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热门21篇)

时间:2023-11-16 15:51:31 作者:HT书生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日趋功利化,许多学校以考试为导向,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的人文精神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培训,强化了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大大淡化了其人文性。

因此,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其实,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没有以往的那种生搬硬套,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她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以自己的真实来承接她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

上大学语文课,我体悟最深得就是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任何一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们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语文,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的那份美感。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有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与哀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与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每一次的上课,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我国高校中母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甚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本学年第二学期行将停止,现对本学期的。

工作总结。

如下,恳请各位领导跟同仁批评教正。

一、思维工作方面。

我始终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局势。始终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尺度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令,争夺以自己的实际举动来践行一名党员的诺言。

二、教研组工作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权衡办学水温和效益的重要标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的要求,家长的盼望和学校教师的破足之本。因而,本学期文史教研组的工作领导思惟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立异能力为主导,狠抓常规治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中求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科比赛及测验成绩均有的长足的先进,取得了必定成就。本学期文史教研组的工作依然缭绕着惯例教学来开展,从日常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组内公然课能环节进行逐层深入,顺利地完成了20xx年语文科目标辅导工作、新学期的教学授课打算的制订、新版试题库的编纂复审及格、第二轮组内公开课全面高效完成等。

三、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主要承当了我校12级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严格依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依据学校同一要求,编写试题库,熟习本学科当前应用的教材、教学提纲,对本学科教学办法与教学理论达到了较高的研究程度。

在教学中,当真研究新纲要、吃透教材,踊跃开辟教学思路,把一些进步的教学实践、迷信的教学方式及先进古代教学手腕机动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力培育学生的配合交换、自主探索、敢于翻新的等才能。另外,自己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重视教学教训的积聚,有了心得领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据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尊心、好胜心更强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民主化”教学的原则。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民主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和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文本,慢慢地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其次,在课堂上建立师与生,生与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创造性自会得到激发。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并不一定正确合理,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做到多方面的思考,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去想,那会更精彩”等等,这样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到个体行为得到了尊重,而且能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去思维,逐步使学生敢于和勇于创造性的思考。

四、遵照纪律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导教学工作的同时,严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轨制。处置好学校工作与上学深造的关联。不管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

合同。

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能准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节约节俭、不辞辛苦、对人真挚、酷爱学生、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处处以一名国民先生的请求来标准本人的言行,绝不松散地造就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小结,如有不妥,敬请引导共事批驳斧正。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个人教学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学习有关电脑知识,还经常上网找一些优秀的。

教案。

课件进行借鉴,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和纪老师、杨老师进行学习交流。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在教学工作当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相互协作精神。

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与促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看谁操作快完成任务最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其次,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三)及时做总结、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二、学校的其它工作。

平时在教学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扎实,并能顺利地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校微机一室的维护。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本学期我继续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

除此之外,我还担任了学校“校讯通”平台数据的维护和管理,以及通过“灵武教育信息网”发布学校简讯等事项。在以后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校职工会议上,校长说:“姚、纪、杨,你们三个人的水平在全市来说是最差的,不能干就卷起铺盖走人。”这句话令我一直记忆犹新和深受刺激。同时也否定了我们这一学期的工作业绩。当然,我承认我们的水平是有限的,但是不等于我们没有干工作。说实在的,“网络管理”是一项艰巨,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工作。我们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步了。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做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做学习的主人。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受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了解了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德育教育;培养了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意,并能正确书写;认识7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

字典。

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含意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联系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正确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预习要求学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同时还养成了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试着修改自己习作。养成较好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范文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但当前,该门学科却逐渐被边缘化.作为大学语文任教老师,我们应适应信息时代青年学子的求知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环节等进行适当的改革.

作者:郭兴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柳州,545004刊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tobusines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这个学期我和吴满珍老师学习了大学语文,感受颇深。首先是吴满珍老师每天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每天都保持着甜美的微笑,每一节课都在引导我们学习博大精深的语文。在大学学习语文没有了中学时期的厌烦,没有了考试没有让我失去方向,相反,以一个更轻松的状态学习语文。在吴满珍老师的课堂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下面我将我在大学语文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一观点。还记得吴满珍老师放的广告,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瞧,大街上有着各样商店,有了一个好店名吸引顾客,就可以多赢利。比如说那个服装店,叫“衣拉客”,这个店名用意巧妙,使人一见就有一种好奇的心里,顾客也就不由自主地走进这个店了。生活中还有语文身影。草坪上的告示牌:“别踩我,我怕疼”;水龙头旁的“别让我留下伤心的泪水”;电视里的多彩广告:“今年过年不送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教室里的名言警句:“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点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人们情感交流的快乐使者:“你好”,“打扰了”,“请”,“谢谢你”。由此可见,生活离不开语文,因为语文是包装内涵的艺术。语文就像金子,不论现实多么贫穷,只要你拥有语文,并能熟练地掌握,那么在语文的世界里,你便是富有的。所以我们该让生活充满语文,让语文导航着文明的船驶向前方,迎接黎明的曙光。

还有学会了赏析散文,诗歌,小说的方法。

毋庸置疑,学习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阅读名人名家的作品,更有利于我们之后的学习生活。吴满珍老师更注重在赏析作品上,让我从作品出发,做出自己的评价,要做到超越作品,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下面赏析春江花月夜来阐述我对赏析诗歌的理解。吴满珍老师曾说过,学习诗歌一定要大声的朗读,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起其中的意境。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除此之外,吴老师还给了我们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让我们面对众多人说话,不在怯场。吴老师还要求我们自己做课件,下面我将我做课件的体会阐述出来。

