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浅谈综合性学习教学(实用14篇)

时间:2023-12-08 14:29:36 作者:笔尘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眼界和增加自己的思考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学习的心理建设和调整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铸仁爱之心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常感困惑多多,如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语文“备课组”的教师在一起反复讨论、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小组怎么建设?怎么运作?我想结合我们的基本作法,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搞好小组组员搭配,明确组长职责。

在小组建设中,学生搭配最为关键。做到五“搭配”: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好坏进行搭配,胆大的和胆小的搭配,口才好的和口才差的搭配,板书能力强和板书能力差的相搭配,男生和女生恰当搭配。总之,学习小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以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小组搭配好之后,然后选好语文学习组长,让语文学习组长明确职责和任务。组长的任务:(1)收发作业本、练习册、导学案;(2)协助教师批阅练习册、学案中部分训练题;(3)指导本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补习;(4)记录本小组成员上课发言和课外学习的情况;(5)维持本小组日常学习的纪律;(6)协调小组成员上课展示、质疑等工作。

二、重视组员培训工作,选好小组组长。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6――8人一组,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提高了学习效果,小组的作用有两个:(1)方便学生学习讨论;(2)是方便检查作业,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座的时候就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高矮;(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眼睛健康状况,给学生排的座位要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一个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长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选择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应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展示的学生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总之,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因此,小组学习,只有在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否则,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高效之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给学生反复灌输“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很精彩”.曾一度,小组学习开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很多学生上课时为了表现自己,给自己的小组多捞一点学分,只抓住一些肤浅问题讨论,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是活了,但我们觉得课堂的语文味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准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前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设计没有做到“两化”,即: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总之,问题的设计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事搞,基础好的吃得饱,难易适度,把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兼顾。并且教师对较难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让学生做无头的苍蝇,在课堂上乱飞乱撞。课前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不把问题预设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那结果就是学生对问的分析和理解就是“盲人摸象”.因此,小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应用得法,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几年来,我坚持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了,兴趣高了,效率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增强了,语文素养提高了。几年来所代班级语文成绩,处于全县领先水平,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己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这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2、了解他人的烦恼,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

3、学会沟通与理解,帮助别人解脱烦恼

4、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注并热爱生活的情趣。

1、 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学生:

1、提前布置学生玉溪,准备好小记者的资料。

2、可以自由结合,互设情景,做采访准备。

3、可向爸爸、妈妈、朋友了解少年时期的烦恼。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国故事片《成长的烦恼》。

1、你喜欢这部影片吗?为什么?

2、你喜欢戏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自己的观后体验。

3、小组选一名发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争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任务,都无可非议,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这些烦恼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还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成长的烦恼》一片带给人的艺术 魅力。

1、全班分四大组,各族抽取一格题目。

2、题目打在屏幕上:

(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

(2)替朋友解脱烦恼为(二组)

(3)回首成长中的烦恼。(三组、四组。三组是记者,四组是被采访人。)

3、在预习的基础上,各组准备五分钟后,各组进行小组擂台赛。

4、准备好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同学可参与评析。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语言流畅,敢于直言,态度诚恳,用语礼貌。

5、全班交流。

全班四个大组同学的三项活动都围绕“成长中的烦恼”这个主题展开的,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同时也有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向上的态度,这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假使我们能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为他人着想,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去化解、释然许多烦恼,那么,生活将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将今天的知心话、心中情写在作文本上,记下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和快乐。

语文论文:浅谈综合性学习教学

一、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具有法定性,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插花,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系统的,教材对这一块内容的编写仍然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师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必须经历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三个阶段。语言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按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不是项目学习,忽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语文教学。

二、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综合性本是综合性学习最本质的特点。《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从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面加以界定,说明综合性学习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但其中的“联系”也表明,它仍以语文的学科特性为主。实践中许多教师曲解了这一宗旨,导致在具体实施中滥用或夸大了“跨学科”性,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了非驴非马的怪课。如“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时却用大量的时间倡导“环保意识”;“戏曲大舞台”大谈戏曲的种类、特点;“探索月球奥秘”却在讨论天文台的建筑特点,事实上这些并非绝不能谈,但如果舍本逐末,把好端端的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政治课”“历史课”,这不是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初衷。而它的跨学科特性,归根结底应服务于语文,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服务,切实做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而不姓“杂”。

