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8 07:50:55 作者:文轩

元宵节标志着农历年的正式结束,也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里有一些关于元宵节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到您。

美术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设计

1、《元宵节里挂彩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简单元宵花灯的制作,元宵节的来历,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课领域是:综合?探索,共1课时。课程结构内容包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交流对元宵节的了解,通过收集元宵节的资料,制作元宵花灯,开展猜灯谜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

(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够通过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灯设计图。

(3)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

(4)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习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

(2)通过学习,能体会到色彩的和谐美,色彩和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东岔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力;

(2)学生元宵节虽然是中国大型的传统民俗节日,但是我们地处山区,处了春节比较热闹之外,其他的节日庆祝的幅度都不大,学生大多只是从电视上见过元宵花灯。

(3)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能力。

一年级《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美术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设计

关于元宵节挂花灯的由来,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第一则是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个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银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

果然,到了那天傍晚,出现了一个红衣姑娘,老百姓按东方朔的指点,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正月十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攻打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一年级《元宵节》教学设计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教学过程〗。

一、抄一抄。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二、学习填写《偏旁表》。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三、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与“元宵节”相关的知识。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文章或对联等。

〖教学过程〗。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朋友,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一群小孩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谜底:鞭炮)。

山羊花灯: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谜底:水饺)。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什么吗?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什么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二、仿造句子说一说。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同时出示例句: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三、口语交际。

2.你要怎样招待他呢?(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四、作业。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一年级《元宵节》教学设计

根据县文明办文件精神,为了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充分挖掘民族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欢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并在传统节日中了解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俗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活动内容。

(一)找一找、做一做:1月17日——2月8日(寒假期间)。

1.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从“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诗歌”3个方面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演变过程以及相关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等),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新学期开学时制作手抄报。

2.用在学校《风俗纸文化》自主拓展课程中学到的纸艺技能技巧,与父母、长辈一起动手制作元宵灯。

(二)诵一诵、说一说:2月17日(元宵节)。

1.召开主题班会,由七10班、八10班、九11班制作ppt,各班级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元宵节的来历,讲讲关于元宵节的故事,朗诵一些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2.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参加学校元宵花灯“纸艺小能手”评选。

(三)猜一猜、玩一玩:2月18日(周五)。

下午第1节课学校组织开展“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每个年级选出30个花灯和灯谜参加活动,周五上午布置在操场上。)。

(四)尝一尝、写一写:

1.2月17日(周四,元宵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起做元宵、品尝汤圆,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学生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中来。

2.2月19、20日(双休日)以“我的元宵节”为主题,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来记录难忘的元宵节,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参加本次活动后,教师就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成长记录册》,认真进行自评和他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可在日记中体现)。

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3.学校评价。

活动结束时,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奖和表彰。

美术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指导学生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布展。

3、猜灯谜,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

2、掌握设计制作元宵节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具学具:。

范作废弃材料、学习资料、装饰材料、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盏花灯,猜一个灯谜。调动学生兴趣,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灯,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学生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放烟花等)。

2、让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听故事视频)。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故事内容: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二、欣赏花灯评析:(课件出示彩灯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师: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生: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回答问题。

师:各有什么特点?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生:小兔灯、荷花灯、龙灯等。

3、探索研究。

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动物、植物、圆形、菱形、多边形、各种器物、等)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

三、欣赏这几盏出自同学之手的花灯。

四、教师示范与学生一起讨论、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师: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做?