首先在课件的制作上要简洁大方构图合理,所用颜色要与内容和谐;要设计制作必要的按钮和提示文字,这样不仅自己使用流畅,也为他人使用带来方便;课件结构要完整,有片头有片尾正文要突出。我还体会到制作计算机课件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做课件不但能学习到许多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还能加深我们对文本的理解,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语文,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体验,另外在搜集音乐和图片资料时,还可以欣赏到一些优美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享受。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充满信心不怕困难。在制作课件时可能遇到一些难办的问题,如搜集不到理想的图片,因为对软件使用还不够熟练作不出理想的动态效果等,有时困难会使人很懊丧,甚至会想到半途而废,只要有信心克服困难,那么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图片等素材,就会去请朋友扩大范围找,或者想办法制作;一时作不出理想的动态效果,就会不辞辛劳地反复练习,如果用一种软件达不到目的时,还可以想法移植其他平台作的效果来用。总之,当花了时间克服了困难作好了课件时,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满足和幸福。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陈焕生上城》,了解到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从而形象地概括了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我还阅读了《第四十一》,了解到在那个杳无人迹的小岛上,两个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尽管没有大场面,我们还是从那寂静的小岛上的一声枪响中,感觉到那个时代,两个阶级搏斗的剧烈。通过看《乱世佳人》,《奥赛罗》,更是让我开了眼界。

以上几点就是我的大学总结。虽然语文学习的时间不如英语,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就会进步。更何况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不好好学习语文怎样更好的生活呢?语文的学习没有终结,才刚刚开始。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深入学习教改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课改理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争取在捆绑式管理体制下,语文学科、运输地理学科能做出突出的贡献,新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为此,在以下诸多方面对教学工作思路做相应调整:

一、学习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行教学创新。

二、课堂教学要达到"活学活用"课堂教学模式,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文色彩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自己授课艺术水平。鉴于本学期学校的教学实际,建议每节可在上课之前,开展10分钟诵读活动。例如背诵、温习从前学过的课文和要求记住的文学常识、字词解释,专业课等知识。同时,要做到"课前三分钟侯课"、"下课铃响不拖堂"等教务处在课堂常规方面提出的要求。

四、开展竞赛辅导:课外辅导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途径,加强阅读、感悟和写作的强化训练。

五、作业批改:本学期力争所有的作业全批全改,且要做到及时批改。对于语文学科作业的特点,难度在作文批改上。每篇作文必须要有总批语,提倡有眉批和旁批。各种批语要有针对性,能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已经改正的错别字,老师要及时批阅。

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七、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为重点。八、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九、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十、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十一、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二、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及修养。

以上是本学期的工作计划,相信在不懈地努力下会使本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语文课程大学生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以下是我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语文课程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平台。通过学习课文,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给我们布置写作作业,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这种写作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还增强了我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写作,我的词汇量和写作技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其次,语文课程帮助我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经典和现代文学。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阅读,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学会了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如快速浏览、精读和批注等,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我也学到了不同的阅读角度和观点,扩大了自己的思维广度。通过阅读课本和作品,我渐渐懂得了如何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这对于提高我的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语文课程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朝花夕拾》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和人文风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观点,也增加了自己的人文素养。我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中。因此,语文课程培养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此外,语文课程也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运用变得非常重要。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训练,我学会了使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查找和资料收集,并学会了使用不同的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整理和展示。这些技能不仅对于我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总之,语文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习路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和综合运用。这些在语文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对于我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道路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相信语文课程会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本学年第二学期行将停止,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恳请各位领导跟同仁批评教正。

一、思维工作方面。

我始终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局势。始终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尺度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令,争夺以自己的实际举动来践行一名党员的诺言。

二、教研组工作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权衡办学水温和效益的重要标记,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的要求,家长的盼望和学校教师的破足之本。因而,本学期文史教研组的工作领导思惟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以培养学生自主立异能力为主导,狠抓常规治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素质教育,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中求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科比赛及测验成绩均有的长足的先进,取得了必定成就。本学期文史教研组的工作依然缭绕着惯例教学来开展,从日常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组内公然课能环节进行逐层深入,顺利地完成了20xx年语文科目标辅导工作、新学期的教学授课打算的制订、新版试题库的编纂复审及格、第二轮组内公开课全面高效完成等。

三、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主要承当了我校12级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严格依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依据学校同一要求,编写试题库,熟习本学科当前应用的教材、教学提纲,对本学科教学办法与教学理论达到了较高的研究程度。

在教学中,当真研究新纲要、吃透教材,踊跃开辟教学思路,把一些进步的教学实践、迷信的教学方式及先进古代教学手腕机动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力培育学生的配合交换、自主探索、敢于翻新的等才能。另外,自己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重视教学教训的积聚,有了心得领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据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尊心、好胜心更强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民主化”教学的原则。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民主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和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文本,慢慢地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其次,在课堂上建立师与生,生与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创造性自会得到激发。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并不一定正确合理,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做到多方面的思考,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去想,那会更精彩”等等,这样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到个体行为得到了尊重,而且能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去思维,逐步使学生敢于和勇于创造性的思考。

四、遵照纪律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导教学工作的同时,严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轨制。处置好学校工作与上学深造的关联。不管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能准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节约节俭、不辞辛苦、对人真挚、酷爱学生、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处处以一名国民先生的请求来标准本人的言行,绝不松散地造就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小结,如有不妥,敬请引导共事批驳斧正。

大学语文课程总结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转眼间一个学期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做总结如下:

一、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课标“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桌或小组合作试着自己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做学习的主人。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受到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教育,了解了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了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德育教育;培养了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意,并能正确书写;认识7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含意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联系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正确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能预习要求学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同时还养成了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试着修改自己习作。养成较好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在今后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

根据学院改革大学语文课程的要求,语文教研室按照部门领导的意见和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教研室全体教师考察、研究,拟定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思路具体如下:

1.教育部16号文件要求高职学院的课程能体现“工学结合”的精神。

2.学院和各系部的改革要求。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我院学生的现状以及基于现状得出的结论。

(1)语文基本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b.沟通能力不强。学生缺乏沟通的技巧,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但是我院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学好交际能力的愿望。

c.阅读能力不强。我院学生阅读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理解能力弱、经典作品阅读较少(不少所学生根本没读过)。d.写作能力不强。

