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粽香年味(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7 14:47:17 作者:书香墨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还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的精选,透过这些范文的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优秀作文的魅力所在。

过年的作文粽香年味

我的奶奶被分配到我们组,她一笑起来,嘴边和眼角挤出一团肉来,此时,她脸上是没有任何“鱼尾”的。她熟练地抓起一把箬叶,数都不数,像理扑克牌一样轻松,在指尖铺开,煮箬叶的水,在罅隙间流过,指缝也变得香香的。我们八个人把奶奶护得紧紧的,小屏风一样,硬生生围了个圈儿。

“我的可是大肉粽!”肖大仙在后面大吹牛皮。

“我的也是,我看到了一点米,是深色的,看!”周城宇喜出在望。

我没有心思去理会他们,只在旁边似教徒一样祈祷。

“南无喝罗惮那哆罗夜耶……”我双手合十,念着佛教歌曲《大悲咒》。

周城宇特想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吃粽子,被我这“花和尚”的慧眼看见,她恼羞成怒骂了我几句,肖遥也笑了。我又开始打趣肖遥——你那个是姚承佑那组包的,肯定没肉。

“好了,同学们开吃吧。”刘老师才是老大,一声令下,我迅速抽开绳子,瞬间,只剩下香甜的糯米托在手中。

我咬一口,清香、浓香、鲜香,都充斥我的唇齿间。我一口吞了半个粽子,里面竟有约三厘米长的大肉,呵呵,我真是一口十个满足,三口回味无穷呀!每咬口,吃一个角,四口刚好吃完一整只,我转向肖大仙,笑容不禁有些邪恶。

“啊一一我找不到肉!我再咬,再咬……”情绪崩溃的他,不断哀叫,“只剩一个角了,还没有肉!是酱油和米欺骗了我,是谁包的,给我站出来!”最后他只能含泪咽下这“糯米疙瘩”。

“哎呀,真是肉的,太好吃了。”高天昊像我一样,虽好吃,但从不懒做哟!

“别看我!”周城宇生气了。

我忽然一转头,看见粘稠的糯米粘在了周城宇的脸颊上,我差点笑出鼻涕泡泡来。

……。

教室里,粽叶飘香,笑声朗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的作文粽香年味

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江而死。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就用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端午节由此而来。

说起粽子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说一位老人把自己准备给屈原大夫的饭菜,“扑通扑通”倒入江中,说是让江中的鱼蟹吃饱,就不会咬屈大夫的尸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后怕蛟龙所食,人们用树叶包饭,外缠丝带,发展成粽子。

我家祖辈是地道的北方人,包的也是地道的北方粽子。红枣天,糯米香。热腾腾的蒸气随着打开锅盖也一瞬间扑鼻而来,深深一嗅,好香啊!我坐在板凳上,看着奶奶从一大锅不知是什么香气的水中轻轻捞起同样不知其名的米,熟练的将粽叶三下两下包好,一手捞米,一手包“壳”。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帮忙呢?--奶奶和妈妈一致不同意,我若亲自下手,包出的粽子煮时肯定会散,这是实践过的,二是浪费食材,不知掉多少米粒。

自己不动手,看着奶奶三下五除二包出一盘盘粽子,那叫一个垂涎欲滴啊!只怪自己还太小,大约四五岁吧,我的目光只顺着奶奶的手移动。爷爷总是在一盘粽子满了时端子,心中气愤,连看也不人多看两眼!心中又纳闷,爷爷来的总是那么正好呢?原来,那就是所谓的默契。

蒸粽子时是我认为最煎熬的时刻,“办事不见,十分馋咽”啊。那也是我最老实的时刻,一动不动的等待发令枪--爷爷那一声“开锅喽!”。终于,万分期待的发令枪到了,我便百米赛跑搬冲出去,揭开锅盖,杀下头,热热的'蒸气伴着粽子的香味一起涌出来,真好闻。我便去捞粽子。果真应了那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粽子”,咦?怎么成粽子了?也蛮通顺,反正现在我现在眼里也只剩下粽子了。嘿嘿,稍等片刻,我便吃到了香甜红枣馅的大号粽子,粽子还冒着热气,味美,口留余香。每每吃完粽子,我便上装成功的变成了“小花猫”,忍不住伸出舌头来舔舔,真好吃啊!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闹的笑话,“一个粽子几个角?”,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三个!”。每每这时,都会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而现在,端午节并没有那么热闹了,粽子依旧香,依旧甜,再也不是心中的那番甜,那番香。超市买来的粽子,各馅俱全,想要什么口味就有什么口味,可我却再也找不到心中的那种味道!

