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制度建设工作总结(实用16篇)

时间:2023-12-22 13:05:46 作者:笔砚

写月工作总结要注意事实性和客观性,不夸大和夸张,同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和条理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市、场(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我村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村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运行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场(处)的和谐农场和景区建设飞跃发展的奋斗目标,现将我村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xx年,在场(处)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场(处)《关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村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制度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我村“强责任、转作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全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营造了风清气正责任心强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及时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负责人为成员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茶园冲村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步骤。三是对开展制度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从增强责任心、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机制和加大问责等方面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领导小组对我村各项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和登记,对原有的不适应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形势,从新制定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在各项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中,涉及到人事、财务、农业建设重大事项、民主集中制、党建人才等各方面,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共建立健全了38项制度。

(三)切实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场(处)党委指导下,领导小组对38项制度作了立卷归档,便于制度的废、改、立和落实查询。

(一)存在不足。

通过近段时间的工作,在制度建设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负责人对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那是虚的东西,有应付的思想。二是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督查、检查、反馈的少。

(二)下步工作意见。

一是要继续以彻落实场(处)《关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通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村各项制度。坚持责任与作风并重,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

二是要坚持制度的落实,经常性、阶段性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健全和完善一些不成熟的制度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确保制度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滨州公司成立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领导和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建。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注重激励性制度和实体性制度,又要注重程序性制度,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

资金管理规定》、《差旅费管理规定》、《发票管理规定》、《安全风险管理规定》、《加油站取暖设备管理规定》等等涉及公司各部室及加油站的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工作到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会议通过各项规定后,公司领导把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首先从自身做起,模范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以身作则,在全公司范围内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1、严格落实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在落实制度上首先坚持在“严”字上下功夫,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结合“干部学习、履行职责、遵规守纪、管理规范”的量化结果,讲评做到严肃认真,不迁就照顾。克服“怕伤感情,怕惹麻烦,等靠上级”的思想。

其次是坚持在“细”字上下功夫。严抓细管,注重在细小环节上比高低,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落实制度的质量作为一个硬指示来完成。第三,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通过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公司员工工作片面,搞花架子,做表面工作,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思想素质。首先公司领导积极引导大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公司员工端正思想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导公司员工站在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公司员工责任感,事业心。

在20xx年的制度建设工作中,滨州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坚持从员工最关心、与公司利益最相关的问题入手,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构建了严密可行的制度体系。20xx年,滨州公司在制度建设工作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山东公司的要求和兄弟公司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滨州公司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争取更大的进步。

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领导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结合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有漏必赌,有章必建的原则,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根本,把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制度促规范,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财,很好的推进了反腐倡廉工作,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工作全局,创建了学习型、实干型、勤廉型、创新型的政府机关,进一步转变了基层干部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主要做法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与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不断调整,很多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要求,我镇成立以副书记为组长的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由党政委办公室具体负责,认真研究部署制度清理和完善工作。对现有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审查和归类。共清理、审查各类规章制度52项。

结合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找准机关、单位、村居等各个方面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坚持、完善、废止、新建”的要求,进行专项制度建设,继续坚持的10项,完善的32项,拟新建的10项。

镇党委、政府在制度清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领导小组严把起草关、征求意见关、论证关,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行性。力争把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成一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思想稳定、安心本职、尽心尽职、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党委、政府先后修订与制定了《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办法》、《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办法》、《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实施方案》、《村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意见》、《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村居单位经费管理办法》、《机关管理办法》、《财经管理制度》、《党员管监督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村级经费管理办法》、《镇村干部管理办法》、《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干部驻村任职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农村“六大员”管理规定》、《印章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机关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公开承诺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关于村(街)干部补贴标准及目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党校工作制度》、《党员联系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意见》、《民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工作制度》、《消防工作制度》、《集镇管理办法》、《“六城联创”工作奖惩办法》、《镇环卫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林业管理制度》、《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管理规定》、《首问首办责任制》、《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廉政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全面复核认定和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工作实施意见》、《“三资”代理服务管理制度》、《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

从学习、工作到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在制定和修改的同时,做到了制度进思想、见行动,让全镇的干部职工学习、工作与生活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理顺了各种关系,减少了违纪案件的发生。另外,在每年度各项中心工作推进中,都要认真研究,针对性的制定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方案。

在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后,镇领导班子把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首先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模范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全镇范围内起到表率的作用。

1、严格落实制度,加大干部管理力度。

在落实制度上首先坚持在“严”字上下功夫,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结合“干部学习、履行职责、遵规守纪、管理规范”的量化结果,讲评做到严肃认真,不迁就照顾。克服“怕伤感情,怕惹麻烦,等靠上级”的思想;其次是坚持在“细”字上下功夫。严抓细管,注重在细小环节上比高低,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落实制度的质量作为一个硬指示来完成。

第三,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干部作风优化领导小组不断深入基层窗口进行督察、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违纪干部职工,对照党纪政纪,严格处理,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干部职工工作片面,搞花架子,做表面工作,钻空子,走过场的现象发生。

2、加强教育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素质。

首先镇领导干部积极引导大家按照党纪政规和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他们端正思想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引导他们站在大局上看问题,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利益关系,增强组工干部责任感,事业心。

有的放矢的摆事实,讲道理,对干部职工进行淡薄名利教育,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无尚光荣,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

3、不断总结经验不足,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每年年终都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重点是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查缺补漏,促进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的制度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改进,确保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为推动基层反腐倡廉与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驾护航。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丰富医院文化内涵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名城的有关精神和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丰富了医院文化内涵,促进了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文化建设阶段工作总结。

一、开展“抓整改、促发展、保稳定”活动。

院党委针对我院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8月15日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开展了一次解放思想,坚定信念、战胜困难、促进发展活动。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丰富了医院的文化建设,使职工的思想作风、精神风貌、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通过学习、动员提高了思想认识。

“抓、促、保”活动。

动员大会后,全院上下积极行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院党委利用板报、橱窗等形式宣传魏院长讲话精神及开展“抓、促、保”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放“党章、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等学习材料。

党办室向全院党员干部发出倡议,号召全院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做好宣传动员,率先垂范,做坚定岗位、尽职尽责的模范。

各支部分别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党团活动时间组织学习。

院党委对各支部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全院所有职工都参加了“抓、促、保”活动学习答题,并撰写了读书笔记和,保证了学习效果。

(二)通过查摆,抓住了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医院在管理、医疗服务、科研、整章建制和医疗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通过自己找查摆,即对照“抓、促、保”活动有关要求和我院相关规定,逐项、逐条进行查摆。

二是科室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坚持不护短、不留情面、不避重就轻,不给工作留死角,有矛盾有问题不回避,互相提醒,及时纠正。

三是相互帮,请兄弟科室和临床服务科室给本科室提意见,逐条落实,加以改正。

如放射科向各科室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并进行梳理汇总分析,分清哪些是个人问题,哪些是科室问题,分别加以解决。

四是向患者征求意见,定期向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三)解决了一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习惯认识和作法。

在“抓、促、保”活动中,原先医院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正在转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斤斤计较、互相扯皮的事少了,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办事多了,如:行政职能部门的同志义务劳动,冒雨搬病区、中草药库搬迁和门诊装修打扫诊室,体现了职工新的精神状态;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和和使命感加强,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敢有作为的职责意识正在形成。

通过“抓、促、保”活动,一是职工的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加强,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请销假制度,绝大多数职工能够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意识增强,使用文明用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门诊收费处改善服务态度,并向患者承诺在收费窗口排队等候不超过10人,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三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四是转变机关了作风,行政后勤人员为一线服务意识普遍增强,主动下科室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一线服务;五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了岗位职责,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在干事的工作格局。

二、抗震救灾奉献爱心20xx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在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一场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撼了大半个中国,在瞬间夺去了上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家园。

整个华人世界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院党委及时向全院职工发出了倡议,呼吁全院干部职工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为汶川大地震中的灾民尽献微薄之力,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此项活动很快得到了全院职工支持与配合,大家积极踊跃捐款,向汶川同胞奉献爱心,在医院经济状况比较困难,职工不能全额发工资的情况下,全院干部职工共捐款68600元,其中,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2060元,充分体现了“大灾有大爱”深刻文化内涵。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们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我们相信,有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再大的灾害我们都有能力去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办法去克服,并最终取得了抗击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最后胜利!

