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脱贫调查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1-11 08:41:50 作者:曼珠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和回想过去的经历,梳理思路,发现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功实现了几百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我有幸参加当地康复中心组织的脱贫攻坚调查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贫困户的真实生活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脱贫的经验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脱贫调查中获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非常重要。通过家庭走访,我发现许多贫困户居住条件十分恶劣,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用品。同时,许多贫困户由于家庭状况不稳定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可以帮助贫困户寻求合适的脱贫路线,向他们提供更大的帮助。

第三段:重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发现有些贫困户并没有得到政策补助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地与有关部门沟通、反馈情况,并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有关扶贫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和遵守政策意识。

第四段:组织培训,提高脱贫技能。

许多贫困户因为缺乏脱贫技能而难以脱贫。在调查行动中,我发现许多贫困户在劳动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能,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并获得更好的收入。

第五段: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脱贫氛围。

最后,营造一个良好的脱贫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脱贫的成功案例,感染更多的群众,鼓励他们加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社区和贫困户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脱离贫困的困境。

结束语:

脱贫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们需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方式,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和手段,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脱贫氛围,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脱贫村调查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为世界上减贫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有幸参加一次脱贫村的调查,亲眼目睹了乡村脱贫的巨大变化。在这次调查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第一段:脱贫村的变迁。

脱贫村以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支撑村民生活的产业。然而,经过多年坚实的扶贫工作,如今的脱贫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了道路的修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田的整治。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新建的学校和卫生院也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现在的脱贫村,美丽整洁,富裕幸福的场景展现在我眼前。

第二段:贫困户的自我发展。

脱贫村的发展离不开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在调查中,我发现许多贫困户通过发展农业种植、养殖和手工艺等项目逐渐脱贫致富,并且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发展。正是这些贫困户的奋斗和智慧,让整个村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有勇气面对贫困,有毅力克服困难,勤劳致富,为村庄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段: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在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对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等,为贫困户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的机会。同时,政府也注重培训贫困户的技能和提供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这些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贫困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他们脱贫致富。

第四段:对脱贫工作的思考。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脱贫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首先,脱贫工作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关注。贫困户需要持续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不能松懈,应该一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同时,贫困户也需要不断努力,积极参与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好的生活品质。其次,脱贫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不同地区和不同贫困户的情况是不同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政策和项目,确保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脱贫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贫困户本身都应该参与脱贫工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第五段:展望未来。

脱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令人振奋,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贫困户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我们也需要加强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监督,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从政策中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结:

通过这次脱贫村的调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思考脱贫工作的方向都是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共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脱贫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强调,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扶真贫、真扶贫,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中立足岗位、敢于担当、建功立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央面向全党8700余万名党员、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出的重大部署,亦是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契机。“两学一做”的成效如何,不仅要看“学”和“做”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要把“学”与“做”运用于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上。

目前而言,就是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立攻坚之志、汲脱贫之智,在“做”上精准施策、辨症施治,做到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两学一做”和脱贫攻坚,首先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基本功,认真研读、学深学透,让党章党规成为党员干部的最高行为准则。通过党章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

最后,“两学一做”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让我们在“学”中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在“做”中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脱贫调查心得体会

脱贫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脱贫工作已经走在了历史前进的道路上。而要真正了解贫困现状,调查报告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脱贫调查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收获了很多人生启迪和感悟,接下来就分享一下笔者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

脱贫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基层最贫困的群体,因此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是至关重要。在进行调查时,除了了解家庭经济状况之外,也要了解贫困户的个人情况,诸如家庭成员、职业状况、文化教育程度等。这些信息可以为政府和帮扶单位提供有效的帮扶措施。同时,了解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也可以增进人们对贫困地区的理解,让社会更理解贫困户的所处的环境,以便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第三段:贫困户的自强精神。

在进行脱贫调查时,不仅能够了解到贫困户的物质生活状况,还能够了解到他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许多贫困户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却依然用自己的努力来摆脱贫困状态,或者在贫困的情况下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这种坚毅不拔的精神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价值。

第四段:帮助贫困群体的责任。

贫穷不仅是困扰贫困群众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和政府需要承担的责任。而贫困调查不仅仅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而是评估有效政策和措施的一个初始步骤。我们能够协助政府和帮扶单位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和帮助贫困群体。负责任、有爱心、真心实意的帮助是实现脱贫工作的关键。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脱贫调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贫困户的困境,也感慨到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关注到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贫困问题的行动中来,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推动脱贫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脱贫调查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社区发展志愿者,我有机会参加了一次脱贫攻坚的调查工作。经过数天的实地考察我深深意识到,脱贫摆在我们省份如此重要的位置和牵动着如此多人的心的原因。贫困家庭所经历的挑战和压力是许多人所无法想象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脱贫调查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现实困境。

我所调查的社区地处深山老林之中,村民生活环境非常落后,地势突起,道路崎岖,电力断断续续,缺乏基础设施,贫困状态十分明显。由于加入脱贫计划相对较晚,现阶段,大多数居民身处脱贫线以下,生活状态依然很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被迫选择依赖日常劳动和少量经营性农业来达到生计。

第三段:团队调查。

为了更好地实现脱贫目标,我的团队在调查过程中极具创意和责任心。我们不仅深入社区听取居民状况,同时也考虑到每家每户的情况,将每份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差异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法提供他们有关技能培训和可行性计划,以及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援助。

