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的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4 19:24:46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指一类具有指导性和示范作用的文本,可以用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写作技巧。小编提供的这些范文范本中,或许有些适合你的表达方式,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

教学。

现状的研究。

学科门类教育学。

学号202055040213。

姓名张云航。

指导教师赵曼。

职称讲师。

2022年5月10日。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学现状的研究。

摘要。

通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访谈大班教师、观察大班教师上课的过程发现了以下问题:幼儿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和主题的挖掘能力比较欠缺;幼儿园条件设施不健全,不利于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绘本”素养2.教师要懂得创新,教学过程要形式多样3.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绘本绘本阅读教学。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绘本是集趣味性、娱乐性、艺术性、文艺性及教育性为一体的优秀儿童读物,也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因为绘本内容简洁,插图漂亮,内容有趣,所以受到了广大小朋友的喜爱。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家庭和幼儿园都把绘本作教育幼儿的首选读物,绘本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本在幼儿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绘本阅读教学俨然已成为幼儿园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绘本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仍以探讨绘本概念、特征以及价值方面居多,对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可见,国内关于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仍需进一步研究。

鉴于绘本阅读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以及实践中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等诸多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提高幼儿园教师对绘本以及绘本阅读教学的认识程度,帮助幼儿园教师发现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教师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去改进这些问题,提高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1.科学客观地分析幼儿园老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情况,找到老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优缺点。帮助老师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2.对幼儿园老师绘本阅读教学进行深刻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幼儿老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

3.完善幼儿绘本绘本的教学,使幼儿更加喜欢绘本,更加喜欢参与绘本阅读的教学。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二、研究现状。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绘本。

绘本(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学等。其显著特点就是: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结合。在绘本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的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优秀的绘本是文字、绘画、教育三者的和谐完美结合。

2.绘本阅读教学。

绘本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绘本阅读带入教学课程中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研究的人比较少,并且研究的比较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近年来研究绘本阅读教学的文献逐步增多,可见国内对绘本阅读教学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在这些文献表明绘本具有形式多样、简单、重要、生动的画面、精炼的语言等特征,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参与儿童的阅读会比幼儿自己阅读效果好。

已有的相关研究认为中国在绘本、绘本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当代绘本的类别和内容不丰富,中国的多数绘本是引进国外的绘本,未将中国的一些元素引进绘本、缺乏本土性,绘本的针对性不强、年龄界限模糊,绘本的编排不合理等问题。

2.教师对绘本的教育目的缺乏正确认识,绘本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主要以示范为主、让儿童观察后模仿。

3.已有的研究的局限如下:研究的内容较浅、较窄和方法较单一;由于此类研究中的文献较少,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和数据的支撑,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很少。

4.过于注重文字阅读和讲解忽略图画。

5.教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幼儿讨论的环节。

2.国外现状研究。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发达国家儿童首选的读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可见,阅读作为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的趋势。

3.已有研究的不足。

国内的研究多是理论成果多与实践调查,最后以论文或是著作的形式呈现,较少能够应用到现实教学中,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亲身的去观察、调查发现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论文利用访谈法了解幼儿园教师本人对绘本以及绘本阅读教学相关理念的认识情况。了解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观念,认可情况。

利用观察法对老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教师选择的绘本、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活动导入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提问与应答情况以及延伸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去分析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老师绘本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分析得出老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根据不足和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上网检索,广泛的查阅文献,搜集整理国内外绘本阅读教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思考,全面的了解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和老师进行谈话进行研究,幼儿园教师是本研究的主要对象,运用访谈法有以下目的:(1)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对绘本及绘本阅读教学相关理念的认知情况。(2)通过和教师的谈话来发现教师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3.观察法。

本研究将选定三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选两位大班幼儿老师观察他们每人一节利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的课程。主要从教师选择的绘本、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活动导入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提问与回答情况以及延伸活动的开展情况等方面去分析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优势和和不足,找到弥补不足的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绘本及绘本教学的认识情况。

通过访谈了50位幼儿园教师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对绘本的喜爱程度。

通过访问50位幼儿园教师发现教师对绘本的态度即教师对绘本的喜爱程度。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对绘本是喜爱的,只有一小部分是不喜欢或是极不喜欢绘本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绘本持一般的态度。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教师对绘本的喜爱情况。

类型。

人数(n)。

百分比(%)。

喜欢。

60%。

不喜欢。

30%。

一般。

10%。

通过表1发现绝大部分的老师是喜欢绘本的。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绝大部分教师不但喜欢绘本,而且也都或多或少开展过绘本教学,而教师喜欢绘本的原因主要是因其画面精美、故事有趣,如f老师的观点:“我喜欢绘本是因为绘本的插图非常漂亮,色彩鲜艳且丰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内容有趣,尤其是人物造型特别的生动形象,比较适合幼儿阅读,幼儿也非常喜欢阅读绘本。”也有教师喜欢绘本是因为绘本有丰富的创意以及很少用说教却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哲理情思,如z老师的观点:“我喜欢绘本是因为好多绘本故事都很有创意,绘本没有繁琐的文字,有许多精美色彩丰富的图片,幼儿可以根据图片自己把图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幼儿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绘本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更能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另外,也有教师说到喜欢绘本是因为绘本对幼儿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c老师的观点:“我觉得绘本插图丰富的色彩,有利于幼儿色彩能力的发展。有趣的故事内容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增长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词汇量,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z老师也提到:“绘本的故事内容往往具有教育功能。幼儿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在受到教育。培养孩子团结、孝顺、善良、学会分享等优秀的品格,这对幼儿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有老师说自己喜欢绘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部分是图画,文字少,适合幼儿阅读,所以教师喜欢。

2.教师对绘本的重视程度。

通过访问老师而知道大多数老师是重视绘本阅读教学的,但同时也有老师不太注重绘本阅读教学,还有一部分老师对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是一般的态度。具体如下图所示:。

表2教师对绘本的重视程度。

类型。

人数(n)。

百分比(%)。

重视。

50%。

不重视。

30%。

一般。

20%。

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大班幼儿教师不是很重视绘本。可见幼儿园大班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因为大班的老师为了幼儿的幼小连接,大部分老师都很是注重幼儿的文化水平方面的教育。例如一位z老师说:“现在孩子上大班了再过一年或是半年就得上小学了,有的家长就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小学跟不上课,怕被别的孩子落下,追不上别人的孩子。所以家长就希望幼儿园大班老师给幼儿多讲讲文化课,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一下。这样使有的幼儿园小学化。老师便注重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小学生拼音,字,算数,这样老师开展绘本阅读方面的机会便减少了。因为毕竟我们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还有一位w老师也说:“大班了孩子都已经大了,有的老师便觉得没有必再在给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了。”

但是也有老师仍然觉得绘本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很重视给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即使在大班小学化的情况下,教师也坚持每个月三次给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例如l老师说:“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很有必要。绘本的颜色和图片能够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愿意看绘本。开展绘本阅读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能力,陶冶孩子的美感,丰富孩子的语言,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引发孩子思考,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绘本的形式比较活跃,适合孩子的发展。还有绘本是配套的,老师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

