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大全(13篇)

时间:2023-11-27 14:47:41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而提供的模板材料。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优良的师资结构,并充满生机,富于创新精神和发展后劲。笔者通过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青年教师工程素质提高的新途径。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

当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实践能力。

1.1服务地方经济和职业院校自身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范围内各大企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急需大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市场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加强电子商务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和造就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地方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从而间接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更加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更新自身专业设置。

1.2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传统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障碍。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的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如掌握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国在推进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2.1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互联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反观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对此,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适应性。

2.2理论教学企业需求脱轨。

随着中职教育大众化,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课程的内容看,基础理论部分占有很大的部分,而忽视与电子商务职业实际相联系的部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属于复合学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本就是双轨同步发展的,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性,更多体现在运用信息系统实践的过程,但许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只要学生了解、掌握理论知识即可,对学生的企业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需要等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受此观念的影响,教学自然有所偏重,使得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理论教学与学生无法产生共鸣,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理论与电子商务企业无法很好的对接应用。

2.3学生实践技能丢失。

电子商务技术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极高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对其衔接性的实践学习。但就其课程内容而言,往往出现重复颠倒、连贯性差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同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任课教师来说,大多都不具备真正的实践技能能力,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技能相对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工作中针对性的技术,无法满足现代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实践的学习机会。

3、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3.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相应的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构建一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而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录制光盘,或者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师和学生特色水平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和教学的质量。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也是目前各职业院校最为主要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方式。

3.2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在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中,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申请针对性的项目基金,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学校也可以设立创业基金,鼓励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将所学的电子商务知识进行大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3.3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毕业生来说,增强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实习实验、科研立项、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实用性。同时探索校企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复合型实习基地。来组织老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根据企业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提炼专业必备知识。对于企业来说,也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一举两得互惠双赢。

4、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学校开设电子商务实践课,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用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论文

目前,在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由于教学观念落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对临床见习和实习的认识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以及缺乏严格训练等,直接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1重理论知识轻临床实践。

在1~2年级缺乏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医学的机会;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背操作步骤,不会动手实际操作[3]。

1.2重临床技能轻人文素养。

临床实践能力不仅包含临床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医学人文精神,也就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患沟通技巧等[4-5]。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只注重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2]。

1.3重实训训练轻临床培养。

由于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病人的保护意识增强等原因,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只重视实训训练,而缺乏床边教学。实训只是床边教学的补充,绝不能完全取代床边教学与考核,其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差距极大,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

1.4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培养。

由于模拟技术的发展,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单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技能的综合运用,也就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操作,而忽视了思考,也就是忽视了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1.5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目前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课程结束、见习结束或实习结束的考核与评价,甚至只有毕业时的理论知识考核,无平时学习、培训的考核,无实习时出科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同时,也缺乏考核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考核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6重医疗轻教学教学工作对医疗、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是隐性的和滞后性的[6],再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使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淡漠、教学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多数教师重视理论授课,忽视临床实践能力培训,致使临床教师重医疗和科研、轻临床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重,也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滕凯(1976-),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cad/cam。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作为重要推进力量的青年教师,其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新途径,培养与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从而实现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和持续开展,最终实现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参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对于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很多青年老师自身都没有搞清楚应用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与学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何不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成热,也不完善,没有调动专任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即使有机会也是短期的“走过场”,失去了工程实践的真正意义;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省市共建高校,再加上学校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使得学校在引进高层次工程实践类人才方面缺少经济动力支持,又缺乏政策导向,导致高层次的兼职教师难以引进;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动力严重不足,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只希望能够独享人力资源,而不愿意将优质人力资源向学校输出。以上客观原因严重制约了卓越计划的开展和实施。

二、“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要求。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开阔工程教育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2.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涵,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突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和重视理论、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这就要求工科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才能将工程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真正做到学因教而有进,教因学而得益。切实结合企业的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等实际工程问题组织“亲临现场”的教与学。

5.加强知识储备,应对知识体系更新。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日新月异,知识体系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或调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增加工程实践机会;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行业的短期培训或学术研讨会,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青年教师普遍都具有较高学历,过于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水平加强,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从教过程中没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工程教育理念,更不可能自觉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育之中。学校应在思想上给他们灌输工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理念,逐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将工程实践项目式教学引入课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打破原理论教师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现状。

