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4 15:29:08 作者:碧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质14篇)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题材的写作风格,真的很有用。推荐给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刍议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普及与推广、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学语文课堂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笔者就通过对比新旧课程中的冲突,来探讨一下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1.教学过程简单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内容纷繁复杂。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只需让其多多参与、多多实践。即多读、多说、多写。写多了自然就会越写越精彩,说多了自然也就出口成章。以往老师所做的专题讲解、题海战术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做法。其实语文学习不外是阅读、写作和说话,通过点滴积累、日有小进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2.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理念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和尊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甚至不过激的标新立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改革要求实。

作为语文老师要经常性地看一些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或文章,不断为自身充电,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专家的理论知识,脱离语文教参的约束,追求创新与博大。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契机,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的教学也要从思想上、行为上进行全新的转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9(29).

[2]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09(11).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刍议教育论文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五、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六、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七、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臵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学改革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所学校都忙碌着学科改革教学新方案的制订,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也同样为此而忙碌着。而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英语作为一门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于一身的学科,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多于其他学科,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做好英语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气氛。因此,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初中英语课堂中必备的学习环节,但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却不难发现很多的自主与合作行为都仅仅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性与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目标。

在课堂自主学习的环节中,教师往往下放过大的权利,将学习伙伴、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一并交给学生自己,这就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使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充分的进行利用,且容易出现学生自主探讨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符的情况,一堂课下来没有什么实际收获。合作学习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学生对与合作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进行这项学习活动,参与度低且不均衡,很多学生无法在小组合作中准确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是教师没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合作学习出现你一句我一句零散观点乱飞,但实际有价值的观点无法被深度探讨的局面,合作学习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2.对于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较小。

新课程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在了解初中生整体认知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很多教师无法摆脱多年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积累下的教学经验,无法专注的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在综合语言运用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英语课堂的主体教学内容仍是语法与词汇的讲解,教师留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的时间太少,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听不懂、不敢讲、读不通、写不出的英语学习问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未能将知识进行延展,一味地挖掘教材本身,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死板,缺乏话题性的教学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学生不能在课堂中找寻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就很难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之中。英语教学缺乏阅读训练,除去对教材文章的阅读要求之外教师很少再对学生提出其他的阅读要求,使得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散,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延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对教材中所出现的词汇进行了学习,使得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进而导致其听力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不达标,无法实现英语的实用性。

二、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初中英语教学。

1.全面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关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新目标;其次,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前要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偏离实际的学习方向,并且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将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而非仅是流于表面的观点提出,让合作学习真的'起到预设的效果;再次,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只有教师个人做好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工作,才有可能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知识教授给学生。

2.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听”的练习,在听力练习开始之前提出有关接下来要播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在所的内容中寻找答案,这样的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更加专注,聚精会神的捕捉每一处所需信息,并将听到的信息加以整合,使“听”的训练效果更加显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阅读课堂,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关“读”的训练不仅只是停留在教材短文的阅读上,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英文原着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增加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且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阅读练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搜寻一些与教材文章相关联的短片阅读材料,且设置出可供学生探讨的问题。

1.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接轨,传统教学模式中因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英语教学内容偏向于书面化的教学,但新课程要求初中英语教学应拓宽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途径。因此,在长年应试教育中被忽视的口语教育应当被重新重视起来,并且教师应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运用英文电影、音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与时代性任务。

2.随着我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英语学习的目的已不再是应考那样简单,更多的是通过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将来求学、工作、外出的过程中受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英语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大到寻求就业机会的敲门砖,小到进口产品的使用说明,都离不开英语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英语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进步程度接轨,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其成长发展的英语知识与词汇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英语变成学生在生活能够正常使用的一部分,而非是应付考试的得分工具。

3.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课程实施后的英语教育方式更适合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长期的使用下去,这种将应试教育成分去除掉并添加了更多实用性与实际意义的教育理念更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新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了更多的创新成分,让英语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乐趣,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活动中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以及语法练习、词汇积累,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永葆热情。

