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大全(24篇)

时间:2023-12-18 12:33:18 作者:HT书生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对这个人物的特质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教育要以人为本,方可成功。大家读我的教育思考相关书籍,感想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12月3日,我有幸来到龙港四小参加了“教改之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下午,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老师的讲座。从中感到他不仅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更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我。回来后,我阅读了一些他的著作,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是我读完他的《我能行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一些感受。

“我能行”教育所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其一、适应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我能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教育。自信是影响人一生发展、涉及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拥有幸福的人生。建立自信心,就是让学生在成长中能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信每个孩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孩子形成自信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我能行”教育正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培养自信,保持自尊,激发勤奋,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

其二、强调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我能行”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而是涉及教师与家长。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理解,关注赏识、帮助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是宗旨,但需要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提倡的观念才能得以落实。“我能行”教育相关教师发展,以及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各种举措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其三、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体验。

“我能行”教育强调了要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其中包括成功体验和挫折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这种体验来自于参与,因此强调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设平等的参与机会,以体现教育过程中的平等。

其四、坚持多元评价。

“我能行”教育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运而生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手册,正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角度的积极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发展中的成功,从而对明天充满信心。

其五、突出共度的生命过程。

“我能行”教育从生命的角度解读今天的教育,强调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学生在成长,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同时,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习科学教子方法,进行亲子交流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提高。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翻阅了最近两个月出版的教育类杂志,一方面尽量对当今教育界专业人士思考的一些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尽量深刻地验证自己的一些反思心得,提高自己思想的层次。坐了几个小时,颇有收获,特别是读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第4期刊登的南京师大道德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的力作《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感触颇深。本人近二年孜孜以求的“对教育原点问题的思考”同样是面对异彩纷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作出的冷思考,接近于金教授谈的核心观点:无立场的教育学要重视对人间、人事、人心相关价值问题的思考。

当下,教育界不少人士的浮躁、功利心态表现得非常明显,而缺少对生活、教育本原问题的价值思考。一些人认为:我是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用之改善实践,措施是扎实有效的。殊不知,一些个人视域的具体操作样式无非还是秉持着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哲学观点,以知识论和技术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图景。如果以整个生活、整个教育作背景来审视的话,不免显得有些肤浅、狭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如我们把现实中所碰到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提升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高度和深度来重新反思、建构、实施,那可能会达到一种宏大的、超越性的、自由的思想层次和实践境界。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要生存的,至于生存得怎么样?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每个人都有选择可能生活的权利。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的,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一种什么的教育。我们都希望过好的生活、受好的教育,而好生活、好教育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要重视其价值意义的追寻,而且这追寻过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我一直认为,教育应富有理想,在实践中为实现理想应抛弃各种成见,理智地行走,即使迈出的步伐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实际上离“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走近了几步。放眼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转变的很多,近日登陆美国教育部网站,看到《answeringthechallengeofachangingworld》这一文件,更觉得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善日常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能,真正地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12月3日,我有幸来到龙港四小参加了“教改之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下午,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老师的讲座。从中感到他不仅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更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我。回来后,我阅读了一些他的著作,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是我读完他的《我能行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一些感受。

“我能行”教育所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其一、适应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我能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教育。自信是影响人一生发展、涉及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拥有幸福的人生。建立自信心,就是让学生在成长中能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建立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信每个孩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孩子形成自信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我能行”教育正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培养自信,保持自尊,激发勤奋,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

其二、强调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我能行”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而是涉及教师与家长。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理解,关注赏识、帮助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是宗旨,但需要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提倡的观念才能得以落实。“我能行”教育相关教师发展,以及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各种举措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其三、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体验。

“我能行”教育强调了要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其中包括成功体验和挫折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这种体验来自于参与,因此强调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设平等的参与机会,以体现教育过程中的平等。

其四、坚持多元评价。

“我能行”教育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运而生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手册,正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角度的积极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发展中的成功,从而对明天充满信心。

其五、突出共度的生命过程。

“我能行”教育从生命的角度解读今天的教育,强调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学生在成长,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同时,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习科学教子方法,进行亲子交流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提高。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仍旧无法平静。爱能将世界融化,把不同的人与人和谐地交融起来,也正是有了爱的存在,我们周围的一切是那么得美好。故事的主人公恩里科正是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有老师对他的爱,同学对他的爱,父母对他的爱,而母爱是所有爱中最让人值得去回味和思考的。

在恩里科生病的时候,他的母亲整夜守护在他的小床前,俯身倾听恩里科的呼吸。她焦虑不安,害怕得牙齿打颤,不停地流泪,惟恐失去自己的孩子。为了减轻孩子一时的痛苦,他的母亲不惜放弃一年的快乐;为了恩里科,她可以放下尊严去乞讨;为了拯救孩子的生命,她宁可付出自己的生命。

恩里科的母亲是伟大的,我的母亲也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

是啊!是谁把我们抚养长大?是谁供我们读书?是谁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是父母。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它一生一世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它是上苍赐于我们最丰厚的礼物。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事,哪怕是帮他们盛一碗饭,洗一次脚,他们都会感到非常欣慰的,因为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了。我们应该学会对爱的思考,共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12月3日,我有幸来到龙港四小参加了“教改之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下午,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老师的讲座。从中感到他不仅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更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我。回来后,我阅读了一些他的著作,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是我读完他的《我能行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一些感受。

