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6 20:06:16 作者:琴心月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决策进行评估和反思,有助于获取新的洞察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20_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渠伟。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后来看了他的事迹,更加感动。

张渠伟同志自20_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他/她的颁奖词是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一个万象更新、合家团圆、喜庆祥和的日子。然而,的春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短短的几十天,病毒好似“狂风卷浪”般肆虐武汉,遍布全国。在闭门不出的日子里,疫情讯息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在紧张的线上学习之余也时刻关注疫情的变化。疫情之下,涌现出的一位位“抗疫英雄”让我心生崇敬,备受感动。

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些人默默奉献,挺身而出。前的非典,67岁的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17年后,84岁的他重新披挂上阵,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冲到疫情的第一线。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钟南山爷爷。我永远也忘不了钟爷爷坐在前往武汉的高铁上闭目休息的那张照片。花白的头发让人看着心疼,紧闭的双眼,疲惫的面容下却让人感觉到他的力量与坚定。我只祈祷拥挤的车厢不要太过喧闹,能让钟爷爷养足精神,有更多力量打赢接下来的这场“硬仗”。

疫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抗疫英雄”,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各地医生、护士奋勇争先,主动请愿,驰援武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留下的背影,忘不了他们摘下护目镜脸上勒出的痕迹,忘不了因为消毒水的浸泡而干裂、发炎的那双手……每当看到这些图片我的心便颤抖起来,他们不顾自己安危,一心只为救治感染者。有一位医生说:“看到这些感染的患者,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我们要争分夺秒,因为我们要和时间赛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战。当我看到医护人员不幸感染肺炎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落下来,惋惜、崇敬、不舍之情在我的心中翻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们也用不同的形式为武汉疫情做出贡献,纷纷捐款捐物。老师曾经教会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一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除了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我觉得也应该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发动我的爸爸尽我们所能买了医用物资捐给我们当地的医院。我用这种方式向身边的抗疫英雄致敬,也希望他们都能保护好自己。

因为无私,所以无畏,因为无畏,才敢于逆风前行。抗疫前线的英雄们,只愿暖春来,你们平安归来!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青年事迹

疫情爆发以来,无数青年人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奔赴“疫”线战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了新时代年轻人的风采,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青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波及全国。面对战“疫”,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共同坚守、全力应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但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中,许多90后、甚至00后挺身而出,勇做“逆行者”,当好“守门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践行着“青春担当”。

20岁大学生志愿者:“不让青春留遗憾!”

疫情发生后,许多刚进入象牙塔、平均年龄20岁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敢逆行点亮“志愿红”。他们身着红马甲,佩戴红袖章,穿梭在每一个小区楼栋,奔走在每一条公路干道,活跃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防疫检查、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知识宣传、物资派发、心理疏导,他们有的是追随父母长辈的步伐,有的是兄弟姐妹同战“疫”,有的是朋友同学齐上阵。摘下口罩,他们是青春洋溢、稚气未脱的在校学生;戴上口罩,他们用逆行者的身姿诠释着“小战士”的勇敢与坚毅,彰显出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24岁护士请战:“我是汶川人呀!”

“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今年24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疫情爆发后,她连续两次报名请战驰援武汉,终于如愿。2008年的汶川地震,年幼的佘沙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12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她不惧风险、不忘恩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用饱含深厚情谊的行动诠释着感恩奋进的时代内涵。

27岁博士:“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

疫情发生后,电子科大“90后”博士黄山第一时间联系政府,希望可以提供帮助。作为“网红”羽毛球机器人的研发者,黄山及其团队成员根据防疫实际,投运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医院门诊大厅、隔离病区进行24小时的防疫宣教、物资配送和便民服务工作,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缓解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处在这个岗位,现在正是我们上的时候。”在全民抗“疫”中,许许多多如黄山一样的青年人才,勇于担当、各显所长,用专业力量筑牢疫情防控钢铁屏障。

29岁医生:“推迟婚礼,请战一线。”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正月初八应该是彭银华医生最值得期盼的日子,办公桌抽屉里还没来得及分发的请柬,是对未过门妻子最大的愧疚!”面对疫情,彭银华与妻子约定“疫情不散,婚期延迟”,他主动请缨留在医院,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决。然而,婚礼未办,彭银华却不幸感染,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去世。他还没来得及将请柬发出,还没来得及拥抱等待婚礼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看看即将出生的孩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用医者仁心在抗疫最前线交出了自己29年的人生答卷。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大家。他们是谁的儿女?又是谁的父母?是谁的妻子?又是谁的丈夫?他们很普通却不平凡。疫情面前,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不计回报的“宣誓词”,一张张奔赴一线的“背影照”,青年一代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堡垒,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时代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正是有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如萤火一般,紧握“最初的梦想”、挥动“隐形的翅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狂风暴雨中,在艰难险阻中,用稚嫩的肩膀驱散疫情阴霾,扛起了希望,照亮了前方。

响彻全国的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奔赴一线,这其中有很多90后挺身而出,在抗疫战斗中逆行闪光。正如成都网友“基层观察者”在《战“疫”青年说》中所说:“在狂风暴雨中,在艰难险阻中,用稚嫩的肩膀驱散疫情阴霾,扛起了希望,照亮了前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一批批热血青年闻“疫”而动,加入战“疫”大军,年轻的白衣天使瞬间化作冲锋的战士,英勇无畏,披挂上阵,危难时刻显身手,用行动诠释着中国青年的样子、中国未来的样子。

