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电动玩具大全(19篇)

时间:2024-01-19 17:26:11 作者:曼珠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开始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时候。下面是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树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带小朋友带森林中去玩,但幼儿对森力了解多少呢?知道多少呢?森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孩子社会环保意识比较淡泊,所以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不乱摘花、折树枝,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我选择了关于“森林”主题中的“树”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爱玩、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次神奇的旅行让幼儿来玩,通过旅行一路上让幼儿认识了树的作用,了解了树的作用。

(二)目标定位。

目标的确定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防风作用。

2、情感目标:让幼儿萌发要多种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将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在活动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幼儿了解树的防风作用。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得到共鸣。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之前做了两点准备:

1、教具方面:

1)垫子。

利用垫子作为幼儿旅游的交通工具——魔术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种树材料:用卡纸做的小树、水壶各若干。

3)多媒体教具:森林的画面(鸟叫、小兔)、

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及光秃秃的山坡。

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树倒了,房屋也倒塌了)。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茂密的森林及被大风袭击的情景,视觉的有利冲击,让幼儿感兴趣,易理解。为突破重点做好了铺垫,以更好的达到目标。

2、知识方面。

在课前带幼儿到室外一起来看树,一起来抱抱树,以次来增进幼儿与树的情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总之,这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一次活动。《钢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相信本次活动会让幼儿有所收获。

二、说教学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我始终让自己扮演幼儿的伙伴。根据中班幼儿的爱玩、好动好玩等年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开始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这样我就给了幼儿一个角色-------旅行者。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有了一个特定的角色。并一直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旅行中一边玩,一边学习知识。《纲要》中说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所以,我用旅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活动。符合了幼儿爱玩得年龄特点。我也是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坐上魔术毯一起出发。这里的游戏法就是为达到活动目的让幼儿作的游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我采用的游戏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点的高低是决定幼儿幼儿主动地动力,只有让幼儿能主动地参与活动,才会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说一说树的作用,让幼儿对树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环节我采用了讨论法,讨论法就是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讨论,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森林的画面。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了这个画面上。给幼儿一个森林的情景。于是我就顺势给幼儿一个问题:森林里会有什么?而不是问森林里有什么?因为“会有什么”是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去回忆森林里可能出现的一些动物或植物。而不是只在这个画面上出现的东西。这样问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记忆。画面上的小鸟、小兔的出现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同时,让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接着,我又抛给幼儿一个问题: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幼儿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甚至会说不喜欢。但老师对幼儿的所有回答都不于否定。《纲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一个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起来回忆一些有关“树”的问题,从幼儿的回答中找出树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让幼儿对树的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为突破重难点埋下伏笔。这里的树真多啊,我们继续一起去旅游,看看还会看见什么?这样,既对这一环节一个小结,又顺势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了解树的防风作用。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还是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讨论法,幼儿是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参与法来学习的。景教学法就是老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一种教学法。这个方法是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来学习,掌握知识。多种感官感受参与法就是手、眼、耳、神经多种感官参与并感受的一种学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五小环节来完成。

1、对一棵树的猜想。

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一棵没有叶子的大树及光秃秃的山坡。与第一组的画面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对比。借此刺激了幼儿的神经,记忆留下了轨迹。我问幼儿,来,猜猜看这棵树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去想关于这棵树为什么长的这么大却没有树叶,这一大片的山坡为什么只有一棵树,而没有其他植物?留给幼儿一个遐想的空间,幼儿可以天马行空,海阔天空,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幼儿充分的想象,《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一起来问问树妈妈,这里怎么了?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2、观看大风袭击树林、房屋的情景。

3、提问,让幼儿加深了树的防风作用。

为了让幼儿加深对树的防风作用,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树为什么变少了?大风来了,树怎么了,房屋怎么了?让幼儿逐一回答问题,接着我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让幼儿对前面的问题来了一次总结。用这个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概括能力。让幼儿的回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用这几个问题让幼儿明白,由于树被人类砍伐,越来越少,就抵挡不了大风的袭击。树被大风吹到,房屋也被风吹到了。最后,我给了幼儿一个问题:树有什么用?幼儿的大脑中闪烁的是:树少了,会被风吹倒。为教学的目标树的防风作用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4、游戏:一起来种树。

“那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不会说,我们一起来种树吧。因为,我们一起来种树是让幼儿在老师的意愿下来种树,而不是幼儿自己的意愿。而“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在征求幼儿的意见,以幼儿的主观想法做为我们要做的事。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接着我们一起来种树。在游戏的时候,大多数的幼儿都应该很投入,会种很多的树,并两个人一起合作来种树,但个别的幼儿可能出现一人种树的情景,他不会与人合作。这是,教师会适当的给予帮助。

