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论文(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6 15:54:37 作者:琴心月

统计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统计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数量或程度上的描述和比较,通过统计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分布、变化和趋势等信息。统计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为决策提供依据。如何进行统计工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调查和分析方法,统计工作需要准备充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统计工作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公共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初探论文

本文针对作为全校公共课的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课程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法,给出了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安排及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具有大量实例,且具备开放性和发散性的学科。通过在这些学科中长期运用和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对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从量的方面着手研究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其目的在于成为其他有关学科和实践工作者认识客观现象的强大武器。随着社会科学类学科的研究和应用中越来越注重定量分析,以及信息科学飞速发展所带来的获取数据、存储数据以及处理数据能力的急遽膨胀,各个领域对数据分析的要求越来越普遍,对统计学的方法和体系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与此同时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又为统计学科带来了丰富的案例。

根据目前各个研究及实践领域中对数据分析人才存在大量需求,同时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统计分析案例这一现状,结合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的成功经验,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讨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套适用于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校学科发展规划三个层面上来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案例的选择与组织。

笔者探讨的是全校的统计学公共课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鉴于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分配的教学课时偏少,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整个课程中全程或者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于是选择了教材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章进行案例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两章进行案例教学,是因为在这之前已将统计学的大部分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完毕,学生已经熟悉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另外与课本中之前章节侧重理论知识不同,这两章内容更侧重统计方法的介绍与应用,更能完整地体现统计学在实践领域中应用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

教改试验班级为经济学院的几个不同本科专业的混合班级,总人数达八十多人,人数较多但是具有比较一致的专业背景,所以我们选用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实际案例。

此类案例非常多,相应的数据获取途径也很多,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所阐述的问题应该具有实际背景和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所以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原则。2.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在课程中,案例是作为一种介绍统计方法的媒介,我们希望学生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选择那些过于复杂庞大的案例,重点在于方便学生厘清思路。3.解决案例问题的所需知识和方法最好能够涵盖已学的所有知识点,并能最后留一些思考和引申的空间。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最终目的都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一个案例能够充分地展现已学知识的用处,在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介绍统计方法和思想,是服务于实际案例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案例需要解决主体问题。因此在组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而统计学更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统计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所在。因此对于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来讲,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只包含有少数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层次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应该有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后,给出一些较为综合的包含多个相关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报告各组的分析结果。

该层次下的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于统计案例的分析离不开统计软件对数据以及模型进行分析,因此该阶段最好放在机房进行,而且应该提前给出案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各组之间可相互评论。在此,教师可针对报告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

最后,当学生对中型的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并对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给出更加综合的实际案例,可称之为项目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在此层次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对研究报告的形式内容,以及分析思路上给予指导和点评。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有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整理案例分析的思路。

以上的实施操作思路是一种理想状态,更适合于小班教学。考虑到公共课人数较多,而案例规模不是很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寻找解决办法的需求不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简化了上述过程,教师先通过一个较为简洁的例子引入讲解知识点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步骤,交代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格式与要求,然后给出一个新的案例,学生单独自行分析,并通过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来汇报分析结果,没有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

如此操作当然会减弱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但是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基本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执着于某种形式的教学,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不用太拘泥于形式。教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报告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及评价。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我们需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避免学生由于答案对错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针对我们上面提到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完全取决于报告的质量了。

虽然老师无法针对报告对学生提出问题用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真正了解情况,但是一份好的报告基本能够反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考察方式是一种介于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点考试方式与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报告之间考察形式,非常适合我们统计学公共课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不但考察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数据定量分析是目前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提倡的科学分析方法,因此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统计学这门公共课,另一方面各个学科很多时候只是把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为其服务,更关心如何能利用它解决自己学科中的问题,而对于方法背后的统计学原理并不是很重视,以上情况导致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方法。

笔者在统计学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种折中状态的案例教学法。选择规模适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和训练,考核方式采用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放弃了案例教学法经典的小组讨论形式来对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折中的案例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公共课课时少内容多的困难,但是由于限制了案例的规模以及考核的方式,所以并不能完全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一方面不能用大型的综合案例来训练学生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无法考察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陈述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实践表明经典的案例教学法适合小班教学,对于公共课的案例教学法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83·7%的学生认为是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医学统计学对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学生认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不重要的学生只有1·5%。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97·5%的学生认为对医学统计学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感兴趣,75·4%的学生则认为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感受,3·5%开始厌倦和讨厌。由此可见,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对统计学教学内容的把握。

81·7%的学生认为医学统计学的重点应该是方法的选择和结果报告的书写。难点依次为: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t检验、z检验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分类变量假设检验,生存资料的分析和分类变量和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关于教材使用的难度,有30·1%的学生认为很难或有难度,而69·0%的学生认为基本合适。医学统计学与其他一般医学课程相比,有30·0%的学生认为难度大;难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难以选择和原理抽象。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62·0%的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0%觉得一般,不满意4人(2·0%)。对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62·0%的学生认为很满意或满意,36·9%的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的有2人(1·0%)。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69·5%认为很满意或满意,29·1%的学生认为一般,3人(1·5%)感觉不满意。另有60·1%学生认为有必要设讨论课,讨论课内容应为统计方法误用分析、医学统计学问题的答疑,对个别难点和重点内容建议开设专题讲座。2·2·2授课和考核方式78·3%的学生认为最适合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和板书;考核方式最为赞同的是闭卷考试(笔试)结合上机操作考(61·6%的学生选择),其次20·7%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机操作考就可以,16·7%学生建议开卷的形式。

4教学效果评价。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考。其中笔试的题型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的内容主要是如何进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spss分析结果的阅读。203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72·54±12·64分,及格率83%。从试卷的失分情况分析,综合分析题的错误率最高,说明学生对分析方法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203名被调查者中,179名(88·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或基本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而有11·8%的学生不能独立对一般资料进行分析。能独立完成资料分析的179名学生中,32·5%的认为自己能够独立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8·6%的认为自己能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36·5%能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而能进行原始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简单报告的比例占调查者的8·4%(17/203),说明学生对实践的掌握程度不如理论部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

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

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6、改革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就是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考试方法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就是要把理论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总之,《统计学概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统计学公共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初探论文

1.深化理论教学,强化理论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是实际教学的重点,在有些学校,甚至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这足以说明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实行教学改革,但是理论教学不能摒弃,相反的,要在实行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加关注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减少不必要的尝试和错误,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适时的把握课堂重点,结合学生专业,巧妙的引入新概念,做到有准备,有区别的备课上课,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符合专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采用案例教学法。

