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望庐山瀑布(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8 20:39:48 作者:灵魂曲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今天早上听了周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感受颇深,让我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节课有两大精彩之处:

一、“初步感知,识记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对生字音节的强化,又有“借助偏旁记生字”的识字方法,并强调了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抓住了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歌、唱歌的特点,学习古诗,周老师用同学熟悉的《小燕子》这首歌的曲调来吟唱古诗,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单纯背诵的枯燥乏味,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性,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是看不到的,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唱歌的天赋,更没有这个勇气。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是看你有多大的能力,有多高深的学问,而是看你有没有对学生的这份责任,对教学的这份热情,对工作的这种认真态度。教唱时,尽管周老师最后一句唱得跑调,当时听课的老师都笑了,但我觉得老师并不是笑周老师唱得不好,而是被周老师身上那种自信、那种勇气、那份对教学的热情所深深地感染了。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完美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下面两点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之作,其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夸张句,作为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如果教师能借助高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三千尺”的高度,这样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学完古诗,老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从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应该引导学生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瀑布、香炉峰、紫烟”等景物,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会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

最后,我想用三句话来评价周老师的这节课: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的这堂《望庐山瀑布》,让人印象深刻。整堂课流程非常清晰,刘老师的教态也十分自然。其中有几方面值得学习:

1.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美丽风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调动了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向往,为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作下铺垫。

2.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刘老师紧扣诗中的关键词“香炉、前川、三千尺”等,尤其是其中对“生、升”这两个字的辨析,“生”不光光是往上升,还有不断的产生,对词语的解释非常的到位。

3.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板贴和视频使艰涩难懂的诗句形象化、直观化。

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1.这首诗的侧重点应该是三、四两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三四句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

在学生画好瀑布后,在点评画的好坏时,都是老师在点评,你为什么画的这么长、这么宽,这里应该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还有板画的颜色不够亮,长宽看得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具的选择上,能否给学生准备好“长的、短的、宽的、窄的”不同瀑布,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然后联系前后诗句,如“三千尺、望、远看”等。

文档为doc格式。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汇报。

3.再默读古诗,利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同桌交流收获,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读古诗,品味“美”

1.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2.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第四步,拓展迁移,深化“美”

语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写庐山的诗篇,让学生赏读。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地第17课中的一首古诗。本课还编排了一首《绝句》,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著名的两位大诗人。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蕴,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下面我将对教材、教法、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汇报。

3.再默读古诗,利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同桌交流收获,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读古诗,品味“美”

1.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2.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第四步,拓展迁移,深化“美”

语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写庐山的诗篇,让学生赏读。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望庐山瀑布》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五组课文,这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设计理念: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疑”3个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兴趣。以读代讲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品味。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以旧引新,了解作者。

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进一步了解诗人李白。

第二步、解诗题,观风景。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亲眼目睹了庐山云雾的变幻莫测和庐山那俊秀的面容,能将学生的情绪带入本诗的学习。

第三步、读古诗,明诗意。

通过初读古诗,识记字词,疏通句读,让学生把故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有节奏感。接下来通过细细品读古诗,理解诗意。让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课件理解“生紫烟”;“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诵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

第四步、悟诗情,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背诵,强化对庐山瀑布的印象。

整节课贯穿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感情——朗读背诵,最后通过拓展延伸体会诗人的写作手法,为作业的完成做铺垫。

四、说教学反思。

1、由于对学生不够了解,总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给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有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性的评价。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有限,课件动画效果欠佳,有些想法不能通过课件充分的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品读能力和理解水平欠佳。这首古诗虽然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是古诗的意境不容易理解,因此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借助白板课件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并适时进行点拨,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注意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望、庐、炉、疑、银五个生字,了解诗句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学习生字,发挥电子白板功能,利用白板资源库进一步理解字词,利用音频、视频展示庐山瀑布的美景,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字词教学,二是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为凸显生活化、情景化的原则,我注意一下两点:

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

2、创设理解情景,通过展示庐山风景图,瀑布等音视频资源,为学生创设理解古诗的情景。

教法:

一、新旧联系、激发兴趣。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我让学生先背诵古诗,学生在情致盎然的气氛中学习新诗。

二、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意思。比如通过让学生理解“日”、“生”两个词,进而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

学法:

在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活动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组长的有序组织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通过任务分配——个体自学——组内交流——代表展示——集体评价等步骤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诗引入。

背诵一些自己知道的古诗,谈话引出诗仙李白,白板出示关于李白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