结论: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强会影响到我院学生综合里能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的求职面试,也会影响到学院以及各专业的办学形象和就业率;阅读能力不强影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在专业上的提升空间,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文化基础薄弱。

结论:文化基础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会影响到一个人形象气质的塑造。我院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不利于提升他们的形象气质,对学院和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开设《实用语文》课程的目的1.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侧重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自我推销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1.教学设想。

《实用语文》课程的教学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模块来进行,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说”和“写”两个模块,以“读”和“写”两个模块来辅助“说”和“写”两个模块。

(1)“说”模块:着重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能说得流畅,能说到重点,能艺术性地说,最终为学生就业服务。

a.朗读训练。

b.朗诵训练。

c.复述训练。

d.演说训练。

e.人与人之间语言沟通的训练(包括学生与用人单位在求职面时试的沟通)。

(2)“写”模块。“写”模块分为普通写作和日常应用写作,这一模块的训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a.普通写作:主要由《实用语文》课程负责,主要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运用。

b.日常应用写作:主要由《应用文写作》课程负责,主要训练日常工作所要涉及到的文体写作训练,如计划、总结、求职简历、策划书、竞聘演讲稿等。

(3)“读”模块。本模块主要是负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性思维。本模块辅助“说”模块和“写”模块。

a.读单篇文章(名篇)。

b.读著作(经典著作和通俗作品)。

c.读影视作品(视频作品)。

(4)“听”模块。本模块主要训练学生听人讲话的理解能力。一个人才除了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外,还要有能准确理解领导者、管理者讲话的能力,这样才能把领导者、管理者的意图贯彻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才会有良好的执行力。“会听”是“会沟通”的前提。

2.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3.教材:目前市场上没有与我们的设想相对应的教材,暂时自编讲义,以后我们将会编写与我们学院相适应的教材。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中,职业化发展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与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1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在充分满足各种职业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中,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特色给予高度重视。因此,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方向,需要以市场的发展情况为引导,根据各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度独特的教学计划,将素质教育、社会发展需求、职业需求、就业需求和学生素质等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水平。目前,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等,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课程形式相统一,从而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创新。通过一系列改革,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内容是必须完全脱离传统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的需求,从而实现教材的完全同步。

2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

现代教育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快速转变,还需要形成独特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具备职业特色,从而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职业化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形式应与各院校的主要特点相结合,如体育学院中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要以与各体育项目相关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涉及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扩大语文学习知识面的过程中,注重职业方化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中,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的职业化方向,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形式与院校特点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素养,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形式不断创新。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形式方面的职业化方向,可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尤其是在进行职业教育时,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以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职业发展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素养,从而促进教学形式的职业化发展。另外,在部分比较特殊的职业院校中,如旅游职业院校,需要对语文教学中的形式给予高度重视,注重教材的合理设置和应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发展。

3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设置的职业化方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很多职业院校中语文教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在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能力和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第二课堂的设置具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作用,因此,语文教学第二课堂的职业化方向,教学必须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彻底由被动变为主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在我国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改革中,部分学校实行了戏曲社、篆刻兴趣组等学习团体的第二课堂方式,将兴趣作为最好的引导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改要求下,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但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的辅助资源,因此,教学必须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生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制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活、活泼和愉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知识的不断拓展。

4结束语。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大联系。本文就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全面分析,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文化底蕴薄弱,人文素养缺失问题亟待解决。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学生来源于三本毕业生,其中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两年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且未参加高考,学生文化底蕴薄弱,文化素养偏低;另一部分来自普高和职高的学生,高考分数偏低。入学后,学生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人文素质的提高,致使其人文素养匮乏。大学语文是面向高职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并未得到各方重视,没有发挥出学科本身的优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现状,如何让大学语文课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在高职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医学护理专业、机电煤化工3个专业做了240份大学语文课程方面的调查问卷,从问卷的反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

(一)课程定位的困惑。

大学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事实上,大学语文课在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共课程,课时普遍较少,单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同样是公共必修课,大学体育开设两学年120学时,大学英语开设一学年60学时,而大学语文、大学汉语课程作为公共课仅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课时,大部分专业课时仅为30学时,甚至有的专业受实训影响只有26学时。大学语文课作为公共课程普遍得不到重视,这也表现在教学形式上,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同样是公共必修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都是按班级授课,大学语文却设为合班授课,人数少的班级是50多人,人数多的达到120人。合班授课给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选用等带来了极大困难。在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态度时,12.4%的学生表示很喜欢,70.2%的学生比较喜欢,13.2%的学生不喜欢,仅有4.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门课程的,但是合班授课使教师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互动等形式,由于课堂人数多,部分学生或者不参与互动随便干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借机说和教学内容无关的话,致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合班授课导致教学效果低的弊端非常明显。

(二)教与学的困惑。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的对象是全院各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教材是统一的教材,任课的教师较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形成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满意度的调查上,34.9%的学生比较满意,48.57%的学生满意。16.6%的学生不满意,尽管学生满意度较高,但是学生仍然希望大学语文实行课程改革。在调查中,希望课程改革的学生达到51.6%,不希望改革的28.5%,抱着无所谓态度的19.1%。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希望大学语文能有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看,高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仅限于课堂,而对大学语文课程来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文化素养的提高靠课堂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开阔思维,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在调查问卷中,在“课余时间你经常做的事”的选项中,8.9%的学生选择看名著,18.7%的学生选择投入专业课学习和外语学习,15.8%的学生选择参加其他活动,而高达56.6%的学生选择娱乐玩耍。对“你是否关注一些与专业不相关但能扩展知识面或提升思维能力的书籍”的选项中,19.7%的学生选择极少,60%的学生选择偶尔看看,20.3%的学生选择自己去主动找一些书读。调查问卷明显反映出高职学生的读书态度,一个没有良好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必定适应不了未来的职业需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课程改革的探索。

