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观写景大全(16篇)

时间:2024-03-18 18:58:05 作者:FS文字使者

优秀作文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一直觉得,一个人认清了世间的现实,却又特别理想化,是为难自己的人。

去看《送我上青云》是冲着内心一点点的大女子主义,却好像又去观摩了一个人的真实生活。一个电影能做到部分真实就挺难得了。

陪行的朋友老是在说,这个电影就是作。其实大多数的人都还是作的,只是作的方向不一样,有些人在恋爱中作,在婚姻里作,在工作里作,而电影里的人也大多如此罢了。

盛男的作在于本就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却因为看不惯父母亲而自己打拼,为了治病被迫向傻逼的权贵低头,却到头来还是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了手术。

看到了出轨的父亲,却又期盼着真爱。作为记者看透了世界的很多猜忌和欺骗,却相信了一个无限装逼只顾用光年粉饰距离的刘光明,期望在有限的时间与自己想象中的这个男人享受爱情的快感。

甚至在求爱失败后希望四毛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后的享受,却最后还是靠自己解决了。“只有新鲜的身体或挚爱的灵魂才能激发人最强烈的性欲。”实在让人无法反驳,没有欲望,何来高潮。没有爱意,何来欲望。

在《青云》里,你总觉得事情荒诞,却真实。当你用黑色幽默揭开生活的帘子,它便会如此赤裸的展示在你面前。婚姻里的迷失与背叛,名利场里这些白痴却有钱有权的人。即使他离你的生活很远,却离你的世界很近。

我们当一个理想人,却不得不承认这世界的真实。我们看见了被生活折磨的人并不为此感到悲哀,我们被爱情和欲望反复磨砺的时候,也并不为自己感到叹息。我们只是自己为难自己而已。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怎么港,这个片开头基本上是以一种非常刻意的方式侮辱了全人类,出现的每个角色包括路人都是集中了某一种精心挑选的傻逼特色的浓缩型无可救药的傻逼,这一定程度是女主自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因为女主处于常年被傻逼侮辱损害而与全人类对立的炸毛状态,其中包含与男性角色的对立,如果从性别角度看,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一些对性别对立比较敏感的男性认为它辱男了(如果性别颠倒我一定会认为辱女了)。后面的发展基本上是女主与傻逼全人类和与自己的和解过程,在对傻逼逐渐宽容的过程中也逐渐降低了有色眼镜对傻逼的渲染,但基本设定摆在那里,傻逼角色还是难以得到救赎。所以主创主观上不是要辱男,但因为设定过于刻意,也很难避免观众的这种解读。

从自己的观感来说,虽然我有信心比主创更讨厌人类,更认为人类整体就是个傻逼坏逼的物种,但我也实在没法喜欢这种两眼一抹黑的渲染。前半小时非常难熬,看得我气急败坏打开微信找基友爆骂,但后面从愤世嫉俗走到疯癫反而好笑起来。文艺青年在葬礼上的表现虽然仍然傻逼,但这种发疯傻逼在我看来就比说教傻逼容易理解多了。个人觉得几近强奸的那场戏的微妙之处处理得挺好的,跟整个故事的处理水平好像不太一致。到结尾的大笑三声简直可以算是温柔了。

撇开一切其它因素,每个演员对角色的表现都挺完美的,让人觉得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片子极烂(这个不算极烂),但演员储备似乎还是可以的。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一开始比较好奇电影的名字,“带我上青云”,到底是怎样一种情绪表达,可以带到青云之上呢。故事由姚晨主演的不幸患病的女记者带入,她个性独立又内心向往自由,又看不上社会上某些世俗的东西,受原生家庭环境影响,缺乏真正的爱。整个影片色调开始昏暗阴郁,到最后女主逐渐站在不知道是梦境还是现实的城墙下,听着“神经病”说了那两句“我爱你”才最后趋向光亮。故事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为了爱、为了尊严、为了成功…个人感觉气氛有点压抑,直到最后姚晨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哈哈哈的笑出来的时候,才算是喘口气。这个社会对女性来说本来就不是很容易,对大龄单身女青年也并不是特别的友好。本片由女导演执导,果然是更多了一份细腻的把握,主题和所表达的内容特别的好。借用影片里老学者给出的偏方,在成年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中多些真心的哈哈哈吧,可以开心做自己,哪怕像柳絮一样,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很少看文艺片的我被片子的主题吸引过去,观影前我以为这是一个绝症病人想在死亡之前找寻一次真正的性爱之旅。

镜头是美的,在一片朦朦胧胧的水面上飘飘荡荡,甚至那个棺材也是恰到好处的,有云,有石头,有山有水,也有人,很多人,傻缺,穷人,富人,没有尊严的人。

青云只是一次性爱或者高潮吗?我觉得不是。女主是渴望爱的,父母也好,朋友也好,爱情也好,可是每一样都是这样的操蛋。片中没有多少对女主生病之后心路旅程的描述,刻意淡化了这一线索。生活如一团乱麻一样像女主砸来,又如一团烟雾一样散去,就这样在操蛋的生活中找到新的希望。

只要活着,就别窒息。

这个片子我看的特别难受,想到了一些不太想回忆的事情。

首先,我指出一些错误的地方。比如,卵巢癌的病人应该不能做激烈运动,比如片中的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因为有可能破裂或者蒂扭转。

我还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痛经自己去离家最近的莆田系看医生。然后医生说疑似卵巢癌,但我很幸运,父母亲都很爱我,立刻停了手头的工作带我去天津看病。在天津,我看到了14岁的小女孩因为卵巢癌摘掉了整个卵巢,因为化疗,没有了头发。我的父母和她的父亲相互对视,相互无语凝噎。我的母亲害怕到坐在地上独自落泪。

不过好在,我的病确诊之后并无大碍,只是普通的小囊肿,每个女生都有,等待着它自行消失即可。

所以在看盛男喝土豆汁的时候我差点哭出来,因为我也喝过,整整一个月,难喝又生涩,以至于后来很久我都没有吃过土豆。

还有很多想写的,但我忘记了,盛男说,想做战地记者,看更远的世界,那我就祝福所有想看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今天去看《送我上青云》点映,这是姚晨公司投资并监制、主演的第一部作品,选片很有品了!(本来以为所谓“女明星”的监制不过是挂个名罢了,这回看是确实走心了。)。

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文艺电影,讲述了一个患重病女记者为了赚治病钱给人写自传的公路见闻。努力奋斗的肄业女博士,追赶新闻事实却攒不出来治病的钱,遇见陌生人甚至不敢说自己的真实学历;她的年轻爱美的母亲,19岁时穿了一次喇叭裤就嫁给厂长,却又早早失宠,失去了被人欣赏的快乐。

一些荒诞但是合情理的小事,直白甚至有些露骨的表达了女性的欲望和绝望,这是这部片子的勇敢之处。无论是什么年纪的、什么学历的女人,都有资格一样的渴望爱情、鱼水之欢、渴望被社会认可,这并不是什么搬不上台面的事,但是在国内这似乎是不敢为人启齿的。仿佛所谓的被歌颂的女人形象都是禁欲的、隐忍的、甚至是利他主义的。

这部片子的片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取自一个自古以来就也颇具争议的角色薛宝钗对柳絮的表达,她认为柳絮不是飘零无依的,相反,是可以借着东风之力直上青云之巅。与人人见怜的林黛玉相比,她是过于功利了,放在现在却倒是越来越多成功女性的选择。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袁弘的精彩表演,姚晨在看片会上说这个角色还是特地购买的版权,不得不说这个钱花的值,具体是怎样的角色就不剧透了。

如果说之前作为新锐女性导演代表的李玉的#观音山#一类的片子是文艺与商业的结合,那这部#送我上青云#是更加纯粹的表达。按以往的节奏应该是个纯影展片,但相信现在的观众也越来越能接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了,或者说,我们更期待国内观众能够接受更多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更多样的接受,才能迎来更多样的电影。