“我能行”教育所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其一、适应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我能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教育。自信是影响人一生发展、涉及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拥有幸福的人生。建立自信心,就是让学生在成长中能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建立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信每个孩子,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孩子形成自信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成长环境。“我能行”教育正是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培养自信,保持自尊,激发勤奋,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

其二、强调了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我能行”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层面,而是涉及教师与家长。这是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需要得到老师家长的尊重理解,关注赏识、帮助支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是宗旨,但需要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提倡的观念才能得以落实。“我能行”教育相关教师发展,以及开发家长教育资源的各种举措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其三、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体验。

“我能行”教育强调了要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其中包括成功体验和挫折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而这种体验来自于参与,因此强调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为每个孩子创设平等的参与机会,以体现教育过程中的平等。

其四、坚持多元评价

“我能行”教育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运而生的学生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手册,正是强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角度的积极评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发展中的成功,从而对明天充满信心。

其五、突出共度的生命过程

“我能行”教育从生命的角度解读今天的教育,强调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学生在成长,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同时,在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习科学教子方法,进行亲子交流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提高。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翻阅了最近两个月出版的教育类杂志,一方面尽量对当今教育界专业人士思考的一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尽量深刻地验证自己的一些心得,提高自己思想的层次。坐了几个小时,颇有收获,特别是读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第4期刊登的南京师大道德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的力作《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感触颇深。本人近二年孜孜以求的“对教育原点问题的思考”同样是面对异彩纷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作出的冷思考,接近于金教授谈的核心观点:无立场的教育学要重视对人间、人事、人心相关价值问题的思考。

当下,教育界不少人士的浮躁、功利心态表现得非常明显,而缺少对生活、教育本原问题的`价值思考。一些人认为:我是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用之改善实践,是扎实有效的。殊不知,一些个人视域的具作样式无非还是秉持着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哲学观点,以知识论和技术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图景。如果以整个生活、整个教育作背景来审视的话,不免显得有些肤浅、狭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如我们把现实中所碰到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提升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高度和深度来重新反思、建构、实施,那可能会达到一种宏大的、超越性的、自由的思想层次和实践境界。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要生存的,至于生存得怎么样?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每个人都有选择可能生活的权利。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的,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一种什么的教育。我们都希望过好的生活、受好的教育,而好生活、好教育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要重视其价值意义的追寻,而且这追寻过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我一直认为,教育应富有理想,在实践中为实现理想应抛弃各种成见,理智地行走,即使迈出的步伐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实际上离“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走近了几步。放眼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转变的很多,近日登陆美国教育部网站,看到《answeringthechallengeofachangingworld》这一文件,更觉得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善日常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能,真正地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们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但是我们这里的教学质量(主要指高考成绩)是不敢恭维的。于9月份,我的孩子步入了我县的两处重点高中之一。

2、家长的存在维持了班级纪律;3、可第一文库网以让老师得到更好的休息(第三节自习教师不盯班)。

在月份的时候,本人有幸去孩子的班内盯了一节课。在上自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忙着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说自习纪律非常的好。在以后与孩子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各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很多,没有自由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大量布置作业的原因无非就是避免学生有闲散的时间进行打闹,或者是作为各任课教师来说自由时间不占白不占。这样的大量布置作业是避免了学生的打闹或课堂上玩耍,但是,这样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习,学生只是疲于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仍旧是吃不饱,吃不了的学生仍旧是没有时间进行咀嚼消化。

是忙着应付作业,没有时间复习,导致基础掌握的差也在所难免了,也就没有其他推卸的理由了。

这不得不引起了我的反思。在有些学校,类似的捆绑式的束缚或者是保姆式的管理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山东省教育厅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给学生自幼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节假日不准学校上课、晚自习不准教室上课等。于是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晚自习不让上课,那么也就导致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布置大量的作业,逼迫孩子在自习时进行学习。这样做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是忙着学习,但这样却把学生变成为应付作业的.机器,学生的学习也就失去了自主性、积极性、针对性和个性化。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国问”――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培养不出诺贝尔科学奖?在《美国女生给我的六个惊诧》中有一段文字给出了答案,“目前的复印机式的教育消耗着孩子们的精力,限制了孩子们的追求。众所周知: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如此的教育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吗?”

“状元”,截止到高考已产生约3300名。但袁振国表示,这些按高考制度选拔出的“状元”,日后不论在政界、军界、学界还是文艺界、企业界,都几乎未有成名成家者。他认为,尽管中国基础教育水平在国际上并不算低,但人才创新能力并不算强。

以高考制度为代表,一些国内教育制度性安排已造成学校教育机构的固化僵化。袁振国举例说,比如每年高考数学科目通常一共23题,而且第22题一般是几何试题;然而,当有一届高考数学减为22题,或第21题不是几何题时,老师和学生就开始无所适从。个中原因,恐怕就是因为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都是完全按照“23题”套路来反复训练的。