但我知道,那种粽子的味道,始终留记在我心中,使我毕生难忘.。

年味的过年作文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新春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新春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过年的作文粽香年味

过年喽!吃粽喽!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吃粽子吗?那是因为“粽”和“宗”的读音很像,吃粽子是“光宗耀祖”的意思呢!

今天,我们家可忙开了锅。看,奶奶淘着米,准备着粽叶。爷爷和妈妈一起包起了粽子。一裹一捏,挺简单的样子,我也决定来试一试。我照模照样地学了起来,唉呀,不是漏了馅,就是散了架,粽叶在我手上完全不听使唤。看来,我只能乖乖地帮着夹馅打下手啦。哇,馅料真丰富啊!有爸爸喜欢的.肉馅,有妈妈最爱的干菜,还有香香甜甜的红枣,真是满足了各种口味的需求呀!开始包白米粽啦,我又帮着解绳子。我把缠在一起的四条小细绳小心地解开,本来只够包一个粽子的绳子就变成了可以包四个粽子的了,而且用细绳包的粽子更好看呢!

在大家的努力下,大盆大盆的粽子包好了。瞧,爷爷包的粽子胖嘟嘟的,真可爱;妈妈包的粽子瘦瘦长长的,显得很秀气。咦,怎么还有一种奇怪的粽子呢?它是由一大一小两个粽子连在一起的,尖头朝下看,就像是母亲抱着孩子,难怪妈妈说这叫“抱孩儿粽”。我把尖头反个方向,朝上看,哈,又像是两片船帆呢!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顺风粽”,表示一帆风顺的意思。

(指导教师茹茉莉)。

看到这篇习作,真的像闻到了过年的味道。在小作者的笔下,过年吃粽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啊。

年味的过年作文

对于很多人来说年味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但对于我来说年味就是很特别了。

大年三十那一天,我们一家早早地起了床,就是为了晚上那一顿美味的佳肴。爷爷去买鱼;奶奶炸芋头和扣肉;爸爸杀鸡;妈妈和我一起淘米。一顿午饭后,我开始分工了。“爸爸妈妈去洗菜,爷爷切菜,我和奶奶做菜。开始吧!”我严肃地说。“好的!保证完成任务。”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爸爸妈妈“哗哗哗”地洗着菜;爷爷“咚咚咚”地切着菜;我和奶奶“唰唰唰”地炒着菜……大家在其乐融融地分工合作,沉浸在欢乐中。我们看见爷爷奶奶露出喜悦的笑容,爸爸妈妈和我面面相觑,顿时心里明白了很多。

我们做了很多菜,有:扣肉、清蒸鱼、猪肚炖鸡汤等。我最喜欢的一个菜是清蒸鱼。它是这么做的:先把鱼的内脏、神经、牙齿去掉。把它切成一块块的。放入葱、姜、料酒等东西去腥,腌制五分钟。之后用开水大火蒸八分钟。一道清蒸鱼就做好了。

大家准备了一道道丰盛和美味的佳肴,互相送出了新年祝福,愿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年味,就是年的味道,自古以来一直留传下来的习俗。

小作者:陈馨仪。

指导老师:唐萍。

公众号:优页作文选3。

年味的过年作文

新春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奶奶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奶奶,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奶奶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奶奶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母亲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母亲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母亲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奶奶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奶奶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年味的过年作文