期待8月16日上映时,市场能有一个叫好叫座的反馈。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影评

女性爱的人往往因为某些片段会被想象得过好。他诗意善良,但和他在现实世界里想要得到俗气的、恶作剧似的尊重并不矛盾,虽然在世俗世界里他那么的可悲可笑。

谁没想睡过这些诗意但不如意的人呢,往往换个面就发现他们的怯懦和窝囊。

女主毫不掩饰她的渴望,这种渴望不是对性的,而是对生的。

一个细节,当女主和男闺蜜终于睡了,结束之后男闺蜜梦到了彩虹,说明他从里面获得了完美的体验,但转头看女主却在zw。他当初夸赞自己的活儿好,却还不如她自己给自己的满足多。结束之后她脸上带着微笑,不知道是满意于自己无需依靠任何人就能生活得美好,还是对生活这些谎言的嘲笑。

她一直用真理呵护着世界,但能依靠的确只有自己。

“我爱你。”

“再说一遍吧。”

“我爱你。”疯子说。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电影《送我上青云里》的主角盛男,30多岁心高气傲又飒又直的女记者,月光北漂,读到博士仍孑然一身,日子虽然丧而刚,至少还过得去,直到有一天,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她人生的最低谷:

上山采风时被疯子袭击,到医院检查出卵巢癌;。

走出医院,被扒手报复,头部遭重击倒地;向死党借钱,抠门的死党听说是癌症,不肯借;。

强打精神回家,父亲一见面就借钱,而钱的去向是其情妇,盛男中学同学;。

为凑手术费,不得不屈身为自己曾不齿的一个暴发户的父亲写自传;。

从雾霾压抑的北京,到氤氲苍茫的山野,电影就在这样一幕幕压抑与迷茫、现实与幻灭的交错中展开。

1-生活越是操蛋,越要取悦自己。

盛男勇敢表白刘光明,“我想和你做爱”,“手术前我想和喜欢的人做一次”,刘光明却落荒而逃,她赌气去找四毛又遭拒绝,之后又被四毛带着报复和羞辱的姿态,强行要和她发生关系。在这强烈的尴尬和羞辱感中,盛男逃无可逃,从强烈反抗失败,到渐渐投入享受,甚至在四毛没有满足自己后,在四毛身边通过自慰,达到了高潮。

这一段令人震惊且大胆的展现,其实寓意相当深刻。

——操蛋的生活不是要来操我吗?既然我反抗不过,我就tmd主动享受吧!在命运最悲催的时刻,我还可以取悦自己!哪怕这个愉悦是身体层面的,它却可以向世界宣告我对自己的爱,宣告我可以重新爱上生活。

这一刻,在最残酷和幻灭的生活里,盛男身体上的自我解放,也代表着她内心与生活的和解,完成了某种自我救赎。

电影里还有一个非常深刻而有趣的呼应——。

片头,盛男被疯子莫名其妙踹了一脚,因为那狠狠的一脚,她才到医院查出了卵巢癌早期。

片尾,空旷而雾气氤氲的原野,疯子站在盛男旁边,大声说:我爱你,然后头也不回的走掉了。盛男若有所思的看着天上的云彩,面对未知的未来,扬起脸庞,渐渐张开了双臂。

片中这个疯子,象征着生活本身。

生活就是个疯子,你永远无法预料它什么时候会狠狠踢你一脚,让你痛得眼泪倒流,然后突然有一天,你似乎又能感觉到生活在大声告诉它爱你,内心不知何时,已悄然生长出活下去的希望。

结局,画面切换到盛男被推进手术室前,脸上是轻盈坚定的微笑。——生活依然可能会很操蛋,未来依然不可知,但我愿意坚定的带着微笑走下去。

2-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剧中,刘光明问盛男,为什么喜欢看人物传记?盛男坦言:因为恐惧,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如何过这一生。

而其实,能坦然承认自己恐惧的人,反而是敢于直面现实的人。盛男的魅力,正在于她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真实和勇气。面对命运的残酷,她宁愿在现实的撕裂中勇敢前行,也不愿在远方缥缈的诗意里怯懦躲藏。

相比之下,刘光明怯懦多了。曾经的少年神童,因为不得知的原因入赘暴发户富商家,渴望得到尊重却从来没被尊重过,和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选择逃遁到缥缈的诗意世界里。

他对云的连接胜过对人的连接,对诗词哲学的爱胜过对生活的爱,对公开被羞辱的接纳胜过对自己内在冲突的接纳。

直到盛男的出现,让刘光明如大梦醒悟,羞愧自杀,却连寻死也没成功。自杀未遂的他,在李平父亲的葬礼上,突然冲过去代死者受礼,宣告那个过去浑浑噩噩失去自我的自己,在此刻也死去了。就在这一刻,他忧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与自己完成了最深的和解。

3-生活各有不易,每个人终究要与自己和解。

盛男更是在一路完成她的自我和解。

脸上的伤明明是被歹徒袭击,却对父亲说是打架打的;患了癌症宁可自己扛着,也绝不向父母讲;明明急需手术费,仍然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收到李平父亲赠送的书法作品,连句谢谢都说不出口。

——这就是之前的盛男。从不乱搞男女关系,刚硬倔强,愤世嫉俗,穿对勾和牛逼,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和了不起的事情,却照样得了卵巢癌。

那时的盛男,内心有很多的拧巴——对父母的拧巴,对世界的拧巴,对自己的拧巴。

而当盛男接下写传记的工作,上山开始,其实就踏上了一个寻找自我、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对母亲,从嫌弃母亲愚蠢,一路拒绝为她拍照,到主动举起相机为她拍照;。

对四毛,从三观不合,到理解了四毛财迷背后的艰难,为他粘合代表从业初心的奖杯;。

对暴发户李平,从像嵇康般作青白眼,各种讽刺和不屑,到为了手术费愿意低头;。

片尾,盛男甚至试着用自己之前嗤之以鼻的“哈哈哈心法”,以近乎滑稽的方式,帮助自己敞开心胸,拥抱生活的阴霾。

原生家庭中爱的表达的缺失,往往是导致一个人拧巴的根源。

父亲向来只关注她有没有赢,母亲关心自己的面子胜过关心她的内心。她在湖边和母亲的那场冲突,发泄了她内心的压抑和委屈,“为什么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不让你们失望,我还是要死?”当说到“努力不让你们失望”,盛男第一次哭了出来,也是唯一一次在影片中表达对父母爱的渴望。

最后,在进手术室前,盛男的父母终于同时出现,眼神里满守切,而她也终于对父母报以灿烂的微笑。由此,盛男渐渐完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与自己的和解。

4-怎样才能走过人生最低谷?

遗憾的是,影片对于盛男的心路历程转折交代得并不是很清晰和有力,而电影想表达的太多,有些思想传达的较为隐晦,导致神有一点点散。但总体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有幽默有犀利有耐人深省,有如梦似幻的画面之美(许多画面真的是可以定格的摄影意境),加之每个演员都完全演技在线,作为一部文艺片,已实属难得。

那么,影片引发的千古追问来了:到底怎样走过人生的最低谷?

我们会发现,盛男在发现卵巢癌以后,一路仍在体验各种衰,就这样一路衰过来,似乎并没有某种强烈的正向思想冲击,或是特别大的转折点(除了那段床戏),最终,她的内心已经比过去的自己有了很多释然与和解。

——关于她到底是怎样穿越人生的最低谷,一方面,可以说影片交代得有些不清晰,但另一方面,或许这正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答案。

在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大意是:大家都是怎么度过人生低谷的?

