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1-26 18:07:03 作者:紫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使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借鉴他们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江南的冬景高一必修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难点:郁达夫的散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导入新课:

刚才欣赏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觉怎么样?江南的歌好听,人美丽,景色更秀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领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风光。(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认真欣赏一下本文的朗读录音并注意有些字词的读音。

(1)说说本文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对表达主题最为关键并最具神采的句子?(投影问题,播放朗读录音)。

四、结合学生的预习明确学案中的语音练习。

先让学生读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投影,纠正答案。

五、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请同学们各自说说本文朗读的特点。

(投影切换到“三”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应该围绕“语速平缓,节奏松弛”“富有感情”这两点。

细心的学生还可以发现朗诵中读错的地方。

六、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看法,试回答投影上的第二个问题。

教师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小节)。

七、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冬景“明朗”的特点的?

学生的回答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内容上:

(1)第2小节:------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到得灰云扫尽------;

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太阳一上屋檐------。

(2)第5小节: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

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则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节: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节: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如此优美的描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应体体现以下几点:

(1)观察事物要仔细。

(2)要选择典型意象来描写。

(3)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来描写。

(4)在描写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修辞。

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景物描写可以概括为哪几幅具体的图画?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其实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将作者描写的内容概括为这样几幅图画:曝背谈天图(第2小节)、午后冬郊图(第5小节)、农村冬雨图(第7小节)、江南雪景图(第8小节)、旱冬闲步图(第9小节)。

八、作者描写上面的几幅画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同学们找出使用这些手法的具体例子并思考使用这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协助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一)对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风:大若雷;人:躲两三个月蛰居。

北国的冬天:温馨。

江南的冬天--树叶:不脱尽冷天:一两日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效果:衬托出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较。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对比。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至多绝对。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以上对比总的来说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实就虚的手法。

作者在描写江南雪景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的雪景描写,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但是作者这样的写法,并没有削弱我们对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们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韵。

九、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上面的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表达了作者悠闲愉悦的心境。文中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关键词语上:

第2小节: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第5小节: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第7小节: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说够不够悠闲?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第9小节: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第10小节:------去湖上散散步罢!

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曝背谈天图。

形散午后冬郊图神聚。

(景物描写)江南雪景图(悠闲愉悦的心情)。

旱冬闲步图。

十一、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即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再次领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蕴致。其实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只要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用心去发现美,去思考美之所以为美,我们的审美能力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凝滞污垢。

十二、结束本节课的授课任务,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请同学们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关诗句,查阅有关资料弄懂诗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诗句中有没有不合适的,若有,说出你的理由。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一、导入本课文。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被校方开除。19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三、写作背景。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注意字音。

围炉煮茗煊羊肉蛰居正月曝晒赭色槎桠绿林豪客犬吠恣意。

五、文本研习。

1.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

寒郊散步图。

冬雨农村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

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

暮雨潇潇江上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4.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体现的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是千真万确的。郁达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内省愤世,故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这种色彩。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处,相当篇幅是本人经历的袒露,只是郁达夫更为坦诚,更为直率,对此,郁达夫也袒然自承:“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散文当然更是如此。确是景、情、意,都发挥到了极致,蕴蓄着“细、清、真”的诗意和一种明清两朝的名士氛围。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应题目。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欸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

江南的冬景教案16

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优美的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温润”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对比的修辞技巧,琢磨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比较赏析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快速浏览找出文眼,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阅读,齐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二、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2、在冬季里,作者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找出来。(显示幻灯图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内涵。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纠正明确。

a、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b、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学生讨论明确:a、特征:温润晴暖优美b、对比:与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等的对比。

(出示幻灯文本:《济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现的丰富内涵。

学生讨论交流: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教师小结: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品味语言、深入思考。

1、朗读文本,思考: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出示右边幻灯文本)。

2、作者对江南雪景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老师归纳: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1、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反馈。

学生讨论可得:

a、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b、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c、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学生当堂写作,师巡视、点拨。请几位同学范读自己的短文。