总而言之,新课程不仅解放了学生对与学习英语知识的看法,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真实教学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平台,教师在把握好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可以在课堂中加入更多有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新想法与新方式为实现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谈如何有效搞好初中英语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8)。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摘要:以自主探究以及学习兴趣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展开语文教学”这一教学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荼毒,部分教师在面对新课改时总感觉很吃力,不知道究竟怎样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契合新课改的相关教学理念以及先进的教育精神。笔者执教初中语文教育多年,对于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展开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现将这些实际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促进大家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否定了这些落后的教学模式,并明确指出“学生是自身学习行为的真正主体,因此,所有的语文课程都必须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进而逐渐推动他们自身语文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整体创作思路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作者在最后又补充说明了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经过,作者究竟想通过这些来表达什么?”之后,我则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并在讨论与分析的基础之上,自由发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及看法。

……。

学生纷纷表达着各自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这不但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加深于文章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还真正落实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培养他们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组织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专注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量”,提倡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灵活组织各种教学形式,借以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热情。”

1.巧妙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帮助教师瞬间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作为我个人来讲,会非常注意课堂导入的语言以及形式,力求实现新颖、别致的效果,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的同时,充分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天,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突然告诉你,你身体某个部位可能存在着一些疾病,建议你抓紧时间进行治疗,你是选择相信马上进行治疗呢?还是刻意忽视医生的忠告,不把这些建议当回事儿呢?”“我会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我也是,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可是,有的病人却没有及时听取名医的建议,最后小病发展成大病,白白丢失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扁鹊治病》,看看蔡桓公为什么要放弃良好的治疗机会呢?”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对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加快了他们将自身全部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热情转移到新课文上来,有利于他们更专注于我接下来的课文讲解。

2.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更谈不上课下的积极主动学习了。鉴于这种情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这样一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还初中语文课堂应有的活力与生机。”我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真实视频短片,这样一来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开国庆典氛围之中,这对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促使他们产生无比的自豪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真正主旨。

新课改是教育教学领域关于变革的一次伟大尝试,为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与认识,积极适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既真正落实新课改的一系列要求,同时还能充分促进学生语文修养和造诣的提高与进步,收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演示化学实验――学生记结论”的模式。初中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对学生展开“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搞好合作探究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种教育模式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独特的功效。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讨和探究。

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

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式教学时,要精心选择探究的内容,确实让学生经历过程、掌握方法、体验乐趣、获得知识与技能。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

二、要实施恰当的指导。

初中化学中的科学探究内容,不同于科学家们所进行的科学探究,基本上属于定向探究。这种探究活动,由于受学生已积累的知识经验、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必须由教师进行适时而恰当的指导。而这种指导不应是命令学生如何去做,而是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各种时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成为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如:在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是否合理?有无探究的价值?学生制定好实验方案后,要引导学生分析该方案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方案是否简约可行?现有条件能否满足实验要求?尤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查找原因,树立必胜的信心,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坚决杜绝上课时只交待探究问题,随后一切由学生自行探究,教师不指导、不参与,当甩手掌柜的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

2.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现行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1)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2)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逸出,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在基础教育中,化学科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生活和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适中或倾向简单。化学实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习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得比较熟悉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标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探究式教学同其它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初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感言

教学十年来,在数学组的老教师们的帮助下,我努力探索数学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以下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数学教学是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前的教学中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电视机屏幕的长与宽,尽量满足黄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都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处理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我们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深,可以说是脱胎换骨。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会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去反思。