而得分最高的回答,基本都是结合自己的经历,表达同样的主题:扛着。接纳。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

提问的那个网友,在知乎上写下这个提问时,27岁,甲状腺癌,工作憋屈,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女朋友,觉得自己正在遭遇人生最低谷。有趣的是,一年多后他自己来补答:“感觉老天像在给我开玩笑,就在这一年我过了得病以来最精彩一年,年初同时遇到2个女孩子,都对我有好感;经朋友介绍,去一个学校当兼职老师,发现自己竟然那么适合当老师,也赚了不少外快;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前让麻醉师给自己拍了微笑的照片,也不知为何突然豁然了;年底公司年会中了2个大奖,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不知道今年会比之前精彩还是更糟糕,但是又怎么样呢?老子癌症都得过了,还怕什么呢?哈哈。”

《臣服实验》一书的作者麦克•辛格,曾被命运带至一路青云,从隐居者到上市公司执行长,事业爱情双丰收,再到后来被员工陷害,美国联邦调查局介入起诉他的公司,他面临要坐牢十几年的命运,花了好几亿美元的诉讼金,深受官司之苦。

面临命运的惊涛骇浪,他选择了臣服,内心如如不动,只是该应对的应对,结果命运再次把他带到安全地带——真相和正义最终取得了胜利,他自由了。

整个过程,麦克都在不断实践他的“臣服实验”。麦克所理解的“臣服”,不是简单的消极,他说,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开自我,全然拥抱当下的变化,然后,我们会看见生命所安排好的、种.种超乎意料的惊喜。”“一件起初看起来像大灾难的事,最后有了正面结果。”

书的最后,他写道,“不再挣扎,臣服于远超乎你所理解的完美之后,你会得到极度的宁静。最终,甚至连理智都不再抵抗,心灵不再闭锁。喜悦、兴奋和自由来得如此轻易而无法放弃。一旦你觉得要舍弃“自我”,生命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的导师、你的亲密爱人。

是啊。

生命轻如柳絮,时而会遭遇命运大风的席卷,仿佛陷入泥洼,而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自我的冲突和挣扎,承认自己的卑微和轻贱。

接纳这个风的到来,不再抗拒改变,而是任由命运之风,把自己从尘埃中席卷,再次轻盈地托举到下一个高处,甚至勇敢主动地享受飞行的快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也许,这正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不得知的答案。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电影院走出来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挥散不去。这首诗中,别人都在赞美山水画,但他却特别提到了柳絮。平凡无奇,随风飞舞,努力向上,韧劲十足,追求更大的自由和舞台。这句话用来形容片中姚晨扮演的女主盛男再贴切不过。正像映后姚晨说的一句话,没有好风的借力,干脆凭自己送自己上青云。电影中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物的不完美,自我的较量,最后的释然……剧中盛男得了绝症,我们没有看到哭哭啼啼,父母大爱这些催泪的桥段,更没有命运反转。只是看到盛男自己孤身一人,承受着家庭不幸,事业受挫,再加上自己健康出了问题……这悲催的命运已经跌到了谷底,并没有触底反弹,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寻找一些所谓的安慰。影片中看似黑色幽默的部分,更是一边自我嘲讽,一边自我救赎的过程。以一个女性的角度看,这些心理状态是完全真实的。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1.性格是人物行动的因,人物要因性格行动,性格才能产生新的意义,不要表现性格,要诠释性格。不是用烧礼物和半夜起床做仰卧起坐表现性格,也不是反抗表现性格,而是要一个有缺陷(性格、身体)的人反抗使观众对人物的遭遇产生复杂的态度(希望她受虐但又同情她)。

2.故事应该架构在女主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活的厌恶之间,这种张力在女主和妈妈和老头的餐桌的争吵中体现了。画面中女主一侧升起了烟雾(青云),意味着死亡对她一个病患来说既遥远又接近。类似的场景还有电影开场女主倒在马路中间,她看到了青云,然后一直拍青云,上升上升。于是,这就达成了治愈主题的基调:女主起先绝不是青云,但是她一会儿就变成青云了。但我寻思着,这也不对啊,这时候就应该让镜头下降,而不是上升啊,毕竟下一个镜头就是她在医院得知自己得病,导演应该先思考这个问题:超脱到垃圾现实的距离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不然这一切都失去了态度。这也影响到了女主对性的欲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她想做爱到底是因为想死还是因为想活。

3.母亲和女儿的对比在电影里也很明显了,都直接用镜子图像化地表现她们的对立了,但我寻思着对立是一种悬念,比如说:母亲和女儿不一样,所以女儿要干嘛?如果女儿没有行动表现对立的重要性,那只能说母亲和女儿不够对立,或者说,母亲和女儿对不对立都没有意义。其实对立就是一种人物关系的空间描写,悬念由此设置,导演于是邀请观众进来做客。说到悬念,这里导演完全不会设置悬念,有没有悬念和会不会设置悬念是不一样的。这部电影没有悬念也完全不会设置悬念,不会骗观众的导演都不是好导演。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

《送我上青云》讲述的是一个独立上进的女性,渴望得到真爱但是还是孑然一身,更糟糕的是天生孤傲的盛男,这次也不得不向生活低头,成年人体面的生活比想象中要难得多,面对自己的生死关头,盛男要用什么方式跟世界和解呢?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

观后感。

电影的步调缓慢有致,出现的人物也都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有全然的大无畏者,片中的男人都有各种毛病,女人也带着各种问题,很真实很接地气,影片有对女性性爱的一些探讨,这个类型很少出现在国产电影里,是进步。从普通观众的视角看,姚晨这两年演的作品跳出了狗血的框架,类型上丰富,但内核都还是独立坚强的女性。

请好演员多多贡献好作品。

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小众是因为她是一部女性电影,但其实看完以后就觉得“女性电影”这个定义太过于狭隘。生与死,性与欲望,亲情与爱情…它想表达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很多,只不过是随着朦胧的光一点点的向外透罢了。

文艺片最脱不开的永远是对性的描写。而“谈性色变”又仿佛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说好听点,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不应该公开讨论。说不好听点,就是大家觉得谈性“庸俗”的同时又很尴尬,所以刻意避讳这个话题。而这部剧让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对性描写的平铺直叙,就像是一件本应该发生与讨论吃饭天气一样正常的事,盛男急迫于对性的渴求也不过是因为她知道卵巢癌手术后可能会丧失性欲和感觉,是出于追求生理本能的一种反应,所以才会对刚见面两次的刘光明说出那句“我想和你做爱”。其实性本身就应该是一件不需要加以修饰的事。

刘光明在影片里就解读了送我上青云这句话,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众人描述柳絮只会感叹他的转瞬即逝,生命短暂,而薛宝钗却作了《临江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放在影片中也就是对女主一生的认证了,因患癌而生命短暂,却也想过好自己的一生。

姚晨说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失败的理想主义者。的确,无论身在哪个位置,谁又没做过关于未来的梦呢?盛男一心想当好记者,甚至想去当战地记者,却终究一事无成;四毛心心念自己的发财大梦,就算给患癌的盛男介绍工作也不忘抽成20%,依旧碌碌无为;刘光明是个傻好人,有心也有想法,却终究逃不过被人逼着背诵圆周率的尊严扫地。

有缺陷么?当然,而且说实话挺显而易见的。但总的来说,是瑕不掩瑜的,是同档期内为数不多值得一看的电影。

看完了很压抑最直观的回忆就是姚晨喊出“我努力但还是要死”不知道是演技太好了还是什么原因深深印在我脑子里就很震撼又很心疼为了体面更好的生活什么都准备着但没想到生活提前向你发出了终点警告。然后就是食色性也,想要做出弥补,对其症下其药,用一种恰巧的病,说出来女性对于性爱的渴望,更深刻的是对于即将失去的原本认为可以随便拥有性爱的渴望,可以看出患病以后,内心的绝望。女主对父母的隐瞒,是存在对父母多年感情破裂产生的不信任,但也看得出,女主担心父母担心。而一位母亲,需要一个被认同感,所以遇到老人的赞美,才会特别开心;但得知老人去世,我想她当时情绪一定非常复杂,想起了老人时常对她的赞美,联想到自己女儿如今罹患癌症的状况,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女儿可能也会与老人一样,离她而去,终于一位一直追求体面美丽的母亲,才会在人山人海的马路上控制不住,顾不得自己的颜面,崩溃大哭。

