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专业18篇)

时间:2023-11-10 14:24:46 作者:BW笔侠 社会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专业18篇)

它通常包括调研目的、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等部分,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调查过程和结果。这份调查报告对于了解和解决XX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周店村位于311国道两旁,是五女店镇离许昌市区最近的一个村,交通便利,是发展该村经济、文化、卫生的有利条件。随着周店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周店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正文:

我叫刘桂香,是许昌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现任五女店镇周店村村主任助理。于20xx年10月20日入村工作,入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和向工作区的老同志了解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现将对本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周店村的基本情况。

周店村坐落在五女店镇的西部,东邻苗店区,西邻邓庄乡,南邻柏茗村,是五女店镇最西边的一个村,也是五女店镇离许昌市最近的一个村。该行政村坐落在311国道两旁,下辖周店、火刘、公平寨三个自然村,其中周店村位于311国道的南边,火刘、公平寨位于311国道的北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周店村有3343口人,796户,11个村民小组,70名党员。共有耕地3523.92亩,平均每人1.1亩耕地。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人均年收入3800元左右。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311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周店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周广伟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许昌市各县(市、区)。周店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好邻居连锁超市、俊超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7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周店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334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为我村秋季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没有种过蔬菜、水果,所以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会发生因重茬而使所种的作物生病,而便于管理。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养殖上要及时进行畜种改良,定期聘请专家给养殖户上课,引兽医进村现场指导。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农业保险,使农民及时获得相对充足的再生产启动资金,实现对农村生产的充分保护。通过必要的补偿,农民获得新的启动资金,可以防范养殖生产中断的风险。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富起来。像我们村的周广伟办的养猪场已有比较大的规模,已经在本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应该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品牌,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该村中学和小学中间的路是几年前修的柏油路,这段路是通往柏茗村和坡卢村的必经之路。周店村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六.后记。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2

页,当前第。

2

1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遵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省政府研究室的安排,我们省扶贫办调研组,于元月十七日赴**县,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县是一个集老、山、库、边、贫于一体的县。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山林面积220万亩。全县辖7镇5乡4个国营林场,411个行政村,60万人。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同比增加157元。该县既是全国知名的老区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桑蚕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小水电百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传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

[找材料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1)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按照“县抓经济带,乡抓万亩村,村抓千亩园,户抓万亩田”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已建成板栗、桑蚕、甜柿等多种经济基地102万亩。名贵药材生产形成气候,其中茯苓常年产量150万公斤。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并引进了山东绿润、辽宁君澳、宁波佳佳等全国知名企业来县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全县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格局。以板栗、桑蚕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财政收入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县域工业初具规模。该县通过自主创业和开放引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丝棉织造、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建筑建材、小水电、汽车配件”六大系列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全县已建成2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12家上交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培植和开发了一些当地的知名品牌和名特优产品。以民营化为取向的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全县139户国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的达98%,民营改革和招商引资增强了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3)旅游开发方兴未艾。该县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全省著名景区71个,被湖北省列为八大景区和十条黄金旅游路线之一。近五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效益初步显现。

(4)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出境公路等级化、主干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普及化、景区公路网络化的目标。城镇化建设围绕“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思路实施,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全县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数字移动通讯、宽带,建成了邮政处理中心、大别山信息港,移动电话乡乡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5%。全县修建水库188座,总库容量达3.47亿立方米,修引水渠1600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14.2万亩。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实用技术推广蓬勃发展。从起,该县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同步发展。人口出生率8.6‰,计划生育工作达标。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6)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通过“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他们早在19就开始了以建设“生态文明垸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生态文明垸落”示范点50多个,正在建设的自然村落600多个,新修乡村公路280公里,新增电视和通信用户1万余门,开发小林园面积30万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子。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邓道坤同志到**考察,看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垸落”后称赞说:“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形成创建共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县根据农民致富后求美求乐的愿望,提出了结合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垸落”的思路,并付诸实施。进入新的世纪,他们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来抓,并在“文明垸落”前面增加了“生态”两个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根据全会精神和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将“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接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十一五”规划,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明确内涵,规范创建标准。他们把建设内容具体为“五个五”和“十无”。“五个五”:第一,突出抓治乱,进行“五改”: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第二,重点抓配套,实施“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第三,长远抓开发,建设“五园”:在垸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实现户平一亩庭园经济,人平500元的庭园收入。第四,着力抓固本,开展“五治”: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全面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第五,努力抓服务,做到“五进家”: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十无”:无聚众上访,无刑事案件,无打架斗殴,无“五乱”现象,无大操大办,无封建迷信,无聚众赌博,无非法集会,无计划外生育,无车匪路霸。通过“文明垸落”的建设,从硬件上解决“五乱”问题,从观念和制度上解决“三风”问题,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新风貌。三是把握关键,落实创建举措。首先是健全组织领导。县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文明办、建设局、扶贫办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确立了督促检查制度和考察机制。其次是科学规划。县组织专业人员到垸落考察,以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原地改造,为文明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山水田园林路等一并考虑,不搞大改大建。再次是采取群众为主、国家扶持、社会筹集、乡村补贴的办法,保证文明村建设的必要投入。县财政、计划、扶贫、科技、农林等部门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文明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对建房的农民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建设的农户,给予沼气补助500元。各乡村也采取多种途径对文明村建设进行投入。最后是部门参与。县发改局、扶贫办每年安排40万元农村“五小”建设扶持资金,县能源办近三年来为农户建成“五小”设施1500余处,县广播电视系统为农村接通有线电视11000多户,县文教卫部门围绕文明村建设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村培训科技带头人500多人,向农村捐书2万多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创新方式,增强创建活力。主要是搞好“五个结合”,就是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与发展支柱产业、城镇化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五个结合,既涵盖了文明村建设的内容,又丰富了文明村建设的形式。以建设文明生态垸落为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规划了500个村,试点村200个,通过建设已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5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十分之一。这为下一步在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步的思路与打算。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他们在总结“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个字的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总的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个字的要求,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垸落、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健全新组织”五个重点,以“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为载体,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协调配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文明垸落个左右,其中小康示范点500个左右(每个乡镇40个以上),普及点1500个左右,全县五分之一的村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要求,其余村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他们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打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观念上促转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广大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广大干部群众得知后,无不欢心鼓舞,跃跃欲试,都说农村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但在人心沸腾之时也不乏有些杂音干扰。有的片面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并建新村;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是好,我们没有实力建不了;有的认为要我建新村,上面给资金;甚至有的认为拆并建新村,风水破坏尽,有财发不了,谁来负责任,等等。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统一思想要先行。他们打算,在全县继续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认真开展讨论,做到“四克服四树立”:克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片面认识,树立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思想;克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思想,树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求实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通过“四克服四树立”,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新”字上做文章,把要求具体到建设的内容上来。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不能只把眼光盯在“村”上,而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包容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的实际,把20个字的要求落到实处?他们在这个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构想。概括起来为10个“新”字:

1、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发展新产业。只有农民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要继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来源。该县三里畈镇,是全省“百镇千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他们打算立足本镇特色和现有基础,在发展壮大以板栗、甜柿、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今年还大力发展竹笋和特色养殖业,尽快引进和扶持一至两家新的农业型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以在建的“生态文明垸落”为基础,建设新村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从**的实际出发,按照“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总体构想,在已经进行的“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的基础上,再高质量地抓好300个自然村文明示范点建设。三里畈镇计划两年内修编完成所有的村镇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还比较贫困的胜利镇,今年打算进一步抓好全镇“一心(一个中心镇)七点(七个重点村落)”建设和20个300户文明示范点建设,以此推动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展现新面貌。继续抓好“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群众生产更方便、生活更丰富、信息更灵通。努力搞好“五改”,即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五通、五改,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采取大规模训、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形式,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建设”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地开发和转移就业的能力。

5、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市场主体意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产业化建设的实惠。

6、以文明创建活动为先导,弘扬新风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做到农村政策宣传到户,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乡规民约签定到户,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7、以“两公开”、“一直选”为载体,实施新管理。进一步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直选村官的制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把民主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8、以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为目标,构建新和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暂时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积极防治环境污染,切实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村镇。

9、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抓手,健全新机制。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后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征地制度、农村信用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公益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各具特点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10、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好新班子。今年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按照黄冈市委“五个基本”的要求,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在统筹上下功夫,把力量整合到目标的实现上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协调一致,才能把工作做好。他们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规划管总。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村落建设具体设计。然后经过法律程序固定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户,都要按照规划实施自己的行动。

2、政策调控。拟制定财政投入,建设用地,农村能源,交通、水利、通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发展,农业开发,金融、税务、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调节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

3、资金捆绑。经调查了解,目前可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涉及到10多个部门和单位。为了集中使用,提高效益,拟由政府牵头,按照“投向不变,渠道不乱,根据规划,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各个渠道来的可用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效益。

4、市场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因此,他们在统筹工作中,一方面抓公共财政的支持,一方面抓市场运作的促动。通过双赢机制,把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吸引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以进一步加大推进这项工作的力度。

(四)在责任上抓落实,把工作提升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推进工作搞不搞得好,关键在领导。县委、县政府明确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落实到位。

1、成立工作专班。县乡都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简称“新农村建设办”),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工作经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成立专班专门抓”的工作局面。

2、落实部门帮扶。县领导定点联系示范村,县、乡两级部门对口帮扶所在示范村。建立帮扶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村挂职或定点联系。班子成员挂联和部门对口帮扶关系一定三年不变,所挂联和帮扶的村推进工作验收不过关,帮扶的责任领导不能变,挂联的班子成员不能换,帮扶的单位不能撤。

3、严格考核奖惩。把分工明确的推进工作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绩”、“职”联挂和责任追究制。对实绩显著的县、乡党政领导和部门优秀帮村人员,要予以表彰。

三、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目前还处在学习、宣传、思考和尝试阶段。虽然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决心大、劲头足,但面临的挑战还很严峻,深层次矛盾还很突出,存在的困难还相当多。为了赢得挑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切实做好推进工作,除了自身克难奋进、艰苦努力外,他们迫切希望省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尽快作出部署,能够召开一次会议,下发一个决定,制定一套政策,形成一个氛围,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如下:

1、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县是一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山区县,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税改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面貌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现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规划有11000多个村落,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改造和完善。如果农民属自已所有的设施自已投资,仅公共设施由公共财政和其它渠道投资,若平均一个村落投入10万元,总共需要11亿元。从目前情况看,10万元是绝对不够的'。**现在还是一个需要上面转移支付过日子的财政穷县,没有能力支付以上这项投入,这势必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投入政策,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并区别对待,重点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2、农民增收,难度很大。农民收入不增加,新农村建设是空话;富余劳力不转移,新农村建设难破题。但目前由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驱动的后劲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很低,使农民产业开发增收和转移就业增收受到严重制约,因而无法进行资本积累用于新农村建设。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激励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增收的政策。在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子女就学、医疗保险、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债务沉重,化解艰难。据统计,到20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为1.18亿元,村平27万元。其中,负债额10万元以下的村84个,10万至50万元的村63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4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8个,负债最多的村达300多万元,全县没有债务的村仅有20个。长期债务缠身,哪有精力建设新农村。他们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工作中的村级债务问题,制定和出台好的政策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好村级债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创造好的环境。首先是要严格按照两个办公厅的文件规定,合理计算村级贷款利息,解决村级不合理债务;其次是将原锁定的债务实行解冻,进行分期分批清收化债;再次是对村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办企业借债,应争取国家政策,特别是对“普九达标”形成的债务应给予政策扶持,对银行、信用社贷款应出台政策挂帐停息或予以豁免,不然很难偿还原借款。

4、社会救助,急需解决。特困群体不采取救助措施,很难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做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目前的问题:一是农村特困救助的覆盖不够。首先是救助面过小。全县年纯收入低于600元的特困对象有2.1万人,而实际救助的人数不到一半;其次是救助标准偏低。月平仅10元,每年120元,只能买100斤大米;再次是整个救助资金偏紧。二是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配套政策不够。最主要的是福利院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难以解决。三是农村五保转移支付资金不够。全县五保实际人数为6180人,而实际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只有2942人。四是大病救助无着落。于是“小病忍,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他们建议省里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救助体系,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同时在转移支付政策上,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并要求尽早将**县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5、基层班子,有待加强。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全县411个行政村的情况看,班子强、发展好、已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有50个,占12.2%;一般的251个,占61.1%;较差的110个,占26.7%。较差村的班子情况,一是文化素质低点、思想观念旧点、奋斗精神差点。二是干部的报酬待遇难兑现。我们去调查的胜利镇方家坳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上面拨给村的1.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因过去欠债多,那边扣这边抵,所剩无几。村干部的工资几年没有兑现,已经退下来的老干部更谈不上给点生活补助,严重影响到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的村条件差,困难大,债务重,干部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工作很难有大的起色。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也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他们建议省里适当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的力度,探索解决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稳定干部队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姓名:魏冬娟。