研究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xx供电公司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辽宁省政务公开规定》,积极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xx供电公司20xx年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为进一步做好我公司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根据xx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文件精神,特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刘树新、党委书记刘国华为组长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办公室、^v^(纪委办公室)、营销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和各供电分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v^(纪委办公室),负责公司政务公开组织协调、综合指导和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xx供电公司为做好全市人民保供电工作,确保全市人民实时掌握停电动态,提前做好停电准备,避免因停电给电力客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停电信息公告工作:供电设施因计划检修需要停电时,提前7天将停电区域、线路、停电时间和恢复供电的时间通过xx晚报和广播电台滚动播放方式进行公告。

供电设施因临时检修需要停电时,提前24小时将停电区域、线路、停电时间和恢复供电的时间通过xx晚报和广播电台滚动播放方式进行公告。

公司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做客电台直播间,与广大市民客户进行广泛交流,认真地解答、解决客户的咨询和问题,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广泛赞誉。同时公司运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公司的“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和优质服务的新政策、新举措。

5月15日,xx供电公司举办了20xx年“5·15政务公开日”活动。本次政务公开活动公司以提高系统服务质量,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切实增强政务信息向人民群众主动公开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xx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xx供电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公司副总经理刘绍君带领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营电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在供电公司门前开展了宣传活动。

在活动中,我公司通过宣传展板、发送宣传单、宣传手册等形式,从企业现状、优质服务、安全用电、电价电费、等方面向全社会进行了公开。公司副总经理刘绍君与市民进行了近距离交流,听取广大电力客户对公司服务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客户服务人员认真地解答、解决用户的咨询和投诉,宣传公司优质服务的新政策、国家节能政策的新措施,现场办理用电及咨询业务。

此次活动向市民发放故障报修指南、电价政策、办电须知、用电小常识、“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指南及故障报修流程等各类宣传单3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政策用电咨询26件次,使广大客户更深入地了解到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使得公司政务公开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既展示出供电员工的服务风采,又拓展了政务公开渠道,为使政务公开与优质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

公司所属5个供电分公司也同时在响应本县(市)区号召,在本地区开展了宣传活动。

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公司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服务水平仍未能完全达到社会各界的期待。虽然我们提供的服务从便民、快速、高效、亲和等各个方面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随着社会发展,用电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服务内容深度和广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客户要求,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还有待于加强。

继续拓展政务公开途径,强化信息公开的实效性和及时性,推进“四进”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政府),加强农村用电安全宣传活动,推动客户连心卡走进千家万户,推广多种缴费方式,推动电力知识宣传,引导客户正确认识电力企业,加大宣传力度。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政务公开工作中做得更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xx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自20xx年8月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县作为四处项目基地园所在县区,各项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目前,我县该项目实验已经顺利启动,并稳步进入研究阶段,现将半年来项目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利津县积极响应全市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实验的要求,全县共11处幼儿园申报此研究项目,其中利津县实验一幼、实验二幼、利津镇中心幼儿园、陈庄镇中心幼儿园4处幼儿园被确定为本项目实验基地园。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是一个行动研究项目,旨在解决各地、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一种让幼儿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路可求的常态机制,更加深入地贯彻《纲要》,继续唱响幼教主旋律。

1、专业引领理清思路。

1)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以托幼办和基地园负责人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各园开展的各项研究活动。

2)各基地园成立园本教研协助小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相关的园本教研理论知识和成功经验,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丰富头脑。学习、了解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沿理论,在我县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要求。

2、现场研讨明确方向。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同时也让参加研究的幼儿园园长、老师对“园本教研”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县托幼办于9月5日专门组织并召开“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专题研讨会。全县县直、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同时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畅谈对该项目的理解和研究中的困惑,还就此项目的具体实施展开深入地讨论,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研究方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开展活动,提高实效。

1)加强日常教学研讨,提高每位教师观察孩子活动的能力,善于捕捉教育事件,认真进行分析与反思,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应围绕课改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讨论,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常规问题,搞好平时的研究工作。

2)立足岗位培训,着力打造名师。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立足班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园本教研。开展“备课、上课、反思、评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结合幼儿园、幼儿的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上教研,加强教研员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结合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课改专题研究,提高教研员专业引领素质。通过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现场教学指导等方式,锻炼教研员的教研指导与服务能力,激发教研的教育创造思维,构建专家型、创造型的教研员队伍,带动教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6)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广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善于在实践中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总结与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使有益经验得以传承。

7)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做好幼儿园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幼儿园要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心得体会,编辑成册存档。

4、园际交流,取长补短。

1)12月5日正值项目实验开展三个月之际,“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首次经验交流会议在县教育局召开。会上各项目基地园对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探讨,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共享,为其他幼儿园搞好园本教研,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2)截至12月中旬利津县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育博客,都已建立起来,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利津县托幼办并且在东营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利津学前教育博客群,利津县学前教育已成为一支蓬勃发展的生力军。网上博客的开通,不仅提升了利津县学前教育的形象,同时为各园的园际研究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又一次推进了全县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三动运行机制的延伸。

3)项目试点园在加强自身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用“区域推进、逐步推广、以园为本、专业引领”的方式缩小了我县各级各类幼儿园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了全县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我们非常欣慰的看到,各项目基地幼儿园“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工作已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并各自有特色但工作中还有许多困惑尚待研究解决:

1、更高的专业引领、理论支撑的问题。

2、成果的物化、呈现问题。

3、一线教师由于较少接受科研程序、方法和规范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要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掌握必要的研究技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4、园本教研特色的展现,如何创建富有个性的园所文化。

“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刚刚起步,通过这一项目研究将会呈现一批有价值的实践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幼儿园参与到教育研究的行列中来,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切实实现学前教育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看,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在资产处置环节,缺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是在资产流动环节,缺乏明确的规则来促进必要的流动,导致“单位占有使用”实际上成为“单位所有”。

此外,还存在着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家底不清,部门(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公等问题。从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展要求来看,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从部门职责分工角度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政部门重点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20xx年5月30日颁发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和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要尽快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及特殊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力求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省财政厅将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抓紧制定下列有关办法:配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审批办法》,并完善资产的配置标准;使用环节主要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调剂使用审批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审批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处置环节主要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办法》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办法》;评估环节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资产评估办法》;统计报告环节主要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特殊资产管理方面根据资产性质不同主要制定《行政单位境外资产管理办法》、《行政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行政单位涉密资产管理办法》及《行政单位it资产管理办法》,等等。

2、主管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国家和我省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有关办法,针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现金出纳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一)全面总结。

1.各单位要对资产清查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进行有深度的分析。

2.各单位对在资产清查中新形成的资料要分类整理形成档案,按国家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3.各级财政部门应在各部门、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为测定预算单位资产费用定额和资产配置标准提供准确、详实的基础数据资料。

4.提出总结报告及专题报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内容主要有:资产清查工作总体状况分析、资产清查工作具体实施情况;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成效;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加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等。总结报告及专题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

(二)表彰。

各地区、各部门(单位)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规定,对资产清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中,我们食科一班在团支部、班委会的领导下,在全班三十名同学的积极努力下,在班级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班风学风建设、集体活动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班级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制定了班级选举制度、班级决策制度、班级财务制度。在班级工作中力求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将整个食科一班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班委会争取每个同学能了解班里的工作,一方面能够协助班委搞好工作,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大家为班集体服务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同时提高我们的班级凝聚力,使班级始终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姿态。

思想是旗帜,在思想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召开班委会、班会要同大家打成一片,了解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并随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情况,从而力求在思想上永远保持乐观向上。同学们积极关心班级工作,并且积极主动组织安排班级活动。

在班风建设上,我们拟订了班训:“敢于创新,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引领未来。”在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个人才能,展现每个同学的才华。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班同学在学习、文体活动竞赛等各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获得院级辩论赛第二名、院级优秀班集体以及院级文学知识竞赛三等奖。在班级干部的积极带动下,我班形成了团结、奋进、热情、创新的良好风气,整个班级感情融洽,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班里还组织了几次集体郊游,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有更多的接触,增进大家的情谊。

在学风建设上,同学们在经历过初入大学的迷惘后,开始有目标地、科学地、有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大学学习中,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结伴上自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蔚然成风。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在英语四级考试中,过级率达到过级率达到91.7(其中全班31人,参加考试24人,通过22人)。上学期期末成总体情况保持良好,平均分90分以上有2人,80分以上有19人,位于年级前列。

在抓好班级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开拓视野。班干部定期召集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多项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反应也很热烈。比如组织大家游石燕湖、烈士公园之行,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参加到班级活动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后我们还会坚持搞好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感和班级的向心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全班三十一名同学同心协力,取得了以上各方面的成绩。当然,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我们坚信,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再创佳绩,更上一层楼。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工会,或称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

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而企业的文化建设更离不开企业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体现,在促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改善人文关系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职工的文体活动工作,通过各种有效的文体活动载体,着力增强职工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团队凝聚意识。大力推进职工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职工积极、自觉、持续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爱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明确活动主题,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2、组织健全。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乒乓球、羽毛球、登山、健身操、演艺等文体协会,各部门在依托公司内文体协会的基础上,加强文体网络的建设,把各兴趣活动小组进行规范管理,相应成立了若干文体协会分会,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公司工会和公司党支部制订全公司的文体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安排活动。以职工健身为着力点,以普遍参与为重点,组织活动的原则是“大众参与、广泛适宜、全民健身、兼顾特色。”

我公司人员的结构均较为复杂。科学合理开展文体活动将关系到能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推动企业的和谐发展和引导职工为实现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公司工会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公司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了专项主题活动。每年都要举办1—2次全公司职工普遍参加的大型文体活动,把活动组织方案、活动过程应急预案、活动后总结评比表彰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和实施,这些大型活动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激发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培育了携手共超越的团队合作精神。

近年来,我们借“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主题,全面推进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公司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形式以大型、集中为主,各分工会组织的活动形式以小型、分散为主,适时总结、评比、表彰,长期规划职工文体活动。

1、公司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形式以大型、集中为主。公司工会从提高职工健康素质,建设协调高效团队,促进快速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健康工程的方式大力推动职工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活动的着力点主要放在力求增强职工的健身意识,激发活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上。工会组织的活动固定项目与不固定项目相结合。