二、揭示课题,理解题眼。

抓住关键词“望”进行解题,电子白板展示庐山风景图,播放瀑布视频,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表象,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三、自主合作、多元识字。

本环节通过开展3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初读全诗,自主、合作、展示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学习识字的能力和记字的方法。

四、品读诗句,以悟升情。

本教学环节通过小组评议,借助白板插入范读的flash动画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通过小组相互解疑,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赏读积累,课外延伸。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度的,对此在教学内容的最后,我选择了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供学生欣赏,即积淀了语言素材,又让他们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电子白板的应用。

本节课中电子白板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我主要选取以下四个切入点进行说明:

1、我出示了庐山风景图和瀑布视频,使学生了解庐山和气势磅礴的瀑布景观,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将要理解诗句和品味诗句意境做铺垫。

2、在本课5个生字的学习中,“疑”的字形及字义是其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了白板资源库中语文的字典功能对音、形、意进行有效解决。

3、古诗的朗读在注重停顿、重音等要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其韵律和节奏,我用flash动画出示音、图兼备的范读课件。更为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范读指导,在仿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朗读修养。课件中每一幅动画都对应一句古诗,在动态的展示中朗读古诗,又为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打下了基础。

4、在教学中我突出白板独特的优势,适时开展师生互动,在理解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后,学生代表利用荧光笔画出诗句中对应的关键词。培养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能力和意识。

评价和反思。

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多功能能于一身,在教学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的则是开发、互动、对话、共享。而这些理念正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我想就要突出展示的生动性、对话的多元性。要体现出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媒体资源的对话。做为一种媒体,我认为在语文学科使用电子白板可凸显在,激趣解疑、突破重难点、拓展认知空间、动态展示生成等方面有效利用。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本单元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和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并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方法。

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学写“炉、烟”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画面激活想象、感受诗意,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熟读成诵。

借助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每一张幻灯片,利用长短符号、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品味诗情画意。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主要通过“看、听、想、说、读”等活动,让学生使用“批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去想象、去积累、去使用语言、去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1、导入环节:

一部分学生没看见过瀑布,瀑布图片的播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识记“瀑布”两个生字,相信孩子们印象会更深刻。

2、解诗题、知诗人:

教学时,我借用给“望”组词这个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望”在这里是远看的意思。接着提问:诗人远看什么呢?进而引出诗题的意思。

3、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4、认好生字:

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借用拼音认读字词,在词中记。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记忆它们的字形。学生介绍完自己的方法之后,出示不同情境的词语,复现生字,加强巩固。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的第二首诗,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本单元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和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并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朗读方法。

在了解学情和本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我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学写“炉、烟”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画面激活想象、感受诗意,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韵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说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熟读成诵。

借助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意境。

二、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进行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每一张幻灯片,利用长短符号、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朗读、品味诗情画意。

三、说学法:

依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课堂上,主要通过“看、听、想、说、读”等活动,让学生使用“批注、自主探究”等方法去观察、去想象、去积累、去使用语言、去感受古诗韵律之美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一部分学生没看见过瀑布,瀑布图片的播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识记“瀑布”两个生字,相信孩子们印象会更深刻。

2、解诗题、知诗人:

教学时,我借用给“望”组词这个小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望”在这里是远看的意思。接着提问:诗人远看什么呢?进而引出诗题的意思。

3、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4、认好生字:

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我先让学生借用拼音认读字词,在词中记。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记忆它们的字形。学生介绍完自己的方法之后,出示不同情境的词语,复现生字,加强巩固。

5、写好生字:

这节课,我着重指导学生书写“炉、烟”两个火字部的生字,通过这两个字学习一类字。

6、品读古诗:

在教学前两行诗时,学生通过观察、自读,感受画面和诗句内容,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生边说、我边画,帮学生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以便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

后两行诗,则借助图片和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7、最后,让学生在抒发情感的基础上再词按平长仄短的方式读古诗,把情用读表达出来,以读悟情。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文化需要传承,古诗教学就是很好的一种载体,在这方面,我也是初探,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改进,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浏览庐山为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所激发,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为瀑布衬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点题。诗人视线由上而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河流挂在山前。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崚。全句写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临其境。

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及雄伟气势,可谓神来之笔。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即常说的九重天,九天为第九层,是最高处。此处,“九天”与“三千尺”对应,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势,这首诗从遥看到疑是,见景生情,由实而虚,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把庐山瀑布之壮,推向神奇、瑰丽、高远的境界。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尺”“疑”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境。

