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总结材料(案例18篇)

时间:2023-11-02 16:45:10 作者:梦幻泡 最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总结材料(案例18篇)

经验材料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为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指导。经验材料范文的分享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和创作热情,帮助我们构思新的写作思路。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摘要: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和第二课堂等活动内容,为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关键词:社团建设阳光体育经典诵读第二课堂。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实现学校特色办学、学生多元化成长、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建设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我校开展了以“学生社团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社团活动的开展逐渐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窗口。

一、阳光体育,有声有色。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意识,注重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设置和开展体育活动,重视活动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坚持师生全员参与,建立领导巡查、体育教师指导、班主任组织实施、年级组检查评比等机制,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确保课程计划安排的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坚持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和“两操”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锻炼。坚持每年开展夏秋季运动会。夏季运动会安排在五月底,时间为两天,冬季趣味运动会安排在十月,为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趣味运动会中,组委会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校平时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设置参赛项目,项目设置充分考虑学生全员参与的原则。事实证明,夏秋季运动会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落实,真正让阳光体育充满阳光,为学生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搭建广阔的平台,满足孩子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二、诵读经典,奠基人生。

(一)四统一即统一篇目、统一时间、统一要求、统一进度。

1.统一篇目指的是统一诵读内容。主要内容是《弟子规》、《大学》、《论语》、《中庸》、《笠翁对韵》、《黄帝四经》、《德道经》。

2.统一诵读时间指的是每天晨诵20分钟,下午第一节课前10分钟,就寝前,一日三餐前诵读。一至六年级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二开辟两节阅读课,中高年级每个学生有一本读书笔记,主要摘录名言警句、好词好段,高年级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

3.统一要求指的是任课教师把每周经典诵读课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

4.统一进度指的是具体时段诵读的内容。我们不强行规定学生必须读到什么程度,理解到什么程度。只要坚持诵读,自然而然学生就可以朗读成诵。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校印制学士卡、硕士卡和博士卡,根据读书卡使用办法,由班主任、语言语文教研组长和学校校长检测发放,这一办法使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二)四结合即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与各科课程相结合。

1.与礼仪教育相结合。礼仪是做人的规范。从低年级坐姿、站姿、走姿、课堂礼仪到高年级家庭礼仪、公共礼仪等进行具体说明、规范。利用升旗仪式、班会等时机进行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并把学到的礼仪应用到实践中。

2.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我们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以感恩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我们从孝心教育开始,把感恩内涵由父母扩大到老师、同学,扩大到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把受教育对象扩大到各个年级,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3.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如利用传统节日、班队会形式进行孝心教育。要求学生给家长洗头、洗脚与家长交流,为邻居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等。引导学生以小事养德,使德育工作化虚为实。活动的开展让很多家长深有感触。

4.与各科课程相结合。我们把经典诵读和各学科有效进行整合,语文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国学教育内容,美术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作品赏析,音乐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古典音乐欣赏,体育课教学把传统活动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三、第二课堂,成效显著。

(一)特长班设置。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可塑性强等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实际,立足校情,我校第二课堂成立了童声合唱团、舞蹈班、电子琴班、书法班、绘画班、剪纸班、手工制作班等十五个特长班。

各特长班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时开展活动。各班级都有一两项特色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了“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水平较高的.辅导员队伍。在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特长的基础上,我们还聘请了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志愿者担任兼职辅导员。第二课堂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的特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1.第二课堂各活动小组,在新学期第一周开始组建,第二周开始正常活动,每周星期三下午、星期四课外活动集中进行,活动时间160分钟。

2.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项目在各功能教室或指定地点进行。

3.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我们扎实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结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和“元旦”,进行成果展示。各类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班班发动,在以班级为单位展示活动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学校汇演,对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进行表彰奖励,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础。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健康活泼地发展。

