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科护理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7篇)

时间:2023-10-30 08:46:21 作者:琉璃 精选内科护理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7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内科护理学》理论性强,知识面涵盖广,实践性要求高,传统单纯的课堂讲授常使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我国的护理教育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对护理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的往往是疾病典型临床表现,或病人的典型症状与体征,而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与疾病自身的变异,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临床见习是护生接触临床的起点,是从护理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接触病人和临床实践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健康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等院校因大量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典型病例难找等问题[2],从而在见习时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如在阅读病历时,只埋头于护理记录单,忽视病历中相关疾病知识。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通过这次考试,发现交给小组长的任务只是简单完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同时发现任务型阅读仍然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有的同学能理解文章,但是答题格式不规范,失分严重。

解决办法:

1、仍然要有效监控,坚持课前听写,持之以恒,让偷懒的学生无机可乘。

2、培训小组长,做到有奖有罚,使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

3、坚持每天一篇阅读,建立阅读笔记和错题本。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否能够早日实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信息化。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脱影而出。它受到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喜爱,但事实上还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任务驱动”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些看法。

单从“任务驱动”字面上看,好像是学生在老师布置的“命令(任务)”驱动下完成某些学习,如果这样的话,那学习过程就不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而是被动积极的学习了,学生主体仍然没有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讲画图中的图片翻转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任务:画出一个倒“福”字来。学生得到这一任务后,他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并学习完成这一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用到“为图画添加文字”这一旧知识和图片翻转这一新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完成该任务学习并复习新旧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把知识综合起来运用。

2.“任务”怎样设计才科学合理?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的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怎样进行图片翻转?”,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1][2]。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该部分内容特点,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

血液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1],其教学难点是细胞形态学,尤其是骨髓细胞形态种类繁多。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血液学检验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其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1正常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是血液学诊断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正常细胞的形态,在后续血液疾病学习中学生才能理解异常细胞的特点。以往我们采取的是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各种细胞特点,分析细胞形态,学生被动听讲,很难有完整印象,效果很不理想[2]。因此,在这一阶段授课中,我们将骨髓细胞各个系统分解为若干个任务,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任务内容包括:将各系统细胞形态特点配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且引导其他组学生在镜下找到相关细胞。这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前期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或者完全讲解错误,起不到引导作用,反而对其他学生造成误导。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预先指导学生,讲清楚各系统细胞各期发育阶段的要点,列出其最突出、最易于辨认的特点,再让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细胞图片,结合课本制作ppt。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多次试讲合格后为其他同学授课,并拍下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待学生在大脑中对细胞形态有初步印象后,立即发放骨髓片,让学生趁热打铁在镜下找到已讲解的细胞。在实验课总结阶段[3],教师可以从图库中选取细胞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形态特点再次讲述,加深学生印象。这种学生主导、任务驱动、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自觉性,锻炼了阅读资料、归纳总结、口头表述、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能力[4]。通过初步教学应用,发现学生对细胞的认知能力、辨认准确度均有很大提高。

2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

病理骨髓细胞形态教学在血液学检验教学中包括很多内容,如红细胞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白细胞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血小板系统疾病。细胞形态变化大而奇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间或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其细胞形态也不尽相同。要在短短的实验课时内了解各种疾病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因此,我们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也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理论课上,教师对某一类型血液病的某一具体病例做全面而简单的介绍,包括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及结果分析[5],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骨髓涂片检查,特别是病理骨髓片在诊断这类血液病中的重要作用。理论课后,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相应疾病病例资料和显微镜系统拍摄的外周血及骨髓图谱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对骨髓象进行分析并出具诊断意见,提出相关检查。在下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分别进行汇报讲解,再与教师和其他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之后,在图谱引导下,学生再利用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了解各种细胞形态,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其效果比理论课后直接让学生看骨髓片好很多。

3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辨认细胞的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我们在教学中实行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将细胞形态考核+卷面考试形式改为过程性考核+卷面考试形式,将卷面成绩由占总成绩的.80%降至50%。改革后的过程性考核包括考勤、个人作业、团队作业、技能考核、课堂讨论等。