学号:120610122。

3摘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有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对柳岩乡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经济情况及现状。

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新农村形象已成雏型。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常委和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将会有利促进该村发展。二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该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将有一些政策、奖金倾斜,有利于加快该村发展。三是该村的水稻甘蔗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度开发转化。该村水稻甘蔗农作物已形成一定规模,群众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四是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千人的打工队伍,有利于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和村民素质。

该村有两所中学,以前每年入学人数较少,2000年达到入学年龄的有***人,入学人数只有***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有***人,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健全的教学体制,师生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教学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不高,全乡仅有少数人考上重点高中。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导致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人都看不起病,严重的只有等死的情况频频发生。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极发展农村卫生、文化教育事业,2006年我们调查的数据是入学人数已达到****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仅有****人,另外政府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都住进了新建的校舍,还增开了多媒体和计算机课程,招聘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

在对漠沙镇进行调查中,镇党支部书记提出该镇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养殖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种植收入是甘蔗、水稻、农作物、房前屋后小亭园七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目标。

1、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玉米面积达到***亩,人平均实现***株,产量达到****吨,生猪出栏****头,山羊出栏****只,人平均纯收入实现****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以上,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网站农户****。

2、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电话普及率**%,五保集中供养率**%,社会保险参保率**%,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

3、实现乡风文明:广播覆盖率**%,彩电入户**%,高中水平**%,大专水平**%,有技术专长农民**%,法律知识普及率**%,十好家庭达到**%,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通率达**%。

4、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一池三改户**%,喝卫生水**%,电网标准入户率**%,森林绿化率**%,清洁能源使用率**%,无公害绿色产品**%,垃圾无害化处理**%。

5、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民主决策参与率**%,重大事项监督率**%,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产业带头户**%,市场营销户**%,文化中心户**%,治安联防户**%,科技示范户**%。

(二)主要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把玉米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适度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甘蔗种植,力争坚持发展与转化并重,实现甘蔗收入人平当年**元,形成甘蔗专业大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户平生猪出栏*头以上,户平养羊*只以上;全镇菜牛出栏*头。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新发展投资过**万元企业*—*家,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农民自愿投资,完成****米,整修堰塘*口。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三年内再硬化*公里,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三年里,每年要***人以上外出打工,五年实现转移劳动力***人。

5、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报告分析。

少数民族比例太大,乡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封建残余思想仍然保留在上一代的身上,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引导下,各族人民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在“十一五”新思路的规划下,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变,国家的农民亮丽未来不在是梦。

在一个假期多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四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内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建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工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加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国家在政策上,制度上各个方面都支持农村、农民、农业,均表现出发展农村的决心。但我认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生产过剩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建立一种机制,让农民能够了解全国市场的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生产。还需培养农民自主努力、自我改革的精神,从侧面帮助农民。听取农民的意见,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忌盲目的做出决定。必须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让农民自己去收集市场信息,选择种植什么农作物,提高生产率。政府进行干预,有时结果是好的,但农民会产生依赖性。农民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农产产品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还可以自己选定销售渠道,定向为客户供应农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收入。换言之,政府过多地进行干预,无法调动农民的潜力,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政府应当给予更多支持,农民应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的支持不可少,同时又要让农民愿意自主做出努力,保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简言之,既要在政策层面保护农业,又要让农民有竞争意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各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稳定的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如何科学界定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等问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2月5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开发区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以产业化为重点,建设富裕新农村。八里罕镇始终把发展生产作为着力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着眼点,逐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他们紧紧抓住上级政策扶持的机遇,结合区域条件,开展了以北梁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6700亩。二是采取抓大户、建小区的工作方式,积极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全镇年出栏肉牛4.5万头,出栏肉羊2万只,出栏生猪2.5万口。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打配机电井163眼,铺设管道7.4万延长米,扩大保灌面积2.3万亩。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完成生态保护面积6.2万亩,其中封育3.2万亩、造林合格面积2.3万亩、经济林改造0.7万亩。他们同时围绕设施农业园区,采取扩点带面方式,积极发展高效避险农业,大力实施农用机电井综合升级改造工程,推广膜下滴灌农业新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全力打造肉牛产业,着力培育畜禽养殖聚集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以城镇化为依托,建设靓美新农村。近年来,他们按照“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增加城镇人口”城镇建设思路,实施街区道路拓宽改造、镇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镇区硬化美化亮化绿化等十项工程,启动了酒乡家园、万隆园住宅小区、文化路商业楼、八里罕农贸市场开发项目。2011年,该镇继续加大城镇投入、建设、开发、管理力度,重点实施了八里罕河橡胶坝、带状公园、文化广场、酒乡公园、老桥翻新、综合幼儿园、八里罕小学。

教学。

楼、卫生院病房楼、八里罕村委会办公楼、八里罕国税分局、信用社办公楼建设工程,美化硬化亮化街区,完成农贸市场、万隆园小区、文化路商住楼等10万平方米的商住开发项目。同时,按照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他们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旧城改造和拆迁,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规划建设好6个3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实现农民进城、商业进市、住宅进区、工业进园目标。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区共有1所中学、5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镇11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20余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7岁,大专以上文化15名,高中、中专21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开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区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0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我区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

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开发区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

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通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当地一些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根据当地乡村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加上科学的编制使农村的经济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合理发展。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提供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积极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面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村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形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使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发展。

3、干群关系得到一定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

三、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因此加大了对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的要求。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周店村位于311国道两旁,是五女店镇离许昌市区最近的一个村,交通便利,是发展该村经济、文化、卫生的有利条件。随着周店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周店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经济教育社会保障信息。

正文:

我叫刘桂香,是许昌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现任五女店镇周店村村主任助理。于20xx年10月20日入村工作,入村后通过走访群众,和向工作区的老同志了解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现将对本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周店村的基本情况。

