多好,自己再读课文,照板书显示的顺序练习复述。

指名复述,学生评选讲故事能手。

四、拓展延伸。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师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猜神话名字。(出示: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图片)。

作业:课后每人精读两篇,会讲一篇神话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大家听。

盘古开天地课文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5、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1、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是不分开的,直到有一个巨人醒来,把天地分开了,他叫盘古,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2、助读资料:

盘古氏简介: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主要写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翻:左边窄长,首笔是短撇,“米”一横向上拉,“田”要小,“羽”稍窄长。

劈:上边要扁宽,尸字上边没有点,立字下横稍长,刀字要扁窄。

浊:左窄右宽,虫字扁框居中、中间一竖要长、下横起笔向上提、末端有一点。

竭:立字要扁窄,右上边日要小,勹稍宽、里边人字要小、外边是竖折。

奔:大字横稍短、撇和捺要舒展,中间十字要小,下边横位置靠上,竖撇和竖稍分开。

滋:兹字上边点和撇在横上、注意与艹不同,下边两个幺字稍小、要写紧凑。

8、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重点)。

3、让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难点)。

(二)品读释疑。

2、盘古创造宇宙前是什么样子的?

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3、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天地比作大鸡蛋,写出了天地的样子。“混沌”的意思是指我国民间传说中指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团的状态。

4、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它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微光”是微弱的光,说明“鸡蛋”裂开的缝并不大,为下一句“看见斧头”做了一个铺垫。

5、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用了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轻”“重”,“缓缓上升”“慢慢下降”来描写天地的变化以及不同。运用这样意思相对的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冉冉”“缓缓”写出了天上升、地下降的速度很慢。

7、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头顶天”“脚踏地”说明盘古的身体很大,突出了盘古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

8、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为什么把盘古比作巨人?

盘古用身体撑在天地时,最长长到了9万里长。他这一撑,就撑了一万八千年,这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顽强的意志。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巍峨的巨人比作柱子,说明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巨人。

9、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精疲力竭”指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把“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说明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漫长,写出了盘古不辞辛苦地开天地的无私与伟大。

10、讨论交流:盘古倒下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

他的躯干,变成了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观看图片)。

11、想象说话:

“……”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

他的头发变成了粗壮的大树。

他的牙齿变成了雄伟的长城。

12、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双眼——太阳和月亮。

汗水——雨露。

汗毛——花草树木。

血液——江河。

四肢——四极。

声音——雷声。

气息——风、云。

12、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课后第2题)。

示例:盘古用斧头把“大鸡蛋”劈开,分成了天、地,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他头顶天,脚踏地,身体随着天升高、地加厚而不断长高,直到天、地成形后才累倒在地上,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文讲了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表达了盘古开创世界的无私献身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3、写作方法:学写排比句。

(1)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文章第5自然段用了8个小分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这样写的作用是更能表现出盘古的奉献精神。

(2)举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文字用了排比句,更能表现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3)练一练:最喜欢公园里的花吗?认真观察后填写排比句。

花真美啊,美得;花真香啊,香得;花真多啊,多得。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5、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知道了神话故事的特点,中国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同学们课下可搜集神话故事,在班里召开一个神话故事会。

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嫦娥奔月》《狗吃太阳的传说故事》。

(五)当堂检测。

盘古开天地课文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好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要求,而本课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依据集体备课时老师们的建议,抓住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从词语着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词语的引导,学生也容易复述课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混沌一片。

猛劈。

顶、蹬。

宇宙形成身体变化。

盘古开天地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

(一):

(1)上面哪个词语是盘古开天地以前的世界?在课文第几个自然段写着?