(三)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计划。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在实习基地或企业工程单位参加实实在在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师脱产学习有难度的情况下,要通过多渠道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经验的技术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职。推行校企联教模式,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融入工程教学,以带动和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左右的工程实践锻炼。主要从事技术岗位,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技术、流程等,同时以助理的身份在生产等各方面协助企业整改,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

2.有计划地选拔卓越计划参与青年教师参加“工程教育培训”,以及到同一类型卓越项目高校学习、取经。

3.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前沿信息的工程技术报告,以拓展青年教师知识面。

4.有计划地从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中引进和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任务。

(四)搭建、优化校内工程实践平台,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质。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所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新建或改扩建。不仅要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还要在校内工程中心实施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和资源,通过“传帮带”的教学团队模式,使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工程实践环节的工程素质训练,能够独立完成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的工程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和强化了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

(五)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科研双促进。

青年教师应该实现科研和教学并举,一方面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系统深入的教学积累也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在深入系统且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有新的体会和灵感,有时甚至能凝练出新的科研方向。反过来,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也有效加深了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青年教师受益最多。

(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工程素质的积极性。

1.针对卓越计划参与的青年教师设立助推基金,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该助推基金以项目为引导的方式资助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素质。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博、硕士学位提升项目”、“省内高校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项目”等。

2.青年骨干教师分层次提升工程,根据各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发展目标要求,努力营造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所长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结构合理、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促进“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3.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倾向青年教师,科研设有青年专项优惠政策,扶持青年教师。学校制定的政策从支持对象方面,是面向青年教师的,对申请者的年龄有明确的限制。从支持方向上,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从支持强度上,经费支持力度很大,极大地鼓励了青年教师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有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提高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顺利实施“卓越计划”,也是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任务。它是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和教师协同作战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其培养途径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培养高职学生主动意识的实践与探索的方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能否迅速适应岗位,为社会接纳的关键。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目前,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这一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高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难以承受繁重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生产实习任务,学习情绪低落。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坚定的职业意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使学生尽快形成爱高职院校、爱专业、懂就业的良好职业意识。

1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职业意识。

实践性教学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校生活之中。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基地、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展示办学实力;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状况,通过橱窗、板块宣传等形式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教学及实习成果;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邀请实习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提出职业要求和希望,进行成才教育,分专业组织参观企业生产和工作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

2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高职教育必须要高举“实践”的大旗,通过各种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与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以这种重要的职业意识脱颖而出,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主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在课内的学习,教师要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与运用的一致”这一准绳,使学生灵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教师要创造各种到实践中去的机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的知识有更直接的实践感觉、实践把握,发现所在专业领域内的一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还要带领学生经常到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去,使学生从多层面了解行业、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帮助学生在无形中建立自己开放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判断体系。通过这样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行动,学生会养成一种主动接受实践考验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会自觉地认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实践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3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或学习目的不明确,实习时就产生了不愿做、没有好工作就不想做的想法。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类消极因素,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给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职业道德、职业指导、人生观、法规条例、职业素质以及面试应做哪些心理准备等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对学生开展敬业教育,使其克服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观和成才观以及平凡职业的荣誉感,让他们懂得社会上的每一分子,都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如果能定期抽查、巡视各实习点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更能产生较好的实习效果。因为这样既便于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出现问题,又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教育。在抽查巡视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的思想问题就是:到达实习单位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特别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如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一些时就会产生辞工不干或自行“跳槽”的想法。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们就帮助学生耐心分析,指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立业”的观念。通过加强实习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奠定好必要的思想基础。

总之,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不可忽视。实践教学只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和探索,最终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素养,高水平的职业技能的姿态,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和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意识一是要及早进行,提前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才会真正有所收益;二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莉.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训练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10).

[4]黄桂珍,姜晓梅.高职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及其引导策略[j].职业时空(综合版),2006,(11).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分析目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结果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创新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建设现代化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积极性、建立教学督导反馈机制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结论通过以上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可有效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临床实践能力或临床基本能力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也是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1-2]。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强化医学生医德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深化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本研究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的论文

化礼仪专业教学目标,制订健全的礼仪教学体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中华礼仪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形成了一套博大精深的礼仪思想和礼仪规范,东汉鲁国的孔融让梨,“以德报怨”的王祥孝,汉明帝刘庄尊师情节,尊师典范“程门立雪”,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等中华感人礼仪故事,铸就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其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社会交际礼仪仍旧传承了中华礼仪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伦理道德、生活行为规范。秘书工作,更是对礼仪规范、文明工作的鲜明代表。