三、学习材料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

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语文交际场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与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有很大的区别。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即为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堂教学,它以文本为载体,侧重于语言的学得。

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则不同,它侧重于语言的习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为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为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这些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不应当作课文来教。

四、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集体活动,而“在做中学”“玩中学”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化综合性学习带有娱乐性的色彩。但如何把握娱乐度,却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戏曲大舞台》,有教师进行了一场“学唱地方戏”的主题活动,播放戏曲,学生学唱,并谈谈对戏曲的认识,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嘻嘻哈哈中一节课过去了,许多学生在喧闹的氛围里并无更多的收获。事实上,开展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应落在探究、交流上,不应当仅满足于知道某物“是什么”“怎么样”,更多的应落在“做什么”“怎么做”,同样是关于“地方戏”的主题活动,应当把关注的重点落在引导学生怎样查找相关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进行鉴赏,这才不至于削减综合性学习的学科特征。

五、在整合过程中释放语文的综合性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听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并从中筛选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整理成文。在这里,听说读写是没有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进行的。

六、教师应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角色的转换。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以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整个聚会过程,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

实践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方面要靠教师积极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我们的课程建设。总之,从失误中反思,从反思中前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式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被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有效实施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案例引发我以下几点思考。

一、怎样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如果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他可能只会记住一时,但是如果是他亲自探索的,他会铭记一生。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还要在探索方法上进行指导,不能让学生感到茫然。比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将图画上的内容写一写。我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找秋天,并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人们的表情等方面来感受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画出了秋天的田野、果园、忙着收割的人们……还有的干脆拍成漂亮的照片,由于他们亲眼看见了秋天的美,亲自闻到了秋天的香,所以他们急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同学,此时动笔易如反掌。尤其是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秋天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绿色的苹果树叶变成了黄色;秋天又像一个勤劳的粉刷匠,把碧绿的枫树叶涂成了红色;秋天还像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把绿色的火炬树叶也设计成了红色……”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他自主探索精神的高度肯定,他这优美的句子无异于给其他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就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

而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而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曾听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教师也努力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新课伊始,学生开始汇报自己查找到的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每一名学生都是捧着打印好的`资料在那里照本宣科,冗长、重复,人数达10人之多,历时5分之久,这样的探索有价值吗?这样的教学能是高效吗?我觉得这反倒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学生有搜集资料的意识了,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让他懂得如何去处理信息,这和自主探索并不矛盾,并不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就袖手旁观,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容忽视,否则学生的自主探索将是一纸空谈。

二、合作有无必要。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复杂而系统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几个小脑袋瓜凑在一起,看起来好像研究得很热闹,但你仔细一听,听到的却往往是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在听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说的竟是跟课堂无关的事。有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喜欢用“下面小组进行讨论”的字眼。而实际上小组中学生的组织与分工并不明确、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不明显、小组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都是明显的不足。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的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教师有必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使小组内各成员与各小组之间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总之,这些规则与方法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

通过课堂研究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以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中经常应该使用的方式,而且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现代教育教学提倡团队精神,但笔者认为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我们教师想要采用这种方式,首先要弄清楚是为了什么,是否有必要,如果真的有难度,靠一个人解决不了,或者一些问题很有思考价值,通过合作会省时高效,那当然有必要合作。

三、跨学科目的何在。

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思维能力培养等,都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因素,要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入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把它们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更不能因强调它们而放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一要防止走形式,不必每节课都非得安排“延伸拓展”等类似的教学环节,二要找准着力点,不能漫无边际,要放得开收得回,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语文教师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只是为了有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底气”,引领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世界为背景,发现属于语文世界的独特的眩目光彩。

比如说,古诗作品中再现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现今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入把握诗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增强跨学科能力与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堂上的跨学科内容应该从语文出发最后回到语文,跨得出去收得回来。同样,语文教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充电”,也应以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要突出自身的学科性,否则这种改革是没有生命的。