2、工会组织的活动形式以小型、分散为主。各部门能按照公司工会关于健康工程的号召,认真研究职工文体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大力推进全体职工文体活动的广乏开展。在积极参与公司里各项活动的同时,根据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和员工业余爱好,组织职工以普遍参与的形式大力开展文体活动,力争做到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以陶冶职工的高尚情操、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其项目有:登山、游泳、健身长跑及健步走、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工间操、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瑜珈健身操练习、踢毽子、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

3、适时总结、评比、表彰,长期规划职工文体活动。结合公司里实际情况,抓住职工需求,适时总结长期规划,公司工会每年夏季组织一次工会主席工作交流会,年终进行工作总结评比会,文体活动是交流总结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各部门能否获得“先进职工之家”的荣誉。

为了调动和引导基层单位及职工个人积极、自觉、持续地参加文体活动,公司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都要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年终还评出“健身活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同时还利用公司网、公司报广泛进行宣传。通过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活跃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公司有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活力和蓬勃生机。

这几年通过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活跃了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加强,有效地促进了公司里健康快速持续和谐发展。开展职工文体活动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1、文体活动是宣传企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形式。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为职工强身健体和思想情感交流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同时激发了员工奋发向上,勇于拼博的斗志。旺盛了士气。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团结和谐、齐心聚力,符合企业和谐发展的先进文化氛围,为推动企业和谐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以确定文体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2、文体活动是培养职工团结和谐、促进团队建设的良好途径。纵观在市场竞争中驾驭潮流的成功企业,无不在团队建设上精耕细作。文体活动以团体竞赛为载体,以职工普遍参与为重点,营造了团结奋进的氛围,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以文化为内涵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文体活动来培育和推广,动员和鼓励职工把比赛中争取好成绩的品质带到技术工作中去。我公司在开展职工文体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公司里的改革发展目标,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职工团队的综合素质上,不断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通过文体活动使职工真正具备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抓住一切机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体现了单位公司需、职工公司求、党政公司谋、工会公司能,达到了提高职工健康素质与促进单位职工团队建设的双赢效果。

3、文体活动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开展文体活动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各类竞技比赛是各项文体活动的主要内容。职工在参加各类竞技比赛时,最容易表现出内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而比赛的规则、精神文明规范都制约着活动按照章程进行,无形中对参赛人员和观众都是有效的教育,而且这种没有教员的教育过程极为自然,是在生动活泼的赛事过程中进行的,其教育效果显而易见。在各种大小赛事中,互帮互促、互尊互爱的场面比比皆是,使我们从比赛小事到企业和谐发展大事,达到了由外在到内在实质的不断升华。故而职工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载体得到提升和拓展。

4、文体活动是职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公司的发展,和生产任务越来越重,员工的精神压力较大,身体透支也较严重,身心感到疲惫。文体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开阔人的心胸,愉悦身心。文体活动还可以释放生理、心理的压力,化解生理、心理的裂痕。使广大职工在文体活动的平台上进行安全和信任的竞技交流和思想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实现心灵的默契,群体之间的和谐友善。

5、文体活动显现了可喜的效果。结合公司实际,认真研究职工文体活动的新思路,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法,把增强职工体质摆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广大职工积极、自觉、持续地参加健身锻炼,在全公司逐渐形成健身热潮。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已经惠及全公司职工,对增强体质、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显现了可喜的效果。近年来,全公司组织的体检表明职工的身体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职工的医药费用大幅度降低。职工身体健康了,工作有干劲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了,工会工作的价值也就体现了。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研究

住房问题关乎民生和稳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使全体人民实现住有所居,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的主要精神及战略部署,对于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很多低收入家庭购房很困难,廉租房正是为这些家庭提供的住房保障,廉租房制度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目前正在在全国各地推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当前房地产事业过热、房价急剧增涨、市场秩序不规则导致贫困城市家庭购房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健全廉租房制度,正确认识我国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顺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廉租房制度的涵义

本的原因就是为解决住房稀缺所引发的一系列住房问题。

二、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现象,同时对住房需求的旺盛、地方政府追求高额的土地租金收益、房产开发成本提高等因素推动了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虽然达到了28平方(米),但是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当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还有1000多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5.5%,存在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仍然有1000万户。“住房难和买房难”是这部分群体面临的突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好该问题势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必须将这部分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而廉租房建设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低收入者住房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切实贯彻“住有所居”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

2、缩小房价收入比,缓解贫富差距的有力措施

房价收入比是指家庭购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用于考察居民的购房能力,房价收入比的拉大源于市场条件下城乡、行业、区域之间贫富收入差距拉大。2017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是6.7,但是同年最低收入家庭的房价收入比约为22,而最高家庭房价收入比刚刚超过2,前者是后者的10倍,并且这种差距还呈逐步扩大的趋势,2000年最低家庭房价收入比是最高家庭的5倍,而2004年这个比例扩达到9倍。在市场调控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帮助住房困难的低收入群体改善居住条件,保障居住需要,缩小与富裕群体的差距,而廉租房建设能够有效协调平衡政府和低收入群体这两方面的需求。

3、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

济适用房解决;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赁房的办法解决;高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市场供应商品化住房。

三、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需求资金的缺口较大

廉租住房制度得不到健全,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据统计在每年全国各地住房建设的资金不低于285亿元;如果所有低收入家庭都需要租赁补贴,那么每年需要212亿元资金租赁补贴低收入家庭;资金需求每年至少共要497亿元。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来看,社会贫富差距大,发展不均衡,国民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社会需求大,地方政府供给不足。由此可见,财政资金有限是我国实施住房保障的突出困难,如建设部在今年通报的200多个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的地区,绝大多数都是经济落后地区。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保就业,保养老,住房保障因为诸多因素并没有列入财政保障体系中,这些在财政运转上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领导班子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创建创业型领导班子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要求,通过走访座谈,下发调查问卷,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查找了乡局级领导班子存在的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深、学习的风气不够浓、创业的合力不够强、干部的作风转变不够实等问题,在深刻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县乡局级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业型的领导班子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分别在农村和城镇各选择一个党委作为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县“三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方案,明确了“三型”领导班子的内涵和标准,使创建活动在全县推开。为了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部领导带领部内干部分片包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经常听取创建活动情况的汇报,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实效。

1、着力提高了各级班子成员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在“三型”班子创建过程中,我们把学习型班子建设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关键来抓。一方面提高乡局级班子的理论、业务素质。开展了学政策、学理论、学经济、学典型、学业务的“五学”活动和争创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创学习型领导干部的“双争”活动。在活动中,通过采取集中办班学习、请专家教授讲课、外埠培训,以及选送干部到高校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乡局级班子的理论水平。选派了70名干部到东北农业大学学习深造。在县内举办假日专题讲座6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全年培训干部达到人以上。另一方面,增强领导干部的创业发展意识。在全县先后开展了“全市大发展,我们怎么办?;绥棱要发展,我们做什么?”以及在乡村班子中开展的“怎样做新时期合格称职的乡村干部”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乡(局)村两级班子通过与先进对标,查找了工作差距,认清了工作位次,明确了主攻方向,解决了乡局级班子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组织大讨论的基础上,派出干部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赴大庆、安达、肇东等地的考察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外地发展经济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传达到基层,从而使乡局级班子成员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乡局级班子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封闭、自卑、自满的思想被打破,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的思想共识。

2、开展系列活动,增强领导干部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我们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载体引导干部去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访贫问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得到实惠。一是开展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抓落实活动。3月份,县委主要领导带领调查组深入到阁山乡三合村进行蹲点调研,通过住在村吃在户、座谈讨论、入户走访,为群众理清了发展思路,并召集工作部门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诸如摊派烤烟费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20多个问题。同时,县委出台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抓落实工作意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大下基层,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一思想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开展了扶贫解困活动。制定了《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推进扶贫解困工作意见》,明确了扶贫解困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了包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城镇“一帮一”、“再就业援助”等10项扶贫解困活动。并按照盛市委的要求,开展了10项利民活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弱势群体家中,访贫问苦,体察民情,真包实扶,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好事。春耕期间,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捐资捐物近百万元。第一轮的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收效良好,有35户城镇特困户实现了脱贫。洪涝灾害后,各级干部又积极深入到弱势群体家中,帮助灾民抗灾自救,实现了全县受灾群众都有粮吃、有衣穿、有房注不挨冻、子女不失学。在活动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共筹集了200多万元的`扶贫解困资金,解决了近3000户城乡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三是开展了信访会战。把解决群众观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化解干群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主要途径,开展了信访会战。由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县集中会战。信访会战期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12件,短期内解决率达95%以上,短期未解决的,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信访会战,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群众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增近了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实行目标管理,形成领导干部创业合力。我们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干部思大局、谋大事、创大业。一是建立创业干事的责任机制。我们把乡局级班子按产业和战线分工,明确相应的责任,量化目标,落实任务,规定时限,对不能按期完成目标的,按责任大小,做免职、待岗、诫勉谈话处理。二是建立政绩考核机制。根据量化的目标,制定了考核标准。提出了“一个班子,一个目标;一项工作,一个标准;一项考核,一套制度”的考评机制,在全县实行了大目标管理。成立了考核办公室,做到常年性工作定期考核,阶段性工作一步一考核,临时性工作随机考核。同时,为每一个班子和班子成员建立了政绩档案,将招商引资情况、结构调整情况、发展个体经济情况、社会稳定情况、党员服务区建设以及“三型”班子建设情况等记录其中,做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形成了以目标论英雄,靠实绩定取舍的工作导向,激发了乡局级班子创大业的干劲。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进超过500万元的项目10项。如引进益民集团投资3000万元,对县第一百货商店、第六百货商店进行改造,建起了1.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购物广场;引进金都集团的城镇供热项目以及稻米加工、木材烘干等项目都已陆续投产达产,拉动了绥棱经济的增长幅度。三是建立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通过建立选人用人机制,把能创业、会创业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把整事的、误事的干部调整出领导班子,从而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创业能力。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按照《条例》的要求,坚持做到“三个不用”即政治上不成熟的不用,政绩平平的不用,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不用。将12名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局级班子主要领导岗位。并针对一些班子成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前不后,当“太平官”,严重影响班子整体创业功能的问题,加大了对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给真正干事的腾位置、倒空间,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使跑官要官买官的没了市场,让实干苦干的干部有了奔头,为真正能干事的干部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调动了乡局级班子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形成了干部想事业、创业绩的工作导向,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可实现150969万元,财政收入实现5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1100元。