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过去的教学行为中: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说、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成为传声器,学生成为容器。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扮演的是综合角色。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你就应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一个引导者;,因此要转变观念。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讲,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闹笑话,其他学生会有反应,这时教师的首席地位就体现出来。我的做法是决不训斥,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用目光、语言给以勇气、思维方面的肯定,用心进行交流,然后再予以纠正。不能作为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命令学生,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应该“蹲下身”去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想办法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方法上,我抛弃原先那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做法。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专研,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美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充分说明亲自体验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演示实验中要改变原来的教师做,学生看的模式,而让学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学生演示,同时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使他们成为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造的主体。例如,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所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而学生根据前面内容已经知道碳酸钠与稀硫酸也能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这必然会使学生头脑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只用稀盐酸和大理石,而不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碳酸钠呢?若教师直接介绍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这便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索性实验: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引导他们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择什么药品最好?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而且也明白了不用其它药品的原因。这样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我现在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比原来有更多的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自由和权利,可以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因此变得活泼、敏捷和富有朝气。例如,在讲常见的盐这节课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你如何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来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碱面(碳酸钠)?让同学们想办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同学们讨论的热情简直太高了,有的说加食醋看是否有气泡,有的说尝味道,有的说加水溶解看温度变化,还有的说可以比较二者的去污能力。。。。。。听着学生的回答和争论,我心理由衷的高兴。这样的课堂就是学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课堂。的确,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是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带来的最大收获和体验。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的奉献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我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开放课堂,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逐渐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会城河南初级中学)。

摘要:教材中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搜集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认真遴选生活内容作为学生道德观念构建的基础。引导、疏导、认识、构建、内化,这是学生德育观点形成的程序,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观点;内化;教学方法。

在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体系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极具生活化的特点,选择都与学生的生活内容有关,这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了方向。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生活内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和辅助。教材中的内容越是贴近生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和生活贴近可以让学生对事物和现象有一种认同感。所以,在教材中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选择生活化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一、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更加便捷和直接。手机、电脑、电视都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他们的信息掌握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这种了解是学生构建道德经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学生急需得到解释的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心时事,关注生活,将有用的信息资源搜集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如《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课的教学,我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残暴化的倾向,在网络中搜集了很多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起因和后果,找出犯罪的根源,剥皮似的层层揭晓,最终总结出犯罪都是从小的错误开始,最终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由知之不多,到理解深刻,这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震慑性。校园黑社会、校园内的哥们义气等不良现象,都是学生日常所见,他们如果不能很好地甄别正误、正确地判断是非,那么犯罪的道路就不是隐藏的,而是就在他们的后面。这样教学后帮助学生意识到了犯罪和不犯罪就在一念之间,一定要修正自己的行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甄别生活。

生活就是万花筒,是非、善恶、荣耀等都是生活的内容。面对这些复杂的生活现象,学生往往因为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而不能正确理解,导致一些误解和错误判断,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他们,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很大,也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教师能够顺势而为,疏导学生的观念,那么可以减少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如果教师不能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逆流而上,那么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德育观点,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逆反,产生相反的效果。

比如,《我和父母》《师生情谊》的教学,这是针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叛逆,对老师、家长的一些管教,他们视为束缚,并且千方百计地要挣脱和反抗。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进行这两课的教学时,尤其注重了生活内容的剖析。选择典型的家教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个一致的观点,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认清老师、家长对自己的限制,是建立在一定的规范之上的,具有一定的法律、道德限制,是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的,不应该抗拒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疏导、认识、构建、内化,这是学生德育观点形成的程序,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选择生活素材要注意适度和科学性。

学生认知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现象,学生的人生阅历很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道德体验都很有限,而教师经验丰富,对道德的认识和甄别都要比学生更多和更高。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加道德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认真遴选生活内容作为学生道德观念构建的基础。在这个遴选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化地选择,不能让学生在似是而非的状态下构建道德观点。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是肤浅的,对一些现象将产生的副作用认识不足,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厘清这些模糊概念。教师要注意遴选的生活素材的科学性和典型性,要具有鲜明的道德观,要能够传导正能量。特别是要选择在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的,能对学生产生正确引导作用的生活素材案例。

