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1 09:58:44 作者:LZ文人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的写作视野。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改变教学观念,编写专用教材,优化实验教学等措施,就能给学生们灌输绿色化学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理解、记忆并重视绿色化学的应用。我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化学便能在学生中有效的推广开来,在今后的国家建设事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环境教育,体现“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是教育为本战略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环境科学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环保教育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初中化学课本介绍了我国淡水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27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讲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认识到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分析至今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将来攻破这些技术难关,为人类研发出更好更多的`新能源。

中学化学教材中某些环保教育内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二氧化碳的产生讲述“温室效应”;结合钢铁的冶炼讲述“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些知识充满着“从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各种垃圾和污染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预防和消除污染,树立起治理好环境的信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高尚,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

2.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水”这一节课时,老师往往觉得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可讲,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将环境知识渗透进去以后,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讲“甲烷”时,让学生了解到甲烷俗称沼气,是由农业废弃物经发酵产生的,建沼气池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还可避免因焚烧秸杆而污染空气,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就是财富。

3.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物,象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的教学与相关的环境知识结合,就可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管理手段等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学习,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学会其治理方法。结合中和反应的学习,学会酸性或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等。

要完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任务,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化学学科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结合部”、“结合点”,牢牢抓住这些“结合部”、“结合点”,通过每章每节化学知识的传授,恰如其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在讲授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时,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及时指出水资源是有限的,水的污染带有普遍性。通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在实验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某些污染物的测试原理及治理方法。如在学习有毒药品的取用,有毒气体尾气的吸收,易造成污染的实验的改进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习题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激发环保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续、扩展和补充,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结合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的生产流程,其中对废水、废渣、废料的处理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工厂中对“三废”的处理实质上就是保护环境。通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查。让学生独立分析水的质量、土壤的成分。如,测定河水、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查找污染原因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用心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3)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本地区的污染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知识讲座,补充有关环保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如在校内黑板报开辟专栏,介绍“臭氧空调”、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等,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去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减少或消除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们公民的生存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族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化学教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化学教学应成为宣传、学习环保知识的前沿阵地。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

(一)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在新形势课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需要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化学教学,提供应有的实验设施,并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研究出版,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本。中职教师也就更新观念,在教学创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新课改中不断摸索适应现在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共同促进中职化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针对目前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成就动机    情感。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1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

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疏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医学化的倾向,就会忽略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误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首先,学校这方面工作者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性不是很强,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实现,而且心理课程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问题,很难能解决个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常常因措施不当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办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与策略,为后期高职院校社团创办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保证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成长和在校学习与实践发挥中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更多承载了高职院校教育及发展所要求的各类目标及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来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社团创办应思考的问题。

对于高等本科院校教育而言,社团创办与发展有其固有的`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社团创办与发展需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其模式与创新方面正在探索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院校招生中存在较大差异,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理论知识相对较弱,缺乏自信心。其二,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由于长期关注于技能训练,对理论学习较少,长期以来,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及羞怯心理。其三,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社团文化及传统积淀不足等会对社团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二、高职院校社团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情况,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

如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缺乏有效引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管理,部分社团在日常运转中存在自弹自唱,未能有效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如社团成立与解散随意性大,社团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学校社团管理缺乏统一监督,使得学校社团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另,学校社团类型多样化且比例失调,如学校艺术类及体育类社团较多而学术类社团较少,这种不平衡的比例未能有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其结果将使得学校社团难以壮大。

2、学生社团经费紧张,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

目前,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还未出台相应政策,部分学校没有或很少设置社团经费,同时由于社团综合实力有限导致自身经费筹备能力不足,渠道单一,使得社团长期缺乏经费保障,其结果将导致社团创办活动能力有限,同时,对于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目前社团指导老师形同虚设的情况较为严重。还有,社团指导老师一般身兼数职,过大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及空间较小。

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学生学制的不同及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参与社团及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能有效将精力投身于社团建设与活动组织中,学生自身潜力及技能也为得到有效挖掘及提升,其结果使得社团创办及组织的意义不能有效凸显,限制了学生发展。同时,由于这些年我国高校大力扩招,使得短缺的教学资源进一步被压缩,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经费被大力削减,使得其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4、学生社团层次及品味有待提高。

学生社团是否能够长久举办并得到很好发展需要大量学生加入,如何扩大学生社团影响力并吸引学生加入社团生存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多社团为吸引更多社团加入,大力举办一些时尚、娱乐性的活动,以取得学生共鸣。社团这种活动所举办的实际意义不足,形式过于单调,为其后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失去了社团创办的实际意义。此外,高校社团之间交流较少,部分社团在日常活动举办中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使得社团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社团缺乏创新及影响力。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将创新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基本策略加以应对。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关于对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及学生应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应对。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采取多级管理的社团管理模式促进社团良性发展。

学校可建立学校团委、社团指导老师等机构对社团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的思维引导,不断向社团及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不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再如,在社团内部强化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组织审批、监督等细则,并积极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进行管理与规划。还有,加大学生社团审批力度,在现有社团基础上大力扩大理论类等专业社团审批力度,着力打造品牌社团,以扩大社团在校内及校外的影响力。

2、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渠道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积极性。