4、建立与“三型’班子建设相配套的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制度,来规范“三型”领导班子的开展,确保“三型”班子创建活动的有序进行。一是建立责任制度。从上到下建立了创建“三型”班子目标责任制,将“三型”班子建设的目标分解细化,责任到人,保障了创建活动的有序进行。二是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对全县“三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行督办检查,每季度进行抽查,半年进行集中检查。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培养典型,查找问题。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开展创建活动好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表扬,差的提出批评,形成了创建“三型”班子活动的舆论氛围和导向。三是建立考评奖惩制度。按照“三型”班子创建的目标要求,制定了量化标准和具体的检查考评办法,坚持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切实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建设。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基层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认真查找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采取了集中培训、要求分散自学的办法,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每名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达3千字以上,撰写1篇以上研讨文章,提出了有利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领导干部观看了李真、慕绥新等违反民主集中建设的警示片,提高了领导干部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了乡镇党委重大问题决策票决制。在县委常委会重大问题决策票决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将重大问题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向基层延伸,在乡镇党委全面推行了重大问题票决制。各乡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方案,对票决制的规则、项目、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票决制的顺利进行。在后备干部调整中,各乡镇党委通过票决制的办法,对后备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提高了后备干部的质量。

3、健全和完善了乡局级领导班子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我们针对部分乡局级领导班子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健全和完善了乡局级领导班子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明确了乡局级领导班子议事的程序,议事的内容。规则下发后,又派出了检查组,对基层贯彻执行议事规则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看,乡局级班子都能够按照要求集体议事,达到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强了乡局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增强了乡局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4、严格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我们对领导干部的所属支部进行了调整,规范了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并对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了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有效开展。

5、进一步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制度和程序。对乡局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实行了质量评估,有效解决了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质量不高的问题,提高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三、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认真传达贯彻了《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下发后,我们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认真贯彻执行。组织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组工干部认真学习了《决定》。在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绥棱县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意见》,对后备干部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了后备选拔、任用、监督程序。

2、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了调整。按照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了年度调整,确定正科级后备干部117名,副科级后备干部262名,年龄、文化、专业等达到了规定比例要求。

3、加强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对后备干部建立了“一帮一”帮带对子,向后备干部传授技术、传授经验。并对部分后备干部进行了岗位轮换,在一个岗位工作满两年,并且熟悉该岗位工作的后备干部进行了轮岗锻炼,让后备干部多熟悉一些技能,提高后备干部的成熟速度。同时,选派了76名后备干部深入到农村支援抗灾、自救,选派2名干部到信访办挂职锻炼,选派了53名后备干部包扶flg习练人员,使后备干部在急、难、险中得到锻炼。

4、加强了对选调生的教育管理。制定下发了《绥棱县关于加强选调生培养教育管理情况的意见》,为选调生建立了专门档案,落实了单位一把手作为培养人,对选调生进行了考察考核。10月份,组织召开了省派大学座谈会,交流思想,互相学习,促其尽快成熟。

在市委组织部组织指导组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了县委、纪委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使人选和程序都符合规定的要求,配齐配强了“两委”领导班子。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制度的建设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充实,一个好的制度通过不断的总结去完善,能提供制度的完整性,那么就请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三篇制度建设工作总结报告,看完你也能更好的进行制度建设工作的工作总结报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要求,坚持立行立改、边查边建,着力建立五类重点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制度机制建设。

截至目前,42项重点制度已制定出台21项,已起草完毕17项,其余的正在抓紧制定;第一批活动单位结合实际,共废止制度547项、完善1504项、新建1206项,建章立制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具体情况如下:

一、省委高度重视,切实摆上突出位置、贯穿活动始终。

省委和领导小组对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4次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推动。

张宝顺书记亲自过问,他在相关会议上指出,抓作风建设既要有当下改的措施,也要有长久立的机制,要从一开始就研究出台一批转作风、治顽症的制度规定,努力取得更多的制度成果。

王学军省长多次对由政府牵头的相关制度作出重要指示,并要求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纳入五类重点制度。

李锦斌副书记经常听取进展情况汇报,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协调推进重点工作。

各相关省领导结合分工,靠前指挥,全程指导,通过听汇报、召开专门会议、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推动牵头事项的落实。

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160个第一批活动单位积极行动,坚持一把手牵头,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针对存在问题查找制度漏洞,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制度废改立工作,努力做到解决一类问题,消除一个病根,完善一套制度,拧紧一颗螺丝,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突出工作重点,五类重点制度建设及时启动、扎实推进。

我们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基础上,紧贴安徽实际,聚焦“四风”问题,精心谋划并及时启动了五类重点制度建设,努力从根源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

一是深入谋划,把中央要求与我省实际结合起来。

在前期调研摸底基础上,省委活动办于7月中旬向46家省直综合部门发函,征询近期建章立制工作计划。

从反馈情况看,各单位拟建立完善制度488件,其中省级55件、系统行业110件、单位内部323件;新建242件、完善246件。

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认真对照中央有关要求,结合当前省委、政府开展的重点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最终筛选了5大类42项制度作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重点建立的制度规定,随同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和建立五类重点制度工作一并部署实施。

中央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对照中央提出的制度建设方向、内容和有关要求,及时对我省方案进行调整充实,确保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与我省实际紧密结合。

二是把握重点,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

针对“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从五个方面立规矩、抓规范,努力把权力的篱笆扎牢、笼子关紧。

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公开承诺制度,省四大班子和第一批活动单位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聚焦消除“四风”分别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全省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

建立完善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方式、要求以及考核评价等作出具体规定。

建立完善崇尚勤俭厉行节约制度,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有关规定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是“三公”经费管理、会议活动经费管理,领导人员工作生活待遇、职务消费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

建立完善考核评价监督问责制度,重点包括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机关效能建设考核等方面,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的导向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建立完善深化改革防范风险制度,围绕“四风”易发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干部选拔任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阻止不良作风的滋生。

三是分类推进,把加快进度与提升质量结合起来。

按照“精当、管用”的原则,建立“一项重点制度、一名省领导挂帅、一组承办单位、一套制度成果”的工作机制,分类分级推进,确保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

对已制定起草方案的制度,倒排工期,加快进度,认真调研,早日着手起草。

省委办公厅就修改完善深化大走访活动长效机制文件进行了专项调研,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形成了修改思路,正在着手修订。

对已形成初稿的制度,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努力提高制度质量。

省审计厅对党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意见稿多次讨论,又征求了省经济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修改后再次征求部门意见,力求制度更加符合实际。

对需要与上位制度衔接的制度,在密切关注上级动态同时,先行谋划我省制度,等中央制度出台后,第一时间拿出我省贯彻意见。

省国资委一方面着手起草省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务院国资委制度出台情况,努力使我省办法与全国制度相衔接。

对已制定出台的制度,按照用得好、可持续的要求,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印发后,省财政厅又牵头起草了政府性债务审批管理等6个配套文件,为落实制度提供保障。

四是扎紧笼子,把制度建设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我们坚持从改革入手,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围绕反对形式思想、官僚思想、享乐思想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

在反对形式思想方面,主要是出台了关于20xx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改进对各市的绩效考核办法,提升政府效能;制定了表彰奖励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各类表彰奖励活动,防止表彰奖励过多过滥。

着眼于从严管理干部,规范领导干部任职和行为,陆续印发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办法(试行)、从严控制和规范管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暂行规定等。

在反对享乐思想方面,主要是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省级预算管理的意见,并对省直部门20xx年一般性支出预算统一压减5%;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16号文件要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通知;印发了省直机关会议、培训、活动经费管理办法,从严控制经费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并制定出台了加强省直机关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监督的意见。

在反对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下发了关于做好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党政机关5年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的要求;在开展清理“小金库”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专项检查基础上,健全完善了“三公经费”监管、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统筹推进,力求各项制度机制衔接配套、系统完备。

在加强重点制度建设同时,统筹推进第一批活动单位建章立制工作。

各单位按照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提前做出规划,加大推进力度,抓好制度执行,着力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制定工作计划,盯紧目标不放松。

各单位充分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对照职工群众期盼和实际工作需要,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加强研究论证,搞好上下衔接,精心拟定制度建设计划,为下一步工作提出“路线图”和“时间表”。