3.1个人作业。

(1)看图认细胞[6]:针对课堂内容,从骨髓细胞资源库中选取相关细胞图片让学生辨认,学生将结果交给教师批改,教师以此了解学生理解程度[7]。我们用这种方法取代了传统依葫芦画瓢的用红蓝铅笔画出镜下细胞的方法,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2)骨髓报告书写: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让学生辨认细胞形态,容易忽视与理论的联系。我们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让学生书写骨髓检验报告,使其全面熟悉、掌握常用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学会分析骨髓象,掌握相关骨髓检验技术,并为常见病下准确诊断,为将来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2团队作业。

包括分组讲解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和分析诊断常见血液病骨髓片。高职学生普遍主动学习能力差,缺少学习动力。通过团队作业考核形式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从众心理驱使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不爱学习的学生迫于环境压力参与学习,从而优化学习氛围。

3.3技能考核。

(1)正常细胞形态考核[8]:在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各期粒、红、单、淋、浆、巨核细胞,还有肥大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退化细胞等其他细胞)中选取20个细胞,以ppt形式自动播放,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正确名称。(2)常见血液病骨髓片考核:选择形态典型的常见疾病骨髓片(正常骨髓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骨髓片),让每位学生随机抽取一张,要求在90分钟内完成对骨髓片的检验,包括填写骨髓细胞学检验报告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某个具体任务为线索,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9]。这种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导、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技能培训,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欲望,培养团结协作能力,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0]。

参考文献:

[1]侯振江,杨晓斌.血液学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牟凤林,王静,邓晶荣.血液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网友世界,2013(z2):94.

神经内科教学工作计划

20xx年是积极上进的一年,也是评审二级甲等医院的一年,在这一段时间里,神经内科将严格遵守临床医疗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努力进步医护职员质量,以安全,优良,高效的全层服务,打造一流品牌人性化的临床科室。现将工作计划列表以下:

—、继续强化本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断进步医疗队伍的素质。认真落实总住院医师制度,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工作,进步安全意识,从医疗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防范医疗风险。加大科室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平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每个月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加强无菌观念,护士长等人做好监督工作。

二、继续进步神经内科职员医疗技术水平和素质,继续展开优良护理服务,进一步充实整体护理的内涵,推出我科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条件。定期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促使医护职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医疗质量进步。

三、坚持业务学习每周1次,每个月在科室内举行医护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计划派出1—2名医师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进步全科医疗水平。做好医疗文件书写,杜尽医疗过失出现。

四、继续抓好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增进医疗质量的进步。医疗质量及服务意识的进步,关键在于全体医务职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进步,而职业道德意识的进步,必须有赖于常常性的、规范性的思想教育。大力宏扬白求恩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严格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八个“不准”,建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发扬治病救人,治病救人的良好传统。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五、继续展开新技术新项目,在神经参与方面争取更好的成绩,进步神经参与诊治水平,建立初步的康复医治体系,增加康复医治项目,增进脑血管病医治水平提升。

六、加强学科科研建设,申请高水平科研项目,进步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发表的数目与质量。

以上是20xx年神经内科的主要工作计划,希看得到全体神内四科医护职员的大力支持与全面的配合,同心协力的完成工作,在所有科室职员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再创辉煌!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就是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依据现代中小企业的电算主管、电算操作员、电算审查等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的。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虚拟企业”完整的某个月会计资料为载体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账务处理的整体流程。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遵循“教、学、做”一体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职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适应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考虑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经过实践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一线老师共同研讨,我们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编制、职工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具体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实现了“所教即所需,所学即所做,所做即所用”的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有效途径,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2.学习内容任务化课堂教学根据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3.设计任务单元过程性考核与评价[3]。

为配合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本课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景,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老师给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华,夏明会,陈飒.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6).

[2]梁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j].财会月刊,(33).

[3]邓学浩.高职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探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范文

高职院校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批次较为靠后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呈现出学习基础薄弱,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学习能力一般的特点。医学专业的知识点明显多于其他专业,因此部分医学高职学生反映掌握医学知识较为费力。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专业课,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它与其他护理课程联系紧密,在临床护理的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2],同时在护理资格考试中占有较大的分值。如果学生无法熟悉掌握该课程知识,将影响其今后的其他课程学习、护士资格考试和临床工作,故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情景教学法是由教师组织和学生配合,以护理某一情景病例为内容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具有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从而实现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引入了情景教学法,已实施了两个学期,教学效果良好,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2017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共118名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法,2017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共116名学生实施普通教学法。