关于学生社团经费紧张而影响日常活动开展的问题。首先,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与学校教务、后勤等部门沟通,使学生社团活动物质保障得以明确。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向社会个体等组织募集资金,来解决企业经费困难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进行。

3、重视学生社团内部人才培养与锻炼。

对于社团来讲,社员加入可为社团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但社团内部组织干部培养将对社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学生社团发展中,如没有具有一定组织经验及人脉的人对社团日常及未来规划作出有效安排,社团将失去其应有价值,社团是否还应举办有待考虑。同时,在社团成立中,加大干部培养,可有效避免依靠个人现象,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创新。

4、做好不同社团、社会企业之间良好沟通与宣传。

在高校,各类社团有很多,社团之间相互配合及共同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团之间互信,还有利于资源节约及利用。基于此,学生社团应充分重视社团之间沟通,取长补短,使得社团在创办中不断吸收与总结其他社团优秀经验,以实现自身不断成长与壮大的目的。同时,社团应重视对外的宣传与交流,积极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社团及社会企业共同创办活动及互动,以提高社团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如网站、qq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做好社团宣传,也可实现全方位宣传社团目的,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提高社团生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社团创办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同强,刘振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探讨[j]。科技视界,(36)。

[2]胡华南。大学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06)。

[3]田慧。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化学工业绿色化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那么便能够通过回收废物、节能预防和控制污染扩散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现代企业尤为注重员工的绿色化学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化学工业将来的重要力量,需要充分理解并广泛推广绿色化学这一新生事物,同时在以后的岗位上通过自己形成的绿色化学理念和专业技术,引导化学工业生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而且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领域,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让化学充满“绿色”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绿色化学完全没有涉及。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对绿色化学知识毫不知情。在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发展的今天,对于化学学科这一重大变革,化学教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化学教育观,把绿色化学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绿色化学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便是在化学基本知识的时候,将与之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合成氨、硫酸的工业制造方法等工业实际生产视频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产流程、化学反应知识的同时,重点观察工业“三废”是如何产生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人们环境意识淡薄“,三废”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笔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应该将资料污染的资金用在研发绿色新产品、新工艺上,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对企业、对社会大众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策略。

1、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确保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师环境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中。

2、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与修改。另外,还需要降低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能够明确辨别出颜色的定性实验尽量在点滴板上开展,比如fe的显色试验等。这种定性实验也能够在滤纸上进行,比如检验醛基的存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等。同时,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开展仿真实验,然而必须以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基础。

3、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知识与技能,了解了一些规范操作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制定好预备实验方案,使得学生重点思考在实验过程别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其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精神更加重要。

(三)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进行设计和实验,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采取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到造纸厂、农药厂、制革厂和化肥厂等工厂去参观,对工厂在处理“三废”方面所实施的有效措施和采用怎样的设施来转化“三废”等工作进行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措施与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解决废液转化利用和处理意见,怎样变废为宝。另外,高职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出周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绿色化学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绿色教育,而且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绿色化学教育虽然迅速发展,然而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绿色化学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教育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化学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素养,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为根本任务,使得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绿色公民。高职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披上绿装。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化学内容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知识还是很多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准确掌握两者的结合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环保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有很多的溶液,有些溶液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被污染的短视频。像平时家庭中使用的含磷的溶液,就是重要的水污染源,赤潮就是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措施,不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但是常规实验中产生一些污染气体、液体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实验的.创新教学,尽量避免有毒和有害物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化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绿色实验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学生在课下进行习题练习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意地安排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作业。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化学练习题册对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还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做好课下的资源搜索,给学生的学习做好补充和安排。比如,在课上学习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白色污染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业思考题。学生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产生过程的了解,就应当找到避免产生的方法,或者不可避免时又该如何优化处理。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多交流,多去搜集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过程,并且会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安全卫士。

化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真实的环境污染现象给学生做环境教育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自觉增强环保意识。首先,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授讲座,让专业的人士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多参加环保讲座有助于他们学到更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学校当地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对污染处理的现场。用事实告诉学生,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持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道,教导他们要时刻关心环境问题,学到化学知识和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环保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或是辩论赛,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就会对这些突出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让他们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高职化学环境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环境教育的教学思想,做好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新兴的一个专业,我国室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与市场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知识结构单一。

室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家具安置。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知识结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学会了家具的摆放,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是不全面的。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还需要注重世界的潮流变化,要与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才能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但是当今室内设计的课程多数只是学习对室内物品摆放的顺序,很少考虑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2.学生缺少积极性。

学生学习室内设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cad、photoshop、3dmax等一系列画图软件。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就局限在画图软件的教授上,这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不能真正地感受到室内设计的魅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轨的现象。虽然教师理论讲了很多,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很少。甚至部分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有教师的讲解,这种灌输性的教学并不适合室内设计课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与人文结合,创新室内设计教育。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类别的艺术课,不仅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可以与人文结合。因此教师在讲授室内设计的时候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室内设计的人文价值。

2.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展现室内设计魅力。

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内容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设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知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室内设计教学优势。

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室内设计的变化、模拟实验的完成等,对学生多维感官的构建和室内设计理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今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了,室内设计本身又需要多媒体设备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容量较大、直观生动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展现出多媒体设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绝对优势。

