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数学教学论文(模板13篇)

时间:2023-12-02 15:11:43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是反映一种写作风格和思路的典型例子,能够为我们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论文关键词:言传身教德育教学。

一、练好内功,树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内功就是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练好内功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

练好内功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与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

1、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一次主题班会“给谁过生日”,我问了30多位同学,他们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竟无一人知道,又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又问他们谁为父母过过生日,也无一人。我告诉他们在日本,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过生日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事晚归,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牵挂;父母过生日,送张贺卡;教师节,不忘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

2、在家里给予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岗位。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会变得自私冷漠,为此,我说服了许多家长,恳请家长让学生在家里有固定的事情做,并要求负责到底,有利于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3、每周班会上,要求每一位同学讲一件在这个星期中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好”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他们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

四、无声艺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适时运用无声技巧。所谓“无声胜有声”。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受出一种异样,停止说话或停止正在做的小动作。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自觉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学生的冲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以表达出各种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焦虑、关切、怜爱、责备、激励等多种情绪。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去教室查看学生,看到有两个调皮学生为小事打架,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我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弯下腰来捡他们的书,我捡的非常认真,也非常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尘土,就如同爱我自己的书一样,时间在无声中悄然过去,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他们噙着眼泪也弯下腰捡了起来,并小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再一次我什么也没说,又用眼睛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用的各种方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忠于职守,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职业道德的整体状况是好的。然而,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不同程度地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腐蚀着,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对教育事业的成败有着关键作用,所以师德中的负面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些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该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师,2007(2):10~12.

小学教师教研教学论文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让学生进行自觉地积极地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采取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第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直观、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玩具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玩具?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统计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欲望。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1]陈刚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2004.7。

[2]王明涛.《数学教育教学》,2012.9。

[3]李月球.《农村小学教育教学》,2002.10。

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当前,追求生活化阅读、原生态阅读的群文教学研究,在我省开展得如火如荼。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传统阅读教学的陈弊,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实现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我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三四年间,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实践,与大家交流共勉。

关键词:群文阅读;原生态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关键。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为他们创设语文实践的资源、环境和机会,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方能习得。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群文阅读在与传统的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中,其优势才更为明显。

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其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并具有内在联系,阅读的环境更趋于生活化,富有真实性,阅读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更符合学生个体实际,阅读的理解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群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前不久,在我市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中,我有幸执教了“英雄”群文的观摩课。在“英雄”群文教学中,我预设的教学对象为刚接触群文阅读的学生,通过理解群文,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通过快速初读,让学生学会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抓住重要信息;通过重点品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引导“求同”阅读,让学生寻找群文共同点,感受“英雄”形象;通过对比阅读,引导“求异”阅读,发现群文的不同点,感受“英雄”的本质;最后,结合学生对英雄的认识,总结讨论新时期真正的英雄,并趁机引导学生写“英雄”。这种教学设计,通过方法选择、反复阅读、求同求异、读写结合等策略,实现习得方法、提升认识、形成素养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近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充。只有当教师正确地认识群文阅读的本质,准确定位群文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才能让群文阅读真正发挥其优势,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1.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量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时,不设硬性的指标要求,亦不追求面面俱到。我在学生大致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用较快的速度归纳文章的大意,训练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赢得了时间。学生的阅读、汇报,更多地体现原生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只当主持,干预极少,学生在大致概括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有感悟,完成了“初读”的任务。

2.群文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走马观花”。

“英雄”群文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从5、6、7年级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选择而来,文章字数较多。《武松》还保留有文言文的味道,《真正的英雄》语言较难理解。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求同品读、最后的求异对比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览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3.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

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

如“英雄”这组群文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课文内容而言,4篇课文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身份表现了英雄,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英雄,寻找英雄共性提供了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在写英雄,但英雄所处环境、英雄行为的出发点、产生的意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英雄的不同。从文章体裁而言,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演讲议论、有的抒情评价,为学生用不同体裁表现情感提供了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写英雄”环节,让学生进行仿写练笔。

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在“品”英雄上。让学生不仅仅是读“英雄”,理解事迹和品质,而是要在“求同”与“求异”的正反碰撞中,去更深刻地认识英雄,评价英雄,发现英雄的本质,从而能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进而能理性地学习英雄。