(2)上面哪些词组是盘古开天地以后的'世界?——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混沌——美丽——创造世界。

(二):

上升升高下降下沉轻而清重而浊顶着天蹬着地猛劈过去抡起大斧头。

(3)哪些动作又是盘古开天地的第二件事?在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着?——板书:顶天立地(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2.用身子顶天立地。

3.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

1.混沌——美丽。

2.开天辟地。

3.开天辟地。

4.创造世界。

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有:混沌、血液。反复再现,学生才达到了全部读准。第二课时中学生的朗读很充分,而且每一次朗读都有进步,这是一大收获。在动画激情下,学生的感受很多,通过朗读充分表现了出来。仿说不错,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课文,再加上自己的联想来表述。但是复述的指导不足,虽然学生能说上,总觉得不够完美。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四附反思,盘古开天地,希望对你有帮助!

课文《山市》教案设计

1、能读通读懂课文,并能很流畅的读。

2、能根据课下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3、能对课文中的描写部分展开丰富的想象。

4、了解对山市的科学的解释。

1、第2、3、4点为重点。

2、第3、为难点。

这篇课文根据要求是要用一课时完成。从容量和教学目标来看,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重视课外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根据课下注解疏通文意,把不懂的东西放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老师在这节课中把重点放在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欣赏描写部分及培养其想象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练习。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世上有鬼吗?有鬼?你见过吗?无鬼?怎么世上这麽多人谈鬼?甚至还出现了《聊斋志异》这样的鬼怪小说?今天我们暂时不谈论有无鬼,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鬼有关的文章,《鬼市》,即《山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请同学回答。

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把他读错的字词打上记号,在班上读一读。

三、研究、自主性学习。

1、全班齐读一遍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先问同学,还不懂的,再问老师。

2、大家讨论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历历在目尘气莽莽然。

课文《水》教案设计

淡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的历程造就了生命的历程,相当于全球河流一半的水,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水的地理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其余约占地球表面30%的陆地也有水存在,地球上总水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比较容易开发利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浅层地下淡水源,只占淡水总量的0.34%,为104.6万亿立方米,还不到全球总储量的万分之一。在这种全球水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已脱不了厄运。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得本来水源丰富的大国人均拥有水量明显不足,人均值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面对中国严峻的水源短缺的情况,中国更加令人棘手的是水污染,这更加剧了水源不足的问题。

1.何谓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天然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一般是指水中污染物数量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数量达到了破坏水的原有用途的程度;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水中该物质的本底值,从而影响水的用途。

2.水污染的类型。

按照水的存在形式划分,可由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按污染物属性划分可有物理水污染、化学水污染;按水域分类则有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按污染物分可有金属污染、酸碱污染、有机污染、热污染等。在这里只举几类作讨论。

2.1金属污染。

金属污染是指污染水体的重金属,主要是汞、镉、铅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重要毒性重金属的危害。

2.1.1汞污染及其危害。

汞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厂、氯碱厂、农药厂、冶炼厂和汞仪表等工厂排出的废水。金属汞形式的汞毒性不是很大,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汞及其化合物对植物的叶、芽和花瓣均造成伤害,可是鸟类的繁殖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鸟类死亡,可损害人体内酶的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造成致畸和遗传性危害,可以使人患水俣病、肝炎和血尿等。汞及其化合物也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先天性汞中毒,亦通过母乳使婴儿中毒,使他们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畸形甚至脑瘫痪。

2.1.2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铅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地进行,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铅又能损害人和动物肝脏和心脏,使发育变得迟缓,使头部肌肉、关节、脾、骨髓和神经系统患病,严重时可导致动物和人死亡。

2.1.3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能使植物改变颜色,使叶片枯萎,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他又能破坏动物和人体酶功能,引起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发生器性质病变,使动物和人患癌症。

2.2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是指水体中酸碱浓度异常的一种水污染现象。天然水的'ph为6.5~8.5,当ph值小于6.5或大于8.5时表示水体受到了酸碱类污染。水中酸性物质主要来自制酸厂,化工厂,粘胶纤维厂,酸洗车间等含酸污水以及矿山排水和酸雨等。水中碱性物质主要来自制浆厂,造纸厂,制碱厂,印刷厂,制革厂和炼油厂等碱性物质的废水。当水体ph小于6.5或大于8.5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抵制。酸碱污染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酸碱污染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