4.擅长教学反思,适应室内设计教学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授予者。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擅长反思。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室内设计进行教学反思,考虑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都达到。其次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反思,依据其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采用听评课的方式,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现如今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学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提高其就业率,需要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完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运用模拟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不断反思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浩.高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李宏.室内设计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思维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6(5).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新的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这几个方面对未来教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教学方式落后。

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而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必须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为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应提高课堂内外的资源效益,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外语重要的辅助形式。开展必要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我院开展第二课堂英语教学的实践对英语课外活动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特色;应用型人才;第二课堂;教育目标。

随着近年我国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高职高专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高职高专的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应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核心。

第一,我国目前还是缺乏英语环境,学生只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英语。

第二,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底子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经过正式的高考,通过三年高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是整体水平不高,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另外一部分学生是从中专、技校等学校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第三,很多学生并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他们对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对于英语学习的方向更加迷茫,从而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统上重基础,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践。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少,内容多,又要应付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的ab级考试,多数教师就只好沿用灌输教学方式,则中英语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了英语技能的培养。

英语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我院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我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底子薄,入校后参加高校英语学习非常吃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对课本的依赖性强,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虽然我院英语教学也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内教学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英语教学的课时具有局限性。在课时压缩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课堂内教师很难做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偏小,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听说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努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很重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外相结合从而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良好发展。

在总结了我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英语学习的需要,我院于2009申请市级课题《课堂内外相结合推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研究并探索我院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在一年多的探索和教学实践中,我院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课堂内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语言学家simondelasco认为:“一种技能的获得无论是设计打字、演奏乐器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求学习者不与老师平分工作,而是做大部分的工作。老师必须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引导。这样,学习语言的责任会从老师转移到学生身上。”

目前,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努力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做中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训练。训练是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练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时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不断积累,举一反三。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授之以渔”。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不够重视,兴趣不浓等问题,我们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强调活动型或任务型教学。这一理念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终于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起到了促进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在任务型教学课堂内通过小组活动(groupwork)、两人对练(pairwork)、角色扮演(roleplay)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在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课外作业的布置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如鼓励学生做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短文复述、写读后感等。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让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堂外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外语的重要辅助形式。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的利用课内学习。开展必要的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外,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英语学习的氛围逐步在学院内开展起来,主动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趣味的,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在游戏中,竞赛中,互相沟通,互相合作,从而达到锻炼自己,提高英语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这一共同的目标。本课题组成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这一年的成功经验,现把我院开展的第二课堂形式做出如下归纳:

1、专题讲座和开设选修课。

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传授英语学习方法及四六级应试技巧;邀请嘉宾围绕异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主题进行介绍,随后现场解答学生常感困惑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指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教师还通过开设《高级英语》、《英美文化与影视欣赏》等选修课的形式传授较系统的上述方面知识,帮助学生克服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英语学习障碍。

2、影视欣赏活动。

我们通过定期举办外语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地道的语言和感受影视片所反映的特定文化。另外,我们还就所播放的影视片开展观感交流、话题讨论,影视配音,角色扮演等系列活动,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技能。

3、英语角活动。

英语角是广受学生欢迎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英语角这一有益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是组织者,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学生是参与者。由教师和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协助并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学生们在英语角可以自由组合,自由交谈,自由讨论,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还穿插一些与英语相关的游戏,如猜谜语,唱英文歌曲等,以此来缓解学生们用英语交流的紧张气氛。一开始,不少学生不敢开口,怕讲出来有错,后来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能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情景和各种话题,尽量让所有学生能找到兴奋点和兴趣点。

4、英语技能竞赛活动。

教师定期组织英语技能竞赛,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参赛者具备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应变能力和包含表情、手势在内的非言语交际能力等。这一类型的活动还包括英文歌曲、英语写作、英语书法、英语翻译、英语诗歌朗诵等比赛。

5、调频发射台的利用。

定期将与课内教学相关的听力材料的播放内容和时间向学生公布,组织学生按时按需收听。同时选择一些英文歌曲,幽默故事,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我院开展第二课堂的效果及成绩。

(一)在经常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有89.17%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爱好,其中87.5%的人表示自己对英语的爱好越来越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本课题组成员老师在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后,在本课题结题前成功的举办了两次英语技能大赛。英语技能大赛包括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歌曲比赛。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比赛,五年制的同学也积极参加竞赛,从而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自己的英语综合技能有很大的信心。从比赛中,学生们通过英语交流了解了自身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同时本次活动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此外,在2009和201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院08级09级学生荣获d类一等奖。

以上结果表明,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教师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还强化了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教师参与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增强了其趣味性,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

四、结语。

理论的研究离不开实践,实践的进行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改革课堂内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理论研究与实际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仍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扩展推广,建立起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34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21.28.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必须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改革。本文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语文还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功能。语文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课时被大量削减,在理工科专业甚至取消了语文课。高职院校语文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许多转向教文秘、新闻、心理健康等其他课程。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语文课所面临的共同境遇。究其原因,从许多学者的分析中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不重视,削减课时,甚至视之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并加以取缔。二是学生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对语文学习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倦情绪。三是教学内容停留在以字、词、句、章为主的中学教学阶段,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四是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学性和鉴赏性,尤其“满堂灌”的倾向较为严重。这样的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不容置疑的。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在这场大改革中是不是只能面临着被改掉的厄运?如果高职院校语文课还有存在的必要,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应当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应以以学生为本,抓好三个立足点,即学生能接受、学生愿意接受和学生应该接受。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语文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是说高职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学不可的。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对语文这门工具没有很好地掌握,许多学生连申请书、求职信这类常用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要么是格式不当,要么是错别字连篇。说起话来要么是词不达意,要么是胆怯害羞不敢表达。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看,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来看高职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要加强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式各样的日常应用文训练。