3.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时,通常是如何选择绘本的通过访谈老师发现老师选择绘本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的情况。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老师是随便的选择绘本给孩子开展绘本阅读教学,这样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大,不能很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4.教师是如何开展活动延伸的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开展活动延伸的方式大致有游戏、领读、幼儿自由阅读三种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3大班教师开展活动延伸的方式。

类型。

人数(n)。

百分比(%)。

游戏。

70%。

领读。

20%。

自由阅读。

10%。

由表可知:教师由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延伸的情况最为普遍,占70%,其次是领读阅读占20%,幼儿自由阅读领读占10%.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延伸的方式比较单一,这样不能很好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从中可以发现教师对教学活动最后的活动延伸方面的重视度不高。例如一位z老师说的:“有时候给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给幼儿上完了课,把应该教给幼儿的都教给幼儿了就可以了。老师就不管幼儿了,就让幼儿自己阅读或是开始讨论。但是这个环节幼儿自己不知道怎么利用,所以往往这时候幼儿就非常的乱。他们就会胡乱的说话、打闹,根本没有进行阅读。”

其实教学的最后一步活动延伸是很重要的,它是整节课的一个。

总结。

和升华。它能够帮助幼儿很好的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能帮助幼儿弄清楚课上不懂得问题,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教师认为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困难。

通过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绘本教学的困难就是条件不允许。因为现在幼儿园条件发展的还不是很完善,幼儿园的硬件不全,有些幼儿园的多媒体不能做到每个班都有,这样便会对教学的开展带来不方便。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绘本阅读的配置很多,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与分析。

这次调查不仅通过访谈法,访谈了幼儿园教师发现了问题,还通过观察了老师上课的过程发现了问题。特选择了三节典型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课来说明一下。

表4《好朋友》课堂教学过程。

名称。

《好朋友》。

时间。

2021.12.03。

地点。

xx幼儿园大三班。

活动过程:老师提问上次学过的《拍手歌》来引出今天的主题。老师让一位小朋友领着其他小朋友们唱《拍手歌》。然后老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吗?”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今天让我们看看这本绘本《好朋友》里,好朋友们都看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活动延伸: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把小朋友分成男生和女生两个大组,让两组比赛。老师指“勇敢”、“合作”、“分享”,让两组小朋友念,哪个组的声音大哪个组就获胜。

这位教师进行的绘本阅读教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老师以儿歌来引出今天绘本阅读要讲的内容,这样能够吸引幼儿,调动幼儿上绘本阅读课的积极性。最后老师的延伸活动设计的也非常棒。把小朋友分成两组,以比赛的方式来记住“勇敢”、“合作”、“分享”这几个词,能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小朋友能更快更好的记住这几个词。

缺点是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声音比较小,影响小朋友听故事的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提问的环节课堂秩序很不好,幼儿随便说话,显得很乱。活动延伸部分玩游戏,小朋友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还有大班的老师因为幼儿即将进入小学,为了让小朋友能尽快适应小学的课程,教师便对幼儿的课本知识比较注重了,有的时候忽略了幼儿情感的学习。

表5《水果跑啊跑》课堂教学过程。

名称。

《水果跑啊跑》。

时间。

2022.01.04。

地点。

xx幼儿园大一班。

活动过程:首先,老师给幼儿发放绘本,然后老师一页一页地把绘本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这当中老师会时不时的用提问的方法来和幼儿进行互动。过程中老师拿出了“水果跑啊跑,有xx,有xx,还有xx”的句型来教给幼儿。老师举例子然后让幼儿根据这个例子模仿造句。

活动延伸:老师和小朋友玩游戏。老师把水果头饰分给小朋友,请一位幼儿朗读绘本,每读到一种水果,拿着这种水果头饰的小朋友就上前。

优点:老师在过程中教幼儿“水果跑啊跑,有xx,有xx,还有xx”的句型,这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老师的活动延伸做的很棒,以游戏的环节来巩固知识,让幼儿记住水果的名称和样子。能提高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小朋友更好的记住水果的名称和样子。

缺点:老师选择的绘本不符合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这次绘本的选择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有点太简单了,这样也不能调动孩子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延伸部分老师组织的有点欠缺,对小朋友的管理不是很好,纪律方面很差,小朋友们玩的很乱。

表6《当我害怕时》课堂教学过程。

名称。

《当我害怕时》。

时间。

2022.05.10。

地点。

xx幼儿园大二班。

活动过程:老师首先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出话题。

(1)围绕“害怕”进行讨论:你害怕过吗?遇到什么事会害怕?

(2)害怕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怎么想?怎么做?)。

老师提问小朋友,让小朋友们都举手回答老师并做好记录。老师提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会害怕,你觉得大人们会害怕吗?(爸爸妈妈老师)”老师让小朋友回家了可以问问父母,看看他们是怎样克服害怕的。

然后播放《当我害怕时》的幻灯片,领着幼儿阅读绘本。

活动延伸:教师提问小朋友,当你们害怕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勇敢一些呢,让害怕变得很小很小?你们也可以回家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害怕变的很小很小好吗?第二天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来让小朋友们来说一下。

缺点:过程太简单,就是问了几个幼儿的问题便开始播放幻灯片,没有把内容给小朋友丰富的展开。还有老师对绘本主题的挖掘不深,主题把握不准确。讲故事的环节老师只是在读故事并不是在给幼儿有感情的讲故事,不能把幼儿很好的带到那个氛围里,所以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听故事,课堂的秩序很乱。

优点:活动延伸挺好,给幼儿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询问妈妈或是爸爸,这样一方面懂得了解决害怕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通过观察了几节老师上绘本阅读课我发现了大班绘本阅读教学有优点例如:1.老师能够在课上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幼儿上课的积极性2.老师做的互动延伸很有创意。但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有需要改进的部分。例如:(1)老师自己本身方面对绘本的了解欠缺,在绘本选择和主题挖掘能力比较欠缺;(2)老师上课声音比较小,不是有感情的进行绘本教学;(3)老师上课的过程简单,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三)绘本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发现由于国内的绘本以及绘本阅读教学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没有成熟的理论或方案做参考,只能靠自己摸索,加之本身对绘本的认识不够,所以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大班幼儿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大班幼儿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方面大班幼儿面临即将进入小学的情况,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和课程,便过多的给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减少了对于幼儿绘本的阅读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可能有些教师的思想比较落后,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学习,对绘本及绘本教学不了解,没有认识到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通过观察大班教师上课发现有些教师进行的绘本阅读教学非常枯燥。例如《当我害怕时》全程老师可能就是在照着绘本读,给幼儿重复绘本上的文字。教学语言也非常乏味,有的教师声音也非常小,例如《好朋友》老师声音非常小,语言感情也不丰富。这根本不能调动幼儿上课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幼儿便会分散注意力去干别的事情。