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只要我们勤于学习,肯于研究,一定会走出这样那样的误区,我相信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学习方法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用。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铸仁爱之心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很显然,要做到这一要求,有些教师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前的物理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即便是成绩好一些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一节课也很难集中精力,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巩固,而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课堂上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动脑、动口、动手。这种课堂模式造成差生队伍不断壮大,结果到了高三,能跟上老师教学步伐者更是寥寥无几,课堂上真的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应用。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跃性,我在教法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角色上我做了重要的转变: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探索,在成功中获取学习的动力。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搞好小组教学分组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分组的原则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之间,各成员在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组内各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

应该说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不能儿戏。

其实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防止个别学生出现偷懒“搭便车”的情况。

近年来,小组合作逐渐走入了物理课堂,但是也越来越听到这样的抱怨,课时显得不够,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可实际效果不佳,本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已变得毫无激情,最终小组合作不了了之,传统教学又占据了课堂。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问题的设定要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个人独立自学就能完成的,教师开展全班教学即可。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除了小组合作外,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传统评分的弊端只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通过分数排名来比强弱胜负,这种各自独立的学习和排位,不仅使学生间相互疏远,还会使成绩差的学生因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对学习毫无兴趣,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整体评价的。先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参考标准,期初开始每次月考后,排出全班名次与标准参照对比。以学生的名次在全班的升降来计算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如,组内某位成员标准参考是30名,这次月考25名,就计为+5分,下个月32名就记为-2分,计算出组内每位同学的得分,再计算出平均分,前五个小组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这种评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评分对优生的肯定和鼓励,又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尽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传统的个人竞争转移为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的新格局。

又如,我在教授学生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时,总有一些学生已经掌握而一些学生尚未理解,我就让已经理解的学生教会全组的其他成员,最后教师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学生还没能答对,这组将不能加分。为了小组荣誉,每个成员都会竭尽全力,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调地重复强很多倍。

以上就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合作就会产生竞争,课堂的良性竞争,必将活跃课堂气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坚定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总能找到一些解放学生、轻松自己的新思路。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赵国枫。讨论式教学的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通过学习《五彩池》一文,让学生了解五彩池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

四年级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看看五彩池。

1、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a、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之多。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b、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c、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读、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更令人惊奇?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3、探索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谈论。

3)、启发汇报。

4)、看着版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4、回应启发,写广告词。

学习到这,大家一定了解可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明、易记、贴切、有鼓动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的论文

语文教学是一项整体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我们所实施的一切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各个因素互载、互动、互为的“可持续发展行为”。而评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的时候也并非把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一一分割开,一般是将这四种能力进行整体评价。由此可见,语文能力的表现一般是呈整体性的,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时候,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尽可能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地作整体性培养。语文学科的这种综合性特点为开展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前提基础。《语文课程标准》适时地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是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

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法,也是一种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先生在《我的语文观》一文中所认为的: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应树立开阔的语文观,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课堂上狭义的语文知识,必须打开广阔的视野,着力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钟院士由于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语文素养,才使他的医学研究事业能受益匪浅。在“非典”肆虐期间,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为控制“非典”的继续蔓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经验之谈,正好印证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面对学生读书少,做题多,缺乏语文第二课堂的现状,把这种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有其开展的必要性。语文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才会重视综合性学习,也才不会把这种活动视为可有可无的一种点缀。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教师教的作用的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非如此。它是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在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让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所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学生的学习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侧重于习,在习中学。