第四段:反思与总结。

这次调查生动地说明,以帮助人们脱贫为中心的工作是需要迅速响应和灵敏处理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具备结合调查状况、制定计划、帮助解决问题等精细化过程的技能。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有同情心和意识到贫困带来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协调矛盾和为村民提供信心和支持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事。

第五段:结论和展望。

我现在坚信,让居民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环境,是改善他们生活的出路。在以后,我们的工作将紧密配合真正实现他们脱贫计划和努力帮助升级经济。此外,我认为有必要不断学习和增加知识,从对脱贫工作的了解中有意义地提高我们的投入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在我们推进脱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找到一种平衡,同时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任务,帮助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更为繁荣和充满活力的社区。

心得体会

脱贫的过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涉及到心态和价值观的改变。在我参与的扶贫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脱贫的意义和价值。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改变思路,聚焦贫困户的现状。

我所在的扶贫队是通过对当地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采集信息,并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初来乍到,我没有明确的态度和判断。但是,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逐渐理解到他们的生存现状和问题。在实地走访中,我意识到贫困户的牵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涉及到社会、文化和个人方面。只有全方位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第二段:强化担当,紧贴工作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无所适从。我会在安排工作时强调具体的要求和步骤,但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导致我的计划不得不改变。在这个时候,我需要敏捷地反应,及时调整,制定更加优秀的计划,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所进展。同时,我也会从不断修改计划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鼓励自己,因为这也是协助贫困户脱贫的必要过程。

第三段:注重行动,按计划落实。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注重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了帮扶贫困户,制定计划是必须的,但完成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计划中没有完成的部分,我会不断地反思,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优化工作计划,为贫困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段:专注细节,关注细节。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魔鬼在细节中”的道理。每一件小事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牵扯到每一个环节的完整性和质量。因此,我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细节上,即使这些细节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在我向社会承诺脱贫的使命中,必须完成每一件细节上的工作,并且将其作为完成更大目标的一部分。只有在细节方面做到最好,才能让贫困户感到自己的承诺是有价值的。

第五段:聚焦核心,让贫困户走向富裕。

为了让贫困户走向富裕,扶贫工作需要聚焦于其核心。具体来说,这包括实地调研,关怀贫困户,认真制定脱贫方案,实施计划,及时反馈及优秀后继工作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贯彻脱贫的精神,实现扶贫的目标。在实践中,我深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会持续关注贫困户的需求,并通过我的努力,使他们尽快脱贫,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总之,扶贫的目标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涉及到心态和价值观的改变。在扶贫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思路,强化担当,注重行动,关注细节,聚焦核心,让贫困户走向富裕。在我参与的扶贫工作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脱贫之路的所需努力和付出,也更加坚定了我为脱贫贡献力量的决心。

脱贫村调查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脱贫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国家的长远目标。为了了解脱贫村的现状及其成因,近日我参加了一次脱贫村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与村民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脱贫工作的挑战和困难。今天我将会分享我在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贫困问题的关注。

第二段:脱贫村的现状(250字)。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入到了山区的脱贫村,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生活。这些家庭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勇敢乐观、积极向上,为摆脱贫困努力奋斗。然而,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脱贫工作的开展。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缺乏教育医疗资源,这些问题是导致贫困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脱贫工作的成效(250字)。

我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了一些脱贫工作的成效,可以看到,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不懈努力,一些贫困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改变。政府推行的扶贫政策落地生根,一方面发展村级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鼓励农民义务劳动参与工程建设,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切实有效的举措,使得脱贫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四段:脱贫工作的困难与挑战(300字)。

然而,脱贫工作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首先,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其次,一些贫困村落后的观念与习惯导致了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再者,脱贫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合作,而这种机制的构建和运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第五段:个人感悟与展望(250字)。

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理解了脱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贫困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差距,更是机会的不平等和人的尊严的缺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当积极关注脱贫问题,并为贫困村的发展出一份力。也许我们无法做到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努力为他们提供援助和支持。同时,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脱贫工作会取得更大的成效,贫困问题也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脱贫村调查,我见证了脱贫工作的成果,也深刻认识到其困难与挑战。脱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脱贫工作,为贫困村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通过扶贫政策的落实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相信贫困问题会迎来更明亮的未来。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道严峻的难题。为引导更多人群关注脱贫工作,不久前,我们所在的机构组织了一场调查脱贫的活动,通过实地的走访和调查,探究了当前脱贫形势,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很多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工作态度上的认真负责。大家都知道,在脱贫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而贫苦人群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希望的。所以在调查中,我们必须充分表现出真诚关怀的态度,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细致入微地对每一项问题进行了记录和解决,从而真正地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段:坚持原则的思维方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保持清醒的思维方式。尽管调查需要我们走访、询问、观察等,但我们也要在过程中坚守基本的调查原则,避免像街头巨头一样滥用权力,不把权利滥用为不良行为手段,在每个遭遇坏的情况时也要冷静分析,以尽量的完整搜集现场细节展现整个调查实质。只有坚持原则,我们才能真正在调查中找出有效的信息,收集真实和有价值的数据。

第四段:合作中的协作精神。

在脱贫的工作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协作精神,学会团队合作,才能准确地获取到信息,尤其是在诸如工作联系等方面,我们更要身体力行,主动与组内人员和联系单位交流和合作。要注意通过团队建设来强化协作的意识,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协调能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总的来说,脱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细心耐力,发挥这种踏实肯干的态度,坚守原则,认真执行任务,再向前走的道路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营造更加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知道了以上五点,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的精心投入关于脱贫工作中,更为长期、耗时的调查中,将自己所学和实践相结合,创造未来的辉煌。