说教法、学法。

一、让学生带着体验学。

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对庐山瀑布鲜活的立体印象,在初步感受庐山美的基础上,体味诗人与他们相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诗的障碍,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诗歌,体味诗情。

二、让学生自主地学。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香炉峰云雾缭绕、瀑布垂挂山前的直观印象基础上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继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群策群力,最后大堂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三、

让学生在点拨中学。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的理解会形成不同意见,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四、让学生在品读中学。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体会李白诗歌想象的神奇,大胆过人的夸张,酣畅淋漓的文字,豪放飘逸的诗情,从而更有激情地朗读。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山行》、《忆江南》。

2、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孕育着无数的诗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

2,介绍作者。李白:唐代伟大诗人。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什么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庐山: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在江西省境内,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看图片,感悟美。

1、看图片,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吧!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古代描写庐山瀑布的众多诗篇中,李白这首诗最有名,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它的美丽壮观吧!

四、读诗句,学生字。

1、自由读,读准字音。标出:“尺”“疑”。

2、指名读。

3、齐读。

五、读思结合,交流悟诗意。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注意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

5、读全诗,体会诗的意思。

6、你觉得瀑布怎样?赞美一下它好吗?

7、我们用最凝练的语句,最巧妙的比喻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美,那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小结全诗: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我国有很多风景名胜,庐山是其中之一,庐山还有许多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庐山美景图片)。

同学们,庐山美吗?祖国美吗?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声歌唱她吧!我们一起来唱出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吧!

七、作业布置:

1、把这首古诗改写成描写景色的片段。

2、再搜集几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读一读。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的这堂《望庐山瀑布》,让人印象深刻。整堂课流程非常清晰,刘老师的教态也十分自然。其中有几方面值得学习:

1.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了气势磅礴的庐山美丽风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调动了学生对庐山风景的向往,为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作下铺垫。

2.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刘老师紧扣诗中的关键词“香炉、前川、三千尺”等,尤其是其中对“生、升”这两个字的辨析,“生”不光光是往上升,还有不断的产生,对词语的解释非常的到位。

3.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板贴和视频使艰涩难懂的诗句形象化、直观化。

值得商榷的地方是:

这首诗的侧重点应该是三、四两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三四句的理解还是不到位的。

在学生画好瀑布后,在点评画的好坏时,都是老师在点评,你为什么画的这么长、这么宽,这里应该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还有板画的颜色不够亮,长宽看得不太清楚,所以在教具的选择上,能否给学生准备好“长的、短的、宽的、窄的”不同瀑布,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然后联系前后诗句,如“三千尺、望、远看”等。

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实习生王娟老师执教了《望庐山瀑布》一课。王娟虽然本次实习的是社团课程《阅读与写作》,但每节语文课都认真地去听课,认真批改学生的语文作业,后来向我提出想执教一节语文课,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通过听课,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于以下几点:

3、在讲解诗意时,老师引导后,能多叫学生回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积极动脑,更加主动地去理解这首诗。

4、在品读诗句理解诗意的环节里,教师结合了图画例如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泻千里的瀑布,广阔的银河等图片来加深学生对本首古诗的理解。

5、课堂纪律较好。

当然,王娟的第一次讲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6、整首古诗讲解地过于松散,内容不够紧凑,在讲解古诗不同诗句之间没有很好地过渡;

7、老师对诗人写这首诗时的背景没有介绍。

8、一些学生疑问“三千尺”到底是多高,教师没有适时引导,也忘记点明古诗中的“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并不是真的有三千高。

不足之处需要通过不断的改进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课更加完美,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有以下改进的地方:

4、二年级的同学学习古诗,诗意不要求过多的讲解,但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读中感悟,“香炉”是指香炉峰,即一座形状像香炉的山峰,此处可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好理解。

5、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要鼓励学生多读,读出感情,通过读表达诗中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从本节课可以看出,要想上好一堂课,仅仅备教案是不够的,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理解掌握,还要尽可能的多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后一点是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仅仅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孩子才是课堂的主人。总之,上好一堂课并不是容易的,需要教师不断练习不断反思,才能弥补不足取得进步。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三、说教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汇报。

3.再默读古诗,利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同桌交流收获,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读古诗,品味“美”

1.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2.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第四步,拓展迁移,深化“美”

语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写庐山的诗篇,让学生赏读。

五、说板书。

望庐山瀑布

星期六的清晨,李白去到了庐山风景区,那里风景优美,树木繁茂,泉水叮咚叮咚地作响……你知道吗,更为壮观的是那庐山的瀑布啊!