5、一年后的今天。

这时,多媒体上出现了“现在是20xx年,现在是20xx年”原来我们坐上的魔术毯通过时间隧道来到了20xx年。一片茂密的树林,忽然,大风来了,但是树林抵挡了大风的袭击。小朋友欢呼了,高兴了,他们种的树抵挡了大风,他们成功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也深深的明白了树的作用,并产生了要一起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四)活动的延伸------做环保小标记。

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能进一步得到升华,付与行动,在区角活动或课后让幼儿一起做环保小标记,增加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是加深幼儿对活动的理解。

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神奇的森林旅行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始终在游戏中活动。体现了《纲要》的精神。视觉的反差的冲击力,刺激了幼儿的神经系统,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总之,这是一次快乐的活动,层层深入,步步引导。让幼儿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

树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3、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科学在于探索,科学在于发现,其实,有些我们无需说得过于清楚,孩子们只要在实践中多看、多学、多玩,他们便能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一些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树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磁铁的特征,明白物体的沉浮。

2、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的经验,巧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磁铁、磁性教具、水壶、玻璃球、乒乓球、线、筷子、塑料玩具;铁制物品如:铁钉、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教师领幼儿做蝴蝶飞进入活动室。

与幼儿交谈,引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

师:嘘!你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出示磁性教具花),这花美丽吗?(美丽)多美的花啊,看!把蝴蝶都引来了(出示教具)。咦!怎么这只蝴蝶落不到花上呢?引导幼儿观察,看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这只蝴蝶教具,发现问题。)。

师:对了,这只蝴蝶的背后少了一只黑色的圆圈,大家知道它的名字吗?对,磁铁,大家真聪明。

二、基本部分。

1、组织幼儿坐好,每人从桌子上拿一块磁铁,了解磁铁的特征。

总结出:磁铁能吸铁制品。

3、了解物体的沉浮:

小朋友,现在我们把磁铁吸住的物体,放到水盆里看有什么变化?(被磁铁吸起的物体都沉在水底)那把桌面上的东西都放到水盆里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回答。(塑料制品的物体浮在水面),小朋友们真聪明,来一齐鼓励一下自己。(嗨!嗨!嗨!我们都是聪明娃!)。

4、出难题,引导幼儿巧用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小朋友这么聪明,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引起好奇)老师出示:玻璃瓶中有一个铁钉和一个乒乓球。有的幼儿回答,倒过来或把手伸进去,或用筷子夹出来。老师说出要求:可是在取瓶中的物体时,不能把瓶倒过来,也不能把手伸进去,只是准备了线、磁铁、筷子、水,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看哪组取得快。

5、让个别幼儿分组讲解一下取物的过程。(老师及时鼓励孩子。)。

6、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老师奖励你们一下,玩一玩乒乓球。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巧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一定能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例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并能说出空气的基本特征。

2、知道空气的重要性,生活中许多物品都离不开空气,初步知道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3、幼儿对探索空气的过程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空气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活动难点:对空气的主动探索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白色塑料袋20个、气球20个、空瓶子20个、盛水的透明盆子4个(放上水)、给自行车打气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空气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出示白色塑料袋,引入主题。

1、小朋友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塑料袋)请看现在塑料袋是什么样的?(老师捏在手里,扁扁的,小小的)老师用力一张一收,抓紧袋口,装满空气。

提问:小朋友请看,先塑料袋怎么样了?(鼓鼓的)对,为什么会鼓鼓的呢?里面装了什么?(空气)对,是空气娃娃在里面。(老师快快一放)现在塑料袋又怎么样了?(扁了)空气娃娃跑哪里去了?(不知道)那我找一找。老师随意走到一位小朋友面前,再次装满空气,问:空气娃娃在哪里呢?(在___的面前)。

“空气娃娃在___的头上吗?”老师试验,让幼儿说出来。

2、好了,空气娃娃真调皮,到处藏的都是。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找一找空气娃娃藏在哪里?(请小朋友把放在椅子后面的塑料袋拿出来自由找一找。提醒幼儿到每个角落去找。(如桌子上面、下面,椅子背后,空调边上等)都找到以后,相互说说各自都在哪里找到了空气娃娃。

老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里都找到了空气,可见空气到处都有。

3、(出示空瓶子)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对,是空瓶子,那瓶子里有空气吗?(看不见)摸一摸,闻一闻,倒一倒,都不行。那怎么才能知道瓶子里有没有空气?如果把瓶子放进水里装水,如果有空气的话,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就会冒泡泡)请小朋友们试验(提前放好装满水的盆子,放到孩子中间)。

幼儿玩一次,如果看不到泡泡,就再玩一次。

教师提问:有泡泡吗?为什么会冒泡泡?

因为瓶子里有空气娃娃,水进去以后,把空气娃娃挤了出来,所以才会有泡泡。

小结:空气娃娃是看不见,摸不着,抓不到也闻不到的。

二、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1、(出示给自行车打气的图片)。

小朋友请看,这幅图上的哥哥在干什么?(在打气)。

自行车的轮胎怎么了?(没气了)如果自行车没气了,还能骑得动吗?(不能)。

对了。所以,当自行车快没气的时候,就要给自行车打气。我们来学学打气。那么小朋友们还看到什么东西需要打气?(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老师小结:可见生活中许多东西都离不开空气。

2、对了,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吗?请小朋友自由回答。

游戏:请小朋友闭上自己的嘴巴,并捏住鼻子,会有什么感觉呢?为什么?