3、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合作交流,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说出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

五、作业要求(课件)。

课堂要求:

1、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学生制作彩灯(分组)。

认真读要求协作完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

七、作品欣赏、展示、评议。

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

一年级《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  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利用教材训练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教学目标 :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三、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美术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设计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08年,汉文帝平叛胜利,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日,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西汉时代,就有了简单的庆祝活动,但还没有元宵挂灯的习惯,只是在正月十五日晚祭祀天帝。东汉时,明帝刘庄信仰佛教,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虽然灯笼起源于汉,但真正流行开来是在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美术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教学设计

元宵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前1,汉文帝平叛胜利,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日,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西汉时代,就有了简单的庆祝活动,但还没有元宵挂灯的习惯,只是在正月十五日晚祭祀天帝。东汉时,明帝刘庄信仰宗教,命令官民在元宵节挂灯。这是元宵节挂灯的最早记载。因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普遍挂灯,故元宵节又称为“灯节”。

虽然灯笼起源于汉,但真正流行开来是在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人们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从此广为流行。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到了日据时代,爱国志士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文化,所以又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元宵节的民俗。

挂花灯。

此习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有不少灯会灯展,例如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

舞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还有一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斩杀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李世民,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元宵节的演变。

唐朝。

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节赏灯十分兴盛,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皇帝还命人做了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朝。

宋朝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5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元朝。

到了元朝,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

明朝的灯节持续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10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

进入清朝,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仍然壮观。虽然灯会只有3天,但也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节。

小学思想品德《欢乐的元宵节》教学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知识、民俗与谜语。

3、课前调查汤圆的品种。

1、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汤圆又叫什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2、交流与分享。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元宵节那天的街道、公园、商场的景象。

3、主题图:灯会上,小朋友在做什么?说说你喜欢谁?

(1)注意观察爱动脑筋。

(2)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安全。

(3)对长辈讲孝心。

(4)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1、说一说:元宵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呢?

(1)看花灯。

(2)扭秧歌。

(3)舞龙舞狮。

(4)少数民族的庆祝活动。

2、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3、想一想:我可以为家里人做些什么呢?你会包汤圆吗?

1、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2、你知道元宵节的习俗吗?

3、怎样做汤圆?

1、关于灯的传说。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1、分小组全作制作小灯笼,并在灯笼上贴自己收集的谜语。

2、挂灯笼,开灯展,猜谜语。

元宵节教学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的元宵节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2.知道豆面灯碗习俗的由来,了解蕴含的寓意。

3.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学习乐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载歌载舞的莱西人ppt、花灯会、猜灯ppt、有趣豆面灯碗ppt。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话,引导幼儿回忆元宵节的情景。

提问:元宵节你吃过什么?玩过什么?看见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我们莱西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吗?

(二)观看视频了解莱西人过元宵节的习俗。

幼儿相互交流看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2.观看视频花灯会,了解灯谜的起源历史。

3.观看豆面碗灯视频,了解灯碗的由来、种类及寓意等。

(三)师幼一起分享交流视频内容,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10、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湿水彩:星空》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2.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感受用水彩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晕染出美丽的星空。

活动准备:

创作背景音乐、星空图片、湿水彩作品图、水彩颜料、调色盘、排刷、水。

活动过程:

一、欣赏星空画展进行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师:美丽的星空,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二、观察水彩星空图,感受水彩晕染之美。

出示水彩星空图。

师:仔细观察图片,这和我们平常创作的水粉画有什么不一样?(湿/干)。

师:这是美丽的星空水彩画。你们都看到了哪些颜色?

师:你们知道水彩颜料和水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吗?

三、介绍材料,激发幼儿创作自己的水彩星空。

师:快来看看,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材料?(水、水彩颜料、水彩纸、排刷)让我们利用这些材料,创作一幅美丽的水彩星空图吧。

四、幼儿创作,教师跟进指导。

播放音乐,幼儿创作。

五、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

第一层评价:针对水彩颜色的叠加晕染,让小朋友分享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评价: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语言讲述,表达对《星空》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元宵节》教学设计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和同学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布置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同学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发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保守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使同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同学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保守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同学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同学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同学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同学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小朋友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同学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同学体验进步和胜利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同学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间的评价。其时,同学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同学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协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同学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异,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同学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保守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同学更加热爱生活。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想。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协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协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干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身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同学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身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同学独立书写生字。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元宵节》教学设计

