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案例19篇)

时间:2023-11-01 16:33:17 作者:LZ文人 精选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案例19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思路和展开论述。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一节语文课作文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语文课。以前,我们上过许许多多的.语文课,但今天我们上的语文课是孙老师上的最特殊的一节。

“叮铃铃”,上课铃声刚响,孙老师迈着稳健的步伐进了教室。我望着孙老师生气的脸,心中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没容我多想,孙老师宣布:“今天我们上一节特殊的语文课,考数学报试卷。”

当我拿到试卷一看,是两天前考过的。大家埋头考试,教室里雅雀无声,只听到笔尖在纸上“嗒嗒”的声音。一堂课后,大家将试卷交给了老师。林老师很快就把试卷改好了。中午,孙老师报了分,有的同学上次考了90,这次却考了80甚至60!很显然,那些第一次考得好的同学,第二次考的差距却很大,上次是作弊的,甚至还有人用钱买答案,这是不诚实的表现。是的,孙老师说的一点儿也没错,我好几次考试都发现有人传纸条。

考试是检验我们学得怎么样,考得不好,老师会帮我们补课,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把学不好的知识弄懂。而作弊,不仅欺骗了别人,还会是自己不会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多。

我是一个听话的女孩,从不敢作弊,虽然我的数学成绩没有一。二。三年级时好了,但是我没有作弊,我会努力的。比如这张试卷,上次我考了81分,这次我考了96分,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有一道上次做的计算题是对的,可这次竟然忘记写了,我太不应该了。

这节特殊的语文课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就算考再差也不能作弊。

精彩的一节课

我班是六年级的招牌班;我班是六年级的精英集中营;我班是六年级拥有“出彩之班”称号的班级……这次我们又登上绚丽的“大舞台”,绽放智慧的火花。他姓俞,有着一头油黑发亮的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一看那样子,就充满了智慧,他有着幽默的性格,有着给予人亲切感的笑容,他就是乐清育英的副校长——俞国平。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老师。

俞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逗得全场哄堂大笑,他的语言好似充满了魔力,让我们放松了心情,虽说我们已身经百战,已经千锤百炼了,但还是有那么一点儿的拘束。起初,我还有点拘束,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时,我既想举手又不想举手,就将手举了之后又放下,有点儿颤颤巍巍。但我班可是精英集中营啊,一个个精英早已见怪了这样的场面,一个个都放开胆子,绽放出自己智慧的火花,他们精彩的`回答博得台下听课老师的连连叫好。渐渐的,同学们随着课堂的气氛,也慢慢地放开了胆子,都开始举手回答,我也不例外,但老师迟迟都没叫到我,我有些灰心了,但仍旧一直举着。这老师有个特点:随便走到一位同学身边,就让他站起来回答,我为了到时候不出丑,都做好了时刻回答的准备,可老师迟迟都不叫我回答,只是叫一小部分的同学来回答,而且次次又都是那么的几个。

俞老师叫到我了,我接过话筒,拿起自己的“书”,但开始讲了起来,此刻,我觉得整个舞台上就只有我在表演,又觉得整个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心中还带着微微的紧张,仿佛时间就在此刻定格了,我的耳边听不见一点声响,眼中只看得见“书”中的字词,一切都消失了,一切都停止了。我回答完,就坐了下去,顿时脸涨得通红,心中有些激动,心有余悸,耳边还回响着自己“怦怦怦——”的心跳声,渐而,慢慢地平缓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整节课都是那么的精彩,我为我们的回答感到十分的满意。下课了,有些同学们笑得如吃了蜜一般,而有些同学们却在抱怨,抱怨老师不请他们回答,将他们当摆设,有些还气得直跺脚呢。

今天这一节语文课作文精彩

今天,上课铃响了,伴随着同学们蜂拥而入的身子和老班矫健的步伐,令我期待已久的作文课,开始了。

老班熟练的拿出u盘,打开文件夹,放出课件。第一个问题出来了,老班让我们来补充别人作文中的细节,大家同意在想作文怎么写,场面如同56个犯罪嫌疑人在和威武的警长认罪一样。