2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实用性教材。

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为本科教材或普通高中教材。本科教材以古文为主,缺少现代文,突出作品的欣赏、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高中教材则没有一篇是反映工厂生活的,而且应用文的篇目极少。而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字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强迫他们去分析寓意深远的文章,描写远离他们生活的人物,势必会造成教学相克。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教材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教材应选择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经典时尚且有强烈感染力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还要增加应用文的篇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领悟人生哲理和职业道德。

3从学生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是兴趣的源头。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考试成绩的高低未必是最重要的。对他们来讲,考试仅仅是检查掌握和巩固知识程度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社会性。所以教法的改进要力求体现最大的实效性。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不仅指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且包括与语文相关的各类讲座,在语文教学课时大量削减或停开的情况下应以讲座为主。

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口语教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语文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读音、吐字抓起。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在各种场合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班级干部竞选演说、举办诗歌小品比赛、参加辩论会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每天记el记、要结合学校各类活动的开展,进行应用文写作练习。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讲座等都要让学生参与,并布置他们写报道、消息、通讯等佳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石邮院通过立足行业优势、适应企业需求、注重产学合作三种途径,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打造出一条行业办学、服务企业、互利双赢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之路。

关键词:立足行业适应企业产学合作。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以打造学生两种素质(品格素质、专业素质)和两种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教育,坚持立足邮政,加大邮政企业订单生培养工作力度,积极加强与电信行业及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毕业生协议签约率稳步上升。

一、立足行业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将面向邮政企业基层岗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院校,立足行业优势,加强企业需求调研,针对邮政基层岗位人才短缺的现状,将着眼点放在了邮政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培养上,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力争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邮政企业基层一线岗位要求的科班人才。我们确定了“面向企业、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并争取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各级邮政企业应优先遴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类科班人才到基层岗位就业,突破一些省市邮政企业不接收大专层次毕业生的政策瓶颈,保证了我院邮政类专业毕业生学有所用,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至,学院每年召开毕业生邮政企业双选会,会议规模逐年扩大,会议效果也逐年提升,全国31个省市区均派员参加了学院双选会。随之毕业生在邮政企业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也日益明显,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从届毕业生邮政企业协议就业率不足25%,而届就突破了50%,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适应企业需求,加大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以订单促就业。

学院于开始的.邮政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邮政企业对基层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零距离”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突出的好处是对就业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招生即就业”。它不仅满足了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同时为优秀毕业生明确了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使订单生全心学习,努力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订单生的素质只要毕业时达到企业要求,就能被用人单位录用,这就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稳定的渠道。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渐落实推广的过程中,企业和学院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式招生和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学院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完善订单培养机制,不但有效提高了订单人才质量,也保证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和发展张力。,北京、山东、西藏等省区实行了订单招生面试制度,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面向社会广泛宣传邮政企业发展前景,详细介绍订单式培养的流程和途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京计划招生30人,有200人参加面试;山东计划招生80人,有近800人参加了面试。这种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校企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同时,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制定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专业订单生中开设了《邮政营业员技能训练》、《邮政储汇业务员技能训练》课程,组织全体订单生进行了《邮政营业员》和《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订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在6年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我院依托各级邮政企业,力求专业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教学实践切合企业经营实际,品格教育激发学生忠诚邮政、奉献邮政的情感和精神。订单招生省份已扩展到18个省(区、市)邮政公司和7个省(区、市)邮储分行,覆盖27个专业,累计招收订单生2571人,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扩展到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订单生品学合格,顺利毕业后,均被各省订单企业“照单全收”,现已有855名订单生走上了地市局基层工作岗位。

三、注重产学合作,以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新机制促进就业市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我院既是邮政企业基层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又面向通信企业培养一线人才。作为华北地区知名的通信类高职院校,我们在就业工作中:一是认真分析、确定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明确毕业生推介范围和用人单位分布区域,建立就业工作开展框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通信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通信技术,了解通信营销知识,接受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善于沟通,诚实踏实,企业乐用、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基层人才;把毕业生推介范围确定在通信建设监理公司、通信建设工程局、电信运营商等企业,随着三网融合概念的推广,推进在广电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结合生源地分布情况,把用人单位分布区域确定为以省内城市为主,辐射至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兼顾黑龙江、辽宁、广东等省通信企业。根据这个架构,近年来,在每年1000名电信类学生(河北生源占比80%)中,就业率连年达到了95%以上。

