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2 17:32:12 作者:紫衣梦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模板18篇)

通过使用教案模板,教师能够提前预习、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八年级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的内涵,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你看那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美丽的富春江!今天,我们就到这美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

2、在正式开始这趟快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

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本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描写的是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内全国闻名的胜景之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饱览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2、文体简介:

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到南北朝时繁荣起来。

特点:1、在句法上,讲究对偶。

2、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于骈四俪六。

3、在声律上,要求平仄相配。

骈文注重形式美,当然并不等于形式主义。但是形式主义作家特别喜欢骈文,但也有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独创风格。

本文虽名“书”,实际上全篇皆为写景抒情的文字。

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缥碧急湍轩邈泠泠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遁世见日经纶亟思鸢飞戾天窥谷忘反。

1、读准课文。

(1)、对于这样出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我们一起来边欣赏美景边聆听朗读示范,同学们仔细听,认真品味。(播放朗读录音,)。

(2)、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

2、读懂课文。

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学习古文不仅要求会读文章,还要能读懂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

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1.对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语言特色。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

(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

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仪,投影出:

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

(板书作者,课题)。

二、释题:

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

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语言要简洁)。

三、检查预习效果:

(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

学生之间互动:

1.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

2.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

教师小结。

四、初步感知课文:

1.放录音,先欣赏课文。

(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

2.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

(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

(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

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

(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

(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

4.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

树——竞上、争、直指。

泉水:

鸟:

猿:

5.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

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进一步感知课文:

1.(品味语言)。

教师提问: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

(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设计情境(一)。

(一学生扮演朱元思,一学生扮演吴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吴均的信后,来到此地,吴均作为导游,两人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

(学生准备2分钟)。

(注意:学生表演时,重在表现人物在船上的神态、动作等)。

4.设计情境(二)。

(学生准备5分钟)。

(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

(都介绍完之后,由大家进行评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鱿鱼的。)。

六、总结:

祖国如此美丽,请热爱她吧!请欣赏她吧!

七、作业:

写一篇游记,记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动。

吴均。

树:负势竞上、争。

奇泉水:天。

好鸟:声。

山蝉:音感下。

猿:

异清澈独。

水猛绝。

(1)学生课前必须充分的预习课文。

(2)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本课的情境设计,提高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由赏景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培养诵读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一、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很多,同学们前个学期还学习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文中给大家描绘了山峰、河流的美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感受一下这篇文章又是如何来介绍富春江的秀美景色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识记生字。

缥轩邈泠泠嘤嘤鸢戾纶柯。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听录音,注意停顿、语气、重音。生齐读。

2、疏通文意: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补充注释: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百叫无绝:断。

急湍甚箭:超过,胜过。

猛浪若奔:奔马。

泉水激石:冲击。

四、探究学习。

1、请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结构上有何特点?

3、本文主要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一段总领全文,二、三段分别写异水和奇山。

3、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沿岸山之高峻。

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可以看出。

5、语言优美,一骈为主,骈散结合,讲究声律、对仗。

五、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背起行囊,去饱览祖国的旖旎风光。

六、布置作业。

比较《与朱元思书》与《三峡》的异同。(提示:可以从写作目的、表达方式、文章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水清: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异水:爱慕自然。

奇山异水:(总写)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写)看: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奇山:志趣高远。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1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533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抒情。

散文。

-----11《与朱元思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七个方面进行汇报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隐约折射出自己的心志,意在劝友人朱元思放下争夺名利之心,忘情于天地大美之中。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风物的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二、说学情。

本单元是本套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古诗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本文《与朱元思书》一篇自读课文,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阅读。

通过七年级一学年的古诗文学习和锻炼,学生积累了一些简单常见的文言字词。本课《与朱元思书》处于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篇文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欣赏山水诗文的方法和要点,应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好的经验,运用到本文的学习中。具体来讲,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注意充分发挥朗读的教学功能。

2、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景物之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注意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情感。