每个系统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1次2学时的情景模拟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7~8名每组。在情景模拟教学之前的一个星期,将需要情景模拟的病例告知学生,要求每组同学进行角色分工,每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对模拟的病例进行预讨论,提出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预演。课堂上随机抽1组同学进行病例的情景模拟,其他同学可对比本组的预演情况进行观摩,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在内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前做到每组至少有一次情景模拟教学的演示。

浅谈内科护理学中公式化和系统性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探索护理教育新方法.方法在级护理专业4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1、2班为实验组(n=102),3、4班为对照组(n=93).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比较2组学生考试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秦淑英qinshuying作者单位:安阳市中医药学校护理教研室,河南安阳,455000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01028(6)分类号:g424.1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福州第一中学陈颖。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了解对象。2、设计任务。3、指导。4、任务讲评。5、再提高。6、评测。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新学科、新迹象、新特色。“任务驱动法”研究教学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困惑。

传统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问题与困惑,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把教育过程的双主体共同活动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改革教学模式的切入点,以人为本,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作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当参谋、指路、搭桥。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7、了解对象:了解所教的学生在要教的知识体系内,已知了多少,分布状态及其需求。

8、设计任务:贯穿知识点设计恰当的任务,任务的设计除了掌握知识内容外,强调创意、创新、表现自我的意识。

9、指导: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指导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多给予学生表扬,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成功感的同时,提出问题,平等地、探讨式地解决问题。

10、任务讲评:任务讲评的过程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处理技巧等为题,以学生的作品为主线进行讲评。

11、再提高: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完善与提高完成自己的任务,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12、评测:评测立意、创新、技术技巧等为主要标准综合评测。

实例一:了解对象。

学生进入高二学年,信息技术课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学习,在学年开始,我作了这么一份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为:1、本学年中要学生学习与掌握的知识体系;2、各部份知识体系你已知了哪些;3、设了个备注框,意在让学生能写些什么。

调查表交上来,一喜一忧。

喜的是,对自己所教对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调查表在一定的程度上发生了效果,一个班同学在教师节送给我的贺卡中有这么一段活:“……,第一堂课的问卷调查表,让我们新奇、喜欢,使我们对今后掌握计算机这一门现代化的学科知识更加充满信心。”说明我们的学生希望老师了解他们,与他们同行。

实例二:word软件使用教学。

word软件是一个文字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文字编辑、排版、制表、简易绘图、插入静态图象等方面的处理工作,常规的教学手段是:从简单文字输入、编辑如何进行操作入手,制表、文字、图象如何排版,进行各种操作的菜单介绍,直到学生掌握其使用为止。

从问卷调查了解,有7%左右的学生会使用word软件,10%左右有接触word软件,而全体学生在高一时已会使用dos下的wps文字处理软件,两者软件虽然操作平台不同,差异较大,但从文字处理角度,他们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决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辅导代替教;以实践实现学;以灵活的主题引起兴趣,强调创意与创新;以点带面;通过一个软件的学习使用,引出一般的软件的学习使用方法。

1、任务驱动:任务为每个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漂亮的小报,要求:(1)小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主题自选;(2)小报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小报应含有制表;(4)小报制作版面至少有两张a4纸;(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自带图片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创意与创新。

2、强调个体化指导:指导的过程不是手把手的教学,鼓励学生提问题,帮助学生将问题深化,回答问题的过程,不给学生现成答案,只给学生指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例:如何在文章中输入图片?引导思考:在何处插入?插入位置怎样定位?观察插入菜单,如何选择操作?图片进入后选中它有什么现象?如何选择设置图片的属性?让学生在分步思考分析、操作中解决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讲评:安排在学生完成作品大约一半的时候进行。内容:突出作品的创意,展示各种处理技巧。操作方式: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浏览一遍,挑选出在体裁上创意新颖、版面布局有特色,技术处理技巧较高的学生作品,课堂上,由学生自行展开自己的作品,谈设想、布局、技术处理等。

效果:由于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同学们的注意力特别的集中,当主讲同学说到精彩之处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不明白之处,当场一问一答,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总结作用,此研究课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不教甚过教。

4、提高完善:鼓励学生吸收其他同学的长处,补已之短,提高与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培养学生间相互切磋、协作的精神。

5、评测:评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重视他们的创作,即给予压力也给予动力。评测过程以激励为主,看到每个学生作品中的闪光之处,指出尚缺之处,表扬中的批评更能使学生接受与提高。