二、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秘书工作前景越来越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一方面,秘书主要是辅助领导的日常工作,帮助其尽快完成决策要求,运用礼仪规范来处理接待,沟通协调日常工作事务;另一方面,秘书通过得体的仪表、优雅的举止、饱满的精神为单位树立良好、健康的形象代表,也是礼仪宣传的标榜作用。

目前,中职文秘专业已将礼仪课纳入了核心课程,教育理念是:以知识为基础、实践为平台、习惯为目标,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学生每节课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终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

三、探索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1.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

古人云:“人无礼,无以立”。如今社会,学生对礼仪的理解较抽象,礼仪理论的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针对此问题,中职学校文秘专业需要设置合理的文秘课程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礼仪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并最终深刻认识到礼仪在社会生活和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旨在要求学生领会礼仪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熟练掌握秘书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种礼仪规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文秘专业一直沿用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必须开拓创新,改革以往呆板的教学方法,增加情境教学法,建立系统性的实体教学体系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讨论并分析对错、原因和总结解决的方法。另外,通过让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对嘉宾、媒体、参展商等人员的接待工作,深化礼仪在文秘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的秘书礼仪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评价内容和标准单一的问题,其教学不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中心,考核方式为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大大降低了评价体系的真正意义所在。针对此问题,必须建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以及职业化的评价标准,采用技能测试、模拟练习、口头面试、书面问答、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全方位、立体化地,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考核学生的礼仪能力与综合素质。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学生社会道德教育及礼仪修养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存在缺失现象。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基石,代表了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水平,他们的行为表现及礼仪规范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行我素,秘书工作行为表现并不规范,可见,对中职文秘专业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必须完善中职文秘专业礼仪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观,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和综合素质,做到礼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益香.浅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中职文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8).

[2]关中梅.高职“文秘”专业礼仪实践性教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2005(4).

[3]张建宏.刍议秘书专业礼仪教学.秘书,2007(10).

[4]郑焕侗.试议中职文秘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陆季春.公关礼仪教育对秘书素质的促进作用.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当前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等弊端。因为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人类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未来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传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一、以活动促发展。

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以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为此,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写作中也一样,没有活动,没有体验,写出来的文章枯而无味。我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特产,写《青团子的未来》,学生就是通过去“文魁斋”参观,学习制作青团子的过程,感受青团子的“色香味形”,回到学校展开讨论,怎样让青团子四季飘香、青团子的未来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他们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学习者为中心。

[1][2]。

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的论文

作者通过对领域专家(高校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企业领导人等)深度访谈、实际调查等方式确定了三级层次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第一层评价指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第二层评价指标分别是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学生个体发展、创新创业平台建设4部分,其中,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课程设置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教学模式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学理念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有创新创业经历教师人数比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人数比率、教师创新成果转化成功比率、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比率、高学历教师人数比率、师资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求;学生个体发展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为: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发明专利质量、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包含的第三层评价指标是:创新创业孵化遴选机制有效性、孵化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数量、孵化平台经费投入金额。依据上述各层级评价指标建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指标模型如表1所示。

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的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对各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设计,给出了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体系结构的模型,最后结合统计学,给出如何根据实际数据统计分析的几种方法,还给出了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的计算方法。

一、现状分析。

1、背景。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一个好途径。近年来国家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2、存在问题。

结合相关实际案例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目前各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内容形式比较简单,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多也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红色旅游、参观访问等形式,我校不乏存在很多典型代表。

(2)注重表面现象,实效性较差。我校也可能存在部分宣传多,实际却做的很少的实践队伍。

(3)缺乏有效的考察,暑期很多社会实践队伍没有按学校的规定以及起初的承诺,只做了2,3天的社会调查就结束了社会实践,严重不符合社会实践学分规定的要求,最后却还可以拿到社会实践学分。

(4)缺乏创新,我校大多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社会实践,并非为了社会实践而实践,比如数学建模等专业实践强的暑期社会实践,很多学生只是混学分而已,以致竞赛成绩逐年下降,而且这些混学分的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5)对社会实践认识不够全面,对社会实践的目的理解不够,在我校很多学生中都认为社会实践只是一次集体旅游,这不仅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且还给家长们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致有些家长不支持社会实践,社会对社会实践的认同感较低,有很多单位也会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会打乱正常工作,拒绝大学生到本单位实践。