“教育绝不是知识传递式的事业,而是充满创造性的事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认为,创造力应是人的生命本能,好的教师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教育,以教育来激发学生内在创新能力。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则表示,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应该让教师更聪明地教学、让学生更聪明地学习。袁振国也表示,教育制度性安排应为学生创造性的养成保留自由空间,这种空间不容压榨与扼杀。他以研究课题为证:世界上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文艺家中,只有科学家明显依赖于学校教育程度与水平,其余名家的成就与学校教育关系并不显著,甚至无明显“正相关”。因此,在固有体制之外,为学生开辟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空间尤为重要。

专家的言论更加引起我的共鸣,这也使我想到当地的一处高中有。

一项制度――千分制考核。将学生的校内各项常规细化到各个方面,当学生触犯某些制度时就会给学生扣分,当扣分到一定程度时,学校会勒令学生到校听课或者将学生领回家反省。制度如此之严格,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事实上在严厉的制度面前,学生不敢犯错,但事实上严厉的制度已束缚了学生的成长自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样有一处初中,学校内的教师非常敬业,既管学生的学习,又管学生的吃穿住行,甚至学生的晚休都要盯到晚上十点多,教师的工作,特别是班主任从早晨五六点无缝隙(当然除了学生上厕所)的盯到晚上十点多,毫不夸张的说是一种类似保姆式的教育。自习时教师布置千篇一律的作业,作业没有点层次感,吃不饱、吃不好的学生仍旧是吃不饱,更何况吃得好呢。那些消化不了的学生仍旧是消化不良。

总而言之,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践行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损毁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苦恼,抱怨和困惑。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教导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曾经带的班里有几个调皮捣乱总爱搞破坏的孩子,尤其是,孩子们经常告他的状。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他自己也很不开心,越是没人跟他玩,他就越想搞破坏,越是搞破坏越是没人跟他玩。形成了恶性循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感觉是多么痛苦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我把叫过来说:“,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吗?”“想,可是他们不跟我玩”“那你知不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和你玩呀!”“知道,我总弄坏他们的东西,还掐他们脸,谁叫他们不跟我玩的!”

“哦,原来你是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呀,可小朋友怎么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呢?他们看到的是你总在做坏事,你想一想,要是别人把你的东西弄坏,掐你的脸,你愿意吗?”“不愿意”“那你愿意和破坏你东西的小朋友一起玩吗?”“不愿意”“所以,小朋友也不愿意跟你玩,你快跟他们道歉,他们一定会原谅你的。”

在我的帮助下,开始有小朋友玩了,他的破坏行为渐渐减少了,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换位思考的方法真的很奏效,我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不小心把碗打翻了,你会怎么想。”“如果你不小心尿裤子了,你会说羞羞羞吗?如果·····”

渐渐地连孩子们都会说这样的话。

“老师的话,你不听,如果你是老师,你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吗?”

“你总是用手打人,如果有人打你,你高兴吗?”······。

换位思考教给孩子从小学会宽容,忍耐,团结。如何与人相处,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这比教给孩子知识技能更加重要的多!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当我和学生用身体在冬天的峨眉山雪地上摆成”一班“两个大字时,我觉得我们在创作最浪漫的童话;当我和后进生一次次谈心,看着他一次次进步而又一次次反复然后又一次次进步时,我觉得我的教育生活胜过任何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当我翻开一本本我给历届学生编撰的班级史册时,不同年代学生的面容浮现眼前,让我或沉思或微笑甚至热泪盈眶,我就觉得每一个班都是我的一行诗,而《未来》《花季》《童心》《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等一本本班级史册便铸成了我的教育史诗,或者说,我就一直生活在芬芳纯真的教育诗篇之中;当看着我一届又一届学生唱着谷建芬老师为我普写的班歌,而且一唱就是三十年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编织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或者说我用了几十年的实践导演了一部属于我的青春大片,这部大片的名字叫做――《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这段美轮美奂的真情挥洒出自于李镇西老师最近的一篇博文《享受教育》中,李老师认为他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最恰当:那就是“享受”,他每天都是在享受他的工作,享受他的职业。我想,李老师是在享受教育中,徜徉陶醉于教育教学的幸福之中,才真正做到了把他的教育生涯凝练成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且发人深思的一部教育大片,享受中所得到的教育思考,更具人性的光辉,才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话虽然名过其实,有点耸人听闻,但却是一定会有的实情。到底是什么赋予期末考如此巨大的魔力,能将万千高素质学子卷入这场洪流,无一幸免?我曾在《我的军训感受之中国式军训》一文中说过:中国式教育素来急于求成,讲究立竿见影,一劳永逸。习惯养成所产生的惯性力是无法想象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遽然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殿堂,不免无所适从,进而迷茫,颓落!自主的学习变成了自由的娱乐,平时无考试的规定成了本就薄弱的自制力最佳的杀手。于是,被窝理所当然地埋葬了青春,吃喝肆无忌惮地玩弄了年华,高素质的学府里圈养了一大群精神世界尚未断奶的乳儿。

平时不加重视所导致知识的空缺,挂科危机所带来的利益纠葛,让期末考成了众多学子的梦魇。只是这老天,是从不绝人之路的,我们自古就有一句话叫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于是,临时抱佛脚成了过关的'良方,复习周成了救命的稻草。宅男宅女,蜗居浪子,倾巢而出,学风为之一振,面目为之一新,可谓壮观!