使得学生活学活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经典案例引入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开始接触事件。并及时的将新知识运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别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案例反映的问题的时效性和代表性,清楚案例中隐藏的公关理论和公关方法,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理解案例本质,学会思考方法,避免毫无目的的讨论和混乱的思考方式的出现,以此来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引导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进行发射思维,探求其他的思考点,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看待案例问题,之后在进行课堂总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案例教学法也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此来减少黑板板书的时间和案例展现的时间,增加案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的多器官相结合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课堂讨论,突破课程重点。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多学科的交融使得对于某一公共关系问题,需要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就需要团队协作和深入配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分小组来攻克特定公共关系难题,既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有给予了学生在团队中精诚合作,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小组成员自行挑选能力强的组员担任组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成员开动脑筋,想到合适的讨论方向,小组长来进行思路总结,并确定正确的探索方向,进而各组员进行补充,不断充实答案,补充信息,进而得到最终的结果。课堂讨论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并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各组员集思广益,锻炼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营造出与企业发展相似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了组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激情,使得课堂更有吸引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4.创设问题情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进入公共关系问题情景中,使学生产生紧迫意识,更好的发挥其创造力和锻炼其思考能力,身临其境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教学案例,教师经过仔细推敲,简化背景,就可以创设出合适的情景案例,然后进行角色分组和实际思考,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联系自己的理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的思维创新,学会灵活应变,教师不能局限与已定的情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多变的环境中,仍处事不惊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面对多变的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对于角色少的,或者是没有角色份额的学生要组织他们进行早期的排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二、结语。

公共关系是锻炼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处事不惊的学科。只有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再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素养,将学生发展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吉荣单位: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应用型本科院校统计学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析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财政、税务与其他经济部门及企业相关要求的高级人才。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采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机制,而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实践教学内容,并且在相关教学设计方面缺少创新性。因此,在传统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财政管理人才。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等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应用型财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区别于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本科院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实践能力并不等同于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看作是一种“中间型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较为务实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倾向于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相类似,在专业建设方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关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当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指导。因此,不同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

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环节的建设,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在突出专业学科的实践应用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专业学科提供理论支撑,避免因理论支撑不足而导致后续发展无力的现象。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在特色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是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本科类院校分为研究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两种类型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占较大比重,因此,在本科院校体系内部有着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介于传统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该类型人才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素质结构方面都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相关理论知识与研究型本科学生无异,且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要远超研究型本科学生。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理论知识转换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也突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应用型本科应当避免精英式人才培养,要强调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符的应用型人才,使这些人才在离开校园后,能够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全面掌握,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成为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专业组织架构,在应用型技术研究领域要加大投人,为地区、国家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供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来说,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法,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依然没有建立,导致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学方式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仅仅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对于应用型的财政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课程应当作为重点内容给予充足的时间安排。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偏向于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培养,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国家预算、税收管理、国际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在财政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该类型本科院校一直无法为教学实践提供足够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有待提高。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学生无法对其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之间很难做到统筹安排,导致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无法形成。尽管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有着足够多的实践活动,然而实践教学的附属地位一直无法得到改变,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实践教学统一安排在毕业前期的做法则无异于临阵磨枪,培养应用型财政学人才的目标也就沦为一纸空谈。

由于受传统本科教学方式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52—学专业教学过程依然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即使是实践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依然是教师口述、讲解,只不过将教学的地点转移到了传统课堂以外的地方。对于财政学专业来说,其专业课程包括对专业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购买的软件仅仅是配套教材的练习工具,实践教学意义并不大。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相关专业性软件的使用并不困难,然而对于软件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却不甚了解。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方面依旧采用传统的考评机制,相关考核内容偏向于对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则被忽略。这种传统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平时并不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仅仅是在考评开始之前突击完成,更有甚者,通过作弊等其他手段通过考评。

2.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缺少实践教学经验。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应当根据各专业需求的不同来配置教师。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不足,这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教师从毕业之后就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业务锻炼,甚至没有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培训,这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财政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类型,其涉及到金融、税务和预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组建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时,应当选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接受过实践教学培训的专业教师,尽量避免由长期在教育岗位从事研究型教育的专业教师承担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

3.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定位来看,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是能够直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用,对工作的适应程度较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采用传统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仅仅是流于形式,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工作极不重视,他们认为,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应当是政府机关,而企业并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这种实践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并且即便是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认识不够,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1.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技能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拓展,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实现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管理观念打下基础。

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课堂已不再单指传统课堂,它还包括了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课堂。财政学专业教师应当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课堂模式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应当对财政学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介绍,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从而为下一步的实验室教学奠定基础。而实验室课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室课堂可以对财政学专业所涉及的软件等工具进行介绍,为接下来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做准备。而校外实践课堂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与考察,财政学专业学生通过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实践,发现自己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不足,并在后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制定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2.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为主,在强调理论知识基础地位的同时,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师对财政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中提到的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修改软件中的相关数据,模拟交易过程中的政府业务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软件,检查其对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掌握情况。

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来实现,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实践学习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建立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申请上机操作,不仅如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对其中存在的错误给予批评指正,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针对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考评机制优化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考核内容的多样性来实现。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对于该类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考核评价内容也应当向此方向倾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而不是像传统考核评价手段那样单纯地以理论知识成绩的高低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考核结果除了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关以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一定程度上对考核结果产生影响。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专业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对于培养积极、主动、富有创新力的应用型人才有着指导性作用。

3.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指导下,财政学专业教师队伍应当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财政学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与应用能力,加强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自身建设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的一个选择。在对财政学专业师资队伍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制度执行,挑选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好,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专业的教学队伍。不仅如此,已经建立的教学队伍也应当进行不断的学习,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进行实时更新,以提高财政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对于财政学专业教师来说,还应当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实践活动信息,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成为保障国家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基地。财政学专业是应用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有着较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锻炼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相信通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专业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满足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项目教学法应用与实施效果评价论文