“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武汉市四医院的一名95后男护士许汉兵的誓言掷地有声。疫魔袭来,白衣勇士——病毒“阻击手”们挺身而出,笃定“该冲锋的时候就要冲锋”的信念,慷慨请战,他们无所畏惧,毅然决然地披挂出征,铿锵步履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加速度”,展开了和死神抢人的博弈。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客运暂停,湖北荆州90后女医生甘如意靠骑自行车和搭车,日夜兼程,4天3夜赶回医院汇集后奔赴武汉战场;26岁的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护士王珲,推迟婚礼前往湖北抗疫一线,她坦言:“战胜疫情是最好的结婚礼物”;90后医师时秋,脱下婚纱披“战袍”:“这是我这一生最勇敢的决定,也是最自豪的决定。”“地有界,心无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数万名白衣战士生死相依、性命相托,心连心、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护佑人民的生命防线。

“我想成为你们的恺甲。”——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cu护士的承诺暖人心扉。17年前那场sars“战役”,自己被保护的那些瞬间,深深地烙在了她的脑海里。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难防控的战疫中,如张司恺一样,诸多医务人员怀揣一颗颗感恩的心,以血肉之躯与病毒短兵相接,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面临着治愈患者、打败疫魔的焦灼与重压,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但年轻的他们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以钢铁般的意志为遏制疫情蔓延拼尽全力,为守护患者生命贡献全部。“莫黑不怕(武汉话:不要害怕的意思),紧握我的手!”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护士陈颖说:“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特别幸福。”这是何等崇高的境界!也门撤侨、汶川地震……这些被共和国保护的孩子,此刻成为了战疫魔驱病毒的中流砥柱。一大批90后白衣战士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前线,成为为党分忧、为国担当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李慧的请求直戳泪点。由于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和连续多日超负荷工作,很多人的脸颊都过敏红肿甚至掉皮出血,脱下口罩和护目镜后露出“毁容”般的创伤、压痕;有的因过敏而面部肿胀,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只要还能睁开眼,我就不能退”;被汗水浸久的手泛白、生皱,频繁使用消毒液的手上遍布血口子;“为了救人,咱生命危险都不在乎了,哪里还在乎头发呢”,言语中尽显“舍我其谁”的精气神;27岁的刘畅是武汉市武昌医院的医生,只要进icu就至少要待12小时,在生死瞬间,他要做那个“比死神跑得更快的人”。日夜相伴,情同亲人,却因着一身防护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救了我的命,我却连你真正的样子都没见过”是病房里最真实的写照。白衣天使们用挥汗如雨的汗水、精湛的医术甚至生命,唱响了战疫时期的武汉版《为了谁》。

磨难孕育不屈,逆境成就非凡。在征服疫魔的战场上,在治病救人的队伍里,年轻的你“守医者初心、担健康使命”,勇挑重担、报国奋斗,你的付出和奉献,必将让你在人生旅途上拔节生长,必将换来没有病魔、没有恐惧的岁月静好。“天使力量”和“天使智慧”凝成了这个春天最美的战“疫”姿态。

十七年前,我是躲在父母身后的90后;研究生毕业,我是选择到基层成为一名组工干部的90后;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是在“疫”线坚守和成长的90后。

“疫”线有我,集结出征。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是母亲每年最盼望的节日。今年春节有些“特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大年初一,虽然没有往年走亲访友那么热闹,但一家人安安静静待在一起就是新年。下午四点,当一家人正在边收看疫情防控视频边包饺子时,我收到了单位停休的通知,同时收到停休通知的还有作为医护人员的妹妹。母亲没有反对,也没有挽留,只是说:“下次回来,咱们去拍张全家福。”

在母亲眼里已经二十六岁的我永远是个孩子,临走时硬塞给我一份压岁钱,母亲说压岁钱有祈求平安的寓意,从我踏出家门起,母亲怀着不安的心情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而我和无数90后一样,毅然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疫”无反顾,携手同行。

回到单位我发现,当我能够和家人一起踏踏实实地吃顿年夜饭时,她却没能吃上一顿安稳饭,她是我的同事,她是我身边的榜样,她是挺在前面的逆行者,她是深耕基层二十多年的老组工人。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她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协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做出最好的示范。

当抗疫集结号吹响,我们单位所有组工干部没有却步、没有抱怨,大家迅速集结,踊跃投身抗疫工作,至今已连续奋战二十多天,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过休息。我们知道,作为组工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基层工作者。一分一秒在文字和数据间流过,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在与时间作斗争,工作事务越来越多,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当看到抗疫防线越来越坚固时,大家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疫”战到底,奋勇冲锋。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村队、社区防控力量,我作为乡镇下派干部的一员,来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看到社区工作者们用平凡的背影绘就了疫线靓丽的风景。我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被称为“钢铁侠”的80后巾帼,尽管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是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疫线,拖着植入了6个钢钉的身体与疫情展开赛跑。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们怀揣着“疫情不退,我们不休”的信念,团结一致、各尽其责,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没有特殊的装备,只有一个口罩,他们也没有钢筋铁骨,只凭着一颗责任心,为上千户居民保驾护航。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们脸上留下痕迹,脚下沾满泥土,眼中却始终闪烁光芒!

在忙忙碌碌中,我与社区工作者们已经一起奋战了20天,我们在阵风可达七级的室外全天执勤,在零下六度的寒冷天气里清扫冰雪,每天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用早已经冻得失去知觉的双手登记信息……但是每当想起居民说“看到你们在,我们很安心”时,我们便能感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听到居民说“你们辛苦了”时,大家一整天的疲累就消失了。

“疫”路有爱,共待花开。

贴,只希望能为寒风中的抗疫战友送去一丝温暖。在参与社区抗疫工作时,我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有位居民让保安大哥转交给我一个手工编织的红色手链,这让我忍不住想起总为我钩织物件的母亲。原来,当我们坚守疫线时,不只远方的亲人为我们牵肠挂肚,还有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陌生人也在关心关爱着我们。