成果:每个同学的小报,选题各异,排版各有特色,运用技巧各有个性。通过创作小报,不仅使学生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而且从中探索出了软件使用的一般学习方法、方式。

实例三:信息技术课结业考试方式的改革。

我们认为,靠一份试卷或一次的上机操作考核,不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把本有更大发挥空间的计算机限制在完成几种操作之上,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显得十分不合理。改革方案是,高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提早结束,留下1至2个月的时间给学生。任务驱动,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课件,写出一篇小论文。

课件要求:

1、内容: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

2、题目:自选;

3、程序处理手段:不限;

论文要求:

1、题目;

2、选题意义;

3、程序框架结构;

4、操作平台,操作步骤;

5、完成情况。

评测依据:

1、选题新颖,应用适当;

2、论文表述完整,立意适当;

3、技术、技巧处理。

教师作用:

1、课件启蒙教学:演示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课件作品,启发选题,启发信息技术处理的方式,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

2、技术指导:(1)选题上的帮助;(2)帮助一些同学理清想要解决问题的思路;(3)遇到难点协助处理;(4)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等。

3、论文指导:在规定的框架基础上,启发学生,科学、合理地论述自己的选题,让别人与自己一样感受这是个好课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框架结构清晰地描述信息处理的过程。课件操作步骤的书写则是学生语文知识中说明文的应用。尽管只是一篇科技小论文,如果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写,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效果:安排完成课件的班级,每个同学的课件选取题目均不相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鸣。有历史体裁的作品,如:《三国演义》、《中国历代纪元表》、《百年沦桑-中国的二十世纪》等。有文学体裁作品,如:《古代诗词查询管理系统》、《红楼梦诗词欣赏》、《文学世界》等。有地理体裁的作品,如:《日本一瞥》、《世界国家》、《中国旅游地图查询软件》等。有个人爱好体裁的作品,如:《2000欧洲杯》、《天堂树书友会》、《园林花卉检索》、《网上购物》等等。

完成课件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提高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一些同学用上的技术处理手段远远超过教师课堂上所给予的。而且扩宽了知识面,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创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更重要的一点,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学会了如何获取信息,如:从internet网上获取信息,提取重要的信息,应用处理信息,丰富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三、体会。

[1][2]下一页。

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作用甚大。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的教学活动、教学模式的设计,若能将这火把点燃,是成功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书]。

[作者简介]陈颖:福州一中信息技术学科高级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

上一页[1][2]。

内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第一、在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节序言课。

通过这些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数学意识.。

[1][2][3]。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介绍了jitt(适时教学)模式在我校不同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任务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设计性实验案例——“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的测定”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诠释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究的能力。

医学化学实验课程是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思维和培养独立思考不可缺少的课程。鉴于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教师等),我校将每届临床、护理、精神、检验、康复等专业千余名学生分组分轮来上实验课(每组20~30人;第一轮实验课4学时:每学期第2~10周,第二轮实验课4学时:同学期第12~16周)。“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属设计性实验,8学时,第一轮教师教授实验目的、原理、分析实验内容,提出实验操作具体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小组讨论并陈述具体实验设计思路,教师指导纠正并总结,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设计实验报告等环节;第二轮教师批阅学生第一轮书写的设计报告并修改指正,指导学生的具体实验操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第一轮学生听得比较认真,讨论也比较积极,但是第二轮具体实验操作时发现同学不知道如何做实验,设计报告书写的也不详细,大多未按照教师要求的书写,可能两轮实验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在书写报告时遇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导致第二轮实验操作无法正常进行。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我校将jitt模式应用在设计性实验“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jitt教学模式的内涵。

jitt是justintimeteaching的简称,国内学者译为“及时教学”或“适时教学”,起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适时教学”教学模式将“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studyassignment)和“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activelearnerclassroom)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1-3]。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到教学中,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的结合,也符合当今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改革[4]。

jitt模式主要解决教学的效率优化问题。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先前掌握的知识。在jitt中,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事先布置预习内容及短视频,学生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包括资料查阅),并完成设计报告的初稿及思考题,通过网络工具及时发送给教师(以组为单位)。教师在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虽然jitt教学模式使用网络非常多,但其教学授课形式仍然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在jitt中只是一种资源和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针对课程、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鉴于网络在线学习过分依赖学习者的自主性,缺乏课程逻辑规划,注定无法撼动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因此,提出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化学实验》中第四篇创新性实验实验四《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为例,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2.1发布学习内容(1学时)。