图书管,自习室连环抢座扔书时,我们也会鄙夷自己的修养;宿舍走廊里深夜狂背单词时,我们也会为打搅他人酣梦而倍感自责;通宵亮灯,黑眼圈如影随形时,我们也会想起那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的科学规划。只是,只是这期末考来的实在让我们无法淡定;只是,只是心里那下一学年定要充实有序的决心总是拒绝不了舒适诱惑的贿赂。只好循环往复,年年有今朝。

我们知道,伤疤一旦烙上,便很难复原;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十二年寒窗,十二年棋子,早已习惯在别人的安排下前行,早已习惯在固定程序指令里活动,茫茫然进入大学,安排不再,程序立改,便只能依靠记忆力在以往的经验里翻捡生存的技能,在逝去的画面里默哀终于站起来了当家做主的悲凉。无极的无所适从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回归原点的冲动,再一次牵手那黑色的高三;丧心病狂的心灵折腾让我们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期末了,我们怎么活!

然而生存环境的顿改能够激活优胜劣汰的法则,从而刺激物种的进化;学习氛围的物是人非相信也能够复生你争我赶的激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佳境。纠正不合理的学习习惯,摒弃依赖于人管制的思维,树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能力,重视功夫在平时的积累,加强人生目的的科学规划,让每一天充实,让每一分灿烂。期末了,我们便会潇洒地活,浪漫地过。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吴沁(江苏省常熟市第八中学,215500)。

摘要:生命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纳入学校的必修科目,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渗透和各种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融于思想品德教学中,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面临的一项任务。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对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等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与渗透,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它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到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目前,生命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纳入学校的必修科目,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渗透和各种课外活动。这样,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理所当然地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对生命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学科。

我们知道,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目标的制订,也是以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公民思想品德与健全人格的构成为依据的。二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生命教育中融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可以使生命教育不仅关注生理层面的内容,还关注精神层面的内容,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使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更真实、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一、生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整合。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三个方面,它分别体现了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求。

(一)认识生命,珍视生命。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珍视生命的教育。珍视生命,则要从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开始。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很多珍视生命的教育平台。比如,讲解人类的起源,可以从人类化石、类人猿等人手,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生命殿堂,欣赏自然万物生命的美丽,感受人类生命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意识到生命的神奇和可贵,进而明白:善待生命,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珍视。又如,教学“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一节内容,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斗争”,更要指导学生“善于斗争”。这里的“善于斗争”,就是必须珍视生命――面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智取而不是硬拼,可以采取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他人等方式,勇敢地与之作斗争;在险情或突发事件中,首先要懂得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避开危险、将伤害降低到最小。

(二)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和宽容,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时,应让学生了解到: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只有在尊重他人生命的过程中,自我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侵犯他人的生命,是一种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又如,学习“善于交往”的内容时,可让学生感受到:敬人者,人恒敬之;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再如,学习有关宽容的内容时,可以用“让人三尺又何妨”、“将相和”等故事,让学生学会大度和宽容,能够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三)热爱生命,提升生命。

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最终是为了提升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学习“生命只有一次”内容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生命的获得,蕴含着父母无数的心血和付出,懂得生命培育生命、生命善待生命的可贵,更要让他们用自己的价值去回报他人和社会。又如,学习“成长在社会”和“理想伴我成长”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应当乐于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心和力量,勇于承担责任――这不仅表现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更体现在他人遭遇险情、国家面临危难时。

二、生命教育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要求。

当前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网络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生活,不良信息也慢慢腐蚀着他们的心灵;另一方面,家长、学校过于看重分数,导致很多学生产生过度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更没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一现状,思想品德教学应依托生命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认识到生命的真谛。

生命教育的话题是沉重的,但活动的形式却可以是轻松、多样的。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怀他人的生命。比如,进行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的模拟演练,传授紧急情况下如何呼救逃生,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必备的求生技能;倡议用零花钱资助贫困生,让学生体会到为他人排忧解难的价值;邀请身边的成功人士说说成长的足迹,帮助学生从榜样人物的事例中,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宽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翻阅了最近两个月出版的教育类杂志,一方面尽量对当今教育界专业人士思考的一些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尽量深刻地验证自己的一些反思心得,提高自己思想的层次。坐了几个小时,颇有收获,特别是读了《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第4期刊登的南京师大道德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生鈜教授的力作《无立场的教育学思维》,感触颇深。本人近二年孜孜以求的“对教育原点问题的思考”同样是面对异彩纷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作出的冷思考,接近于金教授谈的核心观点:无立场的教育学要重视对人间、人事、人心相关价值问题的思考。