当前幼儿教师在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多元化培养模式,借助项目教学法的方式进行全面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锻炼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伴奏技能对学生来说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课程,钢琴的弹奏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学习和练习就可以掌握的,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创新练习形式,做好知识点的分析以及示范讲解,辅助学生理解消化钢琴伴奏的教学意义以及伴奏理论。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熟悉幼儿教学大纲,练习儿童歌曲的伴奏技巧,熟悉儿童歌曲的伴奏教学意义,做好练习和提高,使得幼师专业的学生不再质疑钢琴伴奏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在项目教学法推广使用的过程中,幼师专业的教师分解幼儿儿歌的伴奏技巧,安排自由的时间让幼师专业的学生进行自我提高,将技巧分解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组合,将技巧的锻炼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第一步熟悉幼儿儿歌的陪伴奏技巧设计全过程;第二步学生模仿伴奏的技巧进行伴奏的编排,完成基础任务的学习;第三步进行师生共同商讨,设计儿歌配伴奏的教学讨论活动,使得幼师专业的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领悟钢琴伴奏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伴奏技巧的全过程,在学校内部练习和提高的时候可以真正地理解钢琴伴奏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2.2项目教学法在钢琴伴奏项目的设计。

在项目教学中,幼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将幼师专业的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时候积攒教学经验,熟悉未来幼儿教育和引导的`模式和流程。因此,教师在推广项目教学法的培养机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项目教学法在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钢琴伴奏技能的时候要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使得学生认识到钢琴伴奏对幼儿培养的意义,有助于自我职业能力的养成和理论的实践,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为幼师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步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其次,在钢琴伴奏技能训练的项目模式中,教师可以创建虚拟的教学情境,让幼师专业的学生体验实质性的工作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尽早熟悉未来的教学环境,感受钢琴伴奏技巧给幼儿带来的愉悦的体验,在之后的教学实习和项目实践中感受自我职业能力的提高,做好项目执行效果的评价,提升钢琴伴奏项目学习的效果。

2.3针对钢琴伴奏项目的学习情况分组讨论和展示学习效果。

在钢琴伴奏项目教学实行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钢琴练习技巧,提醒学生弹奏技巧,整理相关的资料。例如:针对不同的伴奏类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带领学生先唱谱,以此来了解不同乐曲风格的欢快感觉、抒情感,体会曲目是活泼还是深情,了解拍号,以此来让学生事先熟悉乐曲的伴奏风格,感受曲子的基调,尽快适应钢琴伴奏的教学模式,使用灵活应变的方式学习钢琴伴奏技巧,设计幼儿培养和教学的方案,在幼儿引导的过程中发挥所长,提高自我的综合学习和引导能力。在项目学习完成之后,幼师专业的教师要积极指导,敢于探索,辅助学生提升演奏技能,让学生提高自我的操作技能,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项目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现场演奏的形式进行总结和评估,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同学之间进行展示演出,通过多种伴奏类型的搭配和学习,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增强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中吸收到钢琴伴奏技巧项目法的教学精髓,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质量。

3幼师生钢琴伴奏技巧培养中推广项目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要注意与幼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幼师生认识到通过钢琴伴奏的形式提高自我日后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培养幼师专业的学生的时候,教师需要培养幼师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在钢琴伴奏演奏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幼儿的动作、表情以及话语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并通过幼儿的不同反应进行后续教学引导的设计和使用。基于此,幼师专业的教师应设计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项目来提高幼师生的教学引导能力。幼师专业的学生锻炼自我的钢琴伴奏能力的时候要正确认识学习本技能的重要意义,在项目练习中一旦遇到困难,要秉持最初学习的目标坚定意志,强化项目的参与和学习。钢琴伴奏技能训练项目的推广有助于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教学中全面了解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学会借助音乐工具增进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适当地调整幼儿培养的机制,引导幼儿学会欣赏音乐之美,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基于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幼师钢琴伴奏技能项目的顺利实行。幼师专业的教师在确立项目的时候应当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与专业内的学生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积极讨论,选择可以吸引学生感兴趣并参与的教学项目,使得幼师专业的学生全面地参与到技能的提高和锻炼中,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师专业的教师应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钢琴伴奏技巧练习的意识,在项目学习和参与的阶段积累经验,掌握激发幼儿潜能的方法。为此,在项目教学法设计和推广中,幼师专业的教师要分层次、分层次进行设计,激发幼师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是最大的,也是幼儿启蒙阶段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通过轻松愉快、感情充沛的钢琴伴奏能为幼儿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师专业的学生要在就职前掌握钢琴伴奏技巧。本文分析了如何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优化学生钢琴伴奏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掌握正确的钢琴弹奏的职业技巧,建立理念与实践的联系,在之后的职业中提高对幼儿的教学质量,从一个更加健康、全面的角度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3]赵莹.项目教学法在幼师钢琴伴奏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大观,2016(3).

[5]徐晓银.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统计学的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很多从事生物医学科研的工作者学了多遍统计学仍不得要领,几乎是一用就出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统计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联系实际不够。虽然统计学教材上举些例子都已经过统计学工作者的精心加工,成了统计学教科书中与问题对应的“标准型”,而这些“标准型”对于实际科研工作者来说,已经是“脱胎换骨”后的“装饰品”。至于统计学教学方法方面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习惯将统计学深奥的理论、繁琐的计算公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由统计软件输出的计算结果,采取“填鸭式教学法”一股脑地全部灌输给学习者。等实际工作者学完统计学后,他们面对科研工作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就像见到“外星人”一样,不知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控制和指挥他们。事实上,实际工作者在科研中所遇到的与统计学有关的问题正是问题的“原型”,由于他们无力识别“原型”,无可奈何之下就按自己所能理解的程度和习惯的做法将问题表达出来,这就是问题的“表现型”。当实际工作者准备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自己所收集的实验资料时,常被依附在“表现型”上的伪装所误导,例如,“组别”一词常被实际工作者误认为是“一个实验因素”。因此,他们十有八九会误用或滥用统计学。

统计学的三型理论(简称为“三型理论”)就是把科研工作中与统计学有关的问题归结为“表现型”、“原型”和“标准型”,笔者通过阐述这三型的客观存在性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破解三型之迷的技巧与策略,为人们编写高质量的统计学教材、巧妙地讲授统计学、轻松地学习统计学和正确地应用统计学提供一种崭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的识别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上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原型就是能全面正确反映实际工作者研究目的的一种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了。例如,在前例中,在“药物分组”之下表示出“a和b药均用小剂量、八药小剂量b药大剂量、a药大剂量b药小剂量、a和b药均用大剂量”。这样把各药物组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做统计分析时就会很慎重,一般不会盲目去进行两两比较。

3“标准型就是统计学教科书上对各类问题习惯采用的一种表达模式或结构,这种结构常以“不言自明”的方式把问题的本质呈现出来。例如,在前例中,不用“组别”或“药物分组”等字样,而用“八药剂量”与“b药剂量”这样两个词,在统计学上称它们为两个实验因素,每个实验因素都有“小与大”两个水平,与此实验对应的实验设计名称自然就是“两因素设计”了,更确切地说,应叫做两因素析因设计或2x2析因设计(注意:在两因素实验中,根据某些假设,还有其他的实验设计名称,如两因素系统分组设计、两因素分割设计等)。