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在散发光热。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居民们遵守规定、主动配合,积极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热心的居民还为我们送来了很多物资,一瓶酒精、六个口罩、一箱手套、一壶热水、四个苹果、四盒草莓……居民们用点滴温暖汇成爱的汪洋,每个举动都让我们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信心倍增、充满力量。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众志成城,用心铸就钢铁长城;我们同舟共济,用爱凝聚磅礴力量;我们坚定前行,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我们更应客观理性地认识当前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深入分析当前及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作为“主心骨”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绷住劲,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具体要求,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防止出现疫情防控的“倒春寒”“凑个数”“扎堆堆”“歇歇脚”现象,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高度警惕麻痹思想,防止“倒春寒”。守战到底,就是春暖花开。随着季节的推移,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在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成果,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如何继续保住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仍需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保持战“疫”的思想与行动自觉,增强对不同时间、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认识的敏感性,继续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统筹抓实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上下同欲,坚决防止疫情防控“漫不经心”“不作戒备”“无所谓”的麻痹思想,保证不出现“倒春寒”,以持续实干博得繁花尽开。

高度警惕厌战情绪,防止“只凑数”。真诚奉献、不辞辛劳。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工作者……星夜集结,千里驰援,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随着战线和时间的拉长,疫情防控也到了最关键的吃劲阶段,各项工作要求也越来越精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的站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第一线,继续站好自己的“哨位”,守住自己的“阵地”。要高度警惕“出工不出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凑数”的厌战情绪,切实变压力为动力,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化危为机,补齐短板,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高度警惕侥幸心理,防止“扎堆堆”。复工不等于放松,解封更不等于有恃无恐。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各地相继拿出符合本地实际的“硬核”举措,构建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无数的血汗与牺牲让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成效。为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能够抓实抓好,我们也在分区分类,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仍需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警惕侥幸心理,增强对疫情防控的理性认识,坚决防止出现揭开口罩“扎堆堆”“搞聚会”“喝坝坝茶”的现象,防患未然,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

高度警惕松劲心态,防止“歇歇脚”。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一天不歼灭,我们的防控工作就不能退场。疫情防控是硬仗、恶仗,更是一场持久仗,连日来,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无论身处何地、什么职业,都在竭尽所能为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愈是到吃劲的关键阶段愈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要清楚地认识到疫情防控还远没有到“歇歇脚”的时候。要继续落实好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要自觉服从大局、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是战“疫”底气,更是战“疫”要求。中华民族从来没有被压垮过,只要我们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后全面胜利,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也会如期全面完成。

春节,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场疫情,像一个巨石砸入我们原本平静有序的生活,一时间,巨浪翻涌。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使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各自带着合作伙伴赶往施工现场。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工地的战士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与陌生的伙伴们只能在堆满方便面、矿泉水、杂物的“小盒房”中各司其职。看着那潮湿且沾满泥土的泡沫纸盒中已稍微冷硬的“年夜饭”,脸上有说不尽的疲倦,头盔都还没来得及脱,脚上染着土黄色的是泥,但为了工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他们只能匆匆忙忙,狼吞虎咽,以最快的速度填饱饥肠咕噜的肚子,这应该是世界上最迅速的年夜饭了。

为了和疫情赛跑,自火神山医院开工以来,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工人,她们是建设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7天建成一座医院,速度奇迹里有她们的功劳。向你致敬,逆行者!

为了为祖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出一份力,感谢一线的“战斗者”。河南退伍老兵王国辉,将自己种的九千多斤新鲜蔬菜带领村里人连夜拔起,年三十自驾250多公里,载着5吨多的新鲜蔬菜,不管道路的泥泞,路途的艰辛,只身从河南沈丘赶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全部免费捐给项目部,到时已是凌晨,疲倦的他说:“自己曾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看到武汉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王国辉驾车回到河南,并将自己隔离了起来。致敬,逆行者!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在一张拍摄于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72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6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a13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161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月17日大雨,仅开诊5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a4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icu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10点,在转往icu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a8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85%回到了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a13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a13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

口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防护服下是怎样的身躯?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这些医护人员已亲如家人。诚如一位患者所说:“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也是英雄。”

【一线抗疫群英谱】透过隔离门的夫妻相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成为北京市定点收治医院。为了守护人民的健康,这里的白衣卫士毅然决然地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其中有吴丹、顾风军夫妻。

1月22日,护士长吴丹被分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病区,每天穿着厚厚的隔离衣忘我工作,她的鼻梁和脸颊被口罩压破了皮,脸憋得通红喘不上来气,胶皮手套中的双手被泡得起了褶皱,长时间不喝水,嗓音也变得沙哑。这些天,吴丹忙得没时间和同在医院信息中心工作的丈夫联系,更别提见面了。

为便捷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吴丹所在病区要在清洁区安装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得知消息的工程师顾风军主动承担了安装任务。2月1日,顾风军来到确诊病房的清洁区,技术高超的他很快将系统安装好了,但他久久不愿离去,只想看一眼妻子。当时他和妻子身处同一楼层,但一道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的隔离门,挡住了夫妻俩的相见相聚。顾风军站在隔离门外,透过门上的玻璃向里面望去,希望能看见妻子的身影。

这时,吴丹刚刚参与抢救完一名危重患者,脱掉隔离衣到护士站稍事休息,不经意间看见隔离门外丈夫的身影。只见顾风军一边竖着大拇指,一边微笑地看着她。此情此景,让已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工作22年的吴丹眼眶湿润了,她缓缓地向隔离门走去。

就这样,一个在隔离门里,一个在隔离门外,夫妻俩相见了。这道厚厚的隔离门内外,说话是听不清声音的。顾风军连忙拿出笔和纸。“还好吗?”吴丹点点头。“累吗?”吴丹摇摇头。“一定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吴丹点点头。“家里有我,不用牵挂。”隔离门内,吴丹为丈夫竖起大拇指,并比了个心。