变了呀,变了……。

为新年做准备中,换新是必要的。

还记得小时,换新总是一家人出动。我拿块抹布,姐姐提个拖把,母亲拎个水桶,父亲带个簸箕,奶奶拽个扫帚,纷纷进入战斗之中。

看那角落,是几百年都不曾打扫的。慢慢地钻进去,递进清洁液,“哧”一声喷洒而上,抹布一抹,干干净净,像是闪着亮光。看那玻璃,又是一个战斗场所。端来椅子,缓缓地站上去,目不转睛地一次又一次擦着,用指甲一次又一次地揩着,用报纸一次又一次地拭着,直到锃亮锃亮,一尘不染。

当每个人都找到一处地方去清洗时,挥动着胳膊,都不愿停下,直到灯火亮起,家家飘出缕缕清香。

变了呀,变了……。

楼道,空荡荡的;手中,空荡荡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我感到莫名的空虚。

年味的过年作文

我的老家在信阳一个偏僻的农村集市上。这里经济发展滞后,也许正是因为此,青壮年大多在沿海城市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了本地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可能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波及,今年回家过年的打工者们明显增多、明显提前。

我们到老家的时候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刚好赶上集市的日子(农历双日为集市日)。天一擦亮,门前集市上的行人便来来往往忙碌起来。做生意的,早早在店外摆起摊位。到9:00以后,赶集的人更是摩肩接踵,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只能推行在拥挤的采购年货的人群中。到了腊月二十六、二十八这两天,街上热闹的景象达到空前程度,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硝烟熟食与尘土混合的味道——年味真的越来越浓了!由于我们家住在街的一头,赶集的人根本不敢企望推着车进入街里面了,干脆就把各种车辆停放在我们家门前。再往集市上看,一个个的摊位摆放在街道的两边和中间,只留下窄窄的两条过道供人行走。

人群更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一点儿也不亚于大型庙会。集市上卖的东西也是应有尽有,不过还是以“进口货”居多:各种糖果点心(枕头酥、果子、米花糖等)、瓜子、甘蔗、橘子、苹果、香蕉、鸡、鸭、鱼、肉,各种火腿肠类等速成菜、儿童玩具摆得琳琅满目,上空还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不过最有年味的还要数街上摆的那些春联和鞭炮,单是那火红的颜色就能让人感受到新春的喜庆与热闹了。

过了中午12:00以后,,来赶集的人就陆陆续续地满载而归了。每个人都提着或拖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也是“进口货”居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不断涌动的人群和那大包小包的年货,让人再次感受到那浓浓的、浓浓的年味儿......

过年年味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过年的味道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过年年味作文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晚上,我匆匆吃完饺子,和妈妈来到屋外,只见天空五彩缤纷,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撒满天空,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鲜花的世界。

之后,我和妈妈看了许多烟花,有孔雀开屏,有海底珊瑚……个个都绚丽多彩,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快八点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家里,打开电视机,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都十分精彩,如小品:讲故事、送水工……令人赏心悦目。

还有两秒钟就十二点了!嘀嗒嘀嗒,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电光炮响起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迎来了新的一年!千家万户的烟花交错升起,然后像夜明珠一样,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整个城市都沸腾起来,它预示着来年的繁荣富强、幸福无疆!

过年的年味儿作文

1、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

2、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

3、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

4、中秋祝福短信:年年中秋待月圆,月圆最是相思时。

5、月圆人团圆,在这个想念的节日,祝你一切圆满美好。

6、自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

7、月是中秋圆,人是我最好.爱你诚挚心,天地可为鉴.

8、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9、月儿圆圆两情绵绵咫尺天涯何为佳期。

10、月圆人团圆,月缺人分别。若是无情时,月圆亦月缺,若是有情时,月缺亦月圆。

明月千里寄相思!

11、千山万水,隔不断我在佳节对你的思念。

12、你问我爱你有多深,今晚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秋祝福短信。

13、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

14、中秋之夜一起注视遥远的明月,月亮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对方,一如她反射阳光!