(二)“三型”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和总结医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不难发现:有些问题的“表现型”就是问题的“原型”;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结构变形使其转变成“原型”,而还有些问题的“表现型”需要通过拆分使其转变成“原型”。

“原型”与“标准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些问题的“原型”就是问题的“标准型”;有些问题的“原型”需要分解成多个“标准型”;而还有些问题的“原型”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

(三)不易出错的“三型”和极易出错的“三型”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完全相同,只要这个问题本身不很复杂,而且实际应用工作者已具备处理此类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通常,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不易出错的。

若与一个实际问题对应的“三型”属于上述最复杂的情形,即“表现型”需要经过变形或拆分才能转变成“原型”,若“原型”又根本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标准型”,此时人们处理这样的问题是极易出错的。

(四)皮解“三型”的技巧与策略。

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类问题的“标准型”,学会透过“表现型”的现象看清其“原型”的本质,借助专业和统计学知识将“原型”所对应的“标准型”如果存应的“标准型,根本不存在,则对拟解决的问题作出应有的裁决(很可能实验设计有严重错误或数据无法得到正确的处理),有时可以通过“拆分组别”的方法,使问题得到适当解决。

二、“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上的应用。

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是“三要素”、“四原则”和“实验设计类型,1341,人们在设计生物医学实验时,常表现在“设计类型”方面出错,但其本质可能是在“对照原则”与“均衡原则’方面出了问题。可用“三型理论”来指导实验设计,也可用于辨析实验设计方面出现的错误。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1给出了本实验设计的“表现型”,看上去本实验似乎涉及到两个实验因素,一个叫“组别”,另一个叫“时间”。然而,此处的“组别”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因素,它是由多个因素分别取不同水平的组合结果中的一部分。若将“t1l+1l2”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则“组别”本质上由“(tl+1l2)用否”与“cy用否”的。

4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显然,在表1的设计中缺少了单用“c药”的那一组,这种错误叫“对照不全”。若在表1中,加上一行“cy?,此时所对应的设计就是问题的“原型”(表2)。

在表2中,假定“cy?”这一行上也有实验数据,面对表2所表达的资料,很多人在判定实验设计类型时,仍认为此项实验中仅涉及两个实验因素,将计”。事实上,应将“组别”拆分成两列,用两个实验因素明确地表示出来康3)由表3可知:它就是与此实验设计对应的“标准型”。

值得注意的是:表3中第二行必须补齐实验结果。此时,表3所呈现的“标准型”,其设计名称为:“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三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如果t1l与1l-2是两种可以合用也可以分别使用的“物质或药物,特别当他们分别处在“使用与否”的状态下,若存在不可忽视的“交互作用”时,则表1中的“组别”在本质上是由“t1用否”、“1l2用否”与“c拥否”的8种水平组合中的3种组成,仅从实验分组的角度看,表1的设计就缺少了5组,这种“对照不全”错误所导致的后果是割裂了整体设计,组间缺乏可比性,结论缺乏说服力。有兴趣的读者可试着列出此时的表格,即在表3的基础上,将左侧的两列改成3列,其实验因素的名称分别为:

“t1l用否”、“12用否”与“c觸用否,他们都有“不用”与“用”两个水平,由这3个实验因素的水平全面组合可以形成8个组,表头上仍是5个时间点,此时的设计应叫做“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上数据之间不独立”当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应选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的四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处理资料为宜。

三、“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类型辨析上的应用。

(一)如何才能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呢?

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量资料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检查定量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其二,准确判定定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统计软件来轻松地解决,而第二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使用者对实验设计类型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笔者提出的“三型理论,可在辨析实验设计类型上发挥很大作用。

(二)借助“三型理论,辨析实验设计类型的实例。

【例2】原文题目:咬合干扰对身体重心移动的影响。目的:了解咬合干扰是否会对身体重心产生影响。方法:对14名健康受试者实施人为的咬合干扰,测定其在干扰前、干扰后30min和干扰后24h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见表4统计方法:应用配对验验。结论:咬合干扰对人体重心移动会产生影响。

对差错的辨析与释疑:表4是实际工作者呈现实验资料习惯采用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表现型”根据这个“表现型”人们很容易误用统计分析方法,因为它给人的印象是表中有两批实验数据,其一是“睁眼检测,的结果,其二是“闭眼检测,的结果。每批实验数据中又分为3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每位受试者均在这3个时间点上被重复观测,相当于进行了两次自身配对,故原作者采用配对检验对此定量资料进行了处理,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检验仅适用于分析差量服从正态分布的配对设计的定量资料,在配对设计中,只涉及一个具有2水平的因素;而本实验包含两个实验因素,一个是“检测时眼的状态”,它有“睁眼、闭眼”2个水平。另一个是“观测时间”它有“干扰前、干扰后30min干扰后24h”3个水平。对于每一名受试者来说,在这2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合条件下都被观测了定量指标的数值,故本资料应为“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定量资料”从表4是很难看出其真正的实验设计类型的,按照此实验具体的实施步骤去呈现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与表4对应的问题的“原型,如表5所示。“标准型”只要列出了表5的式样,接触过这种实验设计类型的人就知道,它就是“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的标准型。发表论文时,若希望以简练的形式呈现资料的精华可用表6的形式来表达。

对于表5或表6中的定量资料,应选用什么统计分析方法处理为宜呢?当定量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时,若要求不高,可选用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此时,将每个检测状态下的3个时间点视为“地位平等”的;但仔细追究起来,感到并非很合理,因为在“干扰前”这个时间点上观测的结果仅与“测定状态”本身有关,而与“干扰的作用”无关,将此时的测定结果视为“基线值”或“本底”,若能设法将每个受试者的“基线值”化成相等的条件下,推测出“干扰的作用”大小,则更有可比性。统计学上与“基线值”对应的专有名词叫“协变量”,实现前述思想的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全称叫做“具有两个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一元协方差分析”。用此方法处理此定量资料,不但可以消除数据之间相关性对观测结果的影响,还可消除“基线值”不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各个因素及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的实验效应来。

四、“三型理论”在表达和分析列联表资料上的应用。

如何才能合理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定性资料呢?其关键在于以下3点:(1)正确地绘制表达定性资料的列联表;(2)准确地给列联表命名;(3)根据结果变量的性质、资料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资料16"。“三型理论”在表达和分析列联表资料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五,讨论。