用欣赏的眼光待学生,尊重的态度待老师。学生的每个闪光点都有成功的喜悦。学校从文明礼仪、课堂学习、学生习惯、帮助别人、团结同学等方面制定了成功卡发放办法。本卡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成功起航卡,成功扬帆卡,成功超越卡。此卡的颁发激发了学生好学上进、勇于创新的动力。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1突出问题引发,开启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如火柴盒、课本、保健箱、水泥楼板等实物的投影,学生通过观察并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然后问这些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学生答:长方体。再师问:这些大小不同物体的形状我们都叫它长方体,说明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么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的特征呢?把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提出长方体的面、棱(也有学生说是“边”)、顶点(也有学生说是“角”)各有什么特征,并以此作为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这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突出合作学习,善用发展的催化剂。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对于顶点是不是角产生争论。这时教师应指着长方体的顶点深入引导:有的同学说这应该叫角,有的同学说这不应该叫角(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叫顶点)。这时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法,你能用什么理由来阐述它是角还是顶点?就会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干脆大声争论,有的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演示。有的开始举手发言:“角可以度量,而它(顶点)不可以度量”。有的拿着三支笔,边说边演示:“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而这个所谓的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三条边(棱)组成的,所以它不应该叫做角。”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这正是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富有创新的体现和展示。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视听工具”,很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小沙龙。

3突出联系生活实际,通畅发展的源头活水。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学就凭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1观察生活,认识数学: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重新给我们的教室涂漆,如何计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时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还要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面积等等。他们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3.2融入生活,运用数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若干条小金鱼,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如何来测量其中一条金鱼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得出:把这些小金鱼放入鱼缸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些小金鱼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除以小金鱼的条数,就是每条小金鱼的体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正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合作探索问题,在生活中学会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他们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深造奠定良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已经连续十多年呈现下降趋势。自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后,此下降趋势有所缓和,但是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足球是较受欢迎且功能多元的体育项目之一。校园足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改变教育理念,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索。

一、足球运动是受少年儿童欢迎的运动。

足球作为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其魅力是不容置疑的。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运动,扭转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偏少的局面,是丰富青少年业余活动,增加青少年运动时间的重要手段。

二、足球运动是青少年保持长期兴趣的健身方式。

教育界有一个公认的理念,叫做兴趣引导。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往往是其是否喜爱一项运动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就能形成长久的习惯。相对于跑步、课间操等枯燥和单调的项目来说,青少年对娱乐性和对抗性更强的足球运动的兴趣会更持久。因此,开展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健身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足球运动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很好的效果,还能促进青少年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足球运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作为集体对抗性运动项目,足球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锻炼效果是全方位的。足球运动能使青少年在速度、力量、柔韧性、灵敏度、爆发力、身体协调性和耐力等方面都会有全面的提高。足球运动可以强化参与者的多项身体指标,一举多得,这是其他运动项目很难做到的。

四、足球运动是法制教育的輔助手段。

由于足球运动的对抗性较高,又是世界第一运动,因此足球比赛规则也是目前世界上所有体育项目中规则最完善的。足球比赛规则是指导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保障。任何人参与足球运动,首先要对足球规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法规,从本质上来说,不外乎是更高一级的规则。但是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很难有一个直观和明确的载体,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比如最基本的过马路不闯红灯,现在的成年人在学校阶段应该都接受过此类法规教育,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虽然大家接受了规则教育,但由于缺乏切身体验,其终究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习惯。而足球运动规则的约束是立竿见影的,只要犯规,就会立即受到处罚,严重犯规甚至可以被当场罚下,直接影响到球队的比赛成绩,造成的损失显而易见。青少年对违反规则造成的后果体验深刻,因而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意识会明显提高。如果足球运动能够在校园里普及,人人参与,结合足球规则开展法制、法规教育,那么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足球运动是培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载体。

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既能充分体现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又能展示团队的力量。因此,足球活动对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更加直观的效果。而团队精神的养成,间接地培养了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对运动员爱国主义观念的形成又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重要比赛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更能加深运动员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足球运动是生存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有合作,就有竞争。足球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时刻面临着竞争和合作。由于其对抗性强、训练艰苦,足球运动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多的考验。这项运动既能增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让运动员在不断输球中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迎难而上并不断取得成功。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本来就是一体的,不仅要结合,更要全面融合。教育界应尽快改变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多种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足球运动,青少年的体质必将全面大幅度提升。同时,优秀的青少年选手也会不断脱颖而出,到那时,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一学年来,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区里的《关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使“学生成长记录袋”针对性、实用性强,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了“东霞小学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该“成长记录袋”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

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制定了《新课程实验年级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力求客观,不带随意性,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并将做好此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情况,并在年级组中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与教师研讨工作体会与收获,倾听教师对评价工作改进意见,为下一期做好学生成长纪录积累经验。

鉴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家校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按计划同步进行。

为充分展示实施“学生成长记录”的成果,为学生创造互帮互学和交流成果的机会,我校于六月中旬以开展“校园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了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成果展示。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学,请部分家长参加,推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