年,顾风军和吴丹正在谈恋爱,听说吴丹被选为首批进入“非典”患者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时,顾风军劝道:“别去了,太危险。”吴丹说:“我是传染科护士,更是军人,疫情来了,就得往前冲。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也是在那一年,两人结了婚。

【一线抗疫群英谱】温馨家书一封激励战斗一线。

“一定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2月18日,一封写给抗疫一线妻子的信,送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医生王维慈的手上,看到信的一刹那,她热泪盈眶。

这是王维慈奋战在一线的第二十五天,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无法相聚,没有礼物,仅以此信赠予抗击疫情前线的你。”丈夫的信字字恳切,牵动着王维慈心绪的同时,也给了她继续战斗的力量。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作为血管外科医生,王维慈从除夕夜便开始组织科室医生,投身于防护和治疗培训。

“大年初七,我们开始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随后便开始连轴转。我们是党员突击队,必须挺在最前线,大家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至今,王维慈已参与救治了近60名患者,治愈出院8人。

2月19日下午,协和医院西院区新一批31名重症患者病愈出院。“恭喜你们可以出院了,回家记得好好休息!”看着自己照料的病患顺利出院,王维慈不忘再“嘱咐”几句。“病人的康复就是对我们付出的最大肯定,这一刻觉得连日来的辛劳都值了。”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人疲倦,在信里,丈夫给王维慈鼓励:“当你因为工作疲惫、委屈的时候,我心疼。但我会克制着自己的私心,告诉你要坚持下去。”

“丈夫给我发了很多消息和照片,我顾不上细看,但我知道他把孩子们照顾得很好,我很放心。”记起今天是孩子的生日,王维慈下夜班后,特地朝窗外家的方向看了一眼。

在城市的那一头,儿子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上了对妈妈的思念。画里,有王维慈和丈夫,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女儿用稚嫩的字体写道:妈妈最棒,我们会乖乖地等你归来。

【一线抗疫群英谱】。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和疫情防控的一线,白衣战士和社区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尽职担当,用爱心守护患者,以细心服务百姓。

齐鲁医院医疗队:握住手感受爱。

从2月9日开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两个重症病区,这里的患者六成都是老年人。对于他们而言,除了对症治疗,护理工作更是格外重要,而守护他们的正是一批80、90后的年轻人。

这位一直乐呵呵的男护士名叫宋飞,今年32岁。在前线工作经常需要发挥创造性化解难题,这位重症患者氧气管不够长,老先生感觉不舒服,宋飞马上改造起了氧气管。

照顾高龄危重患者,护士们格外小心,每隔20分钟就要挨个查看一番,及时了解老人们的情况和需求。

宋飞说,这些在隔离病房中的老人见不到家属,他们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陪伴和关爱。大家像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着这些老人,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还会照顾饮食起居,老人们的每一点好转都让大家特别鼓舞。而今,已有8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社区联防联控: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疫情面前用爱和责任陪伴守护的还有拉起联防联控这张网的社区工作者。在基层一线,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和下沉干部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守卫家园。

44岁的倪娟是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党委书记,在2月17日到19日为期3天的拉网式排查中,她带着社区网格员和下沉干部挨家挨户在门口监测体温。

打铜社区人口密度大,各类性质房屋有230栋,多数是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武汉市实行公共交通管制后,仍在社区内的居民有815户1900人,倪娟带领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敲门走访摸排。前一阵忙得顾不上喝水,倪娟的嗓子一直都是沙哑的。早期转运疑似患者时因为缺少防护物资,家属都不敢上前的时候,是倪娟穿着雨衣陪送居民前往隔离点。

从今年1月23日起,倪娟已经将近1个月都没有回家了。打铜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26人,紧要关头社区的30多名居民党员主动站了出来,联防联控,送菜送药,一起守护家园。

【致敬!战“疫”先锋】。

公安部追授5名牺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公安民警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他们分别是: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三级警长何建华。何建华从警20余年来始终扎根一线,为维护辖区稳定、保一方平安作出突出贡献。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奔赴任务重、情况危险的客运站,于1月26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50岁。

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中队指导员李弦。参加工作以来,李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为打击犯罪作出突出贡献。此次疫情防控中,他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投入各项工作,1月21日在单位加班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37岁。

河南省汝州市公安局大队长程建阳。他勇于担当、忠诚履职,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辖区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在疫情防控中,程建阳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深入辖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预防、排查工作,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1月28日晚值班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月30日不幸牺牲,年仅45岁。

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尹祖川。一直以来,尹祖川爱岗敬业、顽强拼搏,参与侦破了一大批重特大案件,有力维护了长江生态安全和辖区治安稳定,疫情防控中他临危受命,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带领民警及时果断处置突发情况,1月29日在工作中突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47岁。

沈阳铁路公安局吉林公安处吉林北车站派出所三级警长刘大庆。从警30余年来,刘大庆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20春运安保攻坚战中,连续1个多月坚守在道口上。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奋战在一线,1月28日凌晨在值班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57岁。

还有这些白衣天使和好心人,他们的样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夕夜驰援武汉的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刘丽,防护面罩在脸上勒出的痕迹让我们感动、心疼。

武汉医生胡明,采访中因听闻同行好友不幸感染而泣不成声,结束采访后转身走向病人,留下一句话:“同事倒下了,病人还会继续救。”

全网搜寻的山东日照东港环卫大爷,到派出所放下一个纸包就转身离开。里边是1元钱,一张纸条写着:急转武汉,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后来人们找到,他是68岁的袁兆文,每月工资600多块。

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明天我也是你。

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加油,中国!