四、注意学生德育观点的内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实践的开展,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中,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一般是生活―教学―生活之后,学生在思想深处构建了正确的道德观点。比如,《我和父母》这个主题,这是每一个学生都面临的生活现实,他们每天要接受父母的照顾,接受父母的教诲。因此,在交流中,难免出现观点相悖的情况。这个时候,孩子和父母之间就要出现矛盾。如何看待父母的管束,如何对待父母的说教。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的电话,这些是非常让孩子反感的。所以,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和父母有效沟通和交流,让父母理解自己、了解自己,那样和父母之间的相处就融洽多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和父母相处的,相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父母有哪些不满。学生纷纷说出了父母的嗦、古板、进犯隐私等等。说完这些老师不做评价,然后开始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之后进行讨论形成德育观点。在这样的讨论、学习、再讨论的过程中,形成德育观点并内化为日常的行为。

生活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来源,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素材教育学生明辨是非,是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学习是为了内化,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行为。所以,思想品德肩负的使命是重要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遴选生活素材,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丁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育科学,(02)。

[2]陈国荣。矫正初中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不良习惯[j]。北方文学:下半月,(11)。

[3]卢善郁。教学生活化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析[j]。才智,2011(2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析谈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唐正富。

旧式课堂学习,教师大多数只是按《教学参考用书》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死教教得死,学生苦学学得苦。其结果呢,教师是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苦读书读书呆。新课程秉着拯救民族、拯救文化、拯救学生理念,对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可在我看来,新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主要还在课堂。故改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换机械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它们理应是大势所趋,不容疑惑。

笔者完全赞同课改新理念、新观念、新方式、新方法,然正因为本次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它那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所以尤其显得艰难。说起来新课改已有实验区先行者的经验可供效仿,又有专家、学者的理论为我们掌握方向,不会很难。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区域的教师,应该还是焦虑、忧惧居多。不夸张地说,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我们大多数教师是茫然不甚知。就课堂教学来说,一则,教师在学生质疑相当到位而教师本人却不甚知情境地时该怎么办?二则,过惯了应试学习的初一新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鉴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对课堂“学习预设”略有所得,形诸笔端,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在备课时段就要集中精力钻研思考,初步设置课堂“学习预设”。具体做法可以是先不看《教学参考用书》而原汁原味地多角度品味式地学习文本。思有所得,即用圈、点、勾、画、评、写等法在文本旁空白处记下来,但并不是要全部搬到课堂上去讲,而只是用来准备学生问到时予以讨论,或者在学生尚发现不了问题时以“主问题设计”粗线条式地加以引导。课堂“学习预设”虽然说宜粗不宜细,但教师对文本反复揣摩,以尽量捕捉并占有文本传递的有用信息,应该是责无旁贷的.。集中钻研时间来自于暑假、休息日、看电视间隙等。今天思一得,明天得一思。长年累月加以分类、整合,不求了解得最深,只求了解得透而全。这样,才能在教学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这些应该是看得到的。

还有,在执教后补充课堂“学习预设”。在此说的“预设”当然是相对于指另外一个平行班的教学及第二轮的教学来说。在课后,“学习预设”在课堂上运用的特别奇妙或特别不佳处,也要及时记载点评,以备日后再用。为此,本人思考,八开的备课本(两页为一课时备课用纸)最好写一张空一张。第一张是写课前“学习预设”用,之后空白的一张在课后及时捕捉心得、精彩片断、高难度问题等记下来,记写课后“学习预设”。以此类推。因为依只能写两三行“教后录”的备课用纸纸位,不适合;而课堂动态重要信息稍纵即逝,日后回想又极为艰难,或者根本就想不出来。故将以往的经验、教训视作往后课堂的“学习预设”在理论上讲来很有些不通,但在我看来切实可行。绩效有三:其一,提起写论文,一线语文教师不怕写的很少,而写片言只语式心得大抵还能信任。其二,培养及时总结和反思习惯,有利于将实践经验向学术理论提升过渡,教师教科研能力可望提升。其三,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以新理念执教新课程,跟新课程、新学生一起成长,都理应不断进步,并非以往的一劳永逸。如此看来,重视课后的“学习预设”,不是无理,而是很有理。

在个人研究课堂“学习预设”的基础上,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也很有必要。第一,与教研组其他同事交流学习。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营造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这些误区及如何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课堂氛围的几个误区

教学实践中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氛围看似很好,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如果教师没有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对于这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些剖析,以利于帮助部分老师走出误区。