脱贫村调查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村的实际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脱贫村的现状和脱贫措施的实施效果,我参与了一次脱贫村调查,并对此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对脱贫目标的实现、教育和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社会参与与共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在脱贫村调查中,我深刻意识到实现脱贫目标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努力。在被调查的脱贫村中,人均收入的增长非常明显。一些家庭个人年收入超过贫困线的情况已有所减少,更多的家庭实现了稳定的生计来源。然而,贫困村民中仍存在一些没有达到脱贫指标的人。这表明,脱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的进展上,还要深入了解每个人的具体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其次,教育和产业发展是脱贫村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我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村民更有可能摆脱贫困,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技能去追求更好的工作。因此,提高脱贫村的教育水平非常重要。此外,脱贫村的产业发展也直接影响着贫困村民的经济收入。在调查中,我看到一些村民通过发展农业、养殖业等产业,逐渐实现了创收。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培训、引导等手段,帮助贫困村民提升技能和开拓市场。

第三,政策支持是脱贫村走向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调查中,我看到政府在脱贫村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政策,为贫困村民提供了许多机会和资源。例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优质农产品销售平台等等。这些政策对于脱贫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持续加大对脱贫村的政策支持,更多地关注基层的实际需求,为脱贫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在社会参与与共建方面,调查中发现社会力量对于脱贫工作的推动意义重大。许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脱贫村的发展中,投入资金、资源和人力支持。他们帮助贫困村民开展产业合作社、创办小微企业等,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这些社会参与与共建的方式不仅有效推动了脱贫村的发展,也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良好合作机制。

最后,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关注和努力。调查中,我发现脱贫村的发展不仅仅应该追求贫困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贫困村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可以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和旅游,向乡村振兴迈进。同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贫困村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利,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来说,脱贫村调查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脱贫工作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教育和产业发展是脱贫村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与共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关注和努力。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能够为脱贫工作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让每一个贫困村庄真正实现脱贫与富民的目标。

脱贫调查心得体会

脱贫是我国近些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国上下都在为之努力。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有幸参加了若干次脱贫调查工作,深入走访了不同地区的贫困户,收获颇丰。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情况介绍。

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不同地区的贫困户。他们的生活很艰苦,有的家庭甚至没有水和电。在他们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一些人缺乏教育,许多妇女不能读写不说,连让他们的孩子上学也有困难。此外,还有人因为患病而陷入困境,没有足够的钱去治疗疾病。这些问题使得这些家庭难以脱贫。

第三段:问题分析。

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有很多。一方面,地理和气候条件制约了许多地区的发展。比如,有些地区缺乏水源,使得生产和生活都很困难。另一方面,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也限制了他们的进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想出办法去解决它们。

第四段:解决措施。

为了帮助这些家庭脱贫,政府和社会组织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免费义务教育和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资助。此外,卫生保健服务的改进也有助于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环境和基础设施也是关键。例如,政府可以改善道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从而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机会。

第五段:结论。

我的脱贫调查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贫困人口所遭受的困境和挑战。然而,也能看到政府和社会正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政府的减贫计划是必要且正确的,但也需要更多人的积极参与和关注。我相信,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让中国的每一位贫困人口都有更好的明天。

调查脱贫心得体会

贫困是人类长期面对的一种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世界有着数以亿计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但在中国,政府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贫困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战斗,即使已经计划、实施了各项政策,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脱贫稳固长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小编认为一个必要的手段就是开展调研,这样可以摸清实际情况,了解人民所需,更好地为人民办事,这也是为什么编写这篇正文的原因。

第二段:调研背景。

以一项小型的贫困调查为例,此次调查主要针对乡村地区展开,先后走访了十几个村庄和数百户贫困户。经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和真实的信息。可以说,这样的调研对于解决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群众的想法和政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反映出政府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工作的宣传。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我们发现群众最希望的就是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政府应当依据群众的需求,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扶贫产业建设。在政策落实方面,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在引导发展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构建起新型农业生态运营体系,从而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第四段:实践体验。

实地调研我们还深刻体会到贫困户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先输后赢”的意识,就是寻觅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再度陷入贫困险境的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型生活方式,提高财务意识,才能逐渐从贫困中解脱出来。此外,农村地区由于资金来源和观念不同,很多贫困户只关心眼前的生计问题,对于患者的防疫保健等得不到及时重视,因此应当加强医疗等相关服务的普及。

第五段:结论。

在研究调研数据和实践情况中,我们明确了几点认识:一、脱贫重在产业和基础建设,这是需要政府逐步扶持的方向;二、成功脱贫需要群众自身和政府的合力共同推进;三、我们需要对贫困现实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保持对贫困实际在一手了解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推动贫困人口的解脱和发展。这是我们调查脱贫的心得与体会,我们会将它们付诸实践,进一步地加强对脱贫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脱贫调查报告

**村是我县“十三五”精准扶贫的贫困村之一,被列为第一批摘帽对象。如何精准找到该村的切入点,在规定的期限内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摘帽,是今年我局对该村结对帮扶的首要任务。连日来,笔者进村入户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村组干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就**村实现如期脱贫摘帽提出个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村位于更新乡东北部,通乡公路自东向西直穿中部,村委员距更新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距县城六排91公里。全村总面积35745亩,林业用地面积22691亩(其中:杉木12631亩、油茶5488亩、八角976亩、板栗5840亩,核桃1200亩),耕地面积1007.5亩(其中:水田196.6亩,旱地810亩)。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屯、278户1113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人口197人。****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280元。