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空气。空气重要不重要?(重要)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好环境,净化空气。环境好了,小朋友也能呼吸到新鲜、清新、干净的空气,才能健康长大。

3、(出示气球)。

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气球的游戏。小朋友们想玩吗?(想)气球怎样才能鼓起来?(吹)我们要吹什么进去?(空气娃娃)对了,那我们每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气球,把它吹起来,看谁吹得大。

小朋友吹气球。

吹好以后,老师带着孩子到户外去玩。

活动反思:

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目标完成的很不错,很符合中班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整节活动使幼儿始终处于游戏活动之中,既知道了空气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又充分享受了游戏的快乐。活动中所有幼儿参与都很积极,仅有两三个年龄较小的幼儿,注意力不太集中,需老师的个别提醒,他们的注意点更多的放于周围小朋友的反应,这大概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及自控能力有关,所以出现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倾向。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掌握初浅的保护骨骼的办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体骨骼图、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

“一位小朋友的纸飞机飞到了电风扇上,他想把他取下来,可是怎么也拿不到,于是他搬来了一张椅子站在上面,一不小心,椅子倒了,小朋友也摔了下来,这时他想站起来,可怎么也站不起来,疼得他哇哇大哭。”

引导幼儿认真观看表演。

“小朋友他怎么了?为什么站不起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2)、总结幼儿的观念————他可能是腿摔断了。

二、了解人体的骨骼。幼儿讨论感知人体的骨骼:

“动物有骨头吗?人有没有骨头?刚才那位小朋友腿摔断了说明是什么断了?”(骨头)“骨头断了会怎样?”“人没有骨头哦会怎样?”

(1)、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各部位的骨头,感知自己的骨骼。

(2)、出示人体骨骼图,引导幼儿观察,人体各部位的骨骼,了解其名称及其功能。

“人的骨骼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骨头组成的,他们能保护人体器官。如头骨保护脑,脊椎能支撑身体。”

三、保护骨骼。

(1)幼儿自由讨论。

刚才那位小朋友骨头受伤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给他想想办法,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骨骼呢?

(2)总结:我们要多锻炼,多晒太阳,注意营养,不玩危险游戏,防止骨骼受伤。

活动反思:

通过一件事,骨头受伤了,引导幼儿了解,骨头具体作用,人体少了他,会变成什么样?再引导幼儿一起去探讨保护骨头的方法,从而让幼儿有一种去保护自己骨骼的意识。

活动中,因为没有更形象的骨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光凭教师用嘴讲的去形容,幼儿不能理解,导致部分幼儿环节中秩序混乱。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部分幼儿有了一种保护骨骼的意识,走路原来是跑的,现在也边慢了。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观看情景剧,理解是什么原因小朋友的骨头会断的。这样做为不危险第二环节,幼儿通过观看骨骼图,用手去摸,感知人体骨骼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有更形象的人体骨骼,我想效果会更好的。第三环节,既然我们的骨骼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幼儿们一起讨论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说课稿

爱玩水是幼儿的天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只要有机会接触到水,就常常玩得很开心。有一次,幼儿园停水,保育老师用脸盆端来一盆水让孩子们洗手,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小手放在盆里搓呀搓呀。“哎呀!老师,水里有好多泡泡!”“老师,我在水里看见我的小手好大呀!”“这水老把我的`小手往上顶。”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时又转头问问我,我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不禁想到,既然孩子们对水这么感兴趣,我为什么不组织一次有关水的活动呢?《纲要》不是说:“教育活动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吗?于是我设计了《宝贵的水》这一科学活动。希望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事物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水”的秘密,同时在认知的过程中逐步萌发幼儿珍惜水资源的积极情感。

我班是中班上期,整体年龄偏小,只有6-7个幼儿满了4岁。虽然他们有求知的欲望,喜欢说,喜欢动手。但他们依赖性强,主动探索的意识不够,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知识经验也较少。为此,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的重要性。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

3、萌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一条目标意在丰富幼儿的基本认知。这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第二、三条目标主要指向情感态度方面。这对于我班幼儿长远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水,牛奶,醋的三个杯子。一盆水,图片,幻灯片,玩水的玩具。这是完成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

2、知识经验:请家长给孩子讲一讲生活中有关水与人们关系的故事。以便在活动的经验拓展上给予幼儿更多的信息。

三、说活动设计。

此次活动的内容线索为:探索活动——集体讨论——提取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生活经验——获得感悟。

