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6 23:08:28 作者:字海

在编写高二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高二教案范文中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拿来主义》是苏教版第三册第十八课的一篇精讲课文,它也是《文明的对话》这一个单元的第四课。这个单元的文章讲的是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对话,屏弃偏见,增进交流,只有这样,人类的文化才会共同繁荣发展。《拿来主义》是鲁迅的杂文代表作之一,它告诉我们,文化的交流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篇文章是对前几篇文章的拓展和延伸。

1、把握文章的思路,结构和观点。

2、体会文章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

4、学习鲁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揣摩幽默犀利的语言,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难点:

1、问题导学法。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让他们提出自己找到的问题,老师进行整和,找出有价值的和普遍有困难的问题,比如说:拿来主义的精神是什么?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指代什么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师生共同深入探究。

2、小组讨论法。

针对领会拿来主义精神和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这一重点,我采取小组讨论法,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限时作业,然后让小组代表起来发言,使学生能在相互交流中迅速有效的解惑,把个人钻研和小组切磋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助、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归纳法。

针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这一重点,我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论点论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思考议论文的学习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录音机、教学磁带来辅助教学。

(一)导入:我打算带领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如《社戏》、《祝福》等,询问学生记忆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交流他们所搜集到的关于鲁迅的资料,故事,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展了视野,有训练了学生动手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放教学磁带,让学生听读,有利于进入到课堂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可以采用多形式读书法,如: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可以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文从质疑到理解的过程清晰可见,如果我是老师,我一定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合作探究。

通过问题导学法,我们整合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针对掌握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的方法这一重点,我采取小组讨论法,四人一组,共同探究,在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始终不告诉学生明确的答案,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表面上看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在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针对揣摩幽默犀利的语言,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我采用小老师授课法,通过小老师授课的方式,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心态自主学习,疏通字义、字音,锻炼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并养成注意倾听,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拓展训练。

1、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

2、写一篇读后感。

这两项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是"大语文观"的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在教学课程结束之前,我会让学生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让他对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巩固新学到的知识。

将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做完。

拿来主义人教版语文高二教案

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人教版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二:学生对鲁迅所处时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不了解;

第三:学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这是学生无法想像的,这也是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和写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地去找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情民风,以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二: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四:讲课时,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文”与“人”的关系。

五:老师可整理各个时代的最典型的特点,以利于让学生对照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来对号入座。

六:老师可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评析,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总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潜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同学们好!昨日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这种好情绪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明白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资料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之后回答这个问题。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明白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样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构成板书:

做法危害。

闭关主义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落后挨打。

送去主义卑躬屈膝卖国求荣亡国灭种。

送来主义商品倾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因果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举例论证。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就应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就应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那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构成板书: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精华。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糟粕。

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就应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5.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1.2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能够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理解。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理解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理解。

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必须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中国制造的8-10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客机,这需要多少中国女工在嘈杂的制衣车间中劳作多长时间又要花去多少中国销售人员的精力,因为要想美国男人都买四五件衬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明白美国的高科技赚取中国人多少汗水与劳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美国的电影、文化在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银!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武力,金钱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动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好处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功夫熊猫2》来了,咱们能够勇敢的走进电影院,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这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人教版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

1、认知目标: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方法过程目标: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并与时代结合。

3、情感目标:如何培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学习并掌握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根据文本内容探究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的内涵。

关键理清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拿来主义"内涵。

1、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将文本内容与时代结合,进行探究。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昨天公开课抽签,我很幸运的抽中了高一一班,因为你们是四个班中最优秀的,能和优秀的人共事是一件快乐的事。带着这种好心情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源自那部电影《kongfupanda》。

这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大片,内容大致是,笨手笨脚胖乎乎的熊猫阿宝练就神奇中国功夫,打败大反派作恶多端、忘恩负义的黑道老大雪豹。第二部从5月28日零时全球公映,一票难求。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我们来现场做一个调查,咱们全班有多少人?

你会去电影院或在家中观看《功夫熊猫2》?