二、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1.寻找关联,巧选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依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依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在执教“英雄”群文前,我将教学中心目标预设为两点:一是价值中心,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二是方法中心,通过几篇文章不同的表现英雄的手法,使学生掌握人物类文章表现人物的不同写法。然后,我选择了《武松》《灯光》《真正的英雄》《颁奖词三则》四篇文章。四篇文章选择体现了以下特点:主题一致;作者和写作时间体现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特点;文章语言有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语言特点;文章表现手法上,有写人记事类、有演讲辞、有议论类;文章深度上,涵盖了5、6、7年级不同深度的文章。这样的选择,能从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全面认识英雄,理解表现英雄的多种手法,从而达成课前预设的目标。

2.整合目标,生活阅读。

“群文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的具体、细化的目标,做必要的整合。在整合传统单篇文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

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表述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必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英雄”群文一课,我将教学目标整合为3点:一是通过文本阅读,理解不同时期的英雄事迹,感受英雄品质;二是通过群文阅读,学习写人类文章的基本方法,帮助写作;三是通过求同求异阅读,多角度认识英雄,形成新时期正确的英雄观。整个教学目标的整合,充分考虑了群文阅读由于阅读量的增加,必然要对传统单篇文章教学的部分细化目标进行取舍,没有再对字词等目标做具体要求。内容、方法、价值观目标也进行了整合,多为“保底”性表述,目的在于通过目标的整合,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畏难情绪,主要考虑阅读教学中“师生怎么做”,重在与学生一起实践阅读过程,而弱化对目标的细化,还原“生活化阅读”的情境,营造原生态阅读氛围。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阅读的要求、问题设置都较概括,学生与教师抛开了传统课堂的目标、问题压力,沉浸在文本中,学生阅读效果反而更佳,阅读收获巨大,课堂闪光点频现。

3.“求同”阅读,感悟主题。

群文阅读较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等单一,不易让学生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更全面地认识阅读教学的主题的局限。而充分利用好群文阅读的这一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对主题认识、写作方法等),使认识与方法形成序列。

在“英雄”群文的教学中,我抓住本组群文在主题上的共同点,在学生初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我们更应该崇拜谁?”为再次阅读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同文阅读,异文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真正走进文本的时间,概括群文在“英雄”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学生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的认识,使英雄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通过对三篇文章英雄“表现手法”的感悟,多角度地学习准确、细腻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4.求异品析,升华中心。

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才使得文学创作具有难能可贵的独创性。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进而能对群文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实现认识的升华;对群文的表现手法有更全面地掌握,实现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在教学《英雄》群文时,通过“求同阅读”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认识了英雄主题的基础上,去细致品读和赏析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分析“英雄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合作和独立的探究、品析,发现了三组英雄人物的时代背景、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英雄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有不同,通过全班互动交流,学生很快发现“英雄不同”的核心是“英雄的动机”,即“为谁英雄”不同。发现这一关键点后,学生对英雄的认识自然就更深一层:英雄值得我们学习的根本在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益。认识到这一层,学生自然会分辨更应该崇拜谁,也才真正形成正确的英雄观。

5.联系群文,自主写作。

阅读群文,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是依照例文写作,掌握写作方法的极佳机会。群文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英雄”群文教学接近尾声之处,我顺势激发学生:理解了英雄的事迹,学习了英雄的品质,你对英雄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吧?快速阅读“颁奖词三则”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学着文章中表达的方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由于学生有先前阅读的基础,再加之对“英雄不同”的争论,如今心中早已是积蓄良多,此时练写,学生自然思如泉涌。学生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学习文中表达的方法,是学生习作练习绝佳的机会。

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发展和有效补充,是阅读教学的新命题。如何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所有教育同行不断探索。近年关于群文阅读的教学和研究,让我在群文阅读教学的道路上,验证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也深化了一些认识。群文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大胆设计,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我想,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绽放精彩,应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核心理念。

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四、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2011(3).

[2]张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j].教育学文摘,2012(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师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特点的影响,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小学教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已成为一个普遍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分析了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对策。

1.班级管理艺术不足。

班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和原则,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形象,要求学生团结互助,为共同的目的而奋斗。然而,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理解能力和服从能力都比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其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2.片面的发展观。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但是还有一部分传统的教学理念残存在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里,成绩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非常的单一,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扮演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工作十分困难。

二、解决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困难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指导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给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友好的沟通,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学生的坏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遵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这样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2.尽量发现学生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好动、贪玩、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提供展示它们的舞台和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制订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聂巍然.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的评价意见

如果说人生教育体系是一座高楼大厦,小学教育则是大厦的根基。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既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夯实根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