截至目前,160家单位均制定了制度建设计划。

二是建立完善制度,扎紧笼子不疏漏。

各单位普遍建立“活动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各处室(部门)积极参与、活动办及时督办”的工作机制,针对制度建设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按新建、修订、废止等不同要求,区分当前、近期和长期等不同时限,倒排时间节点,加大推进力度。

对于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不搞重复建设,继续长期坚持;对于与现行法规制度相抵触、不一致的,及时废止。

安徽行政学院由院领导领衔,成立工作小组,对已有制度逐一清理,废止了7项滞后于实践发展的制度;对于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着手修订完善。

省工商局对在工作效能上征集到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并,围绕人、财、物、证、照、案、费等关键环节,及时修订完善了15项制度;对于制度缺位的,抓紧研究制定。

省文化厅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民文化乐园等6类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共建共享,着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落实规定不打折。

为防止产生破窗效应,各单位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做到既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又明确责任主体和保证措施,健全制度落实的保障机制;同时重点搞好实际效果的督查,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开展活动以来,已纠正或查处违反相关规定问题243件,查处责任人93人,并公开通报了6起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件。

四、搞好服务协调,努力做到指导有方、保障有力。

省委活动办在抓好活动各环节工作的同时,同步抓好制度建设。

一方面强力推进重点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帐和进展情况报告制度,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报告,定期盘点销号。

加强日常联络,确定专人与各责任单位沟通联络,主动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服务;另一方面加强对各单位建章立制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明确相关要求和时间进度,对各单位提出的工作需求、政策咨询,及时收集研究,及时解疑释惑,为各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具体指导和服务。

省委督导组把制度建设作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对督导单位制度建设情况的督促指导,有效传导压力,严格质量标准,对制度建设大而化之、应付了事的,坚决要求“补课”、“返工”。

此外,进一步强化了舆论宣传工作,加强与中央活动办及中央媒体的联系,及时反映我省典型经验,中央有关媒体对我省做法进行了报道;利用省内新闻媒体、活动简报、安徽群众网等多种手段,及时报道我省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工作成效、典型经验。

特别是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把握制度出台较密集的时机,制定专门方案,加大对五类重点制度的集中宣传报道。

省各大媒体深入采访,集中报道,及时向公众解读政策,收到了明显成效。

同时各单位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工作氛围,推动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2013年,建设公司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集团发展策略,面对持续低迷的建筑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变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品牌文化建设,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继续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现就我们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对于公司而言,刚刚过去的一年,形势严峻、挑战巨大。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一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紧缩银根,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防尘治霾方面重视加大,而建筑市场需求减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形势空前严峻,困难前所未有,公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建设公司按照年初制定的总体工作要求,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发扬**人勇于拼搏,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

2013年在建项目个,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新开项目个,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2013年竣工项目项,竣工面积约万平方米;2013年全年完成产值亿元(其中装饰装修产值万元)。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全年未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

(二)、经营开发工作努力提升。

(三)、质量安全管理持续平稳。

2013年,公司全面落实“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施工管理上,注重现场监管,严把质量安全关,强化“事先预控、过程把关、事后检查”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协助项目部解决质量难题,对项目的砼墙面气泡较多的问题,研究分析并查找原因,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在项目深基坑施工方案上,公司多次审查修改,并现场检查落实,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在公司与项目部的共同努力下,施工项目进展良好,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均保持受控状态。

施工进度是考核施工企业施工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我公司项目,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下,加强现场质量安全检查,避免返工,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分班24小时施工。在项目部“强措施、赶工期”的努力下,工程达到50天主体6层主体封顶,工程如期交房,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

项目基坑深,面积大,土方工程量巨大,加上交通、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出土困难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主要瓶颈。为尽快给后续工程施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面,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以积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安排好各工序的穿插施工,使交叉施工合理衔接。降噪、除尘、增加车辆冲洗设备,合理调整场地布局、增加人力物力投入,有效的加快了土方开挖进度,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安全管理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始终以创安全文明工地为目标,以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为重中之重,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坚持岗前培训、安全生产例会,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健全制度标准,扎实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加强了重点部位、关键领域以及薄弱环节的专项检查治理,要求项目部举一反三落实整改发现问题,严格做到三级安全教育不放松,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积极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全员的应急技能。2013年,开展汛期、冬期、突发事件专项检查、月度综合检查、节后复工检查共13次,复查整改合格率80%,达到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5-6月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积极组织安全征文、安全自查、安全竞赛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我要安全”的良好局面。

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并坚持常抓不懈,使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博源广场项目把文明工地创建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始终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方式,确保工程安全达标、质量良好、文明施工。项目部建造了美丽整齐的办公区和员工宿舍区,保证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对食堂和宿舍的管理,确保职工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程施工中去。同时利用有限空间,布置了宣传读报栏以及相关休息设施,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为文明生产安全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学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安全文明施工取得显著成效。铸造和保持了公司在建筑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在公司与项目部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被评为省市两级文明工地,项目被评为市级文明工地,其中工程凭借优良的施工质量、高效的施工效率、整洁文明的施工现场成为“市结构示范工程”、“市级优质主体工程”。对外树立了“**建设”的良好形象。

(四)、综合管理水平扎实推进。

1、品牌建设。公司在建委、建协组织的“五优一先进”的评选活动中,被为“2012年度先进施工企业”,凭借公司十几年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获得了陕西省工商局及西安市政府分别授予的省、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为经营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氛围。

2、材料部围绕“没钱办小事,小钱办大事”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化解材料供应与资金周转困难的主要矛盾,较好地保证了材料的供应,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保证。在物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单价大幅增加的现象,为公司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优化了供应商的付款条件,有效降低货款支付比例,缓解资金压力;争取了更多家供应商的延期付款问题,为公司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

3、贯标认证。公司通过“整合型管理体系”标准的有效运行,提高了公司的信誉和竞争实力。本年度,根据认证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公司将gb/t50430《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与原有的三个管理体系进行整合,编制新版管理体系文件并于年初全面贯彻执行。在首次四合一审核认证工作中,高标准通过,得到了方圆委审核专家的肯定。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公司全国性布局与规范管理的发展要求,贯彻中建总公司、局内部控制标准化发展战略,公司于2017年8月结合“决策与业务流程优化及组织再造”启动了内部控制制度标准化工作。2017年3月出台《公司管理手册》、《各系统标准管理手册》共11本。2011年发布了《搅拌站标准管理手册》、《生产作业指导书》、《技术作业指导书》、《人财物及后勤作业指导书》、《搅拌站记录表样》。公司继搅拌站标准化完成后,紧接着于2011年5月启动了分公司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分公司标准化手册》,2012年4月试运行。现已建立起总部—分公司—搅拌站三个层次的一套高效、科学的内控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实现公司管理无缝连接。

近三年来,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多次邀请三局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了内部流程制度评审与指导修订,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公司根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不强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贯,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开展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标准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培育标准化企业文化,增强标准化意识。各单位召开“达标活动”推进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安排部署。由公司各系统部门从内部选举标准内部培训师,按标准手册制作ppt培训课件,进行专业标准制度宣贯培训。将标准制度中相关内容,编成相关工种的培训资料制作成岗位操作规程上墙等活动,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控标准化体系工作领导组(内控制度方向把关)、评审组(内控制度质量把关)、工作组(内控制度编制),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真正的落地。为了使内控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星级搅拌站评定管理办法》,明确标准化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及监督检查考核具体方法措施。主要有:

(1)与“创先争优”和“标准化 青年先行”工作相结合,开展技能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公司将《搅拌站管理手册》中厂站标准化管理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武汉事业部、成都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设备运输分公司、西安筹备组分别组队,参加了竞赛。

(2)搅拌站星级评定。为推进公司搅拌站各项业务标准化,夯实搅拌站基础管理,公司根据分级管理与激励的需要,设置“达标搅拌站、三星、四星、五星级搅拌站”四个等级开展星级评定。每季度,分公司星级评定小组组织所属搅拌站对照《考评标准》,对各站、各科室、各岗位的业务操作、内控管理、监督制约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逐项打分,对符合《考评标准》条件单位,推荐申报公司,由公司结合大检查进行验收。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公司通过组织内控标准化知识考试并将“考试合格与否”与个人任用、升迁进行挂钩,与新员工能否转正、转岗进行挂钩。通过上述措施,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层层将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针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公司业务流程梳理工作,编制《内控职责表》,业务中重大风险不可遗漏,并要在制度相应位置用规定的编号标注出来,风险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成本、法律等风险控制要求的关键控制点,将每一个控制点逐一说明,明确其内控责任,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

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目前,公司内部制定并仍有效、在沿用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57份,其中:安全、综治管控类11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13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6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休假加值班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14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4份,财务管控类3份,其它管控类6份。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持续改善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自身开展“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所需,公司对2011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结合管控实际需要整理出60份现行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60份规范性文件中,公司将其中仍可沿用的45份文件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单位、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后一步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提供基础;另外对其中的12份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废止了3份文件。

二、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措施:

总体上来说,以“制定好”和“执行好”为主线,通过近两年多措并举的方式,公司在制度执行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在中层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对集团、公司各方面的管控要求、管控目的更明白,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的比较到位,能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时时刻刻按规则处事,大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一项工作的推进,小到一支笔、一件工具的购臵,都能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规定去处理。

采取的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把握了以下原则:1、集团有明确规定的,按集团规定执行;

2、集团没有明确规定的,按公司已有的规定执行;3、集团、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公司会议集中商讨一个方案,权限范围内的按方案执行,权限范围外的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