[1][2][3]。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在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学生对于一件事情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很自然地聚精会神地去做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美术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画画!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利用美术教育轻松自由的条件,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小孩子的喜欢,那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将喜羊羊或者灰太狼之类讲给小孩子听。这样一来,美术就起到了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找到学习的动力,带动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成绩与效率。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力就无法进行创造性创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创造力得以启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使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我们应启发他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无意地注意表演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因为儿童本身潜意识的童真、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水果画成人画,并赋予一定的面部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可以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里,观察到的不仅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呈现出具有独特的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手中的线条去描绘自己的现实生活。因此,创造力是孩子活跃的灵魂,是推动孩子智力发展,带动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当前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在整个教育中都占着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四、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

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调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助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农村》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总之,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学区周店小学)。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也许有人会认为,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是很高的,如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奥林匹克竞赛,数理化各科获得了众多的金牌,我国的中小学生到了欧美,数学几乎是顶尖的;出国留学生在学位课程考试中,成绩大多名列前茅……这些能否说明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很高的?我国学生的能力是很强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是肯定的回答,就无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而在欧美国家实行的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实施空间很大,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用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清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沉淀析出。提问:为什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钠投入石灰水是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这一反应导致(1)溶剂减少;(2)产生oh(3)放出热量。所以石灰水变浑浊,有沉淀析出。在实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除提出问题,做出适当引导外,主要给学生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如实验现象、问题思考、讨论形式、理论分析、归纳小结等),使学生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然而学生是富有个性的人。教师应树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都得以发展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目中有人”,高度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过去很多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往往只凭语、数、外、理、化、成绩来给孩子排队,搞得学生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样就束缚了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表明,人有巨大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达到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学习,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

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功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六、进行意志教育。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成长的必要前提。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在《晁错论》中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今中外成才者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点。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靠的是目标专一,百折不挠的意志。为了研究制造电灯的灯丝,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含辛茹苦十几年才成功。他经常连续工作二、三十小时,累了就用图书当枕头在实验室躺一会儿,他说“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爱迪生正是以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取得成功的。

人的意志总是在人对客观的认识中产生,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可以左右认识活动,“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有坚强的意志参予,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上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持续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制。因此,要成为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一定要不失时机的抓住素材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和锻炼,更要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地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的身心影响,如孜孜不倦的求知,科学严谨的治学,持之以恒的耐心辅导与教诲,自始而终的高标准,严要求,要对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学习态度;集中精神投入学习,克服自己浮燥的情绪,克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坏习惯,能面对并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各种困难,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因遭受挫折而灰心丧气,认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在行动中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都属于意志过程,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意志教育,可谓意义深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学德育大纲》对中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和训练都有规定。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切实做好学生的意志教育工作,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就上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不断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吧。

学生品学全面发展的事迹材料

___同学是___市___镇中心小学的少先大队委员,六年来她勤奋的背影,严谨的工作作风,热忱的笑脸,乐于助人的品行,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她的'事迹做以简要表述。

一、品学兼优,屡获佳绩。

___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她求知欲强,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苏轼曾说“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可见,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天生的才智,而是后天的不懈、勤奋。___能有今天的成绩最主要的是因她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执着求学态度决定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均能保持在班级的前3名;多次获得校级、镇级、市级“三好学生”的称号。是乐队的主力成员,是少先大队委的核心力量,班级的中流砥柱,面对成绩___同学从不骄傲,她说:这算不了什么,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我还必须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标准。

二、老师的助手,同学的榜样。

___同学无论在家在校,都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她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在家里,她虽然是独生女,但是她一点都不娇惯自己,总是抢着做家务;在同学中,她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每逢搞卫生,她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她;在学校看见谁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几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朋友。工作上她一丝不苟,公正无私,正如她自己在竞选大队委员时说的那样:身为干部同学的公仆,不就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人吗?实践证明她每时每刻都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有时她因为认真会被同学老师埋怨误解,她流着泪默默承受,可是她依然不改认真、公正、严谨的初衷。