加油,每一个中国人!”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1、师昌绪:光耀人间(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2、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朱桂珍:良心雇主(朱桂珍,女,61岁,南京市民)。

今年61岁的朱桂珍是南京****区东沟人。她和丈夫一起到城里做生意。为了更好的照顾生病的公公,朱桂珍聘请赵守琴做保姆。可没想到,赵阿姨工作还不到一年,自己也病倒了,不但不能继续照顾老人,自己也需要人照顾。面对这种情况,朱桂珍不但没有辞退赵阿姨,反而照顾了保姆赵阿姨整整九年。

20,为了帮助儿子还房贷,朱桂珍和丈夫一起进城卖水果。生意刚有起色,公公却病了,生活起居需要照顾。考虑到自己照顾公公的不便,朱桂珍聘请了赵守琴来照顾老人。赵守琴为人本分,照顾老人十分细心。可没想到,赵守琴工作不到一年,就中风了,病得比老人还严重。“她来我们家时好好的,现在不能动了,我不可能让她回去。我要养她老、送她终,人要讲良心。”为了良心,52岁的朱桂珍开始照顾保姆,一做就是整整9年!为了照顾两位老人,朱桂珍不再卖水果。一家人的生活就靠赵大爷每月2400多元的退休金,以及朱桂珍丈夫当保安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生活虽然拮据,但朱桂珍还是尽量给老人舒适的生活。每天清晨,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赵守琴穿衣服,伺候大小便、洗漱等。若是天气晴好,她还会将赵守琴推到楼下小广场,自己再去买菜、做饭。

4、朱晓晖:最孝女儿(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疫情发生以后,武汉市的2万民警、2万辅警坚守在抗疫一线。张锦星是驻守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的一位95后民警,她用细致周到的守护,为患者们带来了温暖和抚慰。

3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的前一天,张锦星值最后一个班,除了日常巡逻外,她还要和结识的患者朋友一一道别。

2月6日,得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的消息后,张锦星第一时间请战,进驻方舱核心区“警务室”,她每天巡逻查床、登记需求、维持秩序、发放物资,并承担起向病友们宣传“反电诈”知识的任务。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张锦星:现在就是疫情突发直接接触的人员是少,但是像间接接触,像我们网上的一些电信诈骗这些,经过我们分局这边的研判,这类案件可能会增多,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些防诈骗的宣传。

完成这些本职工作之余,张锦星还主动承担起了不少“分外之事”,辅助医护人员照顾患者、下班时间为患者购买日用品、帮出舱患者搬运行李。这让很多人都难忘这个细致周到的女民警。

方舱医院转院患者:对我们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柔体贴。

这段视频里和张锦星一起散步的小朋友,今年九岁,是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里年龄最小的病人。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民警张锦星:他又属于比较容易害羞、内向一点的小男孩,然后他比较喜欢待在床上,我也是想着小朋友多运动运动,恢复得应该比较快。

有一位聋哑患者,年纪较大,生活不便,张锦星和同事便对他格外关照,不但主动帮他配送饭菜,每天还会通过写字的方式询问老人心情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老人则把她工作的样子记录在自己的手机里。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张锦星:得到了爹爹的喜爱,我也很开心。爹爹还拍了一条手语的,教我们打手语的祝福视频。

在方舱医院,张锦星和同事刘晨被病友称为“星晨组合”。他们分工合作,努力做到“患者有所需,我必有所应”。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辅警刘晨:咱们这个地方有很多女患者,女孩子在里面的话沟通无障碍。我们两个搭档,虽然说她的年龄是比较偏小的,一个出生的小丫头,在她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她显得是非常成熟。

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公安分局民警张锦星:我觉得我们95后也是可以慢慢地撑起了一片天了,也是可以为我们的工作,为我们国家慢慢地作一些贡献了。

许昌疫情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许昌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疫情中,有人顾及他人利益不自私作为;有人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也有人痛失亲人,心灵深处却更加坚定。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呵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许昌疫情感动事迹。

一、开展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

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是最坚强的支柱。医务人员以身作则,深入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液,防护着所有人的安全。他们没日没夜的坚守在防疫一线,放弃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冒着传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一名医生因经常佩戴口罩患了过敏,脸上起了痘痘,却依然坚持不懈,化妆后去工作,他说:“这只是我的一份责任。”正是这些“逆行者”的坚持,才让这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二、全民共防共治的壮举。

防疫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够打败病毒。许昌人民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少在外地的游子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暂无的工作、生意角逐归家奋斗,协助家里人、亲朋好友参加社区、村居消毒工作,为乡村挺过了防疫关卡,展现了“人间大爱”的光辉。更有这样的情节:一对老年夫妇,独自生活,儿女在远方,为了自己和别人安全,他们坚持每天自查体温、清洁家中环境并接受社区管理人员挨家到访,情系人民群众。

三、捐款捐物。

在这场疫情中,有许多人无私捐款捐物,表达了他们对疫情的关注和对防疫工作的支持。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一场物资筹集活动,仅仅几天,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包括口罩、消毒剂等物资,捐赠者从不同城市寄出物品,显现的正是众人一家的温暖。

四、失去亲人却仍然坚定。

疫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许昌,有一对年轻夫妇失去了父亲,这让他们既沉痛又无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疫情防控工作,而是选择了义务担当,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力量。在对抗疫灾的风险沉重下,一对爱人为鼓励士气,还向社区居民送去了小饰品,让物品代表着心意和希望,为大家打气鼓劲。

五、抒发心声。

许昌市民在疫情期间,通过不断抒发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一道道安慰的话语,一次次感人的行动,传递出了一种勇气、一份决心。在群众的共同防控中,生命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心灵也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在这场疫情中,许昌市民所展现出的良好品质和坚定理念,深刻地说明了中国人民的信念和道德。在未来的生命之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攸关全球安全的疫情早日得到彻底解决。抱紧爱的人,珍爱生命,共建美好家园。生命是珍贵的,人生要有责任,防疫举措不放松,早日回到平稳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许昌疫情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在这一场全球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许多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本文将重点讲述许昌疫情期间的一些感动事迹,并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段:许昌“清零记”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流动性较强的城市。在疫情初期,该市上下紧急行动,全力进行疫情防控,实施了“封城、隔离、排查”等措施,效果非常显著。经过数月的努力,许昌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这不仅标志着许昌市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圆满成功,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称赞。