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比较死板。例如《当我害怕时》老师只是照着绘本给幼儿一页一页的读绘本,过程非常简单。有的教师为了省事便套用别人的上课流程来给幼儿上课。这样往往导致这节课比较死板,不流畅,不能很好的把幼儿带到那个氛围,达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通过表3发现教师开展活动延伸活动的方式就那几种,尤其是以游戏的方式为主。还有通过观察的几节老师教学过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单一的方式会让幼儿产生厌烦,让幼儿感觉不到新鲜感。教师只是一味的借鉴别人的,而不懂的去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来来回回就那两种,不懂得去改变创新,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的活动延伸方面,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游戏的方式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改变一下,转换另一种方式来做活动延伸。另一种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幼儿掌握这节课的知识,更能为幼儿所接受。

3.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和主题的挖掘能力比较欠缺。

通过访谈老师得知一部分老师选择绘本只是随意的选择,并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的情况等来选择绘本。例如《水果跑啊跑》这节绘本阅读课教师就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来选择。教师可能是根据绘本的图案来选择绘本进行阅读,有的绘本不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这样的绘本开展的绘本阅读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

有的教师的主题挖掘能力不是很强,例如《当我害怕时》这节绘本阅读教学教师对绘本的主题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对主题内容挖掘的也不是很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这样便不能正确、深入的教育幼儿,让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

4.幼儿园条件设施不健全,不利于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通过访谈教师“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困难”得知幼儿教师主要反映了现在的幼儿园发展不是很先进,条件设施不是很健全。有的教师反应幼儿园的多媒体比较短缺给教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带来了不便。还有的多媒体由于时间久了,经常坏。各班的教师之间经常互相借多媒体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这样就有可能耽误绘本阅读教学的正常进行。

还有现在随着绘本的发展,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更多的设备才能给幼儿更好的进行。但是由于条件的不允许,教师只能凑合的给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这样严重影响的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上课效果。这样便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孩子更好的学习知识,获得教育。

五、绘本阅读教学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老师得到改善。

(一)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绘本”素养。

教师自身的“绘本”素养,如对绘本的喜爱程度,了解与认识水平都会影响绘本教学的开展。而造成教师对绘本选择无从下手、不能有效挖掘绘本主题等问题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自身接触的绘本较少,对绘本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多方面的了解绘本,提高教师的“绘本”素养。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要主动的去接触绘本,多方面,深层次地了解认识绘本。教师独立自主的学习关于绘本的知识,不断充实绘本的储量。教师要广泛的接触绘本,各种题材,各种形式的绘本,只有对绘本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选择绘本,更准确的抓住绘本的主题,才能更好的利用绘本给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其次,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对绘本由哪些方面的不了解,对绘本阅读教学由哪些方面的困惑都可以说出来,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切磋。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彼此之间进行学习,彼此之间共同进步。

(二)教师要懂得创新,教学过程要形式多样化。

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不能一味的沿袭之前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时代在变,幼儿也在变,教学方法也应该改变。教师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现在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创新。但是这里所说的创新不是随随便便的创新,而是有理论基础的创新。

教师的教学过程形式不要太单一,可以多种形式的。例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讲故事,可以让小朋友看着绘本图画自己先创编故事,然后再给幼儿讲故事,这样给幼儿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有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举例子、提问、打比方,让幼儿讨论等,让教学过程丰富起来。单一的形式太枯燥不适合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的教学要新鲜新颖,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眼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延伸,还应该去寻找创新,与众不同,让小朋友有新鲜感,能够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小朋友的学习。教师开展活动延伸的方式有游戏、提问故事内容、让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户外活动、家庭作业等。

(三)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访谈教师发现幼儿园条件基础设施不是很健全,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顺利进展,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幼儿园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例如国家应该专门的有一笔资金来颁给幼儿园,用来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还应该健全幼儿园相关的法律,用法律来规范和保护幼儿园。社会也要关注幼儿园,社会上的热心人们也可以把钱捐给幼儿园来帮助幼儿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幼儿教育建设。幼儿园利用国家颁发给的钱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捐的钱来切实的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来发展幼儿园教育事业。只有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健全了,教师才能更好的给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结论。

这次研究主要是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访谈幼儿园大班教师和观察大班老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发现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幼儿教师对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2.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学方法比较单一3.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和主题的挖掘能力比较欠缺4.幼儿园条件设施不健全,不利于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并通过访谈教师和参考相关的文献特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绘本”素养2.教师要懂得创新,教学过程要形式多样3.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的建设。

希望这次研究能引起社会各方面对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重视,使幼儿园大班的绘本阅读教学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附录教师访谈提纲。

(一)访谈提纲。

1.您喜欢绘本吗?为什么?

2.您觉得幼儿园大班有必要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吗?

3.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通常是如何选择绘本的?

4.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是如何开展活动延伸的?

5.您认为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二)访谈情景再现。

教师访谈记录一。

访谈时间:2022年5月8日。

访谈地点:xx幼儿园大一班。

访谈对象:大一班张老师。

研究者:张老师,您好!您喜欢读绘本吗?

张老师:嗯,喜欢,我觉得绘本挺有趣的。绘本的画面非常精美、故事也非常的有趣,人物造型特别的生动可爱,比较适合幼儿阅读。

研究者:您觉得幼儿园大班有必要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吗?

张老师:有必要,当然有必要。绘本的颜色和图片能够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展绘本阅读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能力,陶冶孩子的美感,丰富孩子的语言,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引发孩子的思考。

研究者: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通常是如何选择绘本的?

张老师:因为平常我们挺忙的,我们在绘本的选择上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我们有的时候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年龄来选择绘本,给孩子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研究者: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是如何开展活动延伸的?

张老师:我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时大多时间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延伸的。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喜欢玩游戏的,游戏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开展起来也比较简单,所以我大多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延伸。

研究者:您认为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还有哪些困难?

张老师:就是我们园的基础条件有限,像多媒体就比较短缺,我们好几个班共用一个多媒体,所以只能是一个班用了然后再一个班用,这给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就带了不方便。没有多媒体就不能更好的开展绘本阅读教学,不能让幼儿更好的接受教育。

教师访谈记录二。

访谈时间:2022年5月10日。

访谈地点:xx幼儿园大三班。

访谈对象:大三班李老师。

研究者:李老师,您好!您喜欢读绘本吗?

李老师:绘本还可以。对绘本不是太了解,对绘本的接触并不是很多。

研究者:您觉得幼儿园大班有必要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吗?

李老师:我觉得幼儿园大班有必要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因为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帮助,但是孩子大班了,就要升小学了。有的家长就比较注重孩子的文化课方面了,加重了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所以绘本阅读教学开展的就很少了。

研究者: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通常是如何选择绘本的?

李老师:我选择绘本的时候看故事是不是小朋友感兴趣的,内容能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有绘本的插图的色彩是不是鲜艳,因为小朋友都比较喜欢色彩鲜艳的绘本故事。

研究者:您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是如何开展活动延伸的?