(一)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大学语文课时太少,需要增加课时。但是在调查问卷中仅有7.1%的学生选择增加课时,25.6%的学生选择除公共课外再开设选修课,67.1%的学生选择视专业而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看,学院应根据各专业特点来定课时,需要增加课时的专业可以考虑加开选修课,可以采用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及延伸,形成相关的系列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唐诗宋词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外国文学名著欣赏》《演讲与口才》等选修课,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大学语文课程群,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需求和能力需求。

(二)课堂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要保证给师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取消合班上课的方式,实行班级授课,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师应该践行课改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多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专题,激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尽量给学生充分表达个人思想和观念的机会,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三)延伸课堂关注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

针对学生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不良现象,大学语文课要注重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推行“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学生学习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的各种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有文化内涵的社团,教师及时做好指导,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活动加强学生间交流,增进学生间友谊,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设置课程,优化课堂教学,扩展课外学习空间,加强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运用的联系,让大学语文真正融入学生生活,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打造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本文就对于现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对当前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成为了当前社会非常重要的发展动力。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为教学方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多新的变革。我们在展开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扭转观念,主动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新的需求和挑战,合理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更换的辅助和支持,构建一套更加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语文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一、思想理念上“迈出第一步”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大学语文要想实现有效地创新,引入信息化的教学策略和思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给予教育信息化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紧密跟随时代的脚步。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是具备较强前瞻性特点的教育,而不是“孤芳自赏”、“养尊处优”的教育。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于当前的教育思路进行积极的扭转,要使知识“活起来”,让语文这门学科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性特点。例如,《百家讲坛》是一档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节目。之所以这个节目能够广受欢迎,就是由于其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时代化的新元素,配合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让历史知识具备了更强的视听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做到了雅俗共赏。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惊人的,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改进,进而更好地提升当前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落实成效。

二、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大学语文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和成效,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面对现阶段新的信息化时代背景,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地改革与创新,引进信息化技术,让当前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前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中所应用的一些教学素材、课件等资源进行共享,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地选择相关材料,进而充分地对当前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和整合。教师也可以在备课阶段,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进行展示,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三、合理改进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技术辅助下,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做好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并且进一步丰富当前现有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课文内容,汲取养分,对课文深度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吸收,这是写作能力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同时也应该是作文教学中所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一方面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学习。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地进行准备,围绕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积累,让他们的语言能力素质方面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上,我们应科学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基本水平,引入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写作,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学生自然也就能够在参与写作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和素质,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完成整个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目标。在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准备上,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们能否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更多不同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四、微课教学思路的探索。

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其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同时也对课堂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确保微课资源制作的程序性和条理性,并且确保微课资源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实用性,能够真正地为学生带来益处,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微课平台是基于网络的共享平台,丰富的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建立微课平台资源库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用户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

五、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理念。

因材施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根据学生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在对不同学生具体需求进行满足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缓解,以此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如果有学生在学习部分语文知识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指导其选择相关知识点的专项课程学习。如果在其他方面存在困难,则可以选择相应的专项内容进行学习,这可以有针对性的获得自身相关能力的提升。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在语文知识学习进度方面也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处于不同进度的资料内容进行观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获得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队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排头兵。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当前的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合理分析,通过优化调整,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应该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能够发挥好示范作用。学校应该对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并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师培养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并给予他们更多参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增长教学经验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为当前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人员基础。

七、结束语。

大学语文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集文学知识、传承文化以及人文道德于一体,通过大学语文公共课程的学习,使得各个门类专业的大学生都能够达到大学文化水平,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当前信息时代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应正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诸多优势,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改进,充分地推进资源方面的整合,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综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2]吕红.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3]李全祥.试论“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2).

[4]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5]鲁渊.略论大学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嘉应大学学报,2001(4).

[6]李燕群.浅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a].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

摘要:语文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改革是当务之急,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基础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近年来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整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相比,与生产一线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相比,则显得步子太慢、力度过小、效果不够明显。深化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是人们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和媒介,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却陷入停滞不前、无足轻重的窘迫境地。从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效果、实践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1.认识片面,定位不准。

不少高职院校一味地强调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忽视包括语文在内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人为地割裂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联系。在课时安排上明显不足,有的学校甚至把语文列为选修课或者干脆取消。在开设语文课的高职院校中,有的学校偏重语文知识教学,有的学校偏重文学教学,有的则偏重写作或阅读教学。这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松散局面使学生厌学、教师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法单调,教学效果欠佳。

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落后,枯燥乏味,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讲台上靠的就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按作者—写作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模式对课文做死板生硬的讲解。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高职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单一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中,而应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大多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专门的教学实践基地,偶尔开展的活动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效果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语文课的实践没有专业课那么重要。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或职业高中改制的,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参差不齐。现有语文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许多教师处于知识半衰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

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把语文教学放在与专业课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密不可分,学好语文,终身受益。

1.立足院校实际,确定课程类型,合理设置课时。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原则主要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语文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从事某种岗位奠定语言文字及书面交流表达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实际需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将(应用写作)定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应用文的根本特点和实用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确定教学重点。如文秘专业应将其作为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重点掌握一般公用文体、日常文体、事务文体的写作技巧;经济贸易专业重点掌握合同、招标投标书、广告、市场调查和预测等经济应用文写作;法学专业重点掌握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等法律文书写作。不应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当然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大学语文》没有学习的必要,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角度出发,可将《大学语文》拆分为文学欣赏、诗词赏析、文学评论等选修课,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自由选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时的设置上,一般文史类、经管类专业以每周4学时,总学时72为宜;理工类专业以每周3学时,总学时54为宜。另外根据各专业实际,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外实习之间的比例。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