1.基础设施滞后。

(1)**村有5个村民小组121户589人存在饮水困难,占全村总人口53%;

(2)全村13个村民小组虽已通机耕路,但无养护,雨天无法通行,2个屯未通公路;

(3)水利渠道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能力,粮食产值低;

(4)村委会所在地未通通信光纤,通讯信号差,无宽带,无网络设施。

2.特色支柱产业缺失,经济效益低,村、屯集体经济零收入。全村的经济收入靠传统种植的杉木、油茶、板票、八角等,水果、蔬莱种植、禽畜养植不成规模,仅是自产自销,无上市产品。

3.村委办公设在校园内,既不方便群众办事,又影响校园管理。

**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农产品无法上市,农民对农产品生产没有激情,农户耕作只是自产自销,粗放经营,致使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经济收入渠道。

1.夯实基础。

第一,修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要争取部门硬化通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为农产品上市提供便利交通条件;二要修善、开通通屯路网,改善各屯生产、入户交通条件,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经济效益。

第二,是解决缺水自然屯农户饮水问题。通过寻水源、建水柜、引水管等办法解决。

第三,修善水利灌溉渠道,提升水利灌溉能力,提高耕地重复利用率,增加收入。

第四,争取通讯管理部门接通通信宽带,改善通讯条件,实现网络贯通。

益为重点,长、中、短相结合为发展目标。“长”即杉木种植;“中”是核桃、油茶、板栗等种植;“短”为珍珠李、油桃、西瓜等瓜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

一是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项目。传统产业中,种植的杉木、油茶、板栗、八角等是比较适宜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但杉木的生长周期长,板票、八角产值低,唯有茶油效益好,收益时间长。因此,应有计划、有步骤将部分杉木、板票、八角改造种植油茶或核桃,扩大油茶优势产业,使之连片,形成规模。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选择在交通方便、土质较好的坡地种植珍珠李、核桃等果树,大力发展特优水果种植产业。

三是充分发挥林地面积宽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如养牛、养羊,种香菇、木耳等。

四是发展家庭养殖。有劳力、有技术的家庭可规模养殖猪、鸡、鸭,或者竹鼠、蚂蜂等。

3.落实政策。一是通过“432”精准结对帮扶,由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并落实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帮助贫困农户协调解决脱贫致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彻底销除贫困户的各种顾虑,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惠民政策的奖补,切实改变自身家庭的落后面貌,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通过部门落实项目,建设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及生产发展条件,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劳动者致富技能。

脱贫

脱贫是全球共同的挑战,也是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精准扶贫的巨大变革。脱贫是一项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伟大事业,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助力贫困人口走出困境,还能够帮助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第二段:精准扶贫是脱贫的关键。

脱贫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困境。精准扶贫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精确地找出每个贫困户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一刀切的补贴政策,精准扶贫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效果,确保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够受益。

第三段:自强是脱贫的关键要素。

尽管政府的扶贫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还是要始终来自于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和奋斗。自强精神是脱贫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等途径,贫困人口可以不仅通过劳动增加自己的收入,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自己的未来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第四段:社会关爱是脱贫的重要力量。

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社会关爱是脱贫的另一个重要力量。社会应该给予贫困人口更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公益组织、志愿者的投入是社会关爱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关注贫困人口的需求,提供义务帮扶和援助,社会可以共同助力脱贫事业的进展。

第五段:脱贫是全民的责任和使命。

脱贫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民的责任和使命。每个人都应该为脱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捐款、志愿服务,还是传播正能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脱贫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走向富裕之路。

总结:

脱贫是一个伟大而有意义的事业,它需要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贫困人口的自强精神、社会的关爱和全民的参与。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脱贫事业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果。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脱贫事业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的社会。

脱贫心得体会

脱贫,是我们时代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多年来,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刻认识到脱贫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提出现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

如今,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贫困不仅限制了人们的生存条件,也制约了人们的发展可能性。因此,脱贫工作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脱贫攻坚工作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也是党的重要决策。为了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并探索新的解决方式。

第二段:分析脱贫工作的重点。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各个方面。但我认为,教育是战胜贫困的根本途径之一。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教育成绩,我们需要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段:描述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成就。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脱贫攻坚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妇女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通过培训和技术支持,这些妇女学会了如何加工和销售农产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了丰厚的收入。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生活品质,还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此外,我还帮助一些学生申请奖学金和贷款,帮助他们继续上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第四段:总结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

脱贫攻坚工作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由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经验是,要注重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教育是贫困与富裕之间最关键的分水岭,只有通过教育能够改变人们的命运。另一个经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贫困地区发展各种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后一个经验是要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脱贫政策和项目。

第五段:展望未来脱贫工作的发展。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脱贫成就,但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和援助,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各种产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其生活品质。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将会成为历史。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名为《脱贫》的书,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很多关于贫困和扶贫的知识和理念,让我从半知半解的状态逐渐走向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贫困问题的存在,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应对贫困的解决方案。

第二段:认识中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和进展。

《脱贫》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扶贫政策和工作进展,这些政策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也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脱贫》这本书的影响下,我开始了解到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所做的许多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在中国政府的带领下,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直在不懈努力地推进扶贫工作,让广大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第三段:认真探究扶贫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