李老师:我开展活动延伸大部分都是以游戏的活动形式开展的,有的时候会让他们自己重复故事内容作为活动延伸。

研究者:您认为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育还有哪些困难?

李老师:幼儿园没有一个完整的开展绘本阅读教育的体系,幼儿园的多媒体还比较落后,没有先进的多媒体配套绘本进行绘本阅读教育。先进的多媒体更有利于绘本阅读教育的进展,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社会、家庭方面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此从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同时鼓励多渠道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中职更好的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为主线的综合教育活动。[1]从国家到学校及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有明确的方向,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认知却十分模糊。同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学生的性别还存在一定的关系,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认识自我方面能力优于男生。[2]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极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中,缺乏与异性间的交流探讨,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发展上有明显的不足。

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数是在学生入学时请专家、幼儿园领导等开设讲座,对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分析的课程。总体来看,缺乏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缺少学生对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的教育,对学生实际帮助较少。学校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数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本身就出自不同的专业,并非专门的指导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专业针对性不高。

3.家庭、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长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孩子在入学后只有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导致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同时选择专业时多数学生还是由家长做决定。中职的学生由于还未成年,对父母的依赖也较大,所以,当学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时,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分析应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资待遇也较低,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

1.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需长远考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不能仅仅通过实习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可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并通过身边人,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

2.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意识,教师与学生多加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的评估自己,对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而毕业班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并适当的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工作。还可以通过聘请资深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3.鼓励多渠道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邀请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引领学生成长,并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更加规范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利用各种废旧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的玩具既能节能减排废物利用又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玩具观念。自制教玩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让幼儿在自制过程中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充分的活动中得以满足,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一个成功的自制玩教具,必备的因素有合适的材料、巧妙的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教育设计策略和可行的教育措施。同时自制的玩教具的设计要能充分的发挥教育的优势,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需求加以巧妙的设计,已达到有效的开展教育活动,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玩教具;自制;设计;开发。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材资源素质,幼儿教育应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幼儿园的玩教具成为了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幼儿对玩教具材料的操纵活动,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能形成多种操纵性学习方式,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一种教学或辅助教学的用品,它是教师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重新进行玩具教育因素设计后的产物。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材料的形状、用途的不固定和玩教具玩法的不受限制。这样启发性较大,联想的.范围较大,探索余地较宽,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的教具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更能体现幼儿的发展需要。这样的特点既发挥了师幼的主动性、创作性,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便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和特色校园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从幼儿的角度看。

第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通过长时间静坐听讲,需要以观看教师演示的方式来学习。

第二,幼儿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解决时,要通过不同的实验反复解决问题,这个决定问题的过程就锻炼了幼儿小制作活动的基本能力。在反复操作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而且可以增加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较好的发展和重要的作用。

第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收集资料,可以使幼儿辨认、分类、准备和了解废旧材料的回收使用价值。

第四,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制作玩教具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完成的,教师或家长便成为了幼儿的合作伙伴。这样幼儿通过交流合作,就会学着谦让、谅解、友善和团结互助。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其他活动中更好的与伙伴交往与合作。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在让幼儿制作玩教具前要做多种准备活动,这样就要求教师应了解各种玩具和研究玩具等,课下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制作出适合的玩教具,这个制作的过程就是教师提高自我专业水平的过程。

2.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是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过程。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传授制作方法、经验和共同制作,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便于更好的与幼儿沟通,也让幼儿更多的了解教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从家长的角度看。

1.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合作。自制玩教具对家长来说是家园同步。幼儿在幼儿园的自制材料很多都是由幼儿家长带来的,这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了解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2.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自制玩教具就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幼儿沟通的桥梁,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探讨、研究、交流,家长开始了解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能够自己独立地解决困难。家长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幼儿,要让幼儿体会到与父母在一起做玩具的乐趣,从而增进亲子之间感情。

(一)教育性。

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玩教具可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教师在制作前要根据课程教材考虑自制玩教具适宜的“用途”,把“做”和“用”相结合才能发挥自制教玩具的真实价值。

(二)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构思自制玩教具时,应注意知识,概念与原理的正确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这样设计出的自制玩教具才会科学合理,适合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趣味性。

学习的第一步是兴趣,这要求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样幼儿才能积极配合,有助于教学过程的进展。

(四)创新性。

自制教玩具是为了弥补成品玩具的不足而设计的,单纯的模仿只会让自制玩教具变成一种摆设。那就要求自制玩教具构思要新颖,外形要独特,这样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五)简易性。

教师就应注意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以最低的成本制作成最适合教学的玩教具。而且制作方法应简单,不能浪费过多的精力,这样也会耽误其他的正常工作。至于使用方面,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方便、可操作的实用性玩教具。

(六)安全性。

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教玩具接触机会很多,可能会使幼儿受到伤害,还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所以一定要符合安全标准和卫生要求。

自制玩教具最重要的就是选材,那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生活中的“废垃圾”变成人见人爱的玩教具。选材虽然重要,但是堆了好多材料后,教师就应区分这些收集的材料,并分类,根据材料来研究制作的方法了。

(一)自然类材料。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许多,例如:沙土、水、树叶、果蔬皮、壳、树叶、树枝、花瓣、菜根等,教师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稍加制作,就可以分别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了。例如:幼儿可以制作树叶书签;贝壳和石子上可以作画,也可以做粘贴的壁画;菜根也可以做成印章,既可以运用于教学,也可以适用于游戏活动中,都是很好的选择。

(二)纸制品、印刷类材料。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收集的纸盒、礼品包装盒、报纸、纸箱、纸质手提袋等。这也便于自制玩教具的制作和运用。例如:在语言领域,多选用图片类的玩教具,教师在自制过程中应做到尺寸适宜、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制作方法可以运用纸张来绘画,然后裁剪或粘贴等。图片类玩教具种类多样,根据页数分类分为:单幅单张和多幅连续两种。利用废旧的纸盒可以制作单幅单张的字卡,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单词和生字;也可以制作多幅连续的图片,这样适合幼儿进行故事欣赏、句型练习、对话练习、讲述复述等。这样既丰富了活动,也增加了教学和生活的趣味性。

(三)布、线类材料。

作为幼儿园搜集这类材料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留意搜集一些旧衣、旧床单、旧毛线、旧t恤、孩子的小白鞋等材料。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素材,使各个教学领域的活动环节变得顺畅和有趣味性。例如:在社会领域教学时可能因为玩教具的缺乏,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理解,教师应自制一些符合教学题材的玩教具,就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利用布、线制作成玩偶类的玩教具。玩偶具有可爱、生动、操作性强的特点。这样可以是乏味的道理充满趣味性。

(四)塑料类材料。

生活中塑料制品比较容易搜集到,塑料杯、塑料瓶、塑料盆、筐篓、塑料袋等也比较常见。教师可以根据塑料的防水和可塑等特性,将其制作为具有特色的玩教具。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师利用自制的科学玩具,可以让幼儿在玩中感知身边的科学。例如:讲述空气这个抽象的名词,教师可以用铁丝、塑料瓶、细线、纸做的小鸟等,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

