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四年级(热门14篇)

时间:2023-12-02 13:31:06 作者:影墨

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些教学计划是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关键词来掌握文章大意,并能通过语言的魅力来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体会文章中诗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魅力。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1.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以及词语所产生的强大语言魅力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难点:运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的大意,并能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对比突出。

教学准备:课件,纸卡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导出课题。

师(出示烈士陵园图片):同学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引导生说出烈士陵园。

师:哦,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上周呢也去过那里,然后看到那里的管理员叔叔陷入一个难题。他发现最近去里面参观的人在里面吸烟,于是想在里面贴几张提示图片,但是他却在两幅图片中不知选什么,想让我们的同学帮忙他参考下意见。我们一起来看下。

师(出示提示语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两幅图片,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它们图片一样,英文字也一样,就是字不一样。

生:思考并发言。(注意引导学生向语言的魅力方面展开表达。)。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对比发现我们的确可以看出来第一幅图片字很简单,但却随处可见,并不吸引人。相对来说第二幅图片更好,因为它的内容更丰富,更详细,考虑到人的健康,更吸引人,更有语言的魅力。好谢谢我们的同学们的思考选择。大家看了吸烟是对健康有害的,那么大家家里有大人吸烟的也要及时的劝阻。我相信管理员叔叔应该知道选哪副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情景任务入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也能让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关注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师(板书“魅力”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魅”的书写):我们来一起看看生字词,请同学们找出你认识的词,并组词成句。之后关注要求识记的词语。

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阅读做铺垫。同时先学生自认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进入文本,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并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两个任务。请同学读任务卡。

生:(读课文,完成任务)。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检测下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检查情况,注意引导学生用关键语句概括中心内容,并及时点评,引导到木牌的字的变化。)。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使学生能快速捕捉关键信息,以及提取文本核心内容)。

4.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这块木牌的在这篇课文前后发生了变化,那大家再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要注意的是要尽量使用精确的语言,有的地方需要概括出来。

生:(完成任务)。

师:(讨论表格内容,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5.精读课文,细节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文,找出描写老妇人的语句。请同学把相关语句读出来。

生:(读出相关语句)。

师:这位同学读的真棒,有没有同学愿意挑战一下把这个老人的情形给演出呢。

生:(表演)。

师:这位同学表演的真好,给你一个赞。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图片,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形象,不禁对她产生一种怜悯之心。这个老人的身边有块牌子,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你是这位盲老人,你如何读出她内心的独白,请同学尝试下。

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出木牌上的字。

师:同学们都特别厉害。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人的状况,我们在来看看这时老人的幸运之神来临了,诗人的出现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三位同学分别对应这段话的三个角色来试着读一读,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人和盲老人的对话内容比较短,但是需要有感情的朗读。

生:(读课文,教师给予评价。)。

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添上了四个字“春天到了,”所以当人们再看到这块木牌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那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这时,行人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请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春天很美丽,春天是绿色的........

师:真好,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有蓝天白云,有绿树红花,有莺歌燕舞,有小桥流水,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可是这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是虚设的,她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幻灯片图片同步更进。)当人们想到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这样的情景怎么能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呢?一定会的,一定会让人们产生同情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更加清晰)。

6.总结归纳,抓住主线。

师:这篇课文到这里我们就清晰了,请同学们说下,你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分享。

生:畅所欲言的谈感想。

生:能。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升华主题。)。

7.牛刀小试,拓展延伸。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用你的魅力语言来给这图片配图,看看你能行不行。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下。

生:看图完成写一句话。

师:请我们的同学来读一读他的写得一句话......

生:分享他的魅力语言。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8.复习巩固,知识梳理。

师:老师好佩服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有语言天赋。老师也来分享下我的一句话。

生:踊跃发言,复习概括文段中心思想。

师:同学们很棒,今天这节课老师也收获很多。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搜索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回归文本,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使学生能对课堂学习加以整合)。

9.课后作业:

搜集有魅力的语言,并赏析写小短文。

10.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四年级《桥》教学设计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

释题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一、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击溃。

(2)饥饿疲劳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1、引导学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会认“侨、涉、耽、犯”等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赚钱、犹豫、示范、欺侮”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陈嘉庚办学的`背景影像资料。学生查阅有关陈嘉庚生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他就是陈嘉庚。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陈嘉庚的课文,题目叫(板书课题:14、陈嘉庚办学)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课文讲的主人公是谁?(陈嘉庚)说了他的什么事(办学的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出示陈嘉庚的图片及生平介绍。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1、自主探究学习,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指导朗读:联系全文,朗读时突出“爱国”二字。