(6)缺乏科学考核,大多实践队没有将社会实践与自己所学专业有效的结合,而且我校只根据实践总结报告或实践论文进行评定成绩,而且成绩的评定完全掌握在指导老师手中,如果指导老师把关不严格,比较善于交际的学生就很容易得到指导教师的关照,致使一部分工作优秀却不善于交际的学生却得不到优秀的成绩,这就让很多学生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使得很多学生抄袭网络上的相似文章却没有给出引用出处,根本分不清哪部分为自己所得到的经验总结。

(7)对自主性社会实践不够重视。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学生在外社会实践,分布地广、工作量大、管理不便、监管不易,只是单单的通过实践总结报告是很难真正全面的反映社会实践的成效。如果只是简单的学生之间的互评、指导教师的意见更是无法对社会实践工作者有激励作用,当然也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在外实践过程中的实践状况。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我校合理规范暑期社会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科学运用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规范和提高社会实践效果,表1给出了根据高校特点设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

1、实践准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实践准备指标是反映学生是否有合理的计划,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设定指标时候,对各项具体工作指标做了适当的分类和取舍。在实践前期准备指标下设置了3个三级指标:

(1)接受学校实践培训情况,这项指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提高学生在外的安全意识。

(2)前期实践队宣传效果,这项指标关系到学生所在实践队会对社会的初步影响。

(3)实践队服规范,这项指标有助于提高实践队在外实践的时候的形象,关系学校的校风是否良好。

2、大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各类学校中,不可避免的是大学生诚信,如实践报告剽窃行为,实践弄虚作假等等不诚信现象,不仅败坏校风,而且还诱发道德上的'堕落。对大家来说,诚信指标是必须引起学校的重视,成立专门小组建立一套可以量化考核的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不良文章检测系统,可以检测社会实践中每天的总结、心得体会、实践报告等一系列资料的自主性,完全杜绝正在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的网络抄袭行为。类似于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可以用来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

本文根据高校在校生的特点,对我校大学生实践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生活诚信和学习诚信这2个作为二级指标,并给出相应6个三级指标:

(1)生活诚信:不隐瞒真实的健康状况;人际交往中以诚待人;服从安排,遵守实践规定;无故缩短原先规定的实践时间。这部分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反映学生在关系自身利益面前的态度和立场,反映学生的诚信品格,生活诚信也会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实践总结报告不剽窃;实践每日心得体会不剽窃;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这部分直接反映学生的学术道德行为,反映学校教育的收获,学生的学术道德不佳,势必会对我校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3、日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日常管理评价指标反映学生在外社会实践期间的各种日常情况,在这个一级指标下分为3个二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下分为6个三级指标:

(1)每天所提交实践工作报告,这项反映学生每天是否正常参加社会实践,检验学生社会实践所得到的成果。

(2)队员给予的工作评价,由于考评的是学生社会实践期间的工作现状,而且队员是实践期间最熟悉的人,所以队员给予的评价是一个重要指标。

(3)报告规范,这项指标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效率。

(4)报告真实性,这项指标关系到学生的个人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础,这项重要指标的设立也为培养诚信的大学生作出一定的影响。

(5)实践队每天的实践记录。

(6)宿舍卫生等个人生活习惯,这项指标反映学生的自理能力。

4、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能力评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难采用量化的方法评定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估,由于创新能力界定为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内化而成的素质、精神和外显出来的技能、成果的总和,它不仅是一种智力化特征的能力,更是一种人格化特征的能力,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要要对创新能力做出量化的评价指标,必须在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得出之间的权重系数。

在这里将给出3个二级指标,在这3个二级指标下给出了8个三级指标:

(1)理性怀疑精神,这项指标是指敢于指出前人、突破自我、曾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结论,及时纠正队长所作出的错误决策,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2)团队合作精神,这项指标体现的是顾全大局意识,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提高团队间的高效运转。

(4)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是指对各种信息技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理解和活用的能力。

(5)与陌生人之间的交际,这项指标反映学生的交际能力,良好的交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关系。

(6)其他交际,这项指标包含除(5)之外的所有未考虑情况。

(7)突发事故处理以及紧急情况处理这2项指标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其中有些指标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之后才可以合理、科学的给出权重系数以及评分规则。