乍看电影名字差点看成送我上青天,还好是青云!非常诗意的一个名字,也对青云二字情有独钟!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青云象征着攀登险峰的志向,人人心中都有着的理想。但是否被现实敲打的残破不堪呢?我害怕听到肯定的回答。可影片传达给我们的有太多太多“不幸而又懦弱的人”向命运屈服于可能之前所不耻的人和事。以下有所剧透,往大家谨慎阅读!剧中女主姚晨扮演的记者一上来就为人物定了基调,因患上卵巢癌而需要大笔资金治疗。让整部剧都在灰蒙蒙的色调中展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为死亡离我们很远,还有大巴的时间去快活去挥霍。殊不知,一个转身可能就会有下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当直面死亡时,你会如何跟死神对话呢?其实仔细想想,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一个结局,一步步的靠近死亡。跟剧中女主患癌症的区别在于早晚而已。不知生焉知死,恰恰影片的一大主题正是面对死亡,你将何去何从。敢不敢去想,敢不敢去做!女主为了筹措治疗费用先是尝试性的开口问四毛,其实早已经知道结局,四毛为人视财如命,剧中也是典型的渣男一枚,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正如盛男所说的渴望成功比她的癌症更难治疗,简直是不治之症。无可奈何下回到家里,本想开口找父亲要钱,可万万没想到父亲反将一军张口先问她要起了钱。想想也是唏嘘不已,这样的一个父亲只顾的包养小三。同时也明白了盛楠为何宁愿开口问四毛要钱也不第一时间想到回家。(剧中有几个镜头也是不愿接老妈的电话,最后老妈的出场以及后续的表现简直惊艳到不行)可想而知这个家庭是她从小到大成长的多么大的一个痛,压根不愿提及。一切无果后,死亡之神可不会停下脚步。万般无奈,只能接受李平给老父亲写自传的案子。那怕你再怎么相信灵魂永恒,信仰常在。可人死不能复生,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最终会胁迫一些人改变最初的坚持。影片还谈到理想的终极意义。剧中有两个镜头给到了答案,一是因自传费用问题跟李总的争吵,最终不欢而散。李平代表着一种钱可以摆平一切的心态,不可一世的看待世间万物,貌似一切都标好了价码。想想也是极其低劣不堪俗不可耐。盛楠代表着内心理想的坚持和守护,不容触碰!古有朝得道夕死可矣!二是别墅party上让刘光明背圆周率以供大家取乐子。这赤裸裸的对知识的蔑视,刘光明屈服着妥协着背诵着,显得一切都那么自然。他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尊重,在换鞋处贴照片,最后老爷子丧礼上站在人前让别人鞠躬,这些傻乎乎的做法又显得是那么可悲又可笑。这一正一反两个鲜明对比,理想不是口头的之乎者也,而是要用行动去捍卫守护它。不要最终过成了你懂的那么多大道理,却怎么也过不好这一生。命运让你低头屈服,请大声的告诉它“哈哈哈”,没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所有的人靠近我的时候,你要我安静从容”是你有利可图。“当所有的人离开我的时候,你劝我耐心等候”有可能是得了癌症,连送炮都没人要。

梁美枝大妈年纪,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用。

自我介绍。

就能推测她年轻的时候就是个花瓶能看上她的男人出轨也是一样的原叫因。只有长相真的能留住另一半吗?当我看到李平的女儿以及和捡来的孩子一样的外孙的时候我人傻了遗传真的是无法通过任何方式改变相貌。真的是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大师出场,我以为起步耄耋年,生活平淡,还在禁食。直到看见年轻的“小梁”,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老年快乐,可能是找回了爱情,暮年的爱,哪怕一次就好。看到大师享年70…难免有些荒唐。

盛男,我一直以为是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水平拔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理性学者类型。可直到看到“想做爱”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无论是美好,还是糟糕,每个人都叙述自己的故事,当受指点或悟透属于自己独有的生命的意义的时候,就会像《杀生》中,医生最终变成了新的牛结实。在我们处的环境下,每个人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只不过,有些人选择适应,有些人可能需要点小小的帮助。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至少算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点很多,也很散,没什么笑点,也没什么泪点,但仔细品品,又有那么点意思,甚至叫我去二刷我也是愿意的。

为什么选这部电影,因为这是一部描述了性格刚烈的女主罹患癌症,最终选择放下身段与自己与家庭与生活和解的片子,跟最近的生活和想法有契合点,我就想抓住尾巴去看看。

我从虚无中来,终究会回到虚无中去。人活着一定要有意义吗?不管找不找得到答案,都不妨碍我们用“哈”“哈”“哈”三声大笑来面对生活。

人真正的欲望只有两种:食欲和性欲。片中最触动我的片段,就是女主直面她喜欢的男生:“我想和你做爱。”我也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对着一个人这么说。

下面说说其他的吧。我自问是个大胆的人,就像今天有个奶奶说:“不要坐这个电梯,这个是拖死人的。”所以呢?大家都在坐,而且方便啊,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换药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看,就我会兜到边上一个个围观。就像那天,我爸说,他都不敢问还能有多久,其实我问了,只是轮到医生不敢讲。但我也有胆小的时候,就是这么久了,我从来没问过我外公,肚子饿不饿?胃都没了,还怎么觉得饿呢?来探病的人倒是经常问,无知者无畏吧。

其实在医院陪着一个人慢慢康复有治愈功能。我的心情从上周外公排气开始,到后来他可以下床,有力气在病房跟我吵嘴,到现在可以吃东西,不用人陪夜,一直都呈上升趋势,每天都情绪高涨。隔壁床的小伙儿也是,手术前总是很悲观的说:“出的出去出不出去还是个问题”,到今天整个病房里的病患和家属全在劝他,可以下来走动走动了,这样恢复的快,于是他总算是下床踏了几步,也算是个喜人的事儿。

只是事物确实是成对出现的,在看到大家慢慢变好的同时,我知道大病理报告要出来了,就是那个终于可以让医生有底气地回答你后续的治疗方案,以及大致可以推断出存活率的东西。这玩意儿又可以在你高兴之余给你当头棒喝。明天,明天我就去问。

这一次的事还狠狠打醒了我。上一次,我选择了放下,看淡所有的一切,我一度以为只要我无所求,我便可以永远躲在我的小小世界。但不是这样的。我最不擅长,也最讨厌人情世故。可想起初被告知时的我,没有慌张,也不惶恐,但我束手无策。我想起听到隔壁床家属说要拿着报告给这个大医院的医生看看,给那个好医院的熟人看看,羡慕之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无力和没用。

这到底是一个讲金钱和关系的社会,那么我就必须要做出改变,我要去争取。争取当然比放下要难得多,但也不得不这么做,我讨厌无助的自己。

我困了,暂且就这样吧。关于“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这句话,目前来讲我没看懂,有机会再深刻体会吧。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评论

上映第一天,2.3%的排片,7.2%的上座率,200多万票房,收局大概千万上下。

然而,来电影院的普通观众,依然会把片名错看成“送我上青天”。

但相反。

和导演滕丛丛这100分钟的聊天,忍痛压缩到7800字自述体文字,是在放浪形骸的大笑声中形成的。

10天前的下午,就在朝阳东风艺术区内的工作室里,我们俩扯东扯西,就好像在反复试炼电影里那句“哈哈哈”梗。

这些“余音缭绕”,我也尽量在文中有所保留。

从小时候为了高考学画画,到北电上学不开窍,再到毕业混剧组混男人堆……。

聊到中途,滕丛丛突然笑着和我讲了一个,没有跟那么多人说过,至少是和媒体从未谈及的秘密。

这个秘密,对于她的前半生来说,是一场被迫的隆重的总结,它关乎生死,准确说,它只关乎死,真实的死亡。

同时,她也把这个秘密改写进《送我上青云》里,植入到姚晨扮演的女记者盛男的身体里。

盛男带着疲惫的身体,遇到形形色色的男人,每个人,都悄然无声地对她的欲望进行挑衅。

“你这事,大姚知道吗?”