要突破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讲授型”和“单一型”模式,把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上来。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法来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互动教学法: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如快速思维训练、故事接龙等,使学生身心活跃。挑选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章节,先让学生自学,上课时安排学生主讲,然后大家一块儿讨论,教师最后做总结评论。这样,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案例教学法:每位教师在讲授一种应用文体时,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出富有特色的案例,在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给法律专业讲法律文书写作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民事侵权”案例,让学生分成原告和被告两组,原告写民事起诉状,被告写民事答辩状,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巩固了学习效果。现代教学法:要将常规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够熟练地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电脑、移动k投影仪、vcd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应用写作内容涉及面极广,它的形式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熟练应用,这就需要加强练习,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过程。具体做法有两种:建立应用写作模拟实验室。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相互协调配合,谈生意、签合同、作营销策划、制发文件等。如模拟求职招聘现场,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扮演求职者、考官等角色,完成个人简历、求职演讲、现场答辩等环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超越自我。(2)建立应用写作实训基地。教师带领学生深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市场预测,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高写作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技术能手到学校任课,给学生讲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5改革传统考试模式,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学生成绩考核的传统做法是依靠期末的一套试卷进行闭卷测试并给出评定分,这样做势必造成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文化素质只是其中之一,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卷和分数。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挖掘他的潜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高职语文成绩的评定,可以是多层面的,主要是引导、鼓励学生向个性化发展。首先,坚持上课提问打分,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两到三次,计人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可调动学生思维,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学生平时参与的社团活动,如演讲、出板报、读书笔记、论文写作等,都可以一定的比例体现在成绩评定中。这样将语文学习融人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好处。最后,教师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自主设计试卷,然后综合有价值的试卷制成试题库,最后从试题库中选题制成试卷。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出题过程中能全面地复习教材;另一方面,也可避免教师主观命题的片面性。

总之,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

(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例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的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近教学内容不变,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下未见课程开发,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已经远远不及以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而部分以阅读课为主的选修课,教学目标设定太过简单,学生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就结束了。因此,这些“替代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属于闭着眼睛教。教学方法单一,仅用讲授法灌输整堂课,学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调动课堂积极性。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说课也不会,整个教学步骤随心所欲地设定,更不清楚导语、结语,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

(四)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得已被“创新”课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课,教材由本院自编,模块化明显,体系不够严谨,没有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并且只在航海专业中授课,没有在全院普及。作为部分专业的选修课,航海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学语文课,只追求创新课程而忽略原本大学语文基础课,是舍本逐末。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语文课程体系的根,在于课程标准的设定,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细致,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对大学语文设定非常明确的课程标准。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支持力度还不够。各本科大学层次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各高职院校特色也很明显,因此,在人文性鲜明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和标准制定上提出了很大挑战。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大学语文的工具性给予一定的标准设定,明确其地位和作用,积极鼓励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开发、建立名师工作室,树立示范课展示,等等。

(二)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鉴于大学语文课兼职教师众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数量极少等现状,应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用现代科学技术贯穿大学语文教育课程,鼓励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师资资质本科专业以汉语言文学或者对外汉语专业为主,新闻专业次之,研究生专业以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为主,并且按照严格要求,都应该是师范类院校毕业,获得相关教师资格证。在这样的专业的资质基础上,建设教学团队,同课异构,统一标准,并保证团队梯队阶层清晰。在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后,建设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增加开展语文课程教育论坛、交流会议,有助于统一思想,交流经验,获得最新资讯。目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开设了相当多的文化产业类的研讨会,向全国各界征稿优秀论文,组织相关专题研讨会,但是,这样的论坛会议普及性较小,没有通过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下发文件,主要还是此类爱好者参与居多。并且有关领域专业性较强,多集中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或者山东省、市语言工作委员会,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普及工作浅尝辄止。在会议之后论文集并没有及时发布于期刊,影响范围很小,作用不明显。针对这样的问题,强烈呼吁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将以大学语文为主的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设立专业委员会和理事单位,定期开展研讨会议,带动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工作积极开展,及时公开教学成果,创立信息化教学平台,保证资源共享。

(四)课程创新性开发。基于语文课程的“听说读写”四大主要部分,有根源地创新开发新课程,如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赏析等。基于本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开设的课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应系统性地更新教学内容,以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顾的原则严谨地编写教材,更要与以单独模块化出来的听说为主的“演讲与口才”、阅读为主的“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等建立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完全脱离。可以结合本院校特点和语文课程开设“中国海洋文化”“海洋诗歌鉴赏”“航海文化”等课程,既要合理创新,又紧密结合语文课程。针对教育部提出的“3+2”专本贯通培养考核的最新要求,必须包含语文、英语、计算机、专业课等内容,教育部正在征求各高职院校意见,准备出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内容详尽,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等几大部分,对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的前景要求提出了详尽的安排。

三、大学语文及文化素养课程前景要求具体安排。

(一)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应基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对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支撑,融入有关国家教学标准的要求,融入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注重与职业面向、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高等职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应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还应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学时安排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可根据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灵活设置大、小学期。三年制高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总学时数为2500―2800。关于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高职总学分一般不少于140学分,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不少于总学时的25%,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内容和总学时数。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三)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之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高职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一般不低于60%。兼职教师应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

2.教学资源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校教材选用制度。根据需要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4.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5.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近日青岛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青岛市各高校的传统文化素养选修课常爆冷门,甚至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本校有这方面的选修课,即使知道,也不去选择这样的课。

这提示我们,传统文化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兴趣进行改变,创新开发课程,从传统文化中学生普遍感兴趣,又和自己学科有交集能做到有效的知识迁移的部分,选取优质的、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编排新的课程,创新课程做到有根基、有市场。各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基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大学语文课程,大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在课程建设上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3]倪蒙.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功能,在高职教育阶段如何让大学语文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本文在分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并结合自身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实践探索。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以及人们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大学语文如何适应高职教育,为高职学生当前就业和将来可持续发展搭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成为高职院校函待解决的课题。

一、关于综合素质。

“素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一)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二)素养;(三)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在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以上三种意义的综合,即是以人先天的生理为基础,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它可以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综合素质是一个总体概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支撑的本钱。