第一个环节:探索活动。

1)了解水是无色、无味的。

我先通过语言引起孩子们对桌上三个瓶子里的液体的关注,然后请他们自己选择探索工具对桌上三杯物品进行观察。幼儿有可能出现单一的行为如:只是搅拌,那么我就要多通过言语提示鼓励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去尝一尝,闻一闻,看一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本环节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开始,幼儿有可能比较被动,探索的兴趣可能不是很浓厚,因此,我要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提问“小扣子放到水里能看见吗?”充分调动起幼儿想了解事实真相的愿望。

2)玩水探索水的其它特征。

怎样让幼儿来进一步感知水的基本特性呢?这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主要想通过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有浮力,水是流动的。这是一个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我请幼儿选择自己带的各种玩水材料玩水。玩之前,我就提出问题“水有很多秘密,小朋友要动脑想一想,看谁最先发现的秘密最多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玩后,我请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获得的经验。这一环节,幼儿依然是在自主探索发现,即使个别幼儿获得的经验有限,但通过小朋友大胆讲述,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再经过老师的提取引导,幼儿一定会对水的物理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

交流分享。利用图片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有什么用途?。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人们喝的水叫淡水,淡水资源在地球上是很有限的,只有幼儿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形成过程,才能知道节约用水。该环节我先提问“水是从哪里来的?”,让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然后,我再利用图片进行讲述,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来完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因为,我班幼儿年龄偏小,前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够,要让他们一开始就说出饮用水形成的全过程,他们肯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通过幼儿的经验讲述,教师小结。让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再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第三个环节。

拓展经验,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人类没有水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此环节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片“土地没有水干裂,莲偶没有了水,排队接水,到很远的地方抬水,废水污染了小河,废垃圾污染了河水。”来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认知认同。

第四个环节。

谈话活动,也是本次活动的结束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做节约水的好娃娃”。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表扬能将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介绍给别人的好娃娃。该环节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对幼儿节约水的思想情感再次进行提升。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延伸活动:

设计一个主题墙“节约水的好娃娃”,用小花来展现在每个幼儿的表格里。以此鼓励幼儿都来做节约水的好娃娃。

《电动玩具》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3、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猫头鹰博士邀请我们去它的电动城玩,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2、带幼儿参观后,出示猫头鹰:“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我的电动城来玩,刚才的玩具都看到了吗?现在请你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一玩,不过,玩过以后,要来告诉我,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还有,玩得时候请你们爱护它们,好吗?”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二、寻找电池。

1、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请3—5名幼儿讲)如“我玩的是××,它会亮(走、响、动……)。

2、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玩具会亮、会响、会动,它们可真好玩。可它们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

3、幼儿自由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4、小朋友都认为电池能供电给玩具让它们动,电池真的能供电吗?我们来试试,如果把电池拿掉,看看它还会不会动了?(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5、幼儿自由操作,取出电池试试。

提问:“你们把电池拿出来了,它怎么样了?”

6、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好,请小朋友说说电池长什么样?(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小结。

4、请小朋友再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奇特的植物叶片,初步认识贵州原生或引种的几种神奇植物。

2、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银杏、跳舞草、鹅掌楸、猪笼草的叶片实物及植株图片若干。

采取猜谜语、讲故事,展示实物、师问幼答的教学方式。

像蝴蝶,像纸扇,秋天黄,真漂亮。(将银杏叶分发给每个幼儿,近距离观察它的独特形状)对!叫银杏。真厉害!想不到这么难的谜语,小朋友一下子就猜着了!好,现在该我讲故事了。

2、讲故事:离都匀不远处,有个地方叫福泉。很久以前,福泉有个好官白秀才,他办事公道,惩恶扬善,深受百姓拥戴。白秀才家门前有棵银杏树,是他小时候同爷爷一道种下的,老百姓为了表示感谢,就把这棵树叫做“白秀才”。千百年来,在一代代老百姓的呵护下,“白秀才”终于长成世界上最大的银杏树。(向幼儿展示福泉古银杏照片)。

3、扩展知识(师问幼答,引导看图):“白秀才”的腰有多粗?(胸径6米。用幼儿教室的大小作比方,要13个叔叔阿姨手牵手才能围一圈)它的个儿有多高?(50米高。比4座二幼教学楼叠起来还高)它有几岁?(6000岁。比二幼几百个小朋友的岁数加起来还大)银杏树不仅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叶子能做药,木材能打家具,可以说,银杏全身都是宝。在公园里、街道旁、高山上,到处都能见到银杏树,春天绿油油,秋天金灿灿,我们的家园真漂亮!