“知道,应该知道吧?哈哈哈,你写出来就都知道了。”

一点都不好笑。

这位从中国应试教育第一重镇山东出来的女导演,30多年来一直都在性别压抑中存留,生长环境、工作环境、整个世界对她的看法,都在挤压她作为女人的“女性”。

但她不怨妇,反而还很乐天,为了对得起“处女作即遗作”的无奈,她把原本像《弗兰西丝·哈》那样轻巧的小格局小文艺,改成了现在《送我上青云》这样可以触达社会各个层面的交叉口。

两个剧本的唯一相同之处,可能就是那个——。

“哈”。

看完这篇采访,再二刷《送我上青云》,你会觉得它不那么苛刻了。

当然,第一次导戏,经验不足,固执不听劝,和大姚吵架,又只能服输。

但滕丛丛都无所谓,她现在相信自己会有第二部电影。

彻底告别文艺,她想拥抱这个世界,想多上几趟青云。

01、北电学子:导演是啥?上大三才开窍,终于看完一部侯孝贤。

我考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老师是谢飞,专业是剪辑方向。这是导演系第一次设立剪辑的本科,周新霞老师带的,算实验班,但特别成功!

大多数导演系毕业的,前几年没啥工作,会饿死,哈哈哈。而我们就有“剪辑”这一技之长,有些同学都是很厉害的剪辑师了。

李点石是《七月与安生》《妖猫传》的剪辑指导,朱利赟是《一出好戏》《绣春刀1、2》的剪辑指导。

自从实验成功,导演系就开始每三年排一轮,剪辑方向、故事片方向、纪录片方向。最近好像还有点变,招两个班,一个故事片班,一个剪辑班。

我自己呢,是1985年的,山东人,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我当时的分数在一本和二本之间,家里说还是加上美术特长吧,起码考上中央美术学院。“中央”这俩字听起来比较厉害。我想好吧,去学校画画了。因为你让我往前冲,我也学不过我的同学,他们太厉害。

艺考时,老师发给我北京电影学院的简章,想让我看美术系,我就看到第一还是第二个就是导演系,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我得看看。

当时对导演系没概念,也没上过培训班,就看了下考的东西,觉得我都能做到啊。因为我作文挺好的,高中大家闲着没事儿,也都会连载小说嘛,哈哈哈。

我就思考了一下人生。

做画家不是我所梦想的,只是说之前的人生就局限在一个小县城里,将来想做什么,是父母灌输的,来北京学画画后,你发现还有更多选择。

那时候我觉得可以考导演系,还特地去电影学院看了看,很失望的,学校怎么长这样!跟中央美院比差远了!哈哈哈。

跟别人说,带我转转吧。别人就会说,不用,所见即全部,就这么大。那时候塑胶操场还没建起来呢。

我就买了几本参考书,回来突击,大概想了想导演是怎么回事儿。《文艺常识小百科》还背了有一阵子,哈哈哈,感谢应试教育,临阵磨的能力特别强,这对于山东孩子来说非常小菜。

也会考时下的电影知识,唉,我当时很差劲。有一道题,说下面哪个导演是讲相声的,我根本不知道北野武是谁。

面试的老师问,最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和片子,我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很真诚的说了一下。旁边有个人大讲塔可夫斯基……后来我就被录取了,那人没被录取,哈哈。

觉得好在自己没有受过这些“污染”,哈哈哈。老师也不是傻瓜,你是不是吹牛,看得出来。

当时很多同学玩dv,也有家里人是这个行业的,他们进过剧组,知道怎么拍。我不知道,就不断追赶。你们聊的是什么,我得赶紧去看一下。

包括上课,周新霞老师讲剪辑方法,大家来举例,李点石同学讲《时时刻刻》前面的蒙太奇,把三个女人剪在一起。我当时真的没看出什么毛来,到了大三才觉得,哇!这片真好!

《时时刻刻》。

我大一大二全都在看什么《加勒比海盗》,比较被世俗吸引。这些东西一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的人比较提前,我比较晚。

那时候老师分析《悲情城市》,我也能睡过去。真的太慢了,看不懂。

大三突然有一天,就开窍了。宿舍有电视,中央六在放《童年往事》,我回头看了两眼,就被吸引了,从头到尾看完,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童年往事》。

然后就想,天呐!这么慢的片子我都能看进去了,这么好看。

那时候的感情是你可以关联和共鸣的,然后觉得要看一下《悲情城市》,其实还是没看明白,因为你的人生阅历就在那儿。

但就感觉自己不太一样了,我也是一个看完《童年往事》的人了,不一般了!跟去年那个看《加勒比海盗》的人不是同一个人了,哈哈哈哈。

然后就意识到电影技法上的东西,之前永远被剧情吸引着走。像《时时刻刻》,才开始看剪辑多么厉害,包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核心,三个女人生活的片段,冥冥之中守联的。

这种意识流的表达实在太厉害了!共情也很重要。

像冈萨雷斯的片子,你知道它好、反映社会,讲人无法沟通的世界观、人生观,但心里头爱的依然是可以跟你共情的片子。

现在让我回想《巴别塔》的镜头,想不起来了,但我还能想起《时时刻刻》的剪辑,动作和动作的衔接,铃声跟铃声的衔接。

02、跟组生活:场记干不动干剪辑,感谢苏照彬的“大废话”引导我。

毕业,那时候人人都想马上做导演,但没几个人能实现。

市场没那么好,大家都信赖香港导演,要么是第五代。我当时其实也不知道市场是什么样的。

就及时去跟剧组了,没见过,得去看看。一开始跟的是吴宇森,他监制的《剑雨》,吴宇森就来了几次吧,导演是苏照彬。

之前我做过一到两次场记,都是胶片电影,特别麻烦,要尖圈,记镜头数。到了跟《剑雨》,就觉得场记太累、压力大,不干。他们说这部做现场剪辑,我就干了。

那时候现场剪辑在中国不很流行,主要这片有武打戏,很多大演员,有时今天来拍这个场景,下一次可能要三五天、十几天之后再拍,他们想现场看看上次怎么着了。

我们那时候分的ab组,苏照彬我跟了一阵子,主要就去跟董玮,为动作戏那边服务。

感谢苏照彬导演,我跟他没有相处太长时间,没有分ab组之前,我还在他旁边的小桌剪了几天。

苏照彬。

有一天他跟我说,丛丛,你是导演系的,将来想当导演吗?我说想。

他说,告诉你一个秘诀,想当导演,首先得自己去写剧本!

我心里默默想,md这什么秘诀啊?