语文课程既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工具,维系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工具性表现出来的是语文课程外在价值和意义,人文性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因此,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生活技能的活动,它更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是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的一个过程,对学生的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大影响。

当前,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就是“准就业”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遭遇许多尴尬:从高职院校目前使用的教学计划来看,除了文科类专业外,一般理工类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即使有个别专业将大学语文作为选修课供学生来学习,最终也没有什么学生来选。对此。《中国教育报》给予了关注并展开调查。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就是“高四语文”,没必要浪费时间再学。

反思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造成大学语文这种尴尬的内外原因有很多,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是造成大学语文成了“高四语文”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高职教育学制时间较短、学生就业压力大,促使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不重视甚至忽略大学语文的学习。

但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却是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据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此为:

表达更是“敲开企业大门的第一块砖”: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简历,表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见面,展示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可见,在高职阶段,仍有继续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需要。重新审视大学语文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应是当前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衔接,使两个阶段的知识能顺利的链接,为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和升华搭设合理的平台。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设计和构建的,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除了要与之前的语文课程体系衔接外,还必须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尤其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功能的实现,即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等能力的获得。因此,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可以这样确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等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从当前就业和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改变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要让教材服务于教学的实际需要。目前高职院校对教材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评估的要求来选择的.—选用教育部指定的、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当然不例外。这种要求可以在“面”上保证各高职院校教材的质量,但对各高职院校学生实际需要的针对性不强。如果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调研,不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只是机械地按照现有教材所呈现内容的先后顺序,按部就班教学,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要让教材服务于教学的实际需要,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和加工,以突出语文的应用性功能,让语文的学习与学生实践、实操联系起来,使同一本教材不同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改变以往大学语文教学“到哪里都是一个面孔”的现象。

强化服务意识,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把语文所有的基础知识点都涵盖了,基础教育后的语文教学,其着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因此,教师的角色应从“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以加速知识内化的速度,提升学生素质。

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大学语文教学的时间,拓宽大学语文教学空间。职业教育使学生到校外顶岗实习成为必修课,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因此,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遵循着“必需”和“够用”两大原则。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只安排48学时。48学时对于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不够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拓宽大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大学语文教学的时间,弥补学时的不足,还随时随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体现高职教育服务的宗旨。

利用灵活、多元的考评方式。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各种选拔性、淘汰性考试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将“知识”等同于“能力”,这种认识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多采用记忆的方式。这种只重记忆,不重运用和实践的学习方式,不适合培养动手能力的高职教育,因此,迅速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我院是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除了人文学院外,大学语文一般作为选修课安排在三年级上。三年级学生学习、实习和就业的压力与矛盾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为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我们根据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从就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对现有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了分解。组成不同的模块。如下图:

“基础模块”关注的是自我表达能力的获得,其内容包括“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活模块”关注的是阅读视野的拓宽和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培养,其内容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专题研究报告。

整个模块教学采用“2+3”的模式即“基础模块”中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为必修内容;“3”是“活模块”中任选的3个专题研究,为选修内容。“基础模块”共36学时,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活模块”共12学时,采用讲座的形式开展,每讲4学时。所有模块的内容都制作成课件,作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

模块化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一种小型化课程,它虽然使课程的学习周期变短,但也大大增加了课程的数量,这对大学语文教学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记录学生成绩的完善系统,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了改革。根据“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注重平时训练,强调能力为本”的原则,对成绩的考核和评定方式进行了改革: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比例,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改变成绩由教师评定的单一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成绩的评定中来。

这种“2十3”模块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一些模块,组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纳模块化思想开发课程,使大学语文课程获得巨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有限的学时里,拓宽大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它的实施能从根本上落实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五、两点注意。

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决不是将某一门专业课与大学语文课内容的简单叠加调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应始终坚持其课程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的心性,培养人格健全、掌握生产技能的合格人才。

理性看待学生的实际需要。当前的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应试问题,而大学语文课程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术和技能训练相比,其教育效果往往不易立即显现。而就业的压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就业市场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这种心态固然好,但在学校的课程改革永远跟不上科技变化的速度的今天,毕业后再学习是所有高职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现实的需要,又要引导学生超越现实的需要,更多地关注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

目录。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母语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离不开母语。同时母语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是记录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好《大学语文》,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文化素养;三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塑造民族风骨。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本国语的教育。因为母语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有深厚的本国语的根基。我国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如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苏步青、钱学森等,他们不仅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造诣极深,而且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他们扎实的母语基础,深厚的文学功底,优美的语言文字,使自然科学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

相形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由于强调专业性,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和通过母语对其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任务往往被忽略。很多理工科大学生不能用母语清楚、准确、规范、流畅地表达思想感情和学术问题,有的甚至动笔就是错别字连篇,语病累累,更不要谈通过母语养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要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一个教学内容:文学欣赏。

以往的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本的框子,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内容比较单一。

改革后,三个教学内容: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教学内容变为三个,其中增加的“文化接受”专题,凸现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意蕴与精神引领价值,增加的“实用写作”训练了大学生的实用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前,在教师教学中,有两种倾向:第一,与中学语文课程区别不清。教师往往像中学语文教学一样,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疑似“高四语文”。第二,与中文系“作品导读”或“文学史”课程区别不清,疑似“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改革后,首先,区别于中学语文。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

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由三名教师承担三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1.课上课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2.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3.教学和专业结合。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4.教学和活动结合。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3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三)考核方式改革。

改革前,以客观题为主,考查语文知识,缺少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考查。

改革后,采用大题制,以主观题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分专题取平均分进行考查,考查全面的语文素养。

试题类型举例:

(一)文学欣赏:一类是文学创作。可以海阔天空任凭想象创作故事(小说),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创作诗歌、散文、剧本。另一类是文学评论。可以就自己读过的一篇或一部作品(传统文学或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二)文化接受:一类是背诵、默写文化经典,另一类则是文化思考。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进行对比,探讨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三)实用写作:一类是公文写作,第二类是小论文。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来写。第三类是演讲稿、活动总结、通讯、广告等。可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来写。