周店村坐落在五女店镇的西部,东邻苗店区,西邻邓庄乡,南邻柏茗村,是五女店镇最西边的一个村,也是五女店镇离许昌市最近的一个村。该行政村坐落在311国道两旁,下辖周店、火刘、公平寨三个自然村,其中周店村位于311国道的南边,火刘、公平寨位于311国道的北边,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周店村有3343口人,796户,11个村民小组,70名党员。共有耕地3523.92亩,平均每人1.1亩耕地。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人均年收入3800元左右。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311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周店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周广伟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许昌市各县(市、区)。周店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好邻居连锁超市、俊超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7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周店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334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借助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因为我村秋季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没有种过蔬菜、水果,所以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会发生因重茬而使所种的作物生病,而便于管理。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养殖上要及时进行畜种改良,定期聘请专家给养殖户上课,引兽医进村现场指导。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农业保险,使农民及时获得相对充足的再生产启动资金,实现对农村生产的充分保护。通过必要的补偿,农民获得新的启动资金,可以防范养殖生产中断的风险。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富起来。像我们村的周广伟办的养猪场已有比较大的规模,已经在本地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应该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品牌,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该村中学和小学中间的路是几年前修的柏油路,这段路是通往柏茗村和坡卢村的必经之路。周店村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由于我村的情况复杂村委换届延后。但我从我们区的其他村村委换届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让信息产业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让农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思想上主动向组织靠拢,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法知法,只有这样在农民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实惠。

7、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发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劳务输出典型,实施典型引路,让广大农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好处;编印《劳务输出知识问答》宣传册子,组织精干人员,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深入村庄和广大农户家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劳务输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农民大胆走出村门闯世界,到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学技术。为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在劳务输出中,根据用工方的需求,结合实际,对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种,如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充分利用具备资格条件的培训机构,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对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积极提供致富信息,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园林种植,或者是选择有前景的经济作物来种植。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新型农民。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的见闻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有待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和支持下,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从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积极协助领导班子工作,学习农村法律法规、政策,虚心向干部和致富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引导群众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村群众一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让周店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街道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原辖30个自然村,全区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改为27个社区,总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均耕地0.2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发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以老206国道、新206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大部分村免费为群众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按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朱张桥西南、河北等村还在农业生产中免费实行统一耕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收割服务,使农民能够腾出更好的时间发展经济;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7%,15个村居利用集体积累为群众垫付参保基金。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着眼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形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文明※※。积极组织各种文明先进评选活动,经常开展以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公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大农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大院,组建起农民秧歌队,农闲季节、重要节日组织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湖南崖村的秧歌队每年都被选拔参加市里的会演,连续5年获得金龙奖。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平安※※。深入开展了基层创安活动,强化科技防范,建好社区科技防范网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促进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韦姜屯村投资20多万元,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朱张桥沟东村15年如一日,坚持村民夜间义务站岗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治安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领导常年接待、下访接待和信访包案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各业承包公开招标、宅基地规划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努力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投资5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对建设街、宝泉路西段和罗六路南段三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0万元对中心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扩建,这些实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到了群众得实惠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几年来先后有朱张桥西南、朱陈西南、于泉庄、湖南崖、韦姜屯、闫泉庄等近二十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开发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区13处,吸纳城区人员3万人,改善和解决了城区2万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积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去年春节前,街道拿出50多万元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构建起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民主,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牢牢把握配强班子、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三个关键环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了农村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底成功对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运转过程中又对个别素质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重点采取选、派两种方式选拔任用支部书记。去年以来采取选的方式对6个社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支部书记6人。对朱张桥东南、连泉庄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党员干部管理科学化。建立农村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了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德、能、勤、绩、廉五挂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台了《关于严肃劳动纪律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干部应遵守各项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十四不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制定了《关于严格落实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的意见》,与当选的村干部和班子签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书,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推进居务运作正规化。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向党员、居委会向党支部、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事项实行全面公开,广泛听取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反映、意见与建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综上所述,该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失地农民众多。作为全区工业基地,失地农民逐年积累,数量众多,全街道失地农民人口达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为0.2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一是失地失业,生活难。多数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补偿标准低,再发展难。由于当时土地占用补偿制度不健全,因为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多数土地补偿标准低,甚至无偿占用,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居民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农民失地即为非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权,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全街道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4%,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集体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居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与差的村庄差距太大,个别村居基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因历史原因集体经济负债重,经济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费用巨大,正常的办公费用基本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此次调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础教育、村庄建设、发放居民面粉粮油、交纳居民电费水费等开支大约为120余万元,村集体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全面理解20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切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几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制定规划标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生产生活发展、土地状况、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进程等,确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标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居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三)突出建设重点。针对街道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扶持,千方百计地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拓宽村(居)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福利待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方设法地优化环境增加群众就业、经商的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三是以五改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社区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五是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大力实施小区开发,全面搞好水、电、暖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x.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xx%。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调查报告

本篇,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乡变化的客观汇报,新字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方面,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下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2017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骗,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骗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班级:x班(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姓名:xx。

形式:实地调查。

时间:xx·07·30—xx·08·06。

实践主题:投身实践促成才迎接校庆添光彩历练青春谱新篇。

目的:

实地走访农村,了解近几年农村的新变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情况。积累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服务社会、建设家乡提供认识基础。对这一年来所学的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作一个除期末考试以外的另一个侧面的检验,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利用暑假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在接到学校xx年暑期社会实践通知后,我没有感觉这是学校强加给学生的一项任务,或者这只是教学的一个形式,而是想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了解一些关于中国现状的信息,同时也让自己的这一个假期过得充实。

在仔细阅读了学院团委发给我们的“关于xx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安排”后,又结合自身条件,响应校团委“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我决定回到家乡实地调查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拟写一份“宜春市袁州区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递交学院审查。

虽然学院要求以学生个人分散活动为主,但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活动,我邀请了我初中的同学,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3班的周贱根(亦名“同乐”)一同参与。在此要特别感谢周同乐同学,同时也要特别感谢为我提供器材的徐俊徐老师!