2.3有机污染。

水中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

2.3.1耗氧有机物。

耗氧有机物可引起水体融氧含量大幅度下降。水中有机物大多数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这类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中溶解氧,故称为耗氧污染物。溶解氧大幅下降是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后的显著特征。大量需氧有机物进入水体,被好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溶解氧大幅下降,甚至造成缺氧状态,危害水体生物有时使鱼类大批死亡。溶解氧耗尽时,有机物即转入厌氧分解过程,其中产生甲烷、硫化氢、氨等还原性物质和恶臭使水质变坏。

2.3.2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被降解的有机物,其大多数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其特点是在水中能长期稳定存留在食物链之中进行生化积累,其中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含量下仍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

3.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3.1提高水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增加水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水排放量,减轻水污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水的利用率。

3.1.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从整体上决定着全国水源的使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工作有相当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增加,二是研究推广新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的力度大大增加。

据估算,如果科学发展节水农业,到2030年我国改革水的利用系数可达0.6~0.7,水分生产率可达到1.5千克每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0.3,按现状4000亿立方米计算,则可节水1200亿立方米,可增产1.2亿吨粮食。

3.1.2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不高,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冷却已有60多年历史,但目前利用量并不大,相对浪费了大量水源一般来讲,工业用水利用率愈高,节水投资就愈大,几乎呈指数递增。提高工业利用率最重要经济和财力的制约而无潜力可挖。我国已经把到城市工业(不含电力)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3.2因地制宜发展污水处理技术。

鉴于我国水源紧缺,水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加之各地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在南方地区,根据水环境容量相对充沛的特点,应科学的利用大江大海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论证,在初级处理基础上发展城市污水排海排江工程。可以利用南方小河,小湖纵横交错的优势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适当发展一些氧化塘、氧化沟、氧化湖和脱氮除磷技术。

在北方和中部地区,水源短缺是突出的矛盾,应以污水源化为重点,发展污水源的二次利用,多次利用,重复利用。以污水回用为目标,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设置应作相应调整并发展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工艺。

在西部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发展改善生态的措施发展一些污水源化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

课文《水》教案设计

让两三名学生到展示台上展出自己的作品,或者自己念出自己的作文。

2、积累分享。

分享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3、佳作赏析。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一篇作文,发现闪光点,指出不足,共同帮助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4、共同进步。

同桌合作,按老师教给的方法共同修改彼此作文。

课文《翠鸟》教案设计

1、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德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一)导言师问:

生1:可爱。

生2:美丽。

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老师适时板书:美丽机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问:

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师问:请同学来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丽了?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

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

(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羽毛眼睛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地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

(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生答:我喜欢的是这一句:“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得嘴。”

师问:哦,你喜欢的是这一句,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答:我觉得不够好,听不出翠鸟的美在哪里。

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

(师适时指导)。

师问:其实老师很喜欢描写翠鸟羽毛的这一句,有没有同学跟老师喜欢的是一样的?

(句子在屏幕中显示出来)。

谁给大家读一读?

(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要突出颜色的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就更棒了,准备几分钟再合作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机灵,课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机灵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

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出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让你读得更有感觉,读得更明白。

生: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生一起来做,从动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贴”和“疾”的含义)。

师顺势引导: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

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一听到这一句,老师又有问题了出示句子: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两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

(给时间学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觉得只告诉同位还不够,还想跟全班同学说说的?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感觉更形象。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

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师:同学们,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老师真想养一只,大家说老师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生2: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自由,她会很可怜。

生3:小鸟跟我们一样需要自由,这样它才会幸福……。

课文《雨说》教案设计

郑愁予。

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朗读这首诗,让霏霏细雨飘进你的心田。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

[2]。

着游鱼。

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

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3]。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

[4]。

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

[5]。

中笑着长大的。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pgn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979年。

研讨与练习。

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讨论下面的问题。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二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找出这两节诗中几个生动传神、极富想像力的诗句加以品评,与同学交流心得。