六、课堂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七、课外作业。

1、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体验自然,了解风物。

2、选择一张风景照写解说词,图文并茂讲你和自然的故事。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觉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11.文中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图?请用最简洁的文字给各图起一个名字。(5分)。

12.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举两例说明。(5分)。

13.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根据上下文,指出“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这句话的含意。(3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3分)。

14.郁达夫先生曾经说:“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和人生的心情。”结合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如何理解郁达夫在欣赏“江南的冬景”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情。(8分)。

答案:

11.冬晨谈天图(晨霜街景图)、寒郊草木图、寒村微雨图(农村冬雨图)、江南冬雪图(江南雪景图)、寒冬闲步图。

12.对比。比如: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等等,将一幅幅江南冬景美图呈现出来,突出江南的冬景晴和清朗。

13.(1)冬日的江南农村充满诗情画意,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境地,自然会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酒”比做“姑娘”,“调戏”一词又赋予“雪月梅”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意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冬雪的美丽。

14.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心情显得闲适而恬淡。1934~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白色恐怖的威胁笼罩全国。可以从知识分子在社会剧烈动荡时所表现出的或消极避世或积极入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任选一种态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3。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散文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最恰当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跟着郁达夫一起游历江南。

生1:曝背谈天[师,就是晒晒太阳聊聊天];寒郊散步[师:能散步这说明什么?心情不错,比较悠闲];冬霖景象[师:知道这个霖什么意思吗?生1:雪。师:预习还不够,你这个归纳大概是靠了导与练,没仔细读课文。生2:雨。师:怎么知道?生2:霖,有久旱逢甘霖么。];江南雪景;江南暖冬。

师:从这些画面能感受到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闲适;和暖;恬静;温润;

师:何为“温润”啊?估计说出这个词儿的同学也不很清楚。你来说说。

师:呵呵,我这样子行不行?不行。怎样算是?要有温度,暖;要有湿度,有水份。我的比较干。

[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还有?

生:一个总特点,明朗。

师:何为明朗?“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明朗,包括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五景中的几个片段。

*寒郊散步第5.6节。

l听录音,感知。

l思考完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特点;

3.作者的感受;

4.运用何种手法?

生:芦花(灰白);红叶(乌桕树);草(杂色);桕子(白色)。

师:还有看不到的呢?青天;和风;阳光…。

特点,从色彩角度:鲜艳,充满生气。

感受:(原文)“莫名其妙”“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写作指导:工笔描绘(细致),浓墨重彩。

*冬霖景象:一篇优秀的散文往往也是一幅立体感很强的画,又常常像一首动人的诗。

品读第七段。

l听录音,感知。

l师:这段文字其实暗含了一首小令。看出来了吧?哪首?看学案分析。

生:天净沙·秋思。连用了九个意象叠加:一起背诵一下:枯藤老树昏鸦。

试着仿写:天净沙·冬霖。

列出可入诗的意象:

修改,要符合本文明朗的特点。最后得到:

微雨寒村烟树,

小桥流水人家。

乌蓬茅屋酒客。

油灯初上,闲适人在江南。

景要为情服务。这首小令,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韵。我就不再想了,再想头发要没有了(这位老师有点儿“地中海”),所以就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考虑如何改得更好。

*江南雪景播放了《江中记忆》(同事摄的的那场雪中的校园景色)。请同学们感受。

再看课文: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特别多?诗句。(避实就虚)。

师:诗句的化用也还有条理性,读课文看看每处诗句后的评。请同学们把四处诗句化作一段写景文字。时间关系,这项任务留到课后。

下课。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教案16

教学目标:能对相关冬景图作评论鉴赏。

一、导入。

回忆熟悉的“春”的诗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入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年8月29日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读全文。

四、内容把握。

1、文章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图?给各个冬景图拟小标题。

2、各小组讨论后把小标题写到黑板上交流。

3、师点拨:每幅图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态度是什么?