当下,教育界不少人士的浮躁、功利心态表现得非常明显,而缺少对生活、教育本原问题的价值思考。一些人认为:我是很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用之改善实践,措施是扎实有效的。殊不知,一些个人视域的具体操作样式无非还是秉持着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哲学观点,以知识论和技术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教育图景。如果以整个生活、整个教育作背景来审视的话,不免显得有些肤浅、狭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如我们把现实中所碰到的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提升到更加广阔而深远的高度和深度来重新反思、建构、实施,那可能会达到一种宏大的、超越性的、自由的思想层次和实践境界。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要生存的,至于生存得怎么样?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每个人都有选择可能生活的权利。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分的,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一种什么的教育。我们都希望过好的生活、受好的教育,而好生活、好教育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要重视其价值意义的追寻,而且这追寻过程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我一直认为,教育应富有理想,在实践中为实现理想应抛弃各种成见,理智地行走,即使迈出的步伐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实际上离“培养完整的人”的目标走近了几步。放眼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我们中小学教师要转变的很多,近日登陆美国教育部网站,看到《answeringthechallengeofachangingworld》这一文件,更觉得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改善日常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能,真正地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平常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课本,更多时候是在埋怨课本某部分内容编写得太难不好,难以执行,教完后学生不易理解等。但埋怨归埋怨,尽管课本中某些内容的编写“不合心意”,他们仍然按着课本的顺序、内容去教学,从不敢想,更不敢去变通课本。依然“照书请客”,绝对虔诚的课本执行者。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嘛!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是用教材当“例子”,当“凭借”,而是过多的分析、讲解、灌输,硬生生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语文课,搞成沉闷、单调、乏味、枯燥的样子。

那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挖陷井,重知识训练,对整个教学过程了然于胸,上起课来从容不迫,教学程序按部就班,课堂上波澜不惊,教学思维没有跳出教材本位框框的“教”教材的公式化的教学是多么难受啊。

对着这本厚厚的语文书,有种窒息的感觉,用它真是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今天,咱————决定————放弃————语文书。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让我的学生去浏览一丰富的网页,看看曹操墓,品品三国,聊聊诸葛。放开眼光看看,世界因为网络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一目十行,快速反应”的阅读已经更为引人注目了。我们现在还是死守着传统来教学语文,那真是跳不出语文了。时代的发展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和学生一道去阶梯教室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到《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感触一代枭雄风流与倜傥。电影里面有着人性最原始的剖析,爱恨情愁贪怨嗔痴,国家兴亡侠骨柔肠,交错纵横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人性百态,看到生命的苦痛与无奈。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带着学生读笑话、神话,或寓言,小小的文字里蕴含着大大的人生哲理。学生的经历毕竟浅薄,而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作品,懵懂的心开始有了些许关于人生的浅淡的轮廓。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词语盘点里近二十个词语,十个成语,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并要求写得尽量的短,语句通顺,且用尽可能多的语词。这时候,零散的简单的文字拼凑起来,却能勾勒出一篇任何画家都无法描摹的精致画卷。文字,或清淡如水,或华丽似锦,不管寥寥数笔,抑或洋洋洒洒,美的惊叹,学习的快乐在顷刻间流泻。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还是会好好的把《伯牙绝弦》上个一个星期,我知道,那种人生苦短,知音难寻的痛苦与无奈,那种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凄惨情感,用一曲《高山流水》诠知音,让一课《伯牙绝弦》振生心的阳春白雪般的感悟,是需要师生共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根据这西江月的词牌名写写我们的词呢?要求有一定的音律美,字数,句数与原文一样。

此时,信手捏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绪飞扬。他们滔滔不绝,有话可说。在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中,学生的心潮涌动了,文思打开了,倾诉的欲望会油然而生。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坐在电视机前和学生一块收看新闻联播。语文是教人说话写文章表达自己意见的课程,根本不需要太多说教的文章,而事实上很多说教性的文章并没有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换句话说,不爱国的人一样不爱国,麻木的国民依旧麻木。整天的大道理,只会让学生反感。也许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一个国际意外事件更能感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什么时候没有了语文书,课堂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公园,学校必将成为孩子们最幸福的天堂。

现实生活中的我依然沉浸在幻想的状态中。

语文是需要闲情逸致的。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它的开篇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是啊!每个人都有理想,更应该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并努力使梦想成真,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单从教育而言,我想理想第一位的便是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吧!在《新教育之梦》的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从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理想教师应具备的理想素质。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

《我的理想教育》读后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受感触。

《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共十七章。前十章是上篇,后七章是下篇。内容多而深刻。尤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顽强强,不怕挫折的教师。”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教育需要用心,需要有爱。作为一名教师,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当然,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大教育家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今后,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挤兑一点闲暇,让自己静下心,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经典作品。

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用心的人最接近成功!

《我的教育视界》读后感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世界》我有很深的感触。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老师国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虽然是随笔,却在点滴间引发人的思考,如同一泓清泉滋润人心。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她写的是故事,同时也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我们的定力,保持反思批判的精神。

窦桂梅老师也是在她的出国考察中写出了自己的反思批判。出国访问过程中,不时有她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

作者不仅对我们教育孩子方式的思考,对于教师同样也有。在英国和韩国教育随笔中都有对教师的态度问题。”美国学校推行的“分轨教育”、“标准化考试”对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中国学校采用的各种“分层教育”、“统考统练”把学生分层次、分类别区别对待也对中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

内尔·诺丁斯博士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当成教育目的,我们就不会一味追求“标准化考试”,不会把学生分成高低层次区别对待。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成长而不是他们获得高分分流到好班好学校,那么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都会提高。