三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读一读,写一写。

田圃暗哑喧嚷洗礼襁褓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纸的课文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学习重点背诵全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章大义。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学习过程。

一、语文基础。

1.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谏()裨()遗()陛下。

陟罚倾颓()臧()否()。

崩殂()夙()夜驽()钝。

2.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3.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4.下面是关于诸葛亮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照示例,写出另外列出来的六项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________。

(2)七擒________。

(3)东和________。

(4)北拒________。

(5)收二川________。

(6)排八阵______。

二、疏通文义。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释下列重点词语的含义,并疏通文义。

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内容探究。

1.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3.诸葛亮认为应该出师的理由是什么?

4.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2.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

以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以伤先帝之明()。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1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由是感激各行其是b.受任于败军之际任劳任怨。

c.进尽忠言言简意赅d.不求闻达于诸侯闻鸡起舞。

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2)遂许先帝以驱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16.阅读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兴兵北伐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五、布置作业。

课文《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挑食、营养全面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重点。

让学生了解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意义。

难点。

让学生养成并坚持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课型。

新授。

主要教学方法。

表演法、讨论法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师:看了题目你知道今天的活动与什么有关吗?(饮食)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高高大大,十分健壮,而有的同学长得瘦瘦小小,经常生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饮食也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你们想知道里面的知识吗?就让我们一起在这节饮食卫生安全课同研究它吧。(出示课题)。

二、学生表演小品(播放背景音乐)。

这位同学表演得精彩吗?大家回想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为什么会肚子疼?

拿出一只塑料小熊举例什么叫做暴饮暴食。

如果同学们也暴饮暴食,小小的胃一下子装得满满的,肠和胃负担过重,引起消化不良就意味着要吃药打针。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比如牛奶、花生、核桃、水果等可以增加营养的`摄入,就可以吃一点。但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了期的食物就不要吃了,不吃三无产品,否则就会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

三、看图(一)(大屏显示)。

1.问: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什么时候吃早餐、午餐、晚餐?

师:这就是要求同学们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

(并解释“定时定量”)。

2.问答题(大屏显示)。

1)“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2)“一日三餐哪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得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得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四.看图(二)(出示图片)。

1.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讲解。

这位小朋友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收看“叮当”这个节目,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正跑过去救大雄。那小朋友顾不上吃饭喊:叮当跑快点。

2.“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

师: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判断(大屏显示)(对的打勾,错的打叉)。

(1)选择安全食品,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

(2)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

(3)彻底加热烹调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

(4)煮熟的食品最好立即食用,需贮存时,要冷藏并生熟分开。()。

(5)经贮存过的食品食前不需再加热。()。

(6)处理及食用食物时不需要清洁双手。()。

六、应急小贴士(看图及文字说明)。

食物中毒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6、不要轻易给病人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

七、儿歌:

饮食卫生要做到: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不偏食,不挑食。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饱,

晚餐吃得少。

暴饮暴食最不好。

从小养成好习惯,

身体健康又强壮。

八、小游戏。

分别请两位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猜少年儿童饮食“十”忌。

忌“零”食,忌“偏”食,

忌“哭”食,忌“笑”食,

忌“甜”食,忌“咸”食,

忌“走”食,忌“玩”食,

忌“暴”食,忌“蹲”食。

九、阅读课文,总结。(屏示思考题)。

1.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早餐一定要吃好?