《脱贫》这本书也点出了扶贫工作中的若干关键性问题。比如贫困户和农民工的困难和生存压力;农村劳动力的贫弱;农村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的不均;农村医疗服务的落后等等。这些问题都十分的关键和重要,是阻挡扶贫事业前进的重要瓶颈,也是目前中国扶贫工作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四段:加强扶贫救助的力度,共建美好生活。

《脱贫》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化解扶贫瓶颈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要加强扶贫救助的力度,给予贫困户更多的资金引导,激活贫困地区的生产力,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含金量,让广大农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同时要注重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要让人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共建美好生活的宏图大梦。

第五段:个人思考与启示。

读完《脱贫》这本书后,我认识到扶贫工作所面临的不易,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可以做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多做一些支持扶贫工作的事情,比如关注贫困地区的问题,了解贫困群体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多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向各大公益机构和政府部门汇报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加注重个人的学习和实践,积极投身到扶贫事业中去,让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够推动整个减贫事业的发展。

总之,读完《脱贫》这本书后,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当前我国在扶贫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果,但也面临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关注这个问题,发挥自身的力量,共建美好生活的宏伟大楼。

脱贫调查报告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县劳务输转及劳务收入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近期我县劳务办组织工作人员选择县域内位于南、中、北不同区域的好、中、差6个乡镇进行调查,整个调查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访问、召开村级座谈会和社会观察等定量、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生产企业、主要行业进行访谈,从而获得行业相关市场的一手信息资料,并综合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县工商局、县商务局、县农牧局、县工信局和各行业协会等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以及本单位对城乡富余劳动力年鉴数据等资料,在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下,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劳务输转发展状况,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省市县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渭源县是黄河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生态文化旅游是全县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县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61万人。据20xx年调整后贫困人口统计,全县共有贫困对象17313户75425人。到20xx年年初完成减少贫困人口6237户27200人。20xx年我县共计完成城乡劳动力输转7.0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16442人,占贫困人口的21.8%。

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富民产业收入达4738元,占比为82.1%,其中:马铃薯种薯产业589元,占10.2%;中医药产业1518元,占26.3%;草牧业733元,占12.7%;劳务收入1734元,占30.1%;蔬菜、粮食等其他164元,占2.84%。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渠道,全县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累计投资2.6亿元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引进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北九州通医药集团等58家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达26.4亿元,带动发展小微企业458家、工业企业148家,提供1万余个各类就业务工岗位。另外,全县已发展产业专业村208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49个,实现了全县109个重点贫困村1.73万户贫困户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加入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大量机遇。

(一)调查6个乡镇劳务输转情况。

通过对田家河乡、会川镇、祁家庙乡、清源镇、莲峰镇和庆坪乡等6个乡镇的6个村100户(其中贫困户50户)农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共计输转劳动力80人(其中贫困户46户)。(其中:省外输转51人,主要分布为:新疆10人、江苏6人、安徽9人、山东4人、内蒙古7人、广东3人、河北2人、浙江4人、其他地方6人,就地转移29人)。主要从事:家政餐饮服务9人、电子加工制造13人、电商物流运输9人、建筑工30人、农业产业19人。务工人员占总户数100户的80%,户均0.8人。输转人员中,男性68人,占输转人数68%,女性32人,占输转人数32%。

根据上述6村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未达到户均1个务工人员的目标,只占到务工人数的75%,贫困户占到务工人数的92%,基本与目标接近。

(二)全县各乡镇摸底调查上报情况。

根据全县16个乡镇劳务输转摸底调查上报显示,截止20xx年3月15日全县共输转2.21万人(其中组织输出1.48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66.5%,自谋就近就地转移0.73万人,占总输转劳动力33.5%),实现劳务收入805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输转3325人,有7759人还需进一步输转。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内蒙古、广东、浙江、河北和新疆等地,从事工种以建筑、电子加工制造、运输、电焊、木工和食品加工等为主。就地就近转移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农业产业、工程建筑、电商物流和餐饮家政等服务性行业,务工去向分布在本地涉农行业、临近县乡和省会兰州等地。

这组摸底上报数据,与我县20xx年开展“春风行动”劳务输转系列活动(输转0.8万人)和县劳务办监管的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县代表处开展招聘集中向外输送务工人员(0.32万人)去向、工种,数据基本吻合。

(三)市劳务办调查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

3月5日县劳务办积极衔接配合市劳务办,在我县五竹镇五竹村六社的10户贫困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输转情况调查,其中今年有6户和去年同样选择省外自谋输出,去向为新疆、内蒙古,月收入3000——5000元之间,田栓成1人的工资从5000元下降到4000元,其他都与去年持平。而其中的3户也和去年一样选择就地就近转移,工资与去年持平,月收入4500元左右,主要从事瓦工活。剩余的1户由去年的省内自谋输出转向选择了就地就近转移,工资月收入5000元与去年持平。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随着劳务经济市场化运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自谋输出省外所占比重还是很大,而自谋输出与组织输出的比重在不断缩小,就地就近转移将成为今后务工的一大趋势,务工成本也会下降,劳务收入将在这段时间基本保持不变,靠技能务工稳定性高。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情况。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20xx年底春节前大批农民工返乡潮后,受当前经济疲软、市场不景气和投资风险大等创业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留在本地准备今年创业的农民工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员数量明显下降,创业举棋不定,处于观望状态,目前绝大多数继续选择外出务工,而选择创业的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更直接的创业帮助,如“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的等实质性措施。