第三段:感动的志愿者故事。

在疫情期间,许昌市的志愿者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组织了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内容,包括为居民送餐、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服、宣传政策法规等。其中,有一位叫陈俊鑫的志愿者把自己的家当成了一个志愿服务站,每天到街道社区收集病人需求,给有需要的人送餐、添置日用品,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感人事迹感染了众多许昌市民,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许昌市疫情防控的成功,和许多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团结协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最强武器。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学习许昌的防疫成功经验,不仅要在实践中坚持科学防控、加强宣传,也要重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第五段:总结。

许昌的抗疫事迹告诉我们,疫情虽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协力,就一定可以共克时艰,赢得胜利。同时,我们也需要在防范疫情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志愿者服务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许昌的感人事迹是一个缩影,也是一种启示,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受到启示,成为共同坚强的战斗者。

许昌疫情感动事迹心得体会

近来,许昌市发生了一起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界纷纷加入到疫情一线中,展现出了勇于奉献、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的感人事迹,这让我深受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回顾和总结这些感动人心的事迹,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

第一段:许昌疫情的背景。

许昌市是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市,截止2021年8月底,该市共有180多万人口,当地政府和居民们一直在为预防疫情而努力。但就在2021年9月初,许昌市出现了一起本土病例,导致当地疫情开始迅速扩散。针对疫情的爆发,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入侵。

第二段:勇于奉献的志愿者们。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许昌市形成了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义不容辞地前往难以进入的小区、村庄、社区,开展排查、义务送菜、认领补给等工作。他们不畏风险、无私奉献,让疫情得到了控制。他们的勇气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第三段:医务工作者的坚持。

面对着重症患者的生命垂危,许昌市卫生部门不畏艰难,竭尽所能拯救生命。医生和护士们奋战在病房中,忘我地为患者治疗和照顾。同时,他们还要面对着隔离、辛苦、压力等各种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牺牲个人时间和劳动作为最大的奉献,让我深深地钦佩和敬佩。

第四段:企业家们的捐款。

在疫情爆发初期,许昌各界企业家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华润置地、大商集团、京东集团等多家企业向许昌市捐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为许昌市疫情的控制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五段:疫情教会我们的。

疫情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反思。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脆弱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的伟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绝境中逆袭,临危不折,疫情一定会走向消失,许昌会更加美好和繁荣。

总之,这次疫情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醒,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感恩之心和爱的力量。同时,这次疫情也启示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卫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感谢所有为抗击疫情而奉献付出的人们,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愿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期待美好的未来。

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作文

抗疫一线,战斗正酣。来自大江南北的四万多名医疗队员与湖北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浴血抗击新冠肺炎,火线抢救病人生命。众多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将更多的白衣战士召唤到迎风招展的党旗下。

2月以来,湖北各个战“疫”火线,许多白衣战士利用战斗间隙,汇聚到鲜红的党旗下,喊出了心中的铮铮誓言。

1.在党旗下宣誓的白衣战士。

3月5日下午2:30,在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住地,在党旗面前,18个医疗队员举起右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申请入党已经,非典时我就申请入党,去年底终于成为预备党员,没想到这次能提前转正,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当了26年护士的王倩如,十分激动。17年前,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是非典的定点医院,年轻的王倩如就在这里的icu病房抗击过非典,如今为抗击新冠肺炎,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再披战袍,大年初一报名,初二就随队征战武汉。

“我能够站在此时的江城武汉,光荣地成为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光荣和自豪的一刻!”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医生黄笳说。80后的他是德国留学归来的博士。报名来武汉时,他想:“我是国家公派留学生,受国家资助留学了4年。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湖北抗疫战场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队员,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90后,争相汇集到鲜红的党旗下宣誓。

3月1日上午10时,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大医学国家援鄂医疗队120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代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的带领下,共同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有14位医疗队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月27日,抵达武汉前线的第二天,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孙雪峰、王玉娥、张颖,就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月22日晚,一场“火线上的支部大会”在武汉召开,表决同意接收他们为预备党员。

至2月底,在湖北武汉和咸宁抗疫前线,云南援鄂医疗队已有368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5人。2月26日,在咸宁的10名医疗队队员宣誓入党。3月9日,云南援鄂医疗队又有35人火线入党。

战情紧急,有时白衣战士们来不及回住地,就在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外,庄严宣誓入党。

2月26日14时,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病房主任董芳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面对临时展开的鲜红的党旗,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刚宣誓完,电话骤响,病人急待抢救,董芳马上冲进了icu病房。

2.他们为什么汇集在党旗下。

那是因为,医疗队中的共产党员带头冲锋陷阵,一个党员一面旗,鼓舞和带动着普通队员英勇奋战。

“来武汉后,我特别羡慕党员们说‘我是党员,我先上’。今后不管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的时候,我也可以说‘我是党员,我先上’!”90后护士、中日友好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张博文为自己能够火线入党、带头冲锋在前而倍感自豪。

2月9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黄笳刚到icu病区交接班,一个重症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心跳骤停,急需抢救。同组医生肖飞、冯莹莹是共产党员,他们很快穿好防护服,肖飞第一个冲进了病房。3人给病人做了40分钟的心肺复苏,恢复了病人的心率和血压,坚持到麻醉科医生来为病人顺利插管。“穿着防护服有窒息感,肖飞1米88的个子,防护服特别紧,做心肺复苏过程当中,他的抢救动作很大,磨破了隔离服,防护服也可能会破裂,而且给病人做喉罩通气等治疗时,病人会呼出大量气体,随时面临感染危险。所以插管一成功,我就退出来了。但肖飞一直坚持到病人转运,比我晚出来了半个小时,我觉得他做得比我更好。”黄笳回忆说。