师总结:当然,每个小朋友的家庭条件各不一样,。

所以在吃饭时事先要考虑吃饱肚子,注意荤。

素搭配,然后,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吃得好一点,

但最后重要的还是不偏食,不挑食。我们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十、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三餐要定时定量?还要注意营养均衡?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是: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3)多种搭配;

(4)每日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一次以“吃饱三餐,告别零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附:学生获奖征文两篇。

板书设计。

饮食卫生习惯。

一日三餐。

定时定量。

营养均衡。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饱。

晚餐吃得少。

不吃三无产品。

课文《狼》教案设计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目标2。

目标1。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1.课后练习第一、三题。

2.预习短文两则。

3.默写课文。

[说课精要]。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情感目标: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难点: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学习,体会盘古的为创造美丽的宇宙,勇于献身的。

四、说过程。

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

1、注重朗读训练。

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

(1)读顺。课下已经让学生初读课文,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我通过文中哪名话概括“盘古开天地的”这一主要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紧接着我又通过认识熟悉的朋友来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读懂。学生在回答我“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时,同学们都能找到到第5段,再找出句中的关键词,接而来学习文中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3)读好。在朗读“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换词、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2、注重个体感受。

小学语文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本课时立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2、积累反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

教案资源:

(1)见本课时课件:7张幻灯片。

(2)参考地址: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及抓题眼,导入新课。

1.师:看看大屏幕,还认识他们吗?(幻灯片1出示)。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

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幻灯片2。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认为文章是围绕那个词来写的?围绕这个词你想问些什么呢?生1:“开”

生2:盘古为什么开天地?

生3:盘古怎样开天地?

生4:盘古开天地的结果如何???(学生畅说欲言,教师强调、引导。)。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指名读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文中就藏着一句话,它。

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

(生汇报,幻灯片3出示此句)。

师: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师。

板书:中心句,生齐读)。

三、以读促思、紧住题眼、共解疑难、情感升华。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呀?(学生答混沌一片)相机理解“混沌”

师:混沌就是模糊一团,盘古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一睡十万八千年,那他醒来后又。

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学习第2自然段。

生汇报,师幻灯片4相机出示。

师:谁能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可能会说。

到感受到了盘古力气大)。

师: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抡、猛劈过去。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师相机指导读课文)。

师: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师幻灯片4出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几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1)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说说看。理解“轻”—“清”的意思不同。读时轻一些。

(2)浊呢?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你看,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语气放慢)。

(3)男、女生分读反义词。

3、学习第3自然段。

(1)就像这样,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说第3自然段讲了什么,自己读读看。

(2)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板书:顶天立地)。

师: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还会合在一起,就??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叫顶天立地。盘古并不轻松,请大家看着图,从盘古的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提炼其语言。)。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盘古这样苦,这样累,后来盘古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盘古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学生自读,教师巡导)师:勾完的孩子举手示意。

师:哪句话在写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第一句。(学生读)。

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咱们来合作读一读。(教师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幻灯片5出示文段)。

师:读着这些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盘古的四肢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生:我仿佛看到了??

生:我们都仿佛看到了,看到盘古的身体化作这美好的一切。

师:这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有着丰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屏幕出示——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

师:读到这些词语,我们似乎看到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的美丽的宇宙。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的气息;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汗毛;??看到这些,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来说说吧。

交流:

师:再读最后一句。

(2)谁能把这巨大的变化读出来。我们读文章,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学生读,师相机指导)。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奇妙、奇特等)。

师:正是由于这些奇妙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下面老师来读一句,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看看自己脑海中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慢慢睁开眼,告诉老师,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说,师相机反馈。)。

师:同学们,读书就是这个样子,要边读边想象,通过读把你所看到的景象展现出来,用这种方式读读其他的句子,待会把你看到的景象说给大家听。(生说)师:这么美丽的画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吧。

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省略符号)。

幻灯片6——他()变成了的()。

(如:他洁白的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钻石。)。

(4)生汇报,师小结。(奉献精神,伟大等)。

(5)齐读最后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1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师相机明示:后羿射日、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学生可自选、读读)。

五、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宇宙。

中心句。

顶天立地化作万物。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抓住题眼“开”提问,教师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开”字设置疑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朗读感悟(如开天的艰难)、想象空间(如身躯的变化)中遇到困难。于是,在学生的读书过程中,教师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教学时,扣住重点,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设计好疑难点,给学生搭建平台。

春酒课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阐述: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如法炮制、家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阅读文章首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本文在写法上主要是运用为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从而使文章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流露出浓浓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竭力营造思乡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来品味文中的细节,领悟文章的意蕴。