《元宵节》是小学语文第二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根据教材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设想:

之所以把《元宵节》这一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是从时间上看,刚刚过完春节、元宵节时间相隔不远,可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二是从国情上看,元宵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而且相关活动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朗朗上口且生动有趣的诗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我在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的开始,我先请同学们说说在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情,让大家共同感受一下你的快乐。由于学生们有这样的亲身体验,积极性很容易就被调动起来,当有学生谈到元宵节或有关团圆等内容时,就请学生们延续这一话题,请大家讲一讲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这是课前,同学们已收集好的资料,这时讲给同学听)。在了解了元宵节的知识后,请大家回忆今年的元宵节在公历的几月几日,由此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元宵节》。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学生们会带着“元宵节”的这种情感体验进行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元宵节》是一首儿歌,全诗4句28言,其中1、2、4句押韵,韵脚全都押在“圆”字上,诗句节奏明快,语言朴素,琅琅上口,孩子们读起来倍感轻松欢快,是朗读训练的好教材。在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来,我采用拍手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明快的节拍中感受节日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都具有激励功能。它能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刚刚跨入校门,对于老师、同学的肯定是非常重视的。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其时,学生之间的那种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用儿童的语言去评价儿童,这样学生间更容易交流、合作。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互敬互爱。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进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能有些难度,那么在开始评价时,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多挖掘同学身上的优点,找到自身的差距,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建议的形式提出。如: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xx同学读的特别有语气,我喜欢你,我要向你学习。”“xx同学,我想帮你补充一点。”“xx同学,刚才你第三个字读错了,我来帮帮你。”

1、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1、说说过春节时,你觉得最快乐的事。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节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全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一)、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坐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二)、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用自己方法记忆这些教难的生字。

4、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元宵节》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国画的代表。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绘画时,要培养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绘画,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方法,比如中锋和侧锋这两种不同的运笔方法,但是运用起来还是比较吃力,为了对这两种运笔方法巩固练习,让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水墨画活动。

活动目标:

1、运用浓墨、中墨、淡墨不同层次的形式表现小猫可爱的动态。

2、感受水墨画浓墨、中墨、淡墨变化表现的美感。

3、体验水墨画的乐趣。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咪图片

2、宣纸、毛毡、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吸水纸、水桶、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新的动物朋友,我们先来猜一猜它是谁?

嘴边胡子翘

说话喵喵喵

走路静悄悄

捉鼠本领高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猫咪图片,说出猫咪的特点

小结:喵咪有圆圆的脑袋,三角形的耳朵,胖胖的身体,可爱的三瓣嘴,又细又长的胡须。

2、教师做示范,并引导幼儿讨论作画步骤及运笔方法。

小结:大笔蘸淡墨,中锋画大大圆圆小猫的头,侧锋画身体和尾巴,等稍干后用小笔蘸深墨中锋勾画眼睛、鼻子、嘴巴、胡须和小猫身上的花斑。

3、欣赏猫咪各种不同动态的图片,从而激发幼儿想象力,开阔他们的思维和眼界。

4、教师提出作画要求:构图要饱满,主体物要突出,可自由添画背景。

5、打开音乐,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幼儿开始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展示作品并点评(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评)。

活动延伸

猫咪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保护它们。

大班美术《可爱的猫咪》活动反思

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内容丰富,表现深刻,形象生动。国画与幼儿的生活比较遥远,与幼儿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幼儿对国画的了解不是很多甚至是零。所以,国画生活化在幼儿的教学中是相当必要的。将国画融入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情感体验真实的联系起来。国画生活化,其一是将内容生活化,将所要表现的事物是生活中的,是幼儿经常看的到,见得着,摸得到的东西,是幼儿真实感受到的.。