1、老师队伍素质仍待提升。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在与城市小学老师队伍做横向对比后,仍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不高、老师人数不足等诸多问题。首先是老师队伍的学历总体水平较城市小学为低,虽然农村小学老师招聘已经纳入到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中,但是仍然以大专或普通二本高校的学生为多,因此在教学综合水平上仍然存在基础不过硬等问题。其次,老师人数不足,有的学校,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科还是由一个老师担任;一个老师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想象,一个人怎样应对这么繁重的工作。农村小学教育仍然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学为主,英语、音乐、美术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兴趣班等开展水平不高,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助力不够。哪个校长不想让学校办学搞得丰富多彩,究其原因,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学资源匮乏。

原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在我国教育界所占的比例就很大,并且农村的`小学教育因为地域分布的不一样,造成了小学教育在物质条件上的差异,国家的帮扶已经很大的投入了,然而,因为地域地形条件所限至今有些偏远地区的校舍都还没有完整的桌椅板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仍有欠缺。一些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也还存在不足,近些年来,一些志愿者充实到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也只是杯水车薪,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还很堪忧。

3、办学条件差。

农村教学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许多老少边区的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一些极为偏远的地区办学能力都不具备。我国全面的经济建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可对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系统的关注还不很到位,与中小型城市的教育发展现状相比较差距很大,在一些农村的校舍里见不到一台电脑,也看不到音乐教学用的钢琴,在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因素的束缚下,农村小学教学的办学条件达到了最低限度。这与我们信息发展迅速的城镇都市相比较,农村的小学教学现状亟待改进。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学困境的对策。

1、提升老师队伍素质。

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老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启蒙阶段小学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产生直接、重大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乃至辍学都与小学老师不无关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老师的定期培训,增强老师在德智体美教育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为小学生开设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完善农村小学老师的聘任制度,从招聘环节紧把入口关,通过更加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师范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年轻老师。同时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城乡小学老师交流机制,通过城市老师到农村支教等形式促进城乡老师交流,促进农村老师队伍的不断完善。

2、丰富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的教学改进要从多方面来考量,首先从农村小学的基本校舍的硬件配备入手,应由教育系统各级主管校舍改造的部门单位与相对应的地方行政主管教育的单位沟通合作,对各分属管辖范围内的农村校舍进行细致的排查,搜集校舍现状信息,再有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农村校舍进行基本资源的配置,要从教育面向所有人的角度对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地区和地理环境,对校舍基本建设进行全新的与时俱进的设计和改建。基本教学用具的配备的完善也是关键的环节,要与小盒的改建相匹配相同步。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农村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对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稳固农村老师队伍,提高农村老师待遇标准,定期对农村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研讨,完善农村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条件。

农村教育的现状对于我们来说是急需改进的工作重点,每年都有因为上学条件不具备而辍学的孩子,而且数量很客观,这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从财政上进行固定的投入是有计划的,而各级主管教育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多渠道对农村教育的基本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根据地域地形影响教育开展的一些因素,改善村村寨寨之间的道路交通,以保证学生能够进学校上课。加大扶持的力度,有效地利用一些教育基金或从省级地区级乡镇级的教育经费里,增加农村教育的比率。可以设立政府部门或个人针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制度,真正做到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改善。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早的启蒙教育,使我们认知世界最早期的感觉,小学教育是对我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的奠定,完善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村老师的政策倾斜,增加对农村教育的帮扶,都将是改善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3):4—7。

[2]李艳玲、农村留守学生学业行为不良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17—19。

[3]张洁、农村小学老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的评价意见

职称论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用于评定一定职业职称的论文形式。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教师评职称的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受教师和外部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存在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加强教师培训,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以及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的策略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影响因素;问题;对策。

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旨在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的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比理论素养匮乏的教师更容易看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理论技能进行反思改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人格素养。本文所说的人格素养是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对于教学的热爱。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随着教师的年龄变化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发生变化。”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相对于初任教师来说,更了解学生及教学内容,可以很快学会教学反思的技能。

教师和校领导的关系。学校的校领导品质及用人标准、教育理念都会影响教师对待教学的看法及积极性。如果校领导是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的表率,就会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反之,校领导有偏执性格,打压教师的教育教学想法与行动,助长不正之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教师和同事间的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进行交流的前提。如果同事之间存在隔阂,就会对教师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也会出现大量问题。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相当融洽的氛围中一起进步、共同学习,即教学相长。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向教师提出一些宝贵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值得思考的反馈信息。反之,僵硬的师生关系不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学反思也无半点好处。