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主旨探寻:

(一)整体把握。

1、哪个同学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用这个格式来回答:反对提倡。

反对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

2、鲁迅所谈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而谈的?从外国“拿”什么呢?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二)这是一篇议论文,又是周树人写的,很多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咱们中学生学语文“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对鲁迅的这篇文章,其实大可不必怕。刚才整体感之后,大家已经知道文章就两部分。清清爽爽。

下面我们看第一部分怎么写?

1、咱们班哪位同学朗诵最好,请你读17段。大家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证明自己观点的。

3、鲁迅为了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提到了那些人?

4、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例论证。

5、鲁迅语录: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面触目惊心哪。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下文应该怎样写?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实行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2、请女同学中朗读最好的一位来读最后三段。

3、有没有高度概括拿来主义做法的句子或词语?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使用或存放。

更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占有、挑选。

4、这一段有很形象的阐释,找出来放声读一读。

这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的?

5、刚才有同学说是比喻论证,谁能具体分析一下?

三、走出课堂。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这几天《功夫熊猫2》在全球公映了,《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5月28日全球公映,《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1.2亿。

电影局对赵半狄的做法,表示从感情可以理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不敢接受。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彻底否定。

废物: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全盘接受。

2、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好莱坞梦工场的美国导演们一定没有读过鲁迅的这篇《拿来主义》,他们却深得拿来主义的精髓:尊重、喜爱中国文化,《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3、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大国,远远排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韩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比中国制造更强大。举例!

中国制造的8—10亿件衬衫才能买一架波音客机,这需要多少中国女工在嘈杂的制衣车间中劳作多长时间?又要花去多少中国销售人员的精力,因为要想美国男人都买四五件衬衫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美国的高科技赚取中国人多少汗水与劳动,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美国的电影、文化在中国市场拿走了多少真金白银!

4、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因为武力,金钱征服不了人心但文化能征服人,打动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文化产业,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规模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位居第二,在出口方面则是第一大产业。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我们要勇敢的吸收一切外来的文化,要占有、挑选,《功夫熊猫2》来了,咱们可以勇敢的走进电影院,自信地借鉴外国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也是老师对大家的殷切期许。

拿来主义苏教版高二语文教案

文章《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提示:

《拿来主义》深刻论述了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文章采取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有破有立,使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章前半部分总结和批判了近百年来统治阶级实行的“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两种错误反动的对外政策,揭露了帝国主义把“鸦片”“废枪炮”等东西向我们“送来”的侵略实质,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主义。后半部分论述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应采取“拿来主义”,在和恐惧害怕、虚无主义、全盘接受等几种错误态度的对比中,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价值和对我们的用处而分别对它们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态度的。结尾论述了“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主观条件,“拿来主义”对于培养新人和建设新文艺的重要意义。文章虽短,却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说里透彻,充满了辩证法。语言简洁生动,幽默风趣。

文章虽然论述的是对待外国文化外国事物的态度,但“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如何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原文:

拿来主义(1)。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3〕。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4〕,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5〕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6〕。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2)“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3〕“发扬国光”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4〕“象征主义”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

〔5〕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这里所述尼采的话,见于他的《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

〔6〕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购买美国的小麦、面粉和棉花。这里指的可能是这一类事。

(7)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8)这里是讽刺作乐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等人。

拿来主义高二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应该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论证思路,二是形象化说理。就前者而言,实际上又包含着“为什么要‘拿来’”和“怎样‘拿来’”两个部分。片段所展示的课文1——7段的思路分析,就笔者所知的范围,应该算是一种创新。

【实录】。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

所以d。

师: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请大家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生:闭关主义。

生:送去主义。

生:听凭送来。

生:自己来拿。

师:不错,一共是四个“选项”。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师:“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生: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师:这是例证法。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生: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师:看看“送来”的是些什么东西?