(五)市场化有组织开展劳务输转情况。

我县有渭源县弘优劳动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圣谕劳务派遣公司、江苏高港区人社局渭源县招聘办事处和定西市劳务行业协会渭源代表处4个劳务中介服务机构,目前正常运转的有2家,通过召开招聘会输转0.2万人,日常职业介绍0.12万人。全县共培育劳务经济人20xx人,持证进行劳务输转的金牌劳务经济人300个。目前,通过建筑工头、营销大户、种养大户牵头带领,利用其长期在外门路广、关系多的优势,组织和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达到4000多人。另外,与2家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合作,通过有效服务获得合理职业介绍报酬,实现了外出劳务者和中介者的“双赢”。

(六)农民工劳务收入及去向调查情况。

从渭源县劳动力市场了解,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工资女工一天60—80元之间,男工一天90—120元之间,和去年相比,工价基本持平。从劳务中介服务机构了解,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月收入2800—5000元不等,和去年相比,到工厂打工的月工资少了500元左右,到建筑工地和餐饮家政服务行业务工的工资基本没变,基本趋势是用工数量明显减少且工资收入略有下降。

在农民工劳务收入去向方面,20xx年以前,我县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取得,务工收入90%以上用于修建新房或旧房改造,并购置了家电家具等生活用品,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xx——20xx年期间,我县农民工劳务收入分四部分流动,有60%的投入发展涉农产业,开办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加工、贩运等;有20%的用于购置农用三轮车、旋耕机等生产工具;有10%的用于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购置了摩托车、电动车和家用小轿车;剩下的10%投向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从20xx年开始,农民将大量的务工收入用于扩大和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电商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并有一部分创业成功的农民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推动了城乡二元化的发展。

(一)乡镇重视不够,劳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一是对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各乡镇、企业认识存在偏差。个别乡镇一把手不重视,认为把农民工组织输转出去就行了,建不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不重要。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规模、方式和用工人数存在差距,对进行实名制登记管理在经费、用工人数、用工时间和专人配备上不愿意下功夫,害怕增加企业费用等各个因素,有抵触心理。二是务工人员因跨地域性、分散性和工作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监管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不平衡,存在资源共享断、缺现象,尤其是对跨省、地区的农民工跟踪监管能力差,停留在第一次申报务工实名制登记上,动态管理跟进吃紧。三是劳务信息化系统标准化不够。20xx年前县级没有一套完整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信息系统,各乡镇对农民工和企业的劳务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不一致,工作起来精准化管理程度不高。

(二)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一是自主择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观念严重,不是到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而是等政府安置、靠政府安置、要政府安置,而且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二是乡土观念重,离土不离乡,离乡不择业。据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不仅远低于外来劳动力带走的劳务收入,而且从业人员也低于外来劳动力从业人员。

(三)受自身条件和资金限制,返乡创业难度加大。一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创业条件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现代农业种植、家畜养殖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农民工技能水平和接受技能的能力都是创业的短腿。二是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创业资金和创业风险影响相对大,大多数农村创业人员创业资金主要靠多年的务工积累,而通过传统农业收入渠道积累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的困惑和心里暗示对创业如履薄冰,非常谨慎。

(四)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务工人员的自我维权意识不够强。一是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对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二是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一)大力推广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工作经验,做到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和精准脱贫两不误。一方面,紧紧围绕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参照《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三年规划》(20xx年——20xx年)开局年工作经验,紧扣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适时培训)和劳务经济人(引导式)培训四大类,贴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提升需求,按照分年度、定户、定人的方式,推进全县20xx年确定的28个精准脱贫重点村完成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任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系统资源建设,将政府实名制信息化资源,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政府组织劳务输出规范化管理,引导劳务人员通过服务平台报名,通过正规渠道出外务工,按期履约,保障政府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力度。同时,人社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并督促用工企业建立企业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体系,定期向县劳务办上传用工动态,掌握用工情况、工资发放情况、人员流动情况,方便政府组织农村劳动力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善全县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和劳务经济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二)实施精准帮扶,促进带动就业,改进转移方式,突出创业发展。一是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市上“1+16+5”精准脱贫实施意见和县上“1+22+6”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的推进领导小组,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市县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精准性,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二是大力培育村级劳务经纪人队伍,实施精准帮扶计划,采取培育典型,先帮一人,带动百人的办法,让有能力会找活的劳务经纪人先进行外出考察,并组织他们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开拓他们的眼界视野,进而积极带动贫困户进行劳务输转,形成劳务经济发展的倍增效益,实现帮、带互促互补的良好环境。三是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通过电视、公共信息平台、手机信息、远程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提高宣传的效果,扩大政策的公开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围,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国家政策。四是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创办微型企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要积极向其宣传讲解有关微型企业创办扶持政策及申办程序,帮助其分析适合在我县发展的马铃薯良种、中医药、放养家畜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协助起草创业策划书等以及构思产品或服务的包装宣传营销等环节,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五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选择一批返乡创业示范户和劳务经济带头人进行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多种形式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分层消化,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人员结构。一是通过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组织引导和奖励支持等措施,助推本地能人带领贫困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减少盲目性,增强稳定性。同时,大力开展劳务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疏通就地打工渠道,力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有1人能外出或就地就近务工,使长年务工和季节性务工有效发挥优势互补,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企业、种养大户或农村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域创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中小型农业机械,有偿提供代耕、代种、代收、代管的标准化、专业化服务,既就近自动消化了一批,又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长期稳定务工。三是通过采取对外组织输出和就地就近输转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专门的劳务工作联络员,组织劳务经纪人,进行劳务用工信息宣传、组织培训、协调输转、跟踪服务和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讲解等工作措施。借助每年的“春风行动”和举办劳务输转招聘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劳务输转工作,加大宣传和输转次数,定期向外输送务工人员。同时,还要注意把劳务输出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城镇化战略实施、转换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二三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统筹配套起来,加大本县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改变县属项目建设过程中雇用本地农民工少的现状,利用农村交通水利、兰渝铁路、渭河源旅游、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渭源县产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务工人员就近打工,使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比重结构,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四)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培训输转稳定率,形成以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机制。一是从劳动力转移战略、方式、功能、人员素质和实效五个方面打开多元化输转局面,努力实现五种转变,即由一般性输出向特色品牌转变,由自发性输出向组织化转变,由单一性输出向兼容性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单纯数量型向规模效应型转变。二是不断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扩大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劳务品牌效应,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实施,及时与劳务基地企业签订劳务意向协议,把外地企业请到当地,缩短招工和务工周期,确保双方的利益化。三是建立起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输转相结合的衔接机制,通过培训意愿与市场需求的主动接轨,实现以需求定培训,把培训工作做到市场需求与农村劳动力稳定输转的结合点上。四是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经济比较困难的实际,瞄准贫困户的主要劳动力,研究设立专款或基金,实行贫困农村劳动力在技能培训期间的生活补贴。同时,执行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学生补助制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五)强化协调配合,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务部门职能作用,加强与用工企业和输入地劳动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县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县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教育引导农民工参加“五险”(即“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工伤保险”为重点,做到凡输出必参保,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