15、亲情爱情,情系佳节。家园月圆,圆满中秋。中秋祝福短信。

16、年年中秋年年过,月月圆时月月明,日日想你日日苦。

17、中秋的月儿圆又圆,我的月亮却少半边。千里遥寄相思苦,何年何月现欢颜?

18、月是今夜明,情是今夜切;二小今无猜,何不今相悦。中秋祝福短信。

19、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祝您的事业更加成功,从本次月圆时开始,好事不断。。。

20、抬头看看天上那轮明月,像不像我微笑的圆脸?嘻嘻!!祝您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21、红红翠翠,年年朝朝暮暮。暮暮依依,时时鲽鲽鹣鹣。说不完的.思念,但愿您的生活就象月一样圆满!

22、中秋了月圆了是祝福的时候了祝你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只有微笑!

23、一年中秋又来到,远在他乡的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祝家中的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24、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象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过年的年味儿作文

20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父亲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父亲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过年年味作文

在家人的加油助威下,我吃了很多饺子。但心情随即也由激动变成无奈,一眨眼的`功夫,一下盘饺子就所剩无几了。“不吃了”我说道。妈妈夹起了一个有记号的饺子“最后一个加油!”随后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我一口咬下去。“呀,硬币!”我一时被激动冲昏了头脑,忘记了之前的失落,家人也跟着笑起来。就这样,我过了一个得到收获的春节!

过年年味作文

今天是除夕,我和爸爸走在街上,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有人说,越长大,越没有过年的味道了。我看不然,瞧瞧街上的人们,身着新装、喜气洋洋;人人手上拿着东西,眉开眼笑,大概是走亲戚用的吧。风里都带着年味的香醇,使人陶醉。

走过一排排房屋,家家户户的屋檐上都挂着红通通的灯笼,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火红色的龙,吉祥极了。门上,贴上了倒着的“福''字,寓意着福到了。还有一幅幅对联,上面写着各种吉祥话,如“天增岁月人增岁,春满乾坤福满门”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还记得小时候,外公握着我稚嫩的手,拿起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幅幅对联,说是要等我长大了拿出来看,让我好不高兴。他还告诉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幅对联,秦琼、尉迟恭怎样成为门神的。

期望已久的大年夜到了。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而那闪烁的星星,就像是点缀在黑纱上的钻石,高贵而神秘。爸爸拿出礼花,对我说:“我们来放礼花吧!”我不禁皱了皱眉头,不是要禁止燃放烟花吗?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道:“这是新年的习俗,少放点。”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爸爸已经点燃了导火索,只听见“轰”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朵礼花仿佛一朵莲花,为夜的黑纱装扮,像是无数颗绚丽的流星划过,让我目不暇接。此时,欢笑声、鞭炮声融为一体,真是热闹非凡!

我暗暗地许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有所进步,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环境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大。

年味春节过年作文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新年的气味浓了,身处异乡的游子们都提着大包小包赶回家与亲人团聚。

大年三十这天,我们一家人也相聚在一起,这一天,爸爸开车,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接到我家。大家都格外高兴。

四位老人中最年长的爷爷已经快80岁了,外公和奶奶也有79岁了,年龄最小的外婆也迎来了她的第六个本命年。老人们凑在一起,除了闲话家常外,最感兴趣的要数打麻将了,小小的麻将将桌成载了他们独有的乐趣。四位老人围坐在桌前,井然有序的洗牌、“码长城”外公和外婆一边打牌,一边斗嘴,还时不时微微探过身,偷瞄一眼对方的牌,奶奶这边则时不时地帮爷爷辨认牌上的花色和图案,原来今天爷爷激动,出门的时候忘了戴老花镜。

第一盘奶奶做庄,不一会儿就旗开得胜。外公也不甘示弱,第二盘就和牌了,不过,遗憾的是他看错牌,“诈和”了。奶奶外婆对此极为不满,坚持让外公翻倍赔偿,以示惩罚。这时,奶奶出来打圆场,让大家再给外公一次机会,下不为例,外婆勉强同意,警告外公在再“诈和”就会被罚下场。在一局局的你来我往中,大家都笑了好久,我好久没听到他们这么爽朗的笑声了。