4、巩固认识:再看看我们手里的小树叶,它的模样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叶片的外形特征认识银杏)。

1、小小草,生三都,你唱歌,它跳舞。

2、古时候,三都有个美丽善良、喜爱唱歌跳舞的水族女孩,一天,狗腿子将姑娘强行抢去,威逼她为坏蛋土司表演。姑娘誓死不从,投江而亡。不久,江边长出一株漂亮的小草,每当有人唱歌时,小草便跟随歌声,翩翩起舞。当地老百姓说,这株小草就是姑娘变的,还给它取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跳舞草。

3、跳舞草生长在三都县瑶人山,是一种珍稀植物。它的叶柄上,长着一大两小共3枚叶片,每当听到美妙的歌声时,它的小叶便会双双起立,翩翩起舞,非常神奇。跳舞草不仅会跳舞,还可以做药治病。(展示跳舞草图片)。

4、师问幼答,让幼儿通过叶片的功能特征认识跳舞草。

1、小马褂,树上长,没袖子,真凉爽。

2、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搅得稀里哗啦,一只天鹅掌,被孙悟空闻了闻顺手抛下,不料落到花果山,变成了鹅掌楸。

3、200万年前,地球经历冰期浩劫、气候变冷后仅存2种鹅掌楸,中国有1种,都匀螺丝壳大山里有一片原生种,青云湖公园也有种植。

(展示图片)花朵像郁金香,大而美丽,外国人称“中国郁金香树”。树有20多层楼高(60米)、三个大人合抱(胸径3、4米),木材可做家具。环保树种,抗二氧化硫(如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气体,煤炭燃烧时冒出的黑烟)等有毒气体。它的根和皮都是治病的药。

4、鹅掌楸的叶子像天鹅、又像鸭子的脚掌,到了秋天,更像一件件金黄色的马褂。(观察实物,师问幼答,通过叶片的外形特征认识鹅掌楸)。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一次带孩子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南》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因此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小树叶找妈妈》这节活动。

在开展“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通过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自然而然的就生成了《小树叶找妈妈》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幼儿能在观察、对应、和比较中,认识树叶的不同。

2.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幼儿能在观察、对应和比较中,认识树叶的不同是本节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

幼儿在学的过程中,主要用了两种学法。一是观察法,通过幼儿自己寻找想象,发现不同的叶子形状不同,例如银杏的叶子像扇子,枫树的.叶子像手掌;二是自由探索法:幼儿通过探索感知树叶的颜色、软硬、以及树叶的脉络和光滑程度,来帮助叶子找到妈妈。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三)自由探索。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制作叶子画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树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带小朋友带森林中去玩,但幼儿对森力了解多少呢?知道多少呢?森林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源之一。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邓小平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孩子社会环保意识比较淡泊,所以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不乱摘花、折树枝,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我选择了关于“森林”主题中的“树”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的爱玩、爱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次神奇的旅行让幼儿来玩,通过旅行一路上让幼儿认识了树的作用,了解了树的作用。

(二)目标定位。

目标的确定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本次活动的内容,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树防风作用。

2、情感目标:让幼儿萌发要多种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将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在活动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幼儿了解树的防风作用。活动的难点是如何让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森林的情感得到共鸣。

(三)、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活动之前做了两点准备:

1、教具方面:

1)垫子。

利用垫子作为幼儿旅游的交通工具——魔术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种树材料:用卡纸做的小树、水壶各若干。

3)多媒体教具:森林的画面(鸟叫、小兔)、

一棵没有树叶的树及光秃秃的山坡。

一场被大风袭击的情景(树倒了,房屋也倒塌了)。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展示了茂密的森林及被大风袭击的情景,视觉的有利冲击,让幼儿感兴趣,易理解。为突破重点做好了铺垫,以更好的达到目标。

2、知识方面。

在课前带幼儿到室外一起来看树,一起来抱抱树,以次来增进幼儿与树的情感。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总之,这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一次活动。《钢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相信本次活动会让幼儿有所收获。

二、说教学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设计活动环节的时候,我始终让自己扮演幼儿的伙伴。根据中班幼儿的爱玩、好动好玩等年龄特点。为了能更好的达到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开始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这样我就给了幼儿一个角色-------旅行者。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有了一个特定的角色。并一直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旅行中一边玩,一边学习知识。《纲要》中说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玩。所以,我用旅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来贯穿整个活动。符合了幼儿爱玩得年龄特点。我也是他们的一员。我们一起坐上魔术毯一起出发。这里的游戏法就是为达到活动目的让幼儿作的游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我采用的游戏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兴趣点的高低是决定幼儿幼儿主动地动力,只有让幼儿能主动地参与活动,才会更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科学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选材于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学期《快快慢慢》这一主题。在一次承担向农村教师展示示范课的活动中,我选择了这一内容,根据农村幼儿园实际,调整活动设计,并进行了三次试教。在此过程中,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一步步追寻幼儿在此兴趣点上所能实现的关键经验,并逐步完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从兴趣走向关键经验的建构。下面具体反思如下: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来源于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学期《快快慢慢》这一主题。气球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他们经常会玩气球,但是幼儿却很少自己去吹气球。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吹气球,并且探索吹气球的方法,对幼儿来说会有兴趣,并且是有意义的。我认为有这样几点教育价值:1、可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2、探索学习吹气球的方法。3、自然地感知气体的`流动性及吹气力气大小与气球大小变化的直接关系。因此,将教材从给气球充气调整为吹气。