4、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文言字词。

三、说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二)难点。

1、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景物的画面美。

2、找出代表作者寄情山水情怀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性格,加以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朗读指导法。

品味语言节奏、韵律等,加强文言语感的培养。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法。

分成若干个小组,依据注释和词语的积累经验,理解文意,欣赏风景,探究作者的情怀。

3、设问引导法。

启发想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细节,然后设问引导。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浙江富春江山水风光图,激趣导入。

(二)初读,学文。

1、自由读文。

2、学生个读。

3、全班齐读。

(三)细读,品景。

小组合作,细读全文,思考:

1、富阳至桐庐山水的总特点?

2、水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3、山景?(探究写法,语言特色)。

(四)深读,悟情。

总览全文,找出寄托作者忘情山水的主旨句。联系作者生平身世,体悟作者情怀。学生畅谈感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总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七、说板书。

本文是一篇山水文章,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水,因此,板书应简洁明晰。

八年级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阅读文章,我们会体味到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中招常考考点:

4、学情分析:

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1.通过目标一,学生能够说出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的知识。

2.通过目标二,学生能读准字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目标三,学生能够说出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学习。

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

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和课文节奏。

3、通过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能够准确说出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一:

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方法: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

时间:

要求: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自学检测一:

1、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免官。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山水小品中的上乘之作。

与朱元思书鲁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先总后分。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将一幅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接着,在进行具体描绘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笔调告诉我们从富阳至桐庐的大约一百里之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下文,以激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处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并且争着往高处伸展。这样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写活了,显示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与勃勃生机。不仅如此,作者还加入了听觉的效果,把山之情韵交代得神趣盎然。

2.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可写的却是富春江的秋景,写信的用意何在?

六朝文人在往还书信中好用景语做点缀,其作用大概是用景物打动对方,烘托写信人的心情,写景最终是服务于书信的。至于吴均此书宗旨如何,因不见原信的全文,难以臆断。但从“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其《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已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等文字可以看出,吴均虽有俊才,但帝王昏恶,志不能发,不免心中郁结横生。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竟让作者流连忘返,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慨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此封书信由景生情、因景而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更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典型问题例析〕。

〔例一〕下面的加点词均为词类活用,请解释: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解析:a.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往东、往西;b.竞,动词作状语,译为争着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上;c.上,名词作状语,译为在上面d.湍,形容词作名词,译为江流。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奔马。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1、 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1、 导入

二、读

1、 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 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 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 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 山音之奇

4、 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 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 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 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 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1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湍轩邈泠嘤鸢窥柯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美丽的西湖是我们每位同学的骄傲。其实我们浙江美丽的游览胜境还有很多。例如在桐庐、富阳一带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元朝吴桓赞就曾推崇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阳”。不知有没有同学去过?(生:没有)。没关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此处胜景,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据注释了解作者:

吴均,南朝梁,字叔庠(xia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师:文言文需要多读,尤其是这样的美文更要从读中去体会。朗读要注意的是哪些?

生(齐答):读准音;注意停顿;读出感情;读出重音;不能太快......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有没有读错的字音。(正音)。

2、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读音。缥碧湍轩邈泠嘤嘤成韵横柯鸢飞戾天经纶窥谷。

四、刚才同学朗读能注意字音,停顿等,那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可以再有感情一些;重音没读出来。

师:很好,要读好一篇文章需要理解文意,才能读得声情毕茂。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同桌合作互译课文.。有问题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板书展示重点字词解释。

(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五、学生理解文意后有感情齐读课文,感受文章中山水之美。

六、师:你能用一句话总括这里的美景吗?