爸爸为他们沏上铁观音,并把茶杯放在他们身旁的矮凳上,妈妈也一边观战,一边削水果;我则把蜜橘剥好皮喂到他们的嘴里。每当奶奶抓了好牌,都会得意的向我使个眼色,虽然我对麻将一无所知,但我仍会兴奋得竖起大拇指或摆出”v”的手势。

中场休息时,外公和爷爷在切磋棋技。虽然他们都没我专业,但也都能弹出自己喜爱的曲子。前后不一致外公还非常羡慕爷爷可用左手弹奏。而外婆、奶奶则在我房间里欣赏我的作文和剪纸。我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班里的奇闻趣事,她们时而惊讶不已,时而开怀大笑。

晚餐时间到了,妈妈把春饼一张张春卷递到四位老人手上。餐桌上有碧绿的黄瓜丝、橙色的胡萝卜丝、金灿灿的蛋饼、肉粉的火腿、培根,再加上玻璃杯里乳白色的椰子汁……餐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精美、诱人,老人们赞不绝口。

看着幸福的老人们,看着开心的爸爸妈妈,我忽然体会到亲人相聚的温暖与欢愉,我也似乎理解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为什么拼命挤上拥挤的火车,在年前到那个遥远而平凡的家,因为他们的家人日夜期盼着他们的归来和团聚。

晚餐结束后,我们一家子人围着电视收看春晚,时间在不停地飞逝,我不禁想,在家人健康时,我们要珍惜他们,因为他们和时间不会停在原地等我们。也许等我们想孝敬他们时,他们已经离我而去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何处,故土也好,海外也罢,新年的味道永远烙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浓浓的亲情倾洒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里……她是那样的持久弥香,暖上心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年味作文

猴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大街上张灯结彩、光彩夺目、欢歌笑语,好一派节日的景象。

晚上,我和妈妈去看过年热闹的景象。然后刚走出家,就听到礼花齐鸣,满天飞舞,走在街上,看见五光十色的彩灯挂满了大街小巷,街上的红灯笼个个都为我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公路上的汽车渐渐少了,因为人们都开开心心的回家过年了。我们回到家,打开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直播,节目丰富多彩、搞笑剧弄得我哈哈大笑,还有些歌唱明星给我们带来一首首精美的歌曲,让我们陶醉!看见明星们在歌唱,我也跟他们一齐唱歌。还有些小朋友还会做些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看得我心痒痒的,我都想学学了。

一年过去了,我又长了一岁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珍惜时光,学好真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过年的年味儿作文

我的老家在荔浦。跟初识者说到自己的老家,他们往往会跟我聊起荔浦芋。偶尔,还会有人说起十几年前播出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正是这部剧让名不见经传的荔浦芋火爆北京城,红遍全中国。他们都说,你们荔浦真应该感谢《宰相刘罗锅》剧组啊。

在我们老家,荔浦芋被叫做“槟榔芋”。据荔浦县志记载,正宗槟榔芋种由福建传入,以荔浦县城郊关帝庙前所出者为佳,剖开后,荔浦芋从头到尾每一片都布满棕红槟榔纹,谓之槟榔芋。其他地方移种的,仅外形相似,刨开后纹路稀疏或无纹,本地人称之榔芋。荔浦芋入菜,最有名的当属荔浦芋扣肉,这是一道在荔浦高级饭店的酒席上和普通平民的节日里均会出席的,在荔浦本地人看来最普通不过的一道菜。过年的时候,更是家家户户都会在小年前后整出几大碗放在笼屉里存着,留待年三十团年饭及大年初几招待客人时享用。