1、抓好制度的“制定”环节:

一是要求出台的制度要简洁、适用、有效。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各项管理规定,文字上基本上没有“穿衣戴帽”的废话,都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有明确管控要求、可操作性强的实质性内容。

二是要求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相互之间不存在冲突。这两个要求既是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操作部门和人员“无所适从”。同时通过“必要会签”的环节,避免“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保证制度之间不发生冲突或遗漏。

三是制度要成体系,有连贯性,要求各部门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实现集团—公司—分公司—员工自我管理几个环节的无缝联结、全面对接,使公司规章制度执行规范化、常态化。制度草案拟定后,第一步是制度主管部门——企划部会签,这个目的一是要对制度的.内容、统一格式等进行审核把关,二是要对规范性文件给于单独的序列编号,确保公司内控规则体系的一致性、整体性。

2、抓好制度的“执行”环节:

一是成套整理了集团近两年下发的规章制度,并将电子版提供给了下属各单位、各部门供学习、备查。后期将择机将集团层面的规章制度也汇编成册,提供更为直观的书面版。

二是清理、完善了公司的内控制度。将2011年之前推出的45份有效制度汇编成册提供给了下属各单位、各部门,清理的过程中废止了3份制度,并计划后期修订12份制度。对于2011年及今后年度出台的规章制度,公司将以年度为单位成套整理、汇编成册,并形成惯例,方便查阅。

三是抓好集团、公司两个层面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让干部员工在准确掌握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能践行到位。通过培训抓制度执行,是2017年以来公司为提高规章制度规范、有效执行的重要举措。公司规定,对集团、公司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相关工作的对口部门必须事先仔细研读,在透彻掌握、领会要义的基础上,要及时组织系统的宣贯培训。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既有集团职能部门领导、公司领导负责授课,也有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甚至是专业技能过硬、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部门员工负责授课;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根据轻重缓急,结合季节性重点工作,有的放矢的选择内容,保证学习培训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尽量挂钩,以增强学习效果;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既有全员轮训集中学的方式,也由自上而下、从公司到班组分层分批分散学的方式;在具体授课的方式上,既有制度条款的详细解读,也有结合日常实际、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

从今年4月份开始,公司对全员学习轮训进行了统一的安排:一个月学一个专题,每个月3期(每周四晚),员工分批分期参加,确保每个员工每个专题都学到。

总体上来说,在规章制度培训上我们始终把握着两点:一是要有实际效果,将制度的关键点、核心内容准确传达给员工,让员工心中有数;二是要通过培训,让员工感受到集团和公司的制度文化氛围,从大的层面上领会到集团和公司当前在做什么、怎么做,今后准备做什么、怎么做。通过这些有实效的学习培训,我们想让员工在接受、掌握、运用这些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可以让员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逐步回归和统一到集团和公司的发展理念上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四是分层次监督、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把“调整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执行力”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具体体现在:1、通过修订中层干部管理及考核办法,加大中层管理团队在规章制度方面的执行力度,对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百分制”考核,中层干部的月度绩效工资直接与制度执行的质量等指标挂钩,按绩效得分发放绩效工资;2、打造一个有效的管控流程,各部门通过每周至少一次的“周履职”方式检查各单位在规章制度方面的落实程度并进行月度考核。从职能部门“周履职”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部门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在检查公司各项制度、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程度的同时,也为基层做好了服务。3、专门安排企划部门负责督查其他职能部门在规范性文件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明确授权企划部加大问责力度,对未按集团或公司规范性文件执行的行为,在按规定扣减责任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总额的同时,另按干部管理办法扣减责任部门负责人的个人月度绩效得分。

五是强调与集团的沟通。公司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注意与集团对口工作的管理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使公司职能部门和集团职能部门之间形成“热线”畅通、工作高效低耗的局面,避免具体工作中因缺乏与集团沟通而导致“无用功”的现象出现,特别是要避免处理具体工作时出现“想当然”的现象。

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我国水权制度的特点是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对水资源的所有权,其他自然人和法人行使对水资源的利用权,于是水资源所有权的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的双重属性,在地区间相邻用水关系中,各地方政府作为民事主体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代表各自所在地的地方利益。本文强调遵循大陆法系的传统观念,即将水资源视为土地的孳息,对土地的所有权中含有对地上及地下水资源的所有权;对土地享有利用权者也有权取得对水资源的利用权。因此,我国的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

水在民法中属于物的范畴,因而水资源利用权也就属于物权,人类通过这种物权的行使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随着现代物权法向以自然资源利用权为核心发展的趋势,水权的内容也变得以水资源利用权为主,而且客观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种物权。但是,由于我国的公有制性质,国家对水资源所有权的行使显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各地政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的管理,以此控制水资源利用权的不当行使对水资源本身以及其他环境资源产生不利影响。民法正是通过对水权产生、变更和终止的规定,来实现对行使水权行为的有效规范,以防止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尽管现代民法有向社会本位发展的倾向,但以权利为本位仍然是民法的主要特征,这是民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主导性法律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水权立法。

水权是兼有公法与私法性质的特殊权利,其内容主要规定于水法、土地法和民法当中。[1](p93)在罗马法中,水资源属于共用物或者公有物,无法成为私有权的客体,人们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由使用。为了灌溉农田,还可以根据农田面积分配用水量。若有人在行使其土地权利导致水流被污染,则法官将通过令状禁止其利用土地的行为。[2](p15-18)根据《法国民法典》第714条的规定,水资源是不属于任何人的物,其使用权属于大众,其使用方法由治安法律予以规定。[3](p99)根据《德国民法典》第94条的规定,水资源属于土地的天然孳息,土地权利人可以依法使用。《德国民法典》还在相邻权、用益权与地役权中规定了对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依照德国于8月25日最新修定的《水管理法》第3条的规定,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6个方面:1、从地表水域取水或者引流水;2、对地表水域的拦截和使之下沉;3、从地表水域提取对水域状况或水流产生影响的固定物质;4、把物质排入地表水域或者沿海水域;5、把物质排入地下水;6、将地下水汲至、提取至地面,或者将地下水改道。以上利用行为均须经过有关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4](p809)与《德国民法典》相同的是,《日本民法典》也是在相邻权与地役权中规定了对水资源的利用。我国台湾地区水利法第13条规定:“本法所谓水权,谓依法对于地面水或地下水取得使用或收益之权。”[6](p2223-2224)依此规定,水权显然是一种用益物权。

大陆法系传统民法认为,水是土地的天然孳息,[8](p136)土地所有权人也就是土地上水资源的所有权人。与土地权利相对应,大陆法系民法中的水权也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用益权、地役权等),由于相邻权属于相邻所有权的一项权能,所以也属于所有权内容的范畴。另外,对于水权设立、变更和终止的问题,除特别法规定外,适用民法中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规定。

当然,对于水资源进行详细规定的还是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该法于1988年7月1日起施行,在理论上称为狭义的水法。水法中有关对水资源所有权与利用权的规定就属于实质民法的物权内容。而广义的水法是指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的有关条文。与《水法》最为密切的法律还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水权人在享有用水权的同时,还应该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民事主体行使水权时保护环境的义务;《海洋环境保护法》专门规定了民事主体在利用海洋资源时的环境保护义务;《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行使水权时防治污染的义务;《水土保持法》规定了水权人涵养水源的义务。由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三章第七节的特许物权部分用二个条款规定了取水权,[5](p91)以反映现代物权法的特色。

在水法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公有制立法的先进模式,所以能够基本适应国际上水资源立法的发展趋势。按照美国现在较为流行的观点,制定一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水法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对本国天然水资源系统的科学认识,如建立先进的水文数据系统;将整个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看作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水利规划。第二是全面反映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于水资源的各种需求;人类对洪水、干旱的治理;对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第三是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在水资源规划中和规划实施阶段各种活动的统一,划分国家和地方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责任。[10]我国与此标准相比目前还有一定差距,但这种思想对我国水法的制定和完善有借鉴的价值,对于我们分析水权的性质和功能也有重要意义。

二、水权取得。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的唯一性和不可让与性,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时,出现了行政权与所有权的混合,所以水资源所有权的私法性质较弱。只有水资源利用权才有较浓厚的私法性质,根据物权法由以所有权为中心向以利用权为中心发展的趋势,对水资源利用权的规定在民法上更有意义,本文所谓水权除特别指明外均为水资源利用权。就水资源利用权而言,从代表国家的政府那里取得,属于原。

始取得。由于我国传统民法理论将水资源的利用分为一般使用与水权取得两种,[8](p136-139)从而本文也将水权的原始取得分为自由取得与许可取得两种。

水权的自由取得是指无须政府(所有权人)许可即可自由使用水资源的行为,例如根据我国现行水法第32条的规定,“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或者其他少量用水的”行为。游泳、行船、流筏、取冰或者简单引水、排水也属于此类一般使用。一般使用体现了一种自然资源无偿共享的基本人权,并非以水为权利客体,其使用方法以不妨碍他人以同样方式自由使用为限度。若无正当理由妨害这种一般使用,则构成对自由权的侵犯,属于侵权行为。这就是水权的自由取得。