我认为,要想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必须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中学教育不应该只是辅导学生考好大学,我们的中学老师也不应该只是为高考升学率讲课。我们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是帮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在本书中我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春天,我们的学生做什么》一节。这关乎学生的创作问题。人从幼儿时期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绘画、音乐、舞蹈、制作和游戏等。

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小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从创造的内容来看,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在独立性上,小学生经过模仿过渡阶段,慢慢发展他们的独创性。看看外国的实践课,我们也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这部书中,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但“我们”还在提问,“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文字;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虽说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总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宽广、有正义感充满爱心”,使每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每一天,过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

平平淡淡过一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来人世间走一回总的留下一点什么,也不枉上天给我的这一次机会。

能够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怨无悔。

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我们不求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只求能够自食其力、不接受国家救济,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一下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如做到这样也就算对得起自己了。

或许我的认识有一些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嫌疑,但我喜欢实实在在、不求空喊口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因为做大事业得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那样的平平凡凡,但是我所认同的平平凡凡也是一种伟大!因为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要实实在在的做好平平凡凡的事情就是一种伟大”。

如果把平凡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做好了,我们也就会真正的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了!

从科举到八股,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教育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发展。

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心中理想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教师的爱应该是自然的迸发而不是故作姿态,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

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和关怀;意味着小心翼翼深思熟虑去触及幼嫩的心灵;意味着消除心中的偏爱,不让品学兼优的白天鹅们掩盖它们的光芒,给丑小鸭表演的舞台,他们也会旋转如炫目的白天鹅,爱意味着时刻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爱意味着对学生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孔子游说列国,到夸美纽斯实行班级授课制,从陶行知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到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无不凝聚着教育者的艰辛与智慧。

人类的文明史便是教育的文明史,那么理想的小学教育是什么?

理想的教育理应是全民的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工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睿智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无论是强健的,还是柔弱的,教育都应该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宽广的胸怀,让每一位学生尽情吮吸其丰富的营养。

理想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大众教育。

学生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个性差异的学生。

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教师要正确判断每一位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从分析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体因素入手,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策略,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是泥土,便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皆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

理想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

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

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

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

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

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理想的教育在传授知识同时,不能忘记塑造人格,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起来。

理想的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

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育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知识强加给学生,那种以“告诉”为主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离开学校教育后剩下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由地想;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自由地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由去做。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责任就是点燃火把,并让它燃烧更旺。

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

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让学生步履蹒跚到铿锵有力地主动走向知识,走向生活。

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爱得不得法,变成溺爱子女,纵容子女,使之走上邪路,父母由此也由爱而生怨,甚至生出恨来。

父母子女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师生之间呢?所以爱也是需要智慧的。

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虚心学习,勤于反思,注重积累。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那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为我们用来更好的因材施教,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理想的教育也离不开领导。

奉献的理想与现实的柴米油盐;大班教学的现实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磕磕碰碰;赏识教育春风下习惯了鲜花、掌声的孩子们因为惩罚教育而产生逆返,不满甚至轻生,斥责的矛头指老师,使老师们对必要的惩罚教育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们也有过彷徨,有过疲倦的呻吟和无奈的叹息。

这种夹缝中的悲凉唯有领导的正确引导、支持和理解才会渐渐消退。

在领导的引导与支持下,在爱的天空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张开隐形的翅膀,老师们向每一个所获的今天告别时,无愧于明天的朝阳,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实现理想之路很长,但我义无反顾。

是泥土,便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皆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

选择这一行,我无怨无悔!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

通读此书,我被他的理想教师形象所感染,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他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教师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更应该将爱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算成功,教师的爱才叫真正的爱。教师们要将溺爱宠爱偏爱等一切庸俗浮浅的假爱从思想与行为中彻底清除,要以一种博爱仁爱真爱充实思想,并能蓄之于内,形之于外。

学习,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学习,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这样的学习是我们职业(专业)成长说不可缺少的。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伴随着不断的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有些事我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有些则是我们不能解决的,甚至我们的同事、前辈也不能解决。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只有一个途径——学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从经典的教育论著中汲取营养,以这些营养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解决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和疑虑。