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那就是要求老师得亲自参加到学生的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这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过程中,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确定了两个主题:月亮的真相及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再自由组合成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一切活动,笔者随时询问小组长该组的进展情况。在此过程中,笔者提供给他们一些选材的线索、方向和范围。如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侧重于潮汕地区,兼顾其他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赏月的风景名胜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目的是能积极地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作基础,也就有了亲切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成了幻灯片。为了使资料更有序,更能突出代表性,笔者为第二个主题设计了六个板块作为示范,包括:神话传说,民风民俗,赏月揽胜,古典诗词,昔日歌谣,借月抒怀。各个小组根据本组负责的板块进行筛选,笔者再把相关的资料进行编辑,制作成了既详略结合、赏心悦目又能起到线索作用的幻灯片。笔者认为,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会在无形中限制和束缚师生们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在展示课上,笔者除了从旁引导、适时点拨和即时评价学生外,还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像在“昔日歌谣”这个板块,笔者用潮汕话流利地背出小时候的一首童谣“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庵堂…e”,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这个板块中的童谣,像《小小的船》、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主题歌《月光光》等,让人产生时光倒流之感,自然勾起对已逝童年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笔者的思绪已完全和这些纯洁、善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融合在一起,怎不叫人童心大发、快乐无比呢?笔者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听说读写四种语用行为的整合,它通常选定有“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实施,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听说读写四种语用行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的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课内外的衔接、科内外的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之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活动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听班里的同学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民风民俗、赏月的风景名胜;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的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在班上讲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分男女两组比赛背诵咏月的古典诗词、选择恰当的诗词描述同学创作的图画;探究“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喜欢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在讨论交流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查找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背诵咏月的古典诗词等,同样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是最后一个板块“借月抒怀”。笔者特地选了潮语歌曲《一壶好茶一壶月》作为背景音乐,既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又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写下来。石客学写到:曾经不喜欢月,它是那样的冷清,纤尘不染,又是那样高傲,遥远,可望而不可即……这次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我对月的看法:月还是那个月,但它在我眼里不再是冷清、遥远的星球,而是善感、多情、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她的感想也可以成为本次活动所要探究的问题的结论。

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围绕“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这一话题,学生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通过正确地运用听说读写等语用行为,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的分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目前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都采用单元分类层进式编排,相应地要求教者必须从课堂实际出发,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选取不同教学形式的实施教学。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如果能针对学生与所学内容,为每一课创造一种新颖生动的方式,就能吸引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则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情景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一、教读式结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用于各单元的教读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运用这种方式教师必须把精力放在如何指导学生“读”上。

首先,要求他们朗读时,字音要正确,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态度大方。为此,多听录音,勤于练习,不断改进。

其次,要读出感情来。人的喜怒哀乐,连最微妙的情绪,都能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表达得精确细腻,毫无二致。朗读要做到有感情,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语句的意蕴,深深受到文章的感染,这样作者的感情会在朗读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泉水流出泉眼。

至于把握朗读的`技巧,如快慢、轻重、长短、升降,停顿等也很重要。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须反复练习,不断深入体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词句和篇章的意思,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来,并使之受到熏陶和教育。

以指导朗读《望江南》为例:

词牌名和作者要读得语音纯正、规范,不需带感情色彩。但词的内容,就必须读得入情入境,要充分体现出词的思想感情。

首句“梳洗/罢”,是女主人公得知心上人今天要回来,早起梳妆打扮,因此要读出一点兴奋和急切,语速可轻快一点。

“独倚/望江楼”,是写她独自一人依靠在楼栏前盼心上人归来,要读出一点期盼之情,“独倚”要读得重一点。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写她望眼欲穿,看见千帆尽过,却没有一只船是心上人乘坐的,要读出因失望而悲愁的情感,“过尽”“千帆”要重读,“皆”要读出拖音,“不是”要读出一种痛楚的心情。

“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以景衬情,表现女子从早望到晚,却未等到心上人的无以言说的失望心情,因此要读得低缓、沉痛,后一个“脉”和前一个“悠”,中间的“水”,都要读出延长音。

“肠/断/白频洲”,写女主人公肝肠寸断、百愁齐发,朗读时可一字一顿,字字重读,“断”字要拖长一点,而“洲”字却要在重音中戛然而止,读出情感迸发的最强音。

二、导说式结构教学。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较浅显又与作文教学联系较紧的课文。许多教者有一种同感: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常叹学生作文水平太差。总结成功者秘诀,平时多读,让学生“胸有点墨”必先学说,而后学写;这也正是“语文”一词中“语”的要旨――说。在具体教学里可采用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如教学《背影》一文时,可这样安排说话训练:

