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15 12:43:39 作者:笔尘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请大家共同学习以下二年级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二年级《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0-5+3。

在同级运算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10-(5+3)。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在同级运算中,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请说出它的运算顺序7×(7-5)7-5是第一步7×2是第二步。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注意:混合运算的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用递等式计算7×(7-5)=7×2=14。

3、有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剩下的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到几把?

(1)想:77把扫把,分给办公室42把后,还剩多少把可以分给班级?

(2)这些扫把平均分给7个班,每班几把?

35÷7=5(把)答:每班5把。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1)课件上做4题。

(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1)课件上讲解,学生举手回答。(2)请学生上台做题,给奖品鼓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这种运算中,要熟练掌握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

(1)153=(2)427=(3)95=(4)284=(5)123=。

二、计算12。

(1)98+12(2)20+242(3)728+30。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18。

五、在填上或=(12)。

(1)54+554-5(2)6+727+72(3)5235(23)。

六、列式计算8。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七、应用题5*5=25。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教案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运算顺序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经验,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具体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现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序。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经验,教材及时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学生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2)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矛盾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一个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该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教材告诉学生: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必须添上小括号。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该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第2题汇集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运算顺序。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最终改变了算式的结果。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学生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诉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察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题的第(2)小题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试着列综合算式。

教材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综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依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第(1)小题是把3本笔记本的钱和1个书包的钱相加,第(2)小题是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想想做做”里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买两样东西应付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列综合算式不会有多大困难。

(2)逐渐学会。

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与前面教学的内容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解决的问题不限于求总和与求剩余,还有求相差数(贵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综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时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先想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列综合算式的习惯。如例题里两个小卡通与学生的对话,讲的就是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也是列综合算式时的依据。

(3)学习思辨。

第34页例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算出买书包后剩下的钱,再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多少本笔记本,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剩下的钱除以笔记本的单价。在算式50-20÷5里,有减法也有除法,应该先算20÷5。为了先算这个算式里的减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号。这里就有对算式50-20÷5进行思辨的活动,在算式里添上括号是思辨的结果。类似第35页第5题要先算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铺多少块地砖。对算式384÷12×8进行思辨,就知道应该为12×8加上括号。对列出的综合算式进行思辨,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能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正确解决。

第36页第10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这道题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再次体会减法的性质。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教学本单元后,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统一规定。

另外,教材里还有部分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锻炼思维。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体会条件信息里的联系是多向的。如第38页第10题里,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每4袋装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个)乒乓球;从5个乒乓球装一袋和一共有800个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装800÷5=160(袋)。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当求得一盒装20个乒乓球后,就可以通过800÷20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当求得一共装160袋后,就可以通过160÷4继续求一共装多少盒。对用不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适当地控制,不要频繁地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要允许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逐步达到这个要求。

小学数学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7页例1。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的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思维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含义并具备一定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系统学习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开始,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是综合算式的基本运算顺序,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将为日后其他运算顺序的学习及灵活运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中已对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会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口算,并直接写出结果。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并且到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此时安排混合运算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运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利用引导发现式、问题教学法、情景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将探究解题思路和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学习方式抽象概括出混合运算的顺序,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1)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分步算式。

29+38=67(人)。

方法二:综合算式。

(2)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2)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3)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15÷3×5,指定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

(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归纳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三)反思中加深理解。

1.比一比:今天的计算方法和以前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2.练一练: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1)课件出示例1的条件,同时提出问题:这天阅览室共来了多少人?

(2)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重点使学生明确:“中午走了24人”是多余的条件。

3.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2)学生独立计算。

(3)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指定学生说一说每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3.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2.口答: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带有问题的总结,对新旧知识有所梳理和升华,并能起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课堂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29+38。

=67。

15÷3×5。

=5×5。

=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教案设计

p.35、36

1、让学生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理解三步计算运算顺序;运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光盘

一、学习例题

1、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1)分步列式: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

(2)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123+154

=36+154=36+60

=36+60=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做在自备本上

802+764

2406-217

45-2034

51-363+25

指名板演再结合具体问题交流。

2、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题略)

建议:做混合运算,要先观察该题的运算符号,可把先算的步骤划线表示,然后再算。

3、比一比,你能说出原因吗?