我们那儿的习俗,小年那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把房子打扫一通,一般一大早女主人就围着头巾举着长长的扫帚扫天花板上的蜘蛛网,男主人用铲子把屋檐下流水的沟里积了一年的泥铲到竹箕里,然后一担一担地挑到野外。有时候房顶上的灰落到女主人的眼睛里,她就大声地喊叫,让男人给她吹,眼泪出来了,脸上却还是带笑的,因为小年意味着春节的开始。吃过中午饭,该开始准备小年夜饭了。做小年夜饭前要先做荔浦芋扣肉,男主人大叫一声“起油锅咯”,声音故意拉得很长,似乎这一声拉开了年的序幕。女人把大桶的茶油倒进锅里,交代孩子生火后,拿出六七斤重一个的芋头,削皮儿,切成六公分长、四点五公分宽、一点二公分厚左右的长块,用油炸到芋头皮呈金黄色,马上捞起;男人在另一个锅里水煮整块的五花猪肉,他不时用筷条趸趸肉皮,待筷条能穿过肉皮时,马上把猪肉捞起放在一个漏篮里,女人过来用针尖在肉皮上均匀地刺上小孔,涂上酱油、蜂蜜酱和白糖,男人接着把肉块投到油锅里炸到肉皮发泡呈黄色,捞起,切成与荔浦芋同样大小的块儿,与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葱汁搅匀。然后男人女人一起将荔浦芋片和肉片间杂排列、肉皮朝下装入大碗,装了好多碗,最后这些扣肉被装到一个大大的木蒸笼里,火要烧得旺旺的,蒸气出来的时候年的味道就开始在村子里弥漫了。在扣肉香里杀鸡宰鹅做豆腐酿萝卜酿的男人女人们开始期盼着自己做的扣肉得到春节走亲的亲戚们的赞赏了。

过年的年味儿作文

一大清早,我便被楼下宏亮的鞭炮声唤醒。我急忙从被窝里爬出来,探着头往楼下看。哎呀,好快呀,马上就到大年初一了,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等做好饭,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吃饭。菜色很丰盛,丰盛到我都流口水了,于是我便过去蹭蹭主人的腿,摇摇尾巴,主人就会笑着说:“你也馋了对吧,好好,这个给你。”我便会得到一块红烧排骨。吃晚饭,主人的孙女就会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主人就会摸摸孙女的头,给他一个红色的信封,我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只知道主人叫它“压岁钱”。

大家还会下去放鞭炮,那是一种点燃会发出很大响声的大东西。我很害怕鞭炮,可是人们却很喜欢它,每次点完后,还会抬头盯着天空看好一会,我从没抬头看,我不感兴趣。

再回到主人家,大家会一起看电视,时不时的说几句话,笑一会。大家其乐融融,主人也很开心。

他的歌声里说的,大年初一的重头戏就是拜年了。我们才刚刚起床,妹妹、姐姐们来给父亲母亲拜年了。妹妹的年龄是我们中小的,只见她的小嘴儿微微一弯,用呢喃的声音说了一声:“大姨、姨夫,新年快乐啊!”。

随后,我们穿上新衣服,前往外公外婆家,他们家真是好不热闹。我们小孩子们则恭敬地给长辈们拜年,有的说着祝贺词,有的送上新年礼物,让他们极为开心,因为虽然外公婆子孙满堂,但平时大家都很忙,不能天天去看望他们,所以只有在节日或他们生日的时候才会团聚在一起。最后,我们又去拜访了其他的长辈,送上新年的祝福。

除拜年外,最令我们开心的就是收红包了。每当接过长辈包含祝福的红包,我的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种幸福感。我今年又要发财啦!想到这儿,我的心里甜蜜蜜的。

过年的散文:年味

伴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春节的气息已经嗅到,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恍惚间,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好吃、好喝天天应有尽有,大年似乎走失了一般。遥望南天,任由生翼的思绪飞向那炊烟的童年,去寻找尘埃腊味的老屋,鞭炮炸响的村寨、贴上红对联的木门、新鲜的花衣服,还有那颗涌动心海的期盼之心。