讲台上口如悬河地讲课的老师似乎觉得同学们兴致缺缺,于是便提了修改文章的问题让咱们参与进来。于是,少了老师幽默的课堂便一下子平凡了起来。愁色染上了同学们的眉梢,大家或是凝神沉思,或是与同桌窃窃私语,也不知道聊什么,又或是抓耳挠腮,没了主意。就在这时老师说:‘让我们至少运用1到2种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老师讲完后,让我们写一篇“今天这一节语文课”为题的作文。我们大家就开始奇思妙想地写这一篇文章,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了,急的抓狂,就说我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老师说:“这篇作文是要上传的所以你们要打好草稿”,我们大家起声说好,于是,老师没有在说一个字了。“叮铃铃"下课了,我们大家蜂拥而入,有的玩,有的在写作文草稿,有的在用讲台上的电脑上传作文,我知道这篇作文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义价值的。

一节语文课作文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始的时候,我的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之歌,加上外面又下起了大雨,心情很是低落。

语文老师来了,与平日不同的是语文老师没拿课本!只见语文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这一节课,我们来用语言描述一下我们班同学的样子和重量。”

苗苗先说:“我们班张豪很胖,肚子都有课桌那么大了。”张豪不高兴了,说:“苗苗瘦的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吹起来了。”老师说:“你们两个都说的对,如果不加胖、瘦两个字会更好一些。”

小叮当说:“小亮长得很瘦,太瘦了,瘦的很。”老师说:“小叮当,你用的是直接描写,我们这节课是要用侧面描写的。”珊贝说:“小马如同一座大楼房一样。”姜仙仙说:“张天的肚子如同天一样大。”她的话音未落,全班同学就都大笑起来。

老师说:“姜仙仙,你描写的太夸张了。”张豪说:“姜仙仙十分轻,就如同空气一样。”大家又笑了起来,姜仙仙却十分不满的瞪着他。老师笑着说:“张豪、姜仙仙,咱们下一节课在上一节语文课吧!”说完这句话,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全都调皮的冲出了教室。

真是一节开心的语文课呀!

一节语文课作文

打开学习记忆的大门,里面记载着我许许多多的有趣的回忆。今天的课又是一个难忘的故事。

6月30日星期二的语文课上,廖老师提来了一箱豆叶,说:“你们猜猜这么多的豆叶要用来干什么?”这时,我们就像小蜜蜂在采蜜一样“嗡嗡嗡”的讨论开了……可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这连吃都味道涩涩的豆叶能干什么,只好停下讨论,把期待的眼神望向廖老师。

看着同学们败下阵来,老师满意的一笑,问:“如果我把这豆叶放在一张美术纸上,你们看这一串豆叶像什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个思维敏捷的同学说。“像一条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金鱼。”班上另一个同学也不甘示弱。话音刚落,只见廖老师拍了拍手,说:“没错,今天我们就要用豆叶做贴画。你们先要想像它像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样子画下来,再把豆叶剪出合适的形状贴上去,也可以用到其他的辅助材料……”然后老师边说就边把豆叶发给大家。让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小组里动手设计制作豆叶贴画。

半个小时过去了,每个小组的作品基本上都完成了。到了展示的时间,同学们都期待自己的作品能选去展览,也满心欢喜的等待着欣赏同学的作品。快看,同桌用手肘搡了我一下,我赶紧抬头——哇,“一对好朋友一起快步去郊外放风筝,天上的太阳姐姐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的露出了笑容……”

展示的作品可真丰富多彩啊,有猪猪侠、小袋鼠、蛱蝶、裙子、帆船……更绝的是一些小组还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意境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廖老师也不甘示弱,发挥她的聪明才智,给同学们的作品都配上了一句小诗呢。

今天真是一堂开心的语文课呀!

一节语文课作文

送走春节,送走寒假,送走旧的20xx。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一位新老师。

新老师姓狄,有一张健康的黑脸,金黄色的头发搭配着不瘦不胖的身材。

我本以为狄老师上第一节语文课会用“少林狮子吼”和“打狗棍法”来对付我们全班,使我没想到的是她竟那么亲切,那么和蔼。

狄老师是山西人,家乡口音很重,但这并没有成为她给我们上课的绊脚石。在她的引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老舍爷爷的《草原》,她优美的讲解下使得《草原》这篇本来就美的文章变得更美了。

这时狄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听她来读课文。听着狄老师那一声声优美、动听的读书声,我仿佛真的来到了那片老舍爷爷去过的草原。我站在草原里,仰望那里的天空,真的是像文中写的,一切都是书中的样子。

我睁开眼睛又回到了课堂,狄老师上课时手也跟着动,仿佛是那跳动的音符一样,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我突然感觉老师就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