二是探索建立了校企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新模式,为解决就业的源头问题夯实了基础。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即把学生的实习课程安排到企业的工作现场去做,使学生真正进入工作角色,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找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企业通过接收学生到公司实习,可以使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更精准地发现适合企业、认同企业的好苗子,为接下来选用毕业生提前做好准备,形成了学院和企业之间“实训——就业”的双赢模式。同时,校企一体化的实施形成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长久机制,带动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的授课内容更贴合企业的需求。目前,学院与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华航公司、河北易安通讯网络有限公司、中兴、华为等大型公司都有合作,电信工程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及培训服务,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企业与学院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兼职教师任课、共建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就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立足邮政企业、服务通信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建设是石邮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学院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面向邮政企业作为主渠道,电信、金融、物流等其它行业为有力补充”的毕业生就业格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电磁学是普通物理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是高职院校课程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存在太多的问题,阻碍高职院校中电磁学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方法,改革电磁学的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类技术人才成为各个企业的“抢手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再加上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许多在高考中没有选择物理的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也在这样的形式下,到了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

而这些进入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习过高中阶段的物理电磁学内容,或学得很不好。

这样,学生学习电磁学课程时没有基础,或基础很差,就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解决的能力不够;还有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认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没有经常性开展实验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不多,缺乏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差。

电磁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课程体现“一强四多”的特点:“一强”是理论性较强,“四多”是指概念多,原理多,定律多,高等数学知识用的多。

针对以上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的问题,以及电磁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电磁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收效显著。

1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推导过程。

就目前而言,专供高职院校选用的电磁学教材比较少,大学物理电磁书方面的教材倒是较多,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大都是本科教材,难度高,内容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根本不适用,因此,我们也只能尽量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材。

并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尽量做到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电磁学教材中涉及高等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高职学生本来就是高考中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与高考拨尖的理工科本科生基本没有可比性,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上非常薄弱,因此学校在应用电子专业上,只排了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导数、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的知识。

不过,高职的学生又不进行科学研究,也没必要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法、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相关知识。

高职院校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电磁学的目的是应用,会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奠定基础,就根本没有必要对电磁学有关定理的数学公式了解得一清二楚,没有必要对其中的来龙去脉象搞得明明白白。

2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是精英式的人才,不是科研型的人才,我们不需要他们精、深、尖,只需要他们熟、通、广。

培养出来的是有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企业、公司等生产一线的技能熟练应用型人才。

因此,对于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课程讲授,技能培训,就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实际,改革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就结合相关理论向学生介绍了与工程技术、与现代科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静电的危害、静电的防治与清除、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与危害、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超导技术原理及应用、新能源电池的原理与运用和磁悬浮列车等方面的内容。

3变单一的“填鸭式”为现代多种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在知识接受能力上有较大差距,他们早就厌倦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给学生的感觉是在被动接受知识,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却感觉枯燥无味,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乐于表现自己。

这样就变被动地要我学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吸收新知识。

4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

电磁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电磁学理论知识,掌握电磁学技能,还要定期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对电磁学知识点不能讲得太深讲得太透,要在教学中留有空白,突出重点,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电磁学整个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拟定适合学生思考的讨论题目,当然这些讨论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让学生自行质疑,自主解决。

总的来说,由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积极创新,让这门应用广泛、作用巨大、科技含量高的电磁学课程,发挥活力,放出光彩,只有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3]j,s布鲁纳,教育过程[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主体思路的分析研究,从课程内容改革、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辅助手段和培养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近年来,高等数学在各个理工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效非常显著。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内容的选取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能思考、会思考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也为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另外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也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考核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以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等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使用的通用教材或自编教材,内容经典但涉及现代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容较少,特别与本专业教学结合的不紧密。虽然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有一定的更新和改革,但大的框架本质上没有改变,知识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专业发展的需要[2]。因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如果能与教学评估等其它相关措施协调好,高等数学的教改步子会更大,更快。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实际情况,明确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思路及方法,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就要详细介绍、反复强调向量和空间解析几何知识;管理专业的就要关注导数和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最佳收益方案等教学内容;机械类专业的就应着重强调函数图像的描绘、曲线的凸凹性拐点以及与液体压力压强相关的积分等知识的重要性,因为这些问题跟专业息息相关。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我们应该根据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编著针对本专业发展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等于一身的特定教材[3]。

二注重教学与学生本身特点的联结。

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是大一大二的新生,他们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应了在多重监管下的挑灯夜战和题海战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性老师和家长的督导,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不能适应大学松散管理和自主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复杂状况,我们首先要把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中学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强调中学数学知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高等数学是中学数学知识的延续。可以挑选一些用中学数学的知识不易解决或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椭圆的面积、点到平面的距离、点的个数和点的长度等等很多有趣的问题,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则可以完满解决,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借助于中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高等数学中的问题,以彰显中学数学的基础价值。例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等等问题可用中学数学知识轻松解决。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再学习高等数学也很容易,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4,5]。另外,教师在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内容以及以后的工作内容挂钩,多举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另外在解题时,要讲清思路,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老师要强调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大胆探索、大胆提问,尽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共性问题给予集体解答,个人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家对“因材施教”这个字眼都不陌生,在教改措施中也经常被提起。但我们一般以不同专业方向为分类与划分的依据,而常常忽略同一专业方向不同教育个体的需求。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针对具体专业方向的特点调整、教学学期和学时,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改。同一专业方向的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可以拆分成必修课部分和选修课部分。对于欲考研等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通过高等数学数选修课设置、增加课后辅导的方式来扩充知识容量。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高等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容易只按课本内容讲,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过来老师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到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板书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内容生动、清晰,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视性,在某些内容后可以插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当下研究现状,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也开阔了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让课堂又一言堂完全变成了ppt演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6]。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要根据每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制定合适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方式,让二者互为补充,从而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把高等数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翻转课堂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信息社会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能习惯地用数学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树立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一方面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要积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够在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让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互利互助。