实际工作者如何才能从问题的“表现型”正确地揭示其“原型”,进而能顺利地演变出其“标准型”呢?首先,需要对统计学上各类问题的“标准型”有一个全面而又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例如实验设计的4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其关键点是什么;标准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其次,要多实践,要在真正掌握了这方面知识的人员指导下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自己从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解放出来。一是不要怕出错,二是要科学地对待所出现的错误,要努力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要做到合理运用统计学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学习方法得当,再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很多较复杂问题的技巧自然也就慢慢掌握了。因为“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统计学方法及应用论文范文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在进行旅游经济的核算时,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控制好旅游行业计算的范围,将旅游行业经济所涉及的经济都纳入到经济核算的范围中,并且提升相关的计算方法,让计算更加的精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核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提升时要按照相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加大旅游行业经济核算的管理力度,让旅游经济数据更加的精准,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让旅游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统计学论文

众所周知,在1998年教育部对分属数学下和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进行合并,并统一放理学下,同时又对该专业可授的学位进行了规定,理学学位和经济学学位均可。在这一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来设在财经院校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对这一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是否有变化,课程教学体系如何设置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急需解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学可以为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抽象的随机变量,主要从事对一般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归类和总结;而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主要服务于各个领域进行定量分析。所谓统计学的应用性包括一般统计方法的应用和各自领域实质性科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经济统计学只是它应用性的一个领域。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统计学来说,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特点去设置课程教学体系和社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统计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理论方法和现代计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实现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由于统计学课程理论性太强,涉及到的概念、含义、公示比较繁多复杂,如果学生不做足够的课外练习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觉得统计学理论太多,学生学习兴趣低、从心理上害怕,再加上经济管理类文科学生较多,数学功底比较差,对学好统计学缺乏足够的信心。还有很多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统计学,加上课堂上理论知识比较枯燥,这些都是导致统计学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

从1998年教育部对分属数学下和经济学下的统计学专业进行合并以后,大多数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学的原理,还增加了部分统计推断的内容,并增加了经济管理类相关具体应用的实际案例。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内容的实用性更强,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经济管理类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多采取闭卷考试,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提问问题和课堂作业和阶段测试,而期末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测试,却忽视了考查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统计学科中实践、实验在整个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各高校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各自的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平台,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但是这类教学模式的评估和考核不太完善。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进行实际应用举例,很多案例和相关专业的结合度不够,相互课程之间的渗透能力比较薄弱,联系系统性不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各自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由上文可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教师通过采取案例引入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简化统计学的数学模型,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同时,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统计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可以加强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教师也还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的立体化和多元化,以课堂理论方法为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從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统计学教材,更加注重对统计方法的介绍和实际应用,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适当地介绍一些统计常用到的一些软件,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让学生体会做教师的心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考核方式应该更加重视对统计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多层级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不仅要通过闭卷考试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讨论、答辩、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一套实践试验教学评估体系,可以采取督促、评比和奖罚的方法深入落实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相关的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实践试验教学大纲,并注意加大监督强度,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课程数量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和统计学的经济管理模型思想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统计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熊俊顺,《我国统计学高等教育与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xx(04)。

[2]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xx(04)。

[3]高洁,《关于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若干建设性意见》[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统计学论文

为了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必须经过市场调查这一环节,当今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的趋势,如果没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做支持,企业的决策就成了空中楼阁。本文对统计学角度下的市场调查做了一些分析,并指出了一些问题。

针对某一市场问题,组织采用科学手段,对相关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分析,以此来反映、描述市场的当前状况,并对市场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总结的过程就是市场调查。当前经济迅猛发展,成熟的市场机制得以建立,企业之间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同质化”现象出现在各个企业之间,所以,生产出独具特色并为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树立别具一格的企业特征、形象,是企业经营管理任务中的重中之重[1]。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市场调查必不可少。要想做好市场调查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调查目标要明确,调查方案要全面。

明确调查目标是市场调查的第一步。市场调查的目标根据企业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对经营战略进行布局时,企业必须对宏观市场环境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趋势进行调查,对其自身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制定时,企业要对市场需要、竞争情况、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营销要素进行调查;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出现,企业就要调查问题本身和问题出现的原因[2]。一个全面的市场调查方案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调查目的要求。要从市场调查目标出发,把市场调查所有目的要求列在调查方案之中。

2.调查对象。消费者、零售商以及批发商是市场调查的主要对象。在对消费者进行市场调查时,产品的购买者与使用者不一致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另外某些特定商品的消费人群较为集中固定,这时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应该选取该种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作为调查对象。

3.调查内容。作为搜集资料的依据,调查内容是服务于调查目标的,可以从市场调查目的出发对具体调查内容进行确定。对调查内容进行确定时,要对所搜集资料的需要性及可能性加以考虑,确定内容时,要做到既全面又简练[3]。

4.调查表。作为市场调查用到的基本工具,调查表设计质量如何直接对市场调查质量造成影响。以下几点是设计调查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应紧密联系调查主题,对重点要加以突出;要提出可被调查者接受的问题,以免出现调查者拒绝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要条理清晰,具有逻辑性;内容要简明扼要,所用词汇要做到简单、直接、不含偏见。

5.全面的调查工作计划。调查工作计划要对工作人员配备问题、访问人员招聘以及培训问题、工作进度安排问题等等进行涵盖。

二、使用科学手段进行调查工作。

所谓科学方法主要就是指对统计学相关方法的运用,在整个市场调查工作中都予以了很好的体现。

1.选取调查对象。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市场调查分为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及抽样调查等。抽样调查因为具有成本较低、用时较短、精度较高种种优点,而得以被广泛运用于商业调查中。当在市场调查过程中使用抽样方法时,因为调查对象具有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所以要确定抽样方案的科学合理,这样抽取样本才能对总体状况进行反映。根据市场调查对于准确程度要求的不同而对样本的抽取数量进行确定,一般说来,市场调查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准确度越高,需要抽取的样本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调查费用。在进行具体的抽样活动时,要控制好抽取样本的人口特征因素,所抽取样本和调查对象总体人口在人口特征分布方面要做到一致。

2.收集、整理资料。调查法、观察法以及实验法是市场调查中被经常使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法对于描述性研究十分适用,另外两种方法对探测性研究十分适用。在进行市场调查时,企业普遍使用调查法。在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把填写好的调查表收集完毕以后,调查人员会对其逐份检查,并把不合格的调查表剔除出去,之后对确认合格的调查表进行统一编号,以便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可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最后依据调查目的以及调查要求,使用计算出的结果,全面分析调查内容。