三、善待差生,乐于助人。

___同学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她更热中于让她周围所有的人都能跟她一样优秀。她常说,祖国的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于是,她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较差的同学。为了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她总是十分耐心地讲解,有些问题,她已经讲了三五遍了,可个别差生还是傻乎乎的。对这,她并不灰心,她反复推敲,改变讲法,直到他们听懂为止。这些年来,班上的几名差生在她的热忱帮助下,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___同学能够珍惜这份荣耀,她时刻牢记自己少先队员的时代使命感,努力自强自立,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了绘画、舞蹈、英语班的学习,她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各种奖项。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相信,___同学凭着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她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穿过茫然帘,越过萧瑟江,翻过荆棘山,决不会带着遗憾走出校园,一定会为她的校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学生品学全面发展的事迹材料

__同学,今年13岁,是__市__小学五(1)班的学生。她在学校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爱护公物;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在班级工作中,能出色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并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他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主要事迹:

一、品学兼优,同学的榜样。

__同学在家孝顺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在同学眼中,他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在老师眼中她是一名得力的老师小助手。长期以来,她作为班干部,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她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上课专心听课,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她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她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并像个小老师似的跟他们讲些“同学之间要团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道理。常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她这种做法影响了所有的同学,才使我们这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二、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她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他觉得,个人的进步是渺小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他不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谈心得、交流学习经验,争取更大进步,还经常与其他班干部一起主动关心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帮助学困生解答疑难,她总是百问不厌、耐心细致地讲解。在他的热忱帮助下,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三、关心班级、爱护公物。

__同学作为班干,总是以身作侧,以大局为重,毫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每当班级布置劳动任务时,她就带领同学认真完成,有些脏活、累活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干,抢着干,并且毫无怨言,每次劳动后,他总是把班级的劳动工具整理摆放的整整齐齐。他经常说:“只要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足惜。”所以被同学们誉为“班级的小雷锋”。

三、刻苦勤奋、成绩喜人。

五年来,__同学总以“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生活中她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上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且学习态度端正,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他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班级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然而,虽然取得了如此喜人的成绩,但是她从不骄傲,反而更加刻苦、努力、认真;上课她从不迟到、早退、旷课,也从来没有缺交过一次作业,持之以恒。

这就是他:一个乐观向上、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__同学。他一丝不苟地做着老师交给他的各项事情,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品学兼优,无愧于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不愧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以校园足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先出示如火柴盒、课本、保健箱、水泥楼板等实物的投影,学生通过观察并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长方体的表象。然后问这些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学生答:长方体。再师问:这些大小不同物体的形状我们都叫它长方体,说明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么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的特征呢?把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提出长方体的面、棱(也有学生说是“边”)、顶点(也有学生说是“角”)各有什么特征,并以此作为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去做提问题的主人,这比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学习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突出合作学习,善用发展的催化剂。

在教授《长方体的认识》中,学生对于顶点是不是角产生争论。这时教师应指着长方体的顶点深入引导:有的同学说这应该叫角,有的同学说这不应该叫角(教材中是直接告知叫顶点)。这时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的方法,你能用什么理由来阐述它是角还是顶点?就会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有的干脆大声争论,有的'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演示。有的开始举手发言:“角可以度量,而它(顶点)不可以度量”。有的拿着三支笔,边说边演示:“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而这个所谓的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三条边(棱)组成的,所以它不应该叫做角。”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行为无不是在这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这正是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富有创新的体现和展示。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共同体”,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视听工具”,很少让学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小沙龙。