你们看,揉着他那双还没睡醒的大眼睛,又懒洋洋地伸了几个大懒腰的太阳公公要去上班了。李白发现,那一层层白茫茫的雾围绕在香炉山旁边,让山峰若隐若现。而薄雾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好像变成了一阵阵紫烟,非常的好看。

远远望去,能看见一条隐隐约约的瀑布,它就像山姐姐的围巾一样围绕在她的脖子上。看呐,瀑布奋力一冲,就像箭一样,“嗖”的一下落入河流中,速度比光还要快。它冲下来的那一刻,水面溅起水花,水花溅到了李白身上,他感觉轻爽极了!此时,一条夺目的彩虹出现在山间,太美了,此时此刻的美景无处能敌。

李白陶醉其中,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他不由自主地说道:“这简直是仙境啊!我回去就要作诗,把它的美用诗词表达出来。”而诗名他都想好了,就叫《》!

太阳早已挂在了天空,李白依依不舍地跟庐山告别,庐山的身影早已刻在了李白的心中……。

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写: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来到了庐山爬山,到了庐山当然是要看香炉峰大瀑布的了,我早就听说了香炉峰瀑布的大名了。古人还传说,这香炉峰瀑布是从九重天上落下来的。

我来到了那里一看,香炉峰上雾气满天,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使雾气看上去好象变成了紫色的烟雾,而那瀑布看起来则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急急的水流从天而降,飞快地奔泻下来,势不可当,声音震耳欲聋,往上看,只能看见云、雾气、但却看不见顶,大概是被云给遮住了,真让人觉得,那从天而降的瀑布是银河从九重天(天的最高一层)上掉落下来的呢!

这真是一副美景,山顶有紫烟周绕,山上树木繁茂,山间有瀑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真是一副独具一格的山水画,使看的人如入仙境一般。我就灵感大发,因此,我把我看到的壮丽景色,作成一首诗写了下来,这就是《》。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感悟、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有:做游戏读词、同桌评价、朗读、小组讨论、想象等。

(见教案)。

板书设计:

挂图。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一天,大诗人李白的一个朋友对他说:“我刚从江西的庐山回来,那儿的景色可美了。特别是那儿的瀑布,更是壮观的无法形容!许多人一到那儿就被迷住了。”要知道,李白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这两天他正愁着没地方玩呢!听到有庐山这么个好地方,就马上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李白和他的一个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不久之后到达了庐山。

到了庐山后,李白看见了庐山的优美景色:当时正是春天,庐山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李白心想:庐山果然名不虚传呀!李白走了一会儿,忽然听见了清晰可辨的“哗哗”的水流声。李白循声找去,就看见了一条壮观的瀑布,还隐隐约约地看见了瀑布下有许多游人。李白走到瀑布脚下。瀑布就像一条竖着的河流,从山顶飞泻而下,李白不禁赞叹道:瀑布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

李白看者看着,为美丽的瀑布所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就这样,《》这首千古流传的诗诞生了。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南傍鄱阳湖,古称南障山,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此山,因而得名,瀑布,指香炉峰附近的开先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圆,状如博山香炉,加上峰顶终年云雾如香烟缭绕,颇具香炉之神。这句诗是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色,为瀑布勾勒一幅壮美隽逸的背景图画。香炉峰上之山石多为紫褐色,兼有云母页岩,山头常年云雾升腾,在阳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因此远远望去会有“紫烟”缭绕之感。这里的“香炉”、“紫烟”无疑是景物名称的偶然巧合,但是经过诗人似乎漫不经心的一笔巧借、点化,却增添了动感。这里的勾勒环境,其实并不单纯为了描绘美景,而是借此来寄情托意,将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烟缥缈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显示出“谪仙人”李白那飘逸、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遥看瀑布挂前川”,把遥望中开先瀑布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的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现了远望中瀑布的静态感、其灿若珠帘、洁如白练的壮美感。这样,在雄阔的背景中勾出珠帘垂空、直泻润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诗歌景中有声、以静显动的气韵。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诗人扣紧瀑布的喷涌,通过“飞流”、“直下”两个极有气势的动词和“三千尺”这个富于夸张的数量词,把瀑流之湍急、冲力之猛烈、声势之宏大,展现于读者眼前。在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面前,第四句妙笔的生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中,诗人巧借银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飞动的气势。此处的“疑”字分外传神,它既真切地传达了诗人仰观飞瀑时一刹那间的心灵感受,又符合开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实际。它在青玉峡之上游约二华里处,位于香炉峰之左前侧,其正后方没有峰峦遮挡,瀑流自开先峰脊直泻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来”的感觉。