3.重视调查信度以及效度。调查问卷只有具备信度、效度才有了生命力,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必须加强对问卷的信度以及效度的检验评价工作。重测可信度、内部一致性可信度等是被经常使用的信度评价分析方法。把问卷的研究目的作为依据,可以把效度分为内容有效度、效标关联有效度等几种。一旦发现问卷具有的信度和效度较低,就要修改相应项目,之后再评估,直至出现满意结果。

市场调查是决定企业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统计学论文

数学学科作为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而信息科学作为新时代的主流技术,也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二者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阻力,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二者的结合研究,其意义就在于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从而给各个学科带来更加广泛的运用,给学科自身发展探究带来便捷。

1简介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发展。

概率与统计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及部门。概率统计学的运用及其广泛,随机事件的研究结果对于当代各类数据分析整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概率与统计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研究的难度较大,概率与统计的结论得出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实践基础上。作为一门应用型数学学科,其广泛性必将为未来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其自身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尤其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自然科学发展,也势必会减慢人类在科技创新之路的发展进程。

1.2关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主要包含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其中,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信息科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而计算机理论是数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信息科学的兴起直接带领人类走向了信息化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不仅仅针对于学科本身以及信息行业,在信息化趋于高度发达的今天,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都将有信息科学的推动,信息化带来的是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前进。而信息科学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数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于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从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帮助信息科学走上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未来之路。

2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内在联系。

在信息科学已经逐步成熟的今天,其所包含的各项技术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体验。当然,信息科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其技术须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支持与论证。[1]概率统计对于现代数学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所涉及的随机规律的研究将更加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而随机规律的运用在信息科学中体现的更淋漓尽致,信息科学的大多数结果都需要建立在庞大计算与实践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结果的普遍性进行概率与统计的研究分析,同样,对于概率统计学科的发展,信息科学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研究过程的繁冗,加速概率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这两个科学领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将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整合研究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整个应用型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整合策略。

3.1重视对二者探究观念的结合。

3.2重视将整合后的理论用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才使得理论具有意义,这句话对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探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渗透发展,仅仅局限于“敢想”是不够的,在充分的思考后,要将想法勇于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二者的结合发展。而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不知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对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结果预估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在推行到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把控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赋予学科间渗透结合更完整的意义。

3.3重视对实践结果的推广。

成熟的技术需要进行推广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众所周知,概率统计学的研究过程面临着庞大的实验数据,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并不是人力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在对此学科的研究中大力推行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技术。将二者充分的结合渗透,研究出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模式,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创造出极大的便利,也为其自身技术水平的先进化和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4结束语。

概率统计学发展至今,其所研究的随机规律已经带给了人们许多便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信息科学也是如此。在时代的要求下,二者的结合渗透已经成为了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必要途径,加强二者在研究观念上的结合、在实践应用中的结合、在技术推广上的结合将会在未来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当然,在二者的结合发展中还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要努力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多角度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势必会为科学的进步添上其浓墨重彩的一笔。

统计学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教学方式陈旧。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2)突出专业契合度。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机会的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6.

统计学论文

摘要:

大数据所应用的是一种新处里模式,这种处理模式拥有非常强大的决策力和洞察发现力,同时具备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对大数据的研究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可以有效地对大数据进行简化,在大数据中进行搜索和分类时需要应用统计学,大数据具有统计学的一些特点。统计学当中并没有吸收大数据的完全特点,大数据和统计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需要对应用统计学专业进行深刻的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统计学;改革。

一、对统计学的研究分析。

统计学在原来就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其中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比较深刻的研究,一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数据研究体系。市场调查公司、银行、会计事务所、企业单位,这些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统计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独立完成问卷设计的高级统计人才,其中所要教授的专业课程范围非常的广泛,包括市场调查实务、高等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回归。

现代统计学专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课程设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需要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培养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未来就业方向以及具体就业层次,可以对基本院校的应用统计学培养模式进行转变。大数据潮流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发展给统计学专业带来的挑战,需要对统计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资源有效的分配,通过对数据进行不断的分析和处理,改变以往依赖随机抽样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有效地去培养出高级统计人才,向企业单位输送高级多元化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统计学专业高层次人才。

二、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统计学当中的统计方法,可以对分析的对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活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分析,在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对数据的性质进行确定,仔细的对群体当中的数据关系进行有效的划分。通过建立有效的模型来总结数据和基础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数据的发展趋势,一定要通过预测来进行分析。在判断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确定,对于每一个统计值都要进行总体特征来进行推测。

总体参数估计还有一系列的方法都可以进行庞大数据分析,在分析之前首先就是要确定目标数据群,其次才可以在大量的数据当中筛选出具有决策的信息内容。数据挖掘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在庞大的数据群当中需要找出一些规律,这样才可以进行精准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类。在数据挖掘的整体过程当中,需要对业务进行定义需求分析,明确问题所发生的整体范围,对相关的模型进行最初的定义。在准备数据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一些错误的数据进行删除,如果在数据当中出现数据员的不稳定性,就要对数据源进行精准的测定。数据挖掘过程当中需要浏览大量的数据群,在大量的数据中需要计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相应的数据测量可以得出最新的模型。对于模型的性能以及相关配置要进行不断的验证,验证完成之后才可以对模型进行初级测试,在不断的测试当中就可以得出最佳的模型。在所有的基础测验完成之后就可以生成模型,生成模型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模型的结构进行创建,然后再对数据列以及一些数据结构链进行数据源测定。

三、大数据对统计人才及统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对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一系列的调查,其中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技术就是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在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在数据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在企业当中缺乏专业的大数据管理人才,由于缺乏该方面的人才,就导致在大数据处理上存在着一些困难。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当中,没有结构化的系统调整,没有引进新型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传统技术在处理大数据的过程当中非常困难,想要引入新技术但是门槛过高。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许多企业都在争先恐后地挖掘大量的数据,但是在拥有大量的数据之后,却不懂得如何进行大数据处理。

数据的结构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只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才可以将数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就目前我国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利用情况来看,并没有真正的对大数据的应用进行规划,所以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将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许多企业大多数都复制了大数据,但是企业当中缺乏大數据专业人才,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就会影响大数据市场的未来发展。传统的工作人员对于大数据的运用不清楚,大数据运用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数据分析、数学、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统计学。统计学专业下面开设不同的方向,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统计学方向,结合大数据所需人才的特点,有效地区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通过更新教学的整体内容,使统计学专业更加贴近于时代的发展。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学专业的学习效率,需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的整体模式。通过应用一些教学案例来引出实际的问题,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的去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系统,在用的过程当中去充实基本知识技能,不断的去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四、结语。