他接着说,你看我就是因为自己写的剧本,所以可以码到这么大的盘子,这么多大演员都听我的,如果剧本不是我写的,随时可以被开掉。

虽然所有人都这么说,但他告诉我的时候,内心确实觉得太对了!这么大一个盘子里,导演是最不有名的那个,但大家都愿意帮你,投资又那么多。

你亲眼见到这个道理本身,就会印象很深刻。

然后我觉得《剑雨》挺好看的,是被低估了。当时拿到剧本就觉得挺好。后来超期了小一个月,但我们很开心,照样拿钱,无所谓,哈哈哈。

从《剑雨》组里回来,到,这中间不愿意去跟组了,太消耗人。

尤其拍武打戏,半夜12点你在十二月的横店,快冻死了,笔记本电脑冻死机好几次,也不能回宾馆,你回去人家就觉得你不太行,你还要在那儿表示我敬业。

特别感激当时的摄影指导黄永恒给我们电烤扇,帮我把机器烤开,重新工作,哈哈哈哈哈哈哈。

跟组就没有空闲,一睁眼就属于剧组,没法写剧本。我也能开始接一些独立剪辑师的工作了,因为积累了一些资历。

那时候什么片子都剪,有时候会更喜欢剪烂片,因为要求不多,很快就完工,哈哈哈哈。

要求多的片子,动辄几年全进去,还要花很多脑细胞帮他解决问题,钱也不见得更多,因为我剪辑主要是为了赚生活费。

写剧本,先写了一个爱情喜剧,就是因为苏照彬导演的几句话。

写完给谢飞老师一看,他说学校准备做一个研究生的计划,你考上之后参加,青影厂和研究生部大概会给你一百万的启动资金。我就说,好。

对我自己来讲,学历根本没有用,但为了钱,还是去考了,考上了。每年交两万五的学费,投了计划,拿到启动资金的资格。

研究生我上了五年,因为一直没有拍出毕业作品,毕业延期了。特别担心,问老师说需要多交一年学费吗?老师说不用,我就放心了,哈哈哈哈。我是去年才毕业的。

但那个时候我又成熟了,觉得一百万拍这个爱情喜剧,做梦!想太多!

底,就跟谢老师说钱我先不要了,我想写个文艺片,两三百万可以驾驭的。

03、世外险恶:以前稚嫩,自从和社会记者打交道,世界才完整。

我30岁的时候有很多的困惑,怎么什么妖魔鬼怪都能当导演,我却没当上?

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总是徒劳,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东西,到社会上都不被认可?

尤其在剧组里,很多人会说,你不抽烟不喝酒,连k都不唱,你这样的女的当不了导演,你得把自己变成男人才能当。

谁想跟你称兄道弟啊,我是要这样才能成为导演吗?

有很多人会给你的意见,五花八门,其实他也没做过导演。总之你会开始进入一种迷惑,那时候身体也出了问题,生了一场病。就觉得,我要停下来好好想想。

其实从小到大从来都没人能帮我,这已经成为一种惯性了。

我很小就出来上寄宿学校,大学更是一个人在外。你在北京打拼,爸妈也帮不了什么。

很搞笑的,我考上电影学院,老家的人就问,你爸妈花了多少钱把你塞进去的?但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钱挣回来,因为是我自己考进去的。

《送我上青云》剧本一开始格局小,像小品文。《弗兰西丝·哈》那种,幽默、高级,好像没很多钱就能拍出来,我就想写这样的东西,那是最初的出发点。

《弗兰西丝·哈》。

但我给主角选了一个职业——记者。

我去做了一些记者的调查,然后世界就被打开了。我去接触了欧阳洪亮,他介绍一些报社的资深员工给我,跟了他们两三周。

我还认识一个记者,蒙古人,和他吃了顿饭。他问我剧本写什么的,说等我采风回来可以好好聊聊。我当时特别高兴,还互换了微信。等我采风回来,没多久,他就因为抑郁症从楼上跳下去了,就在他女朋友出去买酱油的时候。

我没有察觉他有任何不对。

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记者身上有一种很悲壮的美感,记者都有文人情结,内心清高。他的抑郁症就是因为理想受挫,被现实打击,自尊受到伤害。

我为什么说自己成熟了?以前学电影的世界是挺小的,成长环境也挺单纯的。但后来个人体验慢慢扩散出来,就不再是个人体验了。

我认为每个人都事独的,孤独是无法解决的。

哪怕有很多钱,很多朋友,很幸福的家庭,但你人生中总是有一大半的时间事独的。就只能自己跟自己相处,去面对它,确实比较悲凉。

这些都是我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意识到的,为什么写了那么长时间,确实你的思想在不停地改变。

我们是在计划生育下长大的,从小被赋予很多使命,比如取名叫盛男,还有很多同学叫亚男,父母的寓意很简单,计划生育说生男生女都一样,那女儿就要像男孩一样,甚至要比男孩更强。

我爸爸做生意,我妈是家庭主妇,童年很多时候,我的第二性征是被抹掉的,就是你要像男孩一样,考好的大学。穿得稍微漂亮一点,父母会说你不务正业。

这时候内心是纠结的,我们其实还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只是成长的过程中没人教育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女孩,如何柔软,如何和男性相处。

但是这些东西在你大学毕业突然就扑面而来了,你怎么还不谈恋爱?为什么还不结婚?

“剩女”这个词就是妇联自己下的定义,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称为“剩女”,但没有“剩男”这个词。我觉得“00后”可以逃离这个魔爪了。

好吧,下面我爆个料。

这个事儿,我第一次跟人说。

我没有跟其他电影记者说过。

04、人生大坎:得癌了,治吧,从性别压抑里总结我自己。

20考电影学院研究生,体检,校医她用手摸,让我咽口唾液,说你甲状腺里有个结节。

我当时没往心里去,结节嘛,谁乳腺没个增生啊,哈哈。

十一就回家了,满心考虑爱情喜剧是不是要换。结果跟爸妈闲聊的时候说起来,不放心,去看看呗。

市医院就说是癌变,我跟我妈说,放屁,不可能。但心里就打鼓,想是不是真的?

我爸说别听青岛的,咱们去北京三甲医院。我自己就回京了,协和、北医大附中,每个大医院都去看了。最后确诊,确实癌变了,左边的甲状腺。

赶紧去看很多书,看这个病多严重。哈哈,还行,是癌症里面特别“幸福”的一种,不需要化疗。有点像其它器官的良性肿瘤,切掉就好。

这个结节在我身上不知道多少年了,扩散很慢,但确实出现了,那就尽快(做手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发散出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电影里有“生死”。

我就开始看书。有一本很厉害的普利策文学的获奖作品叫《众病之王》,专门研究癌症。

到底病因是什么,就是你内心跟肉体的无法调和,就会生病。起码,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因为我是在第二性征被不停地压制的过程中长大的。

你知道吗,这个病只在女性当中发,90%还是多少,反正非常高。

然后就住院做手术,我把一切安排好之后,才打电话给爸妈。哈哈哈哈,因为第二天做手术需要陪床,实在搞不定了,我爸妈那时候才过来。

我那时候坐在肿瘤医院12楼的落地玻璃窗那儿,外面全是雾霾,就在想,真不能让那部爱情喜剧作为我的遗作,哈哈哈,遗作应该稍微深刻一点。

姚晨知道这事,应该知道吧?哈哈哈哈,你写出来就都知道了。

我从来没跟人讲过这个事情,但我也觉得不怕说,没必要去掩饰。

05、瑕瑜互抵:和大姚闹矛盾,我先道歉!片子有问题,下次提升。

我20去的创投,那会儿剧本大概二稿的样子,自己也不觉得好,一直写到3月份定了稿。

有个朋友叫文文(文宇翔),之前一直在聊,后来也是我们片子的联合制片人,她是我们制片人顿河(阎云飞)的电影公司的制片人。

那时候她有个别的项目,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导。我说不行,有个剧本差不多可以开机了。文文就说好,等你开机。