3突出联系生活实际,通畅发展的源头活水。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缺乏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现象。因此数学教学就凭借生活因素,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1观察生活,认识数学: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重新给我们的教室涂漆,如何计算出涂漆部分的面积?这时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得出:只要算出四周及顶部的面积,然后去掉门窗及黑板的面积。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还要考虑屋顶大梁的面积和墙砖部分的面积等等。他们从具体的生活环境中,体验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的道理。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3.2融入生活,运用数学: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在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若干条小金鱼,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如何来测量其中一条金鱼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得出:把这些小金鱼放入鱼缸中,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这些小金鱼的总体积,再用这个体积去除以小金鱼的条数,就是每条小金鱼的体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真正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合作探索问题,在生活中学会解决问题。才能促进他们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深造奠定良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的几点做法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以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和一份学生成绩单等终结性为主的评价方式,过分地强调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不利于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多元智能理论,一学年来,我校在开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区里的《关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点,旨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以对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评价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使对学生的评价与考试工作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相对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具有激励、评价、学习功能及教育功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为使“学生成长记录袋”针对性、实用性强,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了“东霞小学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该“成长记录袋”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制定了《新课程实验年级建立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方案》,对其工作意义、使用要求、各教师工作进度以及评价标准等都做了具体要求并开展校本培训。评价标准力求客观,不带随意性,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主观性,并将做好此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学校定期检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的内容情况,并在年级组中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参与教师研讨工作体会与收获,倾听教师对评价工作改进意见,为下一期做好学生成长纪录积累经验。鉴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要依靠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其工作难点是要取得家长的共识与配合。为此,我们专题召开了家长会,就如何做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对家长进行了培训,使这项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保证了家校实施“学生成长记录”按计划同步进行。为充分展示实施“学生成长记录”的成果,为学生创造互帮互学和交流成果的机会,我校于六月中旬以开展“校园艺术节”为契机,开展了一年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成果展示。组织低年级学生互学,请部分家长参加,推动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立了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总评为主要内容的《一年级学生素质评价标准》(共四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内容包括“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其中学生自评附有与家长、教师的知心话,家长评价附有对孩子的贴心话等。教师除了对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评价外,还注重学习成绩、兴趣特长以及成长期望等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由于评价指标、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评价内容更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改变了以往的考试模式。本学期期末我们除了语文笔试外,还增加了对学生口试、课外阅读、写字等考核。数学增加了口算考核、实践操作等项考核,其他学科也依据学科学习内容加大了实践操作与作品展示、主题答辩等考核。目的就是要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学科建立并执行优秀生免考制度和对“学困生”试行补考制。争取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都有成功的希望。新课程实验告诉我们,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安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对学生课堂表现出色,老师评价的语言形式单一,只用“太好了”、“真不错”、“你真棒”等概括性语言评价学生,或当场发小红花之类的评价方式。开始孩子们还感到新鲜,时间一长,这种评价就像白开水一样没滋味,成为一种形式。为使课堂评价具有激励作用,并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课堂评价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教师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实现由概括性评价到有针对性评价的转变。如今我校已有部分教师自觉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其教学机智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有针对性评价。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读书读得好,评价时用“你读得这么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们大家都听得入迷了”等评价语言。像这样的课堂口头即时评价具有针对性,能促进学生进步,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因为学生成长记录内容具有直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实行以月评价反馈为主。而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要有一个阶段的实践与观察,我们则在期末全面地收集“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后再进行综合评价。即在期末前半个月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记录进行综合评价后,将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然后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等进行全面的评价;班主任再综合教师、学生、家长评价意见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学习过程表现”、“体育与健康”以及学科成绩等级评价、兴趣特长表现、成长记录总评价等进行全面评价,然后将《小学生素质评价表》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做为向家长报告的学生成长内容。学年度的第二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时,再全面汇报学生上学期成长记录内容和综合考评成绩,指出学生在上学期参加学校学习活动中的成就与不足,为家长在新学期与教师一道指导孩子学做人、长知识、增才干、健体魄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实验工作的几点体会: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教师与家长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

探究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信仰、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少年儿童深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时尚、新潮、独立,富含个性,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与反叛性。这不但导致其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精神缺失,有的连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不具备了。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对少年儿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在文化变迁之中,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信仰、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少年儿童深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时尚、新潮、独立,富含个性,其行为带有明显的盲目性与反叛性。这不但导致其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精神缺失,有的连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也不具备了,在社会实践中反映出很大的不适应性。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是通过文化传递才得以实现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缺少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染,其发展不可能是健全的,这不但因为没有得到后天的滋养,而且缺少了先天的延续。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对少年儿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我校确立了“国学立基、导师引路、技能立身、小班促进、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等校本课程。组建了茶艺、饮食文化、布艺、陶艺、民乐、棋类、太极拳等社团,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一、国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儒释道三家及世界上许多古圣先贤都肯定人性本善。在中国古代,儿童读诵最普遍的是《三字经》和《弟子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彰显了教育的真谛。

圣贤的智慧、教诲超越时空。人们生存于父子、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夫妇、长幼、朋友之中,其心术、威仪、衣服、饮食无不各有符合自然法则的规范。对于这些做人的规则,中国古人历来十分重视在儿童阶段的培养。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中国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遗憾的是我们现代多注重孩子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而忽略了其根本教育。这些根本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突出。

二、国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学慎于始,“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的忧患,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在儿童天性未染之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所以,我们要把握先入为主的原则,把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们,以潜移其气质,默化其思想,养正其品性,训练其技能。

三、具体做法。

1、明确教育目标是开展国学教育的前提。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学校确立了4个主要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4)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我校开展的所有国学教育活动都是为实现上述目标服务的。