[参考文献]。

[2]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4]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通过此次毕业论文撰写,弥补了以前学习过程中很多的不足。作为一个学前专业学生,由于经验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很好地完成是有难度的。

我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和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能顺利完成。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摘要: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把安全问题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教育的整合。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开展安全教育。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

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

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

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方法。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

3、高吉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11.21.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2007.15.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2.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08.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11.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一、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上考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从观念上、从教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二、课程的改革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调整及整。

首先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为此,我校确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幼儿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幼儿教育研究、管理方面的能力,取得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五个相关证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为充分体现差异教育思想和拓宽就业途径,学生除必修课外,从第三学年起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学习家庭教育学或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也可以同时选修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需求的。

课程设置要遵循基础的原则,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于社会。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或到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

我校课程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技能实训课程体系。从2014年到2014年进行了课程内容的调整,有些课程进行了整合。

教育学、学前游戏、学前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现代汉语、基础乐理、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幼儿文学与学前语言教育、中国文化概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课程组成。

2.能力培养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儿童简笔画、手工制作、色彩、图案基础、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计算机基础、教师口语。现在修订为主要由素描、色彩、声乐基础、舞蹈基础、图案基础、幼儿舞蹈、即兴伴奏和声学、教师口语、幼儿舞蹈创编、幼儿歌曲与创编、社会心理学、蒙氏幼儿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组成。

3.技能实训课程体系。2014年设置的课程有学前教育教学法、幼儿舞蹈、营养学、即兴伴奏和声学、学前游戏论、音乐欣赏、中外美术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儿童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书法、现代汉语、实习艺术实践等。修订后由钢琴、手风琴、电子琴、视唱练耳、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制作、硬笔书法、普通话、中国画基本技法、儿童心理咨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心脑珠算、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三、培养措施和特色。

为培养独具特色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我校学前专业一方面坚持强调学前艺术教育的特色,在加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与教学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推行“七项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即:一做二说四艺,“一做”是指课件制作,“二说”是指说课与讲故事,“四艺”是指弹、唱、跳、书画;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时力求取得“心理咨询师”或“育婴师”职业资格。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愈加关注,从学前教育的内容上看,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均依赖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进一步以理论教学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成效,是现阶段相关教育人士的关注热点[1-2]。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主要指通过提供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的感性经验,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幼教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日后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从本质上看,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是属于教育中的综合课程,是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从内容上看,实践课程可主要可包括教育见习、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以及综合实践等课程项目。

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低龄化、身体素质差、认知思维结构发展不完全、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征,因此,从事学前教育的幼教不仅应具备合格的教育技能,同时也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积累育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而学前教育的实践课程属于教育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从教师教育的发展方面来看,实践课程有助于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培养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从实践课程内容上看,其涵盖了实践性课程、实践技能和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职前向职后教师,由新手向专业化教师的过渡发展,从而为实际教育技能操作奠定基础。

(一)见习的广度与深度并进。

教育见习是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基础阶段,是该专业学生在充分掌握了教育理论后,在学校的计划与组织下,以一定的学习目的为导向到托幼机构、幼儿园等进行实地参观的重要教学项目。通过见习的跟班观摩学习获得感官上的幼儿特点信息,从亲身实践中初步感受幼教工作,为其进一步将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奠定基础。为了促进见习的有效发展,常态化是现阶段见习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可通过分散见习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将教育见习安排于每一学期的理论教学末端,见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参考;对每次见习进行具体内容的计划与安排,根据其层次可首先使学生了解以及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并参与协助幼教的班级管理活动,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活动等,使其从具体内容中获得初步实践经验。

(二)丰富实习的规模与内容。

传统的学前教育在实践课程中通常以一次性实习为主,该模式不仅规模小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获取的客观性发展,具有较高的偏差度。为了避免一次性实习的缺陷,应对实习制度的规模以及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将实习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包括教育实习(小实习)、毕业实习以及研究性学习。首先,教育小实习属于毕业实习的初始阶段,应重在发展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基础技能,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加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其积累具体的实践经验。其次,毕业实习作为实际岗位实习的一种,可安排在毕业前夕,应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毕业实习可囊括的教育实践活动应包括保育、教育、班级管理、家长与社区等工作,为学生参与幼教工作后独立从事幼教活动提供经验发展平台。在实习过程中,可实施“双导师制”,即由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程指导,以保障学生实践课程能得到及时反馈。

(三)注重专业技能综合实践。

要真正培养起现代化学前教育领域的合格教育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落实。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以教学基本功,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班级的管理,偶发事件的处理等内容为主。对此,教师可采取微格教学、模拟教学以及多媒体等各种途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可组织包括高校专家讲座,幼儿园名师做客,典型教育教学案例观摩,网络资源共享等在内的综合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实践综合活动。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外自主练习和课堂演练相结合,以观摩典例、演练、师生研习、再次演练为参考程序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符合社会人才培养要求,也符合学生技能发展规律;学校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全程渗透式地开展实践教育,将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落在实处,从而达到提升了幼教人才实践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粟华.浅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及改进方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04):87~88.

[2]柳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2):161~163.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钢琴是一门技术活,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学过钢琴,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学习钢琴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钢琴基础的学习都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加强基本功练习,但根据调查显示,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突出各自的专业特点,对歌曲伴奏、自弹自唱的安排有所欠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应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随着钢琴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应选择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探索出多种授课方式,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要合理的选择,科学的应用。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

[4]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理论,

[5]涂爱萍.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教材的选用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前教育毕业的论文

摘要:工作十余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类情况:一部分孩子总是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孩子却从不举手。我们往往会叫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无形中导致了这些孩子更加胆小、不愿思考、甚至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这样就形成了“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的两极格局。

关键词:回答问题、举手、孩子、对待。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繁荣、家里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带孩子接触的事物多,孩子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语言丰富,性格开朗,敢说敢做。可是,在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的就那部分孩子,其余的孩子似乎没有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孩子不爱举手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总的原则是绝不能忽视这些孩子,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适当的锻炼机会,并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回答,同时给予鼓励,慢慢培养他们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一、因胆小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有的孩子是由于胆小不敢举手答问。对这类孩子,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尽量设计有关的问题让他回答,还可以让他在轻松的气氛下坐着发言。教师要尽可能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也可以提议小朋友为他鼓掌、喝彩,这样他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信任和肯定,逐步树立起自信心,慢慢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列:我班幼儿琪b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上课也专心,但是就是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最初我试着请她回答,她显得很不好意思,坐着不起来,我对她说:“没关系,你坐着说吧。”并发动孩子们给她鼓励的掌声,在老师和同伴们的期待中琪b小声的回答了问题。在她回答完后,我对孩子们说:“琪b回答得好不好?”“好”大家一口同声地说。我们再一次的表扬了她并及时送上了小礼物以示鼓励。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重复,现在琪b小朋友能大胆的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尽管声音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期待有一天她能做到主动大声的回答问题的。