两天后,黄笳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像肖飞一样,非常投入地抢救病人。

“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是铁,力量是钢……”一阵阵嘹亮的歌声从武汉市第七医院附近的一辆公交车上响起,车上唱歌的是河北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一位40多岁但头发花白的医生站在走道中间,一手抓着扶手,一手有节奏地挥着拍子。他叫朱桂军,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他告诉记者:“我们来武汉已经30多天了,大家都比较疲惫,我想鼓励大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在每天接送医疗队上下班的通勤车上,我就发起每日一歌的活动,带领大家唱《我和我的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曲。”

张家口“11·28”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朱桂军参加了为期30天的救治工作看到很多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内心很受触动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月27日作为河北援鄂医疗队队员到达武汉后在武汉市第七医院icu病房他带领队员们夜以继日地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冒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抢救了20多个危重病人的生命。

“在医疗队,我看到许多党员时刻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老党员带动新党员和普通群众,是一个普遍现象。”朱桂军说,这更加坚定了他入党的决心。

2月14日,朱桂军在医疗队驻地宣誓入党。他激动地说:“以前是老党员带动我,现在我是党员了,我也要影响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飘扬着一面党旗。”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北大医学国家援鄂医疗队共有143名党员、26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与新冠肺炎殊死搏斗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们的鼓舞下,还有100多名医疗队队员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3.新党员的火线证明。

火线入党的白衣战士们,在抗疫战场上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在驻武汉第一医院的哈医大二院支援湖北医疗队,有一位老医生新党员,她就是医疗组组长苏冬菊。20多年的从医经历让她承担了大量医疗工作。16楼病区二组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患者比较多,年纪偏大,治疗难度高。苏冬菊亲自为危重患者佩戴无创呼吸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当查房时,苏冬菊能毫不迟疑地说出每一位患者的名字和病情,在二组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多名危重病人摘掉呼吸机,有的已经治愈出院。

2月28日,苏冬菊与医疗队的10名队员一起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入党。“在抗疫一线入党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尽全力让每一个患者都能安全出院。”苏冬菊说。

在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两名新党员的故事让大家刮目相看。男护士高文博在进方舱当天,就遇到一个患者心脏骤停,他第一时间冲上去给这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事后,才发现自己的防护服和隔离服都有破损。有一次,在抢救一位重症患者时,因为是新病房,一下子找不到救治患者需要的电源,女护士康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毫不犹豫地迅速趴到地上,钻到病床下找到电源,插好电源线,保证了抢救工作第一时间顺利完成。

“老党员起了先锋带头作用,新入党的同志也很优秀,他们在非常危险的环境中舍生忘死救治病人,经受住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说。

入党宣誓那天,黄笳向队员们说出了一个愿望:“今年武汉大学的校园里,每一朵樱花的心愿都是看一场人海,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

敬爱的爸爸妈妈,这篇作文是我鼓起很大的志气写的,因为我文采不好,又不会运用美丽的语言,写作业却是我最爱,所以我只会用纯朴的文字来诉说了。

爸爸妈妈,你们生日我却不曾说生日欢乐,连你们什么时候生日都要你们说我才会知道,你们为我操碎了心,换来的总是我的顶嘴。我明明知道你们为我好,可我总限制不了自己的心情,总要你们吵一架,事情才会摆平。一个人在深夜里,我总是会任眼泪肆意划过脸颊,我也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学会体谅和理解你们,是自己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直到我望见了你们的头发有了如白雪般的痕迹,你们的脸上失去了青春的光泽,印下了皱纹,在那瞬间我的心狠狠的揪在一起,我努力的把眼泪往肚子里吞,那时候我才懂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恒久是你们,我该长大了。

我跟随着青春的脚步来到了初中,一起先我是站在人人艳羡的领奖台上,如今我是站在领奖台下艳羡着人家,眼看就要中考了,光线和胜利对我来说是个名词了,你们却已经在四处奔波找个适合我的中学,我却在这期间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我真的好惭愧,我辜负了你们对我的栽培,我多数次骂了自己怎么那么没用,当时坚持好好学习,如今我的世界依旧发光发紫吧,我也领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了,爸爸妈妈,对不起。

5.12母亲节,妈妈,我没有志气对您说“妈妈,母亲节欢乐”6.16父亲节,爸爸,我想我也没有志气对您说“爸爸,父亲节欢乐”吧,我知道你们心里肯定多多少少希望听到我对你们说,我细致想了想,我们在一起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少个生日和父母亲节呢,我现在无法为家分担,假如我满意了你们心中的'渴望我说的话,那是否可以为这个家增加一分欢乐呢,我想应当会的,今日刚刚好是母亲节,妈妈,我肯定会要对您说妈妈,母亲节欢乐的,父亲节我也会对爸爸您说的,因为我爱你们。

爸爸妈妈,无论将来我在什么地方,我都不会遗忘你们的爱,感谢你们,我不知道拿什么来报答你们的爱,所以我确定将来从事有关孤儿院的工作,我想你们会支持我的,我会把你们对我的爱化成阳光,让孩子们感受暖和,这也算报答社会了,我会始终努力的,让你们为我傲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放学回到家,我就起先琢磨着怎么帮妈妈做事。

写好家庭作业后,我发觉妈妈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我赶忙跑到妈妈身后,起先用手轻轻地捶着妈妈的背。妈妈先是回过头惊诧地看了我一眼,接着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一边转过头接着看电视一边感叹道:“我们的乖儿子长大啦,知道给妈妈捶背了!”听了妈妈的话,一种惭愧感油然而生,平常我从不给大人做事,今日给妈妈捶背,也不过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静默低下头,接着给妈妈捶背。