2530+2520

84040-40040

25(30+20)

(840-400)40

第一组题可引导学生结合乘法意义来说,或是结合具体问题来举例说明。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第4题)读题后让学生解释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和求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3、(第6题)比较两小题,说说两题的联系。

4、把这3道联系实际问题做在作业本上。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重点、难点分析。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使同学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同学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0.30.50.60.250.7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1、做“想想做做”第1题。(重点说运算顺序)。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做“想想做做”第2题。(比一比,算一算)。

(1)观察每组的三道题,说说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桌活动,每人说一组题。指名说:重点讨论同样的数、符号,为什么运算顺序会不一样)。

(2)男、女生各计算一组,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总结:看来,虽然每组的三道题目数据一样、运算符号一样,但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一样了,结果也不一样了。

(还可让学生说说体会,仔细看题、细心计算的习惯培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3)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和有理化的方法与技巧,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节课的难点是把分母中含有两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实际上二次根式的除法与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分母有理化的过程,一般地,先确定分母的有理化因式,然后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都乘以这个有理化因式,就可使分母有理化。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这一过程容易出现找错有理化因式和计算出错的问题。

教法建议。

1.在知识的引入上,可采取复习引入方式,比如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或整式的运算。

2.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法混合运算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的层次安排,从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到乘法公式的应用,逐渐从数过渡到带有字母的式。

3.在有理化因式教学中,要多出几组题目从不同角度要求学生辨别,并及时总结。

学生特点:实验班的a层学生(数学实施分层教学),主动学习积极性高,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有较好的思考、质疑的习惯。

教材特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三个重要概念(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基础上,将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综合在一起的混合运算的学习。

鉴于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及“谈话式”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具体说明如下:

(一)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注重问题设计,注重引导、点拨及提高性总结。使学生学中有思、思中有获。如本节课开始,出示书中例题1:

让学生先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同学说出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强调: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和有理数相同。

(二)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教师注重活动设计,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悟道。教师设计一组题目,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解答,然后以记成绩的方法让其它同学说出优点(简便方法及灵活之处)与错误。由于本节课主要以计算为主,对运算法则及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从意识上认为本节课太简单,不会很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更好的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此这般设计。

(三)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方式上,教师注重合作设计,使学生学中有辩,辩中求同。如本节课中对重点问题:“分母有理化”的教学,出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找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其它同学补充完成。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教师的激励和主导,才能达到彼此互动。正是在这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追求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协调发展,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教师乐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复习:

1.计算:(1);(2).

解:(1)(2)。

==。

=;=.

2.在整式乘法中,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什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是什么?什么是完全平方式?分别用式子表示出来。

m(a+b+c)=ma+mb+mc。

(a+b)(m+n)=am+an+bm+bn,。

其中a,b,m,n都是单项式。

完全平方式是。

;。

在实数范围内,整式中的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运用乘法法则及乘法公式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引入新课。

这里再顺便提一下,如。

一、教学目标。

2.掌握乘法公式在混合运算的应用.。

3.通过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例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同上。

小黑板,卡片,幻灯。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除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我根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混合运算计算过程,能熟练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1.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法,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数学信息,说说解题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独立列式计算,交流计算顺序和结果,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出示7×6+24,指名学生板演计算,总结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在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择“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来研究。

二、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归纳方法。

(1)鼓励学生探究。

师:关于这一节的问题,每个足球比篮球多多少元?老师想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依托小组的力量,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其中收集信息。

(2)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内的发现,教师补充,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和书写格式。

(3)及时总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减法,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拓展强化新知。

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2)给计算顺序分类,(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再计算。

设计意图:练习时按照,先说计算顺序,再画出第一步计算什么,最后计算的模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有说到做,明确了计算顺序,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书设计:

=10(元)。

1.当综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2.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板演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及时的进行计算顺序的文字总结,给计算顺序分类明确。达到学生正确计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99-68×238-[2.44×(8.5-5)]。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a、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b、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再算();

c、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再算()。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

(一)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25+35)×18。

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三)教学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做“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