内容图景特点作者态度。

人居冬晨谈天图晴暖可爱。

植被寒郊草木图生气易体会。

冬雨农村微雨图悠闲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图闲雅美丽。

旱冬旱冬闲步图晴和受欢迎。

五、比较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1、人居:北国的蛰居异境江南的曝背谈天(突出晴暖)。

2、植被:闽粤的冬是南国的长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气)。

3、德国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举例比较手法的运用: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六、鉴赏五幅冬景图。

1、冬晨谈天图。

意象: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读:读出轻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图。

意象:芦花、红叶、乌桕、草色。

学生活动:据师给出的上联文本意境对出下联。

上联:满地芦花映红叶。

下联:点点白桕乱梅花/根边草色漾绿意(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附:本想把“草色”与“乌桕”同时融进下联中,未果,望同仁们似出更佳下联。

3、农村微雨图。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长桥、远阜、枝桠、白雨、乌篷、“红黄”、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学生活动: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点化这幅冬雨图。

注意点:平仄、韵脚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当,给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营造与情的抒发须一致。

附:《天净沙秋思》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枯藤老树昏鸦,长桥水门远阜,

小桥流水人家,白雨乌篷杂桠,

古道西风瘦马,茅舍昏灯酒客,

夕阳西下,暮色渐起,

断肠人在天涯。悠闲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图。

(1)鉴赏诗歌营造出的雪景与人性的闲雅的雪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d(日暮)晚雪问饮。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寻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dd(深夜)风雪闻归。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dd(早晨)深雪报梅。

学生活动:可请学生试着抓动词,然后拟出雪景与人情交融的词句。

(2)比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例,郁达夫《雨》: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5、旱冬闲步图dd(写实)。

比较:江南冬雪图dd(吟诗)。

农村微雨图dd(作画)。

虽然写法不同,但都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丽。

七、总结全文。

1、语言特点:清新纯朴。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2、画家刘海粟评:“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八、拓展阅读:

郁达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高一(9)班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高一(9)班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作者邮箱:dhliuzhi@。

[1]。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注意读音和生词的意思。

2.查阅郁达夫的背景材料,都文章及作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导入。

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众说纷纭)。

其实,冬天也是很可爱的'。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美丽可爱的冬景。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讨论预习题。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学习重点】同学习目标3【学习难点】同学习目标1【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课前预习】一、知识积累1、写出至少三句关于描写江南的诗句:][;提示:查阅资料;初中已学诗句;上网查询。二、基础知识1、郁达夫,原名,字。其代表作有小说《》《》等。提示:a、课本75页注释1;b、见导学案的知识链接;c、上网查阅资料。2、在括号内给加粗字注音煮茗()涮羊肉()剥花生()蛰居()曝背谈天()乌桕()赭色()远阜()槎桠()()绿林豪客()恣意()搁下笔()提示:a、课文下注释;b、查字典;c、要能够默写三、课前先学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提示:快速浏览课文,阅读方法的运用:提炼、概括、整合信息。1)本文体裁是,其特点是。郁达夫文中的“江南”指的是。文中有具体的实例吗?2)郁达夫对江南的冬景有怎样的印象?(寻找文眼)3)文中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可以概括为几幅图画?尝试给每幅图画命名。课中探索:1、根据预习,从文中的几幅图画中找出一幅你喜欢的,并说说图画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对江南冬景的偏爱,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偏爱的?(体味作者的情感)归纳小结达标反馈阅读课文7—8节,完成下面的题目。1、第8节中描写雪景的诗句能否调换?为什么?3、描写江南的雪景,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3、从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散文的手法?试用这些手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学习感悟知识链接郁达夫(1896.12.7—1945.8.29)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他擅长小说与散文,小说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散文主要《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江南的冬景读后感