参考文献。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摘要: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学生水平的矛盾等。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本课程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设置已经有数十年了。随着现代汉语实践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汉语各学科的研究深入和科研成果的推陈出新,现代汉语也不断地将一些新兴的汉语现象和新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从首版、修订版到增订版、增订二版,篇幅不断增加。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或者说,通过这门课程,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下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一谈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可试行的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课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现在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门课程存在一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性。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为:

(1)教授学生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通过学习本课程具有恰当运用语言的必要素质。

但是,本课程现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静态的形式讲授,而忽视了动态的意义把握。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让其死记硬背各种概念术语,并没有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更好更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来工作、生活。

我们知道,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方向大多是文秘及相关岗位。可就现阶段此岗位的情况反馈来看,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单位的`需求。那么,作为基础课程的现行现代汉语教学,是否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脱节呢?现代汉语课程该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呢?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学生要胜任将来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现代汉语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理论讲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提高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性。

我们前面提到过,随着汉语研究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但是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内容再丰富,课时量却并没有增加。势必使教师在讲课时只能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也往往很茫然,似乎什么都了解到了一点,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印象。此外,语言类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我们知道,理论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学习理论是要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因为课时有限,再有经验的教师也难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每一个知识点的课堂实践。在很多时候,一些课后的练习都没有时间来讲解,更别说向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领域进一步延伸了。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的不适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文教育存在“重文学轻语言”的倾向,加之高考试题结构中语言部分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以致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经过六年语文学习后,不论是汉语语音学、汉字学、词汇学还是语法学、修辞学的知识,大都还是停留在对于母语的日常习得与耳濡目染的一种感性知识阶段上。这种知识是非常零散、不成系统的,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吃力,进而对课程本身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方面,还需要教师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能从中学到大学进行更好地衔接。

二、解决办法的探讨。

(一)关于现代汉语课程内部再分类的教学设想。

现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多采取一位老师通讲全部课程的方法,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课程本身就包含汉语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汉字学、修辞学几个部分。因为课时有限,很难就每个部分充分展开,所以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最后印象模糊。其实可以化整为零,把其中各个部分分离出来,使之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这种条分缕析、深讲精练的现代汉语分科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些分科都已经是各自具有明晰学科规范和丰硕研究成果的独立学科。同时,这也为教学与汉语学术研究发展的同步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术业有专攻,对具体某个方向的教学进行充分备课和深入研究。同时,教学上的反馈也可以促进教师本身对该学科的研究。

(二)关于语言类课程上课方式的探索。

首先,ppt的内容要条理清晰,利于学生记忆。每节前面列出学习要点,每节后设置丰富的练习,这是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分析方法、提高语言能力所必须的。同时,在练习之后设置启发型思考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思考,进行讨论。由于这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思维的扩展有很大好处。在每节ppt最后开列出本节的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资料。此外,要注意语料选用的与时俱进和趣味性,注意图片的运用,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

其次,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是有实用性的,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如让学生对校园内或者市区某个地方的各种悬挂标牌的语言规范性进行调查,从字形和词汇使用角度进行纠正;或者让学生考察一些店名或街头广告语的修辞手段,让他们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等。这些都是很有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调研能力的活动。

(三)关于课程测试与评估手段的讨论。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测试与评估,现阶段大多还是采用书面试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这门课程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考察应该贯穿于课程始终,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等。最后的综合考试,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试卷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以自选的形式交一篇作品,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小论文,可以是实践调查报告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问题就是学生的语音、词汇、汉字使用规范问题。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从事相关工作,在最基本的字词上却出现错误。因此,在大学的课程考核阶段就进行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来考核,现在还是一个问题,期待大家共同来解决。

以上仅就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革的想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作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课程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期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淑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11月.

[2]关玲.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的思考.遵义师范学院学报,4月.

[3]王宇翔.浅谈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以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教育结构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特别是近五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形势,这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容乐观。在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今天,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重视并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当是一个必要选择。为此,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和开发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对此,笔者拟谈几点粗浅之见。

(一)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所谓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是指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洽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的实体人才市场。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区域性人才市场。指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地区性人才市场,主要面向社会,所以辐射性很强,就业量大,但对高校毕业生却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2)高校举办的“招聘会”、“洽谈会”。由一所高校或几所高校联合举办,邀请一些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洽谈,通常也吸纳其他高校毕业生参与。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较有针对性,但一般规模都不大。

3)分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主要是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从用人单位和高校两方面考虑,从市场细分的角度出发,按学科分类,组织高校毕业生与相应的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目前,这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4)职业介绍所和猎头公司。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为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由于这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其目标顾客通常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家政服务等非熟练工以及能给其带来较高单位业务收益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服务范围较窄。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输送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除了要充分发挥以上几种类型的就业市场外,还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拓就业市场。对此,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寻找突破口:

1)拓宽“订单培养”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职业指向性,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直至教学的具体过程,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校企协作,在协作中更准确、及时地把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根据各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量体裁衣”,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直接为其“定制”人才。