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理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是朱永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许多见解都是针对现实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的,以及发达国家有关教育的具体的政策和做法,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但是这本书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感觉总的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不能解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只是一些教育的理想,理想是脱离现实的,有些甚至和现实是背离的,所以对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遇到的困惑的解决时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在这里我不是说我做到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的要求,只是我感觉作为教育来说,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是每个教师自身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整个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中国现在高考制度不变,教师,尤其是高中的任课教师,就只能踏踏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用简单的学习挤占学生的时间,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挤占学生的玩耍时间,让学生在宿舍、教室和餐厅三点一线之间奔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分,为了考试中学生的分数能高一点,在学生的生命力除了分,其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该想,但是正是这些分,给学生造成了多大压力,每次考试后,看着那些成绩下降的学生,他们苦闷,他们情绪低落,甚至痛苦失声,我能做的是什么嫩,只能好意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情好受一些,缓解一下他们的压力。但是安慰之后,一转身,我就又开始给他们压力,上课提问他们,不会了抄写10遍,我会继续给他们发卷子,催他们及时交作业。不光是我,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在做,谁也不会心慈手软的,看看我们祖国的花朵吧,一个个十七八岁的生命,本应该是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个变得老气十足,小老头(太婆)似的,我看着他们的样子,一阵阵心痛,但是我没有办法,心痛得只想丢下手中的粉笔,心痛得甚至不想干教师,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离开讲台,还会有人补上,别人可能比我做得更过火。所以,我还是不能走,我要留下来,我要想办法,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得快乐点,让他们的成长不只伴随着压力,不只伴随着永远也舍弃不掉的分数。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因为分数下降带来的痛苦,我愿和他们一起承受。只要我的存在,能让他们的痛苦减轻一点,能让他们成长得相对快乐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应该让那些制定教育政策的人看,应该让他们多看,以尽快改革当前的这吃人的教育体制,解放我们的孩子,解放我们每一个教师,让我们都从考试分数的梦魇中走出来,去迎接教育生活的春天,我们都能看着孩子们想快乐的小鸟,飞翔在洁净的蓝天白云之下,飞翔在春花烂漫中,飞翔在快乐的学生生涯。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读完朱老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很多收获,也产生了很多感受,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朱教授论及“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给予孩子未来的希望。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我想结合班上两个人的故事给大家谈谈激励信任学生的力量。一个学生是九三班的,入班成绩也就是二三十名,可是经过半年的追赶,已经进入班级前五名了。我对他印象很深。刚开始教学,我觉得的找个男课代表,这样可以多让一个学生产生责任感,同时帮女课代表搬搬作业。基于这样的考虑选了陈龙洋做男生课代表。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他上课比以前更加积极回答问题,物理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可能是他感受到了我对他本人的认可,因此在这个学科上也更有兴趣更加努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兴趣成绩越好,成绩越好越有兴趣。另一个姚张浩同学情况差不多,也是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次数多了之后也敢上台讲题了,久而久之他从一个线下的学生成功的进线了,进步非常明显。

罗森塔尔现象是学生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期望,会变得更加自信努力,从而得到异乎寻常的进步。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期待,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抓手,让学生在心里作用下发挥正效应,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教师富有知识也需要智慧,教学中要顾及学生感受,观察他们言行,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工作中只有认真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得认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困惑,要想消除困惑就离不开智慧的参与。

还有一个是八年级的学生,人非常聪明,胖乎乎的,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不爱学习。以前老是感觉这孩子不学习还捣乱很烦人,但是后来发现他也有优点,比如爱劳动,干活很积极。一次早自习,一位女学生不舒服吐了一地,这孩子主动去铲土打扫屋地,其他人不愿意干的,他却很高兴去做,而且是自己主动的。从这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就变了。作为老师我们应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学习很重要同时做人也很重要。

好的教育是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华,只要有合适他的教学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

你读过《我的教育心》这本书吗?读完之后有着怎样的读后感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我的教育心读后感,与你分享!

最近,我读了李老师的《我的教育心》。

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自传”,他说这是我30年从教经历的全程写真。

李老师这绝不是一次次“成功”的炫耀和一个个“荣誉”的堆砌,不,该书首先是真实地展示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展示我是如何一步步在教育山路上攀登:

但更有不少令人叹息发轫深省的失败教训——对真诚的教育者来,这些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李老师说:“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

这很难,但一定要保持,其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

李老师说得多好呀。

这颗童心的“纯粹”实际上就是叫我们不为社会世俗所纷扰,不为追逐名利而累心,不为利益受损而丧气,要将教育当成一种信仰。

看看当前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将此作为一种信仰来做?多数老师只是将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不过,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种谋生手段。

因为人们毕竟逃脱不了现实与生活。)。

有多少人不计较名利?不注重得失?有多少人把工作当成是为自己工作的?可是,我们要想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快乐感的话、仅仅这样理解和思考肯定很难很难。

从教之初,当踏上讲台的那时是多么的激情满怀,豪情万丈。

心里有点太多的梦想想要实现,有高远的目标想要追寻,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先心中种种美好被无情撕得支离破碎。

时光流逝是真凶?残酷现实是元首?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谁是真凶和元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重新拾起那片片落叶,重新抚平那累累伤痕。

看见《我的教育心》后我心为之一动。

读完此书,心中思绪不禁汹涌起伏。

如何才能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怎样才能让自己职业疲倦之心重新点燃新的希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要保持一颗童心,而且要保持到永远永远。

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们有时候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我们当初的出发的目的。

找回当初出发的原点,认准我们前行的方向,带着一颗纯粹的童心,怀着憧憬与理想,让我们重新上路。

我从这些朴素文字里,看到一个成功者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体验成长乐趣,就可以拥有一颗快乐之心!