1、联系政府工作单位。

宜春市为了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解决宜春人民在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成立了宜春市行政服务中心。宜春市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设立的为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场所,开展招投标业务交易的平台,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前哨。设有办证服务中心、咨询投诉中心、代办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招投标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并成立了客商俱乐部。

7月20日,我来到服务中心,找到了宜春市袁州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陈军,向他讲述了我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出具了学校团委为提供的专用介绍信。他同意了我的请求,接受了介绍信,并要求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向委员会提交一份书面报告,再由委员会作出评价并填写介绍信回执单为活动提供证明。

2、拟定初步计划。

由于市场上官方地图没有细化到乡村公路与各个村组,我与同乐同学使用googleearth查看了宜春袁州区北部几个乡镇的卫星照片及地形,选定了柏木乡柏木村茶头坑组、柏木乡柏木村茶园组、柏木乡布里村、柏木乡严岭村,三阳镇、三阳镇石塘村(行政村村委驻地)、三阳镇石塘村院前村、三阳镇雷桥村,芦村乡荆桥村、芦村乡浒坑村等一些自然村落进行实地走访、拍摄、记录。根据googleearth于xx年10月更新的宜春市袁州区地区的卫星照片,我们画出了简易地图,鉴于江西7、8月份天气炎热,每天08:00—16:30时间内皆不宜长时间外出,我们制定了如下调查路线以及活动方案:

7月30日15:30—18:00【实地取景】柏木乡布里村。

7月31日【采访调查】访三阳镇石塘村村委书记钟小青【实地取景】三阳镇石塘村。

8月1日有其他事,未作安排。

8月2日【实地取景】三阳镇雷桥村。

8月4日15:30—18:00【实地取景】芦村乡荆桥村、芦村乡浒坑村。

8月5日15:30—18:00【实地取景】三阳镇石塘村、三阳镇石塘村院前村。

8月6日07:30—10:30【实地取景】三阳镇(集镇)。

3、计划实施。

虽然我们的计划安排都避开了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但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太阳还是十分毒辣。我和同乐同学顶着烈日,骑着一辆借来的摩托车,带着照相机和准备好的调查表,按照预定计划到达要走访的村落。我们两个人深入到农民家中与农民们坐在一起闲聊,很多时候热情的农户还会端出水果点心招待我们,从与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获得近几年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农民对于未来的期望。我们拿着问卷,一边做采访,一边用相机记录当地风土人情。

由于天气、交通的原因,我们没有走访柏木乡严岭村。

4、整理材料。

相机充满电只能提供拍摄200张左右照片的电力,每到一个地方取景回来,我们就要回到家中给相机充电,并把拍下的照片存到电脑里,然后整理查访的结果,做好工作记录。我们还会根据当天走访的情况在一起讨论一下,做一个小小的总结,然后商量下一天工作的细节。

本来为了实际地反映农村现状,对于我们所拍摄的照片,我们不应该做任何修改。不过我们有感于家乡近年来的巨变,一年一个新面貌的发展速度,站在个人角度,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借着这一个机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家乡xx年时候的样子。或许再等20年或者更久,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故乡就完完全全变了模样。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当做是为今后的工作生活积累素材。鉴于此,我选择了其中几张照片在电脑上用现在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4进行了美化修饰处理。以前我在处理照片方面不是很熟练,通过自己临时自学,在电脑上自己实际地练习,我的图像处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虽然看上去和我的工作任务没有多大关系,但社会实践不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么,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实践的一种啊。

在我们进行新农村调查的同时,同样是我初中同班同学,现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xx级的张海同学也在进行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的社会调查,在材料整理的过程中,我也引用了张海同学的调查结果。

8月18日,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成,我再去袁州区服务中心,交换了调查报告和介绍信回执单。当天下午我离开家乡来到学校,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又开始撰写准备递交学院的实践报告手写稿,并准备相关的材料。

宜春市农村基本生活状况:

宜春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适宜,霜期较短,有利作物、林木生长。宜春市气候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期长,雨量充沛,光热丰富。

(宜春农业)。

宜春是典型的农业以及劳动力输出地区。得益于宜春得天独厚的气候及自然环境,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在宜春生长良好、产量高。我们所走访的几个自然村落里,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农户会在自家的自留地里种植一些蔬菜,如辣椒、白菜、豆角、空心菜等。经济作物有草本植物花生、红薯、油菜、芝麻,木本植物杉树、松树、樟树、油茶等。部分农户会承包一些鱼塘养鱼、纺织夏布、养猪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村庄)。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数逐渐增加,许多村劳动力流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比率都高达70%以上,而留在家乡的农田也主要是一些50岁左右的老农民耕种,如果家中实在没有人耕种也没有交由他人耕作,农田、自留地基本上都荒废了。我们走进农村进行调查时鲜明的体会就是整个村庄非常冷清,所看到的人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儿童,留在农村的中青年人也大都是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

(农业·插秧)。

由于耕种农田加上一些副业的劳动成本过高,收益很少,种田十分辛苦,外出务工能够获得相对较多的收入,为了能创造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青壮年劳动人口都选择外出务工。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出的增加,农村的农业生产逐渐衰落,出现了很多从前很肥沃的农田、自留地现在都由于长时间无人耕作已经荒芜的情况。

近年来宜春市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等优势,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开发区立厂投产,促进宜春经济转型,青壮年劳动人口呈逐渐回流趋势。但主要劳动人口仍然不能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农业依旧成衰落趋势,能耕作的农户也大都仅以保证自家食用粮食为耕作目标。

(民房)。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交通、农村村容两个方面。在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庄中,大多数都修有水泥乡村公路连接国道获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很多村水泥路面直接铺到各家门口,所以我们所走过的路当中,几乎没有什么泥路、砂石路,灰尘也比较少。交通的改善也是农民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方面,村民们都感慨说,现在的路好走多了,下雨也不用担心弄脏衣服鞋子了。村容方面,村民也很称赞,以前农村住房虽然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2—3层复式楼层,但大多设计不合理,外墙也有很多没有粉刷,直接就是砖坯裸露在外,很不雅观。经过村委号召,争取省新农村建设资金,农户自费装修住宅。路修通了,直接通到每家房屋门前,村容也为之一改,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农村公路)。