面对当前劳务输转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因素影响,抓好新常态下劳务输转工作,以劳务收入为重点加强脱贫攻坚步伐,必须及时更新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模式。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以加大劳动力精准培训后的劳务输转力度来实现技能型劳务输出,以落实劳务保障措施来实现服务型劳务输出,以规范各类用工行为来实现规范型劳务输出。同时,要着重研究劳务输出工作如何进一步扩大和稳定输出数量、提高输出质量、打造劳务品牌、服务支柱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劳务输转工作长效机制。

(一)抓好劳务输转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劳务品牌知名度。一要把劳务输出的组织协调作为一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县劳务办要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规划,控制和调节好务工人员的结构和规模,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二要创建知名劳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输出人员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实现自由、零散为主向有组织、有计划转变,由输出普通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输出技能型工人转变,实现劳务输出的高品质和高效益。

(二)加强劳务输出网络信息建设,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一要按照发挥县级政府引导,完善乡镇机构建设,健全村级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从财力、物力、人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建立高效的信息及回馈体系,加强区域间的劳务合作,为输出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备的信息资料,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获取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劳务动向。二要加强对各类民办劳务服务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监管,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和体系,打破以往劳务输出政企分散的局面,实现对务工人员的有效统一、高效引导和精准管理。

(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精准培训输转激励机制。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宣传推广活动,调动农村劳动力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发挥乡、村两级劳务工作站的作用,广泛、持续、有力度地开展宣传报道和教育活动,树立良好口碑,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精准培训输转的社会影响力。要联系共青团、妇联、职业教育机构和各有关行业部门等单位,建立发动参加培训的工作责任制和奖励制度,对发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并完成培训任务好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可适当给予激励。

(四)做到“四个结合”,优化社会服务,消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把发展劳务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与脱贫攻坚、与建成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化政策环境筑巢引凤,引导务工人员投资家乡,开发新农村建设,培育遵纪守法合法务工新人才。二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空心化”现象,加强对农村家庭和农村留守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优化社会服务,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生活安定和谐,针对部分劳务输出人员家中有土地但无人耕种问题,可以通过租借、互换、承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既确保土地有人耕种,又使劳务人员不丧失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消除劳务输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脱贫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为切实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安排,区人大民宗侨农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深入基层对全区扶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查。10月22日至11月2日相继走访部分镇乡、村寨和相关职能部门,与镇乡分管领导、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户等进行座谈,形成调查材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区人民政府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三率一度”,全力落实“9·20”会议精神,对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发起总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区拟脱贫的贫困人口有x户x人(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五个贫困乡镇x户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拟出列的村有x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以内(其中,x个非贫困镇社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5个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下降至x%)。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王忠书记“一体攻坚、分级攻坚”的要求,以3个月、6个月、6个月为时间节点,实行三段攻坚,形成了区有指挥部统筹抓,乡有决战团主体抓,村有决战队具体抓,组有决战队员包干抓,户有帮扶人帮扶抓的“五有五抓”工作体系。在区级层面组建了13个攻坚专班,攻坚专班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镇(乡、社区)层面,在10个涉及脱贫攻坚任务的镇(乡、社区)成立决战团,具体负责各镇(乡、社区)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工作体系,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等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是工作推动有力。各镇(乡、社区)在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围绕贫困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和贫困村退出的具体标准,制定了年度工作脱贫计划,针对存在的短板,谋划了相应的脱贫措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三是重点工作突出。区政府将全力攻坚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特困人员生活保障、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0个脱贫攻坚基础保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是攻坚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满负荷工作机制、工作调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三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区、乡(镇、社区)两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寨和农户现场抓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责任落实,现场解决贫困村寨和农户脱贫现实困难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同步向前发展。