在上实验课的前2d左右,发布学习内容,学生在网络上观看教学视频[5],大约30min,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预留思考题,如什么是最适ph、如何运用现有知识评价、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本实验中哪些因素是未知的、如何确定除了ph以外的变量,等等。

2.2学习结果反馈(1学时)。

学生小组讨论(2~3人),统一设计方案,同时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借助wi-fi、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教师提出学习反馈。

2.3书写设计报告(2学时)。

学生通过视频中教师的讲解与查阅资料,按要求书写设计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与器材、实验内容(唾液的制备、缓冲液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测定a660)实验结果、参考文献等。

2.4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对“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设计性实验相关知识在认识上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上做出调整,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要求。

2.5课堂实验操作(4学时)。

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2~3人)完成具体实验操作。教师批阅学生书写的设计报告,侧重具体实验设计、数据的批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具体操作提出问题假设,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设计性实验“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中,jitt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成绩要高1.2%,实验报告书写规范,数据基本准确,实验器具使用准确,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89.2%(样本260人,232人支持jitt模式)的学生同意在今后其他实验课程中接受适时教学法,对学习质量与效果也给予了肯定,见表1。

4结语。

笔者选择的26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在“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测定”设计性实验中应用jitt教学模式,在各项测评中显示高于其他非实验的平行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学习积极性、小组协作等方面的能力。jitt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时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小组讨论激发热情与团队协作能力。大多数学生通过jitt教学模式提高了自己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自学、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有23.1%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满意,原因在于自己未按照教师的步骤实施教学。

综上所述,适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成本低,价值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6]。近几年,jitt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院校广泛应用,该文在医学化学实验课程中进行了初探,期望为jitt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科护理学教学应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但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想像驰骋,语言高度凝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歌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诗歌想象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比艺术,通感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激发学生心灵,迸发出他们审美创造的火花,可以说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这可能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教材将大量诗词引入的原因吧。(七年级开学第一课就是诗歌《在山的那边》,八年级选入了很多诗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新诗的一个单元。)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诗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相去也较远。

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说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就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情况而言,不是很理想,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很保守和陈旧,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果。有的教师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有的老师则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就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那样,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是啊,如果诗歌的教学只注重个别字词的推敲,逐字逐句的讲解,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之类的工艺化的切割肢解和拼搭组装,程序机械,手段形式单调,则必将降低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学生学习诗歌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当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一、注重诵读指导。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诗歌教学尤其要从诵读开始,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教现代诗单元时,充分注重学生的诵读。一方面向他们讲清楚诵读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重视,一方面循序渐进指导他们掌握诵读技巧。针对学生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陌生,读起来并不习惯这个实际,我给学生提出一个诵读与感受同步进行,边诵读边深化感受的四步诵读标准: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结合必修2《点击链接》中关于诵读技巧的《朗诵的要领》进行指导;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结合对诗歌风格的理解,读出或雄壮(《致大海》)、或平和(《我一无所求》)、或明朗(《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或宽厚(《黑八月》)的感受来。我反复跟学生讲解诵读跟感受力能够同步进行互相促进这个道理,经过动员,学生读的热情提高了,对诗歌的感受力也提高了。

在“读”的指导上,我还把它表述为读——朗读——涵咏——美读四个层级,而以美读为指归。“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毕竟诗源于歌,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必须引导学生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加深对诗歌的体会。

闻一多的《死水》是他诗歌“三美”主张的最成功试验,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气氛、情感、景象融为一体,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虽以散文笔法为诗,却自有自然流利的节奏;即使是外国诗,也有译者把它译得节奏明晰、音韵讲究,如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引导学生对诗歌中音步(音尺)进行划分,把韵脚的韵标示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诗歌音乐性的认识。