3、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与同桌交流。想想谁概括得比较贴切、完整。

4、同桌代表向全班汇报。(本文写了陈嘉庚发现家乡因贫穷办不起私塾,几十年如一日支援家乡办学的事。)。

5、学习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6、理清文章脉络。

第1、2自然段:介绍陈嘉庚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自己的故乡。

第3——9自然段:具体写了陈嘉庚是如何为家乡办学的。

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生自学生字词。

2、组员轮流读生字词。

3、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及时纠错和评价。

4、讨论记字方法。

5、总结记字方法:

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

6、练习书写,注意“涉”“隆”“赚”“侮”的书写。

7、完成练习: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8、练习读课文中长的或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和文段。

9、展示学习成果:指名读课文中难读的段落或句子。

四、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划句子。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陈嘉庚少年时代吃过很多苦。

出示句子: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

a、理解“远涉重洋”。

b、朗读,体会陈嘉庚的艰苦。

(2)陈嘉庚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

出示句子: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

a、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时时)。

b、抓住关键词,朗读句子,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五、小结。

说说从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句,初步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热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形近字组词。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油()填()歉()梅()。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杰出()欺侮()。

4、填入恰当的词语。

()地聆听()的音乐()的劳作。

()地劝说()地走着()的经营。

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教学难点:

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谈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喜欢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而且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人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2.小组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3.你还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吗?小组讨论。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补充说:人类的活动导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炭增多。温室相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让两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国举国搬迁。接着就是氧气减少。气候突变。粮食减产。最后人类灭绝。人类大量使用冰箱空调释放的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使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还有重庆酸雨的危害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4.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

三、学生朗读环保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家庭方面的环保:

1、节约用电;。

2、出行尽量坐公交车或步行;。

3、设计家庭用水环保小主意;。

4、家庭用水的再利用;。

5、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装放;。

6、在外买东西尽量不使用一次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2)学校方面:

1、我们节约用电、用水,小粉笔头这些小事出发,同学们自觉养成节约的习惯;。

3、在食堂节约粮食;。

4、让电脑不处于长时间的待机状态;。

6、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7、为了身边的环境更加优美自觉爱护环境卫生,自己主动做到不乱丢乱放,同时督促身边的同学也爱惜环境。

(3)社会方面:

把自己在学校里形成的良好习惯带到生活中,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

四、环保憧憬。

1.学生朗诵“地球母亲”2.合唱《好大一棵树》。

五、结束全课。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绿色环保”一课上得很成功,了解了我们万盛的环境,了解了许多环保知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大自然,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将来。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美好的万盛,美好的世界。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写一篇论文。

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1.教学重点是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是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1排序》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自主探究过程: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我认真阅读了电子书,熟悉了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我与父母探讨了、思考了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数一数年轮数(书53页),并给它们排序:

2.与父母一道感受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试着排一排序: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3.在家里找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这3种塑料薄膜,都剪成25×40厘米的长方形,将它们都揉一揉、拉一拉、隔着薄膜看一看,都做“皱褶实验”、“抻拉实验”、“透明度实验”,对它们的某些特征进行排序。

皱褶实验。

抻拉实验。

透明度实验。

食品保鲜膜。

普通塑料袋。

衣物塑料袋。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一、导入新课。

1.做个游戏:让六个学生上主席台排队。

2.为什么这样排?

3.我们是按同学们个子的高矮来排队的。像这样按照一个特征来排列的做法,叫排序。

4.指名读资料,回答:

(1)什么叫排序?

(2)为什么要排序?

5.看图,说说团体操表演时,我们是按什么特征来排队的?

二、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2.讨论汇报:

(1)你怎么排序的?

(2)从排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3.看图,说说4b、2b、hb、2h、4h铅笔是怎样排序的?

4.汇报交流。

5.数年轮,推测树的年龄,并排序。

6.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棵树的年龄最大?