一是基础信息不精准。漏人、漏信息,漏评、错评和错退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在今年“漏评错退”专项治理中,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累计错评1789人、漏评1418人、户内漏人2520人、错退512人;其中,错退人口最多的是保华镇大河村,共错退69人,错评人口最多的是南开乡穿洞村,共581人,漏评人口最多的是金盆乡永和村,漏评195人,户内漏人最多的'是木果镇岩脚村,新增189人;由于数据“大出大进”,贫困人口不减少反而增加,引起上级的跟踪督查。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个贫困乡镇大多数农户都是靠小水窖、小山塘、房盖水作为人畜饮水,季节性缺水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饮水项目推进滞后,铺设的管道不耐用,有管无水现象仍然突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住房安全保障中农危房对象排查不精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居住环境极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无房户、面积不达标户、透风漏雨户”专项整治推进慢,大部分还没有实质性开工建设,尤其是五个贫困乡镇最为突出;“组组通”公路和串户路建设工程进度滞后,有的处于停工状态,截至目前,五个贫困乡镇“组组通”公路建设任务x公里,实际完成x公里,完成率x%,其中南开乡组组通公路已停工,建设里程x公里,已完成路基x公里,完成路面x公里,保华镇应修建通组公路86条x公里,完成24条x公里。

三是产业谋划不精准。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转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部分产业项目缺乏专业化的绩效评估和科学论证,选择不准、管护不好,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对接不精准,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违纪违法问题;土地流转产业项目失败之后,出现土地板结等问题,退回农户种植时农户普遍不接收、要求恢复原貌和补偿,导致多地出现土地撂荒现象。

四是部分干部对政策熟悉运用把握不到位。脱贫攻坚基础保障涉及组组通工程、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保障、人居环境改造、基础信息精准等10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的政策及要求较多,由于培训指导不到位,基层干部对政策了解不清楚、把握不准确现象较普遍。调查中发现,个别干部对专项治理工作不清楚,对人居环境改造、组组通等工程应建多少、完成多少道不明白。

一是全面推进信息精准。紧盯“进入”和“退出”两道关口,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和“七个专项治理”,对所有贫困对象再识别、再走访、再核查、再比对,持续推进漏评和错评、错退专项治理。

二是全力攻坚基础建设。针对组组通、人畜饮水安全和“三改三化”住房安全保障等薄弱环节,精准对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是精准选择产业项目。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市场需求,围绕以生态草食畜牧业为主,同步推进烤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林等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选好主攻方向,选准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组织贫困户发展“小而特、小而精、小而准”的产业,实现产业全覆盖。

脱贫脱贫攻坚视频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地加强宣传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狠抓工作,近日,我观看了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视频,深受启发和触动。这些视频展示了各地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让我更加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首先,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我深刻理解到脱贫攻坚是我国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乡镇干部以及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团结一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深入贫困村,摸清贫困户家底,精准识别脱贫对象,制定科学的扶贫计划,并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的增收。这其中的辛苦和付出是非常可贵的,这让我深感自豪,也更加意识到了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其次,观看这些视频让我意识到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在视频中,我看到了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他们既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技术和专业的指导。同时,许多志愿者也投身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强致富能力。这种全社会参与的模式给予了脱贫攻坚充分的动力和智慧,让我深感到脱贫攻坚事关全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另外,这些脱贫攻坚视频还展示了广大贫困农民通过自我奋斗摆脱贫困的决心和能力。他们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通过创业致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勤劳勇敢,不畏艰辛,自己起身去脱贫,不再依赖别人的施舍。这让我深受震撼,也更加认识到脱贫攻坚需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教育、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工作来帮助贫困群众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

最后,观看这些视频还展示了脱贫攻坚成果的可喜一幕。贫困户们住上了新房,孩子们念上了好学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坚信通过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发展,中国一定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同时,我也看到脱贫攻坚依旧任重道远,仍然有很多贫困地区需要我们的关怀和帮助。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继续努力,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观看这些关于脱贫攻坚的视频,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坚定了继续努力的信心。脱贫攻坚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贫困农民通过自我努力改变命运的决心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关注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脱贫

脱贫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关乎着人民幸福和社会稳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脱贫成就。作为一个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深感受到了脱贫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脱贫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脱贫的关键是教育。教育是扶贫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经济状况,实现社会流动。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某个贫困山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等,帮助当地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很多孩子通过教育获得了工作机会,有些还成为了当地的领导干部。这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产业扶贫是脱贫的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往往缺乏发展的产业和就业机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培育当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当地居民增收致富。例如,在某个贫困山村,政府引导当地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如种植有机蔬菜、养殖特色动物等。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第三,精准扶贫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原则。在过去的脱贫工作中,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即将所有贫困人口一视同仁,忽略了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为了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政府引入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即通过精确识别贫困家庭和贫困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政策。例如,在某个贫困县,政府通过综合评估,确定了家庭收入、住房状况、教育水平等多个因素,对贫困户制定了针对性的扶贫计划。通过精准扶贫,能够更好地提高脱贫的效果,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是脱贫工作的新路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人口流失。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吸引游客到农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例如,在某个贫困山村,政府投资兴建了乡村旅游项目,如美丽乡村示范点、农家乐等。游客们通过观光、体验当地的文化和民俗,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在许多地方取得了成功。

最后,我认为脱贫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实现可持续的脱贫,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扶贫政策,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提供培训、技术、咨询等帮助。广大群众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援助和关爱。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目标。

总之,脱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通过教育、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和全社会的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脱贫目标,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脱贫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是帮助贫困人口重拾自信,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