二、准确把握意象。

高中生中有极少数人颇为喜欢诗歌,他们摘诗抄诗玩味诗(不一定读诗),却难以说出所喜爱的诗歌的妙处。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比如“双桅船”“岸”“风暴”“灯”等并不是一些普通的事物,而是诗人自身、与诗人密切相关的事业、时代风云、对光明的向往等的写照,它们共同把诗人复杂的心态和情味细腻的表达了出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这一意象,把徐志摩对康桥深切的依恋之情自然的表达出来,具有诗人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首诗中出现的意象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意象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这就需要学会两种能力:一抓住主要意象,二总体把握住多个意象所共同表达的内容。抓主要意象,如《死水》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中心意象,其它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花纹”“青蛙”“白沫”等则是围绕这个中心意象而出现的,它们突出了死水的恶臭污浊,死水与它们之间存在着主从关系。多个意象共同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中“行云接受远天的邀请”“风筝飞出了公寓”“杜鹃烧红了山岭”“鹧鸪临走前一再叮咛”,表达的是“我”对春天的思考正在由肤浅走向成熟。它们没有主从之分,而是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把诗歌中这些意象的关系弄清楚,能帮助学生在看似复杂的意象中较快地理出思路来,进而把握准诗人的思想感情。

由诵读到明了意象的含义从而把握感情,实际上体现了披文、缘景、入情这一诗歌分析的基本过程,循着这个过程来解诗,虽不中,必不远矣。

三、指出表现手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为如此。艺术必定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法,才能表现所要表现的东西。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多少了解,这时候就必须给他们做些介绍,我把这个工作穿插在几首诗歌的讲解中间。先总体分析三几首诗,让学生初步知道鉴赏诗歌的基本知识,再集中介绍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景、虚实、动静、色彩、表现手法、辞格运用等,讲解时用所学过的诗作作例子,学生显得较易于接受。之后,在接下来的几首诗里就更多地要学生依据所学到的内容对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他们或自我思考,或小组讨论,基本上能够把一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及其效果讲出来。

这个过程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在教学中达到教师适度点拨与培养学生自我感悟及鉴赏能力二者的统一的过程。它着眼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与鉴赏力这一层次。它使多数学生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窥诗歌鉴赏方法之门径,过渡到能稍为运用一点鉴赏方法来相对深入地阅读诗歌这个层次。

四、理解接受。

上面涉及的内容是鉴赏,如果能够作得扎实,学生培养起一点读诗的兴趣和方法,则可算达到基本的学习目的。要深入点开展诗歌教学工作,则可以把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上扩展到课后,从而把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完成周记时进行诗词的摘抄评论,以随感式的评点为主,说出妙处即可,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用小作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诗歌,并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对它的意象、语言、技巧进行评价。我在安排这个作业之初,对学生到底能有多好的感受、分析能力心中无数,收起来的作业却发现不少闪光之处。看起来学生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2、自己尝试创作一首诗歌。我把它当作一次作文来要求。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还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作品。它们或许还显得稚拙,或许不是很和谐,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诗歌单元后的体会以及创造能力。

如果再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则可以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另外的文体。比如把《雨巷》《山民》改写成记叙性散文,或改编成戏剧。也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这些工作我都来不及做,希望今后能尝试尝试。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根据上述条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了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24节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这24节内容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一类包括8节内容,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第二类为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了解较少,但这些疾病是医院内科的常见病,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类包括12节内容,分别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三类为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此类疾病症状较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相关系统的常见病之后学习这类疾病的护理。这一类包括4节内容,分别是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和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已正式发文将原来中小学的计算机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课程,并强调信息技术课应成为中小学阶段“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何编写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门课,是摆在我们计算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任务。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风格。“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驱动”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在某些讲话或文章中也把它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为了“彻底”弄懂,更不必为了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1][2][3]。

落实三维目标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设计论文

:内科护理学教学难度大,落实内科护理学的三维目标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界定内科护理学三维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探索适宜的教师教学行为,科学评价教学效果,能基本实现优质教学。

:三维目标;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主干必修课,信息面广、内容多,涉及众多相关医学学科,学生大部分认为内科护理学是最难学、难记的课程,因此,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三维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形成了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本文针对内科护理学特点,用三维教学目标的视野,对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三维目标的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的要点知识及护理措施等;具备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师生共同探究内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对内科常见患者病情变化、治疗反应进行观察、监护和初步分析的能力,对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活动,增强整体护理观,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主动采取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

2.1基本思路

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其临床实践学科的特点,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层面的培养,以学生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能力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重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教学工作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更新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动向,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2基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教学设计