在宜春市,农民温饱自足,物质相对以前更加充足,农村生活比较和谐,这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有很明显的改变,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宗祠文化的繁荣,居住在同一个村庄同一姓氏的农户会自发组织起来,凑足资金,再加上出售村集体的`山林所产的木材的资金,集中到一块修建一座代表着一个村经济实力和形象的宗祠。一来是供奉先祖,表示对祖宗的崇敬,二来也可以当做一个村庄同一姓氏人的形象代言,以此将一个村庄的农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个村的祠堂一般用于农户举办酒席举行婚礼、葬礼,文艺演出等活动,平时有专人负责。

(文化活动中心)钟氏宗祠。

我们在采访石塘村村委书记的过程中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从省财政划拨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获得,也有的人口比较多的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会自发筹集资金铺设乡村公路,安装自来水等便民设备。而修建一座中等规模的祠堂花费大约在40—70万元不等,村集体靠出售林产的收入,村财政划拨占了很大一部分,村庄里比较欧经济实力的人家会捐一部分,其他则按人头分摊到村民手中,每人大概200元左右,村民大都可以接受。虽然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认为新农村建设还是没有进行到实质性阶段。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农”为基本目标,不仅如此,提高村民素质、文化修养,农村医疗,农民福利、保险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还远没有进行到“富农”阶段,在其他方面虽然都有所举措,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质性的改善才是农民真正期待的。

(村委)。

虽然我本身就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了解农村也还是这次社会调查之后。以前一直呆在校园里用功读书,没有多少机会接触社会,甚至于自己生长的农村也知道的不多。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增加了自己的社会阅历,而且在与农民交流以及与政府机关交往的过程掌握了与人沟通的一些技巧,在规划活动、实施计划、整理材料的过程当中学会并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处理办法,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我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有所提高。

这就是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总之,因为这次实践活动我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十分有意义的暑假。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我的家乡曾是贫穷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地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却是另一翻景象,这次,我利用五一假期返乡的时间,对家乡附近的村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时间:20xx年5月1日。

地点:河北省廊坊市固大厂县北坞村。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牛羊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牛羊肉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北坞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北坞村一、二村以粮食种植为主;三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四村以林木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北坞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5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8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24人,参合率90%。

村“两委”班子共4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2人;全村共有党员40人,其中:男性党员35人,女性党员5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2.33元和17.3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2%和23.4%;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牛羊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四)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xx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户数4005户,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2万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北工中城南闲”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富镇、文化名镇”的总体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6564万元,增长10.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94元。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积极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x日至20xx年6月xx日。

调查地点:

全国。

调查对象:

中国居民。

调查内容:

央行xx日发布的三份第二季度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银行家、企业家、储户对经济形势并不看好,对宏观经济信心下降,对经济的感受度偏冷。现代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物价满意指数为0.08%,比上季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前两年的平均值。其中,59.1%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x个百分点。

或许是受到表现欠佳的资本市场的影响,居民投资意愿降低。报告显示,二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6.2%,较上季增加1.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1%,较上季增加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5.7%,较上季下降1.9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24.8%、18.1%和16.8%。

由于房地产调控的.坚决,居民对房价的感受度好转。调查中,66.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下降1个百分点,比20xx年三季度时的最高值下降9个百分点。但是未来x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较上季下降0.8个百分点。

针对银行家和企业家的两份问卷调查报告均指向一个结论,就是对宏观经济的信心在下降。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64.1%,较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5.1%,较上季下降5.1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斩落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时间:2010年8月10日——8月20日。

地点:长沙市长沙县。

方式:在村干部陪同下对个别家庭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

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在公元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三当前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柑桔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境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玉米种、麦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3.41元和18.48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县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牲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3900亩,荒山、荒坡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三是自然灾害频繁。

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3个村,虽然都有县、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难的问题。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北大山村一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镇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一位家长给我们说:“国家虽然减免了学杂费,但现在要一个劳动力陪着,负担还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1万多元,读完大学要5~6万元,按目前我们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调查发现,农村的“看病难”比想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农村看病难带来了福音,但据一位农民反映:“原来看病只要50元的,现在需要100元,国家报销50元,自己还是要出50元,搞去搞来没有少花钱,捆着绑着一个样”。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三、

我的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4、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5、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6、乡镇干部多下乡体察民情,了解村民之所急需。

7、对城乡要求一视同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工农和谐化。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权威发布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更多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相关信息请访问。

去年年初,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又一项惠及农村、农民的重大决策。新农村建设一年来,还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对策,到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笔者对城港路街道党工委和所辖61个村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城港路街道党工委建设新农村的做法。

去年以来,开发区、城港路街道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做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构建三个体系、完善三个机制、坚持五项工作重点抓”的工作思路,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政策配套、“3+1”联手共建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向新的层次跨越。

(一)、构建了“三个体系”

一是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新农村建设工作综合性强、任务艰巨,为保证工作落到实处,区街成立了由党工委主要领导挂帅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一名党工委副书记直接靠上抓。还成立了“区街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由一名党工委委员任办公室主任,配备了3名专职机关干部,配齐了微机等办公设施,确保强势推进。二是构建了目标任务体系。将淇水村、朱旺村、朱家村确定为莱州市级示范村,将小原村、高家村、大原三村、东原村等12个村确定为区街示范村,明确了重点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施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三是构建了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整治、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等五个方面,对区街61个村庄进行了分类,分别制定了城郊村、工业园区村、沿海村和农业村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目标任务。

(二)、完善了“三个机制”

一是完善了政策推动机制。区街党工委参照市里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了区街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和项目奖励政策。区街党工委先后为朱旺、朱家村、连个庄、大原三村等协调引进过亿元的项目1个,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过千万元以上项目17个,年底验资后,兑现奖励。二是完善了工作激励机制。加快新制订了《开发区城港路街道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对区街领导小组成员、各包农工处领导、包村干部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农村基层组织,制定了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奖惩措施。三是完善了检查考核机制。党工委制定了《开发区、城港路街道新农村建设考核细则》,对相关领导成员、各农工处、相关部门和各村庄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坚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工作开展,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四项工作重点抓”,全力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