结果到7月,我还没开机。她说你在搞什么,把剧本拿过来看看。她看完说我们老板顿河跟姚晨关系挺好的,可以帮忙递。

后来我才知道是顿河挺喜欢剧本,觉得姚晨适合,托文文问我。

我当时觉得,天呐,有这么一个大牌演员愿意来,我有什么好拒绝的?新导演内心一定是先雀跃一下,哈哈哈哈。

他们问我觉得姚晨行不行?我说选择权在我吗?是我要考虑她行不行吗?我说挺合适的。然后大姚没多久也给回复了,很喜欢。

第一次聊就在她们坏兔子公司,公司的策划也在,顿河也在。有一些她的朋友给剧本提了点意见,大概那么一页纸,我也就看了,没改,哈哈哈哈。

李九霄这个角色的原型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做金融的,也是成功论者。长得比较帅,身边女人特别多,但他不真心用感情。

每天跟你聊成功,不觉得羞耻,我们当然也不觉得,肆无忌惮的谈野心,很可爱。

姚晨与李九霄。

我也喜欢袁弘的角色,真的会为这样的角色心动。有好几个女性朋友也很爱刘光明,哪怕他最后反转了,有不好的一面,也依然爱。

我觉得有很多看上去坚强能干的女孩,内心很希望有一片白月光,袁弘就是这片月光。我们希望从烦恼中抽离出来,有一个人可以跟你聊聊人生,聊聊哲学,你也不觉得他在装x。

袁弘。

这个人物是我从阿乙的小说中提取出来的,我买了人物的使用权。但他在书里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最后人生一落千丈。

我先说这戏的缺陷吧,梁冠华那个角色没能捡回来。

梁冠华。

比如说,最开始疯子出来是先遇到梁老师和四毛,这是记者跟我讲的真事。

他和一个宣传部长,大胖子,每天聊吃喝拉撒的事儿,一起开车去村里,突然有个老疯子蹦出来,这个领导突然就非常利落地、很漂亮地,下车甩门,然后敬礼。

老疯子说首长好,宣传部长说同志好。老疯子说,报告部长,我们现在安全工作已经完毕,没有任何的问题。部长说,同志你辛苦了,去休息吧。老疯子就去休息了。

那个记者就怎么了这是?部长就说,这是我们村一个老疯子,90年代练气功脑子傻了,精神病院一直来抓他,他自残,我就养着他吧,每天过来跟他演两分钟的戏,他特别开心。部长说,这个疯子不疯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开心。

记者就觉得部长很有人格魅力。这些戏都拍了,后来因为片长就剪掉了。

现在我也看到片子当中有一些问题,真的源于我自己不够有经验。

袁弘妻子那个女演员也是没怎么演过戏,让她演到很好,其实需要你自己有更多技巧。这方面自己有点缺失,有很多这样的问题,都是。

我回来反省了好久,关于这片的视听呈现,尤其自己看完,再回去看看那些你不断拉片的经典,你才明白,你不知道自己上手的时候有多惨烈。

再说不符合男性价值观的事情,顿河拿到剧本就跟我说过,很有可能这个片子出来口碑两极化,一部分女性很喜欢,同样会有一部分男性很讨厌。

我说无所谓。好多人会觉得怎么这里男的没一个好东西,但我内心也很想反一句,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完人,盛男和她母亲也不完美。

只是说因为我现在走了女性视角,从盛男的角度来展示,好像我在帮她说话,没有帮那些男的说话。

这是视角的不同产生的视觉误导,就好像我们突然通过录音机听到自己说话,觉得这不是我。你可以不习惯,但你不能说这不是我。

我没有故意去丑化男性,同时我也没有美化盛男和她母亲,只是剧作上还没有那么老练。

如果我现在再去拍,会不一样,但那时候我想不到更好的处理方法。现在每看一遍心里就嘀咕,但老懊恼也不是个事儿,只能说下一部去改进吧,哈哈哈。

其实大姚跟我想的也不太一样,但是她有她自己的体系,因为她是个太老练的演员了,她有太多自己的人生经历,确实也比我大几岁。

大姚也会批评我的,我们也会有一些闹得不愉快的时候,但都是为了角色而争执。我俩不会完全闹掰,我应该会先道歉的,哈哈哈哈哈。

你刚才说我梗都太梗了,哈哈哈,当年看《加勒比海盗》那些恶习还在,热衷取悦观众。我是这样的人,哪怕我后来说不能拍一个商业喜剧作为我的遗作,但我还守心观众的。

我总和你说遗作,其实开玩笑的,我这癌的治愈率很高,五年之内的存活率95%。

每五年要做复查,呀,已经五年了,我要去复查一下了。

所以我接下来不再想拍文艺片了,我没法做那种清高的人,就是我拍我的,你喜欢就喜欢,不喜欢拉倒。

我还是想拍爱情喜剧吧,女性观众太需要了,每年有那么一部两部就很不错了。但我之前那个爱情喜剧都是20的了,好多梗都过时了,无所谓,那都是练手了。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评论

片子整体调性立意不错,大姚演出了当代女性生存的困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片中大姚在床上做仰卧起坐镜头,带入感较强,演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日常生活中压抑天性,彷徨生存,以及对天性释放的渴望。四毛和袁弘饰演的角色塑造的人物丰满,一个想要尊严,一个渴望成功。

《送我上青云》观后感精彩评论

《红楼梦》第七十回讲的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薛宝钗偶填柳絮词。

暮春时节,柳絮翻飞,大观园中的众姐妹重建诗社,以柳絮为题,作各色小调。

林黛玉作的是: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不同于黛玉和众人“丧感”十足的老腔老调,薛宝钗作的却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此词一出,高下立判。

然而红楼之所以为红楼,在于这位拥有着顶级的野心与聪慧的女子,仍逃不过“金簪雪里埋”的命运。

曹雪芹老爷子肯定想不到,两百多年后,宝钗的这句“送我上青云”,重新被赋予了对爱欲、对成功、对生死的求而不得、一触即破的多重隐喻。

对于电影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幸事,甚至有一种遥相呼应的高级感。

本片的主角盛男(姚晨饰),似乎是传统理想型女性的反面——有才能却心气高,没钱又嘴臭,老烟,爱爆粗口。嘴上绝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行动上却一再为了五斗米而低头。

她似乎顺理成章地就走到了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最惨的境地:多年没有性生活却被查出卵巢癌,路上见义勇为回头就被小偷报复,唯一能向他借钱治病的人是个斤斤算计的渣男,即将破产的父亲有钱给情人买包却朝她借钱填公司的坑,想一出是一出的母亲是一个把她当成救命稻草的巨婴......

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因为里面破天荒地的以极其直白的方式展现了女性的欲望,在热议穿衣自由,强调女性话语权的当下,十分应景。

如果不局限于性别的视角扩大来看,这部片子讲的是已经跌进污泥中的人,在渴望被送上青云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些什么。

与爱对抗,与欲相拥。

“爱欲是生死之门,我们从哪里来,还要回哪里去。”

这部片子在美术上自带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间的迷雾。

从盛男拉着她妈妈上山,遇到李老,到李老的山上居所,画面始终氤氲着一层朦胧的水汽,把人从现实中抽离开来,隔绝到了一方世外之境,时间与空间就像一场与真实世界中的人事都不沾不碰的梦境,它似乎是平行的。

待到动了念、下了山、喝了酒、吃了肉,这雾散去,梦也就成了泡影。

当盛男被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过的匪徒打倒在地上,视角中的天空,是明晃晃的太阳和流动的云。人只有倒在地上的血污之中,才能以如此专注又完整的视角注视青天。

盛男渴望的是好风,而终究走进的是无风来吹散的山间迷雾。

李老的遗言中说:“爱欲是生死之门”,似乎是特意点出的中心句。然而细推起来,不管是对于盛男、李老、还是妈妈梁美枝,爱是一个过去褪色的童话,而欲,是人呼吸饮食间的常伴。