我敢保证狄老师一定是一位好老师,她像一道光,把我引上了梦想的大道,虽然这道光不会随我持续太久,但是她会影响我一生,引导我一生,使我能一天天的成长对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作文

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优秀博学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上好一节好的语文课?这恐怕是所有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坛的老师们的困惑。近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些优秀老师的公开课,悟得一节好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

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教师只有拥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有”一览众山小”的宏大气势,在教学语文课的过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气势恢宏。教师用这种恢宏的气势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二、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三、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四、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

许云艺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首先通过三次读题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入情;接着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做到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这时,许老师就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从而实现了移情。

听一节好课是一种享受,听好几节好课是一种震撼!我决心以这几位老师为榜样,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一节语文课作文

上课,本没什么特别。可这节语文课却让我记忆犹新。

“丁铃铃,丁铃铃。”

上课了。

张老师像往常一样慢慢地走进教室,可她说的话却十分惊人。她说,她今天不上课,让我们班的龚嘉玲同学代替她上第四十课——天才之路。“oh my gad!”龚嘉玲目瞪口呆。

天才之路。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课文。”龚嘉玲严肃地说道。“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里......”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着这篇文章。“请问为什么说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也有天才自己的一颗?”龚嘉玲问道。全班人没有一个举手的。龚嘉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还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把题目弄懂为止。最后,她问了我们一声:“请问大家还有没有不会的地方?”然后才算讲完了整篇课文,安静地走下讲台。

这节课,龚嘉玲给我们当了一回小老师。她上的'这节课得到了张老师和同学们认可。

这真是一节难忘的语文课。

让语文课更精彩

王志雄。

现今社会,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信息技术为师生们的语文课堂营造了理想的学习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渗入语文教学,为课堂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还有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这种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功能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而且可以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譬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广播“安塞腰鼓”片段一,将热烈击打腰鼓的情境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欣赏,激发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集体朗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的精彩段落,将音像教材与文字教材融为一体。然后广播“安塞腰鼓”片段二,将安塞腰鼓昂扬的气势和击打腰鼓者豪放的身姿进行展示,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欣赏安塞腰鼓之美。继而学生自由品读精要段落,理解精彩句子的深刻含义。

再如,我们对《再别康桥》一诗的处理是,在学生熟读全诗后指导他们进入诗歌网“诗歌鉴赏”栏目找到《再别康桥》一文观看图片,品赏动画,入境绘形,将那十分凝练、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语言形象化。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河畔边的树在夕阳的照射下镀上了一层明丽的金色,那金色般随风轻轻摇曳的柳条,倒映在康河的绿水之中像一位美丽娇艳、妩媚动人的新娘。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那榆树浓阴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天上的彩虹甜美而文静地卧于潭水里,轻柔而飘然地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我彩虹般的梦——梦想悠悠,美好永远。通过音像与诗句的融合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徜徉、畅想,使同学们情感怡悦,与诗人轻悄同步,与作者一道把美景共享;或将自己化为诗人,巡游于康河畔边,漫步在康桥之上,悠然自得,轻声歌唱!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视听并用,说写结合,沉浸在情境美和作品文字美的氛围中,大大丰富和活跃了学生们的创造想象与联想思维能力。

二、在整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新概念,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结合我平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做法,我认为培养提高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五个步骤来进行: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并对于积极查找信息资料的学生进行鼓励,经常这样,会在班级内形成主动去查找信息资料的氛围和良好的意识。当指导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人文美,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还有许多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点。去查查资料吧,下节课告诉大家好吗?看谁知道的最多。”短短的几句话,明确了查找资料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查找有关信息。

(二)信息的获取。

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从教材中捕捉信息;(2)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等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还可以去网上浏览查找信息。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积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

(三)信息的加工和表达。

当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信息之后,还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加工,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时,我经常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2画出来。例如,在教学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收集到了很多的资料,但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这些资料一一地全部读出来,那就必须选择一些最有价值的资料,我就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让学生从中领会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确: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受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暴风雨后——坚强。指导学生紧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线,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选择加工。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化天涯为咫尺。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描写大榕树上鸟的热闹非常美,“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这一段文字的语言美和事物美呢?考虑到班上学生对大榕树和无数只鸟的场面缺乏必要的审美感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用录像展现大榕树的茂盛和飞鸟的多,然后结合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