对大数据的研究过程当中应用统计学,大数据具有统计学的一些特点,需要对应用统计学专业进行深刻的研究。统计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独立完成问卷设计的高级统计人才,现代统计学专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课程设置,根据未来就业方向以及具体就业层次,需要对统计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资源有效的分配。通过建立有效的模型来总结数据和基础群体之间的关系,数据挖掘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在数据挖掘的整体过程当中,需要对一些错误的数据进行删除,在不断的测试当中就可以得出最佳的模型。

参考文献:

[1]陶海映,李治国。浅谈统计学基本问题[j]。江苏商论,20xx(26):282—282。

[2]李林杰,顾六宝。我国的统计学向何处去[j]。统计研究,20xx,17(2):33—37。

[3]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xx,31(1):10—17。

[4]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xx,31(1):16—22。

统计学论文

对于统计学的性质和内容来说,在学术界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并没有统一认可的说法。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德国的学者正式提出“统计学”这一概念,在后期的逐渐发展过程中,人们都将统计学划分为社会科学的范畴中。但是通过分析统计学的性质就能够看出,统计学实质上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与数学学科密切相关。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统计学作为一种数据,主要是对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一种分析、收集以及测定,便于人们做出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论科学。由此可以得出,统计学大致上可以分为应用统计学和理论统计学两种,分别是对具体数量和抽象数量进行研究。

经济统计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综合评价、核算以及估算的方法,体现出明确的研究独特性。在经济统计学中,并不是直接研究相关的经济规律,而是向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相关工具和方法。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中,包含着很多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就能够促进国家的强大,而对于经济发展来说,与经济统计学之间紧密联系,另外经济统计学也发挥出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实质上经济统计学的性质是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二)对其发展方向的认识。

通过对经济统计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其本身就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就目前来说,学术界还是认同这两种性质能够相互融合,并逐渐趋于统一。在上个世纪,国际统计学中数理统计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统计学也逐渐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就目前相关的研究结果表示,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方向来说,就是与数学之间相互分离,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逐渐靠近计算机科学,逐渐有效的结合其他与经济相关的实质性科学。这也就表示,在未来的某一天,统计学与数学之间会处于相互独立的位置。

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学者对统计学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也就导致对经济统计学的认识比较少,或者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质上就是限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统计学。对于统计学中的各种类型来说,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借鉴和促进的,并不属于竞争性的关系。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种类的差异,其知识体系、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的对象必然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也就表示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取代关系,实现相关之间的差异共存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其办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需求一直都处于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原先各个院校中设立的相关专业就会显现出一定的狭隘性,如对于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过于明确和详细,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单一型,自然难以满足当前综合性的市场需求,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差,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工作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当前的高校逐渐注重对“宽口径”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主要有两种教育统计学组织方法:一是让学生全面、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统计学方法理论,认可统计学的理学性质,实现对统计学的精通。当学生已经充分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理论之后,再结合设计的相关统计学性质课程,一般主要是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这样就能够从理论角度全面的掌握所有的统计学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统计学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就“精通”这一方面来说的话,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要求,首先是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然后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根据经济类的学科来设计统计学课程。一般來说,统计学课程除了专业内容之外,还应该适当的添加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当前社会中所需要的综合型、进步型的人才主要指的是,一方面拥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精通相关的经济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还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经济手段。由此可见,当前经济统计学的办学模式,一定要实现教学路径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而且各个院校都需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四。

二、当前经济统计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经济统计学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研究统计分析、设计统计指标与公式、确定研究目的等方面都需要社会经济学方面的相关指导。但是就目前来说,在经济统计学理论内容中相关的社会经济学理论根据还较为缺乏,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依据统计定量的方法,所以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深度,仅仅是从表面阶段来进行相关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统计学的应用。

(二)应用性比较差。

就当前所设置的经济统计学内容来看,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和解释比较多,因此其应用性也就会比较差。这样一来,当前高校培养出的统计人才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就表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统计学理论知识的有效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较差。

对于任何理论知识来说,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如果两者之间相互脱离的话,其理论知识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统计学来说,其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同步性就比较差,这主要表现在相关指标和分析方法的提出并不是专业的统计人才,这样实际的指标和方法就会缺少必要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当前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的提高。

为了有效的改进经济统计学,首先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实现其理论基础的提高,注重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借鉴和学习,将先进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有效的融合,将经济统计学的高度与社会统计学保持一致,加强对统计学与经济学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和密切联系的强调。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进步应该面向全社会,其发展的依据主要就是社会需求,并发挥出一定的监督和咨询功能,有效的指导经济决策。在设置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多领域、多行业的涉及,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实现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学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其有效作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加强统计工作模式的健全性,增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无论是在应用统计方法、收集统计数据的时候,还是在整理和分析报告格式与统计数据的时候,都应该应用科学的统计工作模式。另外,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应该全面分析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面临的困难、经济工作特征等各个方面,促进统计工作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工作的实效性也得到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发挥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

(三)加强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数据也会得到差异化的统计结果。在实际应用经济统计方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应该是真实的,都是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得到的,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真实的表现出当前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以及发展水平。如果始终都是应用单一的经济统计方法的话,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就会忽视很多的变量,这样最终的结果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必要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因此,加強对经济统计方法的改进,实现统计手段的创新,就能有效提高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在相关经济决策中的依据就会更加合理、科学,对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就会具有更大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结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统计学能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随着逐渐发展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经济统计学也就会越来越重要。从统计学的性质来说的话,主要是针对分析、整理和收集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预测,并做出准确判断,提高相关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严格观察,合理、科学的分析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出经济统计学的有效作用,能够进一步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完善。

统计学论文

考试是大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教学水平,评价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多为单一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内容过于书本化,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医学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不仅有理论讲授,还有统计软件的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实际处理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适应医学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统计学考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1.考试模式过于格式化、理论化、单一化和结果化,无法客观、全面和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将导致学生普遍形成“平时玩、考前看、考后丢”的规律。因此,传统的考试模式将滋长投机心理和浮躁学风,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考试内容片面化,难以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考试基本是考核学生“划范围、圈重点”的识记力,考试成绩有很大的机会性与偶然性。这种考试既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也不能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易于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考试不具备公正性与科学性,难以实现考教分离。传统考试模式从出题、监考、阅卷、统计到登录成绩,均由任课教师完成,教师工作量大,效率低,试题选择的随意性大,仅凭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评价试卷的难易程度。阅卷时也难以避免人情分现象。