二、不爱思考而不举手发言。

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思考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教师应主动叫他回答问题,但由于这类孩子事先没有想好答案,因此教师应注意逐步引导他答问,如:将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他逐步切入问题,直到回答正确为止。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这类孩子就会意识到只要动脑筋、多思考就能回答出问题,从而慢慢养成爱思考、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班级中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恒恒是中班时从外省转入我班的,在他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我试着让他回答问题,可每次他都不说话,无论老师怎样引导他就是不说,有一次我都有些不耐烦了,便问他:“你究竟知道不知道,你说句话嘛?”没想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就是不知道嘛?你干嘛老问我?”这个事列给我的启示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要在对孩子充分的了解之后,才有更有效的方法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施教学。

三、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

发言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教师的提问应尽量简单些,如提一些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当然,教师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他们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为以后能举手答问做好准备。

四、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园学到什么内容不闻不问,导致孩子对上课举手发言不在意;有的家长对孩子是否在上课时举手的问题过于关注,造成孩子一定的心理负担。我们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把握好这个度。当孩子回到家里,我们要营造轻松的气氛,引导孩子说说幼儿园里的事情。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这类问题不要问,比如:“今天老师上了什么课?”--问题太笼统,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今天举了几次手?”--问题太空洞,孩子可能会随便回答。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问,比如:“你来做小老师,爸爸妈妈来做小朋友,你来教我们本领!”--孩子善于模仿,愿意学老师的言和行,这样能激发孩子回忆的兴趣。

此外用孩子快乐的内容来问,比如“今天,你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或者“你和好朋友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说给我们听听?”--孩子容易记住并乐于表达开心的事情,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然,孩子不举手发言还有其它原因,我们教师应作具体的分析,采取适当的方式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并注重引导、培养。只要教师重视他们,家园多联系、多合作,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学会等待,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养成主动举手答问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前教育毕业的论文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譬如,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5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方法策略。

目录。

内容提要——————————————————————1。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2。

1.遵循科学的原则—————————————————3。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9。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15。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懵懂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古人说的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帮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遵循科学的原则。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1.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1.2、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凡是幼儿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给贴上小贴纸以示鼓励,促进其互相模仿行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鼓励和表扬应该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和表扬的预期目的。我们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及时表扬幼儿,使幼儿能够及时地明确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强化,不日后的大量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过多的表扬和鼓励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表扬来得太容易,行为好坏的区分不是很明确,不一定达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幼儿的发展状况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的鼓励,挫折教育更不是一味的批评,没有了规则,就没有了教育的尺度,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悖其道而行之。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用精神去刺激孩子,如果不加引导,孩子不知道被赏识的理由,或者理由理解偏差,不该赏识的地方被赏识,就会导致挫折教育的缺失或不当,从而引发逆反心理。教育如同栽花,没有规律地浇水、松土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生长、有规律的抚育则会鲜花茂盛。因此,家长十分有必要放下家长的架子,抛弃家长式作风,成为孩子的朋友,让沟通成为一种习惯。

1.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乱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一定也不会好;父母喜欢常常骂人,孩子自然也会常常骂人,父母爱好穿着打扮,孩子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爱吃什么食物,孩子也爱吃什么食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比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要有坚决的态度。

1.5、要有默契的合作,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对奶奶说“我和牛牛在院里骑会儿车行吗?”奶奶说:“行,但是你要把画笔和纸收拾好了再去。”元元答应着,开始收拾桌上的文具。这位奶奶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孩子生活在奶奶家,但奶奶和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往往和父母的要求相悖,从而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了很多障碍。

另外还应该注意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默契合作。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教师不和家长团结协作,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和共同的努力,以帮助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的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6、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在咨询会上,一位父母指着站在远处的孩子对我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父母向我告状。”接着这位父母向我讲述了孩子怎么和小朋友打架,用积木把别人砍伤,用嘴把同伴咬出血印……。这位父母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父母来找我,打他,骂他,可怎么他就不改呀?”这位父母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父母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父母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除了以上5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注意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贯彻始终才有成效,决不能一曝十寒。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懵懂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2.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2.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

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5、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

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恰当的步骤来进行:

3.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3.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家规、班规,并且去追求这些目标。

3.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身边的成人是幼儿的榜样,包括家长,包括老师,也包括小朋友。教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4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个复杂工作,长期的工作。

3.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及时的评价是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如果没有及时的评估和表扬,行为规范的指定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摆设。只有及时的评价,才能够使幼儿将行为逐渐地形成习惯,达到预期制定规则的目的。

3.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良好的风气的形成往往能给工作带来好的效果,并且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

教育幼儿,一定要把培养好习惯放在重要位臵,再监督孩子坚持进行行为训练,家长和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可以相信,在幼儿时期养成了好习惯,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很轻松。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面对我的将是另一起点,另一目标,对此我充满自信心,并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社会的挑战。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年的时间,我通过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的操练将学前教育的知识很好的掌握了。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才能,包括舞蹈的表演、编排、基本钢琴弹奏、手工制作等常用技能。在大学里,我不仅注意了自己学习知识的累计,也在不断的工作中磨练了自己的能力,通过各种学生会干部职位,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待人处理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再好,再优秀都即将成为过去式,利用已有的经验与端正的心态来接受即将面临我的新考验。

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五年时间,我扎实的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达国家一级,英语过三级考试,普通话达二级甲等。我具有良好的表达及沟通能力,曾到必胜客餐饮集团做过3年多的兼职服务员后来通过晋升成为行家训练员,去年开始踏入社会工作,进入太平洋nikko专柜做了一年时间导购,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熟悉了大型卖场的营运方式及管理理念。从中也学习了很多。

我没太多经验,但我相信万地高楼平地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人们所倡导的平等的观念,然而,我国的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的现象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

分析城乡学期教育发展的差异,从而能够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为了农村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我国的教育公平一直倡导从起点到结果的公平。

这其中包括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和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实现教育的公平。

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差异以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起点的不平衡。

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发展,同时农民群众对于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也有了一定观念上的转变。

但是就城乡比较而言,农村幼儿目前就读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较少,这主要是源于简陋而自筹资金开办的幼儿园教育问题。

1.2教育过程的不平衡。

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资源情况下,师幼儿是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低下,师资水平低,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专任教师缺口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受到幼儿园待遇的问题上,从而造成了农村的幼儿教师较少,尤其是几乎一个幼儿教师要负责好几个班级,从而使得农村的教育过程远远低于城市的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缺乏是导致教育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1.3教育结果的不平衡。

农村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的推进不能以新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为唯一途径。

[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和过程的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教育结果的不平衡,尤其是体现了幼儿在入学的准备上。

农村幼儿不仅在受教育机会和年限上远不如城市幼儿,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过程和质量更是无法与城市幼儿相比。

2.1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

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处于长期的滞后现象中。

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家庭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于劳动力较弱的家庭中所支付的费用就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农村家庭无法支付大量的幼儿费用。