(一)、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增加农民收入。

党工委通过区位优势吸引、优惠政策拉动、大高外项目倾斜等措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各村庄也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连个庄村引进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华银公司搬迁项目;叶家村引进了总投资100万美元的中韩合资贝思养殖项目,总投资120万美元的无污染化工项目和总投资220万元的出口加工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大原三村引进了总投资270多万元的火车站物流项目;军寨址、马格庄、王家等村积极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引资金、上项目,增加村民就业机会。总投资8000万元的朱家村陆岛码头和总投资5000万元的朱旺码头项目进展迅速,以朱旺、朱家村为中心辐射带动的一批新渔村正在加紧建设中。朱家村的陆岛码头一期工程总预算6000万元,现完成投入5000多万元,主体工程基本结束,正在完善各项配套工程。朱旺村的渔港码头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现已完成投入3000万元,动用石方70余万方,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正在施工,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工投入试营运。同时,完成了全长2400米,宽15米的疏港路路基工程。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大丰面粉厂通过技术改造和规模膨胀,现年加工处理小麦由3万吨达到10万吨,相当于每年可消化掉20万亩的小麦,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部分农民成为企业职工,一部分则搞起了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

(二)、重点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生存环境。

为有效治理“四大堆”,党工委要求各村制定卫生保洁制度、村内外绿化苗木管护制度,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引导农民倡树文明新风。淇水、小原、林家北流等20多个示范村、重点村将卫生保洁经常化、制度化,避免了乱堆乱放现象。朱家村、朱旺村以资金补贴的形式,发动农户建起柴草存放小房。这些村庄“四大堆”得到了有效治理,也为彻底根治农村的“四大堆”提供了成功经验。目前,全区街80%以上的村庄成立了专(兼)职卫生保洁队,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党工委在农村大环境整治上舍得投资,今年以来,总投资近2000万元统一对三城线沿线进行绿化、美化、亮化,三城线一年改貌。

(三)、重点抓好“六大网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路网: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朱旺、小原、路个庄、谢家、

权威发布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更多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相关信息请访问。

大朱石、西朱杲、上刘等7个村庄硬化道路总长度30公里,硬化总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小原村投资150多万元,对大街小巷全部进行道路硬化,硬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0盏,全部实现了亮化覆盖。村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

水网:推进自来水进村工程。去年完成了10个未对接市自来水村庄的规划,柳一村完成了自来水进村工程,小原、河套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东泗河、西泗河正在组织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辖区自来水进村村庄达到51个,占村庄总数的83.6%。

林网:完成主要道路两侧植树40万株、成片造林400亩、农田林网5000亩、四旁植树10万株,全区街植树造林投入达2100万元,完成总植树60万株,成活率达90%。

农保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区街农村养老保险投保覆盖率达到100%,农民投保率达到95%。

医疗网:去年以来,又有325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区街参保率达到90%以上,累计报销20251人次,报销额达到86.6万元,居全市第一位;投资17.5万元,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到目前,已有西郎子埠、淇水、东郎子埠、连个庄、林家北流、东朱杲、大朱石、朱旺、朱家村、路宿、河套、西泗河12个村设立了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看病就医。

科普网: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辖区61个村庄全部建立了科普宣传栏,坚持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开展了春季麦田管理、无公害产品生产安全用药、无公害果园管理、渔业科技等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专家讲座和科技入户活动,推进农村科学普及工作,增强农民致富奔小康能力。

(四)、重点抓好社会事业建设,倡树文明新风。

全区街村村建起了公民道德宣传栏,有20多个村建起了文明一条街、法制一条街,悬挂了固定式文明用语、“八荣八耻”等内容。军寨址、林家北流、西郎子埠等20多个村庄结合实际,从移风易俗入手,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以打造“平安城港”为目标,加强镇村技防建设,朱旺、朱家村、淇水、林家北流、路个庄、大新庄分别投入10万元以上,在村内主要路段安装了视频探头,成为第一批技防村。在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提倡村庄对一些闲置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效果。朱旺村投资46万元,对60多间房屋进行了改造装修,建起4000多平方米设施配套齐全的文化大院。朱家村、淇水、东原、高家、大原三村、西朱杲等村的文化大院改建全部结束,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农民业校、文艺排演室、活动游艺室、室内健身房、文化活动广场等一应俱全,极大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小原村投资20多万元,分别在山城线两侧,村西、村东新上了两个文化娱乐健身点,方便满足了群众。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村与村相比,点上动作大,面上动作小,与新农村建设要求标准相对照,差距很大。突出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农村“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四大堆”(草堆、粪堆、土石堆等)普遍存在。污水横流。垃圾没有定点投放、收集和掩埋地点。

2、村庄没有统一合理规划。许多村庄四周高屋新房,村中心成了“空心村”,破屋断壁,杂草横生。

3、绿化美化标准不高。部分进村路根本没有绿化,村里的主要街道没有绿化或没有补植。农田林网没有及时进行补植、定植。

4、文化大院、综治办、卫生室、宣传栏等社会公益事业不配套。建设资金短缺。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要从长远的观点,对村庄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确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有几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城郊型、资源型、综合型、产业和服务型、村企合一型、科技和人才支撑型、海上拉动型、项目和园区拉动型、基础设施和能源拉动型、财力和资金支撑型等)。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对村庄进行高起点长远规划.实施城市化建设及布局拉动、经济强村(中心村)辐射带动、配套扶持政策驱动等。初始运作时,做到因村制宜,循序渐进,切不可把建设新农村短期化、运动化、形式化。

三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入手,整治村容村貌,通过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约束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转变文明观念。特别在卫生保洁方面,要探讨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专门队伍。

权威发布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更多街道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格式相关信息请访问。

避陋就简。提倡村庄对一些闲置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和信息帮扶工程,通过经常性的政策法规、农业知识、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促使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x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基础设施逐步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计划生育工作也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村两委干部和无职党员利用远程教育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使群众从中受益匪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带领全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该村逐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品牌效应;加强种养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信息化,培育新型农民,使韩庄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基本情况。

x村坐落在x镇的西部,东邻x乡,是xx镇最西边的一个村。该村耕地土质主要是黄土,有部分地块属于黏土土壤,黄土土壤排水量好,透气好,适用农作物广泛,灌溉方式是用电灌溉。该村的主要干道正在铺建,将铺为水泥路,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景观路两边建有紫薇园林、绿原园林等几家园林,切实美化了国道路段。