5、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效果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反映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由于主要考评的是学生工作现状,所以在指定体系时设立学生评价、获奖情况、社会评价这3个二级指标。其中,学生评价指标包括学生自评情况、队员给予的评价情况、教师给予的评价情况;获奖情况指标包括各类竞赛活动获奖情况以及其他各类表彰情况,各种表彰按等级给予不同权重系数,按权重系数计算得分;社会评价指标只要是指新闻媒体报道情况,可按上述的方法,根据媒体等级和数量得出权重系数后计算得分。

6、特色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允许申报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践内容,不仅体现指标体系的开放性,也反映了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创新性的拓展。

三、权重系数。

由于笔者没有完整的数据,无法采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由于权重计算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目前有很多关于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下面将在理论上给出其中2种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的大致计算方法。

1、模糊数学评价法。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如下:

(1)确定影响因素及其层次。

(2)建立评价因素权重集。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评价项目的单因素评价都是低一层次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根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先利用主观赋权法对需要确定权重的各层次评价指标确定权重,再由低到高逐层进行评价。

(3)建立评价集。

(4)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5)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糊评价矩阵,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集即可。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复杂的决策问题、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需要专家的参考指标体系,故需要设计专家调查表,参照给出seaty相对重要性等级表后,对同一级别的指标进行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和相对重要性成程度。最后计算确定权重后再进行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以保证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论基本合理。

四、结束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结构,本文由于没有得到实际数据,无法用统计学中模糊数学分析法或者层次分析法,也没有考虑到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其他因素。如果要得到科学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矩阵,必须拥有大量的数据,因此本文只能通过理性分析给出评价指标体系,当然本文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我校的问题也没有给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王志军,励立庆.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化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01).

[3]教务处.温州大学学生手册[m].级版(最新版),.

[4]何芹.大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构建[j].创新与研究,2008,(09).

[5]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6]邓小军,何智奇,韩惠莉.论新世纪中国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发展,2007,(05).

[8]沈世德,薛卫平.创新与创造力开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的论文

我院环艺系与产品系,、连续两年跨系开设了工作室模式的实验课程《空间设计与研究》,课程旨在通过工作室式的实验课程研究,研发一套科学先进、与时俱进,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研究”项目组对课程实施进行了细化并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监督及促进作用。其具体实施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优化师资,整合教学资源,初步预设教学评价基础。

研究初期,项目小组在环艺专业与产品专业择优确定授课教师,并分配教学内容,融合教学实践资源;更新教学形式与方法,初步预设了以适应实验课程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在课程开展期间,对其进行了更加具体深入的整理与研究。

2.更新标准,提高教学成效,深化发展教学评价体系。

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是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针对“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所做的教学评价,重视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倡导多元化发展,强调建立一种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首先,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制度,提升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转变以学院为主的评价角度,重点设立自评、互评模式,以实践主体评价实践过程,有效提升评价的积极作用。其次,建立多维评价方式,以不同层面,不同性质针对教学与实践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的评价不再是以单一的实践结果为依据,评价转化为动态性过程,以更科学的方式对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三,建立心理评价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对象为教学主体,教学主要实施及参与的群体为教师和学生,以人为主体的评价体系更应该侧重人的心理发展状态,完善与确立教学的心理评价体系,有利于协调教学的各个环节。第四,建立社会评价参与,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将教学成效直接与市场对接,真正实现“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的研究意义。

《空间设计与研究》实验课程实施两年来,获得了师生多方认可,并得到积极的社会反响。良好的教学成效基于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确立。在教学评价中,采用多项评价综合定位的方法,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在评价形式上,将定量评价与质性评价有机的结合,确立了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的方式与标准[6]。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与目标与社会发展、行业需求密不可分,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所确立的基础与标准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切实缓解了二者的对接问题。“工作室模式的实验性课程研究”项目正积极应对着社会发展与行业的需求,引导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1][2][3][4]。

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创新探索的论文

摘要:文章在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基础上,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模型,并采用改进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实例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有效的。

关键词:改进熵权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在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等各环节进行重新构建,以使其与创新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高等教育活动。当前,我国已经有85%以上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如,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创业实践平台短缺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许多学者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譬如,谢和平[1]从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实践与能力培育、国际化教育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体措施;黄幼川[2]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构思;吴爱华[3]指出“互联网+”双创大赛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李淑[4]探索了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路径;吴玉剑[5]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崔玉平[6]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济意义和行动条件。以上学者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涉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的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访谈领域专家,以确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熵权法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评价体系模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