科学领域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科学的态度、探究的能力,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学习与同伴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中班幼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他们能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操作、主动建构知识。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调整、科学领域的要求及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要求的分析,本次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如下:

1、探索吹气球的方法,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重点)

2、感知气体的流动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活动整个过程集中采用操作法、尝试法、游戏法等教法、学法,整个活动以幼儿操作、感知为主线,教师帮助及时梳理有关经验。

第一环节为师幼互动游戏。主要目标指向激发吹气球的兴趣。

第二环节为尝试使气球鼓起来。主要目标指向探索吹气球的方法。

第三环节游戏《气球飞起来》。主要目标指向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中,幼儿能有兴趣地投入到吹气球、玩气球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吹大气球(只有5个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感知气体的流动性。最后的一个集体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个孩子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兴趣点,并能够判断此兴趣点所蕴涵和能够实现的关键经验是什么。这需要教师不仅了解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观察幼儿活动的能力,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亲身去实践一下幼儿的探究活动,体验幼儿可能碰到的困难与思考。在正确判断能够实现的关键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帮助幼儿从兴趣走向关键经验的建构。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一)实际问题: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的植物会因为浇水不及时出现干枯情况,于是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收集浇灌的方法。分享时,孩子们对布条制作的浇花器最感兴趣,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疑问,如“布条能不能让土一直是湿的?”“浇花器应该怎么制作?”“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布条做浇花器?”于是生成本次的科学实验活动。

(二)幼儿发展:。

本班幼儿使用过观察记录表,能在教师引导下简单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将结果进行记录。近期班级恰好开展布的主题活动,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布,且对布比较感兴趣。但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幼儿主动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对观察记录表的使用还不熟练。因此根据班级实际及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开展了本次活动。

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中班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喜欢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所以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1.积极参与吸水实验,感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2.能观察和比较棉布、麻布、无纺布吸水性的不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布条的吸水性,并大胆分享实验结果。

重点:能观察和比较棉布、麻布、无纺布吸水性的不同。

难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布条的吸水性,并大胆分享实验结果。

(一)观察指导法: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幼儿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幼儿在实验中科学和严谨的态度。

(二)启发提问法:

在教学中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为什么用布来连接水和土”、“实验应该怎么做”等,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表达想法。

(一)有序观察法:

幼儿按照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得出实验结果,以此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验操作法: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实验结果,在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实验方法,丰富科学方面的相关经验。

(三)分享交流法:

幼儿将观察结果及记录表的填写方法与同伴分享交流,在分享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谈话导入。通过出示浇花器图片唤起幼儿的'记忆,激发幼儿参与实验的兴趣,通过提问“为什么用布连接水和土壤?”引导幼儿了解浇花器的原理,使他们知道浇花器是利用布的吸水性制作而成的。

第二部分讨论实验的方法。我先介绍三种布条,引发幼儿思考和猜想“谁的吸水性最强?”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主动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实验方法,而是引导幼儿讨论思考实验的条件并请一位幼儿做实验演示,包括布条入水时间、水的颜色等。最后小结操作步骤。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我先出示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猜想的实验结果。小结时,大部分幼儿得到统一的实验结果,但也有个别幼儿因实验操作方法不当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于是我灵活调整了活动环节,带领幼儿重新验证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棉布条吸水最快,麻布条吸水较慢,无纺布条吸水最慢。生活中可以根据布的吸水性不同选择合适的用途。如棉布多用来做衣服,麻布多用来做成床单,无纺布多用来做成手提袋。

(一)优点及活动效果:

1.活动符合幼儿兴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验结果得以应用。

幼儿对自然角植物的生活习性更加清楚,运用新式浇花器后,他们能根据植物对水的需求程度给植物适当补水,班级自然角植物长势良好,没有出现干枯或者浇灌过度的情况。幼儿也为家里的植物制作了浇花器,实现了对实验结果的验证、推广和运用。后续也引发幼儿在区域探究不同物体吸水性的游戏。

2.幼儿发展:观察、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3.能根据幼儿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如个别幼儿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教师小结时与幼儿共同操作验证,帮助幼儿掌握操作科学的实验方法,观察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调整活动材料:

根据实验需要,教师提前将布条粘在木棍上以节省时间。但在讨论时幼儿想出其他的操作方法,如用手指夹住布条、同伴合作比赛等多种方式。所以我应该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包括木棍粘好的布条以及没有粘的布条,满足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应将观察记录表塑封,做好防水处理。

2.优化活动环节:

实验开始前,教师应重点强调实验和观察方法,让一部分布条浸入水中等待即可。实验中发现个别幼儿在记录表上将全部布条都做了标记,认为它们都吸水,因此教师应在实验前规范记录表使用,让幼儿选出吸水效果最强的一种布条。实验结束后除了集体交流,也应让幼儿之间充分互动,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实验猜想和验证结果与同伴交流。