1.考查内容。

书法训练要求临摹硬笔书法或软笔书法字贴一幅,或自已创作书法作品一幅,占总成绩20%。

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一篇,该课程免试,成绩为优秀。

2.考查形式。

学生在学习期间可随时上交自己的考查作业,优秀作业期末时要在学校专栏宣传,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

(1)评论和应用文作品要有作业封面,作业封面电子版下载地址:/wxxy资源下载栏下载。

(2)书法训练按任课教师要求写作品,作品上要体现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

(3)每个教学班课程负责人收交本班三个模块课程考查作业分别交给相应模块负责人,由模块负责人组织评阅给出成绩(分别按50分制、30分制、20分制打分),并交回课程负责人。

(4)课程负责人汇总成绩报教务处(登录教务处网报成绩——打印成绩一式两份——任课教师处签字),将打印好成绩单及本学期课程相关材料,按班级学号排序,汇总交文学院教学秘书。

(5)凡免试学生,要求上交发表作品原件、复印件,课程负责人核实后返还原件,保留复印件。

(四)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每周至少安排2课时,一个学期36学时,有条件的话,“实用写作”最好单独开设一个学期。尽量小班化教学。根据具体内容,可安排三位老师分别讲不同的专题。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模式,也可采用教师专题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配备师德高尚,有比较渊博的语文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技能的教师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同时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提供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新目标、新理念的认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材建设。

由于我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三个专题: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建议使用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学语文》等适合教学需求的有相应内容的教材。同时,逐步自编适合学校情况的校本教材。

(七)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

《大学语文》是我校面向数、理、化、工、农、医、艺术、体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先修课程:高中语文基础上的广泛课外阅读。本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欣赏、文化接受、实用写作、书法训练、山西简史五大板块内容的讲授与研究,提高大学生的母语综合运用素养。

2.教学目的。

(1)结合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了解、熟悉中国优秀文学成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结合文化经典作品,了解、熟悉中华优秀文化,以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结合范文,训练写作公文及其他应用文,提高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1)《大学语文》,吴宝玲、李雪,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13年;

(2)《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版),2007年;

(3)《大学语文新编》,魏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6年。

(6)《大学语文》,丁帆、朱晓进、徐兴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本课程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定区别于中学语文。例如,文学作品欣赏不必要像中学那样集中在字、词、句的记忆和辨析上,而主要应是阐释文章人文内涵,同时,对作者思路、作品结构、写作方法做出有深度的分析。第二,突破传统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要围绕典范作品讲文学鉴赏理论、传统文化思想及写作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打破一个教师始终讲的模式。由多名教师承担五个部分不同内容的教学,如安排写作老师讲实用写作部分,专业的老师教学可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改革具体实施方法,实行四个结合。1.课上课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是指课上文学作品鉴赏和课下扩展阅读结合。2.讲练结合。讲练结合是指在写作课堂上,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写作知识活起来,变成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的工具。3.教学和专业结合。教学和专业结合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建立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做到有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能力基础和精神基础。如: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医学相关的文化,数理化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讲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文化。4.教学和活动结合。教学和活动结合是指把课堂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科技论文的写作,学校举行“主题演讲赛”时我们就给学生讲演讲稿的写作。

第五,改革考试。采用大题制,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文化接受和实用写作等的综合应用能力。

5.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36学时,文科安排在第一学期、理科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第一专题文学欣赏(10学时):第一单元诗歌(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诗歌,掌握诗歌的审美特征;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律美;通过鉴赏,玩味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感悟,咀嚼诗歌的情韵美;通过体味,获得“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重点: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难点:读出个人的独特的感受新知识点:诗歌鉴赏方法第二单元散文(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散文的发展历史;精读优秀散文,掌握散文的审美特征;领会散文的立意和韵致情味的营造,展开联想,捕捉散文的神韵,培养细腻的情感和审美的眼光,丰富人生的经验;品味散文的语言;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为基础,进行写作实践,提高散文写作的能力。

重点:对散文进行理性评价难点:自己创作散文新知识点:散文鉴赏方法第三单元小说(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外小说的发展历史,理清中外小说互相影响关系;精读中外文学史上的优秀小说,掌握小说的文学特征及其审美特点;透过人物形象,领悟和体味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主题思想;欣赏表达技巧,获得更加细腻、丰富的艺术感觉;充分认识文学就是人学的道理,从小说文本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重点: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难点: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和作品体现的思想意义新知识点:小说鉴赏方法第四单元戏剧(2学时)。

基本内容:从人物之间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领悟主题思想的深刻意蕴;把握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品味戏剧语言的特点。重点:站在审美的角度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难点:主题思想深刻意蕴的领悟新知识点:戏剧鉴赏方法第五单元网络文学(2学时)。

新知识点:网络文学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第二专题文化接受(10学时):第六单元仁者爱人(4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民本仁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把握传统民本仁政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辨析中国传统以民为本思想与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仁爱思想,感受以民为本的情怀,学会关爱他人。第七单元和而不同(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和而不同”的思想;了解“和而不同”思想对人际交往、清明政治、繁荣学术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理解讲求“和而不同”,既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宽阔的胸襟。第八单元胸怀天下(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忧患意识”的思想;认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对个体生命及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了解“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薪火相传的一个优良传统;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作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第九单元品格修养(2学时)。

基本内容:了解中国文化中有关“品格修养”的思想;学习前辈贤达,重视个人道德品德培养;懂得提高修养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过程,只有不断充实提高各种修养,才能使生命活出像样的意义;结合文化经典作品,感受前辈贤达的豁达襟怀、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第三专题实用写作(8学时):第十单元行政事务(2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工作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