(五)信息素养的评价。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实践中,我首先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如进入网上论坛、公开答辩、分组辩论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机械的面向学生传授知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学生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喜欢语文,而不喜欢上语文课的现象”。多媒体计算机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语文创作软件,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参与语文教学的热情。人的想象靠语言、靠情景的激发。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同样,在《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中,在激昂雄壮的音乐和栩栩如生的图画中,配以有感情的朗读,加快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学习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学完课文之后,再试一试让学生即兴作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多媒体语文教学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语文越来越远了。

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对改革语文学科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一节语文课作文

上课铃声刚响,语文老师张老师就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似乎有什么高兴的事情要告诉我们。她笑容满面地开始给我们上课了,她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但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过了一会儿,最后张老师居然让我来回答。

顿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脸蛋唰的一下红了,其实这个问题我是懂的,就是没信心,生怕自己回答得不好,被同学们嘲笑。正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我感觉到张老师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目光,好象在说:“嘉怡,好样的!老师知道你行的!来!向大家好好地展示自己!”这时候,我不禁精神大振,鼓起勇气一口气回答了老师提的问题。突然,同学们鼓起了掌,那掌声多么热烈呀!张老师也表扬了我,我脸上露出了害羞的笑容。从那以后,我在课堂上再也不妞妞捏捏了,只要自己懂的问题,就全力以赴去解答。这样一来,我发现自己的口才也提高了,胆子也大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要感谢张老师,没有您给予的机会,也没有今天的我!

一节语文课

今天的语文课和寻常的有些不同,张老师带领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比比谁的力气大!

上课铃一响,张老师就和往常的开场白不一样,只见她神秘兮兮地提着一个貌似很沉的袋子进了教室,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了,交头接耳地小声交谈了好一会儿。张老师故弄玄虚地叫了几位同学上来提这个袋子,前面的几位同学都尝试失败了。大家更加疑惑了:“究竟张老师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呢?只见张老师微微一笑,说: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哈,原来这节课张老师竟然带领我们吃文旦。

要想吃文旦,可没那么容易,首当其冲地就是如何要把这文旦剥开。宋炜第一个被请上来了,只见他涨红了脸,面目都显得有些狰狞,用尽全身的力气,可任凭他怎么摆弄,文旦还是毫发未损。接着又有好几位同学你方唱罢我登场,可大家都只是剥开一小点,大家貌似都束手无策了。最后登场的是我们班的“大力水手――应承谷,他用尽全力,总算把文旦整个剥开了。

单单把文旦剥开还不够,还要想办法把它撕成两半。这时,又有一些人跃跃欲试,纷纷上场,可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个局面挑起了黄恩浩的好胜心,只见他摩拳擦掌,嘴里念念有词:“快给我裂开……”最终,他还是在林诗曼的帮助下,剥开了文旦。

剥完了文旦,我们又一起享用了这成功的果实。这节课,大家都意犹未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语文课更精彩

钟航燕。

内容摘要:

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学会用反思的眼光去评价课堂教学,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设置。

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自从加入《反思性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发展》课题组后,我学会了用反思的眼光去评价课堂教学,丰富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反思。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的开端。有好的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它的综合性也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同的课文,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这就决定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反映是多元的,也决定着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体现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如由我校教师执教的课题实验课《新型玻璃》这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是有偏差的: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这种内容性的东西并不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目标的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去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课前教师要确定本课时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如果只让学生知道这些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就不能体现语文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每单元前面的单元介绍以及课文后面的练习。两方面结合起来,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语文层面的东西就发挥出来了。现在很多老师把说明文类的课文上成科知识课,把叙事类的课文上成故事课,把语文的要素忽略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宜过大过空,要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应把具体的目标更加细化,最好能细化到十几条。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如课前预设过于细,则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呈现出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就《新型玻璃》这类科普小品的课文来说,它的目标肯定不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科普常识,进行科普扫盲,它肯定有一个内在的目的。应把学生兴趣的生成,以及学生能力的递进生成考虑进去。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只关注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状况。年龄低的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在评价和讨论中生成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方法,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在多元智慧中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把自己从师道尊严的“神坛”中请下来,由教学中的“统治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积极营造新环境,少限制,多宽容,实施“六让”策略: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时空让学生占用,方法让学生归纳,知识让学生获取,规律让学生发现。让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去尽情释放,洒脱驰骋。