学生齐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生:赞美之情。

生:请同学再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七、如此美景,如此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去品读。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采用。

“我读,仿佛看到了。”或“字词甚妙,写出。”的模式讨论交流。

生1:我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仿佛看到了这里的水清澈得出奇。因为“千丈见底”、“游鱼细石”可以看出水很深却能看到水底的细小的石头和鱼。

师:从“千丈见底”、“游鱼细石”感受水深与清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生: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板书:水深、水清--正面、侧面描写)。

生2: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读出了这里的水水流湍急,气势非凡,特别是“甚箭”、“若奔”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了描绘。(板书:水急--比喻、夸张)。

师:这句朗读应注意什么?

生:读出气势。“甚箭”、“若奔”要读得重一些。(齐读)。

生3: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似乎听到了一场悦耳动听的音乐会。泉水声清脆得象钢琴伴奏,鸟鸣声好象歌手在唱歌。

师:很好,想象力丰富。的确,这是大自然演奏的自然和谐的曲子。写声音的'句子还有吗?赏析一下。

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

生:要舒缓。(齐读)。

生4:我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仿佛看到了这里山峰高耸入云,树茂盛葱茏。特别是“寒”形象写出了树茂盛得透出了寒意。

生5:我觉得这句还特别写出了这里山充满了生机。因为“竞上”、“轩邈”、“争高直指”把山写活了,也是以静写动的手法,显得特别机盎然。(板书:树茂,山高--以静写动)。

师:很好。那么这句朗读应怎样读好呢?

生:要读出气势。“寒”“竞上”、“轩邈”、“争高直指”套读重音。(齐读)。

生6:我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仿佛看到了很多人都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连追求功名的心都没了。也从侧面更好写出了景色出奇的美。

生7:赞美之情。

生8: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生9:向往大自然,厌恶官场的感情。

八、教师小结: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的佳境,抒发了由衷的赞美与感叹之情.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向往山水,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有感情齐读课文)。

九、几位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好。(学生评价)。

十、教师据板书指导背诵。学生诵读课文,争取成诵。然后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十一、板书:奇水:水清水深水急(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夸张、比喻)。

异山:山高树茂(以动写静;以声写静)。

泉水好鸟猿蝉。

教后记:

韩爱国。

初二语文教案:八年级11《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___茅坪场中学朱善耕。

教学目的。

1、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文的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1、导入。

二、读。

1、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南向北流经杭州,他就是古代非常出名的:富春江。今天,让我们随着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的脚步,一起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我对自己的口语表现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很少设计华美的课堂导入词。我以为,有了足够的口语表现力,即使是平常的句子也能读出韵味来。在这段简短的话中,富春江与学生熟悉的“人间天堂”杭州建立了联系,并指出富春江在古代就很出名,一并简单交待了作者情况。学生的阅读期待就形成了。

忘情地朗读。

我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节奏和语调,并告诉他们:听完之后要学读。

我范读完第一段,就停下来,请南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我表扬他们:读得不错。

范读完第二段,我停下来,请被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我的评价是:要提高音量。音量不够,读不出效果来。

第三段分成两节,南两排和北两排各学读一个小节。北两排的印量放大了一点,效果好多了。其间订正了一个字的读音:转,读四声。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练练朗读,北两排练读一、二段,南两排练读第三段。”因为南两排读得好,所以安排他们读更需要声色的第三段。过了两分钟,我起个头,学生们齐声朗读课文。北两排读得出乎意料的好。我把两部分同学的朗读都作了肯定,并指出:“鸢飞”以下四个分句不要读得那么大声,声音要放轻一点。我示范了一下,再请学生读。效果好了。

合作翻译。

师:请同学们同桌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口译全文。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一会儿我们来集体解决。

学生出声翻译课文,我巡视。走过于老师身旁,她悄悄跟我说:“你的朗读,真有中年男人的魅力!”走过李老师面前,她对我伸出了大拇指。我知道他们是在鼓励我。

发现有的同桌没有合作,我说:“有几组同桌在单打独斗。要注意合作啊,两个人一起翻译,会快一点的。”他们开始配合了。

师:同学们都翻译完了。谁有觉得翻译不出来的地方,提出来啊。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句?

生:江水都是清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一眼望到底。

师:翻译得真好!