本次活动就是根据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猫咪作为主题。除了内容生活化以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应生活化,让幼儿易懂的语言,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该研究和探索的。教师应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更生活化,更简单易懂,同时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在教学中有机的运用和发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这还需要我去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在本次水墨画活动中,幼儿在掌握了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方法的基础上,对中锋和侧锋这两种不同的运笔方法加以巩固练习,初次尝试浓淡墨在宣纸上作画,感受水、墨相融的变化特点,由于幼儿作画时间较短,导致个别幼儿画面中缺少水墨画的韵味,和儿童水粉画、彩笔画没多大区别,但相信多加练习,巩固技法之后孩子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元宵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智育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1.在评价作品时应突出作品的`优点,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在猜灯谜的过程中对有难度的灯谜给予相应的提示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3.此课内容可在整个五年级(甚至整个学校)搞一个彩灯制作大赛,猜灯谜大赛专题活动,给学生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

《元宵节》教学设计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元宵节》和《看花灯》,以儿歌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25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思,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

情感态度: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

过程和方法:

1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

2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是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元宵节》、《看花灯》两篇课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诵《元宵节》这一篇。认识本单元的2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卡片、录音机、磁带等。

课时分配课题。

共6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余时间一个半小时课时。

看花灯2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由于本地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一目的及意义。

1结合学习第一课《元宵节》,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3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学校和学习都是生机盎然的,充满趣味的。

二基本情况。

1时间:正月十六晚上6:00——8:00。

2地点:本班教室内外。

3人员:本班全体学生及自愿参加的家长、教师。

4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带一个灯笼,查阅资料,或自制灯谜若干,写在纸条上。要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并自备奖品,准备奖励给猜出自己制作的灯谜的同学。可以请求家长协助(比如写灯谜),但不能完全代替。

三活动基本思路。

1动员,集思广益。在正月十六早晨报到完后,教师讲话,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如何办好这次活动。归纳总结活动方法,鼓励大家积极筹备,简单分工。(比如哪些同学重点搜集跟“羊”有关系的.词语,哪些同学重点搜集喜庆的词语,或是跟元宵节有关的知识等。提示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制作灯谜。

2教师,做好领路人。为了落实活动中的知识能力目标,教师一方面做好引导,一方面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设计制作一些灯谜,有意识地包含第一课的生字词以及一些估计学生不好完成的目标。

3家长,好帮手。充分调动家长这支好帮手队伍。请几个比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来协助管理,以便更有秩序的搞好活动,同时也让家长从中体会新课程的理念。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习生字。1交流学习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习组词。

5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读得绘声绘色)。

2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习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复习。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一谈话。师:你们在灯展上都看到那些灯?说说你最喜欢的等什么样子。(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学习有条理地说清自己的观察所得。)师: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看到了哪些花灯。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出示课文,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下来的。(表扬预习得好的学生,倡导预习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识字。强调方法: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教同学;同学互相考一考。小组长用卡片让本组人抢读。注意帮助认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3教师检查:快速强读;开火车轮读;组成词语认读。挑部分鼓励学生组词:灯、夜、街、金、奇、花。

4再读两遍课文,看看是不是更流利了,争取不看拼音读。

二学习课文。

1读课文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说说对课文的整体印象)体会“人欢腾”的热闹场景。

2你最喜欢什么灯?(质疑,讨论不理解的地方。比如:“吐泡泡”“猫追鼠”等,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花灯造型的逼真、有趣。理解“奇妙”一词。)。

3试补充句子()真奇妙!

这个()真好吃,我觉得()。

这个()(),我觉得()。

4比赛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作业:这个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花灯写得这么生动,还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花灯,能不能敢不敢也编一首诗,把你们看到的说出来啊?(鼓励学生写元宵灯展上所见所闻)。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读课文,试着背诵。

二交流自己的诗歌。

三指导学生学习书写生字。

《元宵节》教学设计

我们每个人对于星空,都有无尽的想象和兴趣。特别是3--6岁的幼儿。基于他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湿水彩《星空》这个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可以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想画的人或者事物”。本次活动的核心经验,我们聚焦幼儿对色彩的感知。湿水彩有得天独厚的晕染之美,在表现星空这样一个唯美的主题上,它有着独特的效果。