三、关于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的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一节课要上出它的语文味,不外乎就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也不外乎就是听2说读写四个环节的训练。如中年级比较关注的段的训练,《新型玻璃》这篇课文很多片段就叙述得非常好。前面所说的,现在很多老师把说明文类的课文上成科知识课,把叙事类的课文上成故事课,把语文的要素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问题,其目的都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果一节课下来,你是让学生读懂了,还是问懂了,还是讲懂了?就语文的工具性而言,应该是让学生读懂才是有效的语文课堂。读懂课文是一个铺垫,重要的是怎样回到文章中去,学会表达的方法。一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上,放在能力训练上。《新型玻璃》这节课也不乏说的训练,但只停留在形式上。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回答,学生说完了,老师说好,那么好在哪里?是不是用了总分的方法,逻辑性是不是很强,说话前是不是有很好的引导等等,学生说的能力是否得到训练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导,教师在此时更要关注的是怎样导才能让学生得到训练。总之,语文课上教师要尽量想办法回到语文的根本上,即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然后是怎么感悟,怎么积累,怎么运用。当然,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各方面都训练到,而要根据这节课的技能重点来训练。

高效的语文课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一个容量那么大的课堂,而师生单对单的交流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就要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其次我们就是利用真实的同伴互助学习,以师生单对单的交流为范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伴互助学习,达到课堂的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里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同样也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自我成长之路。反思性教学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深入的教学研究,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赖素珍《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精彩语文课作文

其实,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构建语文老师的魅力,使本应充满生机的课堂重新蓬勃起来。魅力是一种内在的功力,一种内在的气质,它能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对他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工作,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构建老师的魅力,美美地做一个“自得其乐”而“人亦乐无穷”的语文老师。

一、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敬可亲,让他们“爱屋及乌”,乐于接受你及你所教授的东西,从而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的语言,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其二,要求教师说话要幽默风趣,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启示、教育。其三,在以上两点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应切记还有一条最廉价而又无价的办法,那就是将你的微笑带进你的课堂中,适当的时候你也与学生一起捧腹大笑,让学生觉得你亲切。其四,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提高学生,而这种对话首先必须平等,因而老师不能居高临下。其五,要尊重学生,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从而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尊重学生还表现为学会倾听。其六,要学会赏识。老师要善于发现同学们的长处,扬其所长,通过赏识其某一方面的素质,促成其他素质的发展。

二、教师应具有非凡的鉴赏力。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起眼的细微之处悟出作者的匠心,从而带领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如唐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田园景色和朋友的友谊,字面浅显,平淡无奇。我们教师的本领就是在淡中品深情:邀客者不讲排场,不设盛宴,简简单单,随随便便,被邀者也不客套,一请便到,我们悟出了什么?不只是两人性格随和,更让人感到交谊深厚;家酿美酒,不求大醉,但求尽情,指点青山绿树,议论桑麻田间,洋溢的是农家乐趣,全无俗人的你吹我捧、官场的尔虞我诈,多么醇厚,多么纯朴!主客分别,不邀自来,多么默契,多么随意!是共同的志趣使其投缘,还是对社会的失望使其真正融入自然?这个滋味,让人久久品味。这样一咀嚼,学生便会领悟课文中见奇的美。

三、教师应具有敏锐的创新力。

四、教师应具有独特的诱导力。

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教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觉行动才有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为我们的课堂做些努力。首先,是让学生做他们能够做的事。一是每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把不懂的弄懂,没必要不管对象一视同仁识字、释义;二是板书,历来就是教师的专利,其实让学生去提炼、去板书,既可以写字练字,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检测其学习成果;三是整理作者个人档案,为课文整理内容提要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修正、补充的角色;四是作业的批改由学生来完成。这是个全新的事物,有赞成的,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多的是反对。但有些现象倒很值得我们玩味,比如,学生字写错了,教师给指出并让他订正,但他仍然写错,怎么办,罚抄十遍、五十遍,可以后仍旧会写错,为何会这样顽固?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单元一般5篇课文,名篇、重点篇目还是需要教师带学生去细细咀嚼体味;还有两三篇,则要给学生自学的机会,一篇文章学什么,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讨论确定,目标定好后,怎样完成任务,还是让学生集体设计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学语文,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应让他们感到意趣盎然,不断有新的领悟,有新的熏陶。要占领好课堂这个阵地,把握住课文这个把手,让语文教师成为一个美丽的教师,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向往。