2)开发“个体创业”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应包括创业能力。因此,除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外,还应加强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能在社会和生产实践中将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的创业型人才,使更多的毕业生通过个体创业的模式实现就业。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有形就业市场虽然仍是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它存在明显的局限。一是成本高。如一些大型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开始前,组织者要事先通过信函、传真等方式与各地、各行业的用人单位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取得联系,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合理安排场地和摊位;各高校组织学生准备好个人简历、求职书等材料后,要不远百里甚至千里急急忙忙去赶场,疲于奔波;毕业生除制作求职材料外,还要支付交通费、购买门票,加上吃住费用,参加一次现场招聘会往往要花费数百元,同时还要耽误学业。二是效率低。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大多数现场招聘会的签约率都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招聘会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场地所限,应邀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数额有限,常常是众多的毕业生将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有的学生只是从人墙外将简历扔进去完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和用人单位进行充分交流。此外,有的现场招聘会甚至偏离应有的方向和宗旨,主办方想通过门票收入来获利,致使招聘会过多过滥,效率低下。

除了以上局限以外,高职院校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往往还处于不利的境地。一是许多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仍过分看重学历,在现场招聘会上与众多的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的竞争中,大专层次的高职毕业生明显“吃亏”,而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优势在这种形式下又难以体现,因此高职毕业生往往被冷落,成为一些大型招聘会的“陪衬”。二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通常规模较小,难以单独组织规模较大的现场招聘会。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的选择上,应采取以下策略:

1)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用人单位举行小型现场招聘会。

2)几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较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

3)加强校企协作,大力开拓“订单培养”就业市场。

4)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拓展“个体创业”就业市场。

5)以区域性人才市场、高校及地方毕业生就业部门举办的大型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为辅。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许多行业,被称为无形市场的网络市场已悄然兴起并大有迅速发展之势。对在有形就业市场上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高职院校而言,积极培育网络无形就业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无形就业市场可补有形就业市场之不足。

一是无形就业市场辐射面广;二是无形就业市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三是无形就业市场直接成本相对较低;四是无形就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无形就业市场有利于高职院校扬长避短。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技术、管理等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向为企业的基层岗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特别是私个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于这类企业。而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目前仍很少愿意到这些企业就业,这些用人单位为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往往也更乐于接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然而,在有形就业市场上,这些用人单位很少成为大型现场招聘会的邀请对象。而且这些用人单位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有形就业市场也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而在这方面无形就业市场却能发挥其辐射面广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

(二)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主要形式。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沟通供需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提供双向服务。其主要形式有:

1)建立学校专门的就业网站。目前,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利用计算机校园网,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介绍就业政策、本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计划、培养模式、人才规格、毕业生情况等,发布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利用网络提供人才供需咨询、签约服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知识和技巧培训,进行网上就业指导,设立就业论坛等。

2)加盟影响较大的专业就业网站。利用专业就业网站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在专业就业网站上在设立本校专门的就业窗口,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并实现与本校网站的便捷链接。

(三)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的完善与管理。

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整个网络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毕业生无形就业市场更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完善并加强管理,克服其缺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和加强就业网站建设。首先要加强就业网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需资金投入,保证就业网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其次要配备必要的专业力量,既要进行网站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又要不断更新网络信息,及时高效地提供网络就业服务。

2)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提高就业网站的利用率。要使无形就业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在学生中加强对就业网站的宣传,并切实使就业网站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就业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更多的用人单位知晓并使用就业网站。

3)保证无形就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一是要加强对毕业生信息的审核,每个毕业生的信息包括基本情况、学科成绩、奖惩情况、在校表现等,必须由院系和学校有关部门把关,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每个用人单位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进行核实,确保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的可信度,避免欺诈行为。同时要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其在网络就业市场上当受骗。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对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并兼顾毕业生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并努力保证其良性运行。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开设高等数学是一个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现状和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也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高等数学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那么,怎样使高等数学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以及在课堂上怎样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其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

目前,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删减教学内容,不清楚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作用。更把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丢弃一边。学生也困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

(二)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冲突。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要求面面俱到,理论上追求严谨。这不仅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且造成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对数学水平的要求但同时缩减了数学教学的`课时,进一步加剧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许多高职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减少基础理论课的课时,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也未能幸免。最终,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而高职学校教学时数却越来越少,这对本就步履维艰的数学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三)教学手段、方法落后。

“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黑板加粉笔”,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班级集中式授课,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与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技术教学,愿意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购买实验仪器、设备和机床,却很少花钱配备数学教学用品与设备,导致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落后,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而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因此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必须为这一总的培养目标服务。而且,高等数学是为其他专业服务的高职课程中的一门公共课,主要包括《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内容多而课时少,因此要遵循“必须,够用,适度”的原则。使学生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可能多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最后,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教学特点只有与其它类型、层次数学教育作比较才能表现出来的,其特点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高等数学教育与基础数学(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数学教育教育)同属学校教育,在教学上有共同之处。但前者较后者内容多,课时少,要求较后者低。因此,高职数学教育决不能套用基础数学教育的做法,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2.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都应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上的要求不同,教育对象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年龄差异较大。因此,不能把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看成中专数学教育的“提高版”教育而应各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3.虽然高职高等数学教育在教学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本科高等数学教育的一般教学特点,但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理论性,完整性要低于本科数学教育,并且其为专业服务的实践性要强于本科高等数学教育。因此,不能把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看成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压缩版”。