设计意图:因为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平淡隽永,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感情,应尽力营造一种思乡的氛围,并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和品读语言中深切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科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春酒》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语文技巧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初二学生。所以,在讲解细节描写的时候,他们应该会接受的很快,并马上运用到课文当中,这是学生学习本文的优势;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对于亲情的理解却是很狭隘的,甚至可以说是很肤浅的。以前所接触的文章中,感情浓烈的就容易理解,感情看似平淡的就很难引发他们的共鸣。因而,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创设思乡的氛围;通过比较阅读,启发他们对于不同风格文章的思考;通过对细节的剖析,体会亲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本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处处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2、查找关于作者的相关情况介绍。

3、搜集表现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古诗词。

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满文军的《望乡》歌曲以及作者琦君的照片等。

2、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有关作者琦君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环节的设计应尽可能让学生步步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问题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认为是一致的,也就是通过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去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文章的感情都蕴含在细节的描写中,因而将语言品味到位,自然就领会了思乡情)。

五、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教参等相关资料。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1、整体设计思想:

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再通过对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以及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感受文章蕴涵的感情;最后进行拓展,将这种思乡之情延伸到古诗词中,延伸到具体的语境当中,深入理解全文主旨。

2、教学策略:

教法:

1、朗读法:课前让学生朗读几遍课文,初步领略文章的感情;在此基础上,课堂中安排自由朗读课文、指名配乐读课文、跳读课文等,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平淡中见真情的朴实风格。

2、点面结合法:作者以《春酒》为题,但只是思乡的一个切入点,其背后是对家乡、母亲、童年的浓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把握了这样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感情。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地去学,才会切实地学到方法,调动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小组的作用,使个人的智慧在集体的讨论中得以深化,也是学习到一定高度的有效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满文军的《望乡》,创设思乡氛围,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收集表现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古诗词。

(对于基础知识的检查是读懂文章的前提,也是学生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

三、整体感知(识春酒,知文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作者的情感,能初步领略到文章的情感美。)。

2、生配乐读文,思考: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此问题的设置能使学生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只是借春酒这个点来寄托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思念。)。

四、自主合作探究(品春酒,懂乡情)。

1、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个任务之前加以点拨)在文中勾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做好批注。完成后,可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点燃彼此的智慧火花。

(学生首先自主学习,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文字,同时写出自己的理解;在合作探究的环节,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进一步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2、进行比较阅读,领悟作者情感。

(学生读出几段表达感情极为浓烈的文字,与本文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章含蓄的叙事风格以及借助与细节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式)。

五、拓展延伸(醉春酒,享韵致)。

1、思乡之情古已有之。搜寻你的记忆宝库,你可以找到哪些古诗词体现了这样的情怀呢?(这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一个任务,在这里进行检查,既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积累,又深化了思乡的主题。)。

2、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乡情的理解:

乡情是---,它--。(学生通过这个句式,把自己内心中已经积聚许久的情感抒发出来,文章的感情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高潮。)。

萧乾《枣核》。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七、结束语:

最后,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份童真与善良,多一份诗意与温情,请记住:人间之可爱,在于它的有情有爱有牵绊,请好好珍惜。

八、学习评价和反馈设计:

评价设计:在课堂中,学生的发言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是激励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我在上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回答,给予符合各自个性特点和答题特点的评价,如“你真不愧是班级的才子!”“你一定会成为出色的播音员!”“你的回答很有见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到其中的快乐。

1、学过此文,你能够对人物进行合理而恰当的细节描写吗?

通过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对于细节描写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于抒发感情的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九、总结和帮助。

教过此文,身心都醉。醉在作者家乡浓浓的春酒中,醉在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的思恋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从最初的不大感兴趣到最后的产生共鸣,正是一个思想和情感都受到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学到了写作的技巧。感觉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可以让学生得到精神的享受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此教学设计中找到不足,对大家都将是很好的促进和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