二、活动简述

湿水彩画不同于其他作品类型,它是孩子们通过探究水与水彩颜料的融合、多种水彩颜料之间的融合,从而感受色彩的动态变化美。为了让课程丰实、有趣,在活动开篇,我们创设了“星空”主题画展吸引幼儿,让幼儿通过看画展,了解水彩画的创作效果,感受星空的静谧和美丽,进而想要积极尝试和体验。在活动中,我们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颜色没有晕染开”,让孩子了解用排刷完全浸湿水彩纸,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主发现,主动提出,经由老师的帮助,自己的后期尝试,作品成功完成了颜色的晕染。这个过程,孩子们自己感悟到,湿水彩画的关键是需要用排刷完全浸湿水彩纸,再通过色彩的深浅来表达内容。创作的过程中,孩子感受了湿水彩画的美,也在色彩的幻化中使得自己的灵感自由飞翔。

三、作品评价

大班幼儿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通过语言表征自己的作品形式和内容。因此,在评价中,我们通过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第一层,是针对水彩颜色的叠加晕染,让小朋友分享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是让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语言讲述,表达对《星空》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表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11、幼儿园元宵节主题教案大班语言:赏花灯猜灯谜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掌握猜谜语的`简单方法。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根据谜面提示猜出答案。

3.体验经过思考后猜出谜底的快乐。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什么?(赏灯猜谜)

2.教师小结: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习俗之一。

二、互动赏灯,相互介绍

1.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进行对比观察。

2.引导幼儿从花灯的形状、颜色、性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简单的介绍。

3.同伴间相互介绍各自的花灯。

三、创设情境,尝试猜谜

1.教师讲解猜灯谜的方法,听懂谜面所表达的意思。

2.将幼儿的花灯悬挂起来,装扮成花灯的展台,营造一种赏灯猜谜的气氛。

3.介绍赏灯猜谜的游戏玩法,教师当主持人,幼儿竞猜,猜对的给予颁发奖品。

4.展开竞猜灯谜的活动,比比看,谁猜对得多,得到的奖品就多。

5.教师给与简单的提示,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谜。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欢乐的元宵节》教学设计

1、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3、对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并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

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切入,让同学们从体验元宵节的快乐气氛开始,在寻找、搜集、交流、分享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本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与活动性的统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知。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思维处于感性阶段,逢年过节是他们童心中永远美好的回忆,是他们快乐童年的精彩华章。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探讨和同学交往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是品德与生活课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其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文化习俗,在不同习俗的交流中,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体验合家团圆的幸福,增进对家庭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了解元宵节的有关常识和当地风俗文化活动,注意节日活动的礼仪、安全和文明礼貌。

3、感受中华文化大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大浓厚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歌曲《卖汤圆》《好日子》磁带。

2、多途径搜集到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习俗、谜语等资料。

3、调查汤圆的种类,了解汤圆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准备包汤圆的材料。

1、欣赏歌曲《卖汤圆》。

考考你:听过这首歌吗?吃过汤圆吗?汤圆又叫什么?

(欢快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汤圆更是学生们较为喜欢的甜食。因此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2、引导学生回忆:这首歌让你想到什么?(元宵节)。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让学生知道:汤圆代表团圆、和睦。)。

3、抢答比赛。

比一比: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对元宵节知识知道得多?

元宵节的时间。

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家乡过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放烟花,舞龙,逛花灯会等等)。

(抢答比赛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等知识,对中华传统习俗有进一步了解。)。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元宵节知识知道得真多,元宵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人民过元宵节都有自己的庆祝方式,深圳是个移民城市,虽然不能像自己家乡那样庆祝元宵,但也别有一番热闹景象。

小学语文《元宵节》教学设计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和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同学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褒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竞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褒扬大胆的同学,请生点评)。

3、小组竞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