教育理念即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识、追求和态度。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是不会有心思去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对理想教学的追求应是教学反思动力来源的一个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也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积极的教师更愿意进行教学反思,心理倾向消极的教师不愿甚至厌恶进行教学反思。

(二)外部学校因素。

1.学校的物质资源。

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式,甚至可以扩展教学反思的内容;反之,则不利于教师教学反思。

2.学校的组织环境。

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如果学校追求升学率,教师就会反思怎样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怎样对教学活动改进能够提高升学率。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并不重视成绩,重视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更加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学校的制度环境。学校制度环境对教师的压力小,教师的教学反思就会更自如,情感态度上也更愿意去反思,制度环境若是给予教师很大压力,就不利于教学反思的有效进行。

3.学校给予教师的时间资源。

反思的时间充裕有利于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入,反之,教学任务及其他教育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也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进行反思,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

(一)反思目的存在偏颇。

反思目的存在偏颇首先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存在偏颇,这种偏颇主要是受学校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及其对内容的选择,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的。

(二)缺少反思技能的培训。

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学反思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小学教师掌握的教学反思技能比较少,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利用各种途径去获取反思的信息提高反思能力。小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知道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反思、运用何种方法指导实践的问题。

(三)缺少教师的集体反思。

目前,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个人对教学的反思,反思方式单一。在学校中,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造成一些教师不愿与同事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为教学反思方法之中强有力途径的“集体备课反思法”的`力度。

(四)教学反思的频次不够。

目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频次是不够的,现在学校虽在各种程度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但是能够落到实处、能够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的人很少。

(一)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组织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则,导致学校只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缺乏对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同时,一些很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教师每天的工作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不够。

(二)教师认识不足。

很多小学教师没有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产生认同感,他们没有反思意识,将教学反思当作教学活动额外的负担,自然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反思活动。

(三)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

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制度,使教师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导致教师间缺乏沟通交流。无论是孤立的教学,还是孤立的教学反思,均会使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关注点单一、形式固定、反思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四)缺少反思的时间。

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同时,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工作量大。学校需要经常组织学生去参加活动,同时,学生的功课也不能落下。”很多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或是担任管理职务的教师的时间很少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反思。

(一)调整教师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价值取向。学校的价值取向应该从重视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发展,这种转向是为了缓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并不是说不看成绩,而是将成绩作为学生综合发展的一个考查方面。学校的观念转变了,教师在教学反思时就会关注如何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反思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为教师作讲座,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辅导,并且可以利用在职培训进行反思技能的训练。“在教师培训中,应组织教师有系统地学习反思理论,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学习与教学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理论,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教师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通过相对合理化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自主反思。对教龄短的初任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培训,并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对教龄长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以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其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三)构建交流合作的氛围。

学校的领导可以从学校的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进行引导,创建有利于促进教师合作的氛围。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培训活动和实践拓展训练,通过教师间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增进教师对彼此的了解。同时,应该制定公平合理的奖励制度,使大家公平竞争。还可以设置集体成就的奖励制度,这样更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团结,从而为教师间教学反思的交流奠定基础。

(四)将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计划。

“学校应该把教学反思纳入教研活动的计划,从而在时间、内容上给予保证。”同时,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邢秀茶,张红.论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问题及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2)。