7.不同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用手感受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

8.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最强?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9.小结:刚刚我们研究的是以材料的一种特征来排序的。下面,我们来研究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

三、总结。

1.物体的排序可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排序,也可以同时按物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排序。

2.给物体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四、作业。

1.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2.预习《分类》。

四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1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1页3、4。

课后反思。

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4、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用它来计时。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滴答滴答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钟表,教师乘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古时候的人没有钟表,他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课堂。)。

二、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出示日晷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晷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

古代日晷,也能仍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三、认识手掌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3、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共同实验,课堂形式多用化,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会看手掌日晷。)。

四、制作日晷。

1、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强调:日晷制作时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设计意图:课堂上制作日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小结。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怎样看手掌日晷?

(设计意图:当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概括性地掌握。)。

四年级《母鸡》教学设计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四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熟练地吹奏乐曲《葬花吟》,表现出乐曲中如泣如诉、悲凉的情感。

2、自主学习乐曲《神话》,倚音吹奏准确。

能用连贯的气息吹奏乐曲。

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乐曲中。

《红楼梦》影像资料、巴乌、伴奏曲。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新课教学。

1、播放《红楼梦》片段。

2、大概讲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特点。

3、由故事引出乐曲《葬花吟》,它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整首乐曲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淋漓尽致抒发了林黛玉的`自述自伤。旋律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4、老师表演巴乌曲《葬花吟》,引导学生把情绪带入巴乌低沉的声音中。

5、学习乐曲。

(1)手指划节拍,练习唱谱;

(2)注意在换气记号的时候才能换气,体会乐曲的情感;

(3)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准确,乐曲中有前倚音和后倚音,演唱时要表现出来。

(4)学生自由练习巴乌吹奏。

6、请个别同学表演,大家共同点评他的优点和不足。

7、根据学生吹奏发现的问题,老师再次示范,让学生注意更正。

8、学生练习。

9、集体吹奏,老师指挥。

10、随音乐伴奏曲吹奏乐曲,要求速度较慢,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悲凉情感,用情感来演奏,让自己的演奏打动自己。

三、练习乐曲《神话》。

注意吹奏速度稍慢,气息连贯,倚音吹奏准确。

四、小结,结束活动。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感受天然之马与驯养之马的特点。(重点)。

体验作者对两种马的情感。

理解征服中的得失两难。(难点)。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布封的一篇的科学小品《马》。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齐读)。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两句描写马的眼睛的句子。

1、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御人的颜色。

2、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

幻灯出示: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且目光十分坦率。

问题呈现:

1、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抓住词语细读)。

2、拥有这样一双眼睛的马是怎样的马?

3、对这样的马,作者心怀怎样的情感?

幻灯出示:它不但在驾驭人的手下屈从着他的操纵,还仿佛窥伺着驾驭人的颜色。

1、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2、是什么让马的眼睛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征服、人类的欲望、人类的需要……)。

3、人类的征服还让马发生了哪些变化?(总结性追问:这样的马是怎样的马?)。

4、对这样的马,作者心怀怎样的情感?(布封:如今我们极少看见天然状态的马了!)。

5、对人类这样的征服,作者如何评价?

(总结性追问:以这样的情感作出这样的评价,你认为合理吗?)。

背景介入:凭着他的智慧,许多动物被驯养,被驾驭,被制服,被迫着永远服从他了;凭着他的劳动,沼泽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险滩急流被消灭,森林被开发,荒原被耕作;凭着他的由科学产生出来的技术,海洋被横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个新大陆被发现,千千万万孤立的陆地都置于他的掌握之中;总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记……大自然之所以能够全面发展,之所以能逐步达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完善,这样辉煌,都完全是借助于我们的双手。

征服与守护常常矛盾,陷入两难的境地。当人类征服了高贵而剽悍的马,人类获得了闪烁人性光辉与洋溢人格魅力的马,同时失去了马原始的野性。获得与失去常常并行,有些时候我们只能发一声叹息,道一声无奈。

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

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校为家,从小事做起,再接再厉,同心协力,努力认真做好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发扬“团结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以教育教学为工作重点,并以“科研兴教”、“变教书能手为教育专家”为目标,努力为提高本班的数学教学质量而奋斗、机智、耐心地工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班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教学。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的内容,教材中都需提供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用书安排了一些教学案例片段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四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1、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油画《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2、欣赏法国作曲家比才的音乐《小步舞曲》、《间奏曲》。

3、朗诵中国诗人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

1、知识目标:搭建一个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平台,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鉴别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技能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田野的艺术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去鉴别、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