小时候,尽管那时物质匮乏,又居住在偏远的农村,却尽是充满了无限的快乐。清晰记得,一进入腊月就扳着指头开始算天数,盘算着怎么过,是先走外婆家、舅舅家,还是先去大姑妈家、二姑妈家。平常农活多,很少有走亲串友的空闲。唯有春节期间才可以去亲戚家好好疯玩一回。那时候表姊妹多,到哪里都有伴儿玩。一起打猪草、放牛、砍材、跳海、捉迷藏等,还能好吃好喝上一通。分别时总是恋恋不舍,有时还因不舍分开要哭闹一场,最后还是被大人强行带走。我喜欢跟着哥哥、弟弟,一起到他们的干妈、干爹家去拜年。居然还跟着他们傻里傻气的喊干爹叫干妈,常常我也会得到“干爹、干妈”分发的漂亮手巾或好看的袜子,自然是喜不自禁。当时我总认为父母偏心眼,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八字软,为了哥哥、弟弟、妹妹长命,都按生辰八字给他们找了干爹干妈,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成长。后来,才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那时候,爷爷平反昭雪后分配在工厂工作,每年春节才放假回家。因此,又多了这份血肉相牵的团圆期盼。家里有好吃的菜肴,留着等爷爷回来了享用。爷爷每每回家过年,也会给我们买回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村里别人家孩子难得一见的糖果之类,更欣喜是还给我们买来新奇的玩具,眼馋的邻居家的小伙伴们垂涎欲滴。记忆尤深的就是弟弟能跑的黑乌龟、会叫的大红马,他欣喜地拿着它们满寨子跑,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得意和狂欢。当然,爷爷不会偏心病,新颖的布娃娃是他老人家给我的最爱。让我也同样享受着玩耍的快乐。其实,爷爷对我更是厚爱有加的,他在为我买玩具的同时,还会买上好看的新衣服、花裙子。思想落后的母亲说,裙子是城市里女孩穿的,农村女孩穿裙子叫人家笑话。淳朴的母亲不容我辩解,狠心的把我漂亮裙子改做了围裙,我一连伤心难过了好多天。由此,让我羡慕起城市的女孩来,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城市人。不过,爷爷给我买的各种颜色的灯芯绒布料,母亲还是给我做成了好看的衣服,比起当时农村的女孩子来,我穿的比谁都好看,让我多了几分优越感。有时或拿出这些对当时农村孩子眼中的奢侈品,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有时还会拿出爷爷买回的花生糖分给他们,叫他们也尝到最甜美糖果的滋味,自然他们都会对我刮目相看,流露出羡慕的眼光。

猪草,大家拿出了最大的干劲,花上一天或半天时间把草料堆满一间屋子。那干劲,纵然再严寒的天气也不觉得冷,小手彤红也没有冻僵的感觉。母亲教我们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要讲究卫生,再穷也不能邋遢。尤其过年时,房里房外必须不着一丝尘埃,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年时的卫生也是个个动手,没有闲人。其实当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陈设可言,就是简单的桌子,板凳,更多的就是锄头,钉耙,斗笠,蓑衣,背篓等农具。把它们进行归类,各自摆放一间屋子,堆放整齐,等着劳作时使用。专门布置一间光亮的屋子作客屋,来接待拜年走访客人的,室内安放有几根长凳子和几把椅子,一张小方桌,一个书架,书架上仅有几本珍贵的书,《格林童话故事选》,墙壁上悬挂有爷爷奶奶的相片。小方桌常常有一个开水瓶,几个水杯。这就是俺们家最高贵最门面的的一间屋子。

除夕那天,一家人烤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守夜,既象征着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又能团团圆圆的过个暖融融的大年。家里平时是舍不得烧柴或烧煤的,只有除夕夜才不吝啬那些东西。一家人说说笑笑的等到半夜十二点钟声敲响,哥哥、弟弟跑出门外点燃媥炮,“噼里啪啦”的响声中,父亲挑着水桶急匆匆的跑到井上去打水,按家乡的风俗,第一个从井里打起水,就算赢了。取到的水叫赢(银)水,直到把缸子挑满,满满的一缸水,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金银满堂。

这些遥远而美好的记忆,承载着儿时太多太多的愿望与期盼,也让我明白了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所撰写的天下第一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深刻内涵。

自打离开家乡进城后,城里的年味相对的平淡了许多,除了除夕的看春晚,轻松的几乎嗅不出过年的味道。虽然说日子美好了,吃穿玩乐随时享用。可是,总觉得缺少了那份家乡的怀念和牵挂。今年,我抱定心思:带上几挂鞭炮到乡下去。去寻找儿时的足迹,感怀浓浓的乡俗,不失为一大乐事。

大家去吗?