文章并非用辞藻堆砌的方式,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留恋。

江南的春是柔美的,江南的冬却也毫不逊色。都说北方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南方的雪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是柔柔弱弱,对雪的描写经历了欲雪、微雪、风雪、深雪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巧妙引用前人的诗句下将读者带入“诗中有画,话中有诗”的深层意境。江南冬天的雨是悠闲的,作者烘托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中景,作者仅用朴素清淡的笔调来轻描色彩,朦胧的寒冬细雨如轻纱般飘现在眼前。在其中,还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等构成了冬日农村图景,属于实景。而“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月晕”却运用了虚幻缥缈的虚景,如果一个作品中仅仅只有过于真实的描写将会略显苍白,但是若是和时隐时现的虚景加以结合,那么一幅美丽的图景将会展现于读者眼前。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带有些白色,越发像日本看护妇。他笔下的雪似乎还有些娇羞,露出些粉粉的颜色,那些山也略显羞涩,经受不了济南的大雪;郁达夫笔下的冬天却主要着笔于其乐融融的屋外谈天,太阳照,小鸟叫,这哪像冬天呢?冬天,在我眼里是寒冷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冬日却是情暖温和。那屋外空地的那老叟、小孩,虽然作者没提及他们是祖孙俩,但是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是如此的开心,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老舍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冬天,改变了我们眼中冬天寒冷寂寥的寒冷印象。

画家刘海粟曾经评论郁达夫的散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郁达夫冬景,不同于江南水墨画的神韵,不同于西北沙漠的干旱,而是江南温暖晴朗的冬日之景。

江南的冬景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

二、说教材。

本篇课文《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一样思考”的“谛听天籁”板块中,从本专题来看主要是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珍爱大自然从本篇课文来看主要是带领学生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雪景之美《江南的冬景》是本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篇课文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从情感方面来说,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所以解读文本的难度也不会太大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悟鉴赏散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说,学生通过研习课文,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学会运用本文的写景方法和技巧。

六、说教法学法。

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赏析,审美探究,拓展延伸五个板块。

(1)情境导入:我的设想是在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的同时,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关图片我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诵读这篇散文,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江南的哪些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标题,并指出其特征,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课文主要描绘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个版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把握住课文描绘江南冬景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品味赏析:我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他们喜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习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鉴赏,品味语言,感悟散文的内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版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作者郁达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我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缓自如的行文风格让学生领会到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领会到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

(5)拓展延伸:我将让学生写一篇他们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鉴本文对比、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这个版块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八、板书设计。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可爱。

冬郊植物图生气。

寒村微雨图明朗迷人。

冬日闲步图悠闲。

江南冬景初二作文

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的冬天那样寒冷,也不像新疆那边早穿棉袄,晚穿纱,围者火炉吃西瓜。它只是像小姑娘那种秀美,娇人。

一到冬天,江南的人们就盼望着下雪,因为在江南,很少下雪。不过在北方,那就不同拉,一到冬天,大地早已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我只有在电视或是在书上见过雪人,可自己从来也没有堆过雪人,所以一到冬天我就常常乞求上天能下一场。

大雪。

记得去年,这里曾下过一场雪,可是时间不长,所以也就没能堆上一个雪人。

江南冬天的早晨,一开门,便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那可不是雪花哦,不过倒也能体验一下下雪时的感觉,那白色的是霜,它是一种接近于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物体上结成的白色水晶。它能够给大地带来一种新的感觉。仔细一看,漫天大雾,乳白色的浓雾流动着,从浓雾的缝隙中望去,前方的建筑,树木更是显得乳白。

一到中午,太阳高高挂在枝头,满脸笑容地展示着自己,这时候,大雾已经散开,白霜已经融化。这时的建筑,犹如一幢幢琼楼玉宇,闪耀着银辉。

冬天的一天特别短,而晚上特别长,大约到5点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我也能体会到大自然博大的气息。不知不觉中,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在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漫,仿佛已融化在浩瀚的宇宙中。

冬天的天气像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有时春风满面,有时又阴云布容。

冬天的景色像枯枝上的一芽儿新绿,向人们显示着它特有的风韵。

冬天里的人们像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青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积极努力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