第十一单元商务财经(1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广告”“经济合同”等。第十二单元新闻报道(2学时)。

基本内容:结合范文,学习写作“消息”与“通信”。第十三单元学术论文(2学时)。

四、实施计划。

我校这次《大学语文》改革是在学校、教务处、学院领导的提倡和支持下进行的。本学期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并且将准备教材和配备教师。第二学期在全校文科先开设,第三学期在全校理科开设。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本方案。

按照《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五个专题十八个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队伍分五组,成员选择各专业、学科教学效果良好的优秀教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承担1至2个专题的教学任务,各组教师人数按教学任务的多少具体安排如下:

文学欣赏组:5人左右;文化接受组:5人左右;实用写作组:3人左右;书法训练组:2人左右;山西简史组:2人左右。

以上各组教师在文学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中进行选拔。

书法专业不进行书法训练,加强古诗文欣赏的培养;历史专业不进行山西简史教学,加强文学欣赏的培养。

文学学院。

2013年11月第三次修订。

2014年1月补充。

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字

对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前一段时期比较忽略的一些方面。

1.人文性。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清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不同,它是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又是深广的.。另一方面,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所谓“艺术的空筐”。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程应该考虑: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像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作大量的练习,难以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构的过程。语文对人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其影响之深广不可低估。语文课程应该从对人的发展负责、对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教学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性。

在人文学科中,语文与哲学历史等学科有所不同。哲学可以由概念、范畴、法则、方法等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历史则是由大量的史实和历史观构成历史知识,而语文课程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阅读与表达本身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感等等.

――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靠传授阅读的知识来培养阅读能力,不如让学生多读书;学生记住了一整套完整的写作知识,而没有写作的实践,也难以形成写作的能力;学生背诵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还是说不好话。这些都是很明白的道理。这样的知识没有实践的环节是难以转化为能力的。因此,语文实践能力主要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而不能片面强调“知识为先导”。

[1][2][3]。

语文课程大学生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语文课上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课程对我启迪了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语文课让我接触到了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等。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作品,我逐渐发现了文学作品中传递的深刻思想和情感。我开始欣赏文学作品中那些动人的诗句、优美的修辞手法和充满哲理的故事结构。这些文学作品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多样性,也激发了我对创作的兴趣。

其次,语文课程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我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表达出来。语文课程中的写作练习,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一个场景、描绘一个人物的形象,以及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韵律和感染力。同时,老师还给了我很多写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通过不断的写作练习,我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我已经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且能够清晰地组织文章的结构。

此外,语文课程也培养了我对语言的敏感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它既可以用来传达信息,也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了很多词汇、句子和篇章的用法,让我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逐渐明白了每个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我的词汇量得到了扩充,语感也变得更加敏锐。现在,我能更准确地选择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能够理解他人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此外,语文课程还开阔了我的眼界。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如人生的意义、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等等。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我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意识到了它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也开始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通过阅读新闻和评论,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这些让我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总之,语文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态度和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课程,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对语言的敏感性,开阔了我的眼界。现在的我,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语文课程,发掘语言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大学生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是大学生修读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部分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大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课程让我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是人们思想表达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课堂上,我学习了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例如修辞手法、说理论证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还在日常交流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语文课程让我了解到语言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磨练,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力量。

其次,语文课程帮助我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文化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资料。通过阅读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我不仅享受到了优美的语言和故事情节,还了解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智慧。此外,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古代诗词等,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世界观,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知识的积累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增强了我对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再次,语文课程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组织我们进行文学阅读和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推理来揭示隐蔽的语言和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还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发现文本中的疑点和问题。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对于培养大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语文课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辩证思考和论述。通过写作论文和参与讨论,我学会了理性思考问题,并通过论述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最后,语文课程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语文知识,还学习了如何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通过阅读、鉴赏名著,我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同时,通过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我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与力量。这些文化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让我有了更全面的人文素养,还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视野,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和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初步思路

摘要:我校以及国家要求正在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着全面的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努力研发新的教学方法等。在实际教学方面,我们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是笔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看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一直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研究新的课程要求,提高我们教学效率的同时更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我们教学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改善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如果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把注重“教”转变为注重“学”。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这与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是非常不同的。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极大的信心放手让学生去学,更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因此,要想做好教学改革,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教”与“学”的转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难以适应的。因此,我们需要做好过渡工作。

首先,教师不仅要有充分的理论准备,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切忌走老路,改就要改彻底,一定要对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有强烈的认同感。这样我们才能坚持下去。

其次,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完全放手,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在课改之初,突然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难以适应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尽量改变教师的威严形象,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以便于让学生敢于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最有效的方式。

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转化的过程中,直接由单纯的讲解式转化为学生“自由活动”式的教学转变比比皆是,这样的转变毫无教学可言。学生不可能锻炼到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不可能比教师讲解掌握得更多。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仅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开展小组内总结,班级总结等,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

二、正确使用课本以外的教学资源。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会教学课本内容,也只会教学课本内容,觉得课本以外的是不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殊不知,对于我们语文学科,课本以外的内容远远比课本上的内容更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也对我们教材的使用做出了改变。新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本只是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个指导作用,如果我们仅仅把教学放在课本这个框架内,那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都将受到限制,也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要以课本为基础,同时引入一些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以便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他文字或音像资料。与此相关的,如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还没有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教师就鼓励学生离开课文发表意见。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不去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鼓励学生大谈苹果、梨子比花生好,又好吃、又好看……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

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语文学科本就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是学习的机会。我们应把学生的课外学习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书、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写一些小作文、引用生活中事例开展实际教学等等都是有效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课外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补充还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最好的方式。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活动安排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还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切忌本末倒置,把课外学习带入到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那样只会影响正常教学,降低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能力培养。

课程改革与以往的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等等。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只有让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其次,要给予学生积极地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受教师权威形象的影响,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敢说、敢想。最后,还要注重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小学语文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程,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做好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只有学会如何学习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课程改革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责编金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