2、开设校本课程,传承中华文明。我们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及书法课程。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启蒙读本》和《行书》、《楷书》、《隶书》、《篆刻》书法教材。

练习书法,可以通过体验笔法的圆与方、提与按、轻与重、迟与速、中与侧、藏与露;字法的松与紧、向与背、正与险、争与让;章法的虚与实、疏与密、开与合、纵与横等辩证因素,从而形成辩证思维方式。

3、建立国学社团,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开设国学课程的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相继成立了茶艺、饮食文化、布艺、陶艺、民乐、棋类、太极拳等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维系中华民族精神,认同中国传统人文精粹,开发和培育多方面的潜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4、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为了保证国学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我们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四方面。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能力与特质,并将学习“国学”课程的方法互相分享,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方式;家长评在国学教育的评价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弟子规》时,每位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记录后面都有评语,评价学生在家的表现,记录自己的子女在接受“国学”课程之后行为的变化,包括更懂礼貌、尊敬父母、帮助做家务等等,这些外显的行为正是传统美德内化的结果。四种评价方式互相补充,有利促进了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

学校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国学精粹,按照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要求,熏陶和教育学生。利用国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更感受到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知识之余也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其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让我们一起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品味先哲智慧人生,为加强国学经典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

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学校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哪里?有专家指出,学校教育如果以学科为重心,必然是利用学校教育为学科发展服务,培养学科的专门人才和后备力量;如果以教育为重心,则应该是利用学科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把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变得可有可无。这种教学结果是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也许有时一无所获,但却是儿童学习、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特别强调,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应当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功能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评估来实现的。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中,都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比如,数学课程标准中“生活中的数据”一节,突出了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对学生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让学生经历搜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再比如,在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课程功能的改变是根本的改变,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学习把握好新课程,深刻理解课程功能的变革至关重要。

[1][2]。

多管齐下

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必须在习作教学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细致观察,追求真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听到学生抱怨习作太难,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笔来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

如何改变学生害怕习作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形成一种习惯。学会观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第一要素。在教《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我指出作者观察蟋蟀的住宅时“一连看了两个多钟头”,将蟋蟀的活动特征、触须摆动,观察得一清二楚。所以,作者将蟋蟀的住宅写得具体,传神。

我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写真实的内容。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写出的习作真实、生动。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住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很少看课外书,词汇量少,习作的素材贫乏,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为此,我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习作的素材。课本里有许多范文,都是作者对人物或动植物细致观察后写下来的,这些素材真实,可信。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作者对车夫的描写;《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对鹅的步态、叫声、吃相的描写;《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中,作者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描写……只要学生认真阅渎,就能将这些素材变为自己的东西。此外,除了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学生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积累,比如,社会上的新人新事、各种自然现象、社会新闻、国际时事等,这些都是极好的素材。

三、提倡模仿,培养兴趣。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对于习作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模仿范文,逐步培养他们的习作兴趣。

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这些课文,应该学以致用,模仿范文进行习作训练。例如学了郑振铎的《猫》这篇课文,我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大部分学生仿写都很成功。(语文教学论文)四、多说多写,下笔成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很多例子,有的学生平时口若悬河,然而他们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多少内容来。原因何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学生怎能提高习作水平呢?因此在习作训练时,我重任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练习。比如:让学生写出课文中的空白部分,有时让他们进行改写训练……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相应地得到r提高。

五、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学生的习作,无论写得怎样,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等方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在肯定学生习作好的一面之后,应该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如果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批评多,表扬少,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学生就会失去对习作的热情,对习作产生畏惧感。

六、勤写片段,多记日记。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勤写片段,多记日记。如在人物描写方面,采取动景、静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训练,并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昕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

七、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写出优秀的习作来。

我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从各个角度选材,写出优秀的习作,送到学校广播室及学校报刊编辑小组,让这些优秀习作得以播出和刊出。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习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巾.只有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家校合力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后感

根据第一个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给孩子自信,因为孩子受到挫折后本身就失意,如果家长在这时给孩子鼓励,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挫折并没有什么好怕的,孩子就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失落,比如:这次小考的成绩不理想,孩子就会想“这只是一次小考,这次没发挥好,要吸取教训,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而不是“这次没考好,回家爸妈骂我怎么办啊?”