生: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师: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生: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师: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生: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

所以,要“自己来拿”

师: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

生: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后记】。

善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排除法,实际上是形式逻辑中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在教学中换了个学生熟悉的说法,从而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容易。顺便说一句,在组织“怎样‘拿来’”(8——9段)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可以融“论证思路”和“形象化说理”两个重点于一炉,在引导学生在逐一弄清楚一系列比喻内涵基础上,让学生模仿1——7段的分析方法,归纳其论证思路。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

1、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可提示:文章第5节前3句)。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2、诗歌语言有暗示性,其实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引导学生联想。

高二语文教案教案

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思考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绝句》。

高二语文教案

1、学习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第二课时。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2、体会作者所运用的铺叙的手法和少年英雄的忠勇爱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色的骏马套上金色的笼头,飞一般地向西北方驰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骏马飞驰。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象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诗人生逢乱世,素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功立业之大志,但却没有机会,只好借诗表现他追求政治理想的执著和实现个人抱负的愿望。诗中的少年,武艺高强娴熟,英勇无比;大敌当前无所畏惧,浑身是胆,冲锋陷阵;只要能保家卫国,哪怕赴汤蹈火,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本诗塑造了一个为解救国难,为消灭入侵之敌而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景仰之至,倍受鼓舞。

三、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高二语文教案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1、学生谈从“风光片”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拿来主义高二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属于议论文。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此文选自于《鲁迅全集》第六卷,是鲁迅先生就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所撰写的一篇杂文。鲁迅的杂文具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并且善于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学习本文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而且可以学习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学会用“拿来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重难点的设置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

提问式教法、课堂讨论法、诱导研读法。

(教法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重难点明确,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学法:

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课后练习。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而且有助于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想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请同学简介作者,教师补充背景。

(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检查,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所学习,然而这又是他们第一接触杂文,并且文章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性,因此,我比较具体的讲解这篇杂文的创作背景。)。

三、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5—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意义。

四、学习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师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

(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二步:学生齐读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

(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为此,我精心设置了以下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问题设置原因: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争取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我还设置了课堂训练,以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第四步:课堂训练。

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1)滴水穿石(2)铁杵磨成针。

观点:1.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

2.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

3.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

4.学生往往越过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

六、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分析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思维创造力,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小结。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高中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二】鉴赏评价。

逻辑结构,思路清晰。

关于鲁迅《拿来主义》的层次,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拿来主义》一文,不能简单地分为先“破”后“立”两个部分,它应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来划分:

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作者从题目中提到的“主义”二字入手,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但没有人说道:拿来!作者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十分鲜明。

第3、4、5、6、7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分析问题。这三段紧接上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推行“送去主义”,将会弄得我们一无所有,到头来只能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因此,“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这一部分,作者否定了“送去主义”,进一步表明了自己持“拿来主义”的正确性。

第8、9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作者就“拿来主义”的本身作了正面的分析,先指出,拿来不同于“送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再运用比喻,指出这样的“拿来”,既不是孱头式的“徘徊不敢走进门”,也不是昏蛋般“放一把火烧光”,又不是废物般地“接受一切”。最后,指出“拿来主义”的正确的内涵,是要“占有,挑选”,即对于拿来的东西,要区别对待,有养料者,“吃掉”,有毒者,“供治病之用”,徒有形式者,“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完全无用者,“走散为是”。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通过否定孱头、昏蛋和废物三种错误的作法来阐明“拿来主义”的涵义的。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结论。总结了“拿来主义”的意义和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

【三】应用拓展。

一、基础演练。

二、精段精练。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活动题。

【四】课文链接。

1.鲁迅杂文的特点。

内容上,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技巧上,它以小见大,形象性强,选取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善用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其说理、论辩、批判、驳论等逻辑力量都是透过鲜明的形象来体现的。其杂文还具很强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人们可以从其杂文中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杂文的文体自由多变,短评是他常用的形式。他的文风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他的杂文是现代文学中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文体。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他的杂文集有《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等。

2.“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京剧家梅兰芳。

梅兰芳(1894-1961)是极富盛名的。字畹华,梅兰芳是上台时的艺名。祖籍江苏泰州,迁居北京已历三代。祖父名巧玲,是咸丰、同治间的名旦。父亲长于昆曲,能书画。梅兰芳早年拜吴菱仙为业师,后又跟王瑶卿学习,十一岁登台,以演唱青衣驰名国内外。曾赴苏联、日本、欧美访问演出,颇获好评。上海解放后,北上参加文代大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4.哲学大家尼采。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他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主张个人的权力应绝对地肯定,以所谓超人为人生的极致,成为当时德国激进的贵族道德哲学。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他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

作者邮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