但与此同时,硬件资源的持续投入仍然需要,特别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条件仍有待大力改善,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有待大幅度增加。

[2]。

2.2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匮乏,尤其是我国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使得农村的学前教育难以发展。

这种经费的投入和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

而城市的教育资源本来就高于农村,而面向社会支持的更多。

从而使得城市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从而出现了严重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只有强调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公平导向的合理分配,理顺投入机制,才能确定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给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3]。

2.3教育师资力量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更多的幼儿园教师不愿意上偏远的农村任教,这就间接了造成了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尤其是在专任幼儿园教师和城镇相比,职称问题以及收入水平的因素都造成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教育师资力量的稳定性。

从而长久下去就会引起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同。

在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要从教育的起点即普及幼儿教育开始,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从而才能够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数量,以此来保障每个幼儿都能够接受农村教育的机会。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资源配置能够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从改革城乡之间的人力和财力方面,能够使得政府更多的是关注政府的需求,从而才能够在学前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在物力资源上的均衡配置。

3.3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管。

学前教育的平衡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当学前教育儿童在教育资源上实现公平时,并不等于学前教育就实现了公平,这需要在保障儿童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上,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公平。

4结语。

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发展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的情况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农村的压力,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从幼儿园的成长环境出发,要实现城乡教师的资源合理的配置。

参考文献:

[1]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10).

[2]庄爱玲;柯玲.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10).

[3]林水仙.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j].新校园(阅读),2015(09).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转眼间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即将划上句号,面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可爱的同学们甚至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我都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大学四年里,有迷惘,有失望,有辛酸,有泪水。但一路走来,我收获的却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导师×××老师,是您的鼓励、耐心和悉心指导让我一步步顺利的完成了论文,感谢我的专业老师们,有您们传授的专业知识,为我的论文增色不少。在此,再次向所有帮助和鼓励过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还要感谢陪伴我走过大学四年征程的我的同学们,有了你们,我的大学生才变得如此精彩和有意义。要毕业了,要分别了,我们也都即将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征途,只希望,即将分开的你,我,他(她),不要悲伤,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

大专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摘要:工作十余年来,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类情况:一部分孩子总是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另一部分孩子却从不举手。我们往往会叫举手的孩子发言,而很少让不举手的孩子回答,无形中导致了这些孩子更加胆小、不愿思考、甚至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这样就形成了“爱举手的孩子更加踊跃,不举手的孩子总是沉默”的两极格局。

关键词:回答问题、举手、孩子、对待。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繁荣、家里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带孩子接触的事物多,孩子们见多识广,思维活跃、语言丰富,性格开朗,敢说敢做。可是,在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却不尽人意,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的就那部分孩子,其余的孩子似乎没有养成举手发言的习惯,孩子不爱举手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总的原则是绝不能忽视这些孩子,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适当的锻炼机会,并尽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回答,同时给予鼓励,慢慢培养他们举手发言的好习惯。

一、因胆小而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有的孩子是由于胆小不敢举手答问。对这类孩子,教师平时应注意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尽量设计有关的问题让他回答,还可以让他在轻松的气氛下坐着发言。教师要尽可能对他的回答给予肯定,也可以提议小朋友为他鼓掌、喝彩,这样他就会深深地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信任和肯定,逐步树立起自信心,慢慢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列:我班幼儿琪b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上课也专心,但是就是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最初我试着请她回答,她显得很不好意思,坐着不起来,我对她说:“没关系,你坐着说吧。”并发动孩子们给她鼓励的掌声,在老师和同伴们的期待中琪b小声的回答了问题。在她回答完后,我对孩子们说:“琪b回答得好不好?”“好”大家一口同声地说。我们再一次的表扬了她并及时送上了小礼物以示鼓励。经过这样反复多次的重复,现在琪b小朋友能大胆的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尽管声音还不是很大,但是我们期待有一天她能做到主动大声的回答问题的。

二、不爱思考而不举手发言。

有的孩子是因为不爱思考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教师应主动叫他回答问题,但由于这类孩子事先没有想好答案,因此教师应注意逐步引导他答问,如:将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引导他逐步切入问题,直到回答正确为止。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这类孩子就会意识到只要动脑筋、多思考就能回答出问题,从而慢慢养成爱思考、主动举手发言的习惯。班级中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恒恒是中班时从外省转入我班的,在他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我试着让他回答问题,可每次他都不说话,无论老师怎样引导他就是不说,有一次我都有些不耐烦了,便问他:“你究竟知道不知道,你说句话嘛?”没想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就是不知道嘛?你干嘛老问我?”这个事列给我的启示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要在对孩子充分的了解之后,才有更有效的方法组织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施教学。

三、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

发言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发言。对这类孩子,教师的提问应尽量简单些,如提一些只需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当然,教师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引导他们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为以后能举手答问做好准备。

四、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园学到什么内容不闻不问,导致孩子对上课举手发言不在意;有的家长对孩子是否在上课时举手的问题过于关注,造成孩子一定的心理负担。我们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把握好这个度。当孩子回到家里,我们要营造轻松的气氛,引导孩子说说幼儿园里的事情。要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这类问题不要问,比如:“今天老师上了什么课?”--问题太笼统,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今天举了几次手?”--问题太空洞,孩子可能会随便回答。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问,比如:“你来做小老师,爸爸妈妈来做小朋友,你来教我们本领!”--孩子善于模仿,愿意学老师的言和行,这样能激发孩子回忆的兴趣。

此外用孩子快乐的内容来问,比如“今天,你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或者“你和好朋友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说给我们听听?”--孩子容易记住并乐于表达开心的事情,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儿园,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然,孩子不举手发言还有其它原因,我们教师应作具体的分析,采取适当的方式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并注重引导、培养。只要教师重视他们,家园多联系、多合作,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学会等待,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养成主动举手答问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学前教育毕业的论文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园绘画的首要目的,在幼儿发展的黄期,从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孩子由别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孩子对科学美得感知能力。

关键词:幼儿;创造力;感性认识;想象力。

我从事幼儿园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了,在幼儿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应该将幼儿绘画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一种生动活泼、愉快的气氛和情景。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地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地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着相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孩子由被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净化心灵的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孩子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幼儿个性与创造力的目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谈一谈对幼儿绘画教育的认识。

一、开发早期智力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目的。

据报道,日本幼儿美术专家板光彦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再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成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比如画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它整个过程同画画人和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对所画对象的细致、敏锐的想象力,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的画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

早期智力开发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比如骄傲和谦虚、细心和粗心、自主能力好与差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靠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总是口头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效果是比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就必须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汇到某种适当的活动中。从这一点讲,绘画就是一种培养非智力的适当的活动,一个能够自己面对实物写生的孩子,当他从随意的画画和制作过度到能比较客观地去表现的时候,他的主动能力自然就强了:当他们能做到比较有条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时候,他们的独立能力也就增强了。