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生: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质疑解疑就这么一问一答地进行着。几乎每一位同学的质疑都有同学能顺利地答上来。只有一个不太难的地方卡壳了。

生: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个句子?(停了有六七秒钟,没有学生来回应。)。

师:这里的“百叫无绝”和“千转不穷”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啊?

生:蝉不停地叫,猿猴不停地叫。

师:这里可以变化一下,后面的“叫”说成“啼”。

生:蝉不停地叫,猿猴不停地啼。

没有学生质疑了,但是没有人提出词语解释方面的质疑。

师:那么我来问了。“急湍甚箭”的“湍”是什么意思?

一生看着黑板大声说:“激流的水”。

我笑了,说:“有同学已经注意到黑板上补充的词语解释了。请大家把它们整理到课本上。”然后,我分别指出没有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整理好。

左板书:

师:请同学们在熟悉一下全文翻译,咱们请同学来通译一下全文。

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人举手。我就请课代表来通译全文。她翻译得不错,只有两处不足。我给以纠正:

“任意东西”中的“任意”是“随意”的意思,在句子翻译的时候可以省略,句子翻译为“时而向东,时而向西”就行。“鸢飞戾天”的解释不能安全照搬注释,可以直接翻译为“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师:我们翻译了课文,对的内容知道得更加清楚了。下面,把咱们这种理解朗读出来。

我起了个头,全班齐读课文。学生朗读的声音比上一次低了一点。我评价道:“因为有了新理解,朗读声音中生硬的东西少了,更多了内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吴均。

【人物介绍】。

吴均(469~5),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全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看到阳关。

【重点注释】。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重点句子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常考点】。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整体把握】。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全文寥寥一百余字,把富春江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大纲中有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20篇。《与朱元思书》即是其中的一篇。它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单元提示中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来”。《与朱元思书》是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的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同时,文中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根据以上内容和要求,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背诵全文;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放矢,首先采用“目标导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和学的活动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因此,在引入课题后,即出示教学目标,在其引导下,分步实施完成。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达到背诵,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诵读中熟悉、理解、品味、鉴赏、记忆、积累。多媒体的运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课题、作者、教学目标、读文后字音词义的检测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插入了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读文思考、标划,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为了解决重难点,选取了大量的图片并进行了超级链接,使画面具有交互性,完整性,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记忆,这样,运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替代或补充传统的教学设备(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的展示问题、板书或提示内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首先,由学过的写景文引起学生的回忆,导入新课。明确指出本文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作者以其清新的文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神醉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的期待。

第二步,初读感知课文。本文是一篇自读篇目,文下的注释比较详细,因此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结合文下的字、词、句释义理解课文,读后对重点字音和词义进行检测,因为有了检测,学生的自读也有了着落。

第三步,诵读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名试读,在肯定学生收获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并进行范读,明确读此类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调一定要舒缓,注意每一小节间的停顿,在每种景物出现后留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屏幕提示的问题思考、标划。

第四步,讨论交流问题答案,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关内容,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随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为学生背诵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步,结合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分散难点,引导学生分步记忆文章内容,如,在引导背诵第一节时,选择了一幅山水画面,一艘小船在水中游来游去,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作者坐着小船饱览“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分散的景物融合成一幅完整的画卷。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描绘这一幅幅画卷,学生对文中的语句相应地进行朗读、记忆。

第六步,结合图片的综合展示,以图引文,引导学生进行齐背,达成目标。

第七步,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为学生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帮助他们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以达到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思想教育目标。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讨论、交流,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是一篇有名的山水游记,千百年来广为人赞。

二、结构内容。

文章很短,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乘船游览富春江的季节、天气情况、行船方式,点出从富阳到桐庐沿途的景色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出下文分别就“奇山异水”的具体描绘。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3段)具体描绘“奇山异水”,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三、写作特点。