让语文课更精彩

[摘要]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问题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信息技术开阔了语文教师的知识空间。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知识的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想象,突破训练思维,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激发美感。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内容摘要: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问题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信息技术开阔了语文教师的知识空间。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知识的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想象,突破训练思维,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激发美感。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一条自主实践、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拓宽教学空间、激发情趣、创设情景、培养语感、提高效率正文: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有很多知识教师并不是完全掌握。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比如《恐龙的灭绝》一课,我们仅仅听说过恐龙,但是它们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我们也无从知晓。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恐龙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恐龙的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恐龙,有什么特点。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

1.运用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比如《将相和》一课,其中一词“负荆请罪”让学生去说,学生很难理解。当看过画面之后,他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轻而易举的就说出来了。

又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因为我们不了解外国风情,所以可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在教学中可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威尼斯小艇的美丽。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丰富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黄继光》一课,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象,生动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师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象后,老师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黄继光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黄继光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训练思维。

《葡萄沟》一课,作者围绕葡萄沟主要写了葡萄的颜色、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先用彩笔画一画。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提高朗读能力。

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常常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为了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在朗读时,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再如我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我先让学生仔细体会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地读一读,最后听听画面中的配音,将自己的语气和配音进行比较之后,教师再指导、鼓励学生个别读、跟读、小组赛读等,多读几遍之后,学生进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一段适合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桂林山水的壮观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的节奏,让学生从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范读后,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给谁配音。学生听了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培养语感形象思维是一种以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和富有情绪色彩等特点。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正是要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把作者的语言转化为活脱脱的生活人物,在头脑中活动起来,甚至在此基础上想象出超乎语言本身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的形象感,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普罗米修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深刻的展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可见语感的训练关键在于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激发美感。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象、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因为通过审美感知,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触动学生理智、改善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教材,如《趵突泉》、《鸟的天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录音、录象、投影等多种教学媒体,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

在识字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识字》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在计算机上为这课的11个生字建立了资料库,每个生字都设置按钮,有字音、笔顺、字义、词语、趣味识字等内容。学生只要按住按钮,就可以自学到相关的知识。比如,当学生按“茫”字趣味识字的按钮时,画面上就出现了“茫茫的草原”、“茫茫的雪地”、“茫茫的云海”等画面,学生借助画面就可以理解到“茫”就是广大而无边际的意思。

2.借助网络资源可以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

如《望庐山瀑布》一课中,学完正文后,由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写景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精彩语文课作文

一般在语文课上,我们一直保持着紧张的气氛,但那回可不一样了!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画鼻子》的作文,这必须是游戏后才能写的作文,但我们没玩过,老师竟然破例让我们在语文课上玩起了这一游戏,精彩语文课作文。

游戏开始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毛”头像,可我们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哦,原来还没画鼻子呢!语文老师说,谁先来画?“我!”“我先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我因为怕自己会画不好而丢人,所以没吱声!这时,老师觉得沁沁最遵守纪律了,所以请她先来画。老师帮沁沁用红领巾蒙住眼,沁沁转了三圈后,她摸索着走向黑板,走呀走,可竟然走错方向了,老师连忙扶着她来到了黑板前,沁沁执着粉笔的手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停住了,大伙儿一边捂住嘴在偷偷地笑,一边不停地喊道:“就是这里!”“就在这里!”只见沁沁武断地画上了鼻子,令我们哄堂大笑:“哈哈,她将鼻子画在了脸的外面啦!”。

轮到楠楠了,他和沁沁一样,做好准备后径直走向了黑板,正在他举起手即将画的时候,大伙儿不约而同地说:“不对!偏了,这里是嘴巴!往左上一点!”楠楠半信半疑地画了一个鼻子后随即摘下蒙眼的红领巾一瞧,惊喜地叫道:“我画准了,我画准了!”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还有很多同学玩了这个游戏,有的人很聪明,用黑板的长度来估计脸的位置;还有的人用手指来细心感受黑板上的粉迹……同学们玩游戏的劲头越来越兴奋,有的跪在椅子,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干脆站起来看……我终于忍不住了,也想玩,“叮铃铃……”下课了,最终我没能玩到。

虽然我没玩“画鼻子”这个游戏,但是我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我感受到了室内玩游戏的集体氛围,多么有趣和热烈啊,这毕竟是我上小学以来的第一次在语文课上玩游戏啊,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喜欢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语文课,因为在语文课上我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做人。