4.考试后信息反馈能力较弱。考试后对考试成绩的分析也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其分析结果主要是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从分析结果中了解学习情况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传统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及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二、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的设计。

1.考试内容的构成。试题库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基本知识(elementaryknowledge,e分,60%)、拓展知识(prolongationknowledge,p分,20%)和创新知识(innovationknowledge,i分,20%)。其中e分(均为客观题)和p分(均为主观题)为开放式题库,分别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基本知识考试必须达到合格,在计算机考试中完成。由asp自动识别系统预约考生后从题库自动提取10个选择题/章,每一题答题时间为20秒钟,正确率必须达到80%以上,其相应章节或系统即可记合格(60分)。拓展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asp系统从题库自动提取2个主观题/大类(或系统),每题按10分计算,每一题答题时间为3分钟,并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动提供一张带二维码的拓展知识考试的答题纸,学生答题后通过扫描直接存入系统提供给老师阅卷,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创新知识考试按实际记分,由计算机识别考生后,自行提供带有二维码创新知识分答题纸,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解答题目或发表观点,答题后放进扫描系统,每个项目按10分计算,只按百分比评分(不得超过95%),计算机可根据其计算出实际得分计入总分。为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对于申请获得相关拓展项目、创新项目或者获奖者,可按相应比例计入创新知识分。

2.考试难易程度的设置。将医学统计学考试难度划分为三个级别,即i级(低难度)、ii级(中等难度)、iii级(高难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方向、不同学习层次设置考试级别。学生可在规定考试级别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高于规定级别的考试,但不能选择低于规定级别的考试。i级题库为100%低难度题目构成;ii级题库为30%低难度题目和70%中等难度题目构成;iii级题库为10%低难度题目、20%中等难度题目和70%高难度题目构成。例如,临床、中药学和中医学本科必选iii级,中药学、护理学、影像学、检验学本科必选ii级,其他专科选i级。不同专业考试级别设置如下表。

3.考试类型的选择。考试类型包括章考、类考和会考三种类型。章考指分章节考试,由任课教师授完相应章节后,24小时内授权准考章节或由计算机按课程表自动在正常授课时间后,24小时内自动完成考试授权。若有调课、停课等课程变动情况,由教师按调课申请重新设置考试时间。类考是根据知识结构,将多个同类章节分成几大类进行考试。如:绪论、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等。会考是整个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考试。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考试类型,并通过asp考试预约系统预约考试时间。

4.考试题型的设置。基础知识考试内容的题型为10个选择题,包括8个单选,2个多选,正确6个单选和1个多选,即可合格。拓展考试内容的题型为简答题(4个)和计算分析题(2个)。

5.考试成绩的评阅。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主观题由任课教师在登录界面登录后,确认信息无误后开始阅卷。考试流程图如下。

该考试模式具有多样化、灵活化、过程化、常态化及章节化特性,使得出卷、印卷、监考、阅卷、统计、归档等多个环节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了考试成本,优化了考试模式。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让学生平时轻松学习,轻松掌握,轻松考试;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课堂要听、平时要看、考后要学”的习惯,消除投机心理;能真正实行考教分离,考试公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既能科学地考核出学生基本知识的全面性,又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节约了考试成本,并且可以考核出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基于asp技术“三级三分”制式考试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统计学论文

在进行旅游行业的核算时,主要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定期调查和专项调查等。调查的项目由国家旅游局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并且由专门的调查人员执行。在进行调查时,国家和地方进行核算的方法不同,国际进行的是抽样调查,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调查,以此推算全国的旅游人数和相关的收入。地方的旅游经济核算主要是对当地的旅行社、旅店等进行核算,并且将各个景点的统计人数作为补充调查。

二、我国旅游经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范围不全面。

我国旅游经济进行的相关统计并不全面,其数据缺少连贯性,并且由于缺少科学的统计方法,使得统计数据没有很高的权威性。从经济的核算统计上看,现阶段的经济统计并不能够全面的代表全国的旅游统计,因此存在着统计范围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旅游数据的统计时,存在和相关项目漏算的现象,在进行旅游人员统计时,只进行星级饭店旅游人员的统计,而忽略招待所等住宿地的人员统计,再有就是对调查表中相关项目的认识不准确,使得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二)核算数据缺乏权威性。

旅游经济在进行核算时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账户体系,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统计时,数据的核算缺乏精准性和权威性,各地方的经济核算不能进行较好的比较,由于数据的不统一使得其提供的数据没有信任度。

(三)核算指标不合理。

从核算的方式上看,很多方式的核算都不合理,在进行旅游经济核算时发现,有很多非货币形式的指标,比如对旅游人数的统计,再有就是对旅游的消费核算部准确。旅游中的消费占据了旅游经济中的很大部分,但是其相关的统计指标并不规范,使得很多项目没有得到合理的计算。

(四)核算方法不严谨。

从经济核算的方法上看,很多地方的旅游经济存在核算方法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国家级的旅游经济和地方级的经济核算方法不同使得计算的数据很难统一,现阶段我国旅游计算调查采用的还是回忆式的方法,使得核算的结果和实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调查者对调查内容不熟悉,容易出现漏查的现象。从核算的频率上看,很多地方在进行经济核算时通常是一年进行一次,使得误差很大。再有就是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均,没有很好的代表性,用某一地区的经济核算估量其他地区,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三、加强旅游经济核算的措施。

加强旅游经济核算,不仅能够对旅游经济更好的评估,同时还能更好的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要对旅游行业核算的范围进行全面的统计,将影响旅游行业核算的每一个因素都要包含在内,并且进行调查表的优化设计,让项目的设置和规划更加合理。进行统计算法的优化处理。让国家和个地方的核算方式相同,从而让统计的数据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度。提升调查人员的素质,让调查人员对相关的统计程序更了解,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统计。国家要重视旅游行业的经济核算,并且要推出相关的政策帮助进行经济的核算,从而让旅游经济的核算更加顺利和精准。

四、结语。

在进行旅游经济的核算时,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旅游行业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控制好旅游行业计算的范围,将旅游行业经济所涉及的经济都纳入到经济核算的范围中,并且提升相关的计算方法,让计算更加的精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核算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进行提升时要按照相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加大旅游行业经济核算的管理力度,让旅游经济数据更加的精准,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旅游行业的经济发展,让旅游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