1、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化学教学中最忌讳老师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但是很多老师盲目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思维训练。

案例1:一位教师在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这一课,他在黑板上写出题目:“标况下,多少升氯气能和0.5摩氢氧化钠反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准备怎么算时。一个同学用质量之比等于式量之比解出氯气质量,然后算出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体积。另一位学生却认为,那样计算不够简单,他说:“我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计算,过程比他的简单多了。”还有一位学生认为可以更简单,直接用22.4升对应的氢氧化钠为2摩,所以0.5摩氢氧化钠需要氯气5.6升。对于这样的回答,这位教师却只是煽情地问:“他们的算法对不对呀?”学生们齐声答道“对!”教师接着要求学生:“掌声鼓励!”“叭、叭、叭、叭”。其实,这三种不同的意见,恰恰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的焦点,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烁点。而那位教师没有讲出三种方法的原理及优劣,以及这三种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却用煽情的掌声给予简单的评价。

2、课堂成了少数学生的天地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还是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或被几位优秀学生的活跃而迷惑,久而久之,班里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老师上课的方法不当引起的。

他同学做对了吗?其他学生一看有人解出来了,也就随声附和:解出来了。于是,老师接着讲更难的题目,又有学习好的同学很快给出了答案......一直到最后,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因为总是有好的同学把题目很快解出来了,又会有很多同学随声附和。但是,仔细想想,这样“活跃”的课堂,真的有用吗?很显然,所谓活跃的课堂,只不过成了少数学生的天地,其他学生一直在附和,几次以后,学生还有这么高的激情附和老师吗?到后来,老师想活跃都不可能了,学生只会越来越死,只会越来越闷。

3、嘈杂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

化学的优势是实验,实验可以很好的调节气氛,但是有些老师却没有好好的利用好这个优势,而用来当作取悦学生的手段,使课堂气氛看起来很好,但收不到实际效果。

案例3:某老师在上《卤素》的时候,课上设计了用苯和四氯化碳分别萃取溴水以及碘水中的溴和碘的实验。当用苯与四氯化碳萃取得到橙红色和紫红色的溶液时,学生非常兴奋,后面的学生连叫“老师快拿到下面来,我看不到。”于是,老师就拿着试管到教室转了一圈。原本这样是好的,学生看不到,教师拿下去可以使全班都能观察得很清楚,可是,这位老师却分别把萃取的4个实验(溴的苯溶液、四氯化碳溶液;碘的苯溶液、四氯化碳溶液)都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教室里同学们都在感叹老师的“魔术”变的真好啊,而老师接下来关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分析却没有几个学生听得到了,导致了这个实验的精华没有被学生汲取,嘈杂的课堂使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中,失去了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老师上化学课就变成了变相的“变魔术”,实验过后或者遇到没有实验的课就兴趣索然了。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强调打破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常规,突出课堂中问题生成的教学。以往教学中也注意并常用,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节课这样突出,本节课的课题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课标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的疑问,然后,教师按背景、内容、影响等顺序进行授课。但这节课,有个女同学却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她说“老师,据我所知,鲁迅与他的元培夫人结婚了,但始终没有同房,那你说,鲁迅是不是不道德?他的人品是不是有问题?”当她说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一问题能否和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这一问题联系起来,第二反应是可行,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就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而学生所提的这一问题恰好能从传统道德入手引出对传统文化的扬弃问题。想到这,我有求学生把这一问题延伸到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认识上进行思考,并发表看法,同时延长几分钟的读书时间。此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虽没有对鲁迅的.评价达成一致,但却在学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来进行辩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达到了课标的要求。下课了,我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那种轻松和成就感。

叙述是否得当,还忘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论文

1、基本内涵。

这要在学生掌握一定语法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从认知能力到应用能力。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2、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教学方式的教学指导思想。

(2)强调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3)强调任务完成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教师设计一些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