上了几年的学了,上了无数次的语文课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深刻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一真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才会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刚一上课,袁老师就以她声情并茂的语言,把我们带入到圆明园那辉煌的建筑里,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仿造各地的名胜建筑平湖秋月、狮子林;看到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武陵春色、蓬莱瑶台;看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方外观,看到了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威尼斯微缩景观等,倘佯在其中令我们眼花缭乱。通过袁老师展示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我们还知道圆明园占地5200亩,历经150年才建成,里面不仅汇集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还汇集了世界园林艺术的精华,真不愧是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呀。看到那些经过三维动画复制出来的圆明园景观全图,看到海晏堂前会依次喷水的十二生肖铜像,同学们不由得发出一阵阵惊叹声,既为圆明园的举世无双而惊叹,也为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而惊叹。

就在我们还在激动地情绪里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袁老师又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1860年的10月6日,就在这一天,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抢掠。当我们看到那把大火把圆明园的一切都吞没了时,我们的心揪了起来,看到那浓烟蔽日的大火,我们仿佛看到了那金碧辉煌的殿堂、那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武陵春色、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都在这冲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明清的珍贵字画都在这冲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想到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举世无双的园林建筑就在这无情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为这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的毁灭而流泪,为这园林艺术的瑰宝毁灭而哭泣。

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痛恨那残忍的侵略者,也痛恨那软弱无能的清朝统治者,正在我们还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这时袁老师那沉痛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同学们,历史终于翻过了这沉重的一页,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屈辱的历史难道仅仅是为了仇恨吗?”是呀,我们猛然醒悟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仇恨呀,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这惨痛的历史悲剧还是会重演的,想到这里,我们立刻大声说:“只有我们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富强了,这惨痛的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同学们,如今我们走进圆明园,会看到什么呢?”袁老师那深情的声音再次想起,“现在只会看到一堆断壁残垣。”我们轻声说道,随即,老师点开了《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这一画面,当我们看到那雕刻精美的石刻,那矗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时,我们的心再次缩紧了。是呀,那矗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会像我们诉说什么呢?我们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堂课使我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深深的理解到了: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不会再受欺侮,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我们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火烧圆明园这惨痛的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精彩语文课作文

上个周四,我们东方小学六(1)班的学生一起乘着大巴车到潞城小学去上了一节语文课。

师生问好后,我们就随着曹老师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哥白尼吗?知道他是怎样成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的吗?下面请大家仔细默读第二小节,然后再四人一组议一议。”过了两分钟后,老师叫我们停下来,大家举手发言,立即就有许多双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就连平时不太举手发言的孔方圆、李宗伟都敢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了,真是觉得难得啊!曹老师似乎微笑着点了点头。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更是让身后的听课老师赞叹不已。有的同学说:“我来补充他”、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身后的老师好像还在窃窃私语地说:“六(1)班的同学发言真积极,真精彩!”曹老师又故意用疑惑的眼神问:“谁还知道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同学问又一次齐刷刷地举起手,有些同学都快按捺不住了,心想:老师为什么还不叫他呀?最后,老师见同学们那么积极,也不知叫谁好了。最后老师让张奕琳同学出来讲故事,她讲的故事娓娓动听:“有一天孔子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你,孔子学问出众,问什么还要问?孔子却说,每天必问,有什么不好?”……后面老师见同学们说得那么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甚至都还说:“真不愧是曹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啊!”正当我们还投入在曹老师的课堂中的时候,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

通过这次语文课,我知道了“学与问是相辅相成,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还知道了只有自己积极争取,才能像哥白尼、沈括、孔子那样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刚打,背书的声音络绎不绝。同学们一边紧盯着门口,心中默默祷告,让老师晚点来吧!