水权的许可取得是指因依法取得水权而使用水资源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水法第32条的规定,“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须经水资源所有权人(即国家)的批准。这就是水权的许可取得,也是水资源所有权人设定的水资源利用权。根据我国台湾地区水利法第24条的规定,水权的取得、变更和终止,非经登记不生效力。这是其不动产物权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我国较普遍的情况是由政府所有的水利工程向用户供水,这是通过供用水合同来完成的。又依水法第34条的规定,使用供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向供水单位交纳水费;其他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应当交纳水资源费。欠交水费或者水资源费达到一定数额的,应当取消其用水权。

经所有权人许可而取得水资源利用权的民事主体还可以通过合同将其水权依法转让给第三人,这属于水权的继受取得。除合同外,民事主体还可以通过相邻权和地役权而取得对水资源的利用权。根据大陆法系传统民法,由于将水视为土地的孳息,所以取得水权须根据一定的基础权利,如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相邻权、地役权等。我国各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的所有权,根据我国现行水法第31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各地用水量分配制度,在地方用水量确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间也可以进行水权交易,如上文提到的我国第一例水权交易。若从这一角度考察,则代表各地利益的政府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这一问题较为复杂,本文于地区间相邻用水问题中阐述。

我国现行水法第14条规定了水资源的利用顺序,涉及民法中的优先权问题,首先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其次是农业用水;第三是工业用水;第四是航运需要。我们认为,水法规定用水顺序的法律意义在于解决用水紧张时设定水权的困难,例如在用水十分紧张的情况情况下,应该首先设定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权利;若水源紧张、不足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则第一顺序的用水权人有权请求撤销后顺序的用水权或者限制其用水量。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77条和第184条的规定,根据供用水合同而产生的用水权应该有一定的存续期间,期限届满后,除约定续期外,水权终止。

三、水权的公法性质。

本文一开始就提及水权是一种兼有公权性质的私权,一方面,政府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的所有权,而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更多地表现为政府对于水资源的管理行为,水资源利用权的产生、变更、终止均与政府行为有关。另一方面,在我国,行使水权的基础是严格执行水资源利用规划,因为水法的制定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每条江河的流域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所包含的各种生物群体,只有通过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生态平衡主要依靠生态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功能,如果人为因素的影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限度,则会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1](p10-15)若在水法中遵循这一物质循环规律,则必须将整个水资源作为公共财产来认识,并以此为前提制定综合性的水法。

(一)政府行使水资源所有权。

水资源的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许多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但如何协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水法的各种成分与这些成分在政府中的特定位置有关,实际上对于水资源的管理职能被分割在许多政府部门之中,这就意味着水法的实施不仅与水利部门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与其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都有所重叠。例如,水源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配水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环境保护部门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属性被人为的分割了。我国水法(包括行政法规)对于各行政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如何协调未作出具体规定,而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因为水法作为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首先应该具备一种指引作用,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遵守法律,也就是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12](p39-40)。

(二)执行水利规划是行使水权的前提。

根据一些大陆法系发达国家民法的规定,地下水与地表水都属于土地所有权的范畴,即“水是土地的孳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无法限制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所以产生了严重的地面下沉和土地盐渍化的现象。目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考虑将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作为公共财产来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将水资源公有化已经成为各国立法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水法》第2条和第3条的规定,我国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国有制的重要标志就是取水许可制的实行,又依我国《水法》第32条的规定,国家对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可见,我国对于水资源早就采取了公有制的立法模式,这就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这应该是我们的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经批准的规划是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流域水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性所以河水经常受到污染、超限使用和不合理调配。可见对整个流域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执行这一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流域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因此一般是由政府组织完成的。可见政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水法而言我国已经采取了公有制立法的先进模式所以水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工作效率。

我以为,除政府工作效率的因素之外,影响流域综合规划执行效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流域综合规划一般是不公开的,或公开的范围有限,所以直接影响到它的贯彻执行。第二,流域综合开发都是跨地区的,但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目的和方式也会有所区别,甚至相互之间有冲突,这种状况也不能不影响到流域综合规划的贯彻执行。第三,由于地方本位利益的存在,所以地方保护主义目前在各地也很严重,在执行流域综合规划时各地不予合作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在我国水法中应该确定二项原则:一是规划公开原则;二是流域各地相互协作原则。至于具体如何协作也要作出明确规定,这样才有实际意义。根据我国水法第11条第4款的规定,经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活动的基本依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行为,如果违反流域综合管理规划,那么不但违反水法的上述规定,而且势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5项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确认为无效行为。无效行为的法律后果有三:一是恢复原状,即造成水资源破坏的,要求侵害人限期治理;二是侵害人赔偿其违法行为给国家、集体和他人造成的损失;三是没收行为人的非法所得。

四、水权的行使。

上文论及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一般都规定在相邻关系与地役权或者用益权之中。我国现行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地役权和用益权制度,但是地役权和用益权问题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

(一)地下水的使用。

地下水原则上允许居民根据传统习惯自由使用,掘地取水须经土地所有权人许可。在无水而生产生活又急需的情况下,民事主体有权通过支付一定数额的价款请求供水,这种紧急用水请求权与相邻权的性质类似,属于法定权利。[1](p94)传统民法认为,水源地或者井的所有人有权对超采地下水的行为、污染地下水的行为请求恢复原状或者损害赔偿,水资源的用益权人和地役权人也可以行使相同的权利。在我国,由于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所以必须由代表国家的政府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受到直接损害的个人却不能基于水权请求加害人损害赔偿。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超采地下水主要是因大量的工业用水而过度抽取造成的,对此,日本于1956年制定了《工业用水法》,在实行取水许可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用水的规模和数量。随着工业用水数量的激增,又于1958年制定了《工业用水道事业法》,实行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来满足工业用水的需要,要求用水单位兴建从江河引水的工程设施,同时,又规定了引水工程所有者向其他用户供水的义务。专家还建议,对于违法建筑物应该停止供水。[16]根据德国1976年10月通过的《德国水法》第19条的规定,为了保护某些地区的地下水源不受有害影响,国家可以依法设立某些水源保护区,重新补给地下水,在水源保护区内,可以禁止或限制某些对不动产的利用行为,但要给予适当补偿。根据《德国水法》第35条的规定,为防止地下施工对地下水源所造成不良影响,任何地下施工都要报经地方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而且有义务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对于任何无意地或未经批准而开发地下水的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均有权禁止。[17](p166)。

我国《水法》第7条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1988年11月30日,建设部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仅适用于城市规划区的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对于城市非规划区和农村的节约用水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为在农业灌溉中,浪费地下水的现象也很普遍。另外,依照我国《水法》第34条的规定,使用供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对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的,征收水资源费。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业用水收费过低也是影响地下水过分开采效果的问题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中的三项规定颇具建设性,一是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制定供水发展规划的同时,还要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并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节约用水年度计划。二是城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三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40%(不包括热电厂用水)的城市,新建供水工程未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增加工业用水量。这些规定对于节约用水、控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节水制度相比,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度,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二)自然排水和人工排水。

根据自然规律,水往低处流,这属于自然排水,所以大陆法系传统民法基于相邻关系理论认为,对于自然水流,低地所有权人不得阻碍,这就是所谓低地所有人的承水义务。这是一种不作为义务,若低地所有权人违反此项义务而阻止水流自然下泻,则高地所有权人有权请求排除妨碍或者损害赔偿。如果水流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在低地发生堵塞,那么高地所有权人有权进入低地,以自己的费用进行疏通,低地所有权人对此负有消极的容忍义务,这就是高地所有权人的疏通权。在我国,土地使用权人之间也应该适用这一相邻关系原理,《最高法院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8条规定:“一方擅自堵截或者独占自然流水,影响他方正常生产生活的,他方有权请求排除妨碍;造成他方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对于人工排水,原则上不适用相邻关系的规定,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最高法院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9条规定:“相邻一方必须使用另一方的土地排水的,应当予以准许;但应在必要限度内使用并采取适用措施排水,如仍造成损失的,由受益人合理补偿。相邻一方可以采取其他合理措施排水而未采取,向他方土地排水,损毁或者可能损毁他方财产,他方要求致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应当予以支持。”高地利用权人若向低地排放生活污染和工业废水,则低地利用权人无承受义务;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那么是地役权的问题。即使高地利用权人有排水地役权,他也应该选择损害最小的方法进行,并承担铺设管道的费用。高地利用权人享有的这种地役权又称过水权。[1](p97)。

(三)水流使用。

根据大陆法系传统民法,对地表水流的使用主要表现为民事主体行使三种权利:

一是水流使用权。水源地、沟渠及其他水流地所有权人,可以自由使用水流,但不得违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尤其应注意不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在我国,须遵守水法第32条的规定,即除为家庭生活少量用水外,须经政府许可。

准,若因水流变更损害周围环境或者造成下游土地所有权人的经济损失,则受害人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三是设堰权和用堰权。设堰又称筑坝,主要是为了灌溉;对岸地所有权人通过支付合理费用后有权使用所筑水坝,这叫用堰权。而设堰权的产生须具备二个条件:第一,有设堰的必要。此所谓必要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并由水利部门审查批准。第二,不得损害对岸和下游地。这一问题在我国涉及地区间用水纠纷,比较复杂。