(一)更新教学理念。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多专业学生的一门应修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元及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概率统计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数学基础。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面对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大幅压缩现实,要求我们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紧密地结合他们所学的专业而有选择性地教授最实用的数学知识。

(二)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一问一答式。改革后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由于高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数学素质差异教大,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显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可采用“分层教学”,将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听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变革教学内容。

课程编排敢于打破教材的限制,不照本宣科,由浅及深诱导学生勤于思考。要让他们能回答出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成就感。对于学了十几年的数学来说,再差的学生也应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当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束手无策时,教师可逐渐增加提示条件已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学生可以出色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找出相应知识点之间在本质上的通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去认识、理解同类现象。比如:一元函数求导与二元函数求导之间内在本质的相同;一元函数与二元函数的连续及性质;一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微分与偏微分、全微分之间实际应用;函数极限的性质和柯西收敛准则,可以通过与收敛数列的性质和柯西收敛准则进行类比;广义积分则可以通过与数项级数进行类比,引出它的全部敛散理论。

四、结语。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其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地方。针对高等数学的不同内容,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使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本文就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探讨,以期对广大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工作者一些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2]裴亚枫.谈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的定位[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3]周明中.高职数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特殊的“2+1”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学生工作受到挑战。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就尤为重要。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大多是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到两年半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半年到一年为专业实习。这种“2+1”的培养模式在学生专业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却受到限制,由于在校时间短暂,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个人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逊于本科院校学生,这也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团学工作带来挑战。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和服务机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在学院党总支领导和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团委和系部开展工作,以“促学风、抓特色”为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各方面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全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争做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丰富、专业精深、全面发展的学生。

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丰富,但学生素质、能力差距较大。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会在很多方面无法深入人心,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会,有效地发挥学生会的作用,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要完善,赏罚工作要落实,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制定完善的学生会成员考核制度必不可少。现有的学生会制度一般都是各院校团委制定出来,这些条列相对比较宽泛,制定出严格、严谨、严密的学生会工作制度迫在眉睫。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制力较差,对于自己的言行行为很是随性而为,因此便要尽可能的量化考核学生会中的每一位成员,比如值班、查操、查晚自习、活动出席等能量化考核的方面一定要做好签到工作同时备注到达、离去时间,严而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也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出勤率不高的和考核分数低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开除队伍。这样赏罚分明充分调动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

二、选拔过程多把关,德才兼备方可选,打造高素质战斗团队。

严把学生会成员的选拔关,才能避免“另类”成为学生会成员。所以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原则下分阶段进行。

在初期我们采用了自愿报名、竟聘上岗的方法,选出第一批成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实习期间分组在部长带领下进行活动安排,从而淘汰出活动能力差、交流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等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在部门间的互评打分的基础上再结合班主任、辅导员的考察意见最终确定好留任任选。

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尤其是核心干部,首先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德”,即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于为广大同学服务;其次要看的是这些学生是否有“才”,即才能和智慧,也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所以,我们只有选拔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做事光明磊落,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常规活动早准备,特色活动树典型,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院的常规活动很固定,在这些大型活动中便能把每个系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体现出来,也在这些活动中才能找出各系工作的优缺点,学院也是在这些活动中来考核各系团学工作的成绩,所以这些常规活动要抓在先。比如在系列活动中,诗朗诵、舞蹈、健美操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现在各系部都建有社团,有专门的合唱社、舞蹈社等。这些资源可以利用起来,平时就可进行动作的编排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质量,也减轻了大赛来临之际的紧张和仓促。

另外就是各系部的特色活动,围绕系部专业的特色,建立和系部专业挂钩的特有的大型活动节,既可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又可以促进专业教学的开展。还可以加强系部活动在院里的影响力。所以系部特色活动不可少。

四、宣传工作走在前,活动宜精不宜多,与时俱进促人心。

海报、报道、网站这些宣传阵地是一个系的窗口,所以窗口工作尤为重要,关于系部活动的通知、宣传、活动内容的报道、照片一定要准时的发布出来。

系部的学生活动要做大做精做好,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活动,也能扩大影响力。活动的内容要加入时代元素,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比如近年来素质拓展活动很受大学生青睐,所以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道具使用较少,具有团队建设的项目在班级中开展。还可以从电视上搬一些趣味性的可操作的娱乐活动到现实中来,这些活动一般都能得到学生的追捧。

90后的学生性格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所以活动的开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以90后性格缺陷方面来开展,使得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从性格的优点方面来开展,发扬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样可以使活动的进行也能与时俱进。

五、业务能力要提高,自我牺牲要强调,引导作用不可放。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校学生会工作往往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学生一般是大一第一学期通过招新进入校学生会工作,在他们第二学期的时候就要把工作任务放手让他们主持、摸索,而作为老师要尽力去引导,从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工作的各个方面,系部也要给学生一个平台邀请院团委给予学生业务方面进行指导。还可以进行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拓展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多方面因素需要考虑,为此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去静心研究,多求创意,踏踏实实,努力进取,这样就能把学生会工作开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白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5)。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