1.预习感知为“说”做准备。

2.以说带讲(老师说教),理解课文,要求学生说出:人物、时间、“我”干什么去,父亲送我时做了什么事,“我”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等等。引导学生依照课文,自己讲述,这样课文内容不教自通,事半功倍。3.复述课文,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完整理解后,提高要求,不照搬课文,灵活引用书上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把事、人讲清楚。

4.续编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理解,自由地编,自己讲,,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

5.这种以说带写方式,既充分发挥了课文的实例作用,又多方位的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讨论式结构教学。

讨论式广泛应用于教读课文后自读课文教学中,也可用于课末教时中,这更能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点,其关键在设计好提问,注意问题的合理性;不能无疑而问;更不能问些含糊不清,让学生无从作答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能力,问题难易适中;让他们“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同时注意启发性。

《背影》课末教时,先集中时间让学生质疑,然后讨论:

1.课文主要写为孩子送行,为何要以“背影”为题?

2.“我”因何流了四次泪?

3.问什么只有第三次背影写得具体、详细?

4.结尾处引述信的内容用意何在?

通过这一系列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积极主动的理解课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师生间互问互答、平等讨论,既听别人的意见,又谈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情感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使原来没问的问题明朗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倡导“向同学请教、提问”的好处甚多,既可以“教学相长”,又可养成发问习惯。发问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着实知道得太少,一知半解的事情多得超出自己的想象,从而对学生的要求就会变得愈来愈高,学习劲头也会越来越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起来。

四、联系式结构教学。

这种方式适用于自读课文,单元小结课教学。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能力提高于否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现阶段提出的“精讲多练”、“以训练为主线”的具体实践。

设计练习时注意从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的角度去考虑:。

1.理解与分析。着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运用。

2.揣摩与运用。在理解基础上加深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练习。

3.记忆与联想。巩固扩展学习成果,熟读、背诵、比较或写读后感等。

当然,练习时应注意题量适中,时间恰当,书写的规范,错误的订正,题目精选,严格控制量,防止加重学生负担。

五、读写结合式结构教学。

这种方式灵活运用于各类课文。语文教学,课文不过如数学中的示例,学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写作知识,如仿照开头、结尾,学习文章照应、过渡及构思技巧等。

可仿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结构造句。读说明文时,仿照时空顺序说明教室或操场。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的特点,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与识字、阅读、写作等课程目标并列等重。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老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因此,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很多老师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上,没有真正进入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没有真正站在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性学习,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当做了“规定”、当做了“任务”,有的老师干脆把作文当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终极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第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但是综合性活动是一个灵活、开放的活动,许多同学由于缺少老师的督促,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或者干脆直接越过活动的准备探究阶段从网上下载,剪贴一下就算是自己的活动成绩。

第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手段尚需研究。目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是注重于学习结果,注重于完美,评价过于粗放,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没有与整个语文学习的评价结合起来,影响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认为摆脱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

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教师群体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等一切投入整合综合性学习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涉及科学、人文、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单纯依靠语文教师,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智慧,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在资源开发上才会有新的生成。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所有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不断提高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通过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可以不断拓宽视野,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更为广博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利用,也可以解决与其他课程整合和跨学科老师合作难的问题。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通常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自己也应多收集,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后,还要及时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博取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境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参加展示的人员可人人参与,也可毛遂自荐,还可小组选派代表。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

综合性学习的每一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的评价外,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评价时,还应指导学生,从态度,参与情况、合作精神、学习成果的水平等方面对同学进行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1、能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查找和运用资料,了解有关奥运的知识。

2、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自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学习过程。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合作、探索学习,了解奥运知识,学习奥运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受到爱体育、爱祖国、勇于超越的教育。

学生准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搜集有关奥运的资料,整理或打印成文本。

教师准备:制作“走进奥运”课件。

2周。

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外学习阶段,1周)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搜集有关奥运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看法、习作、问题等。