捶了没一会儿,我明显感受到了妈妈的背和我的区分:妈妈的背比我的硬多了。也是啊,妈妈平常在家辛苦做家务,连腰和背都变硬了。捶着捶着,我又留意到了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上已经有了好几根刺眼的白发。我往妈妈的额头看了看,几条细细的皱纹已经清楚可见。我踮起脚尖,突然觉得妈妈好矮。妈妈为了我们这个家日夜操劳,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却依旧不知疲乏地静默支撑着。每天早上,她都要早早起床,为我们做早点,送我和妹妹去上学,再负责全家人的饮食起居。不懂事的我和妹妹还屡屡跟妈妈顶嘴,嫌她做的`饭菜不好吃,现在想想太不应当了,这会让妈妈多难过啊!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潮湿了,捶背的速度越来越慢,力度也越来越小。妈妈不禁回过头来,看到我的样子,有些焦急地问:“家乐,你眼睛怎么这么红?怎么啦?是不是哭了?”妈妈连问了三个问题。

我赶忙偷偷擦了擦眼睛,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没事,一粒沙子吹到我眼睛里了。”说完,我又接着捶着妈妈那为了我们辛苦操劳而变硬的后背,希望妈妈的身体可以放松放松。过了好一会儿,我忍不住说出了一句:“妈妈,以后让我来为你做些家务吧!”妈妈回答说:“可以啊!不过前提是不许影响学习哦。”“好的!”我兴奋得大声喊道。从那以后,我一有多余的时间就会帮妈妈做些自己能胜任的事情,譬如扫地啊,整理房间啊,好为为妈妈减轻一些负担。

敬爱的妈妈,是您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是您辛苦把我们拉扯大。可是,等我们慢慢长大时,您却渐渐变老了,长出了白发和皱纹。今日是母亲节,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恒久爱你!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

感恩,是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部,我们用实实在在的生活感谢精神和物质的创建者。

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不须要金钱,不须要宝贵的物品,更不须要巧语花言,只须要一颗真诚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十几年,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辛酸,含辛茹苦,是多么不简单。我们对父母要有一颗孝心,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顿饭、倒一杯水、洗一次脚……看似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对父母感恩的表现,父母会因此而感到华蜜、欢乐。

老师是我们的其次父母,为了我们早日成人,为了我们学到更多的学问,老师的鬓角又多了很多银丝,额头又多了几道皱纹。对老师,我们要有一颗敬重的心。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学问,我们的实力与素养的提高,我们优异的学习成果就是对老师最真诚的感恩。

让我们学会感恩,假如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漂亮的人间!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世界以痛吻你,而你却报之以歌。

------题记。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一所免费的大山女高,却走出了1804名大山女孩,本科升学率排行丽江第一,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造了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执着的你,也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你是大山里女孩的妈妈,重疾缠身,却不愿住院治疗,担心耽误学生,只靠吃药缓解病痛。在大山里,你走过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摔断过肋骨,却不放弃。你将别人捐助给你个人的钱和你大部分的工资资助给了学校、学生,三年间几乎没吃过一顿肉。你与时间赛跑,与疾病周旋,23年前的病痛,却意外成就了你与华坪。

你是现代的焦裕禄,让女孩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成就三代人,你用命践行着这句话。华坪女高有这么一句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你教给女孩子们抬起头,相信自己能走出大山,自己却甘愿留在山中,为一代代女孩当垫脚石。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时,你还能行走,腿脚还矫健,然而,就在几天后的“脱贫攻坚楷模”颁奖时,你却已坐上轮椅。毕生心血,只为大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

这才是最美丽的妈妈呀!“世界将你置于山崖,你却馈之以芬芳”。从未生育,却是“华坪女高”和“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最亲爱的妈妈,你称得上真正的老师,奉献自我,用血肉之躯搭起了大山通往世界的桥梁。执着,不畏艰辛,对女孩的怜惜促使你登上荣誉的殿堂,但一切都值得你拥有,你说“我会不会失约啊”,不会的,我想一定不会的。毕竟,你是1800多名山区孩子的妈妈啊!你给了他们读书的机会,给了他们打开通往世界之门的钥匙,“素心托高洁”匹配上它的,唯你。

“无意苦争春,不惧碾作尘”你这朵崖畔的桂,雪中的梅,一定会盛开在大家的心中,盛开在青史之上,永不凋零。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

感恩,像一滴甘甜的水,滋润了我们;感恩,像一双暖和的手,轻抚着我们;感恩,像一把漂亮的伞,呵护着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溢感恩,当然,也有回报。

我感恩我的父母,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生育了我,父亲照看我。父爱像一座大山,累了,在山下休息会,热了在山脚下乘凉。父爱,也像一张床,累了,躺上去睡一会儿,也可以在上面看会儿书。母爱像一个路标,为我指引方向,也像一双暖和的大手从泥泞里把我抱起。你们始终都在包涵我,我为自己的淘气、任性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你们给我的充裕的物质生活和无私的爱,一生,我都无法还清。愿我是一只萤火虫,半夜里,为你们点亮一盏明灯!也化作一只和平鸽,祝你们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感恩我的每一位老师,你们如园丁般细心呵护我们,无私奉献,给我们传授学问。课堂上,是谁,挺着感冒为我们上课?是谁,为受伤的同学擦上消炎药?是谁,在半夜里为我们备课?是您呀!——老师。虽然有时您很严厉,但是,我们知道,您是为了我们好。老师,您就像一个太阳!点亮这个世界!老师呀,老师,您像一位园丁,无比细心地照料着我们。一丝丝岁月的“波浪”爬上您的`眉头,望见我们的微笑,您深深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师,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