(四)地区间相邻用水权。

相邻用水权是个民法中的概念,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那么在各省之间、各市之间或者各县之间有没有相邻用水权的问题呢?就水资源而言,国外有公水和私水之分,属于私人所有者,为私水;属于国家或者公法人所有者,为公水;不能确定其为私水者,推定为公水。[8](p136-137)而根据我国《宪法》第9条的规定,我国的水资源都属于公水。由于我国是缺水大国,所以国家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长江、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均来自这两条江河的水流,大流域的特点之一就是沿岸各地区对水资源的共享性,由此客观上形成了各地区之间的相邻用水关系,也就是说相邻一方对水资源的利用将影响到另一方的使用状况。在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大流域上中下游相邻地区之间因对水资源利用而产生纠纷的问题急待解决,例如,上游地区不执行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分水方案大量截留河水,扩大耕地灌溉面积,造成中下游地区长期断流,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我国供水紧张状况的加剧,相邻地区用水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对此需要法律作及时、有效的调整,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尚无明确的规定,故实有认真研究之必要。

各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在本辖区内行使水资源所有权,地方政府拥有的这种权利从民法的角度观察似乎是一种代表权,因为地方政府在本辖区内行使土地所有权时,直接代表土地所有权人,即国家。但地方经济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目前社会上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就是这种地方经济利益的突出表现。就水资源的利用而言,相邻地区(包括相邻省、市、县)之间也存在各自的本位利益。虽然直接利用水资源的是具体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但由于国家是以各地区为单位分配用水量的,而各地用水又是由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所以必然存在各地区自己的地方利益。我国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对水资源的利用须经当地政府批准,经批准的取水权就是合法的权利,当相邻的两个地区共用同一水流时,若上游地区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对水流无限制的利用,尤其是经当地政府批准筑坝,则会使下游地区因严重缺水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经济上的损失,而受损地区的居民也不能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求另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因为上游地区居民的用水权是根据当地政府批准产生的。这时,也有人可能会想到;受损一方能否以相邻地区的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呢?其实这一思考的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由于原告的损失不是因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也就是说,被告的行政行为并不是针对原告作出的,所以也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管辖范围。

根据我国《水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每个地方政府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职能主要有三项:一是制定当地长期供水计划;二是在其辖区调蓄径流和分配水量;三是批准当地居民的用水许可。虽说这是代表国家履行政府职权的公益行为,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在行使这种职权时更多的是考虑本地区的利益,于是属于同一流域的各地区之间在使用同一水流时,一地对水流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到另一地的利益,因此,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这种水资源利用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很难说是一种全社会性质的公共利益,而反映的恰恰是一种地方本位利益,即私益。若以同级政府而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彼此之间没有领导、服从或者隶属的关系。因此,尽管政府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特殊性,但它们各自拥有的这种权利应该是一种民事权利,即私权。需要强调的是,在民法中它仍是一种上位的概念,目前尚无充分理由可将其归类于具体的用益物权。

尽管各地区都明白地方利益应该服从国家的整体利益,遵守国家制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但全国仍发生许多地区间对水资源利用的纠纷。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各地区合法的水资源利用权应该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对于解决地区间相邻用水纠纷,我国法律的依据仅有《水法》第35条的规定:“地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在水事纠纷解决之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上一级政府批准,在国家规定的交界线两侧的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引水和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这一条款规定了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发生纠纷的两个地区根据相邻关系协商处理;二是协商不成由共同的上一级政府“处理”。由于地方利益的客观存在,所以发生纠纷后经常出现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由上一级政府处理,但没有明确如何处理,根据什么实体法和程序法处理也不明确,其处理决定的权威性如何,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地区间的用水纠纷仍值得怀疑。处理地区间水事纠纷势必首先明确孰是孰非,即确认双方的水权,是否有一方侵权或者违反用水协议的情况。而这显然是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

根据《水法》第36条的规定,对于上一级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问题是提起什么诉讼,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上一级政府的处理决定应该是针对下级政府间的纠纷,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属于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行政法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即“禁止自身程序”,是指属于同一法律主体之下的机关之间不得提起行政诉讼。[19](p27)在日本,此类纠纷一般是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20]我国《水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地区间水事纠纷必须先经上一级政府处理然后再向法院起诉,所以在地区间水事纠纷中受损失的地方政府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按照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因为地区间相邻用水权属于民法中的相邻关系。由法院直接受理地区间水事纠纷是否构成审判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干预呢?地方政府在其辖区内对水资源的管理行为,一方面是在行使其行政权力,另一方面也是在行使其对水资源的所有权。于是,相邻地区间的水事纠纷也可以看作是相邻民事主体行使水资源所有权时发生的民事纠纷,因此,对这种地区间用水纠纷的处理应该是民事审判权的管辖范围,并不构成审判权对行政权的干预。

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的,那么水利主管部门能否代表地方利益提起诉讼呢?我们也注意到,实际上还有许多政府部门(如基本建设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农业生产主管部门等等)与水利部门共同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这种作法违反了行政法中有关“避免混合行政”的原则,[19](p28)无法提高行政的效率,但也说明只能由政府代表地方利益提起诉讼。当然,若水利主管部门代表政府、以政府的名义起诉,则应无不妥。

五、侵害水权的责任。

对于侵害水权的行为,大量适用的是民事责任,但传统的民事责任的构成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水法发展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是关于归责原则问题。以水污染为例,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承担侵权责任以违反我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前提,也就是说,只要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没有过错,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见,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由污染者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他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那么法官将推定他有过错,从而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8条第1款的规定,在企业依法设立时就已经取得排污权了,只不过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超标排放的要交纳排污费,并负责治理。即使它造成污染,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超过排放标准,就可以免责。但是,如果两个工厂都向同一水体排放污染物,而且各自都没有超过排放标准,但双方的排放量加在一起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那么显然应该要求双方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我国在水污染的民事责任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潮流,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次是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因为水资源共享性的特点,利用主体很多,就水污染的损害后果而言,从实施污染行为到损害后果的产生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即使达标排放,若总量不控制,则仍会造成污染,而且污染范围难以确定,使得因果关系很难认定。因此,应采用目前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只要原告能够证明其所受损害发生在被告排放有毒物质发生损害的时间和地域内,其致损物质与被告排放物质相同,即可推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至于数个被告造成同一污染而不知谁为实际加害人,可适用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各加害人按照有害物质排放量的比例分担责任或者平均负担。

侵害水权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也有其特殊性。第一,“限期治理”应作扩大解释,不限于完成达标排放,还包括投资治理污染,使被污染的水体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9条的规定,对于限期治理不能达到要求者,可加收排污费、罚款、责令停业或者关闭。实践中,要求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往往难以达到目的,发达国家是由具备专门资格的“专业治理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由污染企业支付相关费用。我国某些地区目前也在进行由专业公司治理的实践,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推广这种作法,这就要求在立法时重新考虑限期治理的有关问题。第二,“排除妨碍”的预防功能值得重视。政府关闭企业属于强制性完全排除妨碍,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完全停止,考虑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各国对采取这种措施都非常慎重。除了这种完全排除妨碍的方法之外,还有部分排除妨碍的方法,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包括:(1)设置污染防治设备,以减轻污染的侵害;(2)减少企业工作时间,以减少排污量;(3)禁止工厂在特定时间排放废气、污水;(4)对噪音扰民的机场,限制飞机的起降时间,或者对于产生噪音的施工场所,限制施工时间等。[22]第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应该突破传统民法的理论框架,引入“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以水污染为例,法院在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还要考虑水污染对周围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的实际损失。于是,在发达国家,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数额十分巨大,有时企业无力全部承担,所以目前国际上有公害赔偿社会化的趋势,也就是由可能造成公害的企业或个人定期交纳一部分款项建立公害赔偿基金,以弥补实际损害赔偿数额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史尚宽.物权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桑德罗.斯契巴尼.物与物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尹田.法国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4]外国环境法选编(第一辑下册)[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6]新编六法参照法令判解全书[z].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责任公司,1989.

[7]关涛.我国不动产法律问题专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8]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9]经济日报[n].2001-2-27(5).

[10]梅纳德m・霍夫斯米特.可持续发展的水政策[j].水利水电快报,18(10):30.

[11]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2]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3]谢庆奎.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学习与探索,,(6):42.

[14]孟宪江.多龙管水当改[n].经济日报,2001-2-27(5).

[16][日]金泽良雄.战后日本水法的发展及展望[j].国外法学,1986,(6):24.

[17]北京大学法律系.外国国土法规选编(第三分册)[z].

[18]j.费尔南多.墨西哥国家水法[j].水利水电快报,18(24):41.

[19]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0]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和程序保障[a].梁治平.法律解释问题[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1]梅仲协.民法要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2]金瑞林.环境侵权与民事救济[j].中国环境科学,1997,(3):6.

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改实验成功的根本保证,尤其教师评价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更是推进课改工作的瓶颈。我校依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按照《南安市发展性教师评价方案(试行)》,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发展性评价”为主题,结合职称评聘、教师常规管理方案的制定,展开专题调研,认真探索。为更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我校通过教代会提案,公开征集意见,深入基层学校与教师谈心,并先后召开5次教师代表座谈会和各学点点长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客观性、鼓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制定了《丰州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评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量化评分方案》。《丰州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德、绩、能、勤量化评议表,校本教研制度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学校领导考评组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根据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个体性、成果集体性的特点,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突出过程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检查教师的备课、教学、作业批改、复习、考试等工作情况,通过学生座谈、听课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师德、教学态度以及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对了解的结果作认真记录和及时反馈,不仅为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提供依据,而且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适时地对教学活动予以相应的调节,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更是让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进一步明确自我发展和努力的方向,从而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