内科护理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对于学生如何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教师应非常深入且系统地了解重点知识,并通过多元化的讲课方式传授这些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等。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知识点繁多,涉及的学科多样,包括护理药物学、生理学、健康评估、解剖生理学等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适当给学生补充这部分知识,在每种疾病的授课过程中,重点突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内容。

2.3基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按照教材进展层次编排教学秩序,逐步推进,并采用“三步一回头”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和效率比较低。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护理病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护理病例将教学内容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教学方法以护理学生为主,以病例讨论为主要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有代表性的病例,把病例及讨论的内容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讲明要求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位学生提出护理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讲解。

2.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蕴含“尊重人、发展人”的新理念,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在内科护理学讲授过程中,将物质目标与精神目标进行讨论,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的重点。

2.5教师教学行为设计

教师教学行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要求,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积极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关系上,内科护理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引导与帮助。比如,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实验演示、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知识上,需要经常反思与更新[2]。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有积极准备的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和批判化。同时,要每年定期到“三甲”医院进修,更新医学知识,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调控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统一步调。在内容广度上,内科护理学包含的疾病种类多,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种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少见病、罕见病。强化训练,接近临床,实现学校与医院的无缝对接,为学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多形式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测评在评价方式上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定量评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应用新教学系统,实现信息化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避免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模式。

3.2多角度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内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医疗卫生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探索。

3.3多时限评价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要体现时刻进行评价、始终重视评价的思想,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既要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学习评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习评价融入长期教育或终身教育的进程中去。

内科护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论文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级学生11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所学习的操作项目相同。

(二)教学方法。

1.实验组。建立一个护理人员的模拟环境,这是进行实践的重要基础。模拟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能让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从而提升职业使命感,提高学习兴趣。模拟体验的具体操作是,现有教师进行真人示范,再由学生分组进行病人与护理人员的演练,让学生在护理人员与病人两种角色间进行体会。

2.对照组。对照组就是传统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将关键内容,学生机械的对其进行记忆,教师不做过多的引导。

(三)评价标准。

此次实验两组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教师根据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这一职业的认知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定。

(四)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用到的数据均用spss22.2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p0.05时,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认知程度对比。

对照组学生在角色认知上普遍较差,不能体会患者的痛苦,能够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人数占29.09%,而实验组通过体验,对角色有深入认知的占98.18%,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对护理人员的认知。

通过体验,实验组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能更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责任。

(三)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需要同学们分组,互帮互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对照组则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两组学生在团队协作上具有很大的差距。

(四)动手能力。

实验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亲自操作,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而对照组同学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三、结语。

通过此次试验,实验组同学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学生在角色认知、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动手能力上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对照组同学则无明显提升。对比两组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应用体验式教学,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在角色扮演的时能亲身体会到患者感受的痛苦,明白护理的重要性,只有规范操作,患者所受的痛苦才能最小化,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更好完成护理工作,这就需要学生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配合他人,达到效果最大化。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心态。所以体验式教学法应当在护理教学中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未来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这里学习后的师生合作,指的是在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反思阶段,进行合作。以往的教学评价,基本上就是教师的一言堂,由教师作出最终的判定。而我们倡导的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地将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具有指导意义。同理,在教学反思中,不应该是教师的唯一特权,还必须关注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活动的反思。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反思,才会有批判性和指导意义,也才能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师生合作学习的.举措。

合作学习的倡导,也就意味着以往那种就是大包大揽的教学方式不存在了。相继而生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但要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执教者准备工作要充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切入点进行。一方面,就是将学生合理地组建成合作学习小组。其原则就是将学生的差异性降至最低。其目的在于提高合作小组的学习效率,也便于提升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教师做好课前教学目标设计,设定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导入环节,找准进入英语教学内容的切入口,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快速地进入学习的主题。

2.注重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注重语法的教学,而轻视口语的教学。这样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即使会听懂英语,但是却不会说。我们倡导的师生合作学习,在“findone'svoice”中,使得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充满明朗的读书声。另一方面,以往的英语教学,在学完课程后,教师才布置背诵课文的作业,效果自然欠缺。而师生合作的学习,在课堂上就解决了背诵的负担,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扮演,也促进了学习体验活动的展开。

3.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比如在教学“7buni6pets”时,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教学。并要求学生跟教师一起做,在兴趣的支撑下,学习学习也就特别地投入了,其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师生合作学习,在学习前、学习时、学习后掌握好合作学习的策略,实施一定的师生合作学习的举措,必将对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