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的文字激情飞扬、绚丽多彩、却又朴实真挚、情意绵绵。

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忧虑。

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李老师的形象。

徘徊在书架前,一席话映入我眼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

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这看似一颗朴素之心,却充满了对教育的无限挚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现实的不断挑战,对自己的不断超越。

这颗心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他的这颗心既影响、熏陶着曾教过的千万莘莘学子,更牵动、感染着当今不计其数仰慕他的同行。

本书以成长为主线,以反思为主题,力图比较客观地展示作者走过的历程。

不仅作为老师的我们教授知识给学生们,反过来学生们也能教会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

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是我最大的愿望。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

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

也正是因为思考,成就了于永正、李吉林等一代名师。

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它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

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

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

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一、爱,曲线地去表达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往往爱之深,但往往表达方式不当,给彼此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

可谓,爱是一把双刃剑。

什么样的爱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风和春风比赛看谁能把游人身上的衣服吹掉。

寒风越猛烈的吹,游人就越裹紧衣服。

而春风月温暖的吹,游人渐渐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见,良药是苦口利于病,但学生怕苦。

直接赤裸爱的表达,对于脆弱、敏感、叛逆的学生难以承受。

爱的起点是尊重。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

不着急,慢慢陪着学生成长进步。

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之树必须根植与尊重学生的肥沃土地上才会枝繁叶茂。

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失败的教育是,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

因此,两点之间最短不再是线段。

教育应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

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

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

应摒弃教条、刻板。

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

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

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

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

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叫《让梦想追上脚步》。

这本书讲了对梦想的热切渴望通常会造就两种人——空想家和实干家。崇高的理想固然是美好人生的开始,但如果水月镜花。本书收集了众多享誉全球的大师们对梦想这一话题的深刻感悟,在讲述故事的同时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带领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体会追梦的执着和坚韧,品位追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这本书给我了很多的启示,而这本书给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生就是一场梦,而在你实现梦的时候你也要追上你的脚步。里面有讲到人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让人们都佩服、羡慕的杰出者,而这些杰出者背后都付出了不为人知的努力,但还要有强大的毅力,要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信念。

梦想是什么?是一种信念、是一个目标、是一个身份、还只是一段路?人不得不有梦想,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可能就是因为比别人多做了一个“梦”,而这个梦的根植的可能很早很早,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实地接触到自己的梦想,只有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够在最终摘到成功的果实。

梦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音乐天才很可能出自一个根本买不起钢琴的贫寒人家,书法家在幼小时居然是以一根根小树枝来描画。

只要我们有梦想,就有了实现梦想的可能。梦想不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方法,而是让我们寻求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途径。这其中当然需要艰苦的跋涉,但不努力怎么知道真正的美好?只要有梦想,只要你有艰苦为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你就会想球王王贝利一样从贫固的时间里慢慢的度过那些让你伤心难过的时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通过品读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深感他的教育思想是对我灵魂的深刻洗礼,从而激励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向名师靠近的决心。

我的理想很简单: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我的教育理想就是通过幸福的'教育,教育出幸福的学生;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深受学生的喜欢。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呢?首先要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以朱永新教授所言的理想教师做标杆,不断努力靠近。“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二、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当今时代,教师是一个设计者,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要使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决。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人;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我们会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我们会加入学生游戏的行列。要成为伙伴就要让他们喜欢你,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关注点有所差异,诸如讲课精彩,幽默风趣,博学多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宽容大度,公平公正……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因为‘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三、每日三问,自省吾身。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反思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能力教育好学生?今天上的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能说到学生的心坎儿里?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耐心?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别人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四、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性等等。

五、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不要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六、教师要有一种大格局、高境界,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要有高境界必须多读书。虽然我们不能将名山大川都走遍,做不到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成为了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才能培养出具有这样一种心境和品格的好孩子们。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便会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平静,由彷徨走向坚定,并最终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在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的梦想,于是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梦想---中国梦,这是13亿中华儿女共同的期许,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的富强。中国梦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只有坚持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的民族才能走上全面复兴的大道。

现在,我们生活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征程的开启,总是让人充满憧憬。还记得小时候,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歌声唱响学生的希望,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如今,梦想终于成真,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来,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将执着追求与脚踏实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坚守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与积累,在奋力拼搏中不断锻造成长,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最终我们一定会一起实现梦想。

在新起点整装待发的我深知,我的梦想必须立足教育、热爱教育、勤奋工作、奋勇争先才能实现。我将以崭新的教师形象、良好的职业素质、优异的教育业绩、坚定的事业心和光荣的责任感,为促进我们**教育强区建设做出自己新的更大贡献。

我将循着**教育的梦想实现着我的教育梦想,我将爱着我的学校、爱着我的学生、爱着我的职业;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踏上希望的征程,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不断托起一代代年轻人更远、更幸福的梦想,让岁月无憾,让青春无悔,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

谢谢大家!

8.梦想演讲稿。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

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意气风发,通达洒脱,奋发向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乐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创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需怀若谷,默默奉献;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挚爱事业,深爱学生,精益求精;我们本该赞美他们,我么也必须赞美他们!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我们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经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转载自读后感,请保留此标记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其之所以会成为名师,都是将困难视为机会的,他不仅可以从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更从中发现了那个伟大自我,收获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课堂高效益令学生喜欢,学生坐在教室里,其实是在投资,投资为了回报,每个学生投资一样多的时间,可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好,那个班却很糟糕?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学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飞天外,到头来一无所获,这就是浪费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时光,随着我们的课表,被一点点用蛀虫爬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心向着孩子。我们要心向着孩子的快乐那么学校就成了孩子延续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们自己流淌、享受着快乐,当然更需要学校这个快乐之地为他们创造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