盛男对于刘光明(袁弘饰)的片刻迷离,那一句“我想和你做爱”,是欲。这种欲求的不满很快就会被扑倒四毛(李九霄饰)所补偿,甚至无所谓强迫与被强迫。在这个故事里,爱是犹抱琵琶,而欲是认真、莽撞、无赖、与炙热。

电影展现了对于一个躺在谷底的人来说,欲较之于爱的“优越”——爱无法自我满足,而欲可以。

有观众在看完此片后发微博称,不喜欢盛男最后和渣男上床的片段。姚晨回应道:

“对于那场戏我的解读是:两个卑微如尘的灵魂彼此拥抱,相互取暖。没有爱,但有温度。”

像极了《甜蜜蜜》中李翘对黎小军说的那句:昨晚风大雨大,两个孤独的人稀里糊涂地吃了顿团圆饭而已。

我觉得全片唯一一处流露出一丝爱的高光,不是梁美枝手机里瓷器开片的清脆声响,而是在看她跳广场舞时,李老眼睛里亮晶晶的闪烁。

人可以在欲的满足中直上青云,而一句哪怕是虚假的“我爱你”,却可让人“大笑三声,百病尽消”。

死生亦大矣。

这棺材以前卖1500,现在涨价了,卖3000了。

整部电影中不乏一些写意的表达方式,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是那口被江水冲走的黑色棺材。

对于丢了棺材的老太太来说,没有棺材她不能死,不敢死。在收到刘光明的好心施舍后,又返回来说棺材涨价了,向他讨要更多钱,在生与死之间,是人心不停歇的贪婪与算计。

那口黑色的棺材静静地搁浅停泊在无人知晓的河滩,某一天再次顺水而走,飘到了曾经应该停靠的岸边。李老此时经过,就如同与棺材约好了一样。这口棺材像一艘渡人去世界那头的船,在选择它的乘客。这一幕太巧妙,太禅意,也太美好。

因这一口棺材,整部电影扩展了生死的维度。

在影片的开头,盛男赫然是一个很硬的生命——独自背包游走于荒芜火场,跟疯子打架打到流血也没在怕,对四毛毫不避讳地直言雇主是傻x,面对结仇的小偷对她做出抹脖动作而报以轻蔑一笑......

就在你以为这个生命旺盛凶猛无坚不摧的时刻,她被查出卵巢癌。

死亡面前,再坚硬的外壳也会绽出裂痕。盛男不得不为赚取治病费用,而为明知是个道德低下的投机者的父亲写自传。在倒在马路上的那一刻起,她的“送我上青云”,是求生。

她还是很刚,很混不吝,然而此后的每一次刚,每一次混不吝,都变成了自杀式的飞蛾扑火,横撞南墙。

这个面向死亡的前提,成就了盛男这个角色的魅力。

向上抑或向下。

“众所周知,我的儿子是个傻缺。”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向面,是我目前看过的关于此片的影评中都没有提到过的。也许这根本就不是这个电影想表达的。

那就是我的母上大人看完此片后得出结论,她认为本片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学历再高也没有有钱重要。

而我对此并无法反驳。因为它好像确实是讲了这么回事......

硕士学历,读博士半途而废的盛男,在走投无路之际,不得不向她最鄙视的人低头,论知识水平对方显然跟她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这个人能给她救命钱。

浴池中,几个男人坦胸漏肚正在泡澡,盛男站在浴池窗外等着给李总签合同。一直坚持的记者理想,在对方口中是个“跑业务的”,并让她承认自己是她的“衣食父母”。

你自然可以将其解读为男权的油腻、资本家的丑恶嘴脸,甚至是某种潜在的反智倾向。这种知识与财力之间明显的不对等,确实能够让人得出很多真实的结论。

李老对盛男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淹没在茫茫人海中,千万别引人注目,他说:“众所周知,我的儿子是个傻缺。”

这是一句用来搞笑的台词,但也恰恰是对“有钱才能获得尊重”的消解,也是对其他一切追逐的消解,是对“送我上青云”的消解——不管是四毛对于成功的追逐、刘光明对于学历的执念、还是李总通过贬低他人以获得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都是很虚妄的。

毕竟,即便平时有众人鞍前马后,但自己的亲爹对一个你雇来的人说你是傻缺,并且是“众所周知”。

众生挤破头的向上,何不是一种集体的沉沦。

送我上青云,是爱欲,是求生,也是一个徒劳的伪命题。

柳絮是如此轻飘而不足道,或许最终也逃不过随逝水、委芳尘。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鸡汤式的半开放结局,也许盛男真的顺利地做了手术,也可能不出所料、默默无闻地死去。

生而为尘埃,不必道歉。她鲜活而独特,恰似你我。

ps:个人认为袁弘饰演的刘光明是最精彩也最出乎意料的角色!所以在上文就没有对他做过多剧透。刚开始看这个角色的时候以为是个败笔,看到后面一个大写的“卧槽牛x”。所以......此影片推荐观看!(跟父母一起去后果自负)。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曹公借以薛宝钗所作诗词,刻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电影也从女性视角切入,讲述了女主在爱与欲望、爱情与亲情、家庭与社会等多层面现实问题中的自我救赎,值得深思。

《送我上青云》观后有感精彩影评

刘光明刚一出场,像个正直又善良的赤子,做事待人全凭自己良心。他和盛男相遇,更像是他的蠢蠢欲动。在小镇的图书馆,他给她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问她:“你读什么书?”他又端的一副好架子,自诩清高地说这镇上的人没什么文化,仿佛自己作为仅有的文青孤独得很。可实际上呢,他是有钱人家的一条狗,在外光鲜亮丽,在家摇尾乞怜。刘光明,可他不是任何人的光,盛男更像是他的光。他在盛男面前找回自己,看见自己,他看盛男像看平行时空中另一个倔强得不肯认输的自己。他在玄关处贴自己的照片,在亲友鞠躬时移到棺材后,他想要那么一点可怜的尊重。然而他仅有的傲骨,在圆周率中破碎,在警报声中湮灭。他跳楼,却像是一种自我证明。盛男忍下了原生家庭的支离破碎,忍下了天降而来的癌症,可她真正看见貌似正直者媚俗,她却受不了了。她用镜头砸向警报器,当看到刘光明仓皇顺着人流逃跑时,她冲上去质问他:“你不是不怕死吗?不是灵魂永生吗?”然后狠狠地吻住了他。她以为他是同路人,她以为他是知己,实际上呢,这个虚伪的摇尾哈巴狗只是道貌岸然的骗子。那个没有名字的父亲,弄虚作假的大师,色眯眯的老不正经,最通透的旁观者。看似糊涂,实则清醒。他向梁美枝借一点情欲,于是那个糊涂幼稚的恋爱脑就开始沦陷,可那个只会哭的梁美枝为他的死哭时,我怎么又有点难过呢。幸好,她的动心并不可笑,毕竟他为她将情欲衍生为爱欲。也许他并不想做什么鬼传记,可他却为传记想好了结局——爱欲是生死之门。他在等顺水的棺材。如果这人间也能像金庸大侠笔下的江湖就好了,初出茅庐的少年郎怀揣孤勇和热忱,摆不平事有一腔赤诚足矣,不必向谁低头,不必为谁折腰。四毛世故还油滑,他与权贵交道,向金钱低头。也许他自己也忘了当初那个恣意的少年,可坑洼的奖杯替他记着,盛男寄给他的连同奖杯的是一种态度。他问盛男:“被人尊重有多难。”盛男才明白他,原来是这样。一直以来盛男的选择都太廉价,她的理想主义,她的路见不平,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等她穷途末路之时,才是真正地体现人格的时候。她骂暴发户,撕合同,砸警报器。看啊,她仍是她。当她站在山顶,她看云。疯子站在她面前说的“我爱你”多令人心动,她说:“再说一遍。”她又爱上了自己。那就把我的英勇当个笑柄,在十万浩劫中传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