后续在班级开展了手工制作活动,用棉布条制作浇花器,投放到自然角。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保持画面的整洁。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1、各种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一支。

3、教师操作示范画一张。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从图形王国来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见见它们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准备好的图形)。

2、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的形状给认出来了,所以这些图形宝宝们可开心了,他们决定找上一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3、师:(出示另一边的图形)可是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们到底会给我们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1、三角形宝宝出发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三角形)。

引导幼儿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将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大小),原来是一样大的,变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用记号笔添触角)。

提问:老师用“三角形”宝宝变出了蝴蝶的什么?(翅膀)。

2、“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提问“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小兔子)(用记号笔添出眼睛、嘴巴)。

请幼儿说出每个圆形宝宝分别变出了小兔子的哪个部位?

3、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上来操作。

师:现在正方形宝宝和椭圆形宝宝都准备出发了,老师想给正方形宝宝找一个好朋友,让她们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你们想一想可以找哪个图形宝宝呢?(用记号笔添出门和窗)。

想给椭圆形宝宝找个好朋友,让它变成一只小鸡,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帮帮我呀?(用记号笔添出眼睛、翅膀、小爪子)。

4、最后教师出示图形宝宝拼好的一棵松树。(长方形和三角形)。

提问:这棵树的树杆和树冠分别是用什么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5、完成示范操作,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宝宝们可真奇妙!他们找来了不同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想玩么?(想)。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要求。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图形宝宝等着和你们一起游戏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白色的纸,等一会儿你们就在这张白纸上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拼出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2、幼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1)先变好的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开火车,去欣赏别的小朋友变魔术。

4.延伸活动。

去教室里继续拼贴画,拼一拼,画一画,还能变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1、活动以变魔术的形式开展,幼儿的兴趣还是蛮浓的,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些幼儿拼好了一个图形,还在继续拼着第二个图形,这样在时间上有点缺少,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帮助正方形和椭圆形找朋友,分别变出漂亮的房子和可爱的小鸡,这一环节,不应该框死幼儿的思维,可以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正方形和椭圆形分别可以变出什么,然后在请幼儿来试着变变看。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科学活动《我身上的数》,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电话号码、货物价格、门牌号码……我们的身上也蕴含着数字: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三个扣子、四个口袋、五个手指……“我身上的数”这个活动,就是运用我们身上蕴含的数,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感知数量,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根据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中班数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2、寻找、发现自己身上蕴含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1-5。

活动的难点是: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及用绘画方式记录。

根据本次活动的需要,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数字卡片1—5;

2、贴满数字的外衣。

3、人手一套绘画笔、纸张。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游戏法和操作法,幼儿的学法主要是探索法、讨论法、操作法等。把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对数字卡等材料的玩耍和操作,快快乐乐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其实就是由几个小游戏有机串联而成的:

1、游戏一:一开始,我用“眼明嘴快”的游戏导入:“我给大家带来几个数字朋友,看看谁能最先认出它、最先说出它的名字。”然后我用“闪烁法”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幼儿认读。这个游戏既能检验幼儿对数字的认识程度,又能防止已经认识数字的幼儿失去兴趣。作为对幼儿良好表现的奖励,我说:“小朋友,我爱你,照张相片送给你!”一边用手指作成取景框,“咔嚓、咔嚓”给孩子们“照相”,其实,这已经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游戏——和幼儿一起“给数字宝宝照相”。

2、游戏二: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记忆字形。分别给数字1-5照完相后,我说:“香蕉老师也想请你们给我照张相,行吗?不过,我得打扮一下,请稍等!”当我穿上贴满数字的外衣时,新一个环节开始了。“啊,香蕉老师变成数字人了!咦,数字宝宝跑我身上干什么?找朋友?我身上有数字宝宝的朋友吗?在哪里?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1(2、3、4、5)的朋友在哪里?”这样引导幼儿寻找我身上数量与每个数字对应的部位或物品,初步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当幼儿领会了游戏的要求时,我说:“数字宝宝想到小朋友身上找找朋友,可以吗?”请每位幼儿拿一张数字卡,在自己身上进一步探索、寻找数量与所拿数字相对应的部位或物品。

3、游戏三:让幼儿尝试用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我是这样过渡的:和孩子玩“哑谜”——我指自己身上的某一部位或物品,它的数量是几,就请拿数字几的幼儿把数字卡交给我,然后到写着这个数字的“转盘”周围等待。当所有幼儿都进行完后,我向幼儿交代要求,请幼儿在“转盘”周围的空白纸处,用画简图的方法,记录自己发现的相应数量的部位或物品,并引导同一组的幼儿画的时候分工合作,避免重复。