然后,就是第二个问题,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自控能力差,是因为孩子平时学习的压力,学习完之后就想拿手机玩游戏,刷视频来释放自己,可是又没有时间概念,以至于一开始玩就停不下来,正确的做法是约定玩多久就定上闹钟,闹钟一响就放下手机,可以干会儿别的,比如运动一下,写写作业之类的。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长是孩子的老师,是带领孩子走上人生道路的第一个老师,只有老师了解学生,才可以让学生进步。

家校合力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后感

孩子是含苞待放花朵,老师是辛勤培育的园丁,父母则是孩子的沃土,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

孩子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围绕家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我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才进入小学半年的时间但是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孩子各方面相较于幼儿园有很大的进步,作为家长感到很欣慰,同时更能感到教育孩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独立性较差,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受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小学教育更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担责,并不是其中一方的事情。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性格、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语的“三岁看老”就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与联系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工作忙就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权交给老师而不联系。多与老师联系,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老师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育;也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而更好地因材施教。定期将孩子的点滴进步或者不好的习惯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老师和家长们能共同对孩子进行鼓励或纠正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是否能不断进步,善于发现优缺点很重要,而这些的关键就是主动沟通。

注重与孩子的交流。与孩子交流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只有与孩子交流,家长才能发现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才能贴切实际的培养孩子诚实、自信、开朗的品格,才能把握施教的主动权、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比如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孩子写作业拖拉,我们就给孩子讲做事情要有效率,高效率的好处,孩子在第一次体会到能快速完成一件事情时的成就感,现在孩子做事情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好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何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我们要求孩子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帮助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观念;要求孩子定时换洗衣物、不乱扔脏物,保持清洁卫生等,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好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他人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鼓励和表扬是教育孩子的良方益草。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就肯定他,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我的孩子十分喜爱画画,我很支持她,她也经常在自己空闲的时间自主作画,以成人的眼光也许都是涂鸦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她独一无二的画作。我们就要对她画作提出肯定和表扬,让她对自己的作品更有自信。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爱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尊敬老师,尊重教师意见。我在与老师的交往中,知道老师工作的责任和辛苦。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尊重老师就是尊重自己,每位家长都应尊重老师。我对孩子的老师和学校的老师都比较尊重,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说过半个不字。因为只有家长尊重老师,自己的子女才会尊重老师。而学会尊重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也不一定全面,做的还很不够,孩子也还有不足之处,教育孩子作为孩子的老师最有发言权。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苦的工程”。所以,让我们家校共育,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观看了《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多管齐下

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在高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乐记》的《乐象篇》中告诉我们“乐者,德之华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亦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些都说明音乐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悦,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1音乐欣赏,提高学生文化功能作用。

浩如烟海的音乐文献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体系。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在中国北京紫禁城太庙前,由张艺谋执导的外国歌剧《图兰朵》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对歌剧中被作曲者普契尼采用的《茉莉花》的素材创作的图兰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爱。海外的华人当听到小提琴独奏曲子《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高中音乐欣赏中的实践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音乐欣赏,提高学生教化功能作用。

荀子在《乐论》中就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这就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3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性格。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听取了两位专家分析和见解,我明白孩子的好奇和探索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总结出上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的的权利,多聆听孩子的心声,高质量的陪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

2、教会孩子如何和他人相处,处理好人际关系,深入了解分析,理性得对待每一件事,

3、不要让孩孩子成为家长的负担,而是一种动力,平行内心的压抑,调节好态,处理问题不带情绪。

4、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也必须是是理性的,不能溺爱。也让孩子多体验父母,多动手做点小家务。爱是反馈的,让他学会爱的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

5、家庭必须有个好家风,父母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树立个好榜样,有时孩子或者因为你的一件事,一个举动就开窍了、成长了。

6、严格落实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是非既念,做个明辨是非讲道理的人,将来道路会更广阔。

多管齐下

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

(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

(生读句子)。

生:乌鸦是一个一个地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

师:“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

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放了许多个。

师:(示意第二位发言的同学)请你来放给大家看一看。

(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

师(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

生(齐):是。

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

(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

师:瓶子里的水怎么样?

生:升高了。

师:很快升高吗?

生:是慢慢升高。

生:是一点一点地升高。

生: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

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

生(齐):渐渐。

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

生:石子放进水里,沉到水里去了。

生:石子沉下去,水就升上来了。

生:石子沉下水,占了水的位置,水没地方住,就跑上来,升高了。

师:想得好,也说得好。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

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我就可以喝到水了。

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

【执教者阐述】。

关注学生促进发展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