任务前阶段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阶段。对初中英语课来说,由于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话题,如星座、颜色、青少年问题、电视节目、电影等,因此前任务阶段是每一个单元的开端,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入这一单元所学内容的一个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或热身活动来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猜词、绕口令,根据提示词做动作,列举与所学话题相关的词汇;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观看影视片段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即将学习的话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2.任务中。

这一环节是任务的开展和执行阶段,该阶段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转变的阶段。教师应下大工夫在活化教材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争取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对任务的主题、类型、时间、难易及学生的需求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规划。任务中阶段要根据前任务阶段的情况,可以设计pairwork,groupwork,debate,roleplay,survey,interview等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3.任务后。

任务后阶段是语言点的分析、巩固和练习阶段。教师要将语言的意义转到语言的形式上来,将任务开展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结构再次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了解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句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汇、固定搭配和结构的注意,然后教师应提供学生练习与语言点相关的任务,以巩固重要语言点的用法和促进学生系统性的语言发展。对任务开展中出现的错误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操练,进而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从错误中学”的目的。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出了课堂就进入了广大的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要布置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任务,营造课外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应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完成任务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完成任务来大量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贯穿任务型教学法的主线。但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强调任务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放弃了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讲解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和完成任务的辩证关系。备课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置好课堂教学任务,避免学生在太过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知识点轻重,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课堂的讲授和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学习,进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堂中的任务。

2.应处理好课堂任务设计难易程度关系。

由于语言点和知识点不同,教师所设计的任务难易程度也应不同。太简单的任务会导致学生敷衍了事,甚至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太困难的任务使学生无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灵活处理任务,增加过于简单的任务的难度,简化非常复杂的任务,使任务适于学生完成。在任务开展阶段,根据学生对任务难易的口头及表情上的反映,完善已经设计好的任务,并适时给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任务的可执行性与趣味性,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完成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

3.应处理好完成任务与质量评估的关系。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曲解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和要求,他们只注重学生语言流利度的训练,不纠正任务完成阶段的错误。事实上,教师只有通过评估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评估让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整体了解,以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评估中教师应讲究评估的技巧,要在不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前提下纠正学生的错误。所以,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又应该通过多种隐形的纠错方法来实现纠错的目的。例如,可以重复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以诱导和提示学生,让学生自我纠正,对于“石化”的语言现象,教师可以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生的成绩,还是教师的教学反馈,都表明这种模式的应用的确能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本次新课程首先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的价值观重新定位,对计算教学的目标、难度、训练强度及方法都作了相应的调整。

一、在前后比较中把握新课程中计算教学的特点。

关于计算教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法则,准确、熟练地计算。而新课程标准对之则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由此可见,我们在计算教学时应着重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特点决定了计算教学传统的大题量机械训练、为算而算的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需要一种新型的计算教学方式。

二、在大胆探索中转变计算教学方式。

教为学服务,教师们从对计算教学的分析中深深感受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在大量实践探索后,我校对计算教学形成了新的教学思路。

1、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中的数学教学体系中不再把应用题教学作为单独了一个单元,而把应用题作为理性的一个证明过程。所以创设计算学习情境其一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种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计算学习。如教学乘法加法混合运算时,我们出示了肯德基的几种商品单价图表,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我要买两个汉堡和一杯可乐用多少钱?就引出算式:十乘以二加五得多少的混合运算式题,并对运算顺序合理性进行理解,在让学生谈本课感受时,有的学生说到:我会用学到的知识了;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了等等,把计算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之二是从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引人。如教学第七册除法的简算时,教师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乘法简算复习人手,改变题目变成除法运算,让学生运用联想试做,使学生一开课就直接触题,直奔主题而去,展开讨论、尝试、验证。这里我们改变了原教材中设计的一步一步去引导、去归纳的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参与的意识很强,而且缩短了新授时间。

2、引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最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而成,根据学生学习建构特点,应由教师牵着教转向学生主动学,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之中,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导人时,要注意学生群体的参与性,口算、笔算尽可能让学生全员参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2)新授环节时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分下几个教学环节:

・首先让学生试做,小组交流;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and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翁明伦,《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新”在哪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