1.突出景物特征:作者在本文中所写的山,是富春江两岸的山;所写的水,是富春江的水。由于突出了此山此水的特征,因此不能移置他处。

2.视觉与听觉、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3.作者轻淡而使人不觉地渲染上感情色彩,使全幅画洋溢着诗情。

四、关于课堂开展关联作文训练的教学建议。

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练习关联作文,正是一条有利途径,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最终提高多种语文能力。

《与朱元思书》一般安排一课时。如果从“自读提示”到疏通字词,最后完成练习,按部就班,效果很一般。若引进关联作文,教学过程就可按以下步骤展开:

1.提要求:回忆书信格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给吴均先生写封信,谈谈对本文的评价。

2.助分析:评论文章优缺点。细读课文,找出优缺点(自由发言)。

优点:多用对偶,句式整齐,朗朗上口;用词精练,短短一百多字写尽两岸风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写景状物善用动静结合;总分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感强;写景不忘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状物抓住特征;语言朴素简洁,通俗易懂。

缺点:“从流飘荡”,该是从上游到下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根据“总提分承”,该先写山,后写水。

3.注意点:由优点写到缺点;写缺点时语气委婉(生试说,修改);全文语言得体,注意礼貌、客气。

此过程始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练习主线”的原则。学生情绪一直保持亢奋,书信写完,还意犹未尽。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字词句疏通、体会艺术特色、复习书信知识。因此,这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高效轻负的效果,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一)导入语设计。

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当然,作为一篇文言文,对个别词句的疏通理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

(三)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安排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同时有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通过课文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修辞方法等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同时,再次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从中学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进而完成课文导语中“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要求。

(四)练笔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学以致用上,《与朱元思书》全文四字句有28个,能分明地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语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美在音韵和谐。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在我看来是必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利用以往同等水平学生成功的小小练笔,更为我们现在的学生找到榜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

教学难点是:目标3。

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1、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

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课前预习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说,然后老师对重点常识再进行强调。

其次是字词。老师题写,学生在下面默写,然后同位互相批改,对自己出错的字词,在练习本上再规范的写上两遍。

第三,朗读课文。先指名朗读,让生作出评价,然后老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讨论课下翻译课文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1、先是同位一对一讨论,再小组讨论2、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小组代表写在黑板上3、组内再次讨论写在黑板上的问题4、小组代表发言,老师适时点拨引导5、小组推荐代表逐句翻译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不恰当的地方准备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让他们在阅读、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谛。

《五》课堂探究。

1、课堂探究(1)理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整理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古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行为出发点,所以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己整理,然后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自学成果,最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文言词汇,解决了教学重点。

2、课堂探究(2)品读课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先让学生在朗读中圈点勾画;

2、小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整理;

4、生做点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播。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六》课堂检测。

重点字词释义;重点句子的翻译。

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展示答案,生对照答案自己评分,出错较多的问题,老师讲解。

《七》课堂小结。

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作者情感、文章写法、学后感受等方面来总结。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的板书我想这样设计:

水异意境。

总(天下独绝)分:(美热爱自然厌恶官场山奇志趣)。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3篇课文。它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同时,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质疑法、辩论法、复述法及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才能有所创新。对字词的疏通,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社会责任感。

《与朱元思书》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理解,拓展训练为主。教学过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导入。

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检查预习,识记生字。

主要掌握: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我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让学生大声读一读、动手写一写。这是读顺、读懂、读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骤,尤其是我们乡镇中学的大多数学生。

第三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b、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c、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d、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和谐的生生、师生互动。

第四步: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首先让学生背诵课文,然后抛出问题:同学们喜欢这篇小品文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说出自己的感悟。我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课文,去欣赏课文的美。

我设计下面问题加以引导: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五步:探究描写,口语复述。

抛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展开联想和想象。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会复述,是学会写作的一个中间环节。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我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

这一环节,学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强求。我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板书。

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文的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设计。

1、导入。

二、读。

1、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急(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山音之奇。

4、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积累文言实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