二、经济发展呈现新态势。

近几年来,该村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

该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几户农民种植果树,主要种植有桃树,葡萄树等,经济效益比较好。该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1/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的不断挖掘,韩庄村的养殖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大型养鸡专业户1户,大约养有五、六千只鸡。大型养猪专业户2户,每户大概有四百多头猪,其中养殖能手刘新恒又投资100多万元筹建新的养猪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饲养的猪、鸡主要销往附近村庄和周围市各县(市、区)。赵庄子村第三产业以经营销售为主,在311国道两旁比较大型的超市就有几家,如金客隆连锁超市、百特超市等,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化肥、农药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销售对象是本村和附近村民。除此,该村还有凌云禽畜饲养站和兽医医院等。

1、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该村位临311国道,311国道两旁有比较大型的超市、饭店和修理铺等一应俱全,促进了该村经济发展。该村多数农民增收以经营销、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搞养殖没资金,搞科学种田没有技术带头人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该村目前己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大病救助,全村617户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7.4%。我村五保、低保户50多户,80多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五保户每年生活补助900元钱,低保户每月生活补助50元,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农村独生子女全部实行奖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教育发展,添置中小学校的教育设施,使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贫困家庭学生“两负一补”面达到100%。让村民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家大事和致富信息、学习知识。

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由上级拨款和村民捐款共68万元,用于该村主干道的铺建,至12月底完工,将全部铺成水泥路。该路的竣工,将彻底改变村里泥泞的道路问题,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近年来由于农民的生活富裕了,赵庄子村有近1/1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功能齐全,方便实用。其他的村民也都是宽敞的平房或砖瓦房。村里的房屋整体规划整齐、美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4、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该村总人口246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401人,长期外出已婚育龄妇女35人。随着农民计生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们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时康检,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有个别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生育二胎的。

5、村两委班子建设。该村进一步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巩固基层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但对新农村建设,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是美好的远景,也有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修修路,美化美化环境,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五、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农产品存在生产的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只是追求面积和数量,出现丰产不丰收的不良现象,应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相关产业,把“品牌”作建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

2、重视发展养殖业。继续重点支持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养殖项目,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目前我村农户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所以就要依靠科技进步,着力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交通状况。村里大街的柏油路是前几年修的,这段路经过几年的碾压,现在是一遇到雨天,个别地方就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遇到好天气,骑自行车是一上一下,过个三轮车却是尘土飞扬,让人睁不开眼睛。这段路给本村村民和其他村的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村民深受其苦,该路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村村民强烈反应,要求修建该路,尽快修建该路段。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农村卫生、教育、文化事业。进一步搞好村民文化生活建设,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建设具有图书室、娱乐室及健身室的文化大院是村民的强烈需求,有了文化大院,村民们茶余饭后就可以聚在一起聊天、看书、健身了,会极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会使村干部、群众关系和谐,家庭和睦,婆媳关系融洽,邻里关系亲如一家。在医疗方面,努力作到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现在我村还没有用上安全的自来水。我们下一步是让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我村有小学和初中两个校园,为本村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学校“普九”工作的投入,进一少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环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继续努力,做到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在婚育方面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该村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让村民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以来,既加强了村民间的沟通,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也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科学引导广大群众学习种植方面的病虫害防治、种子管理、收割机具维护保养、种植结构调整、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关专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技术知识,使村民受益匪浅。同时也需进一步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尽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提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搞好规范化管理和档次升级,严格定时定点办公制度,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六届村干部换届选举”由于我村的情况复杂村委换届延后。但我从我们区的其他村村委换届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至村换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协助包村干部工作,采取入户座谈、远程教育、分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法制观念;广泛宣传村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基本程序,让群众充分了解掌握选举的方法步骤,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正确的选举观,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6、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村。让信息产业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充分利用村里的远程教育。让农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思想上主动向组织靠拢,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法律法规,让农民懂法知法,只有这样在农民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从信息化中得实惠。

7、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要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己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村委干部在村里发布致富、招工信息、建立固定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村里的无职党员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入户开展宣传,利用劳务输出典型,实施典型引路,让广大农民看到外出务工的好处;编印《劳务输出知识问答》宣传册子,组织精干人员,依托基层劳动保障所,深入村庄和广大农户家中,广泛宣传外出务工的意义、作用和有关劳务输出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农民大胆走出村门闯世界,到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学技术。为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在劳务输出中,根据用工方的需求,结合实际,对一些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种,如电焊、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专业,充分利用具备资格条件的培训机构,对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以满足用工单位需求,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对于想在家致富的村民,要积极提供致富信息,村两委干部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根据我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养殖业,或者是发展园林种植,或者是选择有前景的经济作物来种植。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培养新型农民。

七、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是我回到我村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日常工作中的见闻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够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情况需要去发现解决。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和帮助,让赵庄子村早日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研者:调研地区: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采访村委干部走访村民网站收索调研时间:2009年8月14日—2009年8月20日报告正文:为及时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三农”调查团之南方地区)近日深入临桂县基层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近几年来,该村村民对产业结构做出了调整。其中,种植业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水稻种植上,西瓜,柑橘,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资料显示,06年该村水稻种植面积比例为72%,07年为68%,08年则下降到了64.3%。该村实行西瓜,柑橘套种方式,既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又便于加强管理,提西瓜,柑橘套种高产量。该村的养殖业也蓬勃发展。不少村民都自建养殖场,饲养鸡,鸭,鹅,鱼等。不仅如此,由于该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不少外村村民也来到该村建立养殖场,使得该村养殖业初具规模。

2.精神文明建设。

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以来,该村的。

调查发现,该村村委及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通了进村道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和砖渣路。其中水泥路已占了将近80%。08年全村硬化村内道路1.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已超过75%。全村自来水管系覆盖率已达到20.3%。以政府出资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的方式,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使得农村作物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08年该村新建桥梁一座,修葺桥梁两座,使村民的出行更为便利。

水泥进村道路该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余外出打工,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机械化程度的相对提高,村民的收入逐年上升。资料显示,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120元,06年则升高到1568元,07年增至2578元。大部分村民家中已配备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电器,1/4的村民家中都购买了摩托车或是三轮摩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组织建设。

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干部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村务更为公开,并且不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村委会换届选举更为民主,公开,村民选举热情大为提高。村里重大决定决策主要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

村民新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农业生产水平还较低。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未健全,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尽规范,农民驾驭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3.农村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当前,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群众宗族宗姓思想比较浓厚,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偏低。

6.农村社会保障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仅靠现有的保障机制和救助制度还不能满足人口庞大的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为导向,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宽阔,平整的村内硬化道路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发展本地经济。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