作者|杨胜维。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过年的散文:年味

每到春节临近,但凡从乡村走出去的人,都会表现出对昔日里浓浓年俗的怀念。失去而又不易复得的东西总显得格外珍贵,于是,重温乡村年味、体验乡村年俗变得越发急切。而深处石台的慢村,把原汁原味的乡村年俗呈现于世人眼前,让年俗“动”起来,让身临其境的人“嗨”起来,不忍触碰的乡愁便如三九寒天的暖阳,搅得来客心里犯痒痒,眼睛忍不住湿漉漉的,心也跟着飞起来,而又悠然滑进甜蜜的回味中。

现代人从乡村出发,融入到另一种文明,渐渐淡忘了过年的仪式感。社会像那如椽巨笔,描摹出沧海桑田的一道道年轮,身在其中,我们只是尘埃般的影子。曾经是过去祖祖辈辈企盼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而在那年那月,也只有每年这个时候,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对自己来一番精神按摩,让美好明天的蓝图再次进驻脆弱的心灵。在人们心里,过年绝不只是一个节日那么简单,而在隆重的仪式里倾注了强大的精神能量。过年,就像一道门槛,跨过去就如翻开新的一页,迎来的将是别有洞天的日子。

这种期盼带着浓浓的宗教意味,是以仪式感越发隆重。小孩子家随口说了句吉祥话,会让长辈们高兴好几天,而一旦口无遮拦爆了粗口,或是不吉利的话,长者脸上立即爬满阴云。可谁也拿小屁孩没辙,只好想出一个绝佳的办法,过年前偷偷拿着一小撮稻草把,趁小孩不注意时在他嘴边擦摩几下,意为擦屁股。经过了这个仪式,就再也不用担心小孩的疯话痴语了,因为已经向神明宣示,那小孩长着一张屁眼嘴,说话算不得数。遇到小孩乱说话时,家长立即笑着说道,这伢擦过嘴的,不要紧不要紧。于是,就又皆大欢喜地迎着新年。

时值腊月,年味便开始弥漫开来。慢村的年俗节虽然带着些人造痕迹,但从乡亲们乐呵呵的神情里,还是感受到原生态的年味气息。一些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静谧的乡村居然还能感受到如此热气腾腾的年俗,多少仍有不虚此行的欣慰。在整齐的慢村农舍两旁,热闹的过年赶集让年味一下沸腾起来,产自山里农家的特色农产品陈列道旁,各色山货黝黑发亮,质地醇厚,极易让人从浓烈的荤香中拨离出来,心情顿时清爽许多。村民手工制作的豆腐乳、萝卜干被红彤彤的辣椒酱包裹着,红白相间、白里透红,看上一眼就会满口生津,颊齿留香。这些颇受城里人喜爱的农家吃食,不过村民们世代传承的家常必备,这些日常生活里的佐餐之物,每在过年大鱼大肉的油腻味里,常如点睛之笔涤荡着肠胃、抚慰着味蕾。

切芝麻糖,打糍粑,酿米酒,做豆腐,看大戏,杀年猪……。

山里的年俗不能一日里尽显于眼前,但有了这些似乎已经足够了,足以让人想起过去的时光。孩子们欢天喜地来回奔跑,他们不懂上一代人的年味记忆,只在追逐中积淀自己的人生。若干年后或许能够明白,慢村的年味已化作年轮的原点,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里,如绵绵细雨般浸润着人心。行在慢村,找回一点年味的感觉,便不虚此行。(1月16日星期二)。

作者:冯德利。

公众号:半日随笔。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