4、结束部分:“我们身上藏着很多数,动物身上也藏着很多数,你听——一只青蛙(伸出一个手指)一张嘴(指嘴巴),两只眼睛(眨两下眼睛)四条腿(各拍一下四肢),扑通一声(学蛙跳)跳下水(两臂滑水)。来,大家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吧!”这个游戏除了与数字有关外,还能让幼儿得到适当的活动。活动在有趣的游戏中结束。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一个个幼儿喜欢的游戏,首先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每个游戏中蕴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操作、主动思考,不知不觉、快快乐乐地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如果活动结束后,幼儿能感到“学习数学原来这么有趣、这么快乐!”那便是我最大的成功、最大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一、猜测活动: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老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及时捕捉到幼儿对变色的探索兴趣,选择《颜色对对碰》这一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颜色对对碰》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整个活动以变魔术贯穿始终,通过幼儿自己的实际操作,以及各种感官运用、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环节通过“变魔术”活动快速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第二步让幼儿自己亲手来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正好满足了孩子“试一试”的心理,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中班幼儿的注意的指向性还很不明确,且还没有记录的基础,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接下来通过“找个朋友来变魔术”,初步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两两合作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集中讨论的环节中,让幼儿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逐步明晰自己的操作过程。而第二次的探索操作过程中,幼儿带这明确的目的边操作边做标记,这样集中讨论的时候,就有根据而言。在操作时幼儿可与身边的朋友说说发现,在集中讨论时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这些多次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幼儿间观点的相互碰撞,他们逐渐地明晰和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明主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评课稿

本月我园开展了科学观摩活动。科学活动由于知识性强,活动中幼儿探索和操作环节多,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把控活动的能力。中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且喜欢探索,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充满了兴趣,因此活动的选材一定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富有情景化,趣味性,又具有操作性。本次我们教研组设置的课题是《滚动与滑行》,分别由关静云和卜亚莉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活动。关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从课件及操作材料的准备来看,关老师课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关老师教态自然大方,极富有亲和力,就连枯燥、复杂的科学原理,从她的'口中说出,也觉得生动有趣。滚动和滑行这节课,内容相对复杂一些,用摩擦力贯穿前后,分别展开探索。活动中,关老师先是引导孩子们用橡皮泥捏成方形、圆形、五角星形等不同形状,再引导幼儿探索滚动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老师在探索目标上出现了一点小的偏差,原本是引导孩子探索哪种形状的橡皮泥滚动的最快,哪种滚动的最慢,可是老师在小结时概念有一点点混淆,说圆形的胖胖的橡皮泥才会滚动,其他的图形宝宝只能滑行,这也给自己敲了一个警钟,科学活动要求严谨、精简,如果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很容易误导幼儿,使得活动达不到既定目标了。

卜老师在活动过程上做了修改,先引导幼儿探索滑行及摩擦力,再探索滚动,实际上使得活动目标更加的不清晰了,研讨过程中,老师们都认为,先探索滚动,引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物体滚动快,是因为摩擦力较小,其他形状滚动的慢是由于摩擦力较大,再在滑行实验中感受摩擦力的神奇力量,从而起到一个循序渐进的作用。

通过各种各样的观摩活动,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我们只有反思和改进,再努力实践,专业素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

幼儿园科学活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抽取的是大班科学活动课《西红柿旅行记》。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后,究竟去了哪里?对于这个话题,孩子一定会很感兴趣。本活动一开始,便通过简单的故事介绍人体消化系统和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借此了解更多关于人体的知识。而孩子对消化系统及功能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难点是:了解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为了突出重点,我提供了故事录音及故事图片等材料,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了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及立体模型,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过程和功能。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步:

第一步:品尝食物,谈谈所吃西红柿的去向。

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谈话法,我先让孩子们品尝西红柿,然后提出问题西红柿去了哪里,让孩子们说一说西红柿的去向,目的在于扩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们对食物消化过程的探究欲望。

第二步:倾听故事,说说西红柿的消化过程。

在此步骤中使用了故事课件,通过倾听故事观看故事图片,让孩子更加直观的了解食物消化过程。

第三步:观看图片,讲讲各种消化系统功能。

我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交流,并通过直观的观察去了解各消化系统的名称及功能。

第四步:拼图活动,摆摆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复习,孩子们自由选择一种消化器官进行拼图,并简单介绍所拼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第五步:生活践行,聊聊饮食和卫生好习惯。

通过谈话,孩子们知道各个消化器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从听故事到谈话让孩子们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功能、食物消化的过程,孩子们通过动手拼图,更直观的了解食物消化过程,更让孩子充分发挥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性,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动了脑,进一步了解了消化系统。谢谢!

教学反思:

对于此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下面简单的讲述下自己对于此节课的反思:以谜语导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提问幼儿谜底是什么的时候,幼儿未能正确的猜出谜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导幼儿正确的猜出谜底。课堂氛围师幼互动活跃,幼儿能大胆的举手回答,讲述自己在对西红柿观察中的发现。能让幼儿知道西红柿的内外部特征及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科学活动蜗牛说课稿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蠕动腹足移动。)。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