二、在幼儿发展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范画,然后让幼儿按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内容形式和色彩均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容易造成幼儿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幼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幼儿自己兴趣有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造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引导幼儿想象其他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在基于绘画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充分发挥幼儿富于幻想的天性,用幼儿的语言天真烂漫地表现他们德内心世界,尽管每个人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同,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是符合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就应该给于肯定的鼓励,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只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的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石头》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小溪边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石头的外形特征,给孩子们讲石头的形成过程,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石头,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石头。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石头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幼儿美术教学体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画、剪、粘贴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幼儿全部的注意力是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摘要: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零点项目”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1973年纳尔逊古德曼教授退休。“零点项目”开始由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负责。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

出乎意料的是该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招致了一些心理学专家的反对和批评。然而,这一理论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不仅在其发源地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欢迎,而且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得到了认同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在加德纳教授《心智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培养使其教学品质、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在个体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起点教育在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在入园的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幼儿园入学的数量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文档为doc格式。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游戏作为童年精神教育的主要体现,与学前幼儿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相契合,与幼儿的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密切相关,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

本文主要针对游戏在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设步伐。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层面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学前教育面向的对象为入学前幼儿,其身心发展不成熟,也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困难重重。

如何突破既定的限制,实现幼儿学前热情的调动,实现儿童兴趣与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学前游戏为其提供了突破口。

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学前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游戏与幼儿爱玩的天性相契合,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学前教育中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前教育的课程培养要求,通过开设既定的学前游戏,比起枯燥单调的学前教育课堂,新颖生动活泼自由的学前教育往往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开发智力,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其通过触摸玩具,参与游戏提升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幼儿借助对特定游戏器具的接触,可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构建起事物的具体形象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感知认识。

其次重复的动作与口令提升幼儿的记忆力。

学前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既定的参与规则,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记住一定的参与口令与参与规则,加上学前游戏本身带有很强的重复性色彩,在不断重复与再现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

再次学前游戏的虚拟性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学前游戏的开展需要借助虚拟的教学情境得以完成,幼儿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自由想象某些虚拟动作与虚拟道具,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培养。

最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思维开发锻炼的过程。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游戏的策略等。

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起爱思考善思考的好品格。

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对于幼儿智力与潜能的开发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教育体现。

二、营造快乐的参与氛围,促进幼儿体能的开发。

游戏是基于幼儿特定的兴趣科学设计,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

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能自觉地锻炼身体,提升自身体能。

如果在幼儿阶段就开展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游戏强度适中,处理方式更加柔和,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得以盛行。

从我国学前教育中游戏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对幼儿体能的提升性影响最为明显。

一方面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完成“跑、蹦、跳”等一系列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

游戏的开展还需要幼儿手,口、眼的综合参与,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到锻炼与开发,为后期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前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

学前教育中的部分游戏是在户外开展,这就为幼儿接触阳光与自然提供了可能,通过在阳光下参与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帮助幼儿有效地对抗各种流行性疾病,这与我国“阳光体育”的理念的不谋而合。

好身体是从事后期学习的前提,幼儿学前游戏实现了教学与锻炼的有效结合。

最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对幼儿强大的吸引力,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更加主动积极。

游戏本身所营造的欢快气氛是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所无法建构的。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机能不断提升,可以参与到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中,从而构建了幼儿学前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幼儿特殊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其个性表现十分突出,过于强烈的个性表达需要关怀与呵护的同时更需要健康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幼儿学前游戏既强调对幼儿个性的关注又注重善意的引导,因此其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极具价值。

幼儿学前游戏对幼儿个性的呵护恰到好处。

游戏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兴趣、态度与优势展现出来,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与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每位幼儿身上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针对幼儿独具个性的特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实现幼儿个性与天性的学前开发。

学前游戏对幼儿个性的引导主要表现为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过于强烈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幼儿个性中鲜明的棱角使其很难融入到集体中,从而引发幼儿之间的摩擦与矛盾。

教师可以借助幼儿学前游戏对这些棱角进行剪裁与处理,让幼儿在认识到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增强对社会对集体的认可,通过集体性的游戏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集体协调能力。

幼儿学前游戏其实是有目的的为幼儿构建人生的社交网络,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前的主要生活单元是家庭,往往在家人的宠爱中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孤立的性格很难融入到集体与社会中,学前游戏通过集体合作及时纠正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做好情感的熏陶培养,促进幼儿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不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对情感的把握也不够具体准确,因此幼儿的情绪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前一分钟还是嬉笑打闹后一分钟就是泪如雨下,这种情绪的失控一方面基于幼儿特定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与情感熏陶与培养的缺失密切相关。

如果说前者需要时间完善,那么后者则需要游戏的补充改善。

积极做好幼儿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才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首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在生活中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牵制与束缚,这些外在的束缚很容易激发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幼儿缺乏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往往造成情绪的突然失控。

学前游戏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为幼儿提供情绪抒发的突破口。

幼儿积聚在心中的不安情绪在幼儿快乐的游戏参与中得到发泄,或者是实现了向良性情绪的转化,在长期的游戏锻炼中幼儿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绪的松弛。

学前教育美术毕业论文

5、父母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式研究。

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影响。

4、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5、幼儿教师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式研究。

6、中班幼儿周末生活安排的个案研究/现状研究。

7、大班幼儿家庭生活自理能力的个案/现状研究。

8、黄石市3―6岁幼儿每月生活费用的调查研究。

---以xx幼儿园中班的35名幼儿为例。

9、黄石市3―6岁幼儿教养费用的调查研究。

---以xx幼儿园大班的35名幼儿为例。

10、单亲家庭幼儿认知发展的个案研究。

11、单亲家庭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研究。

12、农村3―6岁幼儿玩具的数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

---以黄石市xx乡(镇)的50名幼儿为例。

1、某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2、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3、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某地区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的调查研究。

5、某地区幼儿园膳食状况的调查研究。

6、某地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调查研究。

7、某地区民办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8、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研究。

9、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个案研究。

10、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11、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研究。

12、幼儿家庭闲暇教育的个案研究。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研究。

5、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

6、中班幼儿助人行为研究。

7、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研究。

8、幼儿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9、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

10、幼儿攀比行为及教育策略研究。

11、幼儿欺负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

12、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指导下的幼儿律动活动探索。

2、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结合的实践探索。

3、师幼互动共建课程研究。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5、整合性音乐活动在幼儿园中班的探索与应用。

6、动画片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7、多媒体应用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利弊。

8、打击乐活动在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方面训练的运用。

9、幼儿音乐活动档案袋评价个案研究。

10、幼儿音乐活动档案袋评价实验研究。

11、教师肢体语言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意义研究。

12、家园合作模式下的幼儿音乐才能培养。

1、培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2、幼儿园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整合的研究。

3、新入园幼儿适应性实践研究。

4、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研究。

5、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分析及指导对策的研究。

6、小班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7、中班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8、大班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

9、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10、幼儿园幼儿道德学习策略研究。

11、幼儿园预设活动中教师有效回应的策略研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