这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我心里紧张到极点:“完了,今天早上背的全忘光了……要是一会提问就惨了……”

老师清了清嗓子,大家背诵的声音停了下来。果不其然,老师说:“下面检查课文背诵。”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教室里鸦雀无声,比上自习时还要静。我偷偷瞅了瞅周围,大家的头都快低到桌子上了,紧张地看着书本。老师又突然来了句:“今天背诵,由同学们提问我。”

我们的头在一瞬间都抬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投向老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把疑问的眼神投向同位,她小声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

老师接着说:“背诵一直是同学们的'一个难关,今天晨读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背诵,自己会不会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同学们背会,首先老师要做出表率,所以,我决定这节课由我背诵。”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认真看着课本,检查老师背诵时有没有错误。

老师背完,我们都还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背诵中,稍后,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脸上绽放开惬意的微笑。此时,室外,风儿沙沙,鸟儿啾啾。

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也是我最喜欢的一节语文课。

精彩语文课作文

打开学习记忆的大门,里面记载着我许许多多的有趣的回忆。今天的课又是一个难忘的故事。

6月30日星期二的语文课上,廖老师提来了一箱豆叶,说:“你们猜猜这么多的豆叶要用来干什么?”这时,我们就像小蜜蜂在采蜜一样“嗡嗡嗡”的讨论开了……可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这连吃都味道涩涩的豆叶能干什么,只好停下讨论,把期待的眼神望向廖老师。

看着同学们败下阵来,老师满意的一笑,问:“如果我把这豆叶放在一张美术纸上,你们看这一串豆叶像什么?”“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个思维敏捷的同学说。“像一条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金鱼。”班上另一个同学也不甘示弱。话音刚落,只见廖老师拍了拍手,说:“没错,今天我们就要用豆叶做贴画。你们先要想像它像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样子画下来,再把豆叶剪出合适的形状贴上去,也可以用到其他的辅助材料……”然后老师边说就边把豆叶发给大家。让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小组里动手设计制作豆叶贴画。

半个小时过去了,每个小组的作品基本上都完成了。到了展示的时间,同学们都期待自己的作品能选去展览,也满心欢喜的等待着欣赏同学的作品。快看,同桌用手肘搡了我一下,我赶紧抬头——哇,“一对好朋友一起快步去郊外放风筝,天上的太阳姐姐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的露出了笑容……”

展示的作品可真丰富多彩啊,有猪猪侠、小袋鼠、蛱蝶、裙子、帆船……更绝的是一些小组还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了意境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廖老师也不甘示弱,发挥她的聪明才智,给同学们的作品都配上了一句小诗呢。

今天真是一堂开心的语文课呀!

让语文课更精彩

李春香。

整合教学设计。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课堂中更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我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必由之路。以下浅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整合”不等同于“混合”

融入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结构学生、教师、文本三个要素外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但是四个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互为辩证的关系。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的一些现象:

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取代小黑板,展示几个词语,代替语文书,出示几幅插图,课堂还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听的还是学生,无疑这样的“整合”只是“凑合”,我们教师只是穿着“新鞋子”走传统教学的老路罢了。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文本中的逐句逐段、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一一打入课件中,让学生一味的盯着大屏幕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如此依赖,不仅老师制作得累,学生40分钟盯着大屏幕也累呀。要知道教学中从来就是没有惟一的教学媒体。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操作,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学习的主题进行设定,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了解,适时加以引导,帮助释疑解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二、发挥信息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比如发挥音乐、图片优势,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中秋图——古人把酒赏月的画面,引导、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内容,描述图意,激发对作品的幻想。这时,再配以邓丽君那甜美《明月几时有》,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再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建立“电子作文本”,将学生自认为优秀的作品全部在网络上保存或发布到网络“博客”,这一做法学生兴趣倍增,即使写作水平不高,但每一次都能认真完成。

三、努力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教学设计。

1、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通过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知识所涉及的有着极大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内容,通过实物演示、动画模拟、情境再现等手段,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展示到学生眼前。但这些内容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重难点,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获益多。

2、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及积累。所以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如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为朗读增添色彩,如配乐、配画朗读,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但这不能代替学习者自身参与的朗读实践活动;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却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口语交际等等。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我们的实践应做到使它姓“语”,使它永葆“语文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文及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

3、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成功“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它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如盐溶于水,水渗于土壤,无迹、无痕,浑然天成。如果语文学科原有的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因此,在上这类课时,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考虑好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首先是对教材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要“心中有数”。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再次,对教学所需信息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但与课文有关资料繁多,这些资料中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是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便于指导学生查找,我设计了专题网站,有了这样的网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就有了着落。还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教在今天,用在明天的艺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单纯直接传播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给学生以利用媒体搜集、分析、运用学习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让学生掌握“会学”的本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效率和传播知识的高密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会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和归纳。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它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美好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它会在实践中,必将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好。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实现让多媒体教学走进每一间教室,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