[2]熊宜勤.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探索,2006,(5)。

数学教学论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由校内、校外课堂资源和信息化课程共同组成的课堂资源,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和合理开发。其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化课程教学被提上日常教学,因为其应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以及在展示教学知识时的生动性,更加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长久以来,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分数,把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教学目的,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固定的教学资源,不仅难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更加不利于学生养成创新性的应用思维。在新时期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固定、偏执的教学方法,把眼光着重于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基础上的技能拓展,与专家学者、与学生一同构建新课程体系。目前教师在数学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第一,对教材的认识不够准确。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还是难以对教材有一个准确性的判断,不能把教材的位置地位摆放正确。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情况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把握,没有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进行有框架的讲解,造成学生难以将已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搭建起来。第二,教学假设情境过于古板老化。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往往需要借助真实的操作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假设,从而结合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把数学教学内容加以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推断。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目前还存在教师创设情境过于抽象从而脱离学生所能实际接受能力的问题,虽然情境的创设看起来合理有趣,但是学生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把握和运用,从而导致情境的作用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还应该针对高中生的注意力重点以及高中阶段学生智力、兴趣的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数学情境假设,从而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但是这些没有被教师应用到现有的高中数学教育中。第三,对学生实际数学知识运用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涉及某些应用性的知识时,教师往往会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际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花费时间去收集资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不仅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减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第一,立足教材,准确定位,因材施教。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对授课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如对于本地区的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应该整体把握编写组在知识层次上搭建起来的体系,把握课本中例题的着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合理进行知识点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基于新时期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在扎实的知识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数学体系,以适应目前高考既注重考查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形势。例如,在讲“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时,有这样一个例题,在路边安装路灯,路宽mn长为23m,灯杆ab长2。5m,且与灯柱bm成120°角。路灯采用锥形灯罩,灯罩轴线ac与灯杆ab垂直,当灯柱bm为多少米时,灯罩轴线ac正好通过道路路面的中线?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时,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基础公式对问题和应用条件进行分析,最终进行整体应用,并经过多次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和基础知识的调动能力。第二,多形式教学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多媒体应用和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把实验操作教学和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把本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其他学科延伸相结合,真正领悟到新时期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改掉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充分的发展和思考空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合理转变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数学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为人们提供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做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呢?下面,作者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进行知识的讲授。由于时代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课本上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学中的有效内容偏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不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想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把时代性最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气息,也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最新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最接近的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本班学生的身高、年龄、体重、爱好等情况做一个小调查,然后制作成简单的网页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由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择了教学资料,教学和学生更加贴近,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资料都充满了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发现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兴趣高涨,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疲惫和枯燥,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进行了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拓展,使自己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后,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吸引,课堂参与性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效果进行画角的示范步骤。教师点击鼠标,画面上出现一个点,这个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这两个字;接着教师继续点击鼠标,从点上延伸出两条边,两条边闪烁几下出现“边”这个字。通过形象的展示,学生们更加清晰的感知了角,对角的绘制也更加清楚。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也兴致很高。

在传统的练习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做习题集,或者给学生发试卷。这样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这种练习形式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同样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练习题目呈现在大屏幕上,给学生留出试题的必要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时,对于所输入的答案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判断,当结果正确时,大屏幕上会出现表扬性的语言、动画或者声音;当结果错误时,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哭脸,但是同样鼓励性的语言也会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提示、指导或者建议性的信息出现在大屏幕上,以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习题演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只要教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一定能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黄兴龙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中心小学。

数学教学论文

1.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且抽象的学科,大多数概念和知识要比其他学科复杂得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而引入计算机技术后,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使其形象化,形成动态画面,生动且直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将书本上刻板的文字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化抽象转为形象,静态为动态。例如,在数学教育中传授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传统的教学只能利用文字和平面图形,通过想象力来教学和学习。而现今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平面图形立体化,具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仅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眼里,水平再高的老师也不如“兴趣”,凡事只要产生了兴趣和好奇,不用他人督促,自己便会自主的研究学习。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无非就是老师根据书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育。但是,由于数学这门课程属于抽象思维,难度系数较高,对于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概念学生不易理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数学课堂的引入不仅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富于一定的内涵和现实教育意义,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觉得乏味,学生有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且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

3.创建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呆板、无趣,只能利用书本上的文字进行教学,运用说教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讲解。如今引入计算机技术便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试验和总结,亲自计算找到其中奥妙。在学习“解析几何”一章时,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圆锥曲线的形成一度让老师头疼。随着“t1”图形计算器的出现,通过学生不断地主动尝试图形变换的方法,学生自己发现了圆锥曲线的特点和性质,更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甚至还有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自主研究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乘积(比值)为定值的曲线形状。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拓思维的空间,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实践环境,提供学生亲自分析数据、动手计算,一点点的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应用观念运用计算机教学,老师的教学理念一定要正确。第一,运用计算机技术教学,老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第二,不能盲目地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要根据实际需求。第三,在计算机的使用程度和使用量上,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将“及时、足够和适当”这三点作为原则,突出教学的主题和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技术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给老师增添了工作量,比如,课件的制作,要求新颖、实用、形象。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才能做出好的课件。另外,教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以及高中数学必备的几何画板、ppt,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学会制作二维三维等简单图形。最后,老师要了解一些文学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

3.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数学教育课堂上,即便引入计算机技术,但是在教学全程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教师,教师正确的指导讲解,才是学生学习的途径,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要突破数学知识的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离不开正确的思维技巧和准确的解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实施生动且具体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学论文的评价意见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2011(3).

[2]张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j].教育学文摘,2012(9).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