李白是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大师,这首诗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精神、激奋的爱国热情和横空飘逸的才气。诗人积极浪漫地调动想象、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来突现庐山开先瀑布的变幻多姿和雄奇壮观,把瀑布描绘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全诗融情于景。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洋溢着诗人昂扬激进的思想,蕴含着他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切感情。诗人丰富独特的想象,使全诗的字里行间飘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又调动衬托、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段,更使全诗神采飞扬,浑然天成。苏东坡对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诗推崇备至,评赞曰:“帝谴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望庐山瀑布》与《庐山瀑布》对比赏析

1.两首诗一开头便将一条巨大的瀑布“挂”在了读者的眼帘,即使并未亲眼见过庐山,但通过他们的描写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观,两首诗中均有“诗中有画”的境界。读罢“遥看瀑布挂前川”与“虚空落泉千仞直”这两句诗,我们已然不知是该赞叹大自然造物的巧夺天工还是该赞美诗人们的艺术美感。这两句同写瀑布与山的依存状态,李在描写手法上巧在了一个“挂”字,“挂”原意是人为的动作,却用来描写瀑布倚靠在香炉峰的状态,突出了瀑布的巧夺天工,似乎是神仙有意为之;“遥看”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远远望见瀑布时“两眼放光”的喜悦之情,此情着实溢于言表。徐的“千仞直”则把瀑布写得干净利落,这里的瀑布好似一把利刃,于千万丈的山峰上直直地劈斩至平地,气势震撼,场面壮阔,让人为之一震。

2.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徐的诗较之李更早地进入了描写瀑布的状态,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李一开始腾出了一句七个字“日照香炉生紫烟”来描写整个大环境,而不直接就写瀑布,这是有其用意,他并不着急将我们带到瀑布面前,而是先跳出来,让我们看看香炉山在日光的照耀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意境灵动,视野开阔,给人“欲进却出”之感。徐则单刀直入,马上从视觉上给予我们以强烈的冲击,而后如惊雷般的声响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两首诗的前两句是两位诗人在不同的方位观下对瀑布的艺术渲染,各有其妙处。前者较之后者意境视野更加开阔,但在冲击力方面则要略略逊色于后者。

3.两首诗为突显瀑布的宏伟巨大似乎注定了描写手法上离不开了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先看李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有多长?三尺为一米,三千尺为一千米!天晓得哪里找得到这么长的瀑布,但是,在李白的诗里,它却可以存在着。词句为展现瀑布与山峰的高大毫不吝啬地夸张描绘,画面感依旧同前两句一样地强烈。最后诗人发出感慨:想必这是天上银河落下来的吧,更是将诗人的兴奋、赞叹的情绪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而徐则把瀑布比成白练,着重从视觉上展现瀑布镶嵌于山峰中间的状态,“破”字更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千仞直”一样突显了瀑布的冲击力(“杀伤力”),瀑布于被青色包裹的山峰中冲“破”而下,抑或说是“劈出”一道“白痕”来,手法夸张但又写实,很好展现了徐凝眼中瀑布的雄伟壮观之景象,这是徐的手法妙之所在。

4.通读两首诗,发现这两首诗在描写瀑布的状态方面给我们呈现出的意境大体一致,只有几处略微不同。第一,李的诗整体空间较大,徐的诗较为局促,这与李白欲勾勒瀑布恢弘开阔之画面、徐凝意营造瀑布视听美景之盛况的目的.有关。第二,由于着眼点的略微不同,也就造成了两首诗在瀑布上花的笔墨不同,李白笔下的瀑布显得没有徐的有神、有形,这是为造宏观之势作出的牺牲。总之,无论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还是徐凝的《庐山瀑布》,都为描述庐山瀑布的一幅神作,各有各的特点与长处。

望庐山瀑布

年过半百的李白,隐居在风景优美的庐山。

一天,李白漫步在山间。

他远远望去,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听到了一阵阵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了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李白循声走去,抬眼凝望,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竖着倒挂到了千丈青山之间,又像一条巨大的白帘从天而降,李白情不自禁地向前走去。

来到瀑布脚下,李白抬头仰望,看到悬崖峭壁上瀑布奔涌而出,一泻千里,像水帘一样直泻而下,又像一座珍珠的屏,水跌到山涧里撞击到岩石上,真是声吼如雷,轰声震谷。

此时的李白仿佛身处仙境,他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从九天银河上落下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有。

看到此情此景,李白诗兴大发,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