第二阶段(课堂交流阶段,1课时)

课堂交流本次学习的感受、收获、不足等。

第三阶段(课外延伸阶段,1周或更多)

将本次活动继续延伸到课外,继续通过网络收集资料,通过bbs合作交流,共享资源。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材料,提高小组活动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

第二阶段:

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以32枚金牌的成绩名列世界第二,为祖国取得了荣誉。有多少人让我们感动,有多少事让我们难忘: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打破奥运会记录;中国女排在前两局失利的情况下顽强拼搏,转败为胜;邢慧娜突出重围万米夺冠……从他们身上,我们体会到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我们更体会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体会到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1、小组合作,交流看法,同时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资料。

2、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播放有关视频,激发学生情感,体会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不断超越自我,勇于挑战人类极限)

1、这就是奥运,这就是奥运精神!多少文学家写下诗篇来赞美她;多少歌唱家放开歌喉讴歌她!在她的鼓舞下,中国健儿顽强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雅典上空升起,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次次在雅典上空飘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展示中国健儿夺冠一刻。全体起立,唱国歌。)

出示一首诗,让我们读一读,用我们的声音来赞美奥运!

快听,国歌又奏响啦

听,快听,国歌又奏响啦,又奏响啦,奏响在雅典奥运各赛场,响彻在希腊、中国、世界的上空,热血再一次沸腾,热泪再一次盈眶,士气再度高涨,斗志更加昂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大发扬。

啊!国歌,你是祖国母亲的歌,是祖国母亲用鲜血谱写成的歌,你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用英勇不屈铸炼成的魂。你每一次奏响,都是进军号响:去吧,儿女们快快去吧!为健儿们,去呐喊,去助威,去喝彩。去吧,健儿们快快去吧!为祖国,去拼搏、去胜利、去夺金牌。

啊!国歌,我心中的歌,你快快奏响吧,我想放声歌唱。从没一首歌让我如此,听不厌、唱不够。从没一首歌让我唱得如此,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小时侯我在母亲的怀里学着唱,我唱着你茁壮成长。长大了我在祖国的怀里高声唱,我唱着你锤炼成钢。如今我总在你奏响时情不自禁地唱,我唱着你更热爱祖国。我想唱,我爱唱,我生命不息唱歌不止,即使到生命终结,我也要唱着你上天堂,我知道天堂里的人们一定爱听我唱。

快,快快听,国歌又奏响啦,又奏响啦,奏响在奥运赛场,奏响在祖国大地,奏响在祖国儿女们心上,你奏响一次,胜利一次,收获一次,自豪一次。看,你的光彩你的荣耀,全写在金牌榜上。

听,世界人民这样说:胜利和强盛属于中国!

1、自由读,读通读顺。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

2、配乐师生齐读。

3、赞美奥运的作品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查找、阅读。

同学们,4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遐想。这种感情该怎样表达呢?写作是一种好办法。

1、请展开想象,2008年,你成了什么?你可以是某个人(比如某位奥运冠军,一位普通的北京清洁工……)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5分钟)

3、习作讲评:自荐或推荐3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4、没有完成的习作,请在课外完成。

第三阶段:课后自由讨论,进一步体会奥运精神。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行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进步的表现。综合性学习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与发散性,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构建起高效、合理、有序、轻松的语文课堂。但日益凸显的教学问题也引起各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如何解决重点问题、改进综合性学习中的不足,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成为当前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达到提升升学率的目的,使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其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理论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现象比比皆是。

许多年纪较大的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难以完全转换自身角色,依旧时刻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立足于讲台之上,通过照本宣科的方式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创造力,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师生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造成阻碍。