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田野》这个主题中,《田园随想》是一个创造性的音乐活动,通过让学生通过赏名画、听音乐、品美文,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的情景。因此,教师要以教材提供的内容为基本素材,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去表现音乐。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本单元有很大的外延性,教师应启发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田园的艺术作品,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课下准备,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田园小景。尽量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也许在一个课时中不能完成,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不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唯一标准。我们应该转变一堂课一首歌的传统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趋考虑,这样可以获得较大的提高。

第一课时。

钢琴、表现田园景色的音乐、绘画、散文、乐器图片等。

1、情境导入:请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朦胧的远山、翠绿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鸟在树林中穿梭鸣叫,远处传来悠扬的牧歌声……)。

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所以人们常说,绘画是静止的音符,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2、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勃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

(1)你看到画面上表现了什么?

(2)和同桌一起交流这幅画的内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3)你有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推荐给大家吗?

3、听辨音乐片段: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旋律与这些画的意境相配?

(1)教师弹奏《小步舞曲》、《间奏曲》音乐片段,全体学生用手势表示选择。

(2)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

(3)讨论小结:《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力度稍弱、速度稍慢,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剪羊毛》是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跳跃,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讨论:可以选用什么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指名上台选择乐器图片并说出理由。

讨论小结:长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经常被用来表现田园的景色。小提琴、竖琴、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音色相对柔和,也经常交替出现。

5、完整聆听音乐:听辨有哪些乐器出现,感受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意境。同时展示几幅其他表现田园景色的美术作品,在音乐中共同欣赏。

6、赏析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片段:

(1)学生默读,了解散文内容;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意境。

8、聆听范读:怎样与音乐配合,学习配乐朗读的技巧:节奏、气息、音调的控制运用。

小组讨论准备。

【设计意图:本课的创造空间很大,这一个课时中,我们以教材提供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绘画、散文等艺术形式在表现田园景色中的特点,为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田园小景奠定基础,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提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展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我在本课中根据教学主题及教学目标,尝试和使用了创设情景、分析对比、学生搜集资料合作、小组汇报、师生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大容量、全兼容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展示给学生实现视听结合,激发其认知兴趣,调动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增强教学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性化全方位的音乐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转化为知识和素养的积累,同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我结合音乐课程现代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想、感、赏、做四个环节,也就是回忆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则为现代课堂教学引入了新的元素与生机。本节课我借助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轻松攻克了教学难点,使音乐教学如虎添翼,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优化了课堂结构。为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体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获得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本节课,使我更加坚定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整合优化的信心,让我们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在音乐无极限的空间里自由翱翔吧。

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

120×420xx×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加强素质教育和老邓的“三个面向”为准则,依照《教学大纲》和《英语课标》认真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四年级共四个班,各班有各班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烦情绪。四(1)班学生课堂纪律好但举手发言不积极,成绩相对较稳定,两极分化不明显;四(2)班学生思维活跃,但两极分化较严重;四(3)班学生乖巧思想单纯,课堂纪律较好,唯一不足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且家长不太重视英语学习。所以整个班的后进面较大;四(4)班是一个由寄宿班转为再走读班的特殊班级,在这个过渡时间要重新养成学习习惯也并非易事。当然所有这些我认为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英语,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家长也已经意识到了小学英语的重要性,在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下,我想他们的学习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1、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课前课后可采取歌曲表演、歌谣朗诵、听写单词、故事表演等活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增加词汇量的输入,促进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尽量避免两极分化。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6、尽量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和36个四会单词。

(3)能听说吟唱8首歌谣。

(4)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四、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而成的。本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三、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的能力。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六、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七、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全册书共6个新授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第一单元是围绕“认识教室”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室设施;第二单元是让大家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单元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形容词来描述朋友特征;第四单元是围绕介绍自己的家展开话题,让大家爱家;第五单元是讨论自己的兴趣爱好;第六单元是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整册内容的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用英语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措施。

1、合理分析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将内容化难为易。

2、以赏识为主,多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缩小两极分化。

3、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

4、作业布置多样化。比如朗读录音、画画、英语歌曲(歌谣)、对话表演等。

5、借助多媒体教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6、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不让他们感到学习的被动。

六、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专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2、提倡学生课后多看英文书籍或英语碟,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多听英语,多练口语,尽可能多的寻找机会与他人交流。

5、鼓励学生自制英语小游戏,尽量做到课堂游戏既有趣又有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