(三)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也是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难以推行的关键问题。部分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教学习惯与模式,即便新课改后融入新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依旧难以于第一时间打破他们教学的常规习惯,不能根据课程需求选择最佳教学模式、引进新奇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四)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还沿袭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方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最终成绩对其该阶段学习成果进行评分。这类评价模式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不能完全代表该学生这一学段的整体水平与能力,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对初中语文课堂的积极影响,明白在教学中融入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大幅度添加综合性学习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勤动手、乐思考,具备信息收集、分类、整合、良好交流协作能力的优秀青年,为后续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开展创造条件。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摆脱教材的束缚。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领略其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排演话剧、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一味依赖课本的局面,使初中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轻松自然。学生在课下还可以向教师提出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语文课堂效率与质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与探索欲旺盛的年龄,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易产生懈怠感,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构建新颖奇特的教学模式,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带给学生新奇的课堂体验,以此吸引其注意力,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

(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单一式评价标准外,教师还应当增加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打破教师根据期末成绩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局面,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有效。这种评价模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肯定其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还能使其对前期的教学成果进行公证评价,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改进不足之处,为后续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拟定创造条件。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进综合性学习方法既是新课改的需求,也是语文教育进步的体现。但教师在推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现许多突出问题,如部分教师忽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严重依赖教材教学、缺乏新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未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等,严重阻碍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各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对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积极影响,为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奠定基础。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本组教学围绕“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读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了解诗歌,感受诗歌。本次学习分为“诗海拾贝”和“与诗歌同行”两大板块,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本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2、按照一定类别,对搜集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开展写童诗,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组织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会三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2.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的论文

一般说来,综合性学习似乎不能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而且不能作为教学目标,只能算是一种学习方式。可是(语文课程标准)却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这是基于这样一些认识。

——它是综合性课程。它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是一种综合化了的课程。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它是生活化的课程。它开放了语文课程,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上走出来,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每次学习的目标、过程、结果都是开放的。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会学到比课上更多、更珍贵的东西。

——它是经验性的课程。与阅读、写作等传统意义上学术课程不同,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人的经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知识。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的发展,将会比在学术性课程中更为显著。也许这种课程让学生得到的大多是隐性的,不像知识性课程那样能有显著的收获,但常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叹,而且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是终生受益的。

——它是个性化的课程。综合性学习不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学习,也许每一个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会不一样,因为它是一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探究、活动、创造与表现。

二、学习方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语文综合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问题一解决。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收集资料,共同讨论。(1—2年级)。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3—4年级)。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报告。(5—6年级)。

“问题一解决”的学习方式,一般都是围绕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应该由学生去发现,能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能力。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的,有身边的,有自然的,有生活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小事,也有学校、社区、国家的大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方法去解决;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一表达。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1—2级)。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4年级)。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安排在低中年级,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活动一探究。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1—2年级)。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3—4年级)。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主题演讲,非善恶。(5-6年级)。

语文活动中充满了探究,充满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在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开展得很普遍。可以借鉴以往的这些课外活动方式,使语文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活动应逐步发展到由学生来自主组织,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应成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如制订活动计划、学写活动总结等等。

三、组织与指导。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参加新课程设计和实验的老师们有很多新颖的设计和创造。

——根据动画故事的精彩片断,制作简单道具,进行表演。

——参观考察本地的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说出见闻和感受。

——展示、观摩自己的手工和图画作品,介绍作品和制作心得。

——参加社会用字的调查活动,展示调查结果。

——调查方音、方言、谚语、俗语。

——开展专题性阅读,收集各种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小话剧表演等活动。

——组织书法比赛、展览活动。

——选编自己或别人的习作,装订成册,展示交流。

——组织郊游、参观访问(如博物馆、风景名胜、古迹等),写出参观访问记。

——调查并整理民俗风情、民间传说。

——调查考察并描述当地建设新貌。

——调查家庭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变化,结果。用图文展示调查。

——调查当地劳模、企业家等名人,并为他们撰写传记。

——调查了解乡镇街道工厂发展史。

——组织字谜、成语等方面的文字游戏活动。

——调查考察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探究各学科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资料,写出研究报告,举办研讨交流会。

——编辑学校社团活动,写出活动计划书。

——开展读书讨论、电影电视欣赏、文学创作等活动。

——给合适的报刊投稿。

——组织计算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比赛活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浅探的论文

本文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就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突显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列举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希望能以此提升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与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语